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915067U - 尿道控制装置 - Google Patents

尿道控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915067U
CN215915067U CN202121495149.3U CN202121495149U CN215915067U CN 215915067 U CN215915067 U CN 215915067U CN 202121495149 U CN202121495149 U CN 202121495149U CN 215915067 U CN215915067 U CN 21591506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fluid
urethra
outlet
retur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495149.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明晨
翟韵哲
杨晗
傅振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croport Urocare Jiaxing Co Ltd
Microport Urocare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croport Urocare Jiaxing Co Ltd
Microport Urocare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croport Urocare Jiaxing Co Ltd, Microport Urocare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croport Urocare Jiax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495149.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91506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91506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91506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rosthe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尿道控制装置,包括储液囊、控制阀、输液管、袖套及扩张部,控制阀用于控制输液管的一端与储液囊连通或关闭,输液管的另一端与扩张部连通,扩张部设置于袖套所形成的套设于尿道外的通道上,且绕所述通道的轴线呈螺旋状,在袖套套设于尿道外的情况下,扩张部位于袖套与尿道之间,扩张部呈螺旋状绕设于尿道外。所以不会对尿道形成封闭圆环形包围,而是形成螺旋状包裹,最大程度的保证了尿道血液畅通,不会导致尿道萎缩变细。

Description

尿道控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尿道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全球前列腺癌患者已经超过5000万,即使在手术机器人的辅助下,在前列腺根切手术当中也会有20%左右的可能性会损伤到控制尿道的副交感神经,导致括约肌松弛,无法完全关闭甚至无法关闭尿道,导致遗尿,对病人心理上造成很大的痛苦。
针对该并发症,目前多采用圆周环绕尿道的袖套结构,袖套套在尿道上,利用储液球囊的压力膨胀袖套,袖套向内压缩尿道,达到闭合尿道进行控尿的目的。然而,袖套全包围尿道,控尿时是圆环状压紧,导致尿道血流不畅容易缺血,对尿道造成损伤,导致尿道萎缩变细,进而导致控尿失败。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可以保证尿道血流畅通的尿道控制装置。
一种尿道控制装置,包括储液囊、控制阀、输液管、袖套及扩张部,所述控制阀用于控制所述输液管的一端与所述储液囊连通或关闭,所述输液管的另一端与所述扩张部连通,所述扩张部设置于所述袖套所形成的套设于尿道外的通道上,且绕所述通道的轴线呈螺旋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袖套包括基片、固定安装件及配合件,所述固定安装件与所述配合件相配合用于使所述基片呈环状以形成所述通道,所述扩张部位于所述基片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安装件为设置于所述基片一端的卡扣,所述配合件包括位于所述基片另一端的连接器,且所述连接器设置于所述基片背向于所述扩张部一侧面上,所述连接器上开设有卡槽,所述卡扣用于插入所述卡槽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输液管通过所述连接器与所述扩张部相连通,所述卡槽与所述输液管和所述扩张部不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