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914293U - 料理机 - Google Patents

料理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914293U
CN215914293U CN202122411255.5U CN202122411255U CN215914293U CN 215914293 U CN215914293 U CN 215914293U CN 202122411255 U CN202122411255 U CN 202122411255U CN 215914293 U CN215914293 U CN 21591429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ssembly
cup
opening
main body
co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411255.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叶理德
唐路蒙
崔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411255.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91429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91429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91429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ood-Manufactur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料理机。料理机包括主机、搅拌杯组件、水箱、输水组件和接汁杯组件。主机包括主体部、翻转盖组件、铰链组件、开合磁性件和开合感应磁开关,铰链组件连接主体部和翻转盖组件,翻转盖组件通过铰链组件可相对于主体部转动,且包括进水管道。开合磁性件设于铰链组件,可在翻转盖组件转动时相对于主体部运动,开合感应磁开关相对于主体部固定。搅拌杯组件设于主体部,且包括出汁口。翻转盖组件可盖于搅拌杯组件的杯口上方。翻转盖组件盖合时,开合磁性件在开合感应磁开关的感应范围内,开合感应磁开关闭合。翻转盖组件打开时,开合磁性件位于开合感应磁开关的感应范围外,开合感应磁开关断开。水箱设于主体部的一侧。安全性高。

Description

料理机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小家电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料理机。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市场上出现了许多不同类型的料理机。料理机的功能主要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打豆浆、榨果汁、做米糊、熬汤、绞肉馅、磨粉、刨冰、制咖啡和/或调配面膜等功能。一些料理机无法检测翻盖的开合状态,从而不能根据翻盖的开合情况进行不同的控制,存在一些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料理机,安全性高。
本申请提供一种料理机,包括:
主机,包括主体部、翻转盖组件、铰链组件、开合磁性件和开合感应磁开关,所述铰链组件连接所述主体部和所述翻转盖组件,所述翻转盖组件通过所述铰链组件可相对于所述主体部转动,且包括进水管道,所述开合磁性件设于所述铰链组件,可在所述翻转盖组件转动时相对于所述主体部运动,所述开合感应磁开关相对于所述主体部固定;
搅拌杯组件,设于所述主体部,且包括出汁口,所述翻转盖组件可盖于所述搅拌杯组件的杯口上方,所述翻转盖组件盖合时,所述开合磁性件在所述开合感应磁开关的感应范围内,所述开合感应磁开关闭合,所述翻转盖组件打开时,所述开合磁性件位于所述开合感应磁开关的感应范围外,所述开合感应磁开关断开;
水箱,设于所述主体部的一侧;
输水组件,设于所述主机,连接所述水箱和所述进水管道,用于将所述水箱内的水向所述搅拌杯组件输送,所述输水组件在所述翻转盖组件盖合时,通过所述进水管道与所述搅拌杯组件的杯口连通;及
接汁杯组件,可拆卸地设于所述主体部的一侧,且包括接汁口,所述接汁杯组件用于通过所述接汁口接收从所述出汁口流出的浆液。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开合磁性件使得在翻转盖组件盖合时开合感应磁开关闭合,且翻转盖组件打开时开合感应磁开关断开,从而可以使得料理机根据开合感应磁开关的开合来工作,例如在开合感应磁开关断开时,启动保护模式,来提高安全性;另外,开合磁性件设于铰链组件,结构紧凑且性能稳定。
进一步地,所述铰链组件包括连接所述主体部和所述翻转盖组件的铰链传动机构和支撑所述铰链传动机构的支撑架,所述翻转盖组件通过所述铰链传动机构可相对于所述主体部转动,所述支撑架固定于所述主体部,所述开合磁性件设于所述铰链传动机构。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架可以将铰链传动机构组装至主体部,方便安装。
进一步地,所述开合感应磁开关设于所述支撑架。在一些实施例中,开合磁性件设于铰链传动机构,开合感应磁开关设于支撑架,因此开合磁性件和开合感应磁开关均设置于支撑架,从而信号稳定性好,而且结构紧凑,装配工艺简单。
进一步地,所述铰链传动机构包括曲柄滑块机构和弹性件,所述曲柄滑块机构连接所述主体部和所述翻转盖组件,所述弹性件与所述曲柄滑块机构连接,所述翻转盖组件盖合时,所述弹性件和所述曲柄滑块机构形成三角形,且所述曲柄滑块机构向所述弹性件的一侧凸伸,所述翻转盖组件打开时,所述弹性件和所述曲柄滑块机构形成三角形,且所述曲柄滑块机构向所述弹性件的另一侧凸伸,所述开合磁性件设于所述曲柄滑块机构。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曲柄滑块机构和弹性件实现翻转盖组件的开合,翻转盖组件上无供开合操作的按键,翻转盖组件的开合不局限于一个位置,在翻转盖组件的多个位置均可以实现开合操作,操作更方便,提高使用性,而且不仅翻转盖组件的结构更紧凑简单,而且可以满足更高要求的工业设计以及给使用者带来更多的惊喜体验;另外,曲柄滑块机构和弹性件通过三角关系使翻转盖组件的开合更稳定,很好地保持在打开和盖合的状态。
进一步地,所述曲柄滑块机构包括曲柄、与所述曲柄转动连接的连杆和设于所述连杆远离所述曲柄的一端的滑块,所述曲柄连接所述翻转盖组件和所述主体部,所述滑块可相对于所述主体部滑动,所述弹性件设于所述滑块和所述曲柄之间;
所述翻转盖组件盖合时,所述曲柄、所述连杆和所述弹性件形成三角形,所述曲柄和所述连杆的连接处位于所述弹性件的一侧,所述翻转盖组件打开时,所述曲柄、所述连杆和所述弹性件形成三角形,所述曲柄和所述连杆的连接处位于所述弹性件的另一侧,所述开合磁性件设于所述滑块。在一些实施例中,如此在翻转盖组件盖合时,曲柄、连杆和弹性件形成三角形,弹性件可以提供稳定的拉紧力,使翻转盖组件的盖合得较紧;在翻转盖组件打开时,曲柄、连杆和弹性件形成三角形,可以得到稳定的拉紧力,通过弹性件的收紧力使翻转盖组件稳定地保持在一个打开角度,可防止翻转盖组件自动反弹盖合;开合磁性件设于滑块,滑块运动位移较大,从而开合磁性件相对于开合感应磁开关的运动位移较大,能更准确地在触发开合感应磁开关闭合和断开之间切换,更准确地区分翻转盖组件的开合状态,减少误触发的情况,提高翻转盖组件的开合判断的准确率。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架包括在上下方向延伸的滑槽,所述滑块可滑动地位于所述滑槽内,所述开合感应磁开关位于所述滑槽的上方或下方,所述翻转盖组件盖合时所述滑块位于所述滑槽的上下方向上的靠近所述开合感应磁开关的一端,所述翻转盖组件打开时所述滑块位于所述滑槽的上下方向上的另一端。在一些实施例中,结构简单紧凑,且可以更准确地触发开合感应磁开关,减少误触发的情况,提高翻转盖组件的开合判断的准确率。
进一步地,所述滑块固定连接于所述连杆远离所述曲柄的一端,所述滑块在所述翻转盖组件开合时可滑动并转动,所述开合磁性件的轴向与所述滑块的转动平面相交,所述开合磁性件为径向充磁的磁性件。在一些实施例中,径向充磁可以解决滑动并转动时角度变化而导致开关开合错误的问题,从而提高翻转盖组件的开合判断的准确率。
进一步地,所述接汁杯组件设于所述主体部的左侧或右侧,所述水箱设于所述主体部的后侧。一些实施例中,如此料理机的前后长度可以减小,可以以水箱背向用户且接汁杯组件位于用户左手边或右手边的方式放置于宽度较小的操作台上,减小料理机前方占地空间,从而在尺寸较小的操作台上也可以方便用户操作。
进一步地,所述翻转盖组件盖合时覆盖所述搅拌杯组件的杯口,与所述搅拌杯组件的杯口密封组装。在一些实施例中,翻转盖组件可盖住搅拌杯组件的杯口,既可以进水,又可以作为杯盖,从而使得料理机整体上部件少,结构简单。
进一步地,所述搅拌杯组件包括搅拌杯体和可盖于所述搅拌杯体的搅拌杯盖,所述搅拌杯盖包括上下贯通的进水通孔,所述翻转盖组件盖合时,所述进水管道和所述进水通孔连通。在一些实施例中,翻转盖组件可转动地连接于主体部,可盖于搅拌杯盖上,翻转盖组件的进水管道通过搅拌杯盖的进水通孔向搅拌杯体内进水,从而翻转盖组件和食材接触的面积较小,清洁较方便;翻转盖组件和搅拌杯盖可分开设计,翻转盖组件打开时,搅拌杯盖可以盖于搅拌杯体上,使得应用情景更多,例如搅拌杯组件可以拿出来倒浆,搅拌杯盖可以防止此时浆液飞溅到外面,且可以起到防尘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申请料理机的一个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2所示为图1所示的料理机沿A-A线的剖视图;
图3所示为图1所示的料理机沿B-B线的剖视图;
图4所示为图1所示的料理机的立体分解图;
图5所示为图1所示的料理机的水箱和主机的部分立体分解图;
图6所示为图1所示的料理机去除底座盖的从底面所示的立体示意图;
图7所示为图1所示的料理机的主机的壳体的底座本体从底面所示的立体示意图;
图8所示为壳体的第一壳体和水泵的立体示意图;
图9所示为图2所示的料理机的局部放大图;
图10所示为翻转盖组件盖合时的料理机的部分立体示意图;
图11所示为翻转盖组件盖合时的主机的铰链组件的侧视图;
图12所示为翻转盖组件打开时的料理机的部分立体示意图;
图13所示为翻转盖组件打开时的铰链组件的侧视图;
图14所示为铰链组件的立体分解图;
图15所示为翻转盖组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16所示为图1所示的料理机从主体部的第二侧所示的内部局部示意图;
图17所示为图16所示的料理机沿C-C线的部分剖视图;
图18所示为翻转盖组件的立体分解图;
图19所示为转轴管道的立体示意图;
图20所示为图17所示的料理机的局部放大图;
图21所示为翻转盖组件的部分立体分解图;
图22所示为翻转盖组件从底部所示的立体示意图;
图23所示为图9所示的料理机的局部放大图;
图24所示为图23所示的料理机的局部放大图;
图25所示为主机的部分立体分解图;
图26所示为翻转盖组件的另一角度的立体示意图;
图27所示为排气密封圈的立体示意图;
图28所示为图2所示的料理机的另一局部放大图;
图29所示为排气盖组件的立体分解图;
图30所示为衬盖组件的立体分解图;
图31所示为图2所示的料理机的局部放大图;
图32所示为衬盖组件的剖视图;
图33所示为图32所示的衬盖组件的局部放大图;
图34所示为搅拌杯组件和主机的部分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5所示为图3所示的料理机的局部放大图;
图36所示为搅拌杯组件和出汁阀组件的立体分解图;
图37所示为搅拌杯组件从底部所示的立体示意图;
图38所示为搅拌杯体和出汁嘴的纵向剖视图;
图39所示为搅拌杯体和出汁嘴的俯视图;
图40所示为搅拌杯组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41所示为搅拌杯组件的立体分解图;
图42所示为搅拌杯体从底部所示的立体示意图;
图43所示为搅拌刀组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44所示为图35所示的料理机的局部放大图;
图45所示为主机和搅拌杯组件的部分立体示意图;
图46所示为主机的部分立体示意图;
图47所示为减震垫的立体示意图;
图48所示为图3所示的料理机的另一局部放大图;
图49所示为图1所示的料理机的接汁杯组件的接汁杯体的立体示意图;
图50所示为接汁杯组件的接汁杯盖的立体示意图;
图51所示为接汁杯盖的另一立体示意图;
图52所示为本申请料理机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53所示为图52所示的料理机沿E-E线的剖视图;
图54所示为图52所示的料理机的立体分解图;
图55所示为图52所示的料理机的局部放大图;
图56所示为本申请料理机的再一个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57所示为图56所示的料理机的沿D-D线的剖视图;
图58所示为图56所示的料理机的立体分解图;
图59所示为图56所示的料理机的正视图;
图60所示为图56所示的料理机的搅拌杯组件的立体示意;
图61所示为图60所示的搅拌杯组件的另一角度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申请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申请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的例子。
在本申请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申请。除非另作定义,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申请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申请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多个”或者“若干”表示至少两个。“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词语意指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并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且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料理机包括主机、搅拌杯组件、水箱、输水组件和接汁杯组件。主机包括主体部、翻转盖组件、铰链组件、开合磁性件和开合感应磁开关,铰链组件连接主体部和翻转盖组件,翻转盖组件通过铰链组件可相对于主体部转动,且包括进水管道。开合磁性件设于铰链组件,可在翻转盖组件转动时相对于主体部运动,开合感应磁开关相对于主体部固定。搅拌杯组件设于主体部,且包括出汁口。翻转盖组件可盖于搅拌杯组件的杯口上方。翻转盖组件盖合时,开合磁性件在开合感应磁开关的感应范围内,开合感应磁开关闭合。翻转盖组件打开时,开合磁性件位于开合感应磁开关的感应范围外,开合感应磁开关断开。水箱设于所述主体部的一侧。输水组件设于所述主机,连接所述水箱和所述进水管道,用于将所述水箱内的水向所述搅拌杯组件输送,所述输水组件在所述翻转盖组件盖合时,通过所述进水管道与所述搅拌杯组件的杯口连通。接汁杯组件可拆卸地设于所述主体部的一侧,且包括接汁口,所述接汁杯组件用于通过所述接汁口接收从所述出汁口流出的浆液。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通过翻转盖组件从搅拌杯组件上方进水,搅拌杯组件的底部的刀座结构可以设计得比较简单,从而方便清洗;并且开合磁性件使得在翻转盖组件盖合时开合感应磁开关闭合,且翻转盖组件打开时开合感应磁开关断开,从而可以使得料理机根据开合感应磁开关的开合来工作,例如在开合感应磁开关断开时,启动保护模式,来提高安全性;另外,开合磁性件设于铰链组件,结构紧凑且性能稳定。
