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871506U - 可折叠终端保护壳 - Google Patents

可折叠终端保护壳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871506U
CN215871506U CN202121154776.0U CN202121154776U CN215871506U CN 215871506 U CN215871506 U CN 215871506U CN 202121154776 U CN202121154776 U CN 202121154776U CN 215871506 U CN215871506 U CN 21587150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ll
connecting piece
foldable terminal
edge
sha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154776.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伍徇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Qimiaoxingqiu Culture Creativit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Qimiaoxingqiu Culture Creativit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Qimiaoxingqiu Culture Creativit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Qimiaoxingqiu Culture Creativit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154776.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87150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87150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87150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折叠终端保护壳,该保护壳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以及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一端与所述第一壳体连接,所述连接件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壳体连接,所述连接件包括多个镂空部和连接于多个所述镂空部间的连接部;所述连接件包括收纳状态和伸展状态,当所述连接件处于所述收纳状态时,所述镂空部呈第一形状;当所述连接件处于所述伸展状态时,所述镂空部呈第二形状,且所述连接件可相对弯折,使得所述第一壳体层叠设于所述第二壳体。本实用新型的保护壳,通过在连接件上设置多个镂空部,能够更好地适配可折叠终端的折叠部分的外侧表面。

Description

可折叠终端保护壳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保护壳,尤其涉及一种可折叠终端保护壳。
背景技术
随着终端技术的发展,终端的用途越来越广泛,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工作、生活中最重要的工具之一,折叠式的终端因占用空间小,方便携带而逐渐受到人们的青睐。为了实现终端的折叠,终端的屏幕是柔性屏幕,终端的机身可以分为第一机身部分、第二机身部分和折叠机构,第一机身部分和第二机身部分通过折叠机构转动连接,这样,终端便可以通过转轴实现折叠功能。但是,这种可折叠终端由于有不同的状态变化,就为其保护壳的设计带来了挑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改进的可折叠终端保护壳。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折叠终端保护壳,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以及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一端与所述第一壳体连接,所述连接件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壳体连接,所述连接件包括多个镂空部和连接于多个所述镂空部之间的连接部;所述连接件包括收纳状态和伸展状态,当所述连接件处于所述收纳状态时,所述镂空部呈第一形状;当所述连接件处于所述伸展状态时,所述镂空部呈第二形状,且所述连接件可相对弯折,使得所述第一壳体层叠设于所述第二壳体。