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897368U - 电源管理电路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源管理电路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897368U
CN215897368U CN202022686207.2U CN202022686207U CN215897368U CN 215897368 U CN215897368 U CN 215897368U CN 202022686207 U CN202022686207 U CN 202022686207U CN 215897368 U CN215897368 U CN 21589736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supply
load
switch module
sub
circu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686207.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钟永建
况传新
张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Aoni Electron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Aoni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Aoni Electron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Aoni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686207.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89736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89736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89736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安防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由于门铃和摄像头处于不同工作状态时存在电能差异需求,所导致的电能不足或电能浪费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电源管理电路及电子设备。该电源管理电路包括:控制电路、分压电路、第一开关模块和第二开关模块;根据第一负载的在位检测信号,控制电路通过第一开关模块、分压电路和第二开关模块控制主电源、子电源、第一负载和第二负载的工作状态。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包括上述电源管理电路的电子设备。本实用新型可以在负载供电需求小时对子电源充电节约能源,同时在负载需要供电需求大时子电源和主电源同时供电确保负载正常工作。

Description

电源管理电路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安防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源管理电路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无论是居住小区还是办公场所都存在门铃,作为访客拜访的传讯工具,为了更好的完善门铃的功能,设置有与门铃配合工作的摄像头,摄像头可以在门铃响应时获取拜访人员的外貌信息,便于确定拜访人员。
门铃和摄像头的工作方式不同,门铃为持续供电工作,摄像头可以在有需要时进行供电工作;从而存在不同的工作状态,因此在摄像头不工作时存在电源浪费,或者门铃与摄像头同时工作时存在供电不够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源管理电路及电子设备,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门铃和摄像头处于不同工作状态时存在电能差异需求,而导致的电能不足或电能浪费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源管理电路,所述电源管理电路包括:控制电路、分压电路、第一开关模块和第二开关模块;
所述控制电路包括第一输入端、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所述第一输入端用于接收负载的在位检测信号;所述第一输出端接所述第一开关模块的使能端;所述第二输出端接所述第二开关模块的使能端;
