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912034U - 一种双向Boost变换器及控制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向Boost变换器及控制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912034U
CN215912034U CN202121624948.6U CN202121624948U CN215912034U CN 215912034 U CN215912034 U CN 215912034U CN 202121624948 U CN202121624948 U CN 202121624948U CN 215912034 U CN215912034 U CN 21591203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ergy storage
storage unit
boost converter
voltage
energ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624948.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伯旺
陈朝锋
林弘毅
吴世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Guoyan Intelligent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Guoyan Intelligent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Guoyan Intelligent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Guoyan Intelligent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624948.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91203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91203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91203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c-Dc Convert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向Boost变换器及控制系统,该双向Boost变换器包括电感、第一波纹转移电路及第二波纹转移电路;直流母线输入的多余的能量经电感流入第一波纹转移电路及第二波纹转移电路;通过第一波纹转移电路的第一开关单元控制第一储能单元存储多余的能量或释放存储的能量;通过第二波纹转移电路的第二开关单元控制第二储能单元存储多余的能量或释放存储的能量。本实用新型采用有源网络拓扑结构将储能电容和直流母线隔离开来,通过转移储能电容位置来增大储能电容电压脉动的方式来实现非电解电容。

Description

一种双向Boost变换器及控制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电子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两倍工频纹波转移的双向Boost变换器及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电动汽车可以作为移动的分布式储能电源,在必要的时候接入电网为电网供电,这就是电动汽车与电网互动技术(Vehicle to Grid,V2G),通过此技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电网的负荷平横和电网效率。要实现V2G技术,就必须构建电网与电动汽车之间的互通通道,如电动车载充放电机,为实现电能的转化,电力电子变换装置是不可或缺的关键技术设备,比如逆变器,整流器等。但是单相整流器直流侧除了直流基波之外,还含有两倍基波频率的纹波。
为了减小直流母线电压的两倍工频纹波,由于成本等因素,传统的解决方法是采用无源滤波技术,在直流侧添加大容量的电解电容来滤除低频的谐波电流,但是电解电容有两个主要的缺点,一是使用寿命比较短,二是它本身也是一个故障率偏高的元件,且不适合工作环境恶劣的场所。电解电容的使用寿命主要取决于其内部温度,在实际应用时的电压、纹波电流、器件开关频率、安装形式和散热方式等都会对电解电容的寿命产生影响。
电解电容的作用是平衡瞬时功率及抑制电压纹波,由于电解电容的缺陷,可以采用非电解电容来代替其作用。但是非电解电容的容值一般都比较小,在实际应用中直接并联多个非电解电容来替代直流母线上的电解电容的方式是行不通的。
因此,如何设计一种具有能够取代电解电容,实现纹波转移的Boost变换器,仍是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具有两倍工频纹波转移的双向Boost变换器及控制系统,通过电力电子开关器件构建有源网络拓扑从而将储能电容和直流母线隔离开来,通过转移储能电容位置来增大储能电容电压脉动的方式来实现非电解电容,从而可以使用长寿命的薄膜电容和陶瓷电容来取代常规设备中电解电容。