基片呈长方形,所述扩张部沿所述基片的对角线延伸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储液囊的体积大于所述扩张部的体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制阀包括控压阀及泄压按钮,所述控压阀设置于所述储液囊内,所述控压阀包括相互连通的出液控制部和回液控制部,所述出液控制部用于控制所述储液囊中的液体输送至输液管,所述出液控制部和回液控制部共同控制所述输液管中的液体回流至所述储液囊,所述泄压按钮用于控制回液控制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出液控制部包括出液阀体、出液阀芯及出液弹簧,所述出液阀体内设有相互连通的出液腔体、出液入口和出液出口,所述出液腔体通过所述出液入口与所述储液囊相连通,所述出液腔体通过所述出液出口与所述输液管相连通,所述出液弹簧套设于所述出液阀芯外,所述出液阀芯位于所述出液阀体中且可在出液入口和出液出口间上下活动,所述出液阀芯的一端用于封闭或开启所述出液入口,所述出液阀芯的另一端可活动地穿设于所述出液出口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回液控制部包括回液阀体、回液阀芯及回液弹簧,所述回液阀体内设有相互连通的回液腔体、回液入口及回液出口,所述回液腔体通过所述回液出口与所述储液囊相连通,所述回液腔体通过回液入口与所述出液腔体相连通,所述回液阀芯的一端可活动地穿设于所述回液入口内且与所述泄压按钮正对,所述回液阀芯的另一端位于所述回液腔体中以用于封闭或开启所述回液入口,所述回液弹簧位于所述回液阀芯与所述回液出口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出液阀体与所述回液阀体一体成型。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回液弹簧的预设压力为40cm至80cm水柱的压力。
上述尿道控制装置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扩张部设置于袖套所形成的套设于尿道外的通道上,且绕通道的轴线呈螺旋状,因此当袖套套设于尿道外时,扩张部位于袖套与尿道之间,扩张部呈螺旋状绕设于尿道外,此时扩张部内没有注入液压油,处于收缩状态。对储液囊进行挤压,控制阀控制储液囊与输液管连通,储液囊中的液压油通过输液管注入扩张部内,扩张部膨胀扩张,尿道被扩张部压迫挤压变形,但扩张部呈螺旋状绕设于尿道外,所以不会对尿道形成封闭圆环形包围,而是形成螺旋状包裹,最大程度的保证了尿道血液畅通,不会导致尿道萎缩变细。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一实施方式中的尿道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剖视图;
图3为图2中储液囊和控制阀的局部剖视图,其中处于加压状态;
图4为图2中储液囊和控制阀的局部剖视图,其中处于泄压状态;
图5为图1中的局部示意图,其中基片处于展开状态;
图6为图5的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图7为图6的剖视图;
图8为一实施方式中袖套和扩张部套设于尿道外的示意图;
图9为图8省去尿道的示意图,其中扩张部处于收缩状态;
图10为图8省去尿道的示意图,其中扩张部处于扩张状态;
图11为尿道被扩张部挤压变形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尿道控制装置;20、尿道;100、储液囊;200、控制阀;300、输液管;400、袖套;500、扩张部;401、通道;101、容置腔;410、基片;420、卡扣;430、连接器;431、卡槽;421、连接部;422、卡扣部;432、连通孔;210、控压阀;220、泄压按钮;201、出液控制部;202、回液控制部;211、出液阀体;212、出液阀芯;213、出液弹簧;214、出液腔体;215、出液入口;216、出液出口;217、第一圆柱段;218、第一锥形头;221、回液阀体;222、回液阀芯;223、回液弹簧;224、回液腔体;225、回液入口;226、回液出口;227、第二圆柱段;228、第二锥形头;203、贯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如图1和图2所示,一实施方式中的尿道控制装置10,用于实现尿道20的控尿和排尿。具体地,尿道控制装置10包括储液囊100、控制阀200、输液管300、袖套400及扩张部500,所述控制阀200用于控制所述输液管300的一端与所述储液囊100连通或关闭,所述输液管300的另一端与所述扩张部500连通,所述扩张部500设置于所述袖套400所形成的套设于尿道外的通道401上,且绕通道401的轴线呈螺旋状。在所述袖套400套设于尿道20外的情况下,所述扩张部500位于所述袖套400与尿道20之间,所述扩张部500呈螺旋状绕设于所述尿道20外。