图1所示为本申请料理机10的一个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图2所示为图1中料理机10沿A-A线的剖视图。图3所示为图1中料理机10沿B-B线的剖视图。图4所示为图1所示的料理机10的立体分解图。参考图1-4,料理机10可以包括免手洗料理机,可以自动清洗搅拌杯组件13,可以包括免手洗豆浆机或免手洗破壁机。料理机10包括主机11、水箱12、搅拌杯组件13、输水组件14及接汁杯组件15。
主机11包括主体部16和接汁支撑部17。接汁支撑部17设于主体部16的左侧或右侧。接汁支撑部17从主体部16左侧或右侧向主体部16外延伸,接汁支撑部17可以与主体部16的底端连接,且可以与主体部16的内部连通。在一些实施例中,主机11可以包括设于主体部16的后侧的水箱支撑部23,水箱支撑部23从主体部16的后侧向主体部16外延伸,可以与主体部16的底端连接,且可以与主体部16的内部连通。水箱支撑部23和接汁支撑部17分设于主体部16的相邻两侧。在一些实施例中,主机11可以包括壳体20、电机21和电路板22。壳体20可以包括主体部16和接汁支撑部17。壳体20可以包括水箱支撑部23。电机21设于主体部16内。电路板22可以包括电源板和/或控制电路板等,可以设于主体部16内,或可以部分设于主体部16内。电源板可提供电源给电机21等,控制电路板可以控制电机21工作等。
水箱12用于盛放水,可以提供给搅拌杯组件13。水箱12设于主体部16的后侧。在一些实施例中,水箱12可以组装于水箱支撑部23上方。
在一些实施例中,搅拌杯组件13设于主体部16,且包括出汁口24。搅拌杯组件13组装于主体部16。在一些实施例中,搅拌杯组件13可拆卸地设于主体部16。搅拌杯组件13包括搅拌刀组件25,可对食材和从水箱12注入的水进行搅打,制成浆液,从出汁口24流出。出汁口24可以朝向主体部16的左侧或右侧。搅拌刀组件25与电机21连接,电机21驱动搅拌刀组件25转动。在一些实施例中,搅拌杯组件13可拆卸地组装于主机11。搅拌杯组件13可拆卸地组装于主体部16。搅拌杯组件13可取下清洗,自动清洗不干净时可以取下清洗,从而方便清洗,可以清洗得更干净,保证搅拌杯组件13的清洁卫生。且可以将搅拌杯组件13取下来倒汁,应用场景更多。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配备多个搅拌杯组件13,可以取下来更换不同的搅拌杯组件13,用于不同的料理。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搅拌杯组件13固定组装于主体部16,固定于主机11,搅拌杯组件13不可拆卸。
输水组件14设于主机11,与水箱12连接,用于将水箱12内的水向搅拌杯组件13输送。在一些实施例中,输水组件14和水箱12的底端连接,从水箱12的底端抽水。输水组件14可以包括与水箱12连接的水泵26和与水泵26连接的即热组件27。水泵26将水箱12内的水泵至即热组件27,即热组件27将水加热后输出给搅拌杯组件13。输水组件14设于主体部16内,水泵26和即热组件27设于主体部16内。
接汁杯组件15可拆卸地设于接汁支撑部17上,且包括接汁口28。接汁杯组件15可拆卸地设于主机11的一侧。接汁杯组件15用于通过接汁口28接收从出汁口24流出的浆液。接汁口28可以朝向出汁口24。接汁杯组件15可以对浆液进行加热,加热后倒出引用。在一些实施例中,接汁杯组件15可拆卸地组装于接汁支撑部17,可以从接汁支撑部17上取下来倒汁。接汁杯组件15包括接汁杯体29、加热组件30和接汁杯耦合器31,接汁杯体29包括接汁口28。加热组件30和接汁杯耦合器31设于接汁杯体29的底部。加热组件30可以加热浆液。在一些实施例中,加热组件30可以包括加热盘。加热组件30与接汁杯耦合器31电连接。接汁支撑部17设有主机耦合器32,主机耦合器32和接汁杯耦合器31可插拔地连接。主机耦合器32和接汁杯耦合器31电连接,主机耦合器32和电路板22电连接,电路板22可以给加热组件30供电。在接汁杯组件15内加热浆液,搅拌杯组件13可不加热浆液,不会出现糊底等问题,从而搅拌杯组件13清洗更方便,更容易自动清洗干净,而且搅拌杯组件13可以不带电,在一些实施例中,搅拌杯组件13可取下来清洗,可以全身清洗,避免清洗时电器件进水的问题。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接汁支撑部17设于主体部16的左侧或右侧,水箱12设于主体部16的后侧,因此接汁杯组件15设于主体部16的左侧或右侧,如此料理机10前后方向上的长度可以减小,水箱12、主体部16和搅拌杯组件13的总体长度较小,从而可以以水箱背向用户且接汁杯组件15位于用户左手边或右手边的方式放置于宽度较小的操作台上,减小料理机前方占地空间,从而在尺寸较小的操作台上也可以方便用户操作。接汁支撑部17、主体部16和水箱支撑部23在水平面内的正投影呈L型,接汁杯组件15、主体部16和水箱12呈L型排布。在两个水平方向上排布,如此在一个水平方向上的尺寸较小,从而可以以方便用户操作的角度摆放于一个水平方向上的尺寸较小的操作台面,尤其适用于小面积的厨房。
重点参考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主机11包括操控面板组件34,操控面板组件34设于主体部16的前侧。操控面板组件34可以与用户交互,可以供用户操作且可以显示信息。用户可以操作操控面板组件34,来选择料理功能、设定时间、以及指示开始、暂停或结束料理等。操控面板组件34还可以显示时间、当前状态等。在一些实施例中,操控面板组件34可以包括控制器,控制电机21、加热组件30、水泵26和即热组件27等。操控面板组件34和水箱12相对设置,操控面板组件34可以靠近用户,从而方便用户操作,且操控面板组件34和接汁杯组件15不在同一侧,位于相邻两侧,从而从接汁杯组件15出来的蒸汽不容易影响操控面板组件34。在一些实施例中,主机11包括凸设于主体部16的前侧的操控安装部35,操控面板组件34组装于操控安装部35内。操控安装部35可以从主体部16的前侧向主体部16外延伸,可以低于主体部16,且高于接汁支撑部17。操控面板组件34包括操控界面36,操控界面36朝上。操控界面36可以和用户交互,可以供用户操作,且可以显示信息。操控界面36朝上可以方便用户操作和查看。接汁杯组件15的接汁口28朝向主体部16的左侧或右侧,操控安装部35横向凸出主体部16的前侧,从而与接汁口28错开,如此接汁口28出来的蒸汽不容易影响操控面板组件34。在一些实施例中,操控面板组件34低于接汁口28,如此从接汁口28出来的蒸汽不容易影响操控面板组件34。
重点参考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搅拌杯组件13包括搅拌杯体37和与搅拌杯体37的侧壁连接的杯把手38。搅拌杯体37包括出汁口24。在搅拌杯体37内对食材进行搅打,搅拌刀组件25组装于搅拌杯体37内。出汁口24设于搅拌杯体37的侧壁的底部。杯把手38供用户握持。搅拌杯组件13可拆卸地组装于主体部16,用户可以握持杯把手38,拆装搅拌杯组件13。出汁口24和杯把手38相对设于搅拌杯体37。在一些实施例中,接汁支撑部17设于主体部16的左侧,杯把手38从搅拌杯体37向主体部16的右侧延伸。出汁口24和接汁杯组件15位于主体部16的左侧,杯把手38位于右侧,从而方便用户右手拿取搅拌杯组件13。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接汁支撑部17设于主体部16的右侧,杯把手38从搅拌杯体37向主体部16的左侧延伸。出汁口24和接汁杯组件15位于主体部16的右侧,从而方便用户右手拿取接汁杯组件15。
图5所示为水箱12和主机11的部分立体分解图。参考图2和5,主机11的壳体20包括电机收容部39和与电机收容部39连接的电路收容部40。电机收容部39的侧壁纵向延伸,电路收容部40从电机收容部39的下端外侧横向延伸,电路收容部40的顶壁与电机收容部39的侧壁连接。电机21收容于电机收容部39内,电路板22收容于电路收容部40内。电机收容部39的侧壁呈环形,环绕电机21。电路板22位于电路收容部40的顶壁下方,被电路收容部40包围。电机收容部39的底端与电路收容部40连通,电路板22通过导线与电机21连接,可以给电机21供电。在一些实施例中,电路板22可以为电源板,可以将市电提供给电机21,和/或将市电转换为弱电。搅拌杯组件13组装于电机收容部39上方,与电机21连接。水箱12位于电机收容部39的侧壁外,且位于电路收容部40的顶壁上方。输水组件14与水箱12连接,位于电机收容部39的侧壁外,且位于电路收容部40的顶壁上方。电机收容部39的侧壁和电路收容部40的顶壁一体成型,两者之间没空隙。电机收容部39和电路收容部40将电路板22和电机21、与水箱12和输水组件14隔开,输水组件14和水箱12漏水时,不容易进入电机收容部39和电路收容部40内,电路板22和电机21不容易进水。因此,电路收容部40的顶壁和电机收容部39的侧壁连接,电路板22收容于电路收容部40内,水箱12和输水组件14均位于电机收容部39的侧壁外和电路收容部40的顶壁上方,如此壳体20将电路板22与水箱12、输水组件14隔开,实现水电分离,防止爆管后带来的安全问题,从而提高安全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机收容部39和电路收容部40在水平方向上错开分布。电路收容部40和电机收容部39在主体部16的前后方向上排布。电路收容部40相对于电机收容部39靠近主体部16的后侧。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20包括底座41和组装于底座41的第一壳体42,底座41包括电机收容部39和电路收容部40。在一些实施例中,底座41包括底座本体43和盖于底座本体43下方的底座盖44。底座本体43下方开口,底座盖44盖于开口,底座盖44和底座本体43固定组装。底座本体43和底座盖44共同形成电路收容部40,电路板22收容于底座本体43和底座盖44之间,底座本体43和底座盖44覆盖电路板22的上表面、下表面和侧面,使电路板22可以很好地与外界隔离,可以尽可能防止进水,实现很好的水电隔离。
图6所示为料理机10去除底座盖44的从下方所示的立体示意图。图7所示为底座本体43从下方所示的立体示意图。参考图6和7,底座本体43包括向上凹陷的电路收容槽45,电路板22固定组装于电路收容槽45内。结合参考图5,底座本体43包括电机收容部39,电机收容部39的侧壁从电路收容部40的顶壁向上延伸。底座本体43设有耦合器让位孔46,主机耦合器32组装于耦合器让位孔46。
壳体20包括接汁支撑部17,接汁支撑部17设于电机收容部39的左侧或右侧,电路收容部40至少部分位于电机收容部39的后侧。接汁支撑部17和电路收容部40设于电机收容部39的相邻两侧。水箱12设于电路收容部40上方,电路收容部40和接汁支撑部17设于电机收容部39的相邻两侧,如此接汁杯组件15设于搅拌杯组件13的左侧或右侧,水箱12设于搅拌杯组件13的后侧,如此料理机10的前后长度可以减小,可以以水箱12背向用户且接汁杯组件15位于用户左手边或右手边的方式放置于宽度较小的操作台上,减小料理机前方占地空间,从而在尺寸较小的操作台上也可以方便用户操作。底座本体43和底座盖44共同形成接汁支撑部17,耦合器让位孔46位于接汁支撑部17。
继续参考图2和5,在一些实施例中,水泵26位于电路收容部40的顶壁上方,且位于电机收容部39的侧壁外,低于电机收容部39的侧壁的顶端。电路收容部40和电机收容部39将水泵26和电路板22隔开,水泵26与电路板22隔离,从而可以防止水泵26处爆管后带来的安全问题,提高安全性。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壳体42包括第一固定部47和与第一固定部47连接的水泵收容部48,第一固定部47固定组装于底座41,水泵收容部48位于电机收容部39外。水泵26位于水泵收容部48的侧壁和电机收容部39的侧壁之间。如此可以将水泵26固定于电机收容部39的侧壁外,方便固定水泵26,结构简单,并且水泵26与电路板22隔离,从而可以防止水泵26处爆管后带来的安全问题,提高安全性。第一固定部47呈框状,套于电机收容部39和电路收容部40外,接汁支撑部17位于第一固定部47外。第一固定部47可以固定于底座本体43。水泵收容部48可以朝向电机收容部39的侧壁开口,水泵收容部48的侧壁和电机收容部39的侧壁之间具有空间,收容水泵26。在一些实施例中,水泵收容部48具有顶壁,盖于水泵26上方。水泵收容部48可以呈足球门状。
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20包括第二壳体49,第二壳体49与底座41固定组装,第一壳体42夹持于第二壳体49和底座41之间,水箱12和搅拌杯组件13组装于第二壳体49。如此通过第二壳体49和底座41锁紧来夹紧第一壳体42,装配简单。搅拌杯组件13组装于第二壳体49上。第二壳体49包括搅拌杯收容槽50,位于电机收容部39上方,搅拌杯组件13的底部位于搅拌杯收容槽50内。第二壳体49包括操控安装部35,操控面板组件34组装于第二壳体49内。操控面板组件34设于电机收容部39的前侧。操控面板组件34和电路收容部40设于电机收容部39的相对两侧。如此操控面板组件34和水箱12相对设置,操控面板组件34可以靠近用户,从而方便用户操作,且从接汁杯组件15出来的蒸汽不容易影响操控面板组件34。
即热组件27组装于壳体20内,可以组装于第二壳体49。即热组件27位于水泵收容部48的顶壁上方,水泵收容部48的顶壁隔离水泵26和即热组件27,减少或防止即热组件27处的水管漏水时水流到水泵26上,且即热组件27和电路板22也隔离开,水电有效分离,安全性高。主机11还包括即热支架51,组装于壳体20内,即热组件27固定于即热支架51。
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20包括水箱座52,水箱座52固定于第二壳体49,即热组件27设于水箱座52和第二壳体49之间,水箱12组装于水箱座52。在一些实施例中,水箱12的底部出水,主机11包括与水箱12连接的水箱阀座53,水箱12的底部设有阀支架54,水箱阀座53和阀支架54插接。输水组件14与水箱阀座53连接。图中未示出水管。在一些实施例中,水箱12的底端低于电机收容部39的侧壁的顶端,如此水箱阀座53处漏水时,水不会进入电机21和电路板22。
图8所示为第一壳体42和水泵26的立体示意图。水泵26相对于料理机10的横截面倾斜设置。水泵26相对于水平面倾斜设置。水泵26的中轴线和水平面倾斜。如此有利于在紧凑空间内组装水泵26。水泵26可倾斜组装于第一壳体42。在一些实施例中,水泵26包括泵体55、设于泵体55的进水接头56和设于泵体55的出水接头57。进水接头56和出水接头57设于泵体55的同一端,且朝下。进水接头56和出水接头57朝下,可以防止和水泵26连接的水管或接头漏水时水流向水泵26的导电连接线、电元器件等,如此提高安全性。水泵26可以为流量泵。泵体55可以与电路板22电连接。水从进水接头56进入泵体55,从出水接头57流出。
在一些实施例中,输水组件14包括设于水泵26的泵控制板58,泵控制板58可以与水泵26电连接,控制水泵26工作,且可以与电路板22电连接,接受电路板22的提供的电。泵控制板58的最低点位置高于进水接头56的最低点位置和出水接头57的最低点位置,如此泵控制板58的位置较高,比进水接头56和出水接头57的位置高,如此进水接头56和出水接头57处漏水时水不会流到泵控制板58,从而可以防止爆管时泵控制板进水。