所述第一开关模块接子电源、所述分压电路和第一负载;
所述第二开关模块接所述分压电路和第二负载。
优选地,所述分压电路包括两个输出端和电源输入端,分别为第四输出端和第五输出端;
所述电源输入端接入所述主电源,所述第四输出端接入所述第一开关模块,所述第五输出端接入负载。
优选地,当所述控制电路接收到的负载的在位检测信号为无效检测信号时,所述控制电路控制所述第一开关模块处于第一连通状态,所述第四输出端通过所述第一开关模块与所述子电源连通,并控制所述第二开关模块处于闭合状态,所述第五输出端和所述第一负载连通,所述第五输出端通过所述第二开关模块和所述第二负载连通。
优选地,当所述控制电路接收到的所述第一负载的在位检测信号为有效检测信号时,所述控制电路控制所述第一开关模块处于第二连通状态,所述第四输出端通过所述第一开关模块与所述子电源断开,并根据所述在位检测电路检测的所述子电源的电量信号控制所述第二开关模块的通断状态;
若所述子电源的电量信号为第一电量信号时,所述分压电路的第五输出端和第一负载连通,所述分压电路的第五输出端通过所述第二开关模块与第二负载连通,所述子电源通过所述第一开关模块与第二负载连通;
若所述子电源的电量信号为第二电量信号时,所述分压电路的第五输出端和第一负载连通,所述分压电路的第五输出端通过所述第二开关模块与第二负载断开,所述子电源通过所述第一开关模块与第二负载连通。
优选地,所述控制电路还包括第三开关模块、第二输入端和第三输出端;
所述第二输入端用于接收所述子电源的温度信号;所述第三输出端接所述第三开关模块的使能端;所述第三开关模块接主电源和子电源的加热电路;
其中,所述控制电路根据接收的所述子电源的温度信号,控制所述第三开关模块的通断状态;从而接通所述主电源对所述子电源加热的加热通路,或者断开所述主电源对所述子电源加热的加热通路。
优选地,当所述控制电路接收到的所述子电源的温度信号为第一温度信号时,所述控制电路控制所述第三开关模块处于断开状态,所述主电源通过第三开关模块断开对所述子电源加热的加热通路。
优选地,当所述控制电路接收到的所述子电源的温度信号为第二温度信号时,所述控制电路控制所述第三开关模块处于连通状态,接通所述主电源对所述子电源的加热通路,同时断开所述主电源对所述子电源充电的通路。
优选地,所述子电源的加热电路包括加热元件和控制芯片;
其中,控制电路的第三输出端接控制芯片的使能端,控制芯片的输出端和第三开关模块共点接加热元件的输入端。
优选地,所述在位检测电路包括第二控制芯片、第二十三电阻、第二十四电阻、第一十三电容和第一十四电容;
其中,第二十三电阻和第一十三电容串联后接地,第二十四电阻和电容C14 串联后接地,第二十三电阻和第二十四电阻供电接入子电源和负载,用于采集子电源的电量信号和负载的电流信号,第二十三电阻和第一十三电容之间设有一处引线接入第二控制芯片的电源引脚VDD,第二十三电阻和第一十四电容之间设有一处引线接入第二控制芯片的小区引脚CELL,第二控制芯片的片选引脚SDA 通过第二十四电阻接入控制端的片选引脚SDA,第二控制芯片的片选引脚SCL通过一电阻接入控制端的片选引脚SCL,第二控制芯片的响铃引脚ALRT通过一电阻接入控制端的输入端ALRT_INT引脚,第二控制芯片的QSTRT引脚通过一电阻接地。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电源管理电路和所述的电源管理方法。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电源管理电路及电子设备,电源管理电路包括:控制电路和分压电路;用于管理主电源和子电源的工作状态;根据负载的在位检测信号的信号类型,当负载处于休眠状态时,控制主电源对子电源充电,实现对主电源多余电量的利用,节约能源;当负载处于唤醒状态时,子电源给第二负载供电,主电源给第一负载供电;或者子电源和主电源共同给第二负载供电,主电源同时给第一负载供电;可以防止主电源单独同时给第一负载和第二负载供电不足,保证设备正常工作,同时节约能源。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这些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的电源管理电路的电路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的在位检测电路的电路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的控制电路的电路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的电源管理电路的电路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的加热电路的电路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中的环境亮度检测的电路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中的电源管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中的各负载供电方式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如果不冲突,本实用新型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各个特征可以相互结合,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电源管理电路的电路示意图,如图1所示,
