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892561U - 空调器的立式室内机 - Google Patents

空调器的立式室内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892561U
CN215892561U CN202122253231.1U CN202122253231U CN215892561U CN 215892561 U CN215892561 U CN 215892561U CN 202122253231 U CN202122253231 U CN 202122253231U CN 215892561 U CN215892561 U CN 21589256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casing
outer cover
sealing structure
rib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253231.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庆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253231.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89256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89256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89256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空调器的立式室内机。空调器的立式室内机包括风道、风机组件、换热组件、密封结构。风道设置于所述空调器的立式室内机内。风机组件包括风机和围合于风机设置的外罩,外罩设有第一进风口和与第一进风口通过风道连通的第一出风口。换热组件包括换热器和围合于换热器设置的壳体,壳体设有第二进风口和第二出风口,第二出风口通过风道经过换热器与第二进风口连通;第二进风口通过所述风道与所述第一出风口连通。密封结构设置于连通的风口之间,用于密封所述风道。设置密封结构可以保证空调器的立式室内机的密封性更好,减少或消除吹水现象的产生。

Description

空调器的立式室内机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调器的立式室内机。
背景技术
空调作为一种家用电器,广泛应用于如住宅、学校、办公室等建筑中。在空调的使用过程中,由于空调风道的密封性较差,温度变化产生的凝露水可能会随着循环风吹出空调之外,产生“吹水”现象,这使得空调器的立式室内机的使用感受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空调器的立式室内机,以减少或防止由于空调器的立式室内机风道密封性较差造成的“吹水”等现象的产生。
本申请提供一种空调器的立式室内机,其中包括:
风道,设置于所述空调器的立式室内机内;
风机组件,包括风机和围合于所述风机设置的外罩,所述外罩设有第一进风口和与所述第一进风口通过所述风道连通的第一出风口;
换热组件,包括换热器和围合于所述换热器设置的壳体,所述壳体设有第二进风口和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二出风口通过所述风道经过所述换热器与所述第二进风口连通;所述第二进风口通过所述风道与所述第一出风口连通;
密封结构,所述密封结构设置于连通的风口之间,用于密封所述风道。
可选的,所述密封结构包括第一密封结构,所述外罩包括第一外罩和与所述第一外罩连接的第二外罩,所述第一密封结构设置于所述第一外罩与所述第二外罩之间,所述第一密封结构包括所述第一外罩靠近所述第二外罩的一面设有的凹陷,以及所述第二外罩靠近所述第一外罩的一面设有与所述凹陷相适配的凸筋,所述凸筋自所述第二外罩靠近所述第一外罩的一面的边沿设置,所述凸筋陷入所述凹陷内。
可选的,所述第一外罩设有第一子出风口,所述第二外罩设有第二子出风口,所述第一子出风口与所述第二子出风口共同形成有所述第一出风口;或
所述第一外罩或所述第二外罩单独设置所述第一出风口。
可选的,所述外罩包括第一外罩和与所述第一外罩连接的第二外罩,所述第一外罩包括凸起,所述凸起设置于所述第一外罩靠近所述第二外罩的一侧的外表面,所述凸起上设有第一卡接件;所述第二外罩包括第一卡接配合件,所述第一卡接配合件设置于所述第二外罩的外表面,并与所述第一卡接件卡接。
可选的,所述密封结构包括第二密封结构,所述第二密封结构设置于所述换热组件与所述风机组件之间,所述第二密封结构包括所述壳体自靠近所述外罩的一面凸起设有的第一筋位,以及所述外罩自靠近所述壳体的一面凸起设有的第二筋位,所述第一筋位呈环形,所述第二进风口设置于所述第一筋位内;所述第二筋位呈环形,所述第一出风口设置于所述第二筋位内,所述第一筋位与所述第二筋位交错设置,所述第一筋位的内表面与所述第二筋位的外表面相抵接或所述第一筋位的外表面与所述第二筋位的内表面相抵接。
可选的,所述第二筋位为四边形,所述第二筋位沿垂直于所述风机旋转轴方向的两端,其中一端的宽度大于另一端的宽度。
可选的,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密封结构包括第三密封结构,所述第三密封结构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之间,所述第三密封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的第一密封筋,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二壳体的第二密封筋,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密封筋与所述第二密封筋交错设置。