使用时,切开会阴部并将尿道20剥离出来,然后将袖套400包裹套设固定于尿道20外形成通道401,扩张部500设置于袖套400所形成的套设于尿道20外的通道401上,且绕通道401的轴线呈螺旋状,因此扩张部500位于袖套400与尿道20之间,扩张部500呈螺旋状绕设于尿道20外,此时扩张部500内没有注入液压油,处于收缩状态。对储液囊100进行挤压,控制阀200控制储液囊100与输液管300连通,储液囊100中的液压油通过输液管300注入扩张部500内,扩张部500膨胀扩张,尿道20被扩张部500压迫挤压变形,但扩张部500呈螺旋状绕设于尿道20外,所以不会对尿道20形成闭环圆环形包围,而是形成螺旋状包裹,最大程度的保证了尿道20血液畅通,不会导致尿道20萎缩变细。
具体地,请参阅图3和图4,本实施方式中的储液囊100采用高弹性模量的软性材料制作而成,无需自身膨胀提供压力,不存在老化松弛导致失压的问题。储液囊100安装于阴囊内部,由于扩张部500螺旋绕设于尿道20外,其膨胀扩张所需的液体体积较少,相应的,储液囊100的体积减小,降低了植入装置的难度,减轻了装置体积过大给患者带来的不适。如图2所示,储液囊100的内部具有用于容纳液体的容置腔101,通过按压储液囊100可以对容置腔101内的液体进行挤压。在本实施例中,储液囊100中的液体优选为液压油,储液囊100的体积相比于扩张部500略大,分别优选为1.5cc至4cc及0.5cc至2cc,分别进一步优选为2cc及1cc,鉴于手动挤压储液囊100一般无法将液体全部挤出,如此设计可保证扩张部500能够被充分扩张。同时,液压油也可以根据需要适应性地替换为其他液体。
请参阅图5和图6,袖套400包括基片410、固定安装件及配合件,所述固定安装件与所述配合件相配合用于使所述基片410呈环状以形成所述通道401,所述扩张部500位于所述基片410上。使用时,基片410环绕套设于所述尿道20外形成通道401。基片410采用无弹性薄材料制作而成,基片410用于包裹尿道20。
具体地,所述固定安装件为设置于所述基片410一端的卡扣420,所述配合件包括位于基片410另一端的连接器430,所述连接器430设置于所述基片410背向于扩张部500的一侧面上,所述连接器430上开设有卡槽431,所述卡扣420用于插入所述卡槽431内。使用时,基片410环绕包裹在尿道20外,扩张部500位于基片410朝向于尿道20的一侧,扩张部500与尿道20直接接触,然后将卡扣420插入卡槽431内以将基片410环绕包裹固定在尿道20外侧,同时基片410包裹时带动扩张部500螺旋的缠绕在尿道20上。
卡扣420包括连接部421及卡扣部422,卡扣部422通过连接部421连接于基片410的一端。卡槽431可以为贯穿槽,卡槽431沿基片410的长度方向贯穿连接器430,连接器430为软性材料制成。连接部421的宽度小于或等于卡槽431的宽度,卡扣部422的宽度大于卡槽431的宽度,卡扣部422远离连接部421的一端设置有倒角。当将卡扣420插入卡槽431时,由于连接器为软性材料制成,卡扣部422远离连接部421的一端设置有倒角,因此可以将卡扣部422一侧先伸入卡槽431内,然后用力将卡扣部422剩余部分插入卡槽431内。卡扣420插入卡槽431后,连接部421位于卡槽431内,卡扣部422穿过卡槽431后限制在卡槽431的另一侧,防止卡扣420脱出卡槽431。当然,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固定安装件和配合件还可以为其他形式的结构,只要能够实现将基片410环绕包裹固定在尿道20外即可。
请参阅图7,输液管300采用软性材料制作而成,输液管300的作用是将储液囊100与扩张部500相连通。具体到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输液管300通过所述连接器430与所述扩张部500相连通,所述贯穿槽431与所述输液管300和所述扩张部500不连通。扩张部500采用无弹性薄材料制作而成,扩张部500的体积小于储液囊100的体积。连接器430采用软性材料制作而成。具体地,连接器430内开设有连通孔432,输液管300的一端与连通孔432的一端相连通,连通孔432的另一端与扩张器500相连通,因此输液管300和扩张部500通过连接器430相连通,连接器430起到装载和连接输液管300和扩张部500的作用,结构设计更合理,减小尿道控制装置10的整体尺寸。
请再次参阅图5和图6,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基片410呈长方形,所述扩张部500沿所述基片410的对角线延伸设置,所述基片410可形变以环绕套设固定于尿道20外,所述扩张部500呈螺旋状绕设于尿道20外。请参阅图8,基片410包裹尿道20时带动扩张部500螺旋的缠绕在尿道20上。请参阅图9,此时没有注入液压油,扩张部500处于收缩状态。请参阅图10,储液囊100中的液压油被挤入扩张部500内,扩张部500膨胀扩张,尿道20被扩张部500挤压变形,但扩张部500呈螺旋状绕于尿道20外,因此,尿道20上被挤压变形(如图11所示),达到控尿的目的。
请再次参阅图2至图4,具体到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控制阀200包括控压阀210及泄压按钮220,所述控压阀210设置于所述储液囊100内,所述控压阀210包括相互连通的出液控制部201和回液控制部202,所述出液控制部201用于控制所述储液囊100中的液体输送至输液管300,所述出液控制部201和回液控制部202共同控制所述输液管300中的液体回流至所述储液囊100,所述泄压按钮220用于控制回液控制部202。