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双向Boost变换器,该双向Boost变换器包括电感、第一波纹转移电路及第二波纹转移电路;所述电感的一端连接直流母线,另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波纹转移电路及所述第二波纹转移电路,直流母线输入的多余的能量经所述电感流入所述第一波纹转移电路及所述第二波纹转移电路;所述第一波纹转移电路包括第一开关单元及第一储能单元,所述第一开关单元的一端连接所述电感,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储能单元的一端,所述第一储能单元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直流母线,所述第一开关单元,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储能单元存储多余的能量或释放存储的能量;所述第二波纹转移电路包括第二开关单元及第二储能单元,所述第二开关单元的一端连接所述电感,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储能单元的一端,所述第二储能单元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直流母线;所述第二开关单元,用于控制所述第二储能单元存储多余的能量或释放存储的能量。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开关单元包括第一功率开关管和第一二极管,所述第一功率开关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电感,所述第一功率开关管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第一储能单元,所述第一二极管并联在所述第一功率开关管的两端。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储能单元包括第一储能电容,所述第一储能电容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功率开关管的发射极,另一端连接所述直流母线;
当所述第一功率开关管导通,所述第一二极管不导通时,控制所述第一储能电容存储所述直流母线输入的多余的能量;当所述第一二极管导通,所述第一功率开关管不导通时,控制所述第一储能电容释放存储的能量并流向所述直流母线。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开关单元包括第二功率开关管和第二二极管,所述第二功率开关管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电感,所述第二功率开关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一储能单元,所述第一二极管并联在所述第一功率开关管的两端。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储能单元包括第二储能电容,所述第二储能电容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功率开关管的集电极,另一端连接所述直流母线;当所述第二二极管导通,所述第二功率开关管不导通时,控制所述第二储能电容存储所述直流母线输入的多余的能量;当所述第二功率开关管导通,所述第二二极管不导通时,控制所述第二储能电容释放存储的能量并流向所述直流母线。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双向Boost变换器的控制系统,应用于如上所述的双向Boost变换器中,所述控制系统包括:检测模块、电压调节模块、基准信号产生模块及控制模块;所述检测模块,用于检测双向Boost变换器的电感电流信号、第一储能单元和第二储能单元的电压信号,以及直流母线的二倍频电流信号;所述基准电压信号、所述第一储能单元及第二储能单元的电压信号经所述电压调节模块调节后输出电压环路控制信号;所述电压环路控制信号和所述直流母线的二倍频电流信号经所述基准信号产生模块相叠加产生基准电感电流信号;所述控制模块,用于将检测到的电感电流信号与所述基准电感电流信号比较,根据比较结果输出所述双向Boost变换器的开关控制信号。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模块包括滞环比较模块、逻辑判断模块及驱动模块,检测到的电感电流信号与基准电感电流信号经所述滞环比较模块比较,得到电感电流信号与设置的电流滞环的上下阈值的比较结果;所述逻辑判断模块根据比较结果的大小,输出相应的控制信号,所述控制信号经所述驱动模块输出至双向Boost变换器,以控制双向Boost变换器的第一开关单元和第二开关单元导通或关断。
进一步的,所述检测模块包括电压检测模块、直流母线电流检测模块以及电感电流检测模块,所述电压检测模块,用于检测双向Boost变换器的第一储能单元及第二储能单元的电压信号;所述直流母线电流检测模块,用于检测直流母线的二倍频电流信号;所述电感电流检测模块,用于检测双向Boost变换器的电感电流信号。
进一步的,所述电压调节模块采用电压调节器,电压基准信号和检测到的第一储能单元及第二储能单元的电压信号同时输入到所述电压调节器,产生电压环路控制信号。
本实用新型通过双向Boost变换器中有源网络拓扑结构将储能电容与直流母线隔离开,通过控制使储能电容的电压尽可能大地脉动,即增大了电压纹波峰峰值,进而减小储能电容值,从而可以采用非电解电容。
附图说明
为了说明而非限制的目的,现在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特别是参考附图来描述本实用新型,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具有两倍工频纹波转移的双向Boost变换器的原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具有两倍工频纹波转移的双向Boost变换器的电路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具有两倍工频纹波转移的双向Boost变换器的四个工作状态图。
