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873142U - 黑水虻自动立体养殖系统 - Google Patents

黑水虻自动立体养殖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873142U
CN215873142U CN202121373333.0U CN202121373333U CN215873142U CN 215873142 U CN215873142 U CN 215873142U CN 202121373333 U CN202121373333 U CN 202121373333U CN 215873142 U CN215873142 U CN 21587314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y
breeding
feed
conveying device
mach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373333.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邓秀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xi Liyuanbao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xi Liyuanba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xi Liyuanbao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xi Liyuanba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373333.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87314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87314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87314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ultivation Receptacles Or Flower-Pots, Or Pots For Seedl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黑水虻自动立体养殖系统,包括框架机箱、养殖托盘、饲料装盘机、翻盘倒料机、前托盘升降机、后托盘升降机、托盘输送装置及系统控制器;本实用新型通过空间多层立体工艺设计,实现将黑水虻养殖由平面池养殖模式扩展为立体养殖模式,相较于平面池养模式省地90%以上,养殖空间小,有利于对养殖臭气收集、经济完成除臭处理,设备机型小、功能工艺齐备,养殖过程全程自动化,用工少,劳动强度低,效率高,养殖成本低,经济效益好,环保性强,可进行规模化、工厂化、清洁环保养殖,不需要码垛、拆垛及盘垛输送设备,应用于中小规模黑水虻养殖项目设备投资成本更低,有利于项目在土地资源紧缺的城市落地。

Description

黑水虻自动立体养殖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黑水虻养殖设备及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能够大幅度提高黑水虻养殖效率、降低养殖人工投入和养殖成本的黑水虻自动立体养殖系统。
背景技术
由于强大的餐厨垃圾、厨余垃圾和畜禽粪便等有机废物消化利用能力及较好的经济效益,以上述有机废物为饲料进行黑水虻养殖在世界各地开始广泛探索并逐步得到推广。目前,黑水虻的饲养基本采用池养、盒养和桶养三种模式,而养殖规模稍大的基本采用平面池养的模式。但在养殖实践中也发现了制约发展的突出问题:主要是占地面积大,养殖过程产生大量恶臭气体污染周边环境,人工操作,用工多且劳动强度大,无法规模化、工厂化养殖,效率低、人工成本高,难以实现大规模、产业化推广普及。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问题,更好推动黑水虻养殖产业的发展,广西力源宝科技有限公司于2021年5月17日申报了申请号为2021105364131的《黑水虻空间多层自动养殖系统》的发明专利,该发明通过使用养殖托盘及饲料装盘机、托盘码垛机、盘垛拆盘机、盘垛输送机、翻盘倒料机、筛分机等设备实现了黑水虻的空间多层立体养殖及养殖过程的全自动化作业,较好解决了当前黑水虻养殖存在的上述突出问题,尤其适合每天投喂有机废物上百吨的大规模、工厂化养殖项目,但若使用于每天投喂几吨、几十吨有机废物的中小型黑水虻养殖项目却存在一些不足,主要是养殖托盘的码垛、拆垛作业分别需要专门的码垛和拆垛设备,养殖托盘盘垛循环输送需要专门的盘垛输送设备,导致项目的单位投资成本和用地面积相对较高,广泛推广普及应用受到一定制约,无法很好满足全行业的需要。
