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906200U - 一种用于无菌培养的膜过滤集菌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无菌培养的膜过滤集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906200U
CN215906200U CN202121694291.0U CN202121694291U CN215906200U CN 215906200 U CN215906200 U CN 215906200U CN 202121694291 U CN202121694291 U CN 202121694291U CN 215906200 U CN215906200 U CN 21590620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incubator
membrane filtration
waste liquid
collect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694291.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田娜
鞠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lin Tuo Hua Bio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lin Tuo Hua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lin Tuo Hua Bio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lin Tuo Hua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694291.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90620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90620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90620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pparatus Associated With Microorganisms And Enzym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用于无菌培养的膜过滤集菌装置,主要包括培养器、分流器、空气过滤器、滤膜和废液收集器,培养器设置有多个,且各培养器的容积不完全相同;分流器上设置有多根出液支管,以向培养器内引入无菌液体;空气过滤器设置于培养器的顶部,用于吸收液体内的空气;滤膜设置于培养器的底部,用于收集液体中的微生物;废液收集器用于收集过滤后的液体。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合理,培养器设置有多种容积规格,能够满足不同检测需求,可以避免由于培养器过大,造成待测样本的浪费。此外,本实用新型特设有废液收集器,可收集过滤后的液体,以供其他检测使用,节约了检测成本。本实用新型操作方便,可重复使用,灵活可变,实用性强。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无菌培养的膜过滤集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可用于无菌检测的集菌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无菌培养的膜过滤集菌装置。
背景技术
无菌检查是《中国药典》要求的一种微生物检查方法,是用于对无菌的药品、生物制剂、医疗器械、原料、辅料及其他品种是否无菌的一种检查方法。
无菌检查分为薄膜过滤法和直接接种法,只要供试品性质允许,应采用薄膜过滤法。所以薄膜过滤法普遍用于无菌检查实验中。
通常情况下,在应用薄膜过滤法时,需要使用集菌仪及配套的集菌过滤培养器。集菌仪功能单一,只能用于集菌,且设备较大,不适用于小规格样品,而且不利于使用和清洁,容易引入微生物的污染。集菌过滤培养器为一次性材料,使用消耗量大,增加检测成本。培养器为100mL~300mL,其容量过大,不适用小体积样品。细胞治疗产品具有体积小、批量小、生产成本高等特点,采用传统的集菌过滤培养器,会造成样品及培养基的浪费,增加检测成本。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新型的可用于无菌检测的集菌及培养装置,以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用于无菌培养的膜过滤集菌装置,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传统集菌过滤培养器体积过大,容易造成样品及培养基浪费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无菌培养的膜过滤集菌装置,包括:
培养器,所述培养器设置有多个,且各所述培养器的容积不完全相同;
分流器,所述分流器上设置有多根出液支管,用于与所述培养器的顶端连接,以向所述培养器内引入无菌液体;
空气过滤器,所述空气过滤器设置于所述培养器的顶部,用于吸收液体内的空气;
