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927685U - 一种泵水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泵水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927685U
CN215927685U CN202121128685.XU CN202121128685U CN215927685U CN 215927685 U CN215927685 U CN 215927685U CN 202121128685 U CN202121128685 U CN 202121128685U CN 215927685 U CN215927685 U CN 21592768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ston
pumping device
water pumping
sleeved
end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128685.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郑祥云
龙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eai Huizhou Transmiss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eai Huizhou Transmiss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eai Huizhou Transmiss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eai Huizhou Transmiss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128685.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92768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92768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92768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ciprocating Pumps (AREA)
  • Rotary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辅助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泵水装置,包括外壳和设置于所述外壳内的传动组件、活塞和活塞缸结构,所述传动组件带动所述活塞在所述活塞缸结构内往复运动,将水泵出;所述活塞包括活塞主体、套设于所述活塞主体上的O形圈和套设于所述O形圈外围的环形圈。本实用新型通过巧妙的结构设计,不仅大大降低了制造成本,而且延长了使用寿命,提高了密封性,杜绝了漏水的发生,稳定性也更高,噪音也更小。

Description

一种泵水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辅助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泵水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人们一般都是使用牙刷清洁牙齿,然而,现有的牙刷仅仅只能清洗牙齿表面的污垢和残留物,很难彻底清除牙缝里的残渣,尤其是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人做牙齿矫正整形,整形钢丝及压块里的残渣很难通过牙刷刷出来,用牙签或牙线也很难剔除,因此,电动冲牙器越来越受大众欢迎,其主要利用高速水流对牙齿进行冲洗以达到清洁牙齿的作用。
洗鼻器则是将生理盐水冲入使用者的鼻腔内,借助于生理盐水自身的杀菌作用及水流的冲击力,将鼻腔内已聚集的污垢排出,从而使得鼻腔恢复正常的生理环境,洗鼻器的使用对感冒、鼻塞具有较好的作用。
冲牙器和洗鼻器一般都包括水箱、泵水装置和喷头,其中的泵水装置包括传动组件、活塞和活塞缸,传动组件一般包括电机、蜗杆、齿轮(或蜗轮)、偏心轮和连杆,电机转动时带动蜗杆的转动,蜗杆的转动进而带动齿轮(或蜗轮)和偏心轮的旋转,偏心轮则通过连杆带动活塞在活塞缸中往复运动,从而将水泵出。
但是,现有的冲牙器和洗鼻器中,齿轮用的是斜齿轮或蜗轮,使用斜齿轮的结构制造成本低(可以注塑),但接触面小、强度低、寿命不长,使用蜗轮的结构虽然寿命长,但成本高,这是因为蜗轮只能采用机加工,不能注塑。
现有的活塞和连杆是分体式的,而且活塞的端部设置有尼龙喇叭口,这种结构不仅容易磨损,从而使用寿命短,且容易漏水,有些厂家甚至通过加入引水管的方式将漏出的水引走,这样不仅影响泵水装置的抽水效率,如果漏的水多还会造成电机和其他电子组件的损坏。此外,由于尼龙喇叭口本身材质薄弱,有些厂家甚至会将其在食用油中进行煮制,以增强其韧性,但这种方式如果没有将其表面的食用油完全清洗干净,就会导致使用者刚开始使用时喷出的水中会带油。此外,现有的连杆带动活塞动作时,活塞不仅会前后运动,还会左右运动,这样就形成了抖动,这不仅会降低其使用寿命,也是造成漏水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也会带来大的噪音。
现有的活塞缸结构出水口与活塞缸本体连通,而进水口则直接与活塞缸本体的侧壁连接,这就导致活塞缸本体的真圆度很差,导致在活塞不断的挤水过程中,真圆度很差的活塞缸本体不断受到冲击,从而大大降低其使用寿命。