因此,开发一种既能满足土地集约、机械自动化、环保高效养殖模式要求,又不增加中小型项目单位投资成本的黑水虻自动立体养殖系统是十分必要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黑水虻养殖技术工艺方面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效率更高、成本更低的黑水虻自动立体养殖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黑水虻自动立体养殖系统,包括框架机箱、养殖托盘、饲料装盘机、翻盘倒料机、前托盘升降机、后托盘升降机、托盘输送装置及系统控制器;所述养殖托盘、饲料装盘机、翻盘倒料机、前托盘升降机、后托盘升降机、托盘输送装置及系统控制器安装于所述框架机箱内;所述养殖托盘位于所述托盘输送装置上;所述饲料装盘机连接安装于所述翻盘倒料机的上方;所述前托盘升降机连接安装于所述翻盘倒料机与所述托盘输送装置之间,所述后托盘升降机连接安装于所述托盘输送装置的后方;所述饲料装盘机、翻盘倒料机、前托盘升降机、后托盘升降机、托盘输送装置与所述系统控制器进行电连接;
所述养殖托盘为长度500~5000mm、宽度300~3000mm、容积深度50~300mm的矩形托盘,其中宽度两端压载于所述托盘输送装置上;
所述托盘输送装置由托盘行走支撑轨道和托盘推送机构构成,所述托盘行走支撑轨道连接安装于所述框架机箱的两个内侧,所述托盘推送机构连接安装于所述托盘行走支撑轨道的外侧上方;
或者所述托盘输送装置由一台以上托盘输送机组构成;
所述托盘行走支撑轨道或所述托盘输送机组在垂直方向上至少设置安装两层以上。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较佳地,前述的黑水虻自动立体养殖系统,其所述养殖托盘的宽度两端分别连接安装至少两个行走滚轮;
所述养殖托盘为盘口大、盘底小、相互嵌套的倒梯形托盘;
所述养殖托盘在所述托盘输送装置上与其上下和前后相邻两盘的间距分别为50~500mm和20~300mm。
较佳地,前述的黑水虻自动立体养殖系统,其所述托盘行走支撑轨道是V型轨道或安装有滚轮、滚筒、滚珠的滑轨;
所述托盘输送机组由托盘链条输送机或/和托盘辊筒输送机、托盘皮带输送机构成。
较佳地,前述的黑水虻自动立体养殖系统,其还包括投种装置和筛分机;所述投种装置连接安装于所述翻盘倒料机或所述托盘升降机上方;所述筛分机连接安装于所述翻盘倒料机下方或通过输送设备与所述翻盘倒料机连接。
较佳地,前述的黑水虻自动立体养殖系统,其还包括温度调节装置;所述温度调节装置安装于所述框架机箱内部或外部。
较佳地,前述的黑水虻自动立体养殖系统,其还包括除臭装置;所述除臭装置连接在所述框架机箱外的上部或侧部并通过管路与所述框架机箱连通。
较佳地,前述的黑水虻自动立体养殖系统,其还包括饲料破碎设备及饲料输送设备;所述饲料破碎设备通过所述饲料输送设备与所述饲料装盘机连接。
较佳地,前述的黑水虻自动立体养殖系统,其还包括饲料搅拌设备;所述饲料搅拌设备通过所述饲料输送设备与所述饲料装盘机连接;
所述饲料搅拌设备连接在所述饲料破碎设备的后端。
较佳地,前述的黑水虻自动立体养殖系统,其还包括饲料发酵设备;所述饲料发酵设备通过所述饲料输送设备连接在所述饲料破碎设备或/和所述饲料搅拌设备与所述饲料装盘机之间。
依据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黑水虻自动立体养殖系统的养殖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S1:系统准备:将所述养殖托盘一盘紧靠一盘地放置满所述托盘输送装置的每一层;
S2:系统启动与设定:启动所述黑水虻自动立体养殖系统的系统控制器,使所述前托盘升降机、所述后托盘升降机、所述托盘输送装置、所述饲料装盘机、所述投种装置、所述翻盘倒料机、所述筛分机处于启动受控状态并设定所述托盘输送装置进行所述养殖托盘相互循环输送的出盘层和进盘层;