可选的,所述空调器的立式室内机还包括前面板和后壳,所述换热组件与所述风机组件固定设置于所述前面板与所述后壳之间,所述壳体与所述前面板连接,所述前面板设有第三出风口,所述第三出风口与所述第二出风口连通,所述密封结构包括第四密封结构,述第四密封结构设置于所述壳体与所述前面板之间,所述第四密封结构包括所述壳体沿所述第二出风口设置的凹槽,以及所述前面板内表面设置的与所述凹槽配合的凸边,所述凸边陷入所述凹槽内。
可选的,所述凹槽沿所述第二出风口环绕设置;和/或
所述凹槽包括靠近所述第二出风口的第一部分、相对于所述第一部分远离所述第二出风口的第二部分,连接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部分的底面和与所述底面相对的端面,所述第一部分的端面与所述前面板的内表面相抵接,所述第二部分自所述凹槽的底面至所述凹槽的端面向远离所述第二出风口一侧倾斜。
可选的,所述壳体还包括接水盘,所述换热器设置于所述接水盘上方,所述接水盘设有第二进风口,所述换热器呈V形,所述V形的顶部与所述接水盘相抵接;和/或
所述外罩包括第一侧面和相对于所述第一侧面设置的第二侧面,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为所述外罩沿所述风机旋转轴方向上的两侧,所述第一进风口的数目为两个及以上,所述第一进风口中部分设置于所述第一侧面,且部分设置于所述第二侧面;和/或
所述第二进风口与所述第一出风口中的一者完全覆盖于另一者。
本申请提供的空调器的立式室内机,包括密封结构,密封结构设置于连通的风口之间,用于密封所述风道,设置密封结构可以保证空调器的立式室内机的密封性更好,减少或消除吹水现象的产生。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
图1所示为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空调器的立式室内机的立体示意图;
图2所示为图1所示的空调器的立式室内机的爆炸图;
图3所示为图1所示的空调器的立式室内机沿A-A方向的剖视图;
图4所示为图1所示的空调器的立式室内机的风机组件的爆炸图;
图5所示为图3所示的空调器的立式室内机的局部放大图;
图6所示为图1所示的空调器的立式室内机的风机组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7所示为图1所示的空调器的立式室内机的换热组件的局部立体示意图;
图8所示为图2所示的空调器的立式室内机的局部放大图;
图9所示为图3所示的空调器的立式室内机的另一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申请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申请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在本申请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申请。除非另作定义,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申请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申请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多个”或者“若干”表示两个及两个以上。除非另行指出,“前部”、“后部”、“下部”和/或“上部”等类似词语只是为了便于说明,而并非限于一个位置或者一种空间定向。“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词语意指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并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且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
在本申请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申请。在本申请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当空调器的室内机长时间运行在制冷模式(也可以叫除湿模式)下时,空气中的水蒸气随着空气温度的下降开始冷却,当到达露点温度时,水蒸气会凝结成为水滴,这称为凝露现象。其中一部分水滴会自然滴落,另一部分水滴会在室内机的运行过程中随着室内机的循环风吹出,这称为吹水现象。室内机的密封性能较差会导致凝露和吹水的现象产生,这使得用户的使用体验感较差。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空调器的立式室内机,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空调器的立式室内机进行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图1所示为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空调器的立式室内机100的立体示意图;图2所示为图1所示的空调器的立式室内机100的爆炸图;图3所示为图1所示的空调器的立式室内机100沿A-A方向的剖视图。
参见图1至图3所示,本申请实施例的空调器的立式室内机100包括风机组件10、换热组件20、密封结构30、风道40及空调外壳50。
