CN210485939U - 一种区域集中空气调节加冷库综合使用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区域集中空气调节加冷库综合使用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485939U
CN210485939U CN201921090900.4U CN201921090900U CN210485939U CN 210485939 U CN210485939 U CN 210485939U CN 201921090900 U CN201921090900 U CN 201921090900U CN 210485939 U CN210485939 U CN 21048593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municated
heat exchange
water
air conditioning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090900.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泽勤
韩凯悦
霍秋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jin University of Commerce
Original Assignee
Tianjin University of Commerc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jin University of Commerce filed Critical Tianjin University of Commerce
Priority to CN201921090900.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48593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48593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485939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30/00Adapting or protecting infrastructure or their operation
    • Y02A30/27Relating to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technolog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62Absorption based systems

Landscapes

  • Sorption Type Refrigeration Machi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区域集中空气调节加冷库综合使用系统,包括溴化锂吸收式空调系统和低温制冷系统,其中:溴化锂吸收式空调系统,用于对用户住宅室内环境进行零度以上的温度调节;低温制冷系统,与溴化锂吸收式空调系统相连,用于为用户的冷库进行零度以下的温度调节。此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设置加热系统和冷却系统。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区域集中空气调节加冷库综合使用系统,其通过将溴化锂吸收式空调系统与低温制冷系统联合使用,既能提供生活所需的环境,又能提供低温冷库环境,充分满足了集中生活的区域(如村镇、商场周边等)内人们的使用需求,具有重大的生产实践意义。

Description

一种区域集中空气调节加冷库综合使用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调节及制冷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区域集中空气调节加冷库综合使用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利用煤炭或天然气为驱动力的溴化锂吸收式空调系统,只能满足住宅内的温度调节。对于用煤炭或天然气为驱动力的溴化锂吸收式空调系统,其由于利用水做制冷剂,只能制取零度以上温度,那么,对于集中生活的区域(如村镇、商场周边等)内需要制取零度以下低温的冷库,由于需要对果蔬、肉类等物品进行低温保存,则无法使用。
此外,普通的溴化锂吸收式空调系统,大多利用煤炭或天然气为驱动力,大量使用将造成我国不可再生资源的高消耗。其中,燃煤产生的废气破坏环境,对其处理过程复杂且成本高;而我国天然气资源匮乏,利用进口其他国家天然气资源,成本太高,可用于驱动溴化锂吸收式系统的能源较少。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缺陷,提供一种区域集中空气调节加冷库综合使用系统。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区域集中空气调节加冷库综合使用系统,包括溴化锂吸收式空调系统和低温制冷系统,其中:
溴化锂吸收式空调系统,用于对用户住宅室内环境进行零度以上的温度调节;
低温制冷系统,与溴化锂吸收式空调系统相连,用于为用户的冷库进行零度以下的温度调节。