S3:出盘层养殖托盘出盘:所述系统控制器控制所述前托盘升降机上升或下降到所述托盘输送装置的出盘层,所述前托盘升降机的所述前托盘升降支撑推送机构与出盘层的所述托盘输送装置的出盘端对齐,所述前托盘升降机的所述前托盘升降支撑推送机构和所述托盘输送装置做向所述前托盘升降机方向的运动,将处于所述托盘输送装置出盘层最前端的一个所述养殖托盘输送到所述前托盘升降机的所述前托盘升降支撑推送机构上;
S4:进盘层养殖托盘出盘:所述系统控制器控制所述后托盘升降机上升或下降到所述托盘输送装置的进盘层,所述后托盘升降机的所述后托盘升降支撑推送机构与进盘层的所述托盘输送装置的出盘端对齐,所述后托盘升降机的所述后托盘升降支撑推送机构和所述托盘输送装置做向所述后托盘升降机方向的运动,将处于所述托盘输送装置进盘层最后端的一个所述养殖托盘输送到所述后托盘升降机的所述后托盘升降支撑推送机构上;
S5:出盘层养殖托盘进盘:所述系统控制器控制所述后托盘升降机上升或下降到所述托盘输送装置的出盘层,所述后托盘升降机的所述后托盘升降支撑推送机构与所述托盘输送装置的进盘端对齐,所述托盘输送装置和所述后托盘升降机的所述后托盘升降支撑推送机构做向所述托盘输送装置方向的运动,将处于所述后托盘升降机上的所述养殖托盘输送到进盘端;
S6:托盘装盘/投种/翻盘就位:所述系统控制器控制S3中所述前托盘升降机上升或下降至所述前托盘升降支撑推送机构与所述翻盘倒料机对齐的位置,所述前托盘升降支撑推送机构将所述养殖托盘推送至所述翻盘倒料机的上方、所述饲料装盘机及所述投种装置的下方;
S7:饲料装盘/投种:所述系统控制器控制所述饲料装盘机将饲料装入空置的所述养殖托盘内,所述投种装置将黑水虻幼虫定量投放到所述养殖托盘的饲料上面,所述翻盘倒料机将所述养殖托盘输送回所述前托盘升降支撑推送机构上;
S9:进盘层养殖托盘进盘:所述系统控制器控制所述前托盘升降机上升或下降到所述托盘输送装置的进盘层,所述前托盘升降机的所述前托盘升降支撑推送机构与所述托盘输送装置进盘层的进盘端对齐,所述托盘输送装置的进盘层和所述前托盘升降机的所述前托盘升降支撑推送机构做向所述托盘输送装置方向的运动,将所述前托盘升降机上完成饲料装盘和投种的所述养殖托盘输送到所述托盘输送装置上,如此通过所述托盘输送装置的两层上的所述养殖托盘的循环输送,也即完成各一个所述养殖托盘的交换及一个所述养殖托盘的饲料装盘和投种;
S10:养殖托盘循环输送完成:所述系统控制器控制连续重复S3~S8与所述托盘输送装置两层上所有所述养殖托盘个数相同的次数,所述托盘输送装置两层上的所述养殖托盘完成一次循环输送,所有所述养殖托盘回复到初始的位置,如此完成一次饲料装盘和投种;
S11:幼虫饲养:所述系统控制器控制所述养殖托盘在所述托盘输送装置上停留4~10天,至黑水虻幼虫预蛹期,养殖周期结束;
S12:翻盘倒料:S11完成,所述系统控制器控制设备完成S3~S6步骤,所述翻盘倒料机翻转,将所述养殖托盘中的黑水虻幼虫及虫粪一并倒入其下方的所述筛分机上;所述养殖托盘重复S7及以后步骤,进行第二轮次的养殖循环;
S13:虫粪分离:所述系统控制器控制所述筛分机将黑水虻幼虫及虫粪筛分分离,分别收集利用;如此完成一个黑水虻自动立体养殖系统自动养殖作业过程。
较佳地,前述的黑水虻自动立体养殖系统的养殖方法,还包括S11中所述养殖托盘重复S3~S6、S7的饲料装盘及S8~S10二次以上。
较佳地,前述的黑水虻自动立体养殖系统的养殖方法,其所述托盘输送装置上所述养殖托盘一次性完成饲料装盘和投种,或者进行一次性投种、二次以上饲料装盘的单批次式养殖;
所述托盘输送装置上所述养殖托盘每天进行一批次的饲料装盘和投种的连续多批次式养殖。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黑水虻自动立体养殖系统至少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之一:
一是项目用地省,相较于平面池养模式省地90%以上,有利于项目在土地资源紧缺的城市落地;
二是空间多层立体工艺设计,养殖空间小,有利于对养殖臭气收集、经济完成除臭处理,项目更加环保;
三是可实现养殖过程的全程自动化,用工少,劳动强度低,效率高,养殖成本低,经济效益好;
四是可进行规模化、工厂化、清洁环保养殖,有利于产业化推广;
五是养殖托盘不需要码垛,对强度和精度要求不高,不需要码垛、拆垛及盘垛输送设备,应用于中小规模黑水虻养殖项目设备投资成本更低。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的主剖视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的俯剖视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结构的主剖视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结构的主剖视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框架机箱 2:养殖托盘