风机组件10及换热组件20设置于空调外壳50内,可以保护风机组件10及换热组件20不受碰撞,也可以起到防尘防脏的作用。风道40设置于空调器的立式室内机100内,用于送风,换热组件20产生的热量或冷量,通过风道40向空调器的立式室内机100的外部扩散。风机组件10包括风机11和围合于风机11设置的外罩12,风机11用于抽引空气从第一进风口13进入风道40内并从第一出风口14流出。外罩12设有第一进风口13和与第一进风口13通过风道40连通的第一出风口14,外罩12可以保护风机11不受损伤,也可以使得从第一进风口13进入的风可以通过风道40从第一出风口14聚合流出。
换热组件20包括换热器21和围合于换热器21设置的壳体22,换热器21可以是蒸发器换热产生冷量,也可以是冷凝器换热产生热量,换热器21产生的冷量或热量经由风机11产生的风通过风道40扩散到空调器的立式室内机100之外。壳体22设有第二进风口23和第二出风口24,第二出风口24通过风道40经过换热器21与第二进风口23连通,第二进风口23通过风道40与所述第一出风口14连通,壳体22起到保护换热器21及聚风的作用。风机11抽引的空气从第一出风口14流出至第二出风口24,在经过换热器21后,从第二出风口24流出,此时从第二出风口24流出的为相较于外部空气温度偏低或偏高的冷风或热风。
密封结构30密封结构30设置于连通的风口之间,用于密封风道40,即密封结构30可以设置于第一进风口13与第一出风口14之间、第一出风口14与第二进风口23之间及第二进风口23与第二出风口24之间等风口的连接位置。起到密封风道40,防止风道40漏风而使得由于冷热空气交汇产生的凝露被吹出,减少或消除吹水现象的作用。
空调器的立式室内机100还包括风机支架74,风机支架74与空调外壳50固定连接,风机组件10装设于风机支架74上,风机支架74将风机组件10固定于空调外壳50。换热组件20可以固定连接于风机支架74,从而固定在空调外壳50上,也可以直接与空调外壳50连接,安装更加稳定。
图4所示为图1所示的空调器的立式室内机100的风机组件10的爆炸图;
图5所示为图3所示的空调器的立式室内机100的局部区域71的放大图。参见图4和图5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外罩12包括第一侧面17和相对于第一侧面17设置的第二侧面18,第一侧面17和第二侧面18为外罩12沿风机11旋转轴方向上的两侧,第一进风口13的数目为两个及以上,第一进风口13中部分设置于第一侧面17,且部分设置于第二侧面18,设置多个第一进风口13,使得风机11能够抽引更多的空气,风速更快,从而提高换热效率。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进风口13的数目为两个,分别设置于第一侧面17与第二侧面18,第一进风口13的大小等于第一侧面17的大小,在保证换热效率的同时,减少了外罩12加工成本。
在一些实施例中,密封结构30包括第一密封结构31,外罩12包括第一外罩34和与第一外罩34连接的第二外罩35,第一密封结构31设置于第一外罩34与第二外罩35之间,用于密封外罩12,防止从第一进风口13进入的风从第一外罩34与第二外罩35的连接处泄露,增强外罩12的密封性能。第一密封结构31包括第一外罩34靠近第二外罩35的一面设有的凹陷32,以及第二外罩35靠近第一外罩34的一面设有与凹陷32相适配的凸筋33,所述凸筋33自第二外罩35靠近所述第一外罩34的一面的边沿设置,所述凸筋33陷入所述凹陷32内。第一外罩34与第二外罩35连接后,凸筋33陷入凹陷32内,使得第一外罩34与第二外罩35在连接位置处为双层结构(参见图5所示),当风机11运行时,气流在外罩12内部形成,使得凸筋33与凹陷32紧压,大大提高了风机组件10的密封性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风机11包括风叶66、电机67及电机支架70,电机67通过电机支架70固定在第一外罩34,电机67包括电机本体68及自电机本体68延伸出的转轴69,转轴69与风叶66固定连接,使得风叶66能够转动。
图6所示为图1所示的空调器的立式室内机100的风机组件10的立体示意图。参见图4和图6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外罩34设有第一子出风口15,第二外罩35设有第二子出风口16,第一子出风口15与第二子出风口16共同形成有第一出风口14,第一子出风口15和第二子出风口16共同形成有第一出风口14,可以扩大第一出风口14的面积,提高风机11的送风效率。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出风口14的面积占外罩12设置第一出风口14一面面积的一半,可以在保证送风效率的同时,限制出风量,防止由于出风量过大造成的第一外罩34与第二外罩35的连接松动。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外罩34或第二外罩35单独设置第一出风口14,防止由于第一出风口14位置风量大,风力作用在第一外罩34与第二外罩35连接处,而使得第一外罩34与第二外罩35的连接松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外罩34包括凸起36,所述凸起36设置于所述第一外罩34靠近所述第二外罩35的一侧的外表面,所述凸起36上设有第一卡接件37,所述第二外罩35包括第一卡接配合件38,第一卡接配合件38设置于所述第二外罩35的外表面,并与所述第一卡接件37卡接。第一外罩34与第二外罩35通过卡接的方式固定在一起,简单牢靠,便于安装和拆卸。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外罩34与第二外罩35也可以通过螺栓、胶粘等方式固定,本申请不做限制。