滤膜,所述滤膜设置于所述培养器的底部,用于收集待测液体中的微生物;
废液收集器,所述废液收集器的进口端与所述培养器的底端对接,用于收集过滤后的液体。
可选的,还包括废液暂存瓶,所述废液暂存瓶的进口端设置有抽气式手动负压泵及多根进液支管,所述进液支管用于与所述废液收集器的出口端连接;所述废液暂存瓶的出口端设置有出液粗管,所述出液粗管上设置有阀门。
可选的,所述出液支管可拆卸安装于所述分流器上;任意一所述出液支管上均设置有连接卡扣,以控制所述出液支管中出液口的开度。
可选的,所述分流器可拆卸、可灭菌、可重复使用。
可选的,所述培养器的容积规格可在10~200mL范围内,可根据不同检测要求,选用不同容积规格的培养器。
可选的,还包括支架,所述支架的顶端安装所述分流器、底端安装所述废液暂存瓶。
可选的,所述滤膜的孔径不大于0.22μm。
可选的,所述分流器上设置有进液口,所述进液口处设置有乳胶塞。
可选的,任意一根所述进液支管上均设置有连接卡扣,以控制所述进液支管中进液口的开度。
可选的,所述空气过滤器为针式过滤器,所述针式过滤器安装于所述培养器的侧壁。
可选的,所述废液收集器的进口端与所述培养器的底端螺纹连接,且连接处设置有硅胶垫片。
可选的,所述分流器和/或所述废液暂存瓶通过试管夹固定于所述支架上。
可选的,所述支架包括底板和垂直安装于所述底板上的支撑杆,所述试管夹在所述支撑杆上的高度可调。
可选的,所述废液暂存瓶的所述进液支管以及所述分流器中所述出液支管的设置根数相同。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用于无菌培养的膜过滤集菌装置,结构简单合理,可同时完成集菌和培养。其中,培养器设有多个,且各培养器的容积不完全相同,对于体积小的样品,可使用小容积规格的培养器,对于体积大的样品,可使用大容积规格的培养器,能够满足不同检测需求,同时可以避免由于培养器过大,造成待测样本的浪费,尤其是一些细胞治疗类终产品。此外,本实用新型特设有废液收集器,可收集过滤后的液体,以供其他检测使用,节约了检测成本。本实用新型的膜过滤集菌装置集菌种富集和培养功能于一体,操作方便,集体积小、易清洁、可重复使用、培养器体积灵活可变等优点于一体,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公开的用于无菌培养的膜过滤集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为:1-分流器;1-1-出液支管;2-连接卡扣;3-培养器;4-硅胶垫片;5-滤膜;6-废液收集器;7-废液暂存瓶;7-1-进液支管;7-2-抽气式负压泵;7-3-出液粗管;8-阀门;9-试管夹;10-支架;10-1-底板;10-2-支撑杆;11-空气过滤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可用于无菌培养的膜过滤集菌装置,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传统集菌过滤培养器体积过大,容易造成样品及培养基浪费的问题。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无菌培养的膜过滤集菌装置,主要包括培养器3、分流器1、空气过滤器11、滤膜5、废液收集器6和废液暂存瓶7。其中,分流器1位于最上方,其顶部设置有进液口,进液口处设置一可拆卸乳胶塞;其底部设置有多根出液支管1-1,用于与培养器3的顶端进口连接,实现进液分流,以向培养器3内引入无菌液体和/或培养基;培养器3设置有多个,位于分流器1的下方每根出液支管1-1均可对应连接一个培养器3,各培养器3的容积不完全相同,可根据需求选用具有对应容积的培养器3;空气过滤器11设置于培养器3的顶部,作用是对进入的空气进行过滤,过滤芯可更换,以确保培养器内的无菌环境;滤膜5设置于培养器3的底部,优选设置于培养器3与废液收集器6(与下述废液收集器6为同一器件)的交界处,用于过滤并收集液体中的微生物;废液收集器6位于培养器3的下方,其顶部的的进口端与培养器3的底端出口对接,用于收集过滤后的液体;废液暂存瓶7可设置于废液收集器6的下方,其顶部的进口端设置有抽气式负压泵7-2及多根进液支管7-1,进液支管7-1用于与废液收集器6的出口端连接;废液暂存瓶7的底部出口端设置有出液粗管7-3,出液粗管7-3上设置有阀门8,阀门8用于控制出液粗管7-3的开闭,以控制废液的排放。
本实施例中,出液支管1-1可拆卸安装于分流器1上,出液支管1-1的出液端也与培养器3可拆卸连接。分流器1加出液支管1-1作为一个整体分流结构,可拆卸、可灭菌、可重复使用。
本实施例中,培养器3优选为一个可拆卸装置,完成集菌后,可以灌入培养液,直接把培养器3放入培养箱内进行培养,也可以把滤膜5取下,对滤膜5进行取样、培养。
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任意一出液支管1-1上均设置有一连接卡扣2,以控制出液支管1-1中出液口的开度,其中,出液支管1-1中出液口的开度最小时,出液支管1-1的出液口处于封闭状态,从而实现管口的密封,液体无法流出。连接卡扣2可为现有的手动阀门结构,可调控出液支管1-1的流量和开闭。
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培养器3的容积规格可在10~200mL范围内,可根据不同检测要求,选用不同容积规格的培养器。同时连接于分流器1的多个培养器3,可以是容积完全相同的培养器,也可以是不完全相同的。
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还包括支架10,支架10的顶端安装分流器1、底端安装废液暂存瓶7,分流器1和废液暂存瓶7之间通过培养器3和废液收集器6连接。