所述电源管理电路包括:控制电路100和分压电路500,所述电源管理电路所管理的电源包括主电源和子电源;这里主电源可以是市电经过交直流转换,也可以是外接电源,对子电源的数量可以不作限定,为一个或2个以上都可以。
所述分压电路500将接收的所述主电源的电压信号分压后分别输送至第一负载、第二负载和所述子电源;或者所述主电源输出的电压信号经所述分压电路后输送至第一负载,同时所述子电源输出的电压信号输送至所述第二负载;或者所述主电源输出的电压信号经所述分压电路后输送至第一负载和第二负载,所述子电源输出的电压信号输送至所述第二负载;
所述控制电路100根据所述第一负载的在位检测信号,控制接通主电源经过分压电路同时对第一负载供电、第二负载供电和所述子电源充电的通路;或者接通所述主电源对第一负载供电、第二负载供电,同时接通所述子电源对第二负载供电的通路;或者接通所述主电源对第一负载供电的通路和所述子电源对第二负载供电的通路。
具体的,该电源管理电路包括:控制电路100、第一开关模块200、第二开关模块300、分压电路500。
控制电路100包括第一输入端I1、第一输出端O1和第二输出端O2;第一输入端I1接收负载的在位检测信号;第一输出端O1接第一开关模块200的使能端EN1;第二输出端O2接第二开关模块300的使能端EN2;
第一开关模块200接子电源、分压电路500和第二负载,负载包括第一负载和第二负载,第一负载和第二负载均为电子设备,且第一负载和第二负载均存在两种工作状态,第一工作状态为第一负载和第二负载的待机状态,可以理解为此时第一负载和第二负载需要的电流较小,如摄像头、门铃在待机状态时,即门铃未响铃、摄像头未录像等,电流小于500mA,优选100mA;第二工作状态为第一负载和第二负载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可以理解为,如门铃开始响铃,摄像头进行录像或拍照等,此时需要的电流大于等于500mA。
第二开关模块300接分压电路500和第二负载;
分压电路500包括第三输入端I3、第四输出端O4和第五输出端O5,第三输入端I3接主电源,第四输出端O4与第一开关模块200连接,第五输出端O5 有两处引线,一处引线和第二开关模块300连接,另一处引线和第一负载连接。
其中,控制电路100根据接收的负载的在位检测信号,控制第一开关模块 200出于第一连通状态或者第二连通状态;并且控制第二开关模块300的使能端 EN2不输入信号或者输入信号。
若在位检测电路对应的负载的在位检测信号为无效检测信号时,控制第二开关模块300的使能端EN2输入信号,第二开关模块300处于连通状态,此时第一负载和第二负载为第一工作状态,第一开关模块200处于13状态(第一连通状态),此时主电源给子电源进行充电和同时给第一负载和第二负载供电;
若此时在位检测电路对应的负载的在位检测信号为有效检测信号,且在位检测电路对应的子电源的电量信号为第一电量信号时,控制第二开关模块300 的使能端EN2输入信号,第二开关模块300处于连通状态,此时第一负载和第二负载为第二工作状态(正常工作状态),此时第一开关模块处于23状态(第二连通状态),此时子电源对第二负载供电,同时主电源给第一负载和第二负载供电。
若此时在位检测电路对应的负载的在位检测信号为有效检测信号,且在位检测电路对应的子电源的电量信号为第二电量信号时,控制第二开关模块300 的使能端EN2不输入信号,第二开关模块300处于断开状态,此时第一负载和第二负载为第二工作状态(正常工作状态),此时第一开关模块处于23状态(第二连通状态),此时子电源对第二负载供电,同时主电源给第一负载供电。
需要说明的是:在位检测电路对应的子电源的电量信号包括第一电量信号和第二电量信号,第一电量信号为子电源电量不足,此时主电源给第一负载供电,同时主电源和子电源同时给第二负载供电;第二电量信号为子电源电量充足,此时主电源单独给第一负载供电,子电源独自给第二负载供电。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负载和第二负载均为包括休眠状态(第一工作状态) 持续工作和在既定条件下唤醒工作(第二工作状态)的电子设备,第二负载为在既定条件下工作的电子设备,如第一负载可以为门铃,第二负载可以为摄像头;此处对于第一负载和第二负载具体的电子设备不做具体限定。
以下对控制电路100控制第二开关模块300的使能端EN2输入信号或者不输入信号的一种实现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当控制电路接100的第一输入端I1输入无效检测信号,如输入低电平信号时,第二输出端O2输出低电平信号,第二开关模块300的使能端 EN2接收低电平信号,第二开关模块300处于连通状态,第一输出端O1输出高电平信号,第一开关模块200的使能端EN1接收低电平信号,第一开关模块200 处于13状态,此时分压电路500的输入端I3将主电源输入的电压信号进行分压处理,第五输出端O5给第一负载和第二负载供电,第四输出端O4给子电源充电。