图7所示为图1所示的空调器的立式室内机100的换热组件20的局部立体示意图。参见图6和图7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22包括接水盘39,换热器21设置于接水盘39上方,换热器21起到热交换的作用,空调器的立式室内机100中的风机11将空气抽入空调器的立式室内机100内部进行热交换,空气中的水蒸气会在换热器21上冷凝成水滴,接水盘39可以收纳冷凝水,并由水管排出空调器的立式室内机100之外。接水盘39设有第二进风口23,便于从第二进风口23进入的风与换热器21的表面充分接触,以提高换热效率。换热器21呈V形,V形的换热器21能在保证换热效率的同时,可以节约空调器的立式室内机100内部的体积,V形的顶部与接水盘39相抵接,如此设置可以提高换热器21安装的稳固性,更便于换热器21的水滴由于重力流向接水盘39。
在一些实施例中,密封结构30包括第二密封结构41,第二密封结构41设置于换热组件20与风机组件10之间,防止从第一出风口14流出的风从风机组件10和换热组件20的连接处泄露,将接水盘39内的水吹出空调器的立式室内机100之外。第二密封结构41包括壳体22自靠近外罩12的一面凸起36设有的第一筋位42,以及外罩12自靠近壳体22的一面凸起36设有的第二筋位43,第一筋位42呈环形,第二进风口23设置于第一筋位42内,保证第二进风口23能被第二密封结构41完全密封。第二筋位43呈环形,第一出风口14设置于第二筋位43内,保证第一出风口14能被第二密封结构41完全密封,第一筋位42与第二筋位43交错设置,第一筋位42的内表面与第二筋位43的外表面相抵接或第一筋位42的外表面与第二筋位43的内表面相抵接,自第一进风口13进入的风可以将第一筋位42与第二筋位43紧压,使得风机组件10与换热组件20之间的密封性能更好。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进风口23与第一出风口14中的一者完全覆盖于另一者,防止漏风的现象产生。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进风口23完全覆盖于第一出风口14,使得自第一出风口14流出的风可完全进入到第二进风口23内,防止风力从第一出风口14流出后作用在换热组件20上,对换热组件20与风机组件10之间的连接产生影响。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筋位43为四边形,第二筋位43沿垂直于风机11旋转轴69方向的两端,其中一端的宽度大于另一端的宽度,两端的宽度不一致可以保证重复装配的精确性。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筋位43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边44和第二边45,及连接第一边44与第二边45的第三边46。第一边44和第二边45为第一筋位42沿风机11旋转轴69方向上的两侧,第三边靠近第一出风口14设置,第一边44与第二边45靠近第三边46的距离小于第一边44与第二边45远离第三边46的距离。第一筋位42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边47和第二侧边48,及相对设置的第三侧边49和第四侧边51,第三侧边49与第四侧边51连接第一侧边47与第二侧边48,第三侧边49相对于壳体22靠近外罩12的一面的高度低于第四侧边51相对于壳体22靠近外罩12的一面的高度,第一侧边47与第二侧边48靠近第三侧边49的距离小于第一侧边47与第二侧边48远离第三边46的距离。第三侧边49与第三边46相抵接,第四侧边51与外罩12相抵接。如此设置可以在不影响第一出风口14密封性的前提下,节省加工成本,且可以通过滑推的方式安装,使得换热组件20与风机组件10之间更易装配。
参见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22包括第一壳体53和第二壳体54,密封结构30包括第三密封结构52,第三密封结构52设置于第一壳体53与第二壳体54之间,防止从第二进风口23流入的风从第一壳体53与第二壳体54之间的连接处泄露,使得风会通过第一壳体53与第二壳体54之间连接的间隙吹出,致使第一壳体53和/或第二壳体54的外表面产生凝露,并被风机11的风吹出空调器的立式室内机100之外。第三密封结构52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53的第一密封筋(未示出),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二壳体54的第二密封筋(未示出),所述第一壳体53与所述第二壳体54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密封筋与所述第二密封筋交错设置。可以保证自第二进风口23进入的风可以将第一密封筋与第二密封筋紧压,使得第一壳体53与第二壳体54的连接处更加紧密。
图8所示为图2所示的空调器的立式室内机100的另一局部区域72的放大图。参见图2和图8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空调外壳50包括前面板55和后壳56,换热组件20与风机组件10固定设置于前面板55与后壳56之间,前面板55和后壳56起到保护换热组件20与风机组件10的作用。壳体22与前面板55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壳体53与前面板55连接,第二出风口24设置于第一壳体53。前面板55设有第三出风口57,第三出风口57与第二出风口24连通,密封结构30包括第四密封结构58,述第四密封结构58设置于壳体22与前面板55之间,起到密封第三出风口57的作用,防止由于密封性能较差而致使风机11吹出的来自换热器21的风与室内的空气汇流,在壳体22与前面板55之间形成凝露,并随风吹出空调器的立式室内机100。所述第四密封结构58包括壳体22沿第二出风口24设置的凹槽59,以及前面板55内表面设置的与凹槽59配合的凸边61,凸边61陷入凹槽59内。可以保证自第二出风口24流出的风可以将凹槽59与凸边61紧压,设置为凹槽59与凸边61配合的结构使得壳体22与前面板55之间的密封性能更好。在一些实施例中,凹槽59沿第二出风口24环绕设置,可以进一步提高壳体22与前面板55之间的密封性能。