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镂空部呈所述第一形状时的面积小于所述镂空部呈所述第二形状时的面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采用可形变材料制成,多个所述镂空部阵列排列成多列,每列所述镂空部均间隔排布,且每相邻两列所述镂空部的位置呈交错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形状为长条形,所述第二形状为菱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还包括防护件,所述防护件盖设于所述连接件的内表面和/或外表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防护件一端与所述第一壳体的一端连接,所述防护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壳体的另一端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防护件覆盖于所述连接件的外表面且可与所述连接件抵接或者相互分离,当所述防护件与所述连接件相互分离时,所述防护件与所述连接件之间形成容置间隙。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好包括加强件,所述加强件与所述连接件一体成型,或,所述加强件与所述连接件可拆卸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上设有通孔,所述加强件插设于所述通孔内。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折叠终端保护壳,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以及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所述连接件包括多个镂空部和连接于多个所述镂空部之间的连接部;所述连接件包括收纳状态和伸展状态,当所述连接件处于所述收纳状态时,所述镂空部呈第一形状;当所述连接件处于所述伸展状态时,所述镂空部呈第二形状,且所述连接件可相对弯折,使得所述第一壳体层叠设于所述第二壳体。通过在连接件上设置多数个镂空部,能够更好地适配可折叠终端的折叠部分的外侧表面,进而有效的对外侧表面进行保护;同时还能适配折叠终端的变化而进行折叠或展开。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的可折叠终端保护壳在展开状态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保护壳另一视角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保护壳的后视图。
图4为图1所示保护壳在折叠状态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些实施例中的可折叠终端保护壳在展开状态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所示保护壳另一视角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5所示保护壳的后视图。
图8为图8所示保护壳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再一些实施例中的可折叠终端保护壳在展开状态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所示保护壳的后视图。
图11为图9所示保护壳另一视角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1所示保护壳在弹性扣手被拉起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9所示保护壳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表述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描述。
图1至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的保护壳1,该保护壳1可用于保护诸如可折叠智能手机、可折叠平板电脑等可折叠终端(未图示)。该可折叠终端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为中国专利申请第201910578530.7号所揭露的折叠式终端,其包括通过折叠机构边对边可转动连接在一起的第一机身部分和第二机身部分。第一机身部分和第二机身部分的正面可设置有可折叠的第一显示屏,该第一显示屏包括分别位于第一机身部分和第二机身部分正面上的两个部分,以在第一机身部分和第二机身部分展开时作为较大尺寸的用户交互界面。第一机身部分的背面可设置第二显示屏,以作为第一机身部分和第二机身部分朝正面折叠时的较小尺寸用户交互界面。
