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925646U - 轨枕固定卡具及轨枕固定组件 - Google Patents

轨枕固定卡具及轨枕固定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925646U
CN215925646U CN202122006388.4U CN202122006388U CN215925646U CN 215925646 U CN215925646 U CN 215925646U CN 202122006388 U CN202122006388 U CN 202122006388U CN 215925646 U CN215925646 U CN 21592564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eeper
fixing
top block
ballast
blocking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006388.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蒋金洲
徐玉坡
刘晓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Academy of Railway Sciences Corp Ltd CARS
Railway Engineeri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CARS
Original Assignee
Railway Engineeri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CAR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ailway Engineeri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CARS filed Critical Railway Engineeri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CARS
Priority to CN202122006388.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92564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92564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92564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ridges Or Land Bridg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轨枕固定卡具及轨枕固定组件。轨枕固定卡具包括:固定部,用于与轨枕抵接;活动部,与固定部连接,活动部与固定部围成固定腔,至少部分活动部相对于固定部沿第一方向可移动地设置;顶块,位于固定腔内,顶块用于与挡砟板抵接,至少部分活动部与顶块配合或连接,以将顶块抵紧在挡砟板上;连接件,连接件的一端与固定部连接,连接件的另一端与顶块连接。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轨枕与挡砟板难以保持密贴,降低工作效率的问题。

Description

轨枕固定卡具及轨枕固定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桥上轨道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轨枕固定卡具及轨枕固定组件。
背景技术
有砟轨道桥梁施工过程中,在轨枕铺设完成后、铺设钢轨之前,施工要求轨枕与挡砟板密贴。
但是,挡砟板与桥梁焊接,轨枕相对独立,在温度力等荷载作用下,存在轨枕与挡砟板变形不一致,导致轨枕与挡砟板之间出现离缝,难以保持密贴的问题,在后续铺设钢轨时需现场人为将轨枕推动至与挡砟板密贴位置,降低工作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轨枕固定卡具及轨枕固定组件,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轨枕与挡砟板难以保持密贴,降低工作效率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轨枕固定卡具,包括:固定部,用于与轨枕抵接;活动部,与固定部连接,活动部与固定部围成固定腔,至少部分活动部相对于固定部沿第一方向可移动地设置;顶块,位于固定腔内,顶块用于与挡砟板抵接,至少部分活动部与顶块配合或连接,以将顶块抵紧在挡砟板上;连接件,连接件的一端与固定部连接,连接件的另一端与顶块连接。
进一步地,连接件包括连接绳,轨枕固定卡具还包括与顶块连接的挂耳,连接绳的一端与固定部连接,连接绳的另一端与挂耳连接。
进一步地,挂耳上设有连接孔,连接绳的一端穿设在连接孔内并与挂耳连接;和/或,挂耳相对于顶块朝向活动部所在一侧延伸。
进一步地,连接绳包括钢丝绳或棉绳或麻绳或塑料绳或尼龙绳。
进一步地,活动部包括:螺母,与固定部连接;螺接件,与螺母螺纹配合,螺接件的轴线沿第一方向延伸,螺接件的一端与顶块配合或连接,以将顶块抵紧在挡砟板上。
进一步地,顶块的在垂直于第一方向上的投影覆盖螺接件的在垂直于第一方向上的投影;和/或,顶块的朝向螺接件的一侧设有与螺接件的一端相适配的凹槽,螺接件的一端与凹槽卡接配合。
进一步地,轨枕固定卡具还包括与固定部连接的垫块,垫块设置在固定部的与轨枕抵接的位置处。
进一步地,固定部上间隔设置有多个减重孔。