当控制电路接100的第一输入端I1输入有效检测信号,如输入高电平信号时,第二输出端O2输出高电平信号,第二开关模块300的使能端EN2接收该高电平信号,第二开关模块300处于断开状态,第一输出端O1输出高电平信号,第一开关模块200的使能端EN1接收该高电平信号,第一开关模块200处于23 状态,此时分压电路500的输入端I3将主电源输入的电压信号进行处理后给第一负载供电;子电源给第二负载供电。
当控制电路接100的第一输入端I1输入有效检测信号,输入高电平信号时,且此时子电源电量不足时,第二输出端O2输出低电平信号,第二开关模块300 的使能端EN2接收该低电平信号,第二开关模块300处于闭合状态,第一输出端O1输出高电平信号,第一开关模块200的使能端EN1接收该高电平信号,第一开关模块200处于23状态,此时分压电路500的输入端I3将主电源输入的电压信号进行处理后给第一负载和第二负载供电;子电源给第二负载供电。
在一实施例中,还包括在位检测电路,所述在位检测电路与所述控制电路的第一输入端相连接,用于检测负载是否处于在位状态和检测子电源的电量,当检测到负载处于在位状态时,输出有效检测信号;当检测到负载处于非在位状态时,输出无效检测信号;当检测到子电源的电量不足时,输出第一电量信号;当检测到子电源的电量充足时,输出第二电量信号。
图2是在位检测电路的一种实现方式,该在位检测电路包括第二控制芯片 U3、第二十三电阻R23、第二十四电阻R24、第一十三电容C13和第一十四电容 C14;
电阻R23和电容C13串联后接地,电阻R24和电容C14串联后接地,电阻 R23和电阻R24供电接入子电源和负载,用于采集子电源的电量信号和负载的电流信号,电阻R23和电容C13之间设有一处引线接入第二控制芯片U3的电源引脚VDD,电阻R23和电容C14之间设有一处引线接入第二控制芯片U3的小区引脚CELL,第二控制芯片U3的片选引脚SDA通过电阻R24接入控制端的片选引脚 SDA,第二控制芯片U3的片选引脚SCL通过电阻R25接入控制端的片选引脚SCL,第二控制芯片U3的响铃引脚ALRT通过电阻R27接入控制端的输入端ALRT_INT 引脚,第二控制芯片U3的QSTRT引脚通过电阻R26接地。
图3是控制电路的一种实现方式,该控制电路包括控制芯片U2,控制芯片 U2的预设电压引脚Vreg接入在位检测电路,控制芯片U2的输入引脚VIN接入输入电源,控制芯片U2的片选引脚SCL和SDA接入子电源,电平引脚BAT接入子电源;当子电源处于充电状态时,输出低电平,子电源充电;当子电源处于放电状态时,输出高电平,子电源放电。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电源管理电路,电源管理电路包括:控制电路和分压电路;用于管理主电源和子电源的工作状态;根据负载的在位检测信号的信号类型,当负载处于休眠状态时,控制主电源对子电源充电,实现对主电源多余电量的利用,节约能源;当负载处于唤醒状态时,子电源给第二负载供电,主电源给第一负载供电;或者子电源和主电源共同给第二负载供电,主电源同时给第一负载供电;可以防止主电源单独同时给第一负载和第二负载供电不足,保证设备正常工作,同时节约能源。
实施例2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电源管理电路的电路示意图,如图4所示,电源管理电路的控制电路100还包括:第三开关模块400、第二输入端I2 和第三输出端O3;
第二输入端I2用于接收子电源的温度信号;利用热敏电阻的阻值随温度变化而变化,获取子电源的温度信号;根据子电源的温度信号调整主电源对子电源的充电电流,第三输出端O3接第三开关模块400的使能端EN3;第三开关模块400接主电源和子电源的加热电路600;
当控制电路100的第二输入端I2输入无效温度信号(第一温度信号),即子电源为正常工作温度,输入低电平信号时,第三输出端O3输出低电平信号,第三开关模块400处于断开状态。
当控制电路100的第二输入端I2输入有效温度信号(第二温度信号),即子电源处于低温工作状态,输入高电平信号时,第三输出端O3输出高电平信号,第三开关模块400处于闭合状态,加热电路将对输入端I4接收主电源输入的电压信号转换后给子电源加热,保证子电电源正常充电或放电。
图5是控制子电源加热的加热电路的一种实现方式,该加热电路包括第一电容C11、第二电容C12、第三电阻R28、第四电阻R19、第五电阻R20、第六电阻R21、加热元件和控制芯片U1,控制芯片U1的使能引脚EN接控制电路,控制芯片U1的电源输入端接电源VCC,电源VCC通过第一电容进行接地保护,控制芯片U1的使能引脚EN通过第三电阻进行接地保护,控制芯片U1的输出端、第四电阻的一端、第二电容的一端和第三开关模块共点接入加热元件的输入端,加热元件通过第六电阻R21接地,控制芯片U1的电平转换引脚与第四电阻R19的另一端连接,控制芯片U1的电平转换引脚通过第五电阻R20接地。