其中,溴化锂吸收式空调系统包括发生器、冷凝器、第一节流阀、第一蒸发器、吸收器、第一溶液泵、第二溶液泵、换热器、第二喷淋器、第三喷淋器、第四喷淋器、空调换热管、水泵和第一截止阀,其中:
中空的发生器的右侧上部通过一根设置有第一截止阀的连接管道,与中空的冷凝器的左侧上部相连通;
冷凝器的底部,通过一根设置有第一节流阀的连接管道,与位于中空的第一蒸发器内的第二喷淋器相连通;
冷凝器和第一蒸发器的内侧下部注入有水溶液;
第一蒸发器内具有弯曲分布的空调换热管,该空调换热管的下部浸入到第一蒸发器内的水溶液中;
第一蒸发器的左侧设置有中空的吸收器;
吸收器的内侧下部注入有溴化锂溶液;
第一蒸发器的左侧上部与吸收器的右侧上部相连通;
吸收器的内侧上部设置有横向分布的第四喷淋器;
发生器的内侧上部设置有横向分布的第三喷淋器;
发生器的内侧下部注入有溴化锂溶液;
第三喷淋器通过一根连接管道,与换热器的第一出液口相连通;
换热器的第一进液口,与第一溶液泵的出口端相连通;
第一溶液泵的进口端,与吸收器左侧下部位于溴化锂溶液的位置相连通;
发生器的底部,通过一根设置有第二溶液泵的连接管道,与换热器的第二进液口相连通;
换热器的第二出液口,与第四喷淋器相连通,
位于中空的第一蒸发器内的第二喷淋器相连通。
其中,蒸发器底部通过一根设置有水泵的连接管道,与吸收器的底部相连通。
其中,吸收器与蒸发器共用一个箱体,两者内部用挡板隔开,该挡板上部留有等于四分之一挡板高度的开口。
其中,低温制冷系统包括汽轮机、压缩机、冷凝换热管、第二节流阀、第二蒸发器和连杆;
其中,汽轮机的输出轴,通过连杆与压缩机的输入端相连接;
压缩机的制冷剂出口,与第二蒸发器的制冷剂进口相连通;
第二蒸发器的制冷剂出口,通过第二节流阀与冷凝换热管相连通;
冷凝换热管完全浸入到冷凝器内部的水溶液中。
其中,还包括加热系统;
加热系统具体包括:沼气燃烧室、加压换热管、热水进水阀、热水回水阀和第二截止阀,其中:
中空的沼气燃烧室内预先注入有水溶液;
加压换热管完全浸入到发生器内部的溴化锂溶液中;
加压换热管的进水端,通过热水进水阀与沼气燃烧室的右侧下部相连通;
加压换热管的回水端,通过热水回水阀与沼气燃烧室的右侧上部相连通;
沼气燃烧室顶部具有的出气口通过一根设置有第二截止阀的连接管道,与汽轮机的蒸汽输入口相连通。
其中,沼气燃烧室的顶部还具有一个泄压口,该泄压口上安装有泄压阀。
其中,加热系统还包括太阳能集热板和加压泵;
太阳能集热板的进水口,与第二冷水管相连通;
太阳能集热板的出水口,通过一根设置有加压泵的连接管道,与沼气燃烧室底部的进水口相连通。
其中,加热系统还包括用户热水换热管、第一冷水管、蓄水箱和供热水管;
第一冷水管与用户热水换热管下侧的进水口相连通;
用户热水换热管上侧的出水口,通过一根中空的连接管道,与蓄水箱的进水口相连通;
用户热水换热管完全浸入到沼气燃烧室内的水溶液中;
蓄水箱的出水口,通过供热水管,与外部用户的用水设备相连通。
其中,还包括冷却系统;
冷却系统具体包括:冷却水供水管、第一分流阀、第二分流阀、第一喷淋器和冷却换热管,其中:
第一喷淋器横向分布设置在冷凝器的内侧上部;
冷却水供水管,分别与设置有第一分流阀的第一连接管道和设置有第二分流阀的第二连接管道相连通;
第一连接管道与第一喷淋器的进口相连通;
第二连接管道与冷却换热管的上端接口相连通;
冷却换热管位于吸收器里面;
冷却换热管的下部浸入到吸收器内的溴化锂溶液中;
冷却换热管的下端贯穿吸收器底部后,分别与第一冷却水回水管的一端和第二冷却水回水管的一端相连通;
第一冷却水回水管的另一端开口;
第二冷却水回水管的另一端,与冷凝器的右侧上部相连通。
由以上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见,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区域集中空气调节加冷库综合使用系统,其通过将溴化锂吸收式空调系统与低温制冷系统联合使用,能够制取零度以下低温环境,在用冷温度不同的区域内实现了室内空调系统和冷库系统综合使用,既能提供生活所需的环境,又能提供低温冷库环境,充分满足了集中生活的区域(如村镇、商场周边等)内人们的使用需求,具有重大的生产实践意义。
此外,本实用新型使用了作为人工合成能源的沼气,来作为主要驱动能,减少了我国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耗,节约了资源,并且沼气燃烧后不会产生其他有害气体,保护了环境。
另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太阳能对冷水进行预热,有效的利用了可再生能源。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区域集中空气调节加冷库综合使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汽轮机,2为压缩机,3为冷凝器,4为第二节流阀,5为第二蒸发器;
6为沼气燃烧室,7为太阳能集热板,8为发生器,9为吸收器,10为第一蒸发器;
11为第一喷淋器,12为第二喷淋器,13为第三喷淋器,14为第四喷淋器,15为冷凝换热器;
16为空调换热器,17为加压换热器,18为冷却换热管,190为用户热水换热管,191为第一冷水管,192为第二冷水管,20为第一溶液泵;
21为第二溶液泵,22为加压泵,23为第一节流阀,24为连杆,25为蓄水箱;
26为供热水管,27为水泵,281为第一冷却水回水管,282为第二冷却水回水管,29为冷却水供水管,30为换热器;
31为第一分流阀,32为第二分流阀,33为热水回水阀,34为热水进水阀,35为第一截止阀;