进一步地,固定部包括具有U型槽的板体,活动部的至少部分与U型槽的侧壁围成固定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轨枕固定组件,包括轨枕、与轨枕密贴配合的挡砟板以及用于固定轨枕和挡砟板的轨枕固定卡具,其中,轨枕和挡砟板沿第一方向依次设置,轨枕固定卡具为上述的轨枕固定卡具。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活动部与固定部连接并围成固定腔,顶块、挡砟板和轨枕依次布置在固定腔内,固定部用于与轨枕抵接,顶块用于与挡砟板抵接,由于至少部分活动部相对于固定部沿第一方向可移动,并且至少部分活动部与顶块配合或连接,能够将顶块抵紧在挡砟板上,因此,通过活动部相对于固定部的移动,可以将轨枕和挡砟板固定在固定腔内,实现轨枕固定卡具固定轨枕和挡砟板的目的,使轨枕和挡砟板保持密贴。也就是说,轨枕固定卡具用于固定轨枕和挡砟板,使轨枕和挡砟板保持密贴,这样,在后续施工工序中,就无需现场人为将轨枕推动至与挡砟板密贴位置,能够减少现场施工的工作量,降低施工人工成本、提高工作效率,缩短施工周期。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轨枕固定卡具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的轨枕固定卡具的主视图;
图3示出了图1的轨枕固定卡具的固定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图1的轨枕固定卡具的活动部的螺母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图4的螺母的侧视图;
图6示出了图1的轨枕固定卡具的顶块和挂耳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了图6的侧视图;
图8示出了图1的轨枕固定卡具的挂耳的结构示意图;
图9示出了图8的挂耳的俯视图;
图10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轨枕固定组件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固定部;11、减重孔;20、轨枕;30、活动部;31、螺母;32、螺接件;40、固定腔;50、顶块;51、凹槽;60、挡砟板;70、连接件;71、连接绳;72、挂耳;73、连接孔;80、垫块;100、轨枕固定卡具。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需要指出的是,除非另有指明,本申请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顶、底”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的,或者是针对部件本身在竖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同样地,为便于理解和描述,“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但上述方位词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梁端伸缩装置是桥梁的重要构件,是为了使车辆平稳安全的通过桥梁并满足结构变形的需要,在桥面伸缩缝处设置的各种装置的总称。伸缩装置有效地保证了轨道的连续性和平顺性。梁端伸缩装置一般铺设在两梁端之间或梁端与桥面之间,以满足桥梁伸缩的变形需要。梁端伸缩装置包括固定轨枕、活动钢枕、轨枕连接板、纵梁、纵梁扣件、钢轨扣件和剪刀叉。梁端伸缩装置需具备的功能是:1、具有滑动功能,满足桥梁的伸缩需要;2、滑动部位具有足够的竖向刚度,支撑列车通过;3、具有足够的横向刚度,保证轨道的稳定性。
铺设梁端伸缩装置的有砟轨道桥梁施工过程中需在梁缝两端焊制钢制挡砟板以将道砟隔离在梁缝范围外,挡砟板焊制完成后,再铺设轨枕,轨枕与剪刀叉通过螺栓连接,并且轨枕与纵梁通过扣铁连接,施工要求两侧轨枕与挡砟板密贴,轨枕铺设完成后,再铺设钢轨,将钢轨与轨枕通过扣件链接。
铺设梁端伸缩装置的桥上有砟轨道在梁缝两侧的施工顺序为:在梁缝两端固定梁和活动梁上焊接挡砟板,铺设道砟并捣固,安放轨枕,保证挡砟板两侧轨枕与挡砟板密贴,布置安装梁端伸缩装置,铺设钢轨并通过扣件将钢轨与轨枕连接。
按照现有施工工序挡砟板焊接完毕、轨枕安放完毕、梁端伸缩装置布置完毕后,在铺设钢轨之前的过程中,随温度的变化,挡砟板与梁缝两端固定梁和活动梁一起受温度力等荷载作用纵向伸缩,而轨枕与梁端伸缩装置连接,二者保持协同变形,由于道床阻力较小,桥梁伸缩时梁端伸缩装置变形与桥梁不一致,使得轨枕与挡砟板在温度力等荷载作用下的纵向位移不一致,导致轨枕与挡砟板变形不一致,轨枕与挡砟板之间出现离缝,难以保持密贴。在后续铺设钢轨时需现场人为将轨枕推动至与挡砟板密贴位置,增加了现场施工的工作量,导致施工人工成本增高、工作效率降低,施工周期延长。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及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轨枕固定卡具及轨枕固定组件。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密贴”指的是紧密地贴合或抵接。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轨枕固定卡具及轨枕固定组件可以应用于桥梁用梁端伸缩装置。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轨枕固定卡具包括固定部10、活动部30、顶块50和连接件70,固定部10用于与轨枕20抵接;活动部30与固定部10连接,活动部30与固定部10围成固定腔40,至少部分活动部30相对于固定部10沿第一方向可移动地设置;顶块50位于固定腔40内,顶块50用于与挡砟板60抵接,至少部分活动部30与顶块50配合或连接,以将顶块50抵紧在挡砟板60上;连接件70的一端与固定部10连接,连接件70的另一端与顶块50连接。