图9所示为图2所示的料理机10的局部放大图。参考图2和9,在一些实施例中,输水组件14的进水口与水箱12连通,输水组件14延伸至搅拌杯组件13的上端,输水组件14的出水口与搅拌杯组件13的杯口连通。输水组件14的进水口和水箱阀座53连接。输水组件14从主机11的底部向上延伸至搅拌杯组件13上方。如此从搅拌杯组件13上方进水,相对于从搅拌杯组件13的底部进水,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搅拌杯组件13的底部的刀座结构简单,从而方便清洗。即热组件27上下方向设置,从下端进水,从上端输出水。
重点参考图9,在一些实施例中,主机11包括可转动地连接于主体部16的翻转盖组件59,翻转盖组件59可盖于搅拌杯组件13的杯口上方。翻转盖组件59连接于主体部16的顶端,可翻转,打开或盖合。翻转盖组件59包括进水管道60,输水组件14的出水口与进水管道60连接。在翻转盖组件59盖合时,输水组件14的出水口通过进水管道60与搅拌杯组件13的杯口连通。翻转盖组件59盖合时,进水管道60从搅拌杯组件13的一侧向杯口中部方向延伸,延伸至杯口正上方,从而可以向搅拌杯组件13内进水。翻转盖组件59打开时,搅拌杯组件13可从主机11上拆卸下来,或组装至主机11。利用翻转盖组件59的进水管道60,可以很好地连通输水组件14和搅拌杯组件13的杯口,保证顺畅地给搅拌杯组件13进水,且翻转盖组件59可以转动,从而可以相对于搅拌杯组件13开合,方便在盖于搅拌杯组件13上进水的状态和打开可拿取搅拌杯组件13的状态之间切换。本文所述的“盖合时”表示处于盖合状态,“打开时”表示处于打开状态,“盖合的过程中”表示从打开状态向盖合状态运动,“打开的过程中”表示从盖合状态向打开状态运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翻转盖组件59盖合时覆盖搅拌杯组件13的杯口,与搅拌杯组件13的杯口密封组装。翻转盖组件59可以完全盖住搅拌杯组件13的杯口。翻转盖组件59可盖住搅拌杯组件13的杯口,既可以进水,又可以作为杯盖,从而使得料理机10整体上部件少,结构简单。
图10所示为翻转盖组件59盖合时的料理机10的部分立体示意图。主机11包括连接主体部16和翻转盖组件59的铰链组件61。翻转盖组件59通过铰链组件61转动连接于主体部16。翻转盖组件59通过铰链组件61可相对于主体部16转动。铰链组件61包括转动铰接机构223和弹性件63,转动铰接机构223连接主体部16和翻转盖组件59,弹性件63与转动铰接机构223连接。转动铰接机构223可随着翻转盖组件59转动而运动,弹性件63随之弹性变形。
图11所示为翻转盖组件59盖合时的铰链组件61的侧视图。翻转盖组件59盖合时,弹性件63和转动铰接机构223形成三角形,且转动铰接机构223向弹性件63的一侧凸伸。图12所示为翻转盖组件59打开时的料理机10的部分立体示意图。图13所示为翻转盖组件59打开时的铰链组件61的侧视图。翻转盖组件59打开时,弹性件63和转动铰接机构223形成三角形,且转动铰接机构223向弹性件63的另一侧凸伸。翻转盖组件59打开的过程中或盖合的过程中,转动铰接机构223从弹性件63的一侧经过死点位置,向弹性件63的另一侧凸伸。转动铰接机构223的延伸方向和弹性件63的延伸方向一致时,转动铰接机构223处于死点位置。在翻转盖组件59盖合时,弹性件63和转动铰接机构223形成的三角形以及弹性件63的拉紧力使翻转盖组件59保持在盖合位置,且和搅拌杯组件13的杯口盖合得紧密。在翻转盖组件59打开时,弹性件63和转动铰接机构223形成的三角形和弹性件63的拉紧力使翻转盖组件59保持在打开位置。
通过转动铰接机构223和弹性件63实现翻转盖组件59的开合,翻转盖组件59上无供开合操作的按键,翻转盖组件59的开合不局限于一个位置,在翻转盖组件59的多个位置均可以实现开合操作,操作更方便,提高使用性,不仅翻转盖组件59的结构更紧凑简单,而且可以满足更高要求的外观设计以及给使用者带来更好的操作体验;而且相对于通过按键结构开盖的翻盖,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翻转盖组件59可以避免设置按键结构的开孔内藏污纳垢的问题,避免卡键的风险,且翻转盖组件59尺寸可以做得比较小;另外,转动铰接机构223和弹性件63通过三角关系使翻转盖组件59的开合更稳定,很好地保持在打开和盖合的状态。此外,由于翻转盖组件59不是独立设置的,如此也不会发生丢失的问题。
参考图10-13,在一些实施例中,转动铰接机构223包括转动滑动转换机构,转动滑动转换机构包括转动端224和滑动端225,转动端224连接主体部16和翻转盖组件59,滑动端225可相对于主体部16滑动,弹性件63设于转动端224和滑动端225之间。转动滑动转换机构的转动端224连接主体部16和翻转盖组件59,弹性件63与转动滑动转换机构连接。转动滑动转换机构的转动端224可随着翻转盖组件59转动而转动,滑动端225滑动。转动滑动转换机构可以将转动转换为滑动,如此可以将翻转盖组件59的转动转换为滑动,弹性件63设于转动端224和滑动端225之间,如此弹性件63可以随着滑动端的滑动而伸缩,从而保证开合盖的稳定性。弹性件63可直线方向上伸缩,弹性变形较稳定,从而开合盖较稳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转动滑动转换机构包括曲柄滑块机构62,曲柄滑块机构62连接主体部16和翻转盖组件59,弹性件63与曲柄滑块机构62连接。曲柄滑块机构62可随着翻转盖组件59转动而转动和滑动,弹性件63随着曲柄滑块机构62的运动而运动。铰链组件61可以位于主体部16内,与翻转盖组件59连接。
翻转盖组件59盖合时,弹性件63和曲柄滑块机构62形成三角形,且曲柄滑块机构62向弹性件63的一侧凸伸。翻转盖组件59打开时,弹性件63和曲柄滑块机构62形成三角形,且曲柄滑块机构62向弹性件63的另一侧凸伸。翻转盖组件59打开的过程中或盖合的过程中,曲柄滑块机构62从弹性件63的一侧经过死点位置,向弹性件63的另一侧凸伸。曲柄滑块机构62的延伸方向和弹性件63的延伸方向一致时,曲柄滑块机构62处于死点位置。在翻转盖组件59盖合时,弹性件63和曲柄滑块机构62形成的三角形以及弹性件63的拉紧力使翻转盖组件59保持在盖合位置,且和搅拌杯组件13的杯口盖合得紧密。在翻转盖组件59打开时,弹性件63和曲柄滑块机构62形成的三角形和弹性件63的拉紧力使翻转盖组件59保持在打开位置。
通过曲柄滑块机构62和弹性件63实现翻转盖组件59的开合,翻转盖组件59上无供开合操作的按键,翻转盖组件59的开合不局限于一个位置,在翻转盖组件59的多个位置均可以实现开合操作,操作更方便,提高使用性,不仅翻转盖组件59的结构更紧凑简单,而且可以满足更高要求的工业设计以及给使用者带来更多的惊喜体验;而且相对于通过按键结构开盖的翻盖,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翻转盖组件59可以避免设置按键结构的开孔内藏污纳垢的问题,避免卡键的风险,且翻转盖组件59尺寸可以做得比较小;另外,曲柄滑块机构62和弹性件63通过三角关系使翻转盖组件59的开合更稳定,很好地保持在打开和盖合的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弹性件63包括拉簧。拉簧可以提供拉紧力,使得翻转盖组件59可以很好地保持在打开和盖合的位置。
图14所示为铰链组件61的立体分解图。参考图10-14,在一些实施例中,曲柄滑块机构62包括曲柄64、与曲柄64转动连接的连杆65和与连杆65连接的滑块66。滑块66设于连杆65远离曲柄64的一端。曲柄64连接翻转盖组件59和主体部16,滑块66可相对于主体部16滑动。曲柄64的远离连杆65的一端为转动端224,连杆65远离曲柄64的一端为滑动端225,滑块66设于滑动端225。曲柄64可以作为转轴连接翻转盖组件59和主体部16。曲柄64与翻转盖组件59固定连接,结合图15所示,翻转盖组件59包括轴孔70,曲柄64插入轴孔70内,与轴孔70固定装配。继续参考图10-14,曲柄64可相对于主体部16转动。翻转盖组件59转动时,带动曲柄64一起转动。曲柄64的一端与翻转盖组件59和主体部16连接,另一端和连杆65转动连接。曲柄64可以通过螺栓71与连杆65连接。曲柄64和翻转盖组件59连接的一端的转动轴心为第一轴心67,和连杆65连接的一端的转动轴心为第二轴心68。连杆65的一端与曲柄64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滑块66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杆65和滑块66固定连接。曲柄64转动时,带动连杆65转动,从而带动滑块66滑动并转动。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连杆65和滑块66可转动地连接,连杆65转动时,连杆65与滑块66连接的一端相对于滑块66转动,滑块66滑动。连杆65和滑块66连接的一端的转动轴心为第三轴心69。
弹性件63设于滑块66和曲柄64之间。弹性件63的两端分别被拉住。弹性件63的一端与滑块66连接,可以随着滑块66的滑动而运动,向远离或靠近弹性件63的另一端的方向运动。弹性件63的一端可以套于滑块66外,在一些实施例中,滑块66可相对于弹性件63转动,在弹性件63的延伸方向上与弹性件63勾扣,滑块66在弹性件63的延伸方向上与弹性件63配合,拉住弹性件63。弹性件63的另一端固定,在弹性件63的延伸方向上位置保持不变,可以相对于主体部16固定,可以与主体部16连接,或可以与翻转盖组件59连接,翻转盖组件59可以相对于弹性件63转动,在弹性件63的延伸方向上拉住弹性件63,在弹性件63的延伸方向上与弹性件63限位配合。弹性件63的一端可以运动,另一端固定,从而弹性件63可以拉伸和复位。弹性件63的一端可以随着曲柄滑块机构62的运动而运动,另一端固定,从而弹性件63可以随着曲柄滑块机构62的运动而拉伸和复位,如此可以随着翻转盖组件59的翻转而拉伸和复位。因此,翻转盖组件59可以通过铰链组件61相对于主体部16翻转。
翻转盖组件59盖合时,曲柄64、连杆65和弹性件63形成三角形,曲柄64和连杆65的连接处位于弹性件63的一侧。翻转盖组件59打开时,曲柄64、连杆65和弹性件63形成三角形,曲柄64和连杆65的连接处位于弹性件63的另一侧。弹性件63在第一轴心67和第三轴心69之间延伸,第一轴心67和第三轴心69在弹性件63的延伸方向上。翻转盖组件59盖合时,曲柄64和连杆65的连接处位于弹性件63的延伸方向的一侧,第一轴心翻转盖组件59打开时,曲柄64和连杆65的连接处位于弹性件63的延伸方向的另一侧。翻转盖组件59盖合时,第二轴心68位于弹性件63的一侧,第一轴心67、第二轴心68和第三轴心69不在一条直线上,形成虚拟三角形,如此可以得到稳定的拉紧力,使翻转盖组件59盖合得较紧。在翻转盖组件59打开时,第二轴心68位于弹性件63的另一侧,第一轴心67、第二轴心68和第三轴心69也不在一条直线上,形成虚拟三角形,如此可以得到稳定的拉紧力,使翻转盖组件59稳定地保持在一个打开角度。在翻转盖组件59打开的过程中和盖合的过程中,第二轴心68从弹性件63的一侧越过弹性件63,到弹性件63的另一侧。第二轴心68从死点线72的一侧,越过死点线72,到死点线72的另一侧,死点线72为弹性件63的中轴线。弹性件63的拉紧力可以使翻转盖组件59保持盖合状态和打开状态。
如此在翻转盖组件59盖合时,曲柄64、连杆65和弹性件63形成三角形,弹性件63可以提供稳定的拉紧力,使翻转盖组件59的盖合得较紧;在翻转盖组件59打开时,曲柄64、连杆65和弹性件63形成三角形,可以得到稳定的拉紧力,通过弹性件63的收紧力使翻转盖组件59稳定地保持在一个打开角度,可防止翻转盖组件59自动反弹盖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弹性件63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翻转盖组件59盖合时,转动铰接机构223向弹性件63背向搅拌杯组件13的一侧凸伸,翻转盖组件59打开时,转动铰接机构223向弹性件63的面向搅拌杯组件13的一侧凸伸。在一些实施例中,翻转盖组件59盖合时,曲柄滑块机构62向弹性件63背向搅拌杯组件13的一侧凸伸,翻转盖组件59打开时,曲柄滑块机构62向弹性件63的面向搅拌杯组件13的一侧凸伸。翻转盖组件59盖合时,连杆65和曲柄64的连接处位于弹性件63背向搅拌杯组件13的一侧,相对于弹性件63远离搅拌杯组件13,第二轴心68位于弹性件63背向搅拌杯组件13的一侧。翻转盖组件59打开时,连杆65和曲柄64的连接处位于弹性件63靠近搅拌杯组件13的一侧,相对于弹性件63靠近搅拌杯组件13,第二轴心68位于弹性件63靠近搅拌杯组件13的一侧。在打开的过程中,连杆65和曲柄64的连接处从弹性件63远离搅拌杯组件13的一侧,向靠近搅拌杯组件13的方向运动。盖合的过程和打开的过程相反。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翻转盖组件59盖合时,曲柄滑块机构62向弹性件63面向搅拌杯组件13的一侧凸伸,翻转盖组件59打开时,曲柄滑块机构62向弹性件63的背向搅拌杯组件13的一侧凸伸。
在一些实施例中,翻转盖组件59盖合时转动铰接机构223相对于弹性件63凸伸的最大距离L1(如图11所示),大于翻转盖组件59打开时转动铰接机构223相对于弹性件63凸伸的最大距离L2(如图1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翻转盖组件59盖合时曲柄滑块机构62相对于弹性件63凸伸的最大距离L1(如图11所示),大于翻转盖组件59打开时曲柄滑块机构62相对于弹性件63凸伸的最大距离L2(如图13所示)。翻转盖组件59盖合时第二轴心68到弹性件63的中轴线的距离,大于翻转盖组件59打开时第二轴心68到弹性件63的中轴线的距离。翻转盖组件59盖合时曲柄滑块机构62凸伸得更远,翻转盖组件59盖合时曲柄滑块机构62向弹性件63背向搅拌杯组件13的一侧凸伸,如此利用主体部16内背向翻转盖组件59的空间,使得主体部16的结构紧凑,可以设计得尺寸较小,有利于空间的合理利用和小型化。翻转盖组件59打开时曲柄滑块机构62向弹性件63面向搅拌杯组件13的一侧凸伸得较近,弹性件63可以设置得较靠近搅拌杯组件13,主体部16在朝向搅拌杯组件13的横向方向上的尺寸可以较小,如此主体部16的前后尺寸可以较小,从而料理机10整体上的前后尺寸可以较小,有利于小型化,更有利于放置于小尺寸的操作台面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铰链组件61包括支撑曲柄滑块机构62的支撑架73。柄滑块机构62和弹性件63可以组装于支撑架73的相对两侧。柄滑块机构62可以位于支撑架73靠近翻转盖组件59的一侧。支撑架73与主体部16固定连接且包括滑槽74。在一些实施例中,曲柄滑块机构62和弹性件63可以组装于支撑架73之后,铰链组件61可以作为一个整体组装至主体部16。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支撑架73可以与主体部16一体成型,柄滑块机构62和弹性件63分别组装于支撑架73。曲柄64的一端设有曲柄转轴75,曲柄转轴75与翻转盖组件59固定连接且与主体部16转动连接,曲柄64的另一端与连杆65转动连接。曲柄转轴75在料理机10的横向上延伸,作为翻转盖组件59的转轴。曲柄转轴75可转动地与支撑架73连接,穿过支撑架73,可相对于支撑架73转动,从而通过支撑架73与主体部16转动连接,可以相对于主体部16转动。在一些实施例中,曲柄转轴75穿过支撑架73与弹性件63连接。弹性件63的一端连接于滑块66,滑块66可滑动地位于滑槽74内。曲柄滑块机构62运动时滑块66沿滑槽74滑动。在一些实施例中,滑块66和连杆65固定连接,滑块66可在滑槽74内滑动并同时转动。滑块66沿滑槽74滑动,如此可沿固定路径滑动,保证翻转盖组件59的开合稳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弹性件63的一端和滑块66连接,弹性件63的另一端与主体部16、翻转盖组件59或铰链组件61的其他部件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弹性件63的另一端连接于曲柄转轴75、主体部16或支撑架73。