有鉴于此,本申请的发明人经过潜心钻研和夜以继日的研究,研发出了一种泵水装置,其通过巧妙的结构设计,不仅大大降低了制造成本,而且延长了使用寿命,提高了密封性,杜绝了漏水的发生,稳定性也更高,噪音也更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泵水装置,其通过巧妙的结构设计,不仅大大降低了制造成本,而且延长了使用寿命,提高了密封性,杜绝了漏水的发生,稳定性也更高,噪音也更小。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泵水装置,包括外壳和设置于所述外壳内的传动组件、活塞和活塞缸结构,所述传动组件带动所述活塞在所述活塞缸结构内往复运动,将水泵出,所述活塞包括活塞主体、套设于所述活塞主体上的O形圈和套设于所述O形圈外围的环形圈。
作为本实用新型泵水装置的一种改进,所述活塞主体包括第一端部、第二端部、和连接所述第二端部与所述第一端部的连接部,所述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连接部之间形成凹槽,所述O形圈套设于所述凹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泵水装置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连接部一体成型,所述第二端部通过卡簧卡接在所述连接部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泵水装置的一种改进,所述连接部包括直径依次减小的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和第三连接部,所述第三连接部的第二端部延伸有凸起部;所述O形圈套设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上,所述第二端部套设于所述第二连接部上,所述卡簧套设于所述第三连接部上,并且所述卡簧的一端抵接在所述第二端部上,所述卡簧的另一端抵接在所述凸起部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泵水装置的一种改进,所述O形圈和所述环形圈的材质均为塑胶,且所述O形圈和所述环形圈之间为过盈配合。
作为本实用新型泵水装置的一种改进,所述传动组件包括电机、蜗杆、半蜗轮、偏心轮和连杆结构,所述蜗杆套设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上,所述蜗杆与所述半蜗轮啮合,所述偏心轮和所述连杆结构套设于所述半蜗轮的中心轴上,所述连杆结构上设置有可供所述偏心轮转动的避空槽体,所述连杆结构与所述活塞主体一体成型。
作为本实用新型泵水装置的一种改进,所述半蜗轮包括本体和设置于所述本体外周壁的齿部,所述齿部包括外表面具有弯曲弧度的蜗轮齿部和与所述蜗轮齿部一体成型的斜齿部。通俗来说,半蜗轮的结构就是“一半蜗轮、一半斜齿轮”,即半蜗轮是蜗轮和斜齿轮的有机结合。
作为本实用新型泵水装置的一种改进,所述蜗轮齿部及所述斜齿部的倾斜角为5°-30°。
作为本实用新型泵水装置的一种改进,所述连杆结构包括与所述活塞主体连接的杆体和与所述杆体连接的腔体,所述避空槽体设置于所述腔体内,所述避空槽体为椭圆形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泵水装置的一种改进,所述避空槽体的底部设置有可供所述半蜗轮的中心轴穿过的直条形限位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泵水装置的一种改进,所述活塞缸结构包括活塞缸本体、连接管、进水管和出水管,所述活塞缸本体与所述出水管通过所述连接管连通,所述进水管与所述连接管的侧壁连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泵水装置的一种改进,所述外壳包括相互配合的左外壳和右外壳。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第一,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活塞主体上套设O形圈,又在O形圈外围套设环形圈,当发生磨损时,可以起到自动补偿的作用,这是因为O形圈会自动找中,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极佳的密封性,不会有漏水的风险,而且使用寿命长,稳定性更高。
第二,本实用新型将活塞与连杆一体成型,可以减少零部件,降低成本,而且由于直条形限位孔的设置,使得活塞只能顺着活塞腔前后往复运动,不会左右晃动,从而可以提高其密封性和使用寿命,并提高出水的压力稳定性,并大大减小噪音。
第三,本实用新型采用半蜗轮代替直齿轮或蜗轮,至少具有如下优点:
(一)半蜗轮既可以机加工又可以注塑,相较于蜗轮成本更低;
(二)半蜗轮的强度较斜齿轮大,使用寿命长;
(三)半蜗轮的接触面积较斜齿轮大,使得传动结构运行更加稳定,噪音也更小。
第四,本实用新型巧妙的用连接管将活塞缸本体与出水管连通,然后在连接管上连通进水管,摒弃了现有技术中将进水管直接连通在活塞缸本体上的技术方案,从而可以保证活塞缸本体的真圆度,这样即便在活塞不断的挤水过程中受到冲击,也能有较长的使用寿命。
总之,本实用新型通过巧妙的结构设计,不仅大大降低了制造成本,而且延长了使用寿命,提高了密封性,杜绝了漏水的发生,稳定性也更高,噪音也更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传动组件的部分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部分传动组件、活塞与活塞缸结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部分传动组件、活塞与活塞缸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部分传动组件、活塞与活塞缸结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连杆与活塞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中半蜗轮与偏心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如图1至9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泵水装置,包括外壳1和设置于外壳1内的传动组件2、活塞3和活塞缸结构4,传动组件2带动活塞3在活塞缸结构4内往复运动,将水泵出,活塞3包括活塞主体31、套设于活塞主体31上的O形圈32和套设于O形圈32外围的环形圈33。