上述设置中,活动部30与固定部10连接并围成固定腔40,顶块50、挡砟板60和轨枕20依次布置在固定腔40内,固定部10用于与轨枕20抵接,顶块50用于与挡砟板60抵接,由于至少部分活动部30相对于固定部10沿第一方向可移动,并且至少部分活动部30与顶块50配合或连接,能够将顶块50抵紧在挡砟板60上,因此,通过活动部30相对于固定部10的移动,可以将轨枕20和挡砟板60固定在固定腔40内,实现轨枕固定卡具固定轨枕20和挡砟板60的目的,使轨枕20和挡砟板60保持密贴。
也就是说,轨枕固定卡具用于固定轨枕20和挡砟板60,使轨枕20和挡砟板60保持密贴,这样,在后续施工工序中,就无需现场人为将轨枕推动至与挡砟板密贴位置,能够减少现场施工的工作量,降低施工人工成本、提高工作效率,缩短施工周期。
轨枕固定卡具的设置避免了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挡砟板与轨枕的变形不一致而在挡砟板与轨枕之间形成离缝的问题,保证了施工过程中挡砟板与轨枕的协同位移,减小施工过程中需反复人工移动轨枕以减小离缝的工作量,提高了施工工作效率。
当然,通过活动部30相对于固定部10的移动,还可以将轨枕20和挡砟板60从固定腔40内释放出来,也就是可以将轨枕固定卡具从轨枕20和挡砟板60上取下,解除固定作用。
另外,顶块50通过连接件70与固定部10连接,这样,当将轨枕固定卡具从轨枕20和挡砟板60上取下时,由于顶块50与固定部10连接,可以避免顶块50丢失的问题,保证轨枕固定卡具的结构完整,随取随用,使用方便。
如图1、图2、图6至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连接件70包括连接绳71,轨枕固定卡具还包括与顶块50连接的挂耳72,连接绳71的一端与固定部10连接,连接绳71的另一端与挂耳72连接。
上述设置中,挂耳72与顶块50连接,挂耳72通过连接绳71与固定部10连接,这样,顶块50即可通过挂耳72和连接绳71与固定部10连接,避免顶块50丢失的问题。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连接绳71包括钢丝绳。优选地,连接绳71包括软钢丝。当然,在本申请的替代实施例中,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使连接绳71包括棉绳或麻绳或塑料绳或尼龙绳等。
如图1以及图6至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挂耳72上设有连接孔73,连接绳71的一端穿设在连接孔73内并与挂耳72连接。
上述设置中,连接绳71穿过连接孔73后系在挂耳72上,实现连接绳71与挂耳72之间的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挂耳72位于顶块50上,采用软钢丝使挂耳72与固定部10连接成一体。
当然,在本申请的替代实施例中,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这样设置,在挂耳72上设置销轴或销栓,使连接绳71通过销轴或销栓与挂耳72连接。当然,还可以在固定部10上设置通孔或销轴或销栓,使连接绳71的另一端通过该通孔或销轴或销栓与固定部10连接。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挂耳72相对于顶块50朝向活动部30所在一侧延伸。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顶块50位于活动部30和挡砟板60之间,为了避免挂耳72和挡砟板60之间相互干涉,导致固定效果变差的问题,将挂耳72设置为朝向活动部30所在一侧延伸。
优选地,挂耳72和顶块50一体成型或分体设置。
如图1、图2、图4和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活动部30包括螺母31和螺接件32,螺母31与固定部10连接;螺接件32与螺母31螺纹配合,螺接件32的轴线沿第一方向延伸,螺接件32的一端与顶块50配合或连接,以将顶块50抵紧在挡砟板60上。
上述设置中,螺接件32通过螺母31与固定部10连接,固定部10对螺母31和螺接件32具有安装和支撑的作用。螺接件32与螺母31螺纹配合,螺母31固定在固定部10上,因此,在外力的作用下,螺接件32相对于螺母31的转动运动会转化为螺接件32相对于固定部10的直线运动,由于螺接件32的轴线沿第一方向延伸,因此,螺接件32相对于固定部10沿第一方向可移动。螺接件32的一端与顶块50配合或连接,能够将顶块50抵紧在挡砟板60上,从而将轨枕20和挡砟板60固定在固定腔40内,使轨枕20和挡砟板60保持密贴。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螺母31位于固定部10靠近挡砟板60的一侧。螺母31由Q345钢材料制成。螺母31的截面可为矩形或圆形或其他形状。螺母31与固定部10焊接连接,为实现固定部10与挡砟板60通过螺接件32连接作用而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螺接件32采用国家标准规定的M24高强螺栓,将固定部10与挡砟板60连接固定。