弹性件63包括与滑块66连接的第一弹性件端76和相对的第二弹性件端77。第二弹性件端77与主体部16、翻转盖组件59或铰链组件61的其他部件连接。弹性件63的一端固定,保证开合的稳定。在一些实施例中,弹性件63的第二弹性件端77和曲柄转轴75连接,曲柄转轴75在弹性件63的延伸方向上拉住弹性件63,弹性件63的第二弹性件端77可以勾扣于曲柄转轴75。曲柄转轴75转动时,可相对于弹性件63转动,弹性件63与曲柄转轴75连接的第二弹性件端77保持不动。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弹性件63的第二弹性件端77连接于主体部16,弹性件63的第二弹性件端77可以固定连接于主体部16。在又一些实施例中,弹性件63的第二弹性件端77可以连接于支撑架73,可以与支撑架73固定连接。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弹性件63的第二弹性件端77可以连接于翻转盖组件59,翻转盖组件59转动时,可以相对于弹性件63转动,翻转盖组件59在弹性件63的延伸方向上拉住弹性件63。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弹性件63的第二弹性件端77可以连接于其他部件,使第二弹性件端77的位置不变。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垂直于曲柄转轴75的平面内的正投影中,曲柄转轴75的轴心、弹性件63的中轴线和滑槽74的中轴线在一条直线上。如此可以提高开合的稳定性。如图11和13所示,曲柄转轴75的轴心为第一轴心67,在垂直于曲柄转轴75的平面内的正投影中,曲柄转轴75的轴心位于弹性件63的中轴线上,滑槽74的中轴线和弹性件63的中轴线重合。如此在盖合和打开时,结构稳定,保证翻转盖组件59的稳定盖合和打开。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翻转盖组件59盖合和打开时,弹性件63和连杆65之间的夹角均小于90度。在翻转盖组件59盖合和打开时,在垂直于曲柄转轴75的平面内的正投影中,弹性件63的中轴线和连杆65的两端转动轴心之间的连线之间的夹角均小于90度,第一轴心67和第三轴心69的连线与第二轴心68与第三轴心69的连线之间的夹角小于90度。如图11中的夹角a小于90度,图13中的夹角b小于90度。弹性件63和连杆65之间的夹角小于90度,容易转动翻转盖组件59。
继续参考图11、13和14,在一些实施例中,主机11还包括开合磁性件81和开合感应磁开关82。开合磁性件81设于铰链组件61,可在翻转盖组件59转动时相对于主体部16运动,开合感应磁开关82相对于主体部16固定。在翻转盖组件59转动时,开合磁性件81运动,开合感应磁开关82保持不动。翻转盖组件59盖合时,开合磁性件81在开合感应磁开关82的感应范围内,开合感应磁开关82闭合,翻转盖组件59打开时,开合磁性件81位于开合感应磁开关82的感应范围外,开合感应磁开关82断开。翻转盖组件59盖合时,开合磁性件81靠近开合感应磁开关82,翻转盖组件59打开时,开合磁性件81远离开合感应磁开关82。如此料理机10的控制器(未图示)可以检测开合感应磁开关82的通断状态,根据开合感应磁开关82的通断状态判断翻转盖组件59的开合状态,从而对料理机10进行不同的控制。例如在确定翻转盖组件59盖合时,可以控制料理机10开始料理工作,在确定翻转盖组件59打开时,可以启动保护模式,例如控制电机21不转动,使搅拌刀组件25不转动,从而提高安全性。
开合磁性件81使得在翻转盖组件59盖合时开合感应磁开关82闭合,且翻转盖组件59打开时开合感应磁开关82断开,从而可以使得料理机10根据开合感应磁开关82的开合来工作,例如在开合感应磁开关82断开时,启动保护模式,来提高安全性;另外,开合磁性件81设于铰链组件61,结构紧凑且性能稳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铰链组件61包括连接主体部16和翻转盖组件59的铰链传动机构83和支撑铰链传动机构83的支撑架73。翻转盖组件59通过铰链传动机构83可相对于主体部16转动,支撑架73固定于主体部16,开合磁性件81设于铰链传动机构83。铰链传动机构83在翻转盖组件59翻转时运动,开合磁性件81设于铰链传动机构83,可以与铰链传动机构83一起运动。支撑架73可以将铰链传动机构83组装至主体部16,方便安装。开合磁性件81与铰链传动机构83一起运动,可以准确地体现翻转盖组件59的运动,使得翻转盖组件59的开合的检测准确。在一些实施例中,开合感应磁开关82设于支撑架73。支撑架73固定于主体部16,开合感应磁开关82通过支撑架73固定于主体部16,从而开合感应磁开关82相对于主体部16固定。开合磁性件81设于铰链传动机构83,开合感应磁开关82设于支撑架73,因此开合磁性件81和开合感应磁开关82均设置于支撑架73,从而信号稳定性好,而且结构紧凑,装配工艺简单。支撑架73可组装于主体部16,开合磁性件81、开合感应磁开关82以及铰链传动机构83安装于支撑架73后,在一起组装至主体部16,从而方便安装。
在一些实施例中,铰链传动机构83包括转动铰接机构223和弹性件63。在一些实施例中,铰链传动机构83包括曲柄滑块机构62和弹性件63,开合磁性件81设于曲柄滑块机构62。开合磁性件81随着曲柄滑块机构62的运动而运动,可以准确地体现翻转盖组件59的开合状态,从而检测准确。在一些实施例中,开合磁性件81设于滑块66。开合磁性件81设于滑块66,滑块66运动位移较大,从而开合磁性件81相对于开合感应磁开关82的运动位移较大,开合磁性件81在开合感应磁开关82的感应区域和非感应区域之间运动的距离大,可以运动更靠近开合感应磁开关82,保证开合感应磁开关82闭合,且可以运动更远离开合感应磁开关82,保证开合感应磁开关82断开,从而能更准确地在触发开合感应磁开关82闭合和断开之间切换,更准确地区分翻转盖组件59的开合状态,减少误触发的情况,提高翻转盖组件59的开合判断的准确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滑槽74在上下方向延伸,滑块66可滑动地位于滑槽74内。开合感应磁开关82位于滑槽74的上方或下方。翻转盖组件59盖合时滑块66位于滑槽74的上下方向上的靠近开合感应磁开关82的一端,翻转盖组件59打开时滑块66位于滑槽74的上下方向上的另一端。滑块66上下滑动,弹性件63上下方向延伸,上下方向上变形。在一些实施例中,开合感应磁开关82位于滑槽74的上方,翻转盖组件59盖合时滑块66位于滑槽74的上端,滑槽74抵止滑块66,设于滑块66的开合磁性件81靠近开合感应磁开关82,开合感应磁开关82闭合。翻转盖组件59打开时滑块66位于滑槽74的下端,设于滑块66的开合磁性件81远离开合感应磁开关82,开合感应磁开关82打开。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开合感应磁开关82位于滑槽74的下方,翻转盖组件59盖合时滑块66位于滑槽74的下端,开合磁性件81靠近开合感应磁开关82,开合感应磁开关82闭合。翻转盖组件59打开时滑块66位于滑槽74的上端,开合磁性件81远离开合感应磁开关82,开合感应磁开关82打开。如此结构简单紧凑,且可以更准确地触发开合感应磁开关82,减少误触发的情况,提高翻转盖组件59的开合判断的准确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滑块66固定连接于连杆65远离曲柄64的一端,滑块66在翻转盖组件59开合时可滑动并转动。开合磁性件81的轴向与滑块66的转动平面相交,开合磁性件81为径向充磁的磁性件。开合磁性件81随着滑块66的滑动和转动,同步滑动和转动。开合磁性件81的径向在滑块66的转动平面内,开合磁性件81从开合感应磁开关82的一侧向另一侧延伸。开合感应磁开关82径向充磁,周壁在轴向上均有磁极。开合感应磁开关82的径向充磁可以解决滑动并转动时角度变化而导致开关开合错误的问题,开合磁性件81靠近开合感应磁开关82时可以有效触发开合感应磁开关82闭合,防止触发不了的情况,从而提高翻转盖组件59的开合判断的准确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开合感应磁开关82可以通过螺丝、卡扣或胶水等方式固定于支撑架73。在一些实施例中,滑块66可以为圆柱形,可以在滑槽74中转动。在一些实施例中,开合磁性件81可以为圆形、方形或异形。
图16所示为料理机10从主体部16的后侧所示的内部局部示意图。图17所示为图16所示的料理机10沿C-C线的部分剖视图。图18所示为翻转盖组件59的立体分解图。参考图15-18,翻转盖组件59包括可转动地连接于主体部16的翻转盖84和固定设于翻转盖84的进水管道60。翻转盖84可盖于搅拌杯组件13的杯口上方,进水管道60向搅拌杯组件13的杯口延伸。输水组件14包括与水箱12连接的输水管85和与输水管85连接的转轴管道86。转轴管道86与主体部16固定连接,进水管道60与转轴管道86转动对接,翻转盖84可相对于主体部16绕转轴管道86转动。在一些实施例中,翻转盖84可覆盖搅拌杯组件13的杯口,与杯口密封盖合。输水管85连接水箱12、水泵26(如图5所示)、即热组件27和转轴管道86。转轴管道86可以输送水至进水管道60,进而通过进水管道60注入搅拌杯组件13。转轴管道86与主体部16固定连接,进水管道60与转轴管道86转动连接,从而翻转盖84相对于转轴管道86转动,绕转轴管道86转动,如此转轴管道86可以作为翻转盖84转动的转轴,转轴管道86既可以进水又可以作为转轴。如此水管不会在转动中弯折,转轴管道86和输水管85均不会在转动中弯折,从而可以解决翻转盖84转动导致折管的问题,增加使用寿命,防止折管导致漏水,提高安全性。在一些实施例中,转轴管道86插入进水管道60内。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进水管道60插入转轴管道86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转轴管道86延伸至翻转盖84内,与翻转盖84转动连接,转轴管道86和进水管道60在翻转盖84内对接。转轴管道86从主体部16中延伸出,伸入翻转盖84。转轴管道86未超出翻转盖84。转轴管道86延伸至翻转盖84内,如此可以更好地连接翻转盖84和主体部16,转轴管道86和进水管道60在翻转盖84内对接,可以保护两者对接处,并且,翻转盖84转动时,翻转盖84和进水管道60均一侧相对于转轴管道86运动,和转轴管道86之间有摩擦,和主体部16之间没有运动摩擦,从而转动得更顺畅。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进水管道60可以延伸至主体部16内,在主体部16内与转轴管道86对接。转轴管道86未超出主体部16。进水管道60的一侧与转轴管道86转动摩擦,另一侧与主体部16转动摩擦。
图19所示为转轴管道86的立体示意图。参考图16、17和19,在一些实施例中,转轴管道86包括沿翻转盖84的转动轴线87延伸的第一子管道88,和与第一子管道88连接的第二子管道89。第二子管道89的延伸方向与翻转盖84的转动轴线87相交,进水管道60在翻转盖84的转动轴线87上与第一子管道88转动对接,第二子管道89与输水管85连接。第一子管道88和第二子管道89连通。第一子管道88和第二子管道89的延伸方向相交,转轴管道86为弯管,如此转轴管道86可以更方便与进水管道60和输水管85连接,结构紧凑,装配简单。第一子管道88作为转轴,第二子管道89改变管道路径,和输水管85连接。第二子管道89可以与第一子管道88垂直,第二子管道89向下延伸,与下方的即热组件27通过输水管85连通。如此输水管85可以不用弯折。第二子管道89固定组装于主体部16。
图20为图17所示的料理机10的局部区域10a的放大图。参考图19和20,在一些实施例中,转轴管道86和进水管道60之间设有密封圈90。密封圈90可以防水漏水。转轴管道86和进水管道60的对接处设有密封圈90。密封圈90位于转轴管道86和进水管道60的侧壁之间。在一些实施例中,转轴管道86的外侧壁凹陷设有密封槽91,密封圈90卡持于密封槽91内,密封圈90与进水管道60的内侧壁密封抵接。密封圈90卡持于密封槽91内,装配得更稳固,不容易移位,密封效果更好。密封圈90为圈状,密封槽91为环形槽。在一些实施例中,密封槽91凹陷设于第一子管道88。
参考图18和20,在一些实施例中,进水管道60包括转接头92和与转接头92连接的出水管93。转接头92包括第一转接管94和与第一转接管94连接的第二转接管95,第一转接管94沿翻转盖84的转动轴线87延伸,并与转轴管道86转动对接。第二转接管95的延伸方向与翻转盖84的转动轴线87相交,第二转接管95与出水管93连接,翻转盖84盖合时出水管93向搅拌杯组件13的杯口延伸。第二转接管95的延伸方向可以与翻转盖84的转动轴线87垂直,且和第一转接管94在料理机10的横截面上,在水平面内。第二转接管95可以与第一转接管94垂直。转接头92弯折延伸,可以很好地与转轴管道86对接,且可以与向搅拌杯组件13上方延伸的出水管93连接,可以很好地将转轴方向进来的水往搅拌杯组件13内引,结构简单紧凑,且装配简单。转接头92和出水管93可以为相互独立的部件,插接组装在一起。
参考图16、18和20,在一些实施例中,翻转盖组件59包括与主体部16转动连接的铰接部78,铰接部78包括相对的第一铰接侧79和第二铰接侧80,第一铰接侧79和第二铰接侧80均与铰接部78的转动轴线87相交。铰链组件61连接于第一铰接侧79,进水管道60的一端向第二铰接侧80延伸,与输水组件14对接。翻转盖84包括铰接部78,第一铰接侧79和第二铰接侧80为铰接部78的转动轴线87方向上相对的两侧。铰链组件61的曲柄滑块机构62连接于第一铰接侧79,曲柄滑块机构62的曲柄64连接于第一铰接侧79。进水管道60的转接头92向第二铰接侧80延伸,第一转接管94从铰接部78的中部向第二铰接侧80延伸。转轴管道86位于第二铰接侧80,与第二铰接侧80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铰链组件61和进水管道60可以互换位置。铰链组件61和进水管道60分设于翻转盖组件59的铰接部78的两侧,铰链组件61可以在一侧连接翻转盖组件59和主体部16,作为一侧的转轴,进水管道60可以在另一侧连接翻转盖组件59和主体部16,作为另一侧的转轴,如此结构紧凑简单。
图21所示为翻转盖组件59的部分立体分解图。图22所示为翻转盖组件59从底部所示的立体示意图。图23所示为图9所示的料理机10的局部区域10b的放大图。参考图18、21-23,翻转盖组件59包括可转动地连接于主体部16的翻转盖体96、可拆卸地组装于翻转盖体96的衬盖组件97和设于翻转盖体96的进水管道60。翻转盖84包括翻转盖体96和衬盖组件97。在一些实施例中,翻转盖体96包括翻转上盖98和固定组装于翻转上盖98的翻转下盖99,进水管道60组装于翻转上盖98和翻转下盖99之间。衬盖组件97可拆卸地组装于翻转下盖99的背向翻转上盖98的底面。翻转盖组件59盖合时,衬盖组件97位于翻转盖体96和搅拌杯组件13之间,与搅拌杯组件13的杯口密封组装。翻转盖组件59盖合时,衬盖组件97隔开翻转盖体96和搅拌杯组件13。翻转盖组件59的衬盖组件97可拆卸,衬盖组件97接触食材,搅打时有可能有食材粘在衬盖组件97上,翻转盖体96不接触或基本不接触食材,从而可以将衬盖组件97拆卸下来清洗,如此方便清洗。
在一些实施例中,翻转盖体96面向衬盖组件97的一面设有插槽100和卡扣101,插槽100和卡扣101相对设于翻转盖体96的两侧。衬盖组件97包括衬盖102和可运动地设于衬盖102的弹性扣103。衬盖102设有插脚104,插脚104和弹性扣103相对设于衬盖102的两侧。衬盖组件97组装于翻转盖体96时,插脚104插入插槽100,弹性扣103与卡扣101卡持。如此方便拆装衬盖组件97。在一些实施例中,翻转盖体96的侧壁底端向内凸设凸条105,凸条105和翻转盖体96的底面之间具有距离,形成插槽100。在一些实施例中,衬盖102的边缘形成台阶,作为插脚104。