其中,活塞主体31包括第一端部311、第二端部312和连接第二端部312与第一端部311的连接部313,第二端部312、第一端部311和连接部313之间形成凹槽,O形圈32套设于凹槽。
第一端部311和连接部313一体成型,第二端部312通过卡簧314卡接在连接部313上。即活塞主体31为分体式结构,这种结构便于安装O形圈32和环形圈33,防止O形圈32和环形圈33发生变形。使用时,将O形圈32和环形圈33安装到凹槽上后,再卡上第二端部312即可。
其中,连接部313包括直径依次减小的第一连接部3131、第二连接部3132和第三连接部3133,第三连接部3133的第二端部延伸有凸起部3134。
O形圈套2设于第一连接部3131上,第二端部312套设于第二连接部3132上,卡簧314套设于第三连接部3133上,并且卡簧314的一端抵接在第二端部312上,卡簧314的另一端抵接在凸起部3134上。这种结构密封性好,从而该活塞主体在活塞缸中往复运动时,形成良好的真空腔,从而实现自动抽水。
O形圈32和环形圈33的材质均为塑胶,塑胶材质的O形圈2和环形圈3均具有一定的弹性,能够实现磨损的自动补偿,且O形圈32和环形圈33之间为过盈配合,O形圈32与连接部313之间的配合也是过盈配合,这种配合方式比较紧密,从而提高密封性。
通过在活塞主体31上套设O形圈32,又在O形圈32外围套设环形圈33,当发生磨损时,可以起到自动补偿的作用,这是因为O形圈32会自动找中,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极佳的密封性,不会有漏水的风险,而且使用寿命长,稳定性更高。
传动组件2包括电机21、蜗杆22、半蜗轮23、偏心轮24和连杆结构25,蜗杆22套设于电机21的输出轴上,蜗杆22与半蜗轮23啮合,偏心轮24和连杆结构25套设于半蜗轮23的中心轴上,连杆结构25上设置有可供偏心轮24转动的避空槽体241,连杆结构25与活塞主体3一体成型,这种一体成型的结构可以减少零部件,降低成本,而且加工方便。优选的,半蜗轮23与偏心轮24一体成型,如此可降低成本。
半蜗轮23包括本体231和设置于本体231外周壁的齿部232,齿部232包括外表面具有弯曲弧度的蜗轮齿部2321和与蜗轮齿部2321一体成型的斜齿部2322。通俗来说,半蜗轮23的结构就是“一半蜗轮、一半斜齿轮”,即半蜗轮23是蜗轮和斜齿轮的有机结合。蜗轮齿部2321及斜齿部2322的倾斜角为5°-30°。
连杆结构25包括与活塞主体31连接的杆体252和与杆体252连接的腔体253,避空槽体251设置于腔体253内,避空槽体251为椭圆形槽,便于偏心轮24转动。杆体252上设有加强筋,从而使其有更高的强度。
避空槽体251的底部设置有可供半蜗轮23的中心轴穿过的直条形限位孔254。从而对连杆结构25的运动进行限制,使其只能前后运动,不能左右运动,即不会发生晃动。而现有的孔是圆形的,这就导致连杆结构20运动的时候不仅会发生前后运动,还会发生左右运动,导致晃动,这就造成使用寿命的下降和密封性能的变差。
活塞缸结构4包括活塞缸本体41、连接管42、进水管43和出水管44,活塞缸本体41与出水管44通过连接管42连通,进水管43与连接管42的侧壁连通。本实用新型中进水管43不是直接连接在活塞缸本体41上的,而是连接在连接管42上,这样就避免活塞缸本体41损失真圆度而导致的强度变差等问题,从而延长了使用寿命。
其中,进水管43包括进水口431、第一O型圈432、第一隔膜433和连接座434,进水口431安装在连接座434上,第一O型圈432和第一隔膜433均设置于进水口431和连接座434之间。
出水管44包括出水口441、第二O型圈442、第二隔膜443和安装座444,出水口441安装在安装座444上,第二O型圈442和第二隔膜443均设置于出水口441和安装座444之间。
活塞缸本体41、连接管42、连接座434和安装座444一体成型,加工方便、成本低,而且连接可靠。活塞缸本体41呈圆筒形,其本身具有很高的真圆度,强度高,寿命长。活塞缸本体41的内表面为光滑表面,便于活塞在其内顺畅的前后往复移动。
外壳1包括相互配合的左外壳11和右外壳12,左外壳11和右外壳12共同形成一个容置腔。
使用时,电机21开始作业,其输出轴开始转动(圆周运动),从而带动其上的蜗杆22转动,蜗杆22再带动与其啮合的半蜗轮23转动,半蜗轮23转动时,套在其中心轴上的偏心轮24在避空槽体251内转动,进而带动连杆结构25运动,连杆结构25在半蜗轮23中心轴的限位作用下实现直线运动,进而带动活塞3在活塞缸本体41内往复运动,将从进水管43进来的水经过连接管42后从出水管44泵出,从而实现泵水。
根据上述说明书的揭示和教导,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适当的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面揭示和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修改和变更也应当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此外,尽管本说明书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术语,但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不对本实用新型构成任何限制。

Claims (10)

1.一种泵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和设置于所述外壳内的传动组件、活塞和活塞缸结构,所述传动组件带动所述活塞在所述活塞缸结构内往复运动,将水泵出;