请参阅图3,手工压迫储液囊100时,其内部压力加大,出液控制部201打开,储液囊100中的液压油通过输液管300(液压油流动方向如图2中虚线箭头所指)送到扩张部500内使扩张部500膨胀扩张,扩张部500膨胀扩张后将尿道20压扁并制弯。此时仍然处于按压状态,尿道控制装置10内各位的压力相同,回液控制部202关闭。当松开储液囊100后,扩张部500内过高的压力可以通过出液控制部201回流至回液控制部202进而回流至储液囊100中进行泄压,直到降到预设的水柱压力,此时扩张部500以合适的压力压迫尿道20,保持不会漏尿的状态(控尿)。请参阅图4,当需要排尿时,手工按压泄压按钮220,泄压按钮220打开回液控制部202,扩张部500内的液压油在尿道20的压力和真空吸力双重作用下流回储液囊100内(液压油流动方向如图3的虚线箭头所指),扩张部500收缩,尿道20不会被压迫,顺利排尿。
具体到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出液控制部201包括出液阀体211、出液阀芯212及出液弹簧213,所述出液阀体211内设有相互连通的出液腔体214、出液入口215和出液出口216,所述出液腔体214通过所述出液入口215与所述储液囊100相连通,所述出液腔体214通过所述出液出口216与所述输液管300相连通,出液腔体214的内径大于出液入口215和出液出口216的内径,所述出液弹簧213套设于所述出液阀芯212外,所述出液阀芯212位于所述出液阀体211中且可在出液入口215和出液出口216间上下活动,所述出液阀芯212的一端用于封闭或开启所述出液入口215,所述出液阀芯212的另一端可活动地穿设于所述出液出口216内。出液阀芯212与出液出口216的内壁之间具有间隙,液压油可以通过该间隙。
具体地,出液阀芯212包括第一圆柱段217及第一锥形头218,第一圆柱段217位于出液腔体214内且一端可移动地穿设于出液出口216内,第一圆柱段217的另一端与第一锥形头218连接,出液弹簧213套设于第一圆柱段217上且位于第一锥形头218与出液出口216之间。第一锥形头218用于开启或关闭出液入口215。
手工压迫储液囊100时,其内部压力加大,压力使出液阀芯212向上(方向以图3和图4中为例说明)移动,出液弹簧213被压缩,第一锥形头218向上移动,出液入口215开启,液压油从出液入口215进入出液腔体214,并从出液出口216进入输液管300和扩张部500,直到输液管300和扩张部500内充满液压油,扩张部500膨胀扩张后将尿道20压扁并制弯。此时仍然处于按压状态,尿道控制装置10内各位的压力相同,回液控制部202关闭。当松开储液囊100后,扩张部500内过高的压力可以通过出液控制部201回流至回液控制部202进而回流至储液囊100中进行泄压,直到降到预设的水柱压力,此时出液阀体211关闭出液入口215。
所述回液控制部202包括回液阀体221、回液阀芯222及回液弹簧223,所述回液阀体221内设有相互连通的回液腔体224、回液入口225及回液出口226,所述回液腔体224通过所述回液出口226与所述储液囊100相连通,所述回液腔体224通过回液入口225与所述出液腔体214相连通,回液腔体224的内径大于回液入口225和回液出口226的内径。所述回液阀芯222的一端可活动地穿设于所述回液入口225内且与所述泄压按钮220正对,回液阀芯222与回液入口225的内壁之间具有间隙,液压油可以通过该间隙。所述回液阀芯222的另一端位于回液腔体224中以用于封闭或开启所述回液入口225,所述回液弹簧223位于所述回液阀芯222与所述回液出口226之间。所述回液弹簧223的预设压力为40cm至80cm水柱的压力。例如,回液弹簧223的预设压力可以为60cm水柱。
具体地,回液阀芯222包括第二圆柱段227及第二锥形头228,所述第二圆柱段227的一端可移动地穿设于回液入口225内,第二圆柱段227的另一端与第二锥形头228连接,第二锥形头228位于回液腔体224内。
当松开储液囊100后,扩张部500内过高的压力可以通迫使回液阀芯222向下(以图3和图4所示的方向为例说明)移动,压迫回液弹簧223,液压油回流至储液囊100中进行泄压,直到降到预设的水柱压力,此时回液弹簧223恢复,第二锥形头228关闭出液入口215。当需要排尿时,手工按压泄压按钮220,泄压按钮220按压回液阀芯222向下移动,第二锥形头228打开回液入口225,扩张部500内的液压油在尿道20的压力和真空吸力双重作用下经过出液出口216、出液腔体214流回至回液入口225、回液腔体224,再经过回液出口226流回储液囊100内。
具体地,出液阀体211与回液阀体221之间开设有贯通孔203,使得液体能够从出液控制部201进入回液控制部202。利用该贯通孔203能够实现出液控制部201与回液控制部202的导通,从而使得本实施例只需一根输液管300,其与出液控制部201进行连通即可,不需两根输液管300分别连接出液控制部201和回液控制部202,简化了整体的结构。此外,采用两个独立的活动阀芯,设计简单可靠,有利于长期有效控制,避免了单个阀门频繁使用磨损导致的控制失效。
在上述实施例中,优选的,出液阀体211与回液阀体221一体成型,贯通孔203沿水平方向设置,且贯通孔203的两端分别与出液腔体214和回液入口225连通。