图4是未加入具有两倍工频纹波转移的双向Boost变换器时的输入电压和母线电压波形图。
图5是加入具有两倍工频纹波转移的双向Boost变换器后的输入电压和母线电压波形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应用于双向Boost变换器的控制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应用于双向Boost变换器的控制系统的电感电流与PWM波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一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具有两倍工频纹波转移的双向Boost变换器的原理图。该具有两倍工频纹波转移的双向Boost变换器并联在直流母线的两端,用来替代原来并联在直流母线上的电解电容,吸收和释放相应的能量。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具有两倍工频纹波转移的双向Boost变换器的电路结构图。请参阅图2,上述的双向Boost变换器100包括电感L、第一波纹转移电路101以及第二波纹转移电路102,电感L的一端连接直流母线,电感L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第一波纹转移电路101以及第二波纹转移电路102,用于接收直流母线输入的多余的能量,将多余的能量传递至第一波纹转移电路101以及第二波纹转移电路102;第一波纹转移电路101和第二波纹转移电路102的一端分别与电感L连接,第一波纹转移电路101和第二波纹转移电路102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直流母线,用于接收电感传递的多余的能量并存储多余的能量,或释放存储的能量并使存储的能量流向直流母线,来弥补直流母线上的能量缺失,从而实现能量的双向流动和抑制直流母线的电压纹波。
上述的双向Boost变换器100并联在直流母线的两端,直流母线多余的能量经电感L流向第一波纹转移电路101以及第二波纹转移电路102,经第一波纹转移电路101以及第二波纹转移电路102存储多余的能量;或者,通过第一波纹转移电路101以及第二波纹转移电路102释放存储的能量,使存储的能量流向直流母线,来弥补直流母线上不同的能量,实现电流和能量的双向流动,减小直流母线电压纹波。
其中,第一波纹转移电路101包括第一开关单元111及第一储能单元112,第一开关单元111的一端连接电感L,另一端连接第一储能单元112;第一储能单元112的一端连接第一开关单元111,另一端连接直流母线,通过第一开关单元111使经电感L输入的多余的能量存储到第一储能单元112上。还进一步通过第一开关单元111使第一储能单元112释放存储的能量,使存储的能量流向直流母线,弥补直流母线上能量不足。
其中,第二波纹转移电路102包括第二开关单元121及第二储能单元122,第二开关单元121的一端连接电感L,另一端连接第二储能单元122,第二储能单元122的一端连接第二开关单元121,另一端连接直流母线的负端,通过第二开关单元121使经电感L输入的多余的能量存储到第二储能单元122上。还进一步通过第二开关单元121使第二储能单元122释放存储的能量,使存储的能量流向直流母线,弥补直流母线上能量不足。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开关单元111包括第一功率开关管Q1和第一二极管D1,第一功率开关管Q1的集电极连接电感L,第一功率开关管Q1的发射极连接第一储能单元112,第一二极管D1并联在第一功率开关管Q1的集电极和发射极两端。
第一储能单元112包括第一储能电容C1,第一储能电容C1的一端连接第一功率开关管Q1的发射极,另一端连接直流母线。
当第一功率开关管Q1导通,第一二极管D1不导通时,通过第一储能电容C1吸收直流母线输入的多余的能量;当第一二极管D1导通,第一功率开关管Q1不导通时,通过第一储能电容C1释放存储的能量,使存储的能量流向直流母线,弥补直流母线上能量不足,来减小直流母线上的电压脉动峰峰值的大小。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开关单元121包括第二功率开关管Q2和第二二极管D2,第二功率开关管Q2的发射极连接电感L,第二功率开关管Q2的集电极连接第二储能单元122,第二二极管D2并联在第二功率开关管Q2的发射极和集电极两端。
第二储能单元122包括第二储能电容C2,第二二极管D2的一端连接第二功率开关管Q2的集电极,另一端连接直流母线。
当第二二极管D2导通,第二功率开关管Q2不导通时,通过第二储能电容C2吸收直流母线输入的多余的能量;当第二功率开关管Q2导通,第二二极管D2不导通时,通过第二储能电容C2释放存储的能量,使存储的能量流向直流母线,弥补直流母线上能量不足,来减小直流母线上的电压脉动峰峰值的大小。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储能电容C1和第二储能电容C2可以使用长寿命的薄膜电容和陶瓷电容来取代常规设备应用中电解电容。第一功率开关管Q1和第二功率开关管Q2的耐压比较低,减小了开关损耗,进而减小整个电路的损耗,实现了节能减排,提高了能量利用率。
上述的具有两倍工频纹波转移的双向Boost变换器直接并联在直流母线上,将通过功率开关管和二极管构建有源网络拓扑从而将储能电容和直流母线隔离开来。
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双向Boost变换器是在基本单向Boost变换电路的基础上进行改进而成的,在单向Boost变换电路原有的第二功率开关管Q2上反并联一个第二二极管D2,同时也在原有的第一二极管D1上反并联一个第一功率开关管Q1并在下方增加了一个第一储能电容C1,以此来保证电流和能量能够双向流动,进而减小直流母线电压纹波。