当然,在本申请的替代实施例中,还可以通过其他固定连接方式替换螺栓连接,比如,使活动部30包括与固定部10连接的套筒和沿第一方向可滑动地穿设在套筒内的滑动杆,套筒的侧壁上设置一个或多个固定通孔,滑动杆的外壁面上设有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固定孔,通过杆件穿过一个固定通孔后与多个固定孔中的一个配合,实现滑动杆相对于套筒可滑动并可固定在一定位置的目的。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顶块50的在垂直于第一方向上的投影覆盖螺接件32的在垂直于第一方向上的投影。也就是说,在垂直于第一方向的截面内,顶块50的面积大于螺接件32的面积,螺接件32通过顶块50与挡砟板60抵接,通过设置顶块50可以增大接触面积。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顶块50安放于挡砟板60上,利用螺接件32将顶块50顶抵固定在挡砟板60上。通过设置顶块50,可以增大螺接件32与挡砟板60之间的接触面积、增大摩擦力,从而增强固定效果,顶块50与螺接件32共同作用使挡砟板60与固定部10连接固定。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螺接件32为螺栓,在垂直于第一方向的截面内,顶块50的面积大于螺栓的螺杆的横截面,这样可以实现通过设置顶块50增大接触面积的目的。
当然,在本申请的替代实施例中,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使轨枕固定卡具不包括顶块50,也就是说,使螺接件32的一端直接与挡砟板60抵接,通过活动部30和固定部10之间的配合,实现将轨枕20和挡砟板60固定在固定腔40内的目的,使轨枕20和挡砟板60保持密贴。此时,由于轨枕固定卡具不包括顶块50,因此,轨枕固定卡具也不包括连接件70。
如图1、图2、图6和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顶块50为矩形板状结构。当然,在本申请的替代实施例中,顶块50可更换为其他形状及尺寸。比如,圆形或椭圆形等。
如图2、图6和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顶块50的朝向螺接件32的一侧设有与螺接件32的一端相适配的凹槽51,螺接件32的一端与凹槽51卡接配合。
螺接件32的一端伸入凹槽51内,使螺接件32与顶块50卡接配合,螺接件32将顶块50抵紧在挡砟板60上,固定部10与轨枕20抵接,顶块50与挡砟板60抵接,将轨枕20和挡砟板60固定在固定腔40内,使轨枕20和挡砟板60密贴。
设置凹槽51方便螺接件32与顶块50对接,定位准确,便于实现螺接件32与顶块50配合。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螺接件32与螺母31螺纹配合,螺接件32的一端通过凹槽51与顶块50配合,将顶块50抵顶在挡砟板60上,螺接件32与顶块50之间没有直接的连接关系,这样,当需要将轨枕固定卡具从轨枕20和挡砟板60上取下时,只需要旋拧螺接件32,即可使顶块50和挡砟板60解除配合,便于将轨枕固定卡具取下,此时,顶块50与螺接件32解除配合并分开,顶块50通过连接件70与固定部10连接,防止丢失。这样设置,还可以方便地将螺接件32从螺母31上取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螺接件32与螺母31、螺接件32与顶块50均可拆卸,可拆卸装置操作简便,可重复利用,降低了成本。
当然,在本申请的替代实施例中,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使螺接件32与顶块50可拆卸地连接,比如,螺接件32与顶块50螺纹连接或卡接连接等。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轨枕固定卡具还包括与固定部10连接的垫块80,垫块80设置在固定部10的与轨枕20抵接的位置处。
上述设置中,垫块80设置在固定部10的与轨枕20抵接的位置处,这样,当需要将固定部10与轨枕20抵接时,垫块80位于固定部10与轨枕20之间,可以使固定部10与轨枕20密贴,提高固定效果。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垫块80与固定部10焊接连接。垫块80由Q345钢材料制成。垫块80的形状为矩形。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固定部10上间隔设置有多个减重孔11。
通过设置减重孔11,不仅可以实现轻量化,还可以节省生产材料,节约资源,降低生产成本。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减重孔11为通孔。连接绳71穿过多个减重孔11中的一个后系在固定部10上,实现连接绳71与固定部10之间的连接。
当然,在本申请的替代实施例中,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使多个减重孔11中的至少部分为盲孔。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固定部10包括具有U型槽的板体,活动部30的至少部分与U型槽的侧壁围成固定腔40。具有U型槽的板体横跨挡砟板60和轨枕20,将挡砟板60和轨枕20串联在一起,有助于实现固定和密贴作用。
U型结构能够节省材料,降低结构尺寸,保证在最节省材料及空间的情况下实现固定和密贴作用。
如图10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轨枕固定组件包括轨枕20、与轨枕20密贴配合的挡砟板60以及用于固定轨枕20和挡砟板60的轨枕固定卡具100,其中,轨枕20和挡砟板60沿第一方向依次设置,轨枕固定卡具100为上述的轨枕固定卡具。