风机11抽引的空气通过风道40经过换热器21后,从第三出风口57流出与用户期望温度相同的空气,实现热冷空气的转换,达到调节室内温度的目的。
图9所示为图3所示的空调器的立式室内机100的再一局部区域73的放大图。参见图8和图9所示,所述凹槽59包括靠近所述第二出风口24的第一部分62、相对于所述第一部分62远离所述第二出风口24的第二部分63,连接所述第一部分62与所述第二部分63的底面64和与所述底面64相对的端面65,所述第一部分62的端面65与所述前面板55的内表面相抵接,所述第二部分63自所述凹槽59的底面64至所述凹槽59的端面65向远离所述第二出风口24一侧倾斜。倾斜设置可以保证自第二出风口24流出的风将凹槽59与凸边61紧压时不至于由于作用力过大将第二部分63压坏。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申请后,将容易想到本申请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申请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申请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申请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申请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申请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10)

1.一种空调器的立式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空调外壳;
风道,设置于所述空调外壳内;
风机组件,包括风机和围合于所述风机设置的外罩,所述外罩设有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一出风口与所述第一进风口通过所述风道连通;
换热组件,包括换热器和围合于所述换热器设置的壳体,所述壳体设有第二进风口和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二出风口通过所述风道经过所述换热器与所述第二进风口连通;所述第二进风口通过所述风道与所述第一出风口连通;
密封结构,所述密封结构设置于连通的风口之间,用于密封所述风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的立式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结构包括第一密封结构,所述外罩包括第一外罩和与所述第一外罩连接的第二外罩,所述第一密封结构设置于所述第一外罩与所述第二外罩之间,所述第一密封结构包括所述第一外罩靠近所述第二外罩的一面设有的凹陷,以及所述第二外罩靠近所述第一外罩的一面设有与所述凹陷相适配的凸筋,所述凸筋自所述第二外罩靠近所述第一外罩的一面的边沿设置,所述凸筋陷入所述凹陷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的立式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罩设有第一子出风口,所述第二外罩设有第二子出风口,所述第一子出风口与所述第二子出风口共同形成有所述第一出风口;或
所述第一外罩或所述第二外罩单独设置所述第一出风口。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的立式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罩包括第一外罩和与所述第一外罩连接的第二外罩,所述第一外罩包括凸起,所述凸起设置于所述第一外罩靠近所述第二外罩的一侧的外表面,所述凸起上设有第一卡接件;所述第二外罩包括第一卡接配合件,所述第一卡接配合件设置于所述第二外罩的外表面,并与所述第一卡接件卡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的立式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结构包括第二密封结构,所述第二密封结构设置于所述换热组件与所述风机组件之间,所述第二密封结构包括所述壳体自靠近所述外罩的一面凸起设有的第一筋位,以及所述外罩自靠近所述壳体的一面凸起设有的第二筋位,所述第一筋位呈环形,所述第二进风口设置于所述第一筋位内;所述第二筋位呈环形,所述第一出风口设置于所述第二筋位内,所述第一筋位与所述第二筋位交错设置,所述第一筋位的内表面与所述第二筋位的外表面相抵接或所述第一筋位的外表面与所述第二筋位的内表面相抵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器的立式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筋位为四边形,所述第二筋位沿垂直于所述风机旋转轴方向的两端,其中一端的宽度大于另一端的宽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的立式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密封结构包括第三密封结构,所述第三密封结构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之间,所述第三密封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的第一密封筋,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二壳体的第二密封筋,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