在一些实施例中,插槽100设于翻转盖体96的背离铰接部78的一侧,卡扣101设于铰接部78。翻转盖体96包括盖主体部107和连接于盖主体部107一侧的盖转动部106。盖主体部107可盖于搅拌杯组件13上方。盖转动部106与主体部16转动连接,插槽100设于盖主体部107,卡扣101设于盖转动部106。衬盖102包括衬盖主体部108和连接于衬盖主体部108一侧的衬盖转动部109。衬盖主体部108与盖主体部107装配,可盖于搅拌杯组件13上方,衬盖转动部109与盖转动部106装配。插脚104设于衬盖主体部108,弹性扣103设于衬盖转动部109。弹性扣103设于衬盖转动部109,对翻转盖体96的盖合没有影响或影响很小。铰接部78包括盖转动部106和衬盖转动部109。
在一些实施例中,弹性扣103包括锁扣110和弹性抵持于锁扣110和衬盖102之间的弹性部件111。锁扣110通过弹性部件111可相对于衬盖102运动,弹性部件111在衬盖转动部109向衬盖主体部108的方向上延伸。衬盖组件97组装于翻转盖体96时,锁扣110与卡扣101卡持。拆卸衬盖组件97时,可以向衬盖主体部108的方向推动锁扣110,弹性部件111弹性变形,锁扣110脱离卡扣101,插脚104和插槽100脱离,从而可以拆卸衬盖组件97。安装衬盖组件97时,插脚104插入插槽100,向衬盖主体部108的方向推动锁扣110,弹性部件111弹性变形,松开锁扣110,弹性部件111复位,锁扣110和卡扣101卡持。如此方便用户操作,可单手操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主体部16设有转动凹槽112,结合图5所示,转动凹槽112向上和朝向搅拌杯组件13的方向开口,盖转动部106和衬盖转动部109位于转动凹槽112内,与转动凹槽112的侧壁转动连接。在翻转盖组件59盖合时,卡扣101和弹性扣103位于转动凹槽112内。卡扣101和弹性扣103位于主体部16的转动凹槽112内,对翻转盖体96的盖合没有影响或影响很小。在一些实施例中,翻转盖组件59的铰接部78与转动凹槽112的底面之间具有间隙,弹性扣103和衬盖102均与转动凹槽112的底面之间具有间隙,从而不影响转动。翻转盖组件59盖合时从转动凹槽112向搅拌杯组件13的方向延伸。
在一些实施例中,翻转盖体96包括面向衬盖组件97的盖体底壁113和与盖体底壁113连接的盖体侧壁114。盖体侧壁114向衬盖组件97延伸超过盖体底壁113。卡扣101凸设于盖体侧壁114的边缘。衬盖组件97组装于翻转盖体96时,弹性扣103卡持于卡扣101和盖体底壁113之间。卡扣101呈筋状,从盖体侧壁114的底边缘横向向内凸伸,和盖体底壁113之间具有距离。卡扣101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小,使得整体结构紧凑,且便于加工成型。衬盖组件97组装于盖体底壁113和盖体侧壁114的底边缘之间。在一些实施例中,凸条105从盖体侧壁114的底边缘向内横向向内凸伸,和盖体底壁113之间具有距离,形成插槽100。
在一些实施例中,盖体底壁113向远离衬盖组件97的方向凹陷设有让位槽115,卡扣101在盖体底壁113上的正投影位于让位槽115内。衬盖组件97组装于翻转盖体96时,弹性扣103部分位于让位槽115内,且卡持于让位槽115和卡扣101之间,弹性扣103可在让位槽115内运动。设置让位槽115可以降低高度,使翻转盖组件59和主体部16连接部分的高度较低,铰接部78的高度较低,从而整机高度较低。卡扣101从盖体侧壁114的底边缘横向向让位槽115内延伸,让位槽115面向卡扣101的开口面积大于卡扣101的面积,弹性扣103可在让位槽115内运动,从而弹性扣103可以与卡扣101卡持,也可以运动和卡扣101脱离。让位槽115可以从盖体侧壁114横向向内延伸。
图24所示为图23的局部区域10C的放大图。重点参考图18、21和24,在一些实施例中,翻转盖体96包括贯穿翻转盖体96面向衬盖组件97的表面的盖体通孔116,衬盖组件97包括衬盖进水孔117。衬盖进水孔117的位置对应盖体通孔116的位置。且在翻转盖组件59盖合时衬盖进水孔117与搅拌杯组件13连通,进水管道60的一端穿过盖体通孔116,与衬盖进水孔117的外围密封抵接。盖体通孔116贯穿翻转盖体96的盖体底壁113。衬盖进水孔117和盖体通孔116连通,翻转盖组件59盖合时衬盖进水孔117在搅拌杯组件13的杯口上方。进水管道60从翻转盖体96内通过盖体通孔116穿出,进水管道60抵接于衬盖102的面向翻转盖体96的表面。进水管道60与衬盖进水孔117的外围密封抵接,可以防止进水时漏水。
在一些实施例中,出水管93的一端穿过盖体通孔116,与衬盖进水孔117的外围密封抵接。出水管93包括连接管118和与连接管118连接的密封头119。连接管118与转接头92组装,且在翻转盖体96内从翻转盖体96的一侧向盖体通孔116延伸。密封头119沿翻转盖体96的厚度方向延伸,从翻转盖体96内穿过盖体通孔116,与衬盖进水孔117的外围密封抵接。出水管93密封效果好,且结构简单。连接管118连接转接头92和密封头119,将水横向往搅拌杯组件13的杯口内引,密封头119向下延伸,使水注入搅拌杯组件13内。在一些实施例中,出水管93可以一体成型,可以为橡胶等柔性材料。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连接管118和密封头119可以分开成型后组装在一起,密封头119为橡胶等柔性材料,连接管118可以为橡胶等柔性材料或其他刚性材料。
在一些实施例中,密封头119包括与连接管118连接的进水装配部120和连接于进水装配部120靠近衬盖组件97的一端的进水密封部121。进水装配部120组装于盖体通孔116,进水密封部121位于盖体通孔116外,与衬盖进水孔117的外围密封抵接。进水装配部120穿过盖体通孔116,进水密封部121位于翻转盖体96外,位于翻转盖体96和衬盖102之间。进水密封部121包括与进水装配部120连接的第一进水密封部122和与第一进水密封部122靠近衬盖组件97的一端连接的第二进水密封部123,所述第一进水密封部122在从进水装配部120向衬盖组件97的方向上径向逐渐扩大,第二进水密封部123在从第一进水密封部122向衬盖组件97的方向上径向逐渐缩小。第一进水密封部122下方开口大的喇叭状,第二进水密封部123呈上方开口大的喇叭状。进水密封部121在上下方向具有一定的弹性。如此,密封效果好,在搅打振动时,也可以保证良好的密封效果。第二进水密封部123对水具有导流作用,将水往衬盖进水孔117导。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进水密封部122的高度大于第二进水密封部123的高度。密封头119可以一体成型。
图25所示为主机11的部分立体分解图。在一些实施例中,主机11包括可拆卸地组装于翻转盖组件59的排气盖组件124。图26所示为翻转盖组件59的立体示意图。参考图18、25和26,翻转盖组件59包括排气通孔125和组装于排气通孔125的排气密封圈126。图26中未示出排气密封圈126。排气盖组件124组装于排气通孔125,排气密封圈126密封位于排气通孔125和排气盖组件124之间。排气密封圈126可以起到防止液体侧漏的作用,也可以起到在拆装排气盖组件124时的阻尼作用。
图27所示为排气密封圈126的立体示意图。图28所示为图2所示的料理机10的局部区域10e的放大图。排气密封圈126包括排气密封圈主体127和凸设于排气密封圈主体127的内表面的密封凸筋128。排气密封圈主体127组装于排气通孔125,排气盖组件124组装于排气密封圈主体127内,密封凸筋128抵持于排气盖组件124。密封凸筋128可以起到防止液体侧漏的作用,也可以起到在拆装排气盖组件124时的阻尼作用。排气密封圈主体127呈环状,套装于排气通孔125内。排气盖组件124包括排气盖主体129和向下凸设于排气盖主体129的排气盖插接部130。排气盖主体129盖于排气通孔125上方,排气盖插接部130插入排气通孔125内,排气密封圈126密封于排气通孔125和排气盖插接部130之间。排气盖插接部130插入排气密封圈126,排气盖插接部130的外侧面与密封凸筋128抵接。
结合图21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翻转盖体96包括盖体排气孔131,衬盖组件97包括衬盖排气孔132,衬盖排气孔132的位置对应盖体排气孔131的位置。排气通孔125包括盖体排气孔131和衬盖排气孔132。排气密封圈126密封组装于盖体排气孔131,且延伸超出盖体排气孔131,与衬盖排气孔132的外围密封抵接。排气盖组件124组装于盖体排气孔131,通过盖体排气孔131和衬盖排气孔132,与搅拌杯组件13连通。排气密封圈126密封位于盖体排气孔131和排气盖组件124之间。排气密封圈126和衬盖102密封抵接,密封效果好。衬盖102可拆卸,排气密封圈126也可保证良好的密封效果。盖体排气孔131上下贯通翻转盖体96,衬盖排气孔132上下贯通衬盖组件97。排气密封圈126延伸至盖体排气孔131外,凸出于翻转盖体96的底面外,向衬盖组件97延伸。排气密封圈126的底端抵持于衬盖组件97,环绕衬盖排气孔132。
在一些实施例中,排气密封圈126可拆卸地组装于盖体排气孔131,如此方便清洗排气密封圈126。排气密封圈126可卡持于盖体排气孔131的边缘。在一些实施例中,排气密封圈126包括环形的密封卡槽133,盖体排气孔131的边缘可拆卸地卡持于密封卡槽133内。排气密封圈126拆装方便。
在一些实施例中,排气密封圈126包括排气装配部134和连接于排气装配部134的排气密封部135,排气装配部134组装于盖体排气孔131内,排气密封部135位于所述盖体排气孔131外,与衬盖排气孔132的外围密封抵接。在一些实施例中,排气装配部134可拆卸地组装于盖体排气孔131。排气装配部134设有密封卡槽133。排气密封部135连接于排气装配部134面向衬盖组件97的一端。排气密封部135包括与排气装配部134连接的第一排气密封部136和连接于第一排气密封部136靠近衬盖组件97的一端的第二排气密封部137。第一排气密封部136在从排气装配部134向衬盖组件97的方向上径向逐渐扩大,第二排气密封部137从第一排气密封部136向衬盖组件97的方向上径向逐渐收缩。排气密封部135上下具有弹性。第一排气密封部136呈下方开口大的喇叭状,第二排气密封部137呈上方开口大的喇叭状。如此密封效果好,且在搅打振动时也可以保证良好的密封效果。
参考图26和28,在一些实施例中,翻转盖组件59包括翻转盖正面138、相对于翻转盖正面138的翻转盖背面139,以及从翻转盖正面138向翻转盖背面139凹陷的排气盖收容槽140。在翻转盖组件59盖合时翻转盖背面139面向搅拌杯组件13,排气通孔125位于排气盖收容槽140内,排气盖组件124收容于排气盖收容槽140内。排气盖组件124收容于排气盖收容槽140内,可以降低高度。翻转盖体96和衬盖组件97在从翻转盖正面138至翻转盖背面139的方向上叠置。翻转盖体96背向衬盖组件97的一面为翻转盖正面138,衬盖组件97背向翻转盖体96的一面为翻转盖背面139。
在一些实施例中,排气盖组件124的侧壁和排气盖收容槽140的侧壁之间具有用于让位手指的手指让位空间141。用户手指可以伸入手指让位空间141内,拿出排气盖组件124。如此可以方便用户取出排气盖组件124。在一些实施例中,排气盖组件124包括背向翻转盖背面139的排气盖正面142,排气盖正面142低于翻转盖正面138,或与翻转盖正面138平齐。翻转盖组件59盖合时,排气盖组件124的排气盖正面142为排气盖组件124的顶面,翻转盖正面138为翻转盖组件59的顶面,排气盖组件124的顶面不超过翻转盖组件59的顶面。如此整体高度低,外观美观。在一些实施例中,翻转盖组件59的厚度范围为15mm-45mm。翻转盖正面138和翻转盖背面139之间的距离为翻转盖组件59的厚度。翻转盖组件59矮薄,更美观。
图29所示为排气盖组件124的立体分解图。排气盖组件124包括排气上盖143、排气底盖144、挡片145和排气盖弹簧扣146。排气上盖143和排气底盖144固定组装。挡片145和排气盖弹簧扣146设于排气上盖143和排气底盖144之间。挡片145可活动地组装于排气底盖144,可被杯内的蒸汽顶起。排气盖弹簧扣146可以将排气盖组件124锁扣于翻转盖组件59。排气盖弹簧扣146包括排气盖锁扣147和排气盖弹簧148,排气盖锁扣147和排气盖弹簧148组装于排气底盖144,排气盖弹簧148抵接于排气盖锁扣147和排气底盖144之间。
图30所示为衬盖组件97的立体分解图。图31所示为图2所示的料理机10的局部区域10f的放大图。结合图18所示,翻转盖组件59包括组装于翻转盖84的杯口密封圈149,杯口密封圈149包括密封固定部150和与密封固定部150连接的变形部151,密封固定部150固定于翻转盖84。翻转盖84向搅拌杯组件13的杯口的上边沿下压杯口密封圈149,变形部151变形,与搅拌杯组件13的杯口的上边沿过盈配合。杯口密封圈149包括变形部151,翻转盖84盖合时下压杯口密封圈149,变形部151变形,与搅拌杯组件13的杯口的上边沿过盈配合,从而达到与杯口较好的密封效果。
图32所示为衬盖组件97的剖视图。图33所示为图32所示的衬盖组件97的局部区域10g的放大图。结合参考图32和33,变形部151包括从密封固定部150在翻转盖组件59的厚度方向延伸的第一变形部152,和从第一变形部152径向向外延伸的第二变形部153。翻转盖组件59盖合时,第二变形部153与搅拌杯组件13的杯口的上边沿过盈配合。如此结构使得过盈量可以做到更大,并且与杯口过盈配合面积大,密封更可靠。翻转盖组件59盖合时,第二变形部153被向上挤压变形。在一些实施例中,变形部151包括从第二变形部153向密封固定部150延伸的第三变形部164。杯口密封圈149的纵截面呈C形。
在一些实施例中,翻转盖84包括翻转盖体96和衬盖组件97。衬盖组件97包括可拆卸地组装于翻转盖体96的衬盖102,和组装于衬盖102的杯口密封圈149。衬盖102可拆卸,方便清洗,杯口密封圈149可以使衬盖102和杯口很好的密封。杯口密封圈149组装于衬盖102,可以和衬盖102一起从翻转盖体96上拆卸下来清洗。在一些实施例中,衬盖102包括支架154和设于支架154的衬板155。支架154与翻转盖体96可拆卸地组装,杯口密封圈149组装于支架154,环绕于衬板155的边缘。如此结构简单。翻转盖组件59盖合时,衬板155在搅拌杯组件13的杯口内,支架154将杯口密封圈149抵压于杯口的上边沿。衬板155可以为金属材料,方便清洗,且较卫生。支架154可以为塑胶材料。弹性扣103可以设于支架154。衬盖进水孔117和衬盖排气孔132均设于衬板155。
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架154包括衬板安装孔156,杯口密封圈149环绕衬板安装孔156的内侧。衬板155安装于衬板安装孔156内,且与杯口密封圈149和支架154固定连接。如此衬板155、杯口密封圈149和支架154固定组装在一起,结构简单,组装方便。衬板安装孔156上下贯通,衬板安装孔156的孔径略小于衬板155的直径,衬板155的边缘固定于衬板安装孔156的边缘。
在一些实施例中,衬板155包括衬板主体157和连接于衬板主体157的边缘的衬板固定部158,衬板主体157位于衬板安装孔156内,衬板固定部158向支架154抵压密封固定部150,与密封固定部150和支架154固定连接。如此结构简单,组装简便。在一些实施例中,衬板主体157可以相对于衬板固定部158向搅拌杯组件13内凸伸。衬板固定部158和支架154夹持杯口密封圈149。
在一些实施例中,杯口密封圈149设有固定块159和密封圈螺孔160,衬板155设有固定孔161和衬板螺孔162。固定块159卡持于固定孔161内,支架154设有支架螺孔163,衬盖组件97包括螺钉(未图示),螺钉固定于衬板螺孔162、密封圈螺孔160和支架螺孔163。如此可以牢固地固定杯口密封圈149,防止杯口密封圈149松脱。密封圈螺孔160位于衬板螺孔162和支架螺孔163之间。固定块159可以凸设于密封固定部150,密封圈螺孔160设于密封固定部150。固定孔161和衬板螺孔162设于衬板固定部158。衬板固定部158和支架154夹持密封固定部150。