上述设置中,轨枕固定卡具100用于固定轨枕20和挡砟板60,使轨枕20和挡砟板60保持密贴,这样,可以避免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挡砟板与轨枕的变形不一致而在挡砟板与轨枕之间形成离缝的问题,保证施工过程中挡砟板与轨枕的协同位移,在后续施工工序中,无需现场人为将轨枕推动至与挡砟板密贴位置,减少现场施工的工作量,降低施工人工成本、提高施工工作效率,缩短施工周期。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本申请的轨枕固定组件包括本申请的轨枕固定卡具,因此,本申请的轨枕固定组件也具有本申请的轨枕固定卡具的上述有点,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轨枕固定卡具100的固定部10与轨枕20抵接,顶块50与挡砟板60抵接。当然,在本申请的替代实施例中,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使固定部10与挡砟板60抵接,顶块50与轨枕20抵接。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轨枕固定卡具100包括固定部10、垫块80、螺母31、螺接件32、顶块50、挂耳72和连接绳71。固定部10为U型结构,固定部10横跨挡砟板60和轨枕20,将挡挡砟板60和轨枕20串联在一起。该轨枕固定卡具100设置在挡挡砟板60和轨枕20位置,将挡挡砟板60和轨枕20固定卡紧,防止施工过程中挡砟板与轨枕位移不一致产生离缝,使挡挡砟板60和轨枕20保持密贴,能够提高施工工作效率。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活动部与固定部连接并围成固定腔,顶块、挡砟板和轨枕依次布置在固定腔内,固定部用于与轨枕抵接,顶块用于与挡砟板抵接,由于至少部分活动部相对于固定部沿第一方向可移动,并且至少部分活动部与顶块配合或连接,能够将顶块抵紧在挡砟板上,因此,通过活动部相对于固定部的移动,可以将轨枕和挡砟板固定在固定腔内,实现轨枕固定卡具固定轨枕和挡砟板的目的,使轨枕和挡砟板保持密贴。也就是说,轨枕固定卡具用于固定轨枕和挡砟板,使轨枕和挡砟板保持密贴,这样,在后续施工工序中,就无需现场人为将轨枕推动至与挡砟板密贴位置,能够减少现场施工的工作量,降低施工人工成本、提高工作效率,缩短施工周期。
显然,上述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工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轨枕固定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固定部(10),用于与轨枕(20)抵接;
活动部(30),与所述固定部(10)连接,所述活动部(30)与所述固定部(10)围成固定腔(40),至少部分所述活动部(30)相对于所述固定部(10)沿第一方向可移动地设置;
顶块(50),位于所述固定腔(40)内,所述顶块(50)用于与挡砟板(60)抵接,至少部分所述活动部(30)与所述顶块(50)配合或连接,以将所述顶块(50)抵紧在所述挡砟板(60)上;
连接件(70),所述连接件(70)的一端与所述固定部(10)连接,所述连接件(70)的另一端与所述顶块(50)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枕固定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70)包括连接绳(71),所述轨枕固定卡具还包括与所述顶块(50)连接的挂耳(72),所述连接绳(71)的一端与所述固定部(10)连接,所述连接绳(71)的另一端与所述挂耳(72)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轨枕固定卡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挂耳(72)上设有连接孔(73),所述连接绳(71)的一端穿设在所述连接孔(73)内并与所述挂耳(72)连接;和/或,
所述挂耳(72)相对于所述顶块(50)朝向所述活动部(30)所在一侧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轨枕固定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绳(71)包括钢丝绳或棉绳或麻绳或塑料绳或尼龙绳。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轨枕固定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部(30)包括:
螺母(31),与所述固定部(10)连接;
螺接件(32),与所述螺母(31)螺纹配合,所述螺接件(32)的轴线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所述螺接件(32)的一端与所述顶块(50)配合或连接,以将所述顶块(50)抵紧在所述挡砟板(60)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轨枕固定卡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顶块(50)的在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上的投影覆盖所述螺接件(32)的在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上的投影;和/或,
所述顶块(50)的朝向所述螺接件(32)的一侧设有与所述螺接件(32)的一端相适配的凹槽(51),所述螺接件(32)的一端与所述凹槽(51)卡接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轨枕固定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轨枕固定卡具还包括与所述固定部(10)连接的垫块(80),所述垫块(80)设置在所述固定部(10)的与所述轨枕(20)抵接的位置处。