36为第二截止阀,37为泄压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区域集中空气调节加冷库综合使用系统,其包括溴化锂吸收式空调系统和低温制冷系统,其中:
溴化锂吸收式空调系统,用于对用户住宅室内环境进行零度以上的温度调节;
低温制冷系统,与溴化锂吸收式空调系统相连,用于为用户的冷库进行零度以下的温度调节。
在本实用新型中,具体实现上,溴化锂吸收式空调系统包括发生器8、冷凝器3、第一节流阀23、第一蒸发器10、吸收器9、第一溶液泵20、第二溶液泵21、换热器30、第二喷淋器12、第三喷淋器13、第四喷淋器14、空调换热管16、水泵27和第一截止阀35,其中:
中空的发生器8的右侧上部通过一根设置有第一截止阀35的连接管道,与中空的冷凝器3的左侧上部相连通;
冷凝器3的底部,通过一根设置有第一节流阀23的连接管道,与位于中空的第一蒸发器10内的第二喷淋器12相连通;
冷凝器3和第一蒸发器10的内侧下部注入有水溶液;
第一蒸发器10内具有弯曲分布的空调换热管16,该空调换热管16的下部浸入到第一蒸发器10内的水溶液中;
第一蒸发器10的左侧设置有中空的吸收器9;
吸收器9的内侧下部注入有溴化锂溶液;
第一蒸发器10的左侧上部与吸收器9的右侧上部相连通;
吸收器9的内侧上部设置有横向分布的第四喷淋器14;
发生器8的内侧上部设置有横向分布的第三喷淋器13;
发生器8的内侧下部注入有溴化锂溶液(具体是浓度相对较高的溴化锂浓溶液,具体浓度可以根据用户的需要和系统结构进行调整设置);
第三喷淋器13通过一根连接管道,与一个换热器30(具体为液—液进行热交换的板式换热器)的第一出液口相连通;
换热器30的第一进液口(其与第一出液口通过内部的管道相连通),与第一溶液泵20的出口端相连通;
第一溶液泵20的进口端,与吸收器9左侧下部位于溴化锂溶液的位置相连通;
发生器8的底部,通过一根设置有第二溶液泵21的连接管道,与一个换热器30的第二进液口相连通;
换热器30的第二出液口(其与第二进液口通过内部的管道相连通),与第四喷淋器14相连通,
位于中空的第一蒸发器10内的第二喷淋器12相连通。
具体实现上,蒸发器10底部通过一根设置有水泵27的连接管道,与吸收器9的底部相连通。因此,所述蒸发器10内部的水溶液,可以通过蒸发器10底部的水泵27进入吸收器9内。
具体实现上,吸收器9与蒸发器10共用一个箱体,两者内部用挡板 910隔开,该挡板910上部留有等于四分之一挡板910高度的开口,便于蒸发器10中的水蒸气流入吸收器9内。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空调换热管16,是一个为用户提供夏季用冷的换热管,利用了水蒸发吸热作用,带走空调换热管16中的热量,降低空调换热管内供冷水温度,再将供冷水送至用户空调处。其中,空调换热管16的出水端提供的是低温(7℃)供冷水,空调换热管16的出水端与用户住宅内空调的风机盘管的供水端相连,用于为住宅用户送去夏季空调的用冷水;空调换热管16的进水端与用户住宅内空调的风机盘管回水端连接,用于将风机盘管换热后的温水(12℃)通过管道进入第一蒸发器10内的空调换热管16 中,再与第一蒸发器10内的低温水进行换热,从而能够实现为用户夏季室内的空调供冷。
在本实用新型中,具体实现上,低温制冷系统包括汽轮机1、压缩机2、冷凝换热管15、第二节流阀4、第二蒸发器5和连杆24;
其中,汽轮机1的输出轴,通过连杆24(或者联轴器)与压缩机2(例如螺杆压缩机)的输入端相连接;
压缩机2的制冷剂出口,与第二蒸发器5的制冷剂进口相连通;
第二蒸发器5的制冷剂出口,通过第二节流阀4与冷凝换热管15相连通;
冷凝换热管15完全浸入到冷凝器3内部的水溶液中。
在本实用新型中,具体实现上,还包括加热系统;
加热系统具体包括:沼气燃烧室6、加压换热管17、热水进水阀34、热水回水阀33和第二截止阀36,其中:
中空的沼气燃烧室6内预先注入有水溶液;
加压换热管17完全浸入到发生器8内部的溴化锂溶液中;
加压换热管17的进水端,通过热水进水阀34与沼气燃烧室6的右侧下部相连通;
加压换热管17的回水端,通过热水回水阀33与沼气燃烧室6的右侧上部相连通;
沼气燃烧室6顶部具有的出气口通过一根设置有第二截止阀36的连接管道,与汽轮机1的蒸汽输入口相连通。
具体实现上,沼气燃烧室6的顶部还具有一个泄压口37,该泄压口37 上安装有泄压阀。
具体实现上,加热系统还包括太阳能集热板7和加压泵22;
太阳能集热板7的进水口,与第二冷水管192相连通;
太阳能集热板7的出水口(其与进水口通过内部的管道相连通),通过一根设置有加压泵22的连接管道,与沼气燃烧室6底部的进水口相连通。
具体实现上,加热系统还包括用户热水换热管190、第一冷水管191、蓄水箱25和供热水管26;
第一冷水管191与用户热水换热管190下侧的进水口相连通;
用户热水换热管190上侧的出水口,通过一根中空的连接管道,与蓄水箱25的进水口相连通;
用户热水换热管190完全浸入到沼气燃烧室6内的水溶液中;
蓄水箱25的出水口,通过供热水管26,与外部用户的用水设备相连通(例如洗手盆等)。具体实现上,供热水管26上可以安装有一个开关球阀,以控制是否对外提供热水。
具体实现上,沼气燃烧室6为容易导热、不易熔化的壳体,例如铁壳,其下部设置有沼气燃烧设备60(例如现有的燃气灶),用于点燃沼气(或者根据用户的需要,所提供的其他的可燃气体),对对沼气燃烧室6内的水溶液进行加热。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冷水管191和第二冷水管192,均可以为普通的家用自来水管。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本实用新型,加热系统不限于沼气燃烧室6的形式,根据用户的要求,还可以采用现有的利用煤炭或者天然气为驱动力的方式,例如将现有的燃气锅炉的蒸汽输出端,与汽轮机1的蒸汽输入口相连通。