如图所示,该保护壳1可包括第一壳体10、第二壳体20以及将第二壳体20可转动连接于该第一壳体10上的连接件30。连接件30可弯折,以便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分别能够套接于可折叠终端的第一机身部分和第二机身部分上,并能够随着第一机身部分和第二机身部分的折叠而折叠。该保护壳1在一些实施例中可采用硅胶等软质材料一体成型,以便于制造。可以理解地,在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让连接件30与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30两者中的一个一体成型,而与两者中的另一个可拆卸地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件30在收纳状态下是完全收容在第二壳体20中的,且此时,连接件30和第二壳体20的尺寸与第一壳体10的尺寸相当,使得该保护壳1折叠时,第一壳体10与第二壳体20对齐。
再如图1所示,第一壳体10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包括呈矩形板状的第一护板11、设置于该第一护板11的上侧缘且朝第一护板11正面一侧伸出的第一护边12、设置于该第一护板11的下侧缘且朝第一护板11正面一侧伸出的第二护边13以及设置于该第一护板11远离第二壳体20的一侧边缘且朝第一护板11正面一侧伸出的第三护边14。第一护板11内侧边与连接件30的第一侧边相连接,用于贴附于可折叠终端的第一机身部分的背面,对该第一机身部分的背面进行保护。第一护边12和第二护边13的外端分别与第三护边14的上下两端部连成一体,界定出一个第一容置空间,以套设于可折叠终端的第一机身部分的边缘对该第一机身部分的边缘进行保护。第一护板11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包括视窗110,该视窗110尺寸与第一机身部分背面的第二显示屏相适配,采用镂空或透明设置,以让第二显示屏露出。可以理解地,第一护板11的形状并不局限于呈矩形。
第二壳体20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包括呈矩形板状的第二护板21、设置于该第二护板21的上侧缘且朝第二护板21正面一侧伸出的第四护边22、设置于该第二护板21的下侧缘且朝第二护板21正面一侧伸出的第五护边23以及设置于该第二护板21远离第一壳体10的一侧边缘且朝第二护板21正面一侧伸出的第六护边24。第二护板21的内侧边与连接件30的第二侧边连接在一起,并贴附于可折叠终端的第二机身部分的背面部分区域,以保护该第二机身部分的背面部分区域。第四护边22和第五护边23的外端分别与第六护边24的上下两端部连成一体,界定出一个第二容置空间,以套设于可折叠终端的第二机身部分的边缘,对该第二机身部分的边缘进行保护。第二壳体20相对于第一壳体10展开时,第四护边22和第五护边23的内端分别横向越过连接件30的上下两端、与第一护边12和第二护边13的内端相邻近。第二护板21的上部在一些实施例中可设置有方形的通孔210,以让可折叠终端的摄像头露出。
连接件30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呈矩形板状,其整个位设于第二壳体20中,与第二护板21在一个平面上,并占据第二壳体20的大致一半宽度。连接件30能够弯折和伸缩,用于让第二壳体20相对于第一壳体10的转动连接,使得第一壳体10能够层叠于第二壳体20上,并保护可折叠终端的折叠部分背面和该第二机身部分的背面部分区域。连接件30的厚度在常态下可与第一护板11和第二护板21的厚度一致。也即,该保护壳1在展开时,第一护板11、第二护板21以及连接件30的内表面在一个平面上,三者的外表面也在一个平面上。以更好地贴附于展开状态的可折叠终端的背面,并具备良好的手感。连接件30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包括多个镂空部31和连接于多个镂空部31之间的连接部35,这些镂空部31使得连接件30更柔软有弹性,而能够方便弯折和伸缩。同时,连接件30包括收纳状态和伸展状态,当连接件30处于收纳状态(如图2所示)时,镂空部31呈第一形状。当连接件30处于伸展状态时,镂空部31被拉大而呈第二形状。其中,镂空部31呈第一形状时的面积小于镂空部31呈第二形状时的面积。
优选地,连接件30采用可形变材料制成,多个镂空部31阵列排列成多列,每列镂空部31均间隔排布,且每相邻两列镂空部31的位置呈交错设置,使得整个连接件30呈网格状,从而进一步提升其宽度方向上的伸缩性能。在一些实施例中,镂空部31在常态下(即连接件30在宽度方向未被拉伸时)呈顺着连接件30的长度方向分布的细长型(如图1所示),以再进一步提升连接件30的伸缩性能。如图4所示,当该保护壳1折叠时,连接件30在宽度方向被拉伸,常态下呈细长型的镂空部31变成大致呈菱形,连接件30的厚度此时略微变薄。连接件30通过设置上述镂空的网格状,能够更好地适配可折叠终端的折叠部分的外侧表面,具有更好的包裹性,不容易出现褶皱等情形。另外,该保护壳1对尺寸公差的允许范围更大。再者,连接件30抗弯折能力更强,使用寿命更长。可以理解地,镂空部31并不局限于细长型,其也可以呈椭圆形、圆形等其他形状。
当连接件30处于收纳状态(如图2所示)时,镂空部31呈第一形状,第一形状为长条形。当连接件30处于伸展状态时,镂空部31被拉大而呈第二形状,第二形状为菱形。在其他的实施例中,第一形状和第二形状可以为其他形状,本申请的实用新型对于第一形状和第二形状的具体形状不做具体的限定,只要可以解决以上技术问题即可。