密封筋与所述第二密封筋交错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的立式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的立式室内机还包括前面板和后壳,所述换热组件与所述风机组件固定设置于所述前面板与所述后壳之间,所述壳体与所述前面板连接,所述前面板设有第三出风口,所述第三出风口与所述第二出风口连通,所述密封结构包括第四密封结构,述第四密封结构设置于所述壳体与所述前面板之间,所述第四密封结构包括所述壳体沿所述第二出风口设置的凹槽,以及所述前面板内表面设置的与所述凹槽配合的凸边,所述凸边陷入所述凹槽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器的立式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沿所述第二出风口环绕设置;和/或
所述凹槽包括靠近所述第二出风口的第一部分、相对于所述第一部分远离所述第二出风口的第二部分,连接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部分的底面和与所述底面相对的端面,所述第一部分的端面与所述前面板的内表面相抵接,所述第二部分自所述凹槽的底面至所述凹槽的端面向远离所述第二出风口一侧倾斜。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的立式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还包括接水盘,所述换热器设置于所述接水盘上方,所述接水盘设有第二进风口,所述换热器呈V形,所述V形的顶部与所述接水盘相抵接;和/或
所述外罩包括第一侧面和相对于所述第一侧面设置的第二侧面,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为所述外罩沿所述风机旋转轴方向上的两侧,所述第一进风口的数目为两个及以上,所述第一进风口中部分设置于所述第一侧面,且部分设置于所述第二侧面;和/或
所述第二进风口与所述第一出风口中的一者完全覆盖于另一者。
CN202122253231.1U 2021-09-16 2021-09-16 空调器的立式室内机 Active CN21589256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253231.1U CN215892561U (zh) 2021-09-16 2021-09-16 空调器的立式室内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253231.1U CN215892561U (zh) 2021-09-16 2021-09-16 空调器的立式室内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892561U true CN215892561U (zh) 2022-02-22

Family

ID=803486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253231.1U Active CN215892561U (zh) 2021-09-16 2021-09-16 空调器的立式室内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89256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752795B2 (en) Indoor unit of air conditioner
CN208011894U (zh) 空调柜机、空调器
CN104165413A (zh) 机柜空调器
CN108626798B (zh) 空气调节器
CN105091110A (zh) 一种壁挂机及空气调节装置
CN105402811A (zh) 风管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5892561U (zh) 空调器的立式室内机
CN207094818U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05208740U (zh) 风管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110864371B (zh) 空调室内机
CN207094855U (zh) 空调一体机
US20220275950A1 (en) Window air conditioner
US11578879B2 (en) Window-type air conditioner
CN208059147U (zh) 空调室外机和空调器
CN207094859U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一体机
CN218269527U (zh) 进风格栅及空调室内机
CN211822777U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CN218915108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17274530U (zh) 一种旋转式帐篷空调风口格栅结构
CN218721904U (zh) 移动空调
CN111912099B (zh) 一种空气能热水器
CN212390520U (zh) 空调器
CN217685437U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CN216364513U (zh) 一种展示柜的风向调节装置
CN215321880U (zh) 一种房车空调的风道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