在本实用新型中,具体实现上,还包括冷却系统;
冷却系统具体包括:冷却水供水管29、第一分流阀31、第二分流阀32、第一喷淋器11和冷却换热管18,其中:
第一喷淋器11横向分布设置在冷凝器3的内侧上部;
冷却水供水管29,分别与设置有第一分流阀31的第一连接管道和设置有第二分流阀32的第二连接管道相连通;
第一连接管道与第一喷淋器11的进口相连通;
第二连接管道与冷却换热管18的上端接口相连通;
冷却换热管18位于吸收器9里面;
冷却换热管18的下部浸入到吸收器9内的溴化锂溶液中。
具体实现上,冷却换热管18的下端贯穿吸收器9底部后,分别与第一冷却水回水管281的一端和第二冷却水回水管282的一端相连通;
第一冷却水回水管281的另一端开口(其上可以安装有开关球阀);
第二冷却水回水管282的另一端,与冷凝器3的右侧上部相连通。
在本实用新型中,具体实现上,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喷淋器11、第二喷淋器12、第三喷淋器13以及第四喷淋器14,其结构相同,具体包括一根喷淋管道,该喷淋管道上安装有多个喷头。
对于本实用新型,需要说明的是,太阳能集热板7,具体可以为现有的任意一种能够对水进行加热,并输出的太阳能集热器,例如可以为现有的平板太阳能集热器。平板太阳能集热器是一种吸收太阳辐射能量并向工质传递热量的装置,它是一种特殊的热交换器,集热器中的工质与远距离的太阳进行热交换。平板太阳能集热器是由吸热板芯、壳体、透明盖板、保温材料及有关零部件组成。在加接循环管道,保温水箱后,即成为能吸收太阳辐射热,使水温升高。
对于本实用新型,需要说明的是,沼气燃烧室6产生的高温蒸汽和高温高压热水,分别为所述低温制冷系统中的汽轮机1和所述溴化锂吸收式空调系统中的发生器8提供驱动能,且所述沼气燃烧室6还为用户提供四季热水供应,以及冬季取暖用水。
对于本实用新型,溴化锂吸收式空调系统在房间需冷时(一般为夏季) 开启,需热时(一般为冬季)关闭,加热系统处于常开状态,为用户提供生活热水以及冬季取暖热水,冷却系统在溴化锂空调系统或低温制冷系统任一系统开启时开启,低温制冷系统根据用户冷库需求决定开闭。
其中,低温制冷系统与溴化锂吸收式空调系统的冷凝系统共同使用,所述低温制冷系统中的所述冷凝换热管15放置在所述溴化锂吸收式空调系统中的所述的冷凝器3内。
对于本实用新型,沼气燃烧室6内的热水,在所述太阳能集热板7中利用太阳能进行预热后再被加热(被沼气燃烧设备60再次加热);
其中,本实用新型的加热系统包括蓄水箱25,用于平衡、储存用户所用热水。
其中,本实用新型的冷却系统在房间不需要供冷时(冬季)关闭第二分流阀32,冷却水只进入所述冷凝器3对所述冷凝换热管15进行降温。
具体实现上,冷却水供水管29上连接第一分流阀31和第二分流阀32,冷却水通过所述第一分流阀31进入冷凝器3顶部的第一喷淋器11中,通过第二分流阀32进入吸收器9中的冷却换热管18内,换热后的冷却水由第一冷却水回水管281和第二冷却水回水管282流出。
具体实现上,发生器8内侧上部有第三喷淋器13,其下部的溴化锂浓溶液内设置有加压换热管17,发生器8通过第一截止阀35与冷凝器3联通,进行水蒸气的输送。
具体实现上,冷凝器3内的上部有第一喷淋器11,与冷凝器3外部的冷却水供水管29上的第一分流阀31相连,冷凝器3下部水溶液中有冷凝换热器管15,冷凝器3箱体侧面二分之一处与第二冷却水回水管28相连通,冷凝器3内部的水溶液通过第一节流阀23进入蒸发器10内侧上部的第二喷淋器12中。
具体实现上,吸收器9内的顶部有第四喷淋器14,喷淋的液体是来自换热器30内被冷却的溴化锂浓溶液,内部中间空间有冷却换热管18,连接冷却水供水管29上的第二分流阀32,下部有溴化锂稀溶液,通过底部的第一溶液泵20进入换热器30与来自发生器8,通过第二溶液泵21输送的溴化锂浓溶液换热后进入第三喷淋器13中。
其中,汽轮机1利用蒸气推动自身转动,利用连杆24来带动压缩机2 工作,压缩机2压缩后的高温高压制冷剂气体出口与冷凝器3内部底端的冷凝换热管15联通,冷凝换热管15的出口与第二节流阀4连接,制冷剂液体节流后进入第二蒸发器5(即低温蒸发器)内,从而为冷库提供冷量,换热后的制冷剂气体在进入压缩机2内。
其中,第一冷水管191和第二冷水管192内部是日常家用自来水,连接太阳能集热板7,利用太阳能加热后的热水通过加压泵22进入沼气燃烧室6 内利用沼气加热产生高温高压蒸气和高温高压热水。
其中,沼气燃烧室6的侧面底部有热水进水阀34,将高温高压热水送入加压换热器17中,换热后的热水通过热水回水阀33进入沼气燃烧室6内,其内部空间内有用户热水换热管190,加热后的自来水进入蓄水箱25中,通过供热水管26为用户提供热水。
对于本实用新型,加热系统中的外露管道需要进行保温处理,低温制冷系统中第二节流阀4到第二蒸发器5的管道进行保温处理。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本实用新型,溴化锂吸收式空调系统与传统制冷系统所经历的四大制冷过程原理一致,同样是利用制冷剂相变来带走或产生热量,达到空气调节的作用;只是与传统制冷四大件(压缩机、冷凝器、节流阀、蒸发器)不同,溴化锂吸收式空调系统进行四大制冷过程所在的四大部件是:发生器(相当于传统制冷系统的压缩机),用于产生高温高压气体;冷凝器(等同传统制冷系统的冷凝器),用于将高温高压气体冷却为高温高压液体;节流阀(等同传统制冷系统的节流阀),用于将高温高压液体节流降温降压为低温低压液体;蒸发器和吸收器(等同传统制冷系统的蒸发器),用于将低温低压液体与用冷设备换热,通过液体吸热气化过程,从而达到降温作用,换热后的常温液体将再流回发生器;这便完成了整个制冷循环,其中蒸发器和吸收器,为用户提供冷源。