8.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轨枕固定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10)上间隔设置有多个减重孔(11)。
9.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轨枕固定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10)包括具有U型槽的板体,所述活动部(30)的至少部分与所述U型槽的侧壁围成所述固定腔(40)。
10.一种轨枕固定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轨枕(20)、与所述轨枕(20)密贴配合的挡砟板(60)以及用于固定所述轨枕(20)和所述挡砟板(60)的轨枕固定卡具(100),其中,所述轨枕(20)和所述挡砟板(60)沿第一方向依次设置,所述轨枕固定卡具(100)为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轨枕固定卡具。
CN202122006388.4U 2021-08-24 2021-08-24 轨枕固定卡具及轨枕固定组件 Active CN21592564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006388.4U CN215925646U (zh) 2021-08-24 2021-08-24 轨枕固定卡具及轨枕固定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006388.4U CN215925646U (zh) 2021-08-24 2021-08-24 轨枕固定卡具及轨枕固定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925646U true CN215925646U (zh) 2022-03-01

Family

ID=804204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006388.4U Active CN215925646U (zh) 2021-08-24 2021-08-24 轨枕固定卡具及轨枕固定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92564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264593B (zh) 一种表层嵌筋加固的预应力张拉方法及装置
KR102236299B1 (ko) 무도상 철도교량 궤도시스템 및 급속시공 방법
RU2624765C1 (ru) Рельсовое скрепление
RU134540U1 (ru) Безболтовое рельсовое скрепление и подрельсовая подкладка безболтового рельсового скрепления
CN215925646U (zh) 轨枕固定卡具及轨枕固定组件
AU2011356323A1 (en) Method for ballast tamping a railway track
CN102926551B (zh) 一种加固受弯混凝土构件的方法
RU109465U1 (ru) Железобетонная шпала
CN205138901U (zh) 轨枕支承刚度测量装置
CN201089373Y (zh) 一种接触网固定装置
RU179190U1 (ru) Анкер рельсового скрепления
CN212505853U (zh) 一种混凝土斜拉桥加装检修桁车用轨道系统
RU2372436C1 (ru) Анкерное рельсовое скрепление, анкер рельсового скрепления и клемма рельсового скрепления
CN213417568U (zh) 一种用于抢修钢梁的板式无砟轨道桥面
CN203008401U (zh) 一种加固受弯混凝土构件的装置
CN211171445U (zh) 一种用于铁路的快速固定装置
CN201214736Y (zh) 急救式螺栓
CN217733798U (zh) 预应力碳纤维板预紧工装
CN204959578U (zh) Pc轨道梁
CN212452131U (zh) 一种大跨度钢桥合成轨枕布设辅助结构
CN211622223U (zh) 一种铝合金主骨装置
CN215891404U (zh) 一种管道施工用紧固装置
CN216541625U (zh) 一种合金钢的焊接系统
CN214615305U (zh) 一种楼板施工用移动式马道
CN208266870U (zh) 用于打设土层预应力锚杆的固定支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923

Address after: 100081 Beijing city Haidian District Daliushu Road No. 2

Patentee after: CHINA ACADEMY OF RAILWAY SCIENCES Corp.,Ltd.

Patentee after: CARS RAILWAY ENGINEERING Research Institute

Address before: 100081 railway construction office, No.2 Daliushu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before: CARS RAILWAY ENGINEERING Research Institute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