图5至图8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另一些实施例中的保护壳1a,该保护壳1a可作为上述保护壳1的一个替代。如图所示,该保护壳1a可包括第一壳体10a、第二壳体20a以及将第二壳体20a可转动连接于该第一壳体10a上的连接件30a。第一壳体10a和第二壳体20a分别套接于可折叠终端的第一机身部分和第二机身部分上,并能够随着第一机身部分和第二机身部分的折叠而折叠。第一壳体10a和第二壳体20a在一些实施例中可采用硅胶、塑料等软质或硬质材料制成。连接件30a在一些实施例中可采用硅胶等软质材料制成,以便能够弯折。并优选地可从第一壳体10a和第二壳体20a上拆卸下来,以便连接件30a损坏时能够更换,从而提升整个保护壳1的使用寿命。
第一壳体10a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包括呈矩形板状的第一护板11a、设置于该第一护板11a的上侧缘且朝第一护板11a正面一侧伸出的第一护边12a、设置于该第一护板11a的下侧缘且朝第一护板11a正面一侧伸出的第二护边13a以及设置于该第一护板11a远离第二壳体20a的一侧边缘且朝第一护板11a正面一侧伸出的第三护边14a。第一护板11a内侧边与连接件30a的第一侧边相连接,用于贴附于可折叠终端的第一机身部分的背面,用于对该第一机身部分的背面进行保护。第一护边12a和第二护边13a的外端分别与第三护边14a的上下两端部连成一体,界定出一个第一容置空间,以套设于可折叠终端的第一机身部分的边缘对该第一机身部分的边缘进行保护。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护板11a可包括视窗110a,该视窗110a尺寸与第一机身部分背面的第二显示屏相适配,采用镂空或透明设置,以让第二显示屏露出。
第二壳体20a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包括呈矩形板状的第二护板21a、设置于该第二护板21a的上侧缘且朝第二护板21a正面一侧伸出的第四护边22a、设置于该第二护板21a的下侧缘且朝第二护板21a正面一侧伸出的第五护边23a以及设置于该第二护板21a远离第一壳体10a的一侧边缘且朝第二护板21a正面一侧伸出的第六护边24a。第二护板21a的内侧边与连接件30a的第二侧边连接在一起,并贴附于可折叠终端的第二机身部分的背面部分区域,以保护该第二机身部分的背面部分区域。第四护边22a和第五护边23a的外端分别与第六护边24a的上下两端部连成一体,界定出一个第二容置空间,以套设于可折叠终端的第二机身部分的边缘,对该第二机身部分的边缘进行保护。第二壳体20a相对于第一壳体1a0展开时,第四护边22a和第五护边23a的内端分别横向越过连接件30a的上下两端、与第一护边12a和第二护边13a的内端相邻近。第二护板21a的上部在一些实施例中可设置有方形通孔210a,以让可折叠终端的摄像头露出。
连接件30a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呈矩形板状,其整个位设于第二壳体20a中,与第二护板21a在一个平面上,并占据第二壳体20a的大致一半宽度。连接件30a能够弯折和伸缩,用于让第二壳体20a相对于第一壳体10a的转动连接,并保护可折叠终端的折叠部分背面和该第二机身部分的背面部分区域。连接件30a的厚度在常态下可与第一护板11a和第二护板21a的厚度一致。也即,该保护壳1a在展开时,第一护板11a、第二护板21a以及连接件30a的内表面在一个平面上,三者的外表面也在一个平面上。以更好地贴附于展开状态的可折叠终端的背面,并具备良好的手感。
连接件30a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包括多个镂空部31a以及连接于这些镂空部31a之间的连接部35a,这些镂空部31a使得连接件30a更柔软,而方便弯曲拉伸。
优选地,多个镂空部31a阵列排列成多列,每列镂空部31a均间隔地分布于连接件30的长度方向上,且每相邻两列镂空部31a的位置呈交错设置,使得整个连接件30a呈网格状,从而进一步提升其宽度方向上的伸缩性能。在一些实施例中,镂空部31a在常态下(即连接件30a在宽度方向未被拉伸时)呈顺着连接件30a的长度方向分布的细长型(如图8所示),以再进一步提升连接件30的伸缩性能。当该保护壳1a折叠时,连接件30a在宽度方向被拉伸,常态下呈细长型的镂空部31a变成大致呈菱形,连接件30a的厚度此时略微变薄。连接件30a通过设置上述镂空的网格状,能够更好地适配可折叠终端的折叠部分的外侧表面,具有更好的包裹性,不容易出现褶皱等情形。另外,该保护壳1a对尺寸公差的允许范围更大。再者,连接件30a抗弯折能力更强,使用寿命更长。再如图8所示,该保护壳1a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可包括第一连接轴40a和第二连接轴50a,第一连接轴40a将连接件30a的一侧与第一壳体20a的一侧相连接,第二连接轴50a将连接件30a的另一侧与第二壳体20a的一侧相连接。