对于本实用新型,发生器8内实现的是溴化锂水溶液蒸发作用,为整个溴化锂吸收式空调系统提供高温高压水蒸汽,为利用水的相变制冷提供了高温条件;具体是利用沼气燃烧室内6中产生的高温高压热水(高于100℃),利用加压换热管17送入发生器8中,为溴化锂水溶液中的水蒸发提供热量,将溴化锂水溶液温度升高到100℃以上,使溴化锂水溶液中的水蒸发出来,同时溴化锂水溶液浓度升高,变为溴化锂浓溶液,通过第二溶液泵21进入换热器30中;而产生的高温高压水蒸汽,则通过第一截止阀35进入冷凝器 3中。
在高温高压水蒸汽进入冷凝器3中后,被冷却水(20℃)喷淋降温、相变,变为高温高压水溶液,同过冷凝器3下部的出水口进入第一节流阀23 中,进行节流降温降压,变为低温低压水溶液进入第一蒸发器10中;同时冷凝器3中还有低温制冷系统中的冷凝换热管15,共同利用冷却水进行降温冷凝,经过低温制冷系统中的高温高压制冷剂气体,经过相变成为高温高压制冷剂液体,进入第二节流阀4中进行节流降温,而降压为低温低压制冷剂液体。对于本实用新型,溴化锂吸收式空调系统和低温制冷系统这两部分系统的冷凝过程原理一致,过程在同一个设备中进行,精简了系统设备,且两个系统连接使用,增加了设备用途,利用互补优势,提高整个系统的使用范围。
对于本实用新型,经过第一节流阀23节流降温降压后的低温低压水溶液,进入了第一蒸发器10中的第二喷淋器12中,对空调换热管16进行喷淋降温,将内部冷冻水降温(例如降温到7℃左右),再通过管道输送至各用户住宅内空调的风机盘管处(与现有住宅内风机盘管一致),从而对房间空气进行降温;低温低压的水溶液对空调换热管16喷淋降温后,有部分水溶液蒸发为水蒸汽,通过第一蒸发器10与吸收器9之间的挡板910上方的空间,进入吸收器9中,另一部分水溶液换热后温升,变为常温水溶液落在第一蒸发器10下部,通过第一蒸发器10下部出水口,并通过底部的水泵27 进入吸收器9中。
需要说明的是,吸收器9中有两种浓度、温度的溴化锂溶液,一种是,来自发生器8内水蒸发后留下来的高温溴化锂浓溶液;另一种是,下部与蒸发器10内送入吸收器9中的水溶液(由水泵27泵入)混合后的低温溴化锂稀溶液,此低温溴化锂稀溶液将通过第一溶液泵20送至发生器8中,以进行下一次的溶液相变循环,鉴于溴化锂稀溶液为低温,为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不损失系统自身的能量,从而在两种溶液输送过程中加装了换热器30,充分利用高温溴化锂浓溶液的热量,来对即将被高温加热至蒸发的溴化锂稀溶液预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系统内部能源损失。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本实用新型,沼气燃烧室6,用于将普通自来水等常温可取水源,经过太阳能集热板7加热后,再经过燃烧加热处理,生成高温高压蒸汽和高温高压水溶液,其中,高温高压蒸汽将进入汽轮机1中,利用高温高压蒸汽推动汽轮机1转动,为汽轮机1的运转提供动力;高温高压水溶液则进入加压换热管17中,进入发生器8中,为溴化锂水溶液中水的蒸发提供热量。
汽轮机1,用于为低温制冷循环提供了动力,汽轮机1的推动是利用了沼气燃烧室6产生的高温蒸汽,来推动汽轮机1内叶轮转动,从而带动了连杆24的转动,能量消耗结束后的蒸汽将变为水溶液,可以直接将其排放至污水口,也可以将其处理后再利用,具体的处理方式,可根据所选择的汽轮机型号所决定。需要说明的是,汽轮机1不是本专利主要研究对象,只是利用汽轮机可以为系统提供能量,不必消耗其他形式的能量(如电能)为低温制冷系统(尤其是其中的压缩机2)提供能量,汽轮机1可以直接利用现有产品(如西门子公司生产的汽轮机),或者是根据具体系统工况进行定制叶轮等的大小。
在本实用新型中,压缩机2,是上述系统运行原理讲解中提到的制冷四大件之一,用于将低温低压制冷剂气体,压缩为高温高压制冷剂气体,为制冷剂进行相变产生冷量等提供了关键性一步。压缩后的高温高压制冷剂气体,将进入冷凝换热管15中,利用冷却水降温,使高温高压制冷剂蒸汽相变放热变为高温高压制冷剂液体,再进入第二节流阀4中,节流降温降压变为低温低压制冷剂液体,最后进入第二蒸发器5中,蒸发吸收冷库中温度,制取低温的环境,从而让冷库实现为商业或工艺(如冷冻海鲜等)提供冷量。吸热后的低温低压制冷剂液体,将再次相变为低温低压制冷剂气体,回到压缩机2中,完成整个的低温制冷系统的循环,为特殊低温用冷场合(低于零度)提供需要的冷量。
在本实用新型中,具体实现上,发生器8是中空的壳体,可以是方形,柱形,可以按照具体摆放灵活设置其形状,是现有溴化锂吸收式空调系统的常用设备;
具体实现上,换热器30,只要是可以实现两种溶液不互相融合的现有换热器即可,可以选择为壳管式换热器,套管式换热器等多种换热器;
具体实现上,沼气燃烧室6的作用类似锅炉,可以为中空的壳体(例如铁壳),主要是利用沼气在其外部燃烧,加热其内部的水,可以为内部中空,便于让沼气燃烧后对其加热,沼气燃烧室6的内部水溶液,沼气燃烧产生的热量,通过加热沼气燃烧室6的外壳,然后传热进入水溶液中,从而产生高温高压水蒸气和高温高压水溶液。
在本实用新型中,具体实现上,第二蒸发器5设置在冷库中,具体可以采用冷风机降温或者冷排管等方式,布置在冷库内,直接利用第二蒸发器内制冷剂的蒸发吸热作用,来降低库内温度;