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的双向Boost变换器在一个正常的开关周期内包含了4个不同的工作状态:在一个周期内的正半周时是第一功率开关管Q1和第二二极管D2先后相继工作,第一纹波转移电路及第二纹波转移电路处于Boost工作状态;在负半周时是第二功率开关管Q2和第一二极管D1先后相继工作,第一纹波转移电路及第二纹波转移电路处于Buck工作状态,而正负半周又都可分为前后两个工作状态,分别为功率开关管导通时的工作状态和二极管导通时的续流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当双向Boost变换器工作在Boost状态时,输入的瞬时功率Pin比输出瞬时功率Po大,所以多出来来的输入能量就会从直流母线流向第一纹波转移电路或第二第一纹波转移电路,再通过控制第一功率开关管Q1或第二功率开关管Q2使多余的能量暂时储存到第一储能电容C1或第二储能电容C2上;由对偶关系可知当第一纹波转移电路或第二第一纹波转移电路工作在Buck状态时,输入的瞬时功率Pin比输出的瞬时功率Po小,因此不足的能量就由之前电容储存的能量来补上,所以此工作状态能量的流向是从第一纹波转移电路或第二第一纹波转移电路流向直流母线,从而实现能量的双向流动和抑制直流母线的电压纹波。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双向Boost变换器4个工作状态具体的过程如下:
(1)Boost模态1:
如图3中Boost模态1所示,此时第一功率开关管Q1导通,第二功率开关管Q2、第一二极管D1以及第二二极管D2不导通。电感电流iL为正向,从零增大到正向最大值,直流母线对电感L和第一储能电容C1充电,电感L两端的电压为正方向,其数值大小为直流母线电压和第一储能电容C1的电压的差值。
(2)Boost模态2:
如图3中Boost模态2所示,此时第二二极管D2导通,第一功率开关管Q1、第二功率开关管Q2以及第一二极管D1不导通。电感电流iL为正向,从正向最大值减小到零,直流母线和电感L对第二储能电容C2充电,电感两端电压为负方向,其数值大小为第二储能电容C2的电压和直流母线电压的差值。
(3)Buck模态1:
如图3中Buck模态1所示,此时第二功率开关管Q2导通,第一功率开关管Q1、第一二极管D1以及第二二极管D2不导通。电感电流iL为负向,从零增大到负向最大值,第二储能电容C2放电,直流母线和电感L充电,电感两端电压为负方向,其数值大小为第二储能电容C2的电压和直流母线电压的差值。
(4)Buck模态2:
如图3中Buck模态2所示,此时第一二极管D1导通,第一功率开关管Q1、第二功率开关管Q2以及第二二极管D2不导通。电感电流iL为负向,从负向最大值减小到零,第一储能电容C1和电感L都放电,直流母线充电,电感两端电压为正向,其数值大小为直流母线电压和第一储能电容C1的电压的差值。
图4为未加入具有两倍工频纹波转移的双向Boost变换器时的输入电压和母线电压波形图。
图5为加入具有两倍工频纹波转移的双向Boost变换器后的输入电压和母线电压波形图。
通过上述的双向Boost变换器,以实现在有源直流滤波器中,使用长寿命的薄膜电容和陶瓷电容来取代设备应用中电解电容,来有效抑制直流母线上的两倍频率的电压纹波。同时,该双向Boost变换器做到了开关管的耐压较低,减小了开关损耗,进而减小整个电路的损耗,实现了节能减排,提高了能量利用率。
实施例二
图6是本实施例二提供的应用于上述的双向Boost变换器的控制系统的结构框图。通过该控制系统控制双向Boost变换器,减小直流母线上的电压纹波,从而使电压接近恒定直流电压。
请参阅图6,应用于上述的双向Boost变换器的控制系统200包括检测模块201、电压调节模块202、基准信号产生模块203及控制模块204,检测模块201,用于检测双向Boost变换器的第一储能电容第一储能单元及第二储能单元的电压信号,直流母线的二倍频电流信号,以及电感L的电流信号iL;输入的基准电压信号和第一储能单元及第二储能单元的电压信号经电压调节模块202调节,输出电压环路控制信号,电压环路控制信号和直流母线的二倍频电流信号经基准信号产生模块203相叠加产生基准电感电流信号;控制模块204,用于将检测到的电感L的电流信号iL与基准电感电流信号比较,根据比较的结果输出相应的控制信号至双向Boost变换器的第一开关单元和第二开关单元,控制双向Boost变换器的第一开关单元和第二开关单元中应功率开关管导通或关断。
在本实施例中,检测模块201包括电压检测模块211、直流母线电流检测模块212以及电感电流检测模块213,电压检测模块211用于检测第一储能单元中第一储能电容C1及第二储能单元中第二储能电容C2的电压信号;直流母线电流检测模块212用于检测直流母线的二倍频电流信号;电感电流检测模块213用于检测电感L的电流信号iL
在本实施例中,电压调节模块202采用电压调节器,电压基准信号和检测到的第一储能单元及第二储能单元的电压信号同时输入到电压调节器,产生电压环路控制信号。
由于控制系统的基准电压信号与基准电流信号之间的差值很小的时候,通过电压调节器进行补偿改进和进行适当的调节,以解决过零点时电流死区问题。
在本实施例中,控制模块204包括滞环比较模块241、逻辑判断模块242及驱动模块243,检测到的电感L的电流信号iL与基准电感电流信号IL经滞环比较模块241比较,得到电感L的电流信号iL与设置的电流滞环的上下阈值的比较结果,逻辑判断模块242根据比较结果的大小,输出相应的控制信号,控制信号经驱动模块243输出至双向Boost变换器的第一开关单元和第二开关单元,以控制双向Boost变换器的第一开关单元和第二开关单元中相应的功率开关管导通或关断。如图7所示,当iL≤IL-h时,控制信号使第一功率开关管或第二二极管导通,电感L充电,此时电感电流逐渐增大;当IL-h<iL<IL+h过程中功率开关管保持状态,当iL≥IL+h时,控制信号使第一功率开关管或第二二极管关断,此时电感L开始放电,电感电流就逐渐减小;而当电感电流减小到下限最小值的时候,控制信号使功率开关管再导通,电感再一次充电,以此不断地循环下去。
其中,滞环比较模块241设置环宽为2h,电流滞环的上下阀值分别为IL+h和IL-h,将检测到的电感L的电流信号iL与电流滞环的上下阀值进行比较,以此来决定开关管的关断与开通。