在一些实施例中,衬板固定部158、第一变形部152和第二变形部153共同包围衬板安装孔156的边缘,第二变形部153与支架154背向翻转盖体96的一侧之间具有间隙。支架154可以支撑杯口密封圈149,且变形部151变形时,支架154也可支撑变形部151,过盈量可以做得比较大,使得密封更可靠。第二变形部153变形时,可以抵靠于支架154,从而保证密封效果可靠。第一变形部152的上部与密封固定部150连接,且贴靠于支架154的衬板安装孔156的内侧,第一变形部152的下部向下延伸超过支架154的底面,第二变形部153从第一变形部152的下端径向向外延伸,位于支架154的底面下方,与支架154的底面之间具有间隙,留有一定的变形空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变形部164位于支架154背向翻转盖体96的一侧,且与支架154背向翻转盖体96的一侧之间具有间隙。变形部151可以包围支架154,支架154可以起到很好的支撑作用,使得过盈量可以做得比较大,使得密封更可靠。变形部151变形时,第三变形部164可以抵靠于支架154,从而保证密封的可靠性。杯口密封圈149的顶部固定,底部可以变形,与搅拌杯组件13的杯口过盈配合,实现较好的密封效果。
图34所示为搅拌杯组件13和主机11的部分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5所示为图3所示的料理机10的局部区域10h的放大图。搅拌杯组件13包括连接于搅拌杯体37的出汁嘴165,出汁嘴165与出汁口24连通,从出汁口24向远离搅拌杯体37的方向延伸。出汁嘴165设于搅拌杯体37的下部,从搅拌杯体37的侧壁向外、向下倾斜延伸,向接汁杯组件15的接汁口28方向延伸。搅拌杯体37内的浆液从出汁口24进入出汁嘴165,可以通过出汁嘴165流至接汁杯组件15。
料理机10包括出汁阀组件166,出汁阀组件166包括收容于出汁嘴165内的阀芯167和与阀芯167连接的阀驱动组件168,阀驱动组件168用于驱动阀芯167运动。阀芯167可以打开和关闭出汁嘴165,关闭出汁嘴165时,浆液不能从搅拌杯体37内流出到接汁杯组件15,打开出汁嘴165时,浆液可以流出。阀驱动组件168可以驱动阀芯167在出汁嘴165中运动,打开出汁嘴165或关闭出汁嘴165。料理机10的控制器(未图示)可以控制阀驱动组件168,从而驱动阀芯167运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出汁嘴165与搅拌杯体37一体成型。出汁嘴165与搅拌杯体37一体成型,结构简单,成本低,解决了分体设置时密封不紧而漏水的问题,减少装配和加工工艺,且使得阀芯167可以更靠近搅拌杯体37,更有利于出汁。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出汁嘴165可以与搅拌杯体37分别成型,固定组装在一起。
在一些实施例中,阀驱动组件168设于主机11,从而搅拌杯组件13可以不包括电器元件,从而方便搅拌杯组件13清洗,可全身清洗。搅拌杯组件13可从主机11上取下来清洗,可以浸泡清洗。
搅拌杯组件13可拆卸地设于主机11,出汁嘴165和搅拌杯体37连接,阀驱动组件168设于主机11,出汁嘴165和搅拌杯体37可以一起从主机11上取下来。从而可以取下来清洗出汁嘴165和搅拌杯体37,方便清洗,可以更好地清洗出汁嘴,尤其对于一些浓稠的容易粘于出汁嘴165内壁的浆液,可以方便清洗干净。而且可以取下来倒汁,应用场景更多,尤其对于浓稠的不容易流出的浆液,可以取下来倒出。
在一些实施例中,阀驱动组件168包括位于主机11内的阀电机169,阀电机169包括与阀芯167连接的阀电机轴170。阀电机轴170与阀芯167在出汁嘴165的长度方向上错开,阀芯167相对于阀电机轴170在出汁嘴165的长度方向上靠近出汁口24。阀电机169驱动阀芯167运动,阀电机轴170与阀芯167连接,阀电机轴170转动,带动阀芯167运动。阀芯167可在出汁嘴165内转动,可以反复转动,在打开和关闭之间切换。阀电机轴170与阀芯167在出汁嘴165的从出汁口24向远离出汁口24延伸的长度方向上错开。阀芯167更靠近出汁口24,可以更靠近搅拌杯体37,如此有利于出汁。
图36所示为搅拌杯组件13和出汁阀组件166的立体分解图。参考图34-36,阀驱动组件168包括与阀电机轴170连接的驱动轮171,驱动轮171设于主机11。出汁阀组件166包括与阀芯167连接的从动轮172,从动轮172设于出汁嘴165,从动轮172与驱动轮171啮合。从动轮172可以与阀芯167的轴连接。阀电机轴170通过驱动轮171和从动轮172,驱动阀芯167。驱动轮171和从动轮172在出汁嘴165的长度方向上错开,从动轮172相对于驱动轮171更靠近出汁口24,更靠近搅拌杯体37。驱动轮171和从动轮172可以实现错开的阀电机轴170与阀芯167传动连接,使阀芯167可以更靠近搅拌杯体37,有利于出汁,且结构简单。
在一些实施例中,从动轮172位于出汁嘴165的下方,阀驱动组件168位于出汁嘴165的下方,如此结构紧凑,且外观美观。从动轮172位于出汁嘴165外,阀芯167的轴延伸出出汁嘴165外,与从动轮172固定连接。驱动轮171也位于出汁嘴165的下方。驱动轮171设于主机11外,位于主机11和出汁嘴165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搅拌杯组件13可拆卸地组装于主机11,从动轮172和驱动轮171可拆分地啮合。搅拌杯组件13从主机11上拆卸下来时,从动轮172和驱动轮171分离,从动轮172和搅拌杯组件13一起从主机11上拆卸下来。搅拌杯组件13组装至主机11上时,从动轮172和驱动轮171啮合。如此可以方便搅拌杯组件13拆装时阀芯167和阀电机169的连接,结构简单,拆装方便。
在一些实施例中,阀驱动组件168包括传动轴173,传动轴173连接阀电机轴170和驱动轮171。设置传动轴173连接阀电机轴170和驱动轮171,阀电机169离驱动轮171的距离可以较远,从而阀电机169可以安装于主机11的更内部些,内部空间更大,因此更方便安装阀电机169,且使得主机11的结构更紧凑。
在一些实施例中,阀电机轴170的延伸方向相对于搅拌杯组件13的轴向倾斜,从阀电机169向出汁嘴165的方向上向远离出汁口24的方向倾斜。阀电机轴170倾斜设置,阀电机169可以在横向上更靠近主机11的中部,从而主机11可以更小型化,结构更紧凑。阀电机轴170的延伸方向可以与出汁嘴165的延伸方向(即长度方向)垂直。传动轴173的延伸方向和阀电机轴170的延伸方向相同。阀芯167的轴的延伸方向与阀电机轴170的延伸方向平行,如此驱动轮171和从动轮172可以很好地啮合,且整体结构简单。
在一些实施例中,出汁阀组件166包括阀密封件174,阀密封件174密封位于出汁嘴165和阀芯167之间,且密封位于出汁口24的外围和阀芯167之间。阀密封件174靠近出汁口24的一端凸设有密封卡筋175,出汁嘴165靠近出汁口24的一端设有出汁卡槽176,密封卡筋175卡持于出汁卡槽176内。阀密封件174可以起到固定的作用,且可以防止漏水。阀芯167可以收容于阀密封件174内。阀密封件174的形状可以与出汁嘴165的形状基本相同,阀密封件174贴附于出汁嘴165的内壁。在一些实施例中,搅拌杯组件13包括压板177,出汁嘴165包括安装阀芯167的阀芯安装孔178,压板177盖于阀芯安装孔178,与出汁嘴165固定连接,使阀芯167保持在出汁嘴165内。压板177和阀芯167限位配合,阀芯167的轴限位于压板177的内侧,可相对于压板177转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阀驱动组件168包括与阀电机轴170连接的阀磁性件179和相对于主机11固定的阀感应磁开关180,阀磁性件179和阀电机轴170同步运动,阀感应磁开关180用于感应阀磁性件179的磁场,控制器可以根据阀感应磁开关180的信号,确定阀磁性件179的位置,从而可以确定阀芯167的位置,确定阀芯167处于打开位置还是关闭位置。阀磁性件179和阀感应磁开关180可以检测阀芯167的开合,阀磁性件179与阀电机轴170连接,可以与阀电机轴170同步转动,检测准确性高。在一些实施例中,阀感应磁开关180包括干簧管。在一些实施例中,设置两个阀感应磁开关180,对应在阀芯167处于打开位置时阀磁性件179的位置,设置一个阀感应磁开关180,对应在阀芯167处于关闭位置时阀磁性件179的位置,设置另一个阀感应磁开关180。
在一些实施例中,阀磁性件179设于传动轴173,便于安装阀磁性件179。阀磁性件179通过传动轴173与阀电机轴170连接。阀磁性件179可以通过螺钉、胶水、卡扣等方式固定于传动轴173。传动轴173的长度比阀电机轴170的长度长,传动轴173便于设置阀磁性件179。并且阀磁性件179设置于传动轴173,阀电机169可以采用标准件,采购较方便,从而整体成本较低。
在一些实施例中,出汁阀组件166包括感应板183,感应板183固定于主机11内,阀感应磁开关180设于感应板183上。在一些实施例中,出汁阀组件166包括定位板184,定位板184固定安装于主机11,阀电机169组装于定位板184。
图37所示为搅拌杯组件13从底部所示的立体示意图。结合参考图36,在一些实施例中,从动轮172为非全齿齿轮,从动轮172的齿背向搅拌杯体37,从而阀芯167可以尽可能地靠近搅拌杯体37,有利于出汁。从动轮172不具有齿的部分面向搅拌杯体37的侧壁,从动轮172的齿背向搅拌杯体37的侧壁。阀芯167可以在打开和闭合两个位置之间往复转动,在一定角度的圆弧上往复运动,非全齿齿轮可以满足阀芯167往复运动,且可以更靠近搅拌杯组件13,从而阀芯167更靠近出汁口24,因此更有利于出汁。
图38所示为搅拌杯体37和出汁嘴165的纵向剖视图。图39所示为搅拌杯体37和出汁嘴165的俯视图。搅拌杯体37包括第一侧壁181和第二侧壁182,第二侧壁182从第一侧壁181的下端向下向搅拌杯体37内倾斜延伸,且从上向下与第一侧壁181的延伸方向不同,第二侧壁182设有出汁口24,出汁嘴165与出汁口24连通,从第二侧壁182向搅拌杯体37外延伸。出汁口24设于从第一侧壁181的下端向下向搅拌杯体37内倾斜延伸第二侧壁182,从而可以加大出汁口24的截面面积,流浆更顺畅。第二侧壁182相对于搅拌杯体37的横截面倾斜延伸。出汁口24设于倾斜延伸的第二侧壁182,从而可以加大出汁口24的截面面积,流浆更顺畅。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侧壁182相对于搅拌杯体37的横截面的倾斜角度c的范围为95度至130度,例如100度、110度、120度。如此可以加大出汁口24的截面面积,流浆更顺畅,且有利于将食材往搅拌杯体37的中部聚拢,有利于搅打。倾斜角度c为搅拌杯体37的纵截面上,第二侧壁182从下向上的延伸方向、和从第二侧壁182的底端向搅拌杯体37内的水平方向之间的夹角。
第二侧壁182的高度小于第一侧壁181高度。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侧壁181相对于搅拌杯体37的横截面倾斜延伸,且相对于搅拌杯体37的横截面的倾斜角度小于第二侧壁182相对于搅拌杯体37的横截面的倾斜角度。第二侧壁182的倾斜角度大,可以使得出汁口24可以做大。第二侧壁182靠近杯底,倾斜角度大,可以更好地将食材往中部聚拢,便于搅打。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侧壁181竖直延伸,与搅拌杯体37的横截面垂直。
在一些实施例中,搅拌杯组件13包括刀座186,如图35所示,刀座186连接第二侧壁182的下端缘。第二侧壁182延伸至刀座186,第二侧壁182延伸至杯底,如此出汁口24设于侧壁的底端,有利于出汁。搅拌刀组件25设于刀座186。出汁口24向下延伸至刀座186,从而有利于出汁。在一些实施例中,出汁嘴165的上端与第二侧壁182的上端连接,第一侧壁181从出汁嘴165的上端向上延伸。
继续参考图35,搅拌杯组件13包括设于搅拌杯体37一侧的杯把手38,搅拌杯组件13包括设于杯把手38的下部的判杯磁性件190。主机11包括判杯磁开关191。搅拌杯组件13组装于主体部16时,判杯磁性件190位于判杯磁开关191的感应范围内,判杯磁开关191闭合。控制器可以与判杯磁开关191连接,根据判杯磁开关191的电信号,确定搅拌杯组件13是否放置于主机11。判杯磁开关191设于主体部16对应杯把手38的位置。在杯把手38的下部设置判杯磁性件190,不影响搅拌杯组件13的外观,结构简单,且搅拌杯组件13可以不设置电器元件,可以便于清洗。
图40所示为搅拌杯组件13的立体示意图。搅拌刀组件25可拆卸地组装于搅拌杯体37的底部。搅拌刀组件25可拆卸,方便清洗。搅拌杯组件13可以从主机11拆卸下来之后,搅拌刀组件25从搅拌杯体37上拆卸下来进行清洗。
图41所示为搅拌杯组件13的立体分解图。图42所示为搅拌杯体37从底部所示的立体示意图,图43所示为搅拌刀组件25的立体示意图。参考图40-43,在一些实施例中,搅拌刀组件25包括刀座186、搅拌刀187、刀座固定件188和刀座密封圈189。搅拌刀187设于刀座186,刀座固定件188与搅拌杯体37可拆卸地组装,刀座固定件188将刀座186可拆卸地组装至搅拌杯体37,刀座密封圈189密封设于刀座186和搅拌杯体37之间。该结构简单,拆装方便。刀座186作为刀座186。搅拌刀187可转动地设于刀座186。刀座固定件188可以将刀座186抵顶至搅拌杯体37的底部。刀座密封圈189密封设于刀座186的边缘和搅拌杯体37之间。刀座186、搅拌刀187、刀座固定件188和刀座密封圈189均可从搅拌杯体37上拆卸。
在一些实施例中,刀座固定件188和刀座186可拆分。将搅拌刀组件25组装至搅拌杯体37时或从搅拌杯体37上拆卸时,刀座186基本不动,操作刀座固定件188实现拆装,如此拆装更省力,更容易安装,且刀座186可以拆卸下来单独清洗,清洗更方便。刀座固定件188可以旋转组装至搅拌杯体37,刀座固定件188和刀座186可拆分,拆装时刀座186不转动,旋转刀座固定件188实现拆装,如此使得旋转刀座固定件188更省力,拆装更省力。
图44所示为图35的局部区域10i的放大图。结合图44,在一些实施例中,刀座密封圈189包覆刀座186的侧边缘,如此密封效果好。刀座186的侧边缘卡持于刀座密封圈189中。在一些实施例中,刀座密封圈189与刀座186一体成型,方便拆装搅拌刀组件25。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刀座密封圈189组装至刀座186,刀座密封圈189与刀座186分别制造,制造工艺简单。
在一些实施例中,搅拌杯体37包括从搅拌杯体37的内表面向内横向凸伸的杯体密封壁185,刀座固定件188包括横向延伸的刀座密封壁192。刀座密封壁192抵顶刀座密封圈189至杯体密封壁185,且刀座186夹持于刀座密封壁192和杯体密封壁185之间。杯体密封壁185可以起到定位的作用,且使得密封效果好。刀座固定件188组装至搅拌杯体37时,刀座密封壁192和杯体密封壁185将刀座密封圈189紧密的夹持住,以保证好的密封效果。刀座186的侧边缘也被夹持于刀座密封壁192和杯体密封壁185之间,从而可以将刀座186组装于搅拌杯体37。刀座186的侧边缘被刀座密封圈189包覆,因此刀座186的上边缘与杯体密封壁185密封,刀座186的下边缘与刀座密封壁192密封,整体密封效果好。刀座固定件188呈筒状,刀座密封壁192设于刀座固定件188的上端,横向向刀座固定件188内延伸,且呈环状。
在一些实施例中,出汁口24设于搅拌杯体37的侧壁,刀座186的上表面高于出汁口24的最低点,如此有利于浆液顺畅流出。在一些实施例中,刀座186的中部相对于侧边缘向上凸起,刀座186的中部伸入搅拌杯体37内,与搅拌杯体37的侧壁形成容纳食材的腔体,刀座186的侧边缘在腔体外,位于杯体密封壁185的下方。食材在刀座186的中部上方,刀座186的侧边缘不接触食材。刀座186的中部的上表面高于出汁口24的最低点。