通过上述设计,可以保证阀体的密封性以及液体流动的可靠性。此外,容易理解的是,该贯通孔203的尺寸越大,则液体流动时越方便,同时,贯通孔203形状的不同,则液体通过该贯通孔203的时间和速度也会有差异(例如:在长度相同的情况下,液体在螺旋形的贯通孔203内的流动时间要大于在直线型贯通孔203内的流动时间),因此,该贯通孔203的形状和尺寸可根据需要进行适应性设计。但需要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出液阀体211与回液阀体221也可以设计成两个独立的阀体结构,然后通过管道将二者连通,此时的管道即相当于贯通孔203,设计成分体式结构能够提高组装的灵活性,具体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适应性选择。
上述尿道控制装置10的植入方法具体如下:
切开会阴部,暴露出尿道20,并在阴囊方向上钝性开孔。
将袖套400套在露出的尿道20上并进行固定,然后将输液管300指向阴囊方向。
在阴囊切口将储液囊100、控制阀200组装形成的装配体装入,并将输液管300指向会阴方向,在刚植入初期,扩张部500为空载,不会对尿道20加压,植入3至6个月会阴部伤口完全愈合后方可使用。
上述尿道控制装置10的具体工作原理具体如下:
病人通过手动按压储液囊100,此时压力通常是大于60cm水柱的,液压油顶起第一锥形头218,打开出液入口215,液压油进入输液管300,输送至扩张部500,开始充盈扩张部500。
扩张部500膨胀扩张后挤压尿道20,导致尿道20被压缩变形,达到控尿的目的。袖套400帮助扩张部500包裹尿管并提供支撑。扩张部500呈螺旋状绕设于尿道20外,所以不会对尿道20形成封闭圆环形包围,而是形成螺旋状包裹,最大程度的保证了尿道20血液畅通,不会导致尿道20萎缩变细。
松开对储液囊100的压迫,输液管300和扩张部500内过高的压力会顶开第二锥形头228,打开回液入口225,部分液压油回流到储液囊100内,使得扩张部500的压力维持在60cm水柱。
需要排尿时,手动按压泄压按钮220,泄压按钮220迫使回液阀芯222向下移动,第二锥形头228打开回液入口225,在尿道20的压力和储液囊100产生的真空吸力下降扩张部500内的液压油抽出,取消对尿道20的压迫,进行排尿。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Claims (11)

1.一种尿道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尿道控制装置包括储液囊、控制阀、输液管、袖套及扩张部,所述控制阀用于控制所述输液管的一端与所述储液囊连通或关闭,所述输液管的另一端与所述扩张部连通,所述扩张部设置于所述袖套所形成的套设于尿道外的通道上,且绕所述通道的轴线呈螺旋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尿道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袖套包括基片、固定安装件及配合件,所述固定安装件与所述配合件相配合用于使所述基片呈环状以形成所述通道,所述扩张部位于所述基片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尿道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安装件为设置于所述基片一端的卡扣,所述配合件包括位于所述基片另一端的连接器,且所述连接器设置于所述基片背向于所述扩张部的一侧面上,所述连接器上开设有卡槽,所述卡扣用于插入所述卡槽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尿道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液管通过所述连接器与所述扩张部相连通,所述卡槽与所述输液管和所述扩张部不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尿道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片呈长方形,所述扩张部沿所述基片的对角线延伸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尿道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囊的体积大于所述扩张部的体积。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尿道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阀包括控压阀及泄压按钮,所述控压阀设置于所述储液囊内,所述控压阀包括相互连通的出液控制部和回液控制部,所述出液控制部用于控制所述储液囊中的液体输送至输液管,所述出液控制部和回液控制部共同控制所述输液管中的液体回流至所述储液囊,所述泄压按钮用于控制回液控制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尿道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液控制部包括出液阀体、出液阀芯及出液弹簧,所述出液阀体内设有相互连通的出液腔体、出液入口和出液出口,所述出液腔体通过所述出液入口与所述储液囊相连通,所述出液腔体通过所述出液出口与所述输液管相连通,所述出液弹簧套设于所述出液阀芯外,所述出液阀芯位于所述出液阀体中且可在出液入口和出液出口间上下活动,所述出液阀芯的一端用于封闭或开启所述出液入口,所述出液阀芯的另一端可活动