图6是为一环境光检测电路,该在位检测电路包括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 R2、电容C1和发光三极管管Q1;具体的,在电源端VCC和第一电阻R1之间连接发光三极管管Q1,在发光三极管管Q1和检测输入端之间连接第一电阻R1和第二电阻R2,第一电阻R1和第二电阻R2之间设有两处引线,一处引线接信号端,另一处引线通过电容C1接地,根据发光三极管管Q1的亮度控制对应照明电路的开启或关闭。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电源管理电路,通过第二输入端I2的温度信号,判断子电源是否工作在正常温度下,子电源温度过低,则控制子电源加热电路给子电源加热,防止过低温度导致子电源充电存在危险或放电效率低,提高子电源的使用安全和供电效率。
实施例3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电源管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7所示,所述电源管理方法包括:
S1:控制电路接收负载的在位检测信号;
具体的,控制电路的第一输入端接收在位检测电路检测负载的在位检测信号,在位检测信号用于检测第一负载和第二负载的工作状态,其中包括第一工作状态和第二工作状态,当检测到仅为第一负载处于第一工作状态时,输出无效检测信号;当检测到第一负载和第二负载第二工作状态时,输出有效检测信号;在一具体实现方式中,上述有效检测信号可以为高电平,而无效检测信号可以为低电平。
S2:根据负载的在位检测信号,接通主电源对第一负载供电和对第二负载供电的通路,以及主电源对子电源充电的通路,或者接通主电源对第一负载供电和对第二负载供电的通路,以及子电源对第二负载供电的通路,或者接通主电源对第一负载供电的通路和子电源对第二负载供电的通路。
具体的,当在位检测信号为无效检测信号时,第一开关模块处于13状态,第二开关模块处于闭合状态,子电源充电电路导通,主电源通过分压电路对第一负载、第二负载供电和和对子电源充电;当在位检测信号为有效检测信号时,第一开关模块处于23状态,第二开关模块处于断开或闭合状态,子电源放电电路导通,第二负载供电电路导通;此时主电源对第一负载和第二负载供电,同时子电源对第二负载供电;或者主电源对第一负载供电,同时子电源对第二负载供电。
优选地,如图8所示,在所述S1之前还包括:
S11:控制电路接收所述子电源的温度信号;
具体的,检测子电源的温度,确定子电源是否处于正常工作温度下,得到对应的温度信号;如锂电池在低温工作时,充电存在危险,放电效率低。
S12:根据所述子电源的温度信号,接通主电源对所述子电源加热的通路和断开所述主电源对所述子电源充电的通路,或者断开所述主电源对所述子电源的加热通路。
具体的,当输入无效温度信号(第一温度信号),即子电源为正常工作温度,输入低电平信号时,第三输出端O3输出低电平信号,第三开关模块400处于断开状态。
当输入有效温度信号(第二温度信号),即子电源处于低温工作状态,输入高电平信号时,第三输出端O3输出高电平信号,第三开关模块400处于闭合状态,加热电路将对输入端I4接收主电源输入的电压信号转换后给子电源加热,保证子电电源正常充电或放电。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电源管理方法,该方法对应的电源管理电路包括:控制电路和分压电路;用于管理主电源和子电源的工作状态;根据负载的在位检测信号的信号类型,当负载处于休眠状态时,控制主电源对子电源充电,实现对主电源多余电量的利用,节约能源;当负载处于唤醒状态时,子电源给第二负载供电,主电源给第一负载供电;或者子电源和主电源共同给第二负载供电,主电源同时给第一负载供电;可以防止主电源单独同时给第一负载和第二负载供电不足,保证设备正常工作,同时节约能源。
同时,通过第二输入端I2的温度信号,判断子电源是否工作在正常温度下,子电源温度过低,则控制子电源加热电路给子电源加热,防止过低温度导致子电源充电存在危险或放电效率低,提高子电源的使用安全和供电效率。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电源管理电路和所述的电源管理方法。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该设备对应的电源管理电路包括:控制电路和分压电路;用于管理主电源和子电源的工作状态;根据负载的在位检测信号的信号类型,当负载处于休眠状态时,控制主电源对子电源充电,实现对主电源多余电量的利用,节约能源;当负载处于唤醒状态时,子电源给第二负载供电,主电源给第一负载供电;或者子电源和主电源共同给第二负载供电,主电源同时给第一负载供电;可以防止主电源单独同时给第一负载和第二负载供电不足,保证设备正常工作,同时节约能源。