在一些实施例中,搅拌杯体37的底端设有锁紧扣193,刀座186设有锁紧槽194和避空槽195,避空槽195和锁紧槽194在刀座186的周向上排布,且对应连通,避空槽195在刀座186的周向上的尺寸大于锁紧扣193在搅拌杯体37的周向上的尺寸。锁紧扣193可从避空槽195旋入锁紧槽194。如此方便拆装,结构简单,成本低。组装时,避空槽195上方开口,锁紧槽194上方封闭,周向上一侧开口,与避空槽195连通。锁紧扣193从上下方向进入避空槽195,到达避空槽195的底壁,然后旋入锁紧槽194内,卡持于锁紧槽194内。拆卸时,相反的方向旋转,锁紧扣193从锁紧槽194内旋至避空槽195,在从避空槽195的上方脱离避空槽195。在一些实施例中,锁紧扣193呈从搅拌杯体37的底端缘横向向内延伸的凸筋。可以在周向上设置多个锁紧扣193,对应设置多个锁紧槽194和避空槽195。
在一些实施例中,刀座固定件188包括刀座组装部196和设于刀座组装部196下方的旋转操作部197。刀座186组装于刀座组装部196和搅拌杯体37之间,刀座组装部196位于搅拌杯体37内,旋转操作部197位于搅拌杯体37外,旋转操作部197的外表面凹凸不平。刀座组装部196位于搅拌杯体37内,从而搅拌杯组件13的整体高度较低,旋转操作部197位于搅拌杯体37外,旋转操作部197便于用户抓持操作。锁紧槽194和避空槽195设于刀座组装部196,刀座密封壁192设于刀座组装部196的上端。刀座组装部196抵顶刀座密封圈189和刀座186至搅拌杯体37。旋转操作部197位于刀座组装部196的下方,位于搅拌杯体37的下方。旋转操作部197的侧壁呈间隔的凸起状。在一些实施例中,旋转操作部197相对于刀座组装部196横向向外凸出,旋转操作部197抵顶于搅拌杯体37的下端缘。旋转操作部197相对于搅拌杯体37的下端缘横向向外凸出。旋转操作部197起到定位的作用,旋转操作部197抵顶至搅拌杯体37时,表示组装到位。
图45所示为主机11和搅拌杯组件13的部分立体示意图。在一些实施例中,主机11包括搅拌杯收容槽50和开设于搅拌杯收容槽50的侧壁的嘴收容槽198,搅拌杯体37的底部位于搅拌杯收容槽50内,搅拌杯收容槽50的上端支撑搅拌杯体37。嘴收容槽198向上开口,且与搅拌杯收容槽50连通,出汁嘴165位于嘴收容槽198内。嘴收容槽198可以起到组装定位的作用,方便快速定位,方便用户把搅拌杯组件13放置于主机11上,且可以保护出汁嘴165。搅拌杯收容槽50和嘴收容槽198设于主体部16,嘴收容槽198从搅拌杯收容槽50的侧壁上端向下凹陷,连通搅拌杯收容槽50内外。嘴收容槽198位于主体部16的朝向接汁支撑部17的一侧。驱动轮171位于嘴收容槽198的底部,驱动轮171可以为全齿齿轮。电机21位于搅拌杯收容槽50的下方,如图3所示,电机21的轴向上延伸穿入搅拌杯收容槽50内,如此可与搅拌杯组件13连接。
图46所示为主机11的部分立体示意图。参考图45和46,在一些实施例中,主机11包括设于搅拌杯收容槽50的上端的减震垫199。搅拌杯组件13包括搅拌杯203和连接于搅拌杯203的出汁嘴165。搅拌杯203包括搅拌杯体37和搅拌刀组件25。搅拌杯203组装于搅拌杯收容槽50,且包括杯体下部200、位于杯体下部200上方的杯体腰部201和位于杯体腰部201上方的杯体上部202。
结合图3所示,杯体下部200位于搅拌杯收容槽50内,搅拌杯收容槽50的上端支撑杯体腰部201,减震垫199位于搅拌杯收容槽50的上端和杯体腰部201之间,杯体上部202位于搅拌杯收容槽50上方。搅拌杯203的杯体下部200位于搅拌杯收容槽50内,搅拌杯收容槽50的上端支撑杯体腰部201,减震垫199位于搅拌杯收容槽50的上端和杯体腰部201之间,主机11支撑杯体腰部201,从而搅拌杯收容槽50的底面的平整度没有要求,便于制造,且设置减震垫199,使得搅拌杯组件13更稳定,且可以起到降噪的作用。在一些实施例中,杯体下部200和杯体腰部201的总高度低于杯体上部202的高度。在一些实施例中,杯体上部202的侧壁为上文所述的第一侧壁181,杯体腰部201的侧壁为上文所述的第二侧壁182,杯体下部200可以包括搅拌杯体37的下端和搅拌刀组件25的刀座固定件188。
在一些实施例中,出汁嘴165从杯体腰部201向搅拌杯体37外延伸,出汁嘴165位置低,有利于出汁。出汁口24设于杯体腰部201。在一些实施例中,杯体下部200相对于搅拌杯收容槽50的底面悬空。杯体下部200的底面与搅拌杯收容槽50的底面不接触。杯体下部200和搅拌杯收容槽50的底面不接触,有利于降噪、减震。在一些实施例中,杯体下部200的搅拌刀组件25的刀座固定件188相对于搅拌杯收容槽50的底面悬空,与搅拌杯收容槽50的底面不接触。在一些实施例中,杯体下部200的外侧面与搅拌杯收容槽50的内侧面不接触,如此可以更好地减震降噪。
在一些实施例中,杯体腰部201包括腰部侧壁204和横向凸设于腰部侧壁204外的定位部205。搅拌杯收容槽50的上端支撑定位部205,减震垫199设于搅拌杯收容槽50的上端和定位部205之间。如此可以稳定地支撑搅拌杯组件13。腰部侧壁204可以为第二侧壁182。定位部205可呈环绕腰部侧壁204的圈状,且下表面为平面,可以稳定地抵压于减震垫199上方。
减震垫199呈环状,环绕于搅拌杯收容槽50的上端,支撑于定位部205的下表面。重点参考图45和46,在一些实施例中,搅拌杯收容槽50的上端包括环绕于减震垫199外侧的限位壁206,减震垫199的上表面低于限位壁206的上边沿,且限位壁206环绕于定位部205外侧。限位壁206可以防止搅拌杯组件13径向移动。减震垫199的上表面低于搅拌杯收容槽50的上边沿,定位部205在搅拌杯收容槽50的上边沿内,搅拌杯收容槽50的上边沿可以在径向上限制搅拌杯组件13的移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搅拌杯收容槽50的上端向下凹陷设有定位槽207,减震垫199卡持于定位槽207内,可以牢固地固定减震垫199。减震垫199可与定位槽207过盈配合。定位槽207的外侧壁可以为限位壁206。
图47所示为减震垫199的立体示意图。结合图47,在一些实施例中,减震垫199包括减震支撑部208和凸设于减震支撑部208下方的定位筋209。定位筋209卡持于定位槽207内,减震支撑部208位于定位槽207上方,支撑杯体腰部201,如此固定效果好,且结构简单。定位筋209与定位槽207过盈配合。减震支撑部208的径向尺寸大于定位筋209的径向尺寸,减震支撑部208的周向尺寸大于定位筋209的周向尺寸。减震支撑部208覆盖定位槽207的上方开口,可以使定位部205不与搅拌杯收容槽50接触,提高减震降噪效果,且可以减少杂物灰尘进入定位槽207。
在一些实施例中,定位槽207的底壁向上凸设有定位凸起210,定位筋209具有定位缺口211。定位凸起210卡持于定位缺口211内,与定位缺口211在减震垫199的周向上限位配合,如此可以防止减震垫199转动。定位凸起210可以在搅拌杯收容槽50的径向上和嘴收容槽198相对。判杯磁开关191可以设于搅拌杯收容槽50的顶端内,结合图35所示,可以位于搅拌杯收容槽50的侧壁内。判杯磁开关191设于定位凸起210内,可以使判杯磁开关191可以更靠近判杯磁性件190。
在一些实施例中,减震垫199包括从减震支撑部208径向凸伸的限位部212,定位槽207的侧壁径向凹陷有限位口213,限位部212卡持于限位口213内,限位部212和限位口213在减震垫199的周向上限位配合,可以防止减震垫199转动。并且限位口213让位搅拌杯组件13的杯把手38,限位口213在搅拌杯收容槽50的径向上和嘴收容槽198相对。在搅拌杯收容槽50的周向上,限位口213设于定位凸起210的外侧,定位凸起210延伸至限位口213内。判杯磁开关191至少部分可以位于限位口213下方,如此可以与杯把手38下部设置的判杯磁性件190相对。
在一些实施例中,减震垫199呈具有缺口214的圆环状,缺口214位于嘴收容槽198上方,避让出汁嘴165。如此可以使出汁嘴165进入嘴收容槽198内,方便装配搅拌杯组件13至主机11。减震垫199呈C形。出汁嘴165从上方进入嘴收容槽198内。出汁嘴165向下超过定位部205。
图48所示为图3所示的料理机10的局部区域10j的放大图。在一些实施例中,接汁杯组件15包括接汁杯体29和可盖于接汁杯体29的接汁杯盖215。
图49所示为接汁杯体29的立体示意图,图50所示为接汁杯盖215的立体示意图。参考图48-50,接汁杯体29包括接汁口28,接汁口28位于出汁嘴165下方。接汁杯盖215延伸至接汁口28上方,且与出汁嘴165对接,盖于出汁嘴165上方。接汁杯组件15的接汁杯盖与出汁嘴165对接,盖于出汁嘴165上方,可以减少或防止因浆液流速过快而飞溅出来的情况,且方便快速将接汁杯组件15放到正确的位置。接汁杯盖215可拆卸地盖于接汁杯体29。接汁杯盖215与接汁口28之间具有距离,出汁嘴165延伸至接汁杯盖215和接汁口28之间,可以向接汁口28注入浆液。
在一些实施例中,出汁嘴165包括背离搅拌杯体37的出汁端面216,出汁端面216相对于接汁口28在水平方向上更远离搅拌杯体37。如此,出汁嘴165在水平方向上向接汁口28内延伸,如此可以减少或防止浆液飞溅出。出汁嘴165和接汁口28在水平面内的正投影部分重叠。
在一些实施例中,出汁端面216的最低点和接汁口28的水平方向上最靠近搅拌杯体37的点之间的水平距离L3的范围为5mm-20mm,如此可以有效地减少或防止浆液。出汁端面216的最低点在水平面内的正投影位于接汁口28内,可以防止浆液流到接汁口28外。出汁端面216从上向下、向靠近搅拌杯组件13的方向倾斜,出汁端面216的最低点在水平面内的正投影位于接汁口28内,如此出汁端面216在水平面内的正投影位于接汁口28内。在一些实施例中,接汁口28在上下方向上与出汁嘴165具有间隙,如此方便放置和取走接汁杯组件15。接汁口28和出汁嘴165之间竖直方向具有一定的空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接汁杯盖215包括接汁盖体217和与接汁盖体217连接的接汁嘴218,接汁嘴218从接汁盖体217横向向外向上延伸,盖于出汁嘴165上方,与出汁嘴165对接。接汁杯组件15放置于接汁支撑部17上时,接汁嘴218和出汁嘴165对位配合。接汁嘴218可以起引流作用,可以减少或防止因浆液流速过快而飞溅出来的情况。接汁嘴218向搅拌杯组件13的方向延伸,且向上延伸,可以盖在出汁嘴165上方,和出汁嘴165远离搅拌杯组件13的一端对接,出汁端面216在接汁嘴218下方。在一些实施例中,接汁嘴218和出汁嘴165在水平方向上部分重叠,可以更好的起到引流的作用,防止飞溅。出汁嘴165远离搅拌杯组件13的一端和接汁嘴218在水平面内的正投影重叠。
在一些实施例中,接汁嘴218和出汁嘴165对接处高于接汁盖体217的顶面,接汁嘴218延伸的高度高,可以起到更好的引流效果。接汁嘴218向上延伸超过接汁盖体217的顶面。在一些实施例中,接汁嘴218的内表面呈从上向下的平滑曲面,浆液沿接汁嘴218的内表面顺畅流下,如此引流效果好,浆液不容易打到接汁嘴218的内表面而飞溅。
在一些实施例中,接汁嘴218在出汁嘴165的周向上部分覆盖出汁嘴165。接汁嘴218盖住出汁嘴165的上方和两侧,部分包裹出汁嘴165,接汁嘴218可以不包覆出汁嘴165的下方。如此可以有效地防止飞溅,并且方便接汁杯盖的拿取和安装。在一些实施例中,接汁嘴218在出汁嘴165的周向上呈弧形延伸。接汁嘴218可以很好地环绕出汁嘴165的一部分,可以有效防止飞溅。出汁嘴165呈圆筒状。接汁嘴218可以呈弓起状。
图51所示为接汁杯盖215的另一立体示意图。接汁杯盖215包括凸设于接汁盖体217的盖定位筋219,盖定位筋219呈圆弧状,伸入接汁杯体29的杯口内,与接汁杯体29的杯口限位配合。
图52所示为料理机10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图53所示为图52的料理机10沿E-E线的剖视图。图54所示为图52所示的料理机10的立体分解图。图55所示为图52所示的料理机10的局部区域10k的放大图。图52-55所示的实施例类似于图1-51所示的实施例,相比较于图1-51所示的实施例,图52-55所示的实施例中,搅拌杯组件13包括搅拌杯体37和可盖于搅拌杯体37的搅拌杯盖220,搅拌杯盖220包括上下贯通的进水通孔221。翻转盖组件59可盖于搅拌杯盖220上,进水管道60和进水通孔221连通。翻转盖组件59位于搅拌杯盖220上方,搅拌杯盖220盖于搅拌杯体37的杯口,水通过进水管道60和进水通孔221注入搅拌杯体37内。
翻转盖组件59可转动地连接于主体部16,可盖于搅拌杯盖220上,翻转盖组件59的进水管道60通过搅拌杯盖220的进水通孔221向搅拌杯体37内进水,如此从搅拌杯体37的上方进水可以使得搅拌杯体37的底部的刀座结构简单,从而方便清洗搅拌杯体37,而且翻转盖组件59和食材接触的面积较小,清洁较方便;翻转盖组件59可转动地连接于主体部16,翻转盖组件59可翻转,盖合或打开,翻转盖组件59和搅拌杯盖220可分开设计,从而搅拌杯盖220可以单独清洗,方便清洗;并且翻转盖组件59打开时,搅拌杯盖220可以盖于搅拌杯体37上,使得应用情景更多,例如搅拌杯组件13可以拿出来倒浆,搅拌杯盖220可以防止此时浆液飞溅到外面,且可以起到防尘作用;另外翻转盖组件59和搅拌杯盖220可分开设计,使得搅拌杯盖220的结构可以设计得比较简单,翻转盖组件59的结构也比较简单,从而整体结构简单,成本低。而且搅拌杯盖220盖合于搅拌杯体37,翻转盖组件59可以不需要上文所述的铰接组件61,因此本实施例的结构更简单,成本低。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上文所述的铰链组件61可以用于图52-55所示的实施例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搅拌杯盖220在径向上部分位于翻转盖组件59外。翻转盖组件59未完全盖住搅拌杯盖220,翻转盖组件59的尺寸较小,方便清洗且成本较低。
在一些实施例中,翻转盖组件59在转动轴向上的最大尺寸L4小于主体部16的上端在转动轴向上的最大尺寸L5。转动轴向为上文所述的转动轴线87的延伸方向。翻转盖组件59的尺寸较小,方便清洗,且成本较低。翻转盖组件59伸入主体部16的上端内,与主体部16的上端转动连接。翻转盖组件59的宽度小于主体部16的上端的宽度。翻转盖组件59可以呈长条状。在一些实施例中,翻转盖组件59的上表面在转动轴向上的最大尺寸L4小于在垂直于转动轴向的方向上的最大尺寸L6。翻转盖组件59的上表面大致呈长条形,横向向搅拌杯体37延伸的长度大于转动轴向上的宽度。翻转盖组件59在转动轴向上尺寸较小,在垂直转动轴向的方向上的尺寸相对转动轴向上的尺寸,从而保证延伸到搅拌杯体37上方以便往搅拌杯体37内进水的同时翻转盖组件59的尺寸可以尽可能小,从而方便清洗且降低成本。在一些实施例中,翻转盖组件59在转动轴向上的尺寸小于搅拌杯盖220的最小直径。翻转盖组件59尺寸较小,从而方便清洗且降低成本。
在一些实施例中,搅拌杯盖220设有向下凹陷的凹陷部222,进水通孔221设于凹陷部222,翻转盖组件59盖合时伸入凹陷部222内。翻转盖组件59和搅拌杯盖220组装得更稳定,且整体高度较低。进水通孔221贯穿凹陷部222的底壁。翻转盖组件59盖合时其底部位于凹陷部222内,翻转盖组件59的顶面高于搅拌杯盖220的顶面。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翻转盖组件59盖合时其顶面可以不超出搅拌杯盖220的顶面。翻转盖组件59盖合时进水管道60和搅拌杯盖220密封抵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搅拌杯盖220包括上下贯通的排气通孔125,翻转盖组件59盖合时,排气通孔125在料理机10的横截面上的正投影位于翻转盖组件59在料理机10的横截面上的正投影外。排气通孔125在水平面内的正投影位于翻转盖组件59在水平面内的正投影外,翻转盖组件59不覆盖排气通孔125。排气通孔125可以在搅拌时排出杯内的空气,并且排气通孔125连通杯内和杯外,使杯内气压与杯外气压一致,有利于顺畅排浆。