本实施例中,滤膜5的孔径优选不大于0.22μm。实际操作中,滤膜5可通过卡扣结构固定,便于拆卸更换,可根据具体检测要求更换具有不同孔径规格的滤膜。如果换成大孔径的滤膜,用于过滤杂志时,能够自然过滤的液体可以不开启抽气式负压泵7-2。
本实施例中,抽气式负压泵7-2可为传统的气囊抽吸结构,通过捏握气囊,实现手动负压,操作简便。
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任意一进液支管7-1上均设置有连接卡扣2,以控制进液支管7-1中进液口的开度。其中,进液支管7-1中进液口的开度最小时,进液支管7-1的进液口处于封闭状态,从而实现管口的密封,液体无法流入。此处的连接卡扣2可为现有的手动阀门结构,可调控进液支管7-1的流量和开闭。
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空气过滤器11优选为针式过滤器,针式过滤器插设于培养器3的侧壁。针式过滤器为一种现有结构,适用于生命科学、制药、环境、生物技术、食品和饮料、农业检测实验室等领域,尤其是在生命科学实验室中广泛应用,对小体积样本(如蛋白质、添加剂、缓冲液、试剂和药物等)进行除菌操作。于本实施例中,空气过滤器11用于对进入的空气进行过滤,开启空气过滤器11的塞子,有利于自然过滤,一般当不需要使用抽气式负压泵7-2的时候,盖上塞子或者使用连接卡扣2把出液支管1-1夹紧。现有的针式过滤器外壳一般采用医疗级聚丙烯,一次性注塑成型,耐高压,无产品泄露。
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废液收集器6的顶端进口端与培养器3的底端出口优选通过螺纹连接,且连接处设置有硅胶垫片4,用于保证废液收集器6和培养器3两者之间的密封效果。
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分流器1和废液暂存瓶7均可通过试管夹9固定于支架10上。支架10包括底板10-1和垂直安装于底板10-1上的支撑杆10-2,底板10-1用于放置于台面,可保证支架10整体的平衡。支撑杆10-2上设置有两根高度可调的水平安装臂,水平安装臂垂直于支撑杆10-2,其端部安装所述试管夹9,可调节试管夹9的高度。
本实施例中,分流器1以及出液支管1-1均可优选为白钢材质。
本实施例中,各进液支管7-1均优选设置为软管结构。
本实施例中,废液暂存瓶7的进液支管7-1以及分流器1中出液支管1-1的设置根数相同。如图1所示,进液支管7-1和出液支管1-1均设置有三根,对应的,废液收集器6和培养器3也均设置有三组。无菌液体经分流器1的进口引入,后经三根出液支管1-1分流至三个培养器3内,在培养器3内经过过滤处理后的液体分别流入对应的废液收集器6;各废液收集器6内的废液可经过对应的进液支管7-1汇流至废液暂存瓶7内暂存,最后由阀门8控制废液暂存瓶7内废液的流出。在上述过程中,每条流体支路上,即各出液支管1-1和进液支管7-1上均设置有连接卡扣2,连接卡扣2具有可调节性,可控制各流体支路的连通与封闭。
由此可见,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适用于无菌培养的膜过滤集菌装置,包括分流器、连接卡扣、培养器、滤膜、废液收集器、废液暂存瓶、阀门、支架等。通过改变培养器的大小,达到不同检测需求,体积小的样品,可使用小容积规格的培养器,批量大的样品,可以使用大容积规格的培养器,从而可以避免由于培养器过大,浪费培养基。本实施例的膜过滤集菌装置中各部件可拆卸,材质优选白钢,可使用湿热灭菌法进行灭菌操作,可循环反复使用。上述膜过滤集菌装置克服了现有无菌培养的膜过滤集菌装置操作困难、体积大、不易清洁、不可重复使用以及不适用于小体积样品等的难题及缺点,装置整体连接密封性好,在操作过程中能够有效避免引入新的污染源,适用于无菌培养。
由于一些小批量产品成本高,无菌检测样品量较大,剩余样品不可进行其他检测,本实施例特设有废液收集器,可收集过滤后的液体,进行其他检测,节约了检测成本。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本实用新型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用于无菌培养的膜过滤集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培养器,所述培养器设置有多个,且各所述培养器的容积不完全相同;
分流器,所述分流器上设置有多根出液支管,用于与所述培养器的顶端连接,以向所述培养器内引入无菌液体;
空气过滤器,所述空气过滤器设置于所述培养器的顶部,用于吸收液体内的空气;
滤膜,所述滤膜设置于所述培养器的底部,用于收集待测液体中的微生物;
废液收集器,所述废液收集器的进口端与所述培养器的底端对接,用于收集过滤后的液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膜过滤集菌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废液暂存瓶,所述废液暂存瓶的进口端设置有抽气式负压泵及多根进液支管,所述进液支管用于与所述废液收集器的出口端连接;所述废液暂存瓶的出口端设置有出液粗管,所述出液粗管上设置有阀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膜过滤集菌装置,其特征在于,任意一根所述进液支管上均设置有连接卡扣,以控制所述进液支管中进液口的开度。