地穿设于所述出液出口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尿道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液控制部包括回液阀体、回液阀芯及回液弹簧,所述回液阀体内设有相互连通的回液腔体、回液入口及回液出口,所述回液腔体通过所述回液出口与所述储液囊相连通,所述回液腔体通过回液入口与所述出液腔体相连通,所述回液阀芯的一端可活动地穿设于所述回液入口内且与所述泄压按钮正对,所述回液阀芯的另一端位于所述回液腔体中以用于封闭或开启所述回液入口,所述回液弹簧位于所述回液阀芯与所述回液出口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尿道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液阀体与所述回液阀体一体成型。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尿道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液弹簧的预设压力为40cm至80cm水柱的压力。
CN202121495149.3U 2021-07-01 2021-07-01 尿道控制装置 Active CN21591506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495149.3U CN215915067U (zh) 2021-07-01 2021-07-01 尿道控制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495149.3U CN215915067U (zh) 2021-07-01 2021-07-01 尿道控制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915067U true CN215915067U (zh) 2022-03-01

Family

ID=803998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495149.3U Active CN215915067U (zh) 2021-07-01 2021-07-01 尿道控制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91506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587954A (en) Elastomeric prosthetic sphincter
US8753363B2 (en) Vessel occlusive device and method of occluding a vessel
US20120059387A1 (en) Delivery system and urethra stent for enlarged prostates and method
EP0207426A2 (en) Single circuit elastofluidic sphincter
US7922649B2 (en) Unitized penile erection system and tissue expander
EP2700383B1 (en) Anatomical augmentation device
WO1997032542A1 (en) Female incontinence device
US20220175532A1 (en) Inflatable penile prosthesis with valves for increasing flow efficiency
US9301824B2 (en) Hydraulic urethral occlusive device
CN108338853A (zh) 一种组织压缩装置
US9597170B2 (en) Hydraulic urethral occlusive device
CN109310490B (zh) 用于阻断身体通道的医学设备
CN215915067U (zh) 尿道控制装置
WO2023226874A1 (zh) 一种植入式控制装置
US6171230B1 (en) Female incontinence catheter
CN215875092U (zh) 一种医疗控制装置
US20160220341A1 (en) Hydraulic urethral occlusive device
CN114099064A (zh) 一种体内人工尿道括约肌装置
CN115553969A (zh) 一种医疗控制装置及其用途
CN110575609B (zh) 胆汁经体外引流后回输肠道的套件
CN110575610B (zh) 基于ptcd引流的胆汁回输肠道的套件
CN116212156B (zh) 一种植入式输液港
CN209848118U (zh) 输尿管导管
US20220296349A1 (en) Occlusive cuff and implantable occlusive system comprising such a cuff
CN215426865U (zh) 防移位防漏尿冲洗导尿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