所述环宽选择,由电感L电流值的10%到20%作为最大电流脉动,根据此来选取合适的环宽大小。
其中,驱动模块243包括放大器,控制信号经放大器放大后输出至双向Boost变换器的第一开关单元和第二开关单元,以控制双向Boost变换器的第一开关单元和第二开关单元中相应的功率开关管导通或关断。
上述的应用于上述的双向Boost变换器的控制系统的工作频率是一个随时间变化的频率,频率也是有一个变化范围的,其中频率的最小值在滞环电流过零点时取得,而频率最大值在滞环电流峰值处取得。
通过控制系统使双向Boost变换器中储能电容的电压尽可能大地脉动,即增大了电压纹波峰峰值,进而减小储能电容值,从而可以采用非电解电容。
通过上述的控制系统来控制双向Boost变换器的工作,以控制电容来吸收和释放相应的能量从而达到减小直流母线上的电压脉动峰峰值的大小的目的,以抑制直流母线上的两倍频率的电压纹波,使母线上的电压接近恒定直流电压。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的是,取决于设计要求和其他因素,可以发生各种各样的修改、组合、子组合和替代。任何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双向Boost变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感、第一波纹转移电路及第二波纹转移电路;
所述电感的一端连接直流母线,另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波纹转移电路及所述第二波纹转移电路,直流母线输入的多余的能量经所述电感流入所述第一波纹转移电路及所述第二波纹转移电路;
所述第一波纹转移电路包括第一开关单元及第一储能单元,所述第一开关单元的一端连接所述电感,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储能单元的一端,所述第一储能单元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直流母线,所述第一开关单元,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储能单元存储多余的能量或释放存储的能量;
所述第二波纹转移电路包括第二开关单元及第二储能单元,所述第二开关单元的一端连接所述电感,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储能单元的一端,所述第二储能单元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直流母线;所述第二开关单元,用于控制所述第二储能单元存储多余的能量或释放存储的能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Boost变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关单元包括第一功率开关管和第一二极管,所述第一功率开关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电感,所述第一功率开关管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第一储能单元,所述第一二极管并联在所述第一功率开关管的两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向Boost变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储能单元包括第一储能电容,所述第一储能电容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功率开关管的发射极,另一端连接所述直流母线;
当所述第一功率开关管导通,所述第一二极管不导通时,控制所述第一储能电容存储所述直流母线输入的多余的能量;当所述第一二极管导通,所述第一功率开关管不导通时,控制所述第一储能电容释放存储的能量并流向所述直流母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向Boost变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开关单元包括第二功率开关管和第二二极管,所述第二功率开关管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电感,所述第二功率开关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一储能单元,所述第一二极管并联在所述第一功率开关管的两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向Boost变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储能单元包括第二储能电容,所述第二储能电容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功率开关管的集电极,另一端连接所述直流母线;
当所述第二二极管导通,所述第二功率开关管不导通时,控制所述第二储能电容存储所述直流母线输入的多余的能量;当所述第二功率开关管导通,所述第二二极管不导通时,控制所述第二储能电容释放存储的能量并流向所述直流母线。
6.一种双向Boost变换器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双向Boost变换器中,所述控制系统包括:检测模块、电压调节模块、基准信号产生模块及控制模块;