具体实现上,太阳能集热板7放置于室外阳光充足之处,便于利用太阳能蓄热,可以设置于设备房的顶部,减少设备面积;其余设备均设置于单独的设备间设备房中,或者是空旷室外,鉴于一些仪器设备的控制精密和管理方便,设备房是放置系统其他设备的较佳选择。具体实现上,溴化锂吸收式空调系统和低温制冷系统这两部分系统所包括的设备均不设置在用户住宅室内。
基于上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通过控制设备运行,可实现以下几种工作方式:
一、在溴化锂吸收式空调系统和低温制冷系统同时开启时,例如夏季,热水进水阀34、热水回水阀33、第一截止阀35、第二截止阀36、第一分流阀31、第二分流阀32阀门全部开启,第一节流阀23和第二节流阀4均开启,第一溶液泵20、第二溶液泵21、水泵27、加压泵22均工作。
在溴化锂吸收式空调系统中,沼气燃烧室6内产生的高温高压热水通过热水进水阀34进入发生器8中,加热其中的溴化锂溶液,换热后高温高压热水通过热水回水阀33进入沼气燃烧室6。发生器8内的溴化锂溶液由于加热使溶液中水蒸发出来,水蒸气通过第一截止阀35进入冷凝器3中,被冷却水降温变为液体,然后进入第一节流阀23内节流,节流后的低温液体水通过第二喷淋器12对空调换热管16进行喷淋降温。喷淋后的温水,利用水泵27输送到吸收器9中,与第四喷淋器喷淋的溴化锂浓溶液混合,变为溴化锂稀溶液。
需要说明的是,溴化锂浓溶液是来自发生器8内水蒸气蒸发后的溴化锂溶液,通过第二溶液泵23进入换热器30,与来自吸收器9中用第一溶液泵 20输送到换热器30中溴化锂稀溶液(吸收器9的溴化锂溶液的浓度,只是相对发生器8内的溴化锂溶液,浓度更低)换热,预冷后进入第四喷淋器14 喷淋。在换热器30中预热后的溴化锂稀溶液通过第三喷淋器在发生器6内喷淋,利用高温高压热水加热而产生水蒸气,完成溴化锂吸收式空调系统的循环。
其中,利用第一蒸发器10中因节流降温后的水溶液为空调用水降温,为用户提供低温冷冻水,满足房间用冷需求。
在低温制冷系统中,沼气燃烧室6产生的高温高压蒸汽进入汽轮机1,推动连杆24转动来带动压缩机2运行,将低温低压制冷剂气体压缩为高温高压制冷剂气体,进入冷凝换热器15中,高温高压制冷剂气体冷凝变为高温高压制冷剂液体,进入第二节流阀4节流为低温低压制冷剂液体,进入第二蒸发器5,蒸发吸热变为低温低压制冷剂气体,再进入压缩机2,完成循环,从而利用第二蒸发器5产生的冷量为冷库提供低温环境。
在冷却水系统中,冷却水供水管29中的冷却水通过第一分流阀31和第二分流阀32,同时进入冷凝器3中的第一喷淋器11和吸收器9中冷却换热管18内换热。换热后的水通过第一冷却水回水管281和第二冷却水回水管 282流出。
在加热系统中,第二冷水管192将低温水(自来水或冬季取暖水回水) 送入太阳能集热板7中进行预热后,通过加压泵22送入沼气燃烧室6中加热,或者低温水直接进入沼气燃烧室6进行换热,换热后热水进入蓄水箱25 中,蓄水箱25通过供热水管26,向用户提供生活热水。
二、在只开启溴化锂吸收式空调系统时,热水进水阀34、热水回水阀 33、第一截止阀35、第一分流阀31、第二分流阀32阀门全部开启,第二截止阀关闭。第一节流阀23开启,第二节流阀4关闭。第一溶液泵20、第二溶液泵21、水泵27、加压泵22均工作。沼气燃烧室6产生的蒸气不再进入汽轮机1中,低温制冷系统无动力源输入暂停工作。溴化锂吸收式空调系统如上所述继续工作。
三、在只开启低温制冷系统时,例如冬季,热水进水阀34、热水回水阀 33、第一截止阀35、第二分流阀32阀门关闭,第二截止阀36和第一分流阀 31开启。第一节流阀23关闭,第二节流阀4开启。第一溶液泵20、第二溶液泵21、水泵27关闭,加压泵22开启。沼气燃烧室6产生的高温高压液体不进入发生器8中,溴化锂吸收式空调系统不工作,低温制冷系统如上所述继续工作。用户取暖和生活用水通过加热系统提供。
综上所述,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区域集中空气调节加冷库综合使用系统,其通过将溴化锂吸收式空调系统与低温制冷系统联合使用,能够制取零度以下低温环境,在用冷温度不同的区域内实现了室内空调系统和冷库系统综合使用,既能提供生活所需的环境,又能提供低温冷库环境,充分满足了集中生活的区域(如村镇、商场周边等)内人们的使用需求,具有重大的生产实践意义。
此外,本实用新型使用了作为人工合成能源的沼气,来作为主要驱动能,减少了我国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耗,节约了资源,并且沼气燃烧后不会产生其他有害气体,保护了环境。
另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太阳能对冷水进行预热,有效的利用了可再生能源。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区域集中空气调节加冷库综合使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溴化锂吸收式空调系统和低温制冷系统,其中:
溴化锂吸收式空调系统,用于对用户住宅室内环境进行零度以上的温度调节;
低温制冷系统,与溴化锂吸收式空调系统相连,用于为用户的冷库进行零度以下的温度调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区域集中空气调节加冷库综合使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溴化锂吸收式空调系统包括发生器(8)、冷凝器(3)、第一节流阀(23)、第一蒸发器(10)、吸收器(9)、第一溶液泵(20)、第二溶液泵(21)、换热器(30)、第二喷淋器(12)、第三喷淋器(13)、第四喷淋器(14)、空调换热管(16)、水泵(27)和第一截止阀(35),其中:
中空的发生器(8)的右侧上部通过一根设置有第一截止阀(35)的连接管道,与中空的冷凝器(3)的左侧上部相连通;
冷凝器(3)的底部,通过一根设置有第一节流阀(23)的连接管道,与位于中空的第一蒸发器(10)内的第二喷淋器(12)相连通;
冷凝器(3)和第一蒸发器(10)的内侧下部注入有水溶液;
第一蒸发器(10)内具有弯曲分布的空调换热管(16),该空调换热管(16)的下部浸入到第一蒸发器(10)内的水溶液中;
第一蒸发器(10)的左侧设置有中空的吸收器(9);
吸收器(9)的内侧下部注入有溴化锂溶液;
第一蒸发器(10)的左侧上部与吸收器(9)的右侧上部相连通;
吸收器(9)的内侧上部设置有横向分布的第四喷淋器(14);
发生器(8)的内侧上部设置有横向分布的第三喷淋器(13);
发生器(8)的内侧下部注入有溴化锂溶液;
第三喷淋器(13)通过一根连接管道,与换热器(30)的第一出液口相连通;
换热器(30)的第一进液口,与第一溶液泵(20)的出口端相连通;
第一溶液泵(20)的进口端,与吸收器(9)左侧下部位于溴化锂溶液的位置相连通;
发生器(8)的底部,通过一根设置有第二溶液泵(21)的连接管道,与换热器(30)的第二进液口相连通;
换热器(30)的第二出液口,与第四喷淋器(14)相连通,
位于中空的第一蒸发器(10)内的第二喷淋器(12)相连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区域集中空气调节加冷库综合使用系统,其特征在于,蒸发器(10)底部通过一根设置有水泵(27)的连接管道,与吸收器(9)的底部相连通。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区域集中空气调节加冷库综合使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吸收器(9)与蒸发器(10)共用一个箱体,两者内部用挡板(910)隔开,该挡板(910)上部留有等于四分之一挡板高度的开口。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区域集中空气调节加冷库综合使用系统,其特征在于,低温制冷系统包括汽轮机(1)、压缩机(2)、冷凝换热管(15)、第二节流阀(4)、第二蒸发器(5)和连杆(24);
其中,汽轮机(1)的输出轴,通过连杆(24)与压缩机(2)的输入端相连接;
压缩机(2)的制冷剂出口,与第二蒸发器(5)的制冷剂进口相连通;
第二蒸发器(5)的制冷剂出口,通过第二节流阀(4)与冷凝换热管(15)相连通;
冷凝换热管(15)完全浸入到冷凝器(3)内部的水溶液中。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区域集中空气调节加冷库综合使用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加热系统;
加热系统具体包括:沼气燃烧室(6)、加压换热管(17)、热水进水阀(34)、热水回水阀(33)和第二截止阀(36),其中:
中空的沼气燃烧室(6)内预先注入有水溶液;
加压换热管(17)完全浸入到发生器(8)内部的溴化锂溶液中;
加压换热管(17)的进水端,通过热水进水阀(34)与沼气燃烧室(6)的右侧下部相连通;
加压换热管(17)的回水端,通过热水回水阀(33)与沼气燃烧室(6)的右侧上部相连通;
沼气燃烧室(6)顶部具有的出气口通过一根设置有第二截止阀(36)的连接管道,与汽轮机(1)的蒸汽输入口相连通。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区域集中空气调节加冷库综合使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沼气燃烧室(6)的顶部还具有一个泄压口(37),该泄压口(37)上安装有泄压阀。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区域集中空气调节加冷库综合使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加热系统还包括太阳能集热板(7)和加压泵(22);
太阳能集热板(7)的进水口,与第二冷水管(192)相连通;
太阳能集热板(7)的出水口,通过一根设置有加压泵(22)的连接管道,与沼气燃烧室(6)底部的进水口相连通。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区域集中空气调节加冷库综合使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加热系统还包括用户热水换热管(190)、第一冷水管(191)、蓄水箱(25)和供热水管(26);
第一冷水管(191)与用户热水换热管(190)下侧的进水口相连通;
用户热水换热管(190)上侧的出水口,通过一根中空的连接管道,与蓄水箱(25)的进水口相连通;
用户热水换热管(190)完全浸入到沼气燃烧室(6)内的水溶液中;
蓄水箱(25)的出水口,通过供热水管(26),与外部用户的用水设备相连通。
10.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区域集中空气调节加冷库综合使用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冷却系统;
冷却系统具体包括:冷却水供水管(29)、第一分流阀(31)、第二分流阀(32)、第一喷淋器(11)和冷却换热管(18),其中:
第一喷淋器(11)横向分布设置在冷凝器(3)的内侧上部;