所述活塞包括活塞主体、套设于所述活塞主体上的O形圈和套设于所述O形圈外围的环形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主体包括第一端部、第二端部、和连接所述第二端部与所述第一端部的连接部,所述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连接部之间形成凹槽,所述O形圈套设于所述凹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泵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连接部一体成型,所述第二端部通过卡簧卡接在所述连接部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泵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包括直径依次减小的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和第三连接部,所述第三连接部的第二端部延伸有凸起部;所述O形圈套设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上,所述第二端部套设于所述第二连接部上,所述卡簧套设于所述第三连接部上,并且所述卡簧的一端抵接在所述第二端部上,所述卡簧的另一端抵接在所述凸起部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O形圈和所述环形圈的材质均为塑胶,且所述O形圈和所述环形圈之间为过盈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组件包括电机、蜗杆、半蜗轮、偏心轮和连杆结构,所述蜗杆套设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上,所述蜗杆与所述半蜗轮啮合,所述偏心轮和所述连杆结构套设于所述半蜗轮的中心轴上,所述连杆结构上设置有可供所述偏心轮转动的避空槽体,所述连杆结构与所述活塞主体一体成型。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泵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半蜗轮包括本体和设置于所述本体外周壁的齿部,所述齿部包括外表面具有弯曲弧度的蜗轮齿部和与所述蜗轮齿部一体成型的斜齿部;所述蜗轮齿部及所述斜齿部的倾斜角为5°-30°。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泵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结构包括与所述活塞主体连接的杆体和与所述杆体连接的腔体,所述避空槽体设置于所述腔体内,所述避空槽体为椭圆形槽;所述避空槽体的底部设置有可供所述半蜗轮的中心轴穿过的直条形限位孔。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缸结构包括活塞缸本体、连接管、进水管和出水管,所述活塞缸本体与所述出水管通过所述连接管连通,所述进水管与所述连接管的侧壁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包括相互配合的左外壳和右外壳。
CN202121128685.XU 2021-05-25 2021-05-25 一种泵水装置 Active CN21592768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128685.XU CN215927685U (zh) 2021-05-25 2021-05-25 一种泵水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128685.XU CN215927685U (zh) 2021-05-25 2021-05-25 一种泵水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927685U true CN215927685U (zh) 2022-03-01

Family

ID=804021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128685.XU Active CN215927685U (zh) 2021-05-25 2021-05-25 一种泵水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92768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90117357A1 (en) An integrated fluid connection/drive train interface for an oral healthcare appliance and method
CN215927685U (zh) 一种泵水装置
CN213063858U (zh) 一种用于冲牙器的水泵
CN215566562U (zh) 一种活塞及包含该活塞的活塞连杆一体式结构
CN210931972U (zh) 防水密封件及冲牙机
CN111946581A (zh) 用于冲牙器的泵水装置及冲牙器
CN214577690U (zh) 一种医疗辅助器械用活塞缸结构
CN215928290U (zh) 一种将圆周运动转换为直线运动的装置
CN216241142U (zh) 一种冲牙器用泵水装置
CN216241133U (zh) 一种冲牙器用泵水结构
CN214577682U (zh) 一种冲牙器水泵
CN212273043U (zh) 一种用于冲牙器电机的密封圈及冲牙器
CN217841982U (zh) 冲牙器用泵水装置
CN217841983U (zh) 冲牙器用泵水结构
CN219492566U (zh) 一种防漏水水泵及冲牙器
CN113288484A (zh) 一种防水型冲牙器
CN215019425U (zh) 高可靠性家用洗牙器
CN217938447U (zh) 一种牙科冲洗管
CN213883594U (zh) 冲牙器抽水装置
CN216767733U (zh) 冲牙器用活塞水泵及其冲牙器
CN212140641U (zh) 一种冲牙器的泵水机构
CN217999808U (zh) 一种传动组件及冲牙器
CN216044315U (zh) 一种直齿驱动弹性体泵体结构
CN217501941U (zh) 一种冲水器用隔膜泵结构
CN215776191U (zh) 一种新型电动清洗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