所述检测模块,用于检测双向Boost变换器的电感电流信号、第一储能单元和第二储能单元的电压信号,以及直流母线的二倍频电流信号;所述基准电压信号、所述第一储能单元及第二储能单元的电压信号经所述电压调节模块调节后输出电压环路控制信号;所述电压环路控制信号和所述直流母线的二倍频电流信号经所述基准信号产生模块相叠加产生基准电感电流信号;所述控制模块,用于将检测到的电感电流信号与所述基准电感电流信号比较,根据比较结果输出所述双向Boost变换器的开关控制信号。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向Boost变换器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包括滞环比较模块、逻辑判断模块及驱动模块,检测到的电感电流信号与基准电感电流信号经所述滞环比较模块比较,得到电感电流信号与设置的电流滞环的上下阈值的比较结果;所述逻辑判断模块根据比较结果的大小,输出相应的控制信号,所述控制信号经所述驱动模块输出至双向Boost变换器,以控制双向Boost变换器的第一开关单元和第二开关单元导通或关断。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向Boost变换器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模块包括电压检测模块、直流母线电流检测模块以及电感电流检测模块,所述电压检测模块,用于检测双向Boost变换器的第一储能单元及第二储能单元的电压信号;所述直流母线电流检测模块,用于检测直流母线的二倍频电流信号;所述电感电流检测模块,用于检测双向Boost变换器的电感电流信号。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向Boost变换器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调节模块采用电压调节器,电压基准信号和检测到的第一储能单元及第二储能单元的电压信号同时输入到所述电压调节器,产生电压环路控制信号。
CN202121624948.6U 2021-07-16 2021-07-16 一种双向Boost变换器及控制系统 Active CN21591203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624948.6U CN215912034U (zh) 2021-07-16 2021-07-16 一种双向Boost变换器及控制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624948.6U CN215912034U (zh) 2021-07-16 2021-07-16 一种双向Boost变换器及控制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912034U true CN215912034U (zh) 2022-02-25

Family

ID=802894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624948.6U Active CN215912034U (zh) 2021-07-16 2021-07-16 一种双向Boost变换器及控制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91203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Li et al. A single-stage interleaved resonant bridgeless boost rectifier with high-frequency isolation
CN100563086C (zh) 有源双向电力调节器
CN102299649B (zh) 电源变换器
CN204633600U (zh) 一种新型交错并联升降压斩波电路拓扑结构
CN103746432B (zh) 一种级联多电平超级电容器储能系统及放电模式控制方法
CN108667337A (zh) 具有快速动态响应的大功率脉冲负载电源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11478573B (zh) 适用于单三相电网的功率因素调整架构及其控制方法
EP3255771B1 (en) Bidirectional dc-dc convertor
CN105634288A (zh) 一种基于超级电容器储能系统的双向dc/dc变换器拓扑
CN108400709A (zh) 一种交错并联磁集成双极性三电平双向dc/dc变换器
CN113572353A (zh) 一种双向Boost变换器、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04218800A (zh) 一种高降压非隔离型dc/dc变换器
CN109088542A (zh) 一种组合式双向直流变换电路
CN102611318A (zh) 连续可调的变结构恒功率电源
CN104617806A (zh) 双向能量流动z源三相变换器
CN215912034U (zh) 一种双向Boost变换器及控制系统
CN107786086A (zh) 恒定导通时间控制Buck变换器多脉冲簇发改善装置
CN114696616A (zh) 基于差分连接的三端口高增益升压dc/dc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10118903B (zh) 电力电子变压器直流端口等效满功率试验电路及控制方法
CN109412451B (zh) 一种电源变换装置
CN109687743B (zh) 一种电源变换电路
CN110221169B (zh) 一种直流电网短路电流试验装置及方法
CN102097969A (zh) 一种双向级联升降压直流-交流变换器
CN109842317B (zh) 一种基于Boost和Buck-Boost电路的差分变换器及其应用
CN109525137B (zh) 一种直流交流变换电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