同时,通过第二输入端I2的温度信号,判断子电源是否工作在正常温度下,子电源温度过低,则控制子电源加热电路给子电源加热,防止过低温度导致子电源充电存在危险或放电效率低,提高子电源的使用安全和供电效率。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电源管理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管理电路包括:控制电路、分压电路、在位检测电路、第一开关模块和第二开关模块;
所述控制电路包括第一输入端、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所述第一输入端用于接收所述在位检测电路检测负载的在位检测信号;所述第一输出端接所述第一开关模块的使能端;所述第二输出端接所述第二开关模块的使能端;
所述第一开关模块接子电源、所述分压电路和第一负载;
所述第二开关模块接所述分压电路和第二负载;
其中,所述第一负载和所述第二负载均包括待机状态和正常工作状态;主电源接通第一负载和第二负载的待机状态的供电电路时,主电源通过第一开关模块接通对子电池的充电电路;主电源接通第一负载或者第一负载和第二负载的正常工作状态的供电电路时,主电源通过第一开关模块断开对子电源的充电电路,子电源通过第一开关模块接通对第二负载供电的供电电路,或通过第一开关模块和第二开关模块给第一负载和第二负载供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管理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压电路包括两个输出端和电源输入端,分别为第四输出端和第五输出端;
所述电源输入端接入主电源,所述第四输出端接入所述第一开关模块,所述第五输出端接入负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源管理电路,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控制电路接收到的负载的在位检测信号为无效检测信号时,所述控制电路控制所述第一开关模块处于第一连通状态,所述第四输出端通过所述第一开关模块与所述子电源连通,并控制所述第二开关模块处于闭合状态,所述第五输出端和所述第一负载连通,所述第五输出端通过所述第二开关模块和所述第二负载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源管理电路,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控制电路接收到的所述第一负载的在位检测信号为有效检测信号时,所述控制电路控制所述第一开关模块处于第二连通状态,所述第四输出端通过所述第一开关模块与所述子电源断开,并根据在位检测电路检测的所述子电源的电量信号控制所述第二开关模块的通断状态;
若所述子电源的电量信号为第一电量信号时,所述分压电路的第五输出端和第一负载连通,所述分压电路的第五输出端通过所述第二开关模块与第二负载连通,所述子电源通过所述第一开关模块与第二负载连通;
若所述子电源的电量信号为第二电量信号时,所述分压电路的第五输出端和第一负载连通,所述分压电路的第五输出端通过所述第二开关模块与第二负载断开,所述子电源通过所述第一开关模块与第二负载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管理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还包括第三开关模块、第二输入端和第三输出端;
所述第二输入端用于接收所述子电源的温度信号;所述第三输出端接所述第三开关模块的使能端;所述第三开关模块接主电源和子电源的加热电路;
其中,所述控制电路根据接收的所述子电源的温度信号,控制所述第三开关模块的通断状态;从而接通所述主电源对所述子电源加热的加热通路,或者断开所述主电源对所述子电源加热的加热通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源管理电路,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控制电路接收到的所述子电源的温度信号为第一温度信号时,所述控制电路控制所述第三开关模块处于断开状态,所述主电源通过第三开关模块断开对所述子电源加热的加热通路。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源管理电路,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控制电路接收到的所述子电源的温度信号为第二温度信号时,所述控制电路控制所述第三开关模块处于连通状态,接通所述主电源对所述子电源的加热通路,同时断开所述主电源对所述子电源充电的通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源管理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子电源的加热电路包括加热元件和控制芯片;
其中,控制电路的第三输出端接控制芯片的使能端,控制芯片的输出端和第三开关模块共点接加热元件的输入端。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电源管理电路,其特征在于,在位检测电路包括第二控制芯片、第二十三电阻、第二十四电阻、第一十三电容和第一十四电容;