21:行走滚轮 3:饲料装盘机
4:投种装置 5:翻盘倒料机
6:前托盘升降机 61:前托盘升降支撑推送机构
7:后托盘升降机 71:后托盘升降支撑推送机构
8:托盘输送装置 81:托盘行走支撑轨道
82:托盘推送机构 83:托盘输送机组
831:托盘链条输送机 832:托盘辊筒输送机
833:托盘皮带输送机 9:筛分机
10:温度调节装置 11:除臭装置
12:饲料破碎设备 13:饲料输送设备
14:饲料搅拌设备 15:饲料发酵设备
16:系统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黑水虻自动立体养殖系统其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至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黑水虻自动立体养殖系统,主要由框架机箱1、养殖托盘2、饲料装盘机3、投种装置4、翻盘倒料机5、前托盘升降机6、后托盘升降机7、托盘输送装置8、筛分机9、温度调节装置10、除臭装置11和系统控制器16;所述养殖托盘2、饲料装盘机3、投种装置4、翻盘倒料机5、前托盘升降机6、后托盘升降机7、托盘输送装置8、筛分机9及系统控制器16安装于所述框架机箱1内;所述养殖托盘2位于所述托盘输送装置8上;所述饲料装盘机3、所述投种装置4连接安装于所述翻盘倒料机5的上方;所述前托盘升降机6连接安装于所述翻盘倒料机5与所述托盘输送装置8之间,所述后托盘升降机7连接安装于所述托盘输送装置8的后方。
所述筛分机9连接安装于所述翻盘倒料机5,或者有多台所述黑水虻自动立体养殖系统并联安装使用时,为节省投资和方便生产,所述的筛分机9还可以通过输送设备与所述翻盘倒料机5连接,多台所述翻盘倒料机5与一台所述筛分机9连接。
所述温度调节装置10安装于所述框架机箱1外部,通过管道与所述框架机箱1连通;所述除臭装置11连接在所述框架机箱1外的上部并通过管路与所述框架机箱1连通。
所述饲料装盘机3、投种装置4、翻盘倒料机5、前托盘升降机6、后托盘升降机7、托盘输送装置8、筛分机9、温度调节装置10、除臭装置11与所述系统控制器16进行电连接。
所述养殖托盘2为长度2000mm、宽度1200mm、容积深度200mm的矩形托盘,其中宽度两端压载于所述托盘输送装置8上;所述养殖托盘2的宽度两端分别连接安装两个V型行走滚轮21。
所述托盘输送装置8由托盘行走支撑轨道81和托盘推送机构82构成,所述托盘行走支撑轨道81连接安装于所述框架机箱1的两个内侧,所述托盘推送机构82连接安装于所述托盘行走支撑轨道81的外侧上方的所述框架机箱1上;所述托盘行走支撑轨道81是V型轨道;所述托盘行走支撑轨道81在垂直方向上设置安装六层。
所述养殖托盘2在所述托盘输送装置8上上下和前后相邻两盘的间距分别为150mm和100mm。
实施例二:
请参阅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黑水虻自动立体养殖系统与实施例一相似,区别仅在于:
为减小所述养殖托盘2运输空间,节省运输成本,所述养殖托盘2设计加工为盘口尺寸为长2500mm和宽1500mm、盘底尺寸为长2480mm和宽1480mm、容积深150mm,可以相互嵌套的倒梯形托盘,而且是注塑塑料托盘。
所述托盘输送装置8由所述托盘输送机组83构成,所述托盘输送机组83由所述托盘链条输送机831构成,所述托盘链条输送机831连接安装在所述框架机箱1的两个内侧;所述托盘输送机83在垂直方向上设置安装十层,每层安装二台所述托盘链条输送机831。
在一些采用厨余垃圾等大块有机废物作为饲料进行黑水虻养殖的,为了提高黑水虻的适口性和饲料转化率,设置安装了饲料破碎设备12和饲料输送设备13,所述饲料破碎设备12通过所述饲料输送设备13与所述饲料装盘机3连接,通过所述饲料破碎设备12将大块的有机废物破碎成细颗粒状,再通过所述饲料输送设备13将破碎好的饲料输送到所述饲料装盘机3。
实施例三:
请参阅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黑水虻自动立体养殖系统与实施例二相似,区别仅在于:
为了进一步提高饲料的适口性和转化率,如需要在以厨余垃圾为主的饲料中添加一定比例的麦麸、玉米粉、啤酒渣等蛋白含量较高的原料混合并事先进行一定时间周期的发酵,增加设置了饲料搅拌设备14和饲料发酵设备15,所述饲料搅拌设备14连接安装在所述饲料破碎设备12的后端,且通过所述饲料输送设备13与所述饲料发酵设备15连接,所述饮料发酵设备15通过所述饲料输送设备13与所述饲料装盘机3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黑水虻自动立体养殖系统的养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系统准备:将所述养殖托盘2一盘紧靠一盘地放置满所述托盘输送装置8的每一层;
S2:系统启动与设定:启动所述黑水虻自动立体养殖系统的系统控制器16,使所述饲料装盘机3、所述投种装置4、所述翻盘倒料机5、所述前托盘升降机6、所述后托盘升降机7、所述托盘输送装置8、所述筛分机9处于启动受控状态并设定所述托盘输送装置8进行所述养殖托盘2相互循环输送的出盘层和进盘层;
S3:出盘层养殖托盘出盘:所述系统控制器16控制所述前托盘升降机6上升或下降到所述托盘输送装置8的出盘层,所述前托盘升降机6的所述前托盘升降支撑推送机构61与出盘层的所述托盘输送装置8的出盘端对齐,所述前托盘升降机6的所述前托盘升降支撑推送机构61和所述托盘输送装置8做向所述前托盘升降机6方向的运动,将处于所述托盘输送装置8出盘层最前端的一个所述养殖托盘2输送到所述前托盘升降机6的所述前托盘升降支撑推送机构61上;
S4:进盘层养殖托盘出盘:所述系统控制器16控制所述后托盘升降机7上升或下降到所述托盘输送装置8的进盘层,所述后托盘升降机7的所述后托盘升降支撑推送机构71与进盘层的所述托盘输送装置8的出盘端对齐,所述后托盘升降机7的所述后托盘升降支撑推送机构71和所述托盘输送装置8做向所述后托盘升降机7方向的运动,将处于所述托盘输送装置8进盘层最后端的一个所述养殖托盘2输送到所述后托盘升降机7的所述后托盘升降支撑推送机构71上;
S5:出盘层养殖托盘进盘:所述系统控制器16控制所述后托盘升降机7上升或下降到所述托盘输送装置8的出盘层,所述后托盘升降机7的所述后托盘升降支撑推送机构71与所述托盘输送装置8的进盘端对齐,所述托盘输送装置8和所述后托盘升降机7的所述后托盘升降支撑推送机构71做向所述托盘输送装置8方向的运动,将处于所述后托盘升降机7上的所述养殖托盘2输送到进盘端;
S6:托盘装盘/投种/翻盘就位:所述系统控制器16控制S3中所述前托盘升降机6上升或下降至所述前托盘升降支撑推送机构61与所述翻盘倒料机5对齐的位置,所述前托盘升降支撑推送机构61将所述养殖托盘2推送至所述翻盘倒料机5的上方、所述饲料装盘机3及投种装置4的下方;
S7:饲料装盘/投种:所述系统控制器16控制所述饲料装盘机3将饲料装入空置的所述养殖托盘2内,所述投种装置4将黑水虻幼虫定量投放到所述养殖托盘2的饲料上面,所述翻盘倒料机5将所述养殖托盘2输送回所述前托盘升降支撑推送机构61上;
S9:进盘层养殖托盘进盘:所述系统控制器16控制所述前托盘升降机6上升或下降到所述托盘输送装置8的进盘层,所述前托盘升降机6的所述前托盘升降支撑推送机构61与所述托盘输送装置8进盘层的进盘端对齐,所述托盘输送装置8的进盘层和所述前托盘升降机6的所述前托盘升降支撑推送机构61做向所述托盘输送装置8方向的运动,将所述前托盘升降机6上完成饲料装盘和投种的所述养殖托盘2输送到所述托盘输送装置8上,如此通过所述托盘输送装置8的两层上的所述养殖托盘2的循环输送,也即完成各一个所述养殖托盘2的交换及一个所述养殖托盘2的饲料装盘和投种;
S10:养殖托盘循环输送完成:所述系统控制器16控制连续重复S3~S8与所述托盘输送装置8两层上所有所述养殖托盘2个数相同的次数,所述托盘输送装置8两层上的所述养殖托盘2完成一次循环输送,所有所述养殖托盘2回复到初始的位置,如此完成一次饲料装盘和投种;
S11:幼虫饲养:所述系统控制器16控制所述养殖托盘2在所述托盘输送装置8上停留4~10天,至黑水虻幼虫预蛹期,养殖周期结束;
S12:翻盘倒料:S11完成,所述系统控制器16控制设备完成S3~S6步骤,所述翻盘倒料机5翻转,将所述养殖托盘2中的黑水虻幼虫及虫粪一并倒入其下方的所述筛分机9上;所述养殖托盘2重复S7及以后步骤,进行下一轮次的养殖循环;
S13:虫粪分离:所述系统控制器16控制所述筛分机9将黑水虻幼虫及虫粪筛分分离,分别收集利用;如此完成一个黑水虻自动立体养殖系统自动养殖作业过程。
在本实用新型的黑水虻自动立体养殖系统的养殖方法的第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养殖周期为6天,所述托盘输送装置8设置12层,每层上放置10个所述养殖托盘2,所述翻盘倒料机5的进盘位置与所述托盘输送装置8的第6层水平,其养殖方法的具体步骤如下:
S1:系统准备:将所述养殖托盘2一盘紧靠一盘地放置满所述托盘输送装置8上,总共12层,每层10个;
S2:系统启动与设定:启动所述黑水虻自动立体养殖系统的系统控制器16,使所述饲料装盘机3、所述投种装置4、所述翻盘倒料机5、所述前托盘升降机6、所述后托盘升降机7、所述托盘输送装置8、所述筛分机9处于启动受控状态并设定所述托盘输送装置8进行所述养殖托盘2相互循环输送的出盘层和进盘层由上至下分别为第2层和第1层、第4层和第3层、第6层和第5层、第8层和第7层、第10层和第9层、第12层和第11层;
S3:出盘层养殖托盘出盘:所述系统控制器16控制所述前托盘升降机6上升到所述托盘输送装置8的第2层,所述前托盘升降机6的所述前托盘升降支撑推送机构61与第2层的所述托盘输送装置8的出盘端对齐,所述前托盘升降机6的所述前托盘升降支撑推送机构61和所述托盘输送装置8做向所述前托盘升降机6方向的运动,将处于所述托盘输送装置8第2层最前端的一个所述养殖托盘2输送到所述前托盘升降机6的所述前托盘升降支撑推送机构61上;
S4:进盘层养殖托盘出盘:所述系统控制器16控制所述后托盘升降机7上升到所述托盘输送装置8的第1层,所述后托盘升降机7的所述后托盘升降支撑推送机构71与第1层的所述托盘输送装置8的出盘端对齐,所述后托盘升降机7的所述后托盘升降支撑推送机构71和所述托盘输送装置8做向所述后托盘升降机7方向的运动,将处于所述托盘输送装置8第1层最后端的一个所述养殖托盘2输送到所述后托盘升降机7的所述后托盘升降支撑推送机构71上;
S5:出盘层养殖托盘进盘:所述系统控制器16控制所述后托盘升降机7下降到所述托盘输送装置8的第2层,所述后托盘升降机7的所述后托盘升降支撑推送机构71与所述托盘输送装置8的进盘端对齐,所述托盘输送装置8和所述后托盘升降机7的所述后托盘升降支撑推送机构71做向所述托盘输送装置8方向的运动,将处于所述后托盘升降机7上的所述养殖托盘2输送到进盘端;
S6:托盘装盘/投种/翻盘就位:所述系统控制器16控制S3中所述前托盘升降机6下降至所述托盘输送装置8的第6层、所述前托盘升降支撑推送机构61与所述翻盘倒料机5对齐的位置,所述前托盘升降支撑推送机构61将所述养殖托盘2推送至所述翻盘倒料机5的上方、所述饲料装盘机3及所述投种装置4的下方;
S7:饲料装盘/投种:所述系统控制器16控制所述饲料装盘机3将一个养殖周期所需要的全部饲料一次性装入空置的所述养殖托盘2内,所述投种装置4将黑水虻幼虫定量投放到所述养殖托盘2的饲料上面,所述翻盘倒料机5将所述养殖托盘2输送回所述前托盘升降支撑推送机构61上;
S9:进盘层养殖托盘进盘:所述系统控制器16控制所述前托盘升降机6上升到所述托盘输送装置8的第1层,所述前托盘升降机6的所述前托盘升降支撑推送机构61与所述托盘输送装置8第1层的进盘端对齐,所述托盘输送装置8的第1层和所述前托盘升降机6的所述前托盘升降支撑推送机构61做向所述托盘输送装置8方向的运动,将所述前托盘升降机6上完成饲料装盘和投种的所述养殖托盘2输送到所述托盘输送装置8的第1层上,如此通过所述托盘输送装置8的第1层和第2层两层上的所述养殖托盘2的循环输送,也即完成各一个所述养殖托盘2的交换及一个所述养殖托盘2的饲料装盘和投种;
S10:养殖托盘循环输送完成:所述系统控制器16控制连续重复S3~S8与所述托盘输送装置8两层上所有20个所述养殖托盘2个数相同的20次,所述托盘输送装置8第1层和第2层上的20个所述养殖托盘2完成一次循环输送,所有所述养殖托盘2回复到初始的位置,如此完成一次(一天)饲料装盘和投种;第2~第6天,每天重复S3~S8步骤20次,分别完成第3~第4层、第5~第6层、第7~第8层、第9~第10层、第11~第12层所述发酵托盘2的饲料装盘和投种;
S11:幼虫饲养:所述系统控制器16控制所述养殖托盘2在所述托盘输送装置8上分别停留6天,分别至黑水虻幼虫预蛹期,从第7天开始,第1~第2层、第3~第4层、第5~第6层、第7~第8层、第9~第10层、第11~第12层上的所述养殖托盘2内黑水虻幼虫养殖周期相隔一天分别结束;
S12:翻盘倒料:S11完成,从第7天起,所述系统控制器16控制设备完成S3~S6步骤,所述翻盘倒料机5翻转,每天将所述托盘输送装置8由上至下两层共20个所述养殖托盘2中的黑水虻幼虫及虫粪一并倒入其下方的所述筛分机9上;同步每天20个所述养殖托盘2重复S7及以后步骤,进行第二轮次的养殖循环;
S13:虫粪分离:所述系统控制器16控制所述筛分机9每天将20个所述养殖托盘2中的黑水虻幼虫及虫粪筛分分离,分别收集利用;如此完成一个黑水虻自动立体养殖系统6天一个养殖周期的自动养殖作业过程。
在本实用新型的黑水虻自动立体养殖系统的养殖方法的第二个具体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相似,区别仅在于:
为保持养殖饲料的新鲜度,提高黑水虻幼虫的生长速度和虫料比,S11中所述托盘输送装置8每两层上的20个所述养殖托盘2在6天养殖周期中再重复S3~S6、S7的饲料装盘及S8~S10六次,即整个养殖周期中每天投放饲料,第一至第六天,共投放饲料6次。
在本实用新型的黑水虻自动立体养殖系统的养殖方法的第三个具体实施例与第一个实施例相似,区别仅在于:
S10中所述系统控制器16控制连续重复S3~S8与所述托盘输送装置7十二层上所有120个所述养殖托盘2个数相同的120次,所述托盘输送装置8分别完成第1~第2层、第3~第4层、第5~第6层、第7~第8层、第9~第10层、第11~第12层上的120个所述养殖托盘2完成一次循环输送,所有所述养殖托盘2回复到初始的位置,如此在一次完成所有十二层120所述养殖托盘的饲料装盘和投种;
S11中所有120个所述养殖托盘2在所述托盘输送装置8上同时停留6天,黑水虻幼虫养殖周期在同一天结束;
S12中在同一天将所述托盘输送装置8十二层共120个所述养殖托盘2中的黑水虻幼虫及虫粪倒入所述筛分机9;同步120个所述养殖托盘2重复S7及以后步骤,进行下一轮次的养殖循环;
S13中所述筛分机9每天将120个所述养殖托盘2中的黑水虻幼虫及虫粪筛分分离,分别收集利用。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黑水虻自动立体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机箱、养殖托盘、饲料装盘机、翻盘倒料机、前托盘升降机、后托盘升降机、托盘输送装置及系统控制器;所述养殖托盘、饲料装盘机、翻盘倒料机、前托盘升降机、后托盘升降机、托盘输送装置及系统控制器安装于所述框架机箱内;所述养殖托盘位于所述托盘输送装置上;所述饲料装盘机连接安装于所述翻盘倒料机的上方;所述前托盘升降机连接安装于所述翻盘倒料机与所述托盘输送装置之间,所述后托盘升降机连接安装于所述托盘输送装置的后方;所述饲料装盘机、翻盘倒料机、前托盘升降机、后托盘升降机、托盘输送装置与所述系统控制器进行电连接;
所述养殖托盘为长度500~5000mm、宽度300~3000mm、容积深度50~300mm的矩形托盘,其中宽度两端压载于所述托盘输送装置上;
所述托盘输送装置由托盘行走支撑轨道和托盘推送机构构成,所述托盘行走支撑轨道连接安装于所述框架机箱的两个内侧,所述托盘推送机构连接安装于所述托盘行走支撑轨道的外侧上方;
或者所述托盘输送装置由一台以上托盘输送机组构成;
所述托盘行走支撑轨道或所述托盘输送机组在垂直方向上至少设置安装两层以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黑水虻自动立体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养殖托盘的宽度两端分别连接安装至少两个行走滚轮;
所述养殖托盘为盘口大、盘底小、相互嵌套的倒梯形托盘;
所述养殖托盘在所述托盘输送装置上与其上下和前后相邻两盘的间距分别为50~500mm和20~300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黑水虻自动立体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托盘行走支撑轨道是V型轨道或安装有滚轮、滚筒、滚珠的滑轨;
所述托盘输送机组由托盘链条输送机或/和托盘辊筒输送机、托盘皮带输送机构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黑水虻自动立体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投种装置和筛分机;所述投种装置连接安装于所述翻盘倒料机或所述前托盘升降机上方;所述筛分机连接安装于所述翻盘倒料机下方或通过输送设备与所述翻盘倒料机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黑水虻自动立体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温度调节装置;所述温度调节装置安装于所述框架机箱内部或外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黑水虻自动立体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除臭装置;所述除臭装置连接在所述框架机箱外的上部或侧部并通过管路与所述框架机箱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黑水虻自动立体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饲料破碎设备及饲料输送设备;所述饲料破碎设备通过所述饲料输送设备与所述饲料装盘机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黑水虻自动立体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饲料搅拌设备;所述饲料搅拌设备通过所述饲料输送设备与所述饲料装盘机连接;