冷却水供水管(29),分别与设置有第一分流阀(31)的第一连接管道和设置有第二分流阀(32)的第二连接管道相连通;
第一连接管道与第一喷淋器(11)的进口相连通;
第二连接管道与冷却换热管(18)的上端接口相连通;
冷却换热管(18)位于吸收器(9)里面;
冷却换热管(18)的下部浸入到吸收器(9)内的溴化锂溶液中;
冷却换热管(18)的下端贯穿吸收器(9)底部后,分别与第一冷却水回水管(281)的一端和第二冷却水回水管(282)的一端相连通;
第一冷却水回水管(281)的另一端开口;
第二冷却水回水管(282)的另一端,与冷凝器(3)的右侧上部相连通。
CN201921090900.4U 2019-07-12 2019-07-12 一种区域集中空气调节加冷库综合使用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48593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090900.4U CN210485939U (zh) 2019-07-12 2019-07-12 一种区域集中空气调节加冷库综合使用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090900.4U CN210485939U (zh) 2019-07-12 2019-07-12 一种区域集中空气调节加冷库综合使用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485939U true CN210485939U (zh) 2020-05-08

Family

ID=705307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090900.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485939U (zh) 2019-07-12 2019-07-12 一种区域集中空气调节加冷库综合使用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48593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51494A (zh) * 2021-05-18 2021-08-13 江苏泓润生物质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余热实现室内空气调节的系统及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51494A (zh) * 2021-05-18 2021-08-13 江苏泓润生物质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余热实现室内空气调节的系统及方法
CN113251494B (zh) * 2021-05-18 2022-04-01 江苏泓润生物质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余热实现室内空气调节的系统及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055121B (zh) 微型分布式太阳能驱动冷热电联供系统
CN201740312U (zh) 小型分散式太阳能冷热电联供系统
CN101236024A (zh) 一簇改进的蒸汽压缩式制冷系统及其用途
CN110056936B (zh) 一种低谷电蓄热复叠式热泵供热方法
CN103983042A (zh) 一种太阳能室内冷热一体化系统
CN101876496B (zh) 一种双蒸发器直燃型吸收式冷热水机组
CN201199118Y (zh) 一种新型节能冷库
CN108825289B (zh) 矿井余热梯级利用一体化系统
CN210485939U (zh) 一种区域集中空气调节加冷库综合使用系统
CN211116438U (zh) 一种基于海洋温差能的发电制冷联合循环系统
CN205783497U (zh) 一种水蓄能设备
CN109269143B (zh) 一种新型吸收式热泵及其应用方法
CN102650467A (zh) 单效混合式热泵机组和双效混合式热泵机组
CN108317769A (zh) 一种热电协同蓄能式吸收-吸附复叠多效制冷系统
CN109282397B (zh) 基于空气压缩制冷循环的新型蓄能空调装置和方法
CN107621094B (zh) 一种油气双燃料冷热电空调热泵装置
CN202885331U (zh) 一种内置发电装置的吸收式制冷系统
CN201497255U (zh) 一种太阳能回热式硫氰酸钠—氨吸收式冰箱空调及热泵装置
CN101650099A (zh) 新型高效节能的吸收式制冷取暖器
CN205245634U (zh) 太阳能吸附式接触法制取冰浆装置
CN102748894A (zh) 一种内置发电装置的吸收式制冷系统
CN207662010U (zh) 分布式能源项目中区域供冷站冷源设备的组合配置结构
CN208547140U (zh) 地热能冷热电联产系统
CN209263407U (zh) 一种燃气内燃机与微型燃气轮机联合供能系统
CN209341622U (zh) 多能源双效型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508

Termination date: 2021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