其中,第二十三电阻和第一十三电容串联后接地,第二十四电阻和电容C14串联后接地,第二十三电阻和第二十四电阻供电接入子电源和负载,用于采集子电源的电量信号和负载的电流信号,第二十三电阻和第一十三电容之间设有一处引线接入第二控制芯片的电源引脚VDD,第二十三电阻和第一十四电容之间设有一处引线接入第二控制芯片的小区引脚CELL,第二控制芯片的片选引脚SDA通过第二十四电阻接入控制端的片选引脚SDA,第二控制芯片的片选引脚SCL通过一电阻接入控制端的片选引脚SCL,第二控制芯片的响铃引脚ALRT通过一电阻接入控制端的输入端ALRT_INT引脚,第二控制芯片的QSTRT引脚通过一电阻接地。
1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电源管理电路。
CN202022686207.2U 2020-11-19 2020-11-19 电源管理电路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21589736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686207.2U CN215897368U (zh) 2020-11-19 2020-11-19 电源管理电路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686207.2U CN215897368U (zh) 2020-11-19 2020-11-19 电源管理电路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897368U true CN215897368U (zh) 2022-02-22

Family

ID=803387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686207.2U Active CN215897368U (zh) 2020-11-19 2020-11-19 电源管理电路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89736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448462A (zh) 电源管理电路、电源管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US6373237B1 (en) Electronic scale having a sleep mode in addition to a standby operating mode
US10181814B2 (en) Solar battery system for low temperature operation
CN205543135U (zh) 一种电动汽车及其电池管理系统
KR102655422B1 (ko) 태양광 연계 에너지 저장 시스템용 dc-dc 컨버터 및 그 제어방법
CN204390021U (zh) 办公室综合智能控制系统
CN115158078A (zh) 电力控制系统和车辆
CN203434652U (zh) 基于无线充电的医疗设备
CN204835612U (zh) 一种带远程监控的移动电源
US10742064B2 (en) Solar battery system for low temperature operation
CN105703021A (zh) 低功耗待机的电池管理系统及电池管理系统唤醒方法
CN206362841U (zh) 基于超级电容和纽扣式锂锰电池的长寿命智能电能表
CN215897368U (zh) 电源管理电路及电子设备
CN110729788A (zh) 一种供电控制方法、系统及设备
CN103633711A (zh) 带加热装置的移动电源
KR102640582B1 (ko) 스마트 배터리 디바이스 및 전자 디바이스
CN219107067U (zh)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共享充换电柜
CN112398204B (zh) 一种锂电池的智能辅热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CN210578872U (zh) 太阳能供电的网络摄像头系统
CN211702068U (zh) 带充放电功能的工业总线协议转换器
CN212875464U (zh) 云台摄像机控制系统
CN208241126U (zh) 一种配电箱智能控制系统
CN107195961A (zh) 电动叉车用锂离子电池系统
CN113687711A (zh) 一种终端的唤醒电路及唤醒方法
CN113328453A (zh) 一种低压户储能系统的光耦开关休眠唤醒电路及唤醒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