所述饲料搅拌设备连接在所述饲料破碎设备的后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黑水虻自动立体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饲料发酵设备;所述饲料发酵设备通过所述饲料输送设备连接在所述饲料破碎设备或/和所述饲料搅拌设备与所述饲料装盘机之间。
CN202121373333.0U 2021-06-21 2021-06-21 黑水虻自动立体养殖系统 Active CN21587314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373333.0U CN215873142U (zh) 2021-06-21 2021-06-21 黑水虻自动立体养殖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373333.0U CN215873142U (zh) 2021-06-21 2021-06-21 黑水虻自动立体养殖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873142U true CN215873142U (zh) 2022-02-22

Family

ID=805005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373333.0U Active CN215873142U (zh) 2021-06-21 2021-06-21 黑水虻自动立体养殖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87314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877566B2 (en) Insect larvae rearing
CN108326016A (zh) 一种利用黑水虻处理餐厨垃圾的生产方法和系统
CN208390635U (zh) 一种利用黑水虻处理餐厨垃圾的自动筛分系统
CN208390636U (zh) 一种利用黑水虻处理餐厨垃圾的生产系统
CN106316489B (zh) 餐厨垃圾沼渣堆肥处理系统
CN105060963A (zh) 有机物料托盘式立体发酵系统及其发酵方法
CN211746319U (zh) 一种以餐厨垃圾为基料的黑水虻自动化养殖系统
CN112970676A (zh) 一种以餐厨垃圾为基料的黑水虻自动化养殖系统
CN112715493A (zh) 黑水虻全自动立体养殖系统
CN105060958A (zh) 托盘式有机物料立体发酵系统及其发酵方法
CN113519462A (zh) 黑水虻简易自动养殖系统及养殖方法
CN113519463A (zh) 黑水虻自动养殖系统及养殖方法
CN113498759A (zh) 黑水虻自动立体养殖系统及养殖方法
CN106278431A (zh) 自翻型托盘式发酵系统
CN113455467A (zh) 黑水虻立体多层自动养殖系统及养殖方法
GB2566689A (en) Insect larva rearing
CN113229222A (zh) 黑水虻空间多层自动养殖系统及养殖方法
CN215873142U (zh) 黑水虻自动立体养殖系统
CN108419761B (zh) 蛆粪自动分离养殖的方法
CN217407485U (zh) 黑水虻立体多层自动养殖系统
CN114651791B (zh) 一种链条传输式黑水虻立体自动化养殖装置及方法
CN215648873U (zh) 一种黑水虻自动化养殖仓
CN217407487U (zh) 黑水虻简易自动养殖系统
CN217407484U (zh) 黑水虻多层自动养殖系统
CN217407486U (zh) 黑水虻自动养殖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