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膜过滤集菌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架,所述支架的顶端安装所述分流器、底端安装所述废液暂存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膜过滤集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滤膜的孔径不大于0.22μ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膜过滤集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器上设置有进液口,所述进液口处设置有乳胶塞。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膜过滤集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液支管可拆卸安装于所述分流器上;任意一所述出液支管上均设置有连接卡扣,以控制所述出液支管中出液口的开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膜过滤集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过滤器为针式过滤器,所述针式过滤器插装于所述培养器的侧壁。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膜过滤集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废液收集器的进口端与所述培养器的底端螺纹连接,且连接处设置有硅胶垫片。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膜过滤集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器和/或所述废液暂存瓶通过试管夹固定于所述支架上。
CN202121694291.0U 2021-07-23 2021-07-23 一种用于无菌培养的膜过滤集菌装置 Active CN21590620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694291.0U CN215906200U (zh) 2021-07-23 2021-07-23 一种用于无菌培养的膜过滤集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694291.0U CN215906200U (zh) 2021-07-23 2021-07-23 一种用于无菌培养的膜过滤集菌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906200U true CN215906200U (zh) 2022-02-25

Family

ID=802901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694291.0U Active CN215906200U (zh) 2021-07-23 2021-07-23 一种用于无菌培养的膜过滤集菌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90620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0938544B1 (en) Cell/tissue culturing device and method
WO2019120135A1 (zh) 细胞培养模块及细胞培养系统
US3448011A (en) Sterile filter
AU2013320374A1 (en) Disposable bottle reactor tank
CN112457985A (zh) 一种灌流培养芯片及灌流系统
CN2786131Y (zh) 液体菌种培养器
CN215906200U (zh) 一种用于无菌培养的膜过滤集菌装置
WO2019120136A1 (zh) 细胞培养模块、培养液模块、细胞培养芯片及细胞培养机箱
CN208748115U (zh) 一种细胞培养装置
CN207193305U (zh) 中空纤维交换器及中空纤维交换式培养系统
CN201692715U (zh) 无菌过滤装置
CN103173347B (zh) 多功能连续式发酵提取一体化装置
CN215050239U (zh) 一种生物反应器无菌取样套件
CN103013818A (zh) 一种可实现正压和负压过滤的集菌培养器
CN212610644U (zh) 一种用于微生物发酵的实验室小试装置
CN204417517U (zh) 一种大规模细胞培养多联袋
CN114015545A (zh) 一种新型表达载体用可防污染的恒压型培养装置
CN111979088B (zh) 一种透气袋正反向灌流细胞培养装置及培养方法
CN209113928U (zh) 多层培养且防污染的贴壁细胞培养装置
CN208949309U (zh) 一种模拟机体内环境的自动化细胞培养装置
CN214529033U (zh) 一种用于公共卫生预防科的集菌培养装置
CN207259520U (zh) 中试规模台式固定床生物反应器
CN206680481U (zh) 一种微生物培养罐装置
CN209292363U (zh) 脱细胞与再细胞化一体式生物反应器
CN206089707U (zh) 一种人参细胞培养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