在一些实施例中,翻转盖组件59盖合时,搅拌杯盖220在料理机10的横截面上的正投影的中心位于翻转盖组件59在料理机10的横截面上的正投影外,进水通孔221位于搅拌杯盖220的中心和水箱之间。翻转盖组件59未延伸到搅拌杯盖220的中心,翻转盖组件59的延伸长度较短,翻转盖组件59尺寸较小,成本较低。排气通孔125可以设于搅拌杯盖220的中心区域。
图52-55所示的料理机10类似于图1-51所示的料理机10,上述仅对主要区别进行说明,其他结构和功能等可以参考上文对图1-51所示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图56所示为料理机10的再一个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图57所示为图56所示的料理机10的沿D-D线的剖视图。图58所示为图56所示的料理机10的立体分解图。图59所示为图56所示的料理机10的正视图。主机11包括主体部16和设于主体部16的前侧的接汁支撑部17。水箱12设于主体部16的后侧。水箱12设于主体部16背向接汁支撑部17的一侧。搅拌杯组件13可拆卸地组装于主体部16,且包括搅拌杯体37和与搅拌杯体37的侧壁连接的杯把手38。搅拌杯体37的侧壁设有出汁口24,出汁口24朝向主体部16的前侧,朝向接汁支撑部17。杯把手38位于主体部16的左侧或右侧。杯把手38位于主体部16的与接汁支撑部17相邻的一侧。输水组件14设于主机11,与水箱12连接,用于将水箱12内的水向搅拌杯组件13输送。接汁杯组件15可拆卸地设于接汁支撑部17上,且包括接汁口28,接汁杯组件15用于通过接汁口28接收从出汁口24流出的浆液。
图56-59所示的实施例类似于图1-51所示的实施例,相比较于图1-51所示的实施例,图56-59所示的实施例中,接汁支撑部17和水箱12相对设于主体部16的相对两侧,接汁支撑部17设于主体部16的前侧,水箱12设于主体部16的后侧,在前后方向上一字排开。接汁杯组件15和水箱位于主体部16的相对两侧,如此接汁杯组件15和水箱位于搅拌杯组件13的相对两侧,从而可以减小整机的包装尺寸,降低成本;搅拌杯组件13可拆卸地组装于主机11,搅拌杯组件13可取下清洗,自动清洗不干净时可以取下清洗,从而方便清洗;另外,搅拌杯组件13的杯把手38位于主体部16的左侧或右侧,从而方便用户抓取杯把手,拿取搅拌杯组件13。
图60所示为图56所示的料理机10的搅拌杯组件13的立体示意图,图61所示为图60所示的搅拌杯组件13的另一角度的立体示意图。参考图56-61,在一些实施例中,杯把手38和出汁口24之间的搅拌杯体37的侧壁在水平面内的弧度大于0度且不超过90度,如此用户操作更方便。在水平面内的正投影,搅拌杯体37的侧壁从杯把手38到出汁口24的圆弧的弧度大于0度且不超过90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杯把手38从搅拌杯体37向主体部16的右侧延伸,方便用户右手操作。从主体部16的前方看,杯把手38位于主体部16的右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搅拌杯组件13包括连接于搅拌杯体37的出汁嘴165,出汁嘴165与出汁口24连通,且向接汁口28延伸,出汁嘴165与搅拌杯体37一体成型。出汁嘴165与搅拌杯体37一体成型,结构简单,成本低,解决了分体设置时密封不紧而漏水的问题,减少装配和加工工艺。出汁嘴165向主体部16的前方延伸。
在一些实施例中,料理机10包括出汁阀组件166,出汁阀组件166包括收容于出汁嘴165内的阀芯167和与阀芯167连接的阀驱动组件168,阀驱动组件168设于主机11,用于驱动阀芯167运动。出汁嘴165与搅拌杯体37一体成型,阀芯167可以更靠近搅拌杯体37,更有利于出汁,且阀驱动组件168设于主机11,搅拌杯组件13可以不包括电器元件,从而方便搅拌杯组件13清洗,可全身清洗。
在一些实施例中,输水组件14的进水口与水箱12连通,输水组件14延伸至搅拌杯组件13的上端,输水组件14的出水口与搅拌杯组件13的杯口连通。从搅拌杯组件13上方进水,搅拌杯组件13的底部的刀座结构简单,从而方便清洗。在一些实施例中,主机11包括可转动地连接于主体部16的翻转盖组件59,翻转盖组件59可盖于搅拌杯组件13的杯口上方,翻转盖组件59包括进水管道60,输水组件14的出水口与进水管道60连接。在翻转盖组件59盖合时,输水组件14的出水口通过进水管道60与搅拌杯组件13的杯口连通。利用翻转盖组件59的进水管道60,可以很好地连通输水组件14和搅拌杯组件13的杯口,保证顺畅地给搅拌杯组件13进水,且翻转盖组件59可以转动,从而可以相对于搅拌杯组件13开合,方便在盖于搅拌杯组件13上进水的状态和打开可拿取搅拌杯组件13的状态之间切换。
在一些实施例中,搅拌杯组件13包括可盖于搅拌杯体37的搅拌杯盖220,搅拌杯盖220包括上下贯通的进水通孔221,翻转盖组件59可盖于搅拌杯盖220上,进水管道60和进水通孔221连通。翻转盖组件59可转动地连接于主体部16,可盖于搅拌杯盖220上,翻转盖组件59的进水管道60通过搅拌杯盖220的进水通孔221向搅拌杯体37内进水,从而翻转盖组件59和食材接触的面积较小,清洁较方便;翻转盖组件59和搅拌杯盖220可分开设计,翻转盖组件59打开时,搅拌杯盖220可以盖于搅拌杯体37上,使得应用情景更多,例如搅拌杯组件13可以拿出来倒浆,搅拌杯盖可以防止此时浆液飞溅到外面,且可以起到防尘作用。
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翻转盖组件59可以类似于图1-51所示的实施例的翻转盖组件59,翻转盖组件59盖合时覆盖搅拌杯组件13的杯口,与杯口密封组装。翻转盖组件59可盖住搅拌杯组件13的杯口,既可以进水,又可以作为杯盖,从而使得料理机10整体上部件少,结构简单。
在一些实施例中,主机11包括连接主体部16和翻转盖组件59的铰链组件61,铰链组件61的相关描述可以参考上文所述的相关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搅拌杯组件13包括位于杯把手38的下部的判杯磁性件190,主机11包括设于主体部16的判杯磁开关191,类似于上文所述的判杯磁开关191。搅拌杯组件13组装于主体部16时,判杯磁性件190位于判杯磁开关191的感应范围内,判杯磁开关191闭合。在杯把手38的下部设置判杯磁性件190,不影响搅拌杯组件13的外观,结构简单。
图56-61所示的实施例类似于图1-51所示的实施例,也类似于图52-55所示的实施例,相关结构和功能等描述参考上文详细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保护的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料理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机(11),包括主体部(16)、翻转盖组件(59)、铰链组件(61)、开合磁性件(81)和开合感应磁开关(82),所述铰链组件(61)连接所述主体部(16)和所述翻转盖组件(59),所述翻转盖组件(59)通过所述铰链组件(61)可相对于所述主体部(16)转动,且包括进水管道(60),所述开合磁性件(81)设于所述铰链组件(61),可在所述翻转盖组件(59)转动时相对于所述主体部(16)运动,所述开合感应磁开关(82)相对于所述主体部(16)固定;
搅拌杯组件(13),设于所述主体部(16),且包括出汁口(24),所述翻转盖组件(59)可盖于所述搅拌杯组件(13)的杯口上方,所述翻转盖组件(59)盖合时,所述开合磁性件(81)在所述开合感应磁开关(82)的感应范围内,所述开合感应磁开关(82)闭合,所述翻转盖组件(59)打开时,所述开合磁性件(81)位于所述开合感应磁开关(82)的感应范围外,所述开合感应磁开关(82)断开;
水箱(12),设于所述主体部(16)的一侧;
输水组件(14),设于所述主机(11),连接所述水箱(12)和所述进水管道(60),用于将所述水箱(12)内的水向所述搅拌杯组件(13)输送,所述输水组件(14)在所述翻转盖组件(59)盖合时,通过所述进水管道(60)与所述搅拌杯组件(13)的杯口连通;及
接汁杯组件(15),可拆卸地设于所述主体部(16)的一侧,且包括接汁口(28),所述接汁杯组件(15)用于通过所述接汁口(28)接收从所述出汁口(24)流出的浆液。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料理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铰链组件(61)包括连接所述主体部(16)和所述翻转盖组件(59)的铰链传动机构(83)和支撑所述铰链传动机构(83)的支撑架(73),所述翻转盖组件(59)通过所述铰链传动机构(83)可相对于所述主体部(16)转动,所述支撑架(73)固定于所述主体部(16),所述开合磁性件(81)设于所述铰链传动机构(83)。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料理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合感应磁开关(82)设于所述支撑架(73)。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料理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铰链传动机构(83)包括曲柄滑块机构(62)和弹性件(63),所述曲柄滑块机构(62)连接所述主体部(16)和所述翻转盖组件(59),所述弹性件(63)与所述曲柄滑块机构(62)连接,所述翻转盖组件(59)盖合时,所述弹性件(63)和所述曲柄滑块机构(62)形成三角形,且所述曲柄滑块机构(62)向所述弹性件(63)的一侧凸伸,所述翻转盖组件(59)打开时,所述弹性件(63)和所述曲柄滑块机构(62)形成三角形,且所述曲柄滑块机构(62)向所述弹性件(63)的另一侧凸伸,所述开合磁性件(81)设于所述曲柄滑块机构(62)。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料理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曲柄滑块机构(62)包括曲柄(64)、与所述曲柄(64)转动连接的连杆(65)和设于所述连杆(65)远离所述曲柄(64)的一端的滑块(66),所述曲柄(64)连接所述翻转盖组件(59)和所述主体部(16),所述滑块(66)可相对于所述主体部(16)滑动,所述弹性件(63)设于所述滑块(66)和所述曲柄(64)之间;
所述翻转盖组件(59)盖合时,所述曲柄(64)、所述连杆(65)和所述弹性件(63)形成三角形,所述曲柄(64)和所述连杆(65)的连接处位于所述弹性件(63)的一侧,所述翻转盖组件(59)打开时,所述曲柄(64)、所述连杆(65)和所述弹性件(63)形成三角形,所述曲柄(64)和所述连杆(65)的连接处位于所述弹性件(63)的另一侧,所述开合磁性件(81)设于所述滑块(66)。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料理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73)包括在上下方向延伸的滑槽(74),所述滑块(66)可滑动地位于所述滑槽(74)内,所述开合感应磁开关(82)位于所述滑槽(74)的上方或下方,所述翻转盖组件(59)盖合时所述滑块(66)位于所述滑槽(74)的上下方向上的靠近所述开合感应磁开关(82)的一端,所述翻转盖组件(59)打开时所述滑块(66)位于所述滑槽(74)的上下方向上的另一端。
7.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料理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66)固定连接于所述连杆(65)远离所述曲柄(64)的一端,所述滑块(66)在所述翻转盖组件(59)开合时可滑动并转动,所述开合磁性件(81)的轴向与所述滑块(66)的转动平面相交,所述开合磁性件(81)为径向充磁的磁性件。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料理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汁杯组件(15)设于所述主体部(16)的左侧或右侧,所述水箱(12)设于所述主体部(16)的后侧。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料理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盖组件(59)盖合时覆盖所述搅拌杯组件(13)的杯口,与所述搅拌杯组件(13)的杯口密封组装。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料理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杯组件(13)包括搅拌杯体(37)和可盖于所述搅拌杯体(37)的搅拌杯盖(220),所述搅拌杯盖(220)包括上下贯通的进水通孔(221),所述翻转盖组件(59)盖合时,所述进水管道(60)和所述进水通孔(221)连通。
CN202122411255.5U 2021-09-30 2021-09-30 料理机 Active CN21591429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411255.5U CN215914293U (zh) 2021-09-30 2021-09-30 料理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411255.5U CN215914293U (zh) 2021-09-30 2021-09-30 料理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914293U true CN215914293U (zh) 2022-03-01

Family

ID=804066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411255.5U Active CN215914293U (zh) 2021-09-30 2021-09-30 料理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91429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394681U (zh) 食品加工机
CN212394682U (zh) 食品加工机
CN210124549U (zh) 一种防滴汁的卧式螺杆挤压榨汁机
CN215914293U (zh) 料理机
CN215914294U (zh) 料理机
CN215914320U (zh) 料理机
CN215914324U (zh) 料理机
CN215914288U (zh) 料理机
CN215914287U (zh) 料理机
CN215914292U (zh) 料理机
CN215914325U (zh) 料理机
CN215914291U (zh) 料理机
CN215914289U (zh) 料理机
CN215914327U (zh) 料理机
CN215914321U (zh) 料理机
CN215914326U (zh) 料理机
CN215914322U (zh) 料理机
CN215914290U (zh) 料理机
CN113633198B (zh) 食品加工机
CN115886612A (zh) 料理机
CN115868833A (zh) 料理机
CN214804261U (zh) 料理机
CN212755376U (zh) 料理机
CN113633197A (zh) 食品加工机
CN114747957B (zh) 一种食品加工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