连接件30a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包括设置于第一侧缘的若干间隔布置的第一合页32a以及设置于相对的第二侧侧缘的若干间隔布置的第二合页33a。相应地,第一壳体10a的第一护板11a的内侧边缘设置有若干间隔布置的第三合页111a,第二壳体20a的第二护板21a的内侧边缘设置有若干间隔布置的第四合页211a。第三合页111a通过第一连接轴40a与第一合页32a转动连接在一起,第四合页211a通过第二连接轴50a与第二合页33a转动连接在一起。在一些实施例中,防护件还可包括第一防护件60a和第二防护件70a,分别设置于连接件30a的内表面和外表面。其中,防护件一端与第一壳体10a的一端连接,防护件的另一端与第一壳体10a的另一端连接,形成一种加强保护结构,以增加连接件30a的强度,以防连接件30a断裂。同时,还能够保护连接件30a不被外界轻易损害,并具有提升美观度、防污染等功效。
进一步地,第二防护件70a覆盖于连接件30a的外表面且可与连接件30a抵接或者相互分离,当第二防护件70a与连接件30a相互分离时,第二防护件70a与连接件30a之间形成容置间隙。设置成这样,可以使得连接件30a在第二防护件70a的保护下顺畅活动,延长连接件30a的使用寿命。
图9至图1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再一些实施例中的保护壳1b,该保护壳1b可作为上述保护壳1b的一个替代。如图所示,该保护壳1b可包括第一壳体10b、第二壳体20b以及将第二壳体20b可转动连接于该第一壳体10b上的连接件30b。第一壳体10b和第二壳体20b分别用于套接于可折叠终端的第一机身部分和第二机身部分上,并能够随着第一机身部分和第二机身部分的折叠而折叠。第一壳体10b和第二壳体20b在一些实施例中可采用硅胶、塑料等软质或硬质材料制成。连接件30b在一些实施例中可采用硅胶等软质材料制成。
第一壳体10b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包括呈矩形板状的第一护板11b、设置于该第一护板11b的上侧缘且朝第一护板11b正面一侧伸出的第一护边12b、设置于该第一护板11b的下侧缘且朝第一护板11b正面一侧伸出的第二护边13b以及设置于该第一护板11b远离第二壳体20b的一侧边缘且朝第一护板11b正面一侧伸出的第三护边14b。第一护板11b内侧边与连接件30b的第一侧边相连接,用于贴附于可折叠终端的第一机身部分的背面,用于对该第一机身部分的背面进行保护。第一护边12b和第二护边13b的外端分别与第三护边14b的上下两端部连成一体,界定出一个第一容置空间,以套设于可折叠终端的第一机身部分的边缘对该第一机身部分的边缘进行保护。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护板11b可包括视窗110b,该视窗110b尺寸与第一机身部分背面的第二显示屏相适配,采用镂空或透明设置,以让第二显示屏露出。
第二壳体20b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包括呈矩形板状的第二护板21b、设置于该第二护板21b的上侧缘且朝第二护板21b正面一侧伸出的第四护边22b、设置于该第二护板21b的下侧缘且朝第二护板21b正面一侧伸出的第五护边23b以及设置于该第二护板21b远离第一壳体10b的一侧边缘且朝第二护板21b正面一侧伸出的第六护边24b。第二护板21b的内侧边与连接件30b的第二侧边连接在一起,并贴附于可折叠终端的第二机身部分的背面部分区域,以保护该第二机身部分的背面部分区域。第四护边22b和第五护边23b的外端分别与第六护边24b的上下两端部连成一体,界定出一个第二容置空间,以套设于可折叠终端的第二机身部分的边缘,对该第二机身部分的边缘进行保护。第二壳体20b相对于第一壳体1b0展开时,第四护边22b和第五护边23b的内端分别横向越过连接件30b的上下两端、与第一护边12b和第二护边13b的内端相邻近。第二护板21b的上部在一些实施例中可设置有方形通孔210b,以让可折叠终端的摄像头露出。
连接件30b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呈矩形板状,其整个位设于第二壳体20b中,与第二护板21b在一个平面上,并占据第二壳体20b的大致一半宽度。连接件30b用于让第二壳体20b相对于第一壳体10b的转动连接,并保护可折叠终端的折叠部分背面和该第二机身部分的背面部分区域。连接件30b的厚度在常态下可与第一护板11b和第二护板21b的厚度一致。也即,该保护壳1b在展开时,第一护板11b、第二护板21b以及连接件30b的内表面在一个平面上,三者的外表面也在一个平面上。以更好地贴附于展开状态的可折叠终端的背面,并具备良好的手感。
连接件30b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包括多个镂空部31b以及连接于多个镂空部31b之间的连接部35b,这些镂空部31b令得连接件30b更柔软,而方便弯折拉伸。优选地,这些镂空部31b阵列排列成多列,每列镂空部31b均间隔地分布于连接件30的长度方向上,且每相邻两列镂空部31b的位置呈交错设置,使得整个连接件30b呈网格状,从而进一步提升其宽度方向上的伸缩性能。在一些实施例中,镂空部31b在常态下(即连接件30b在宽度方向未被拉伸时)呈顺着连接件30b的长度方向分布的细长型(如图8所示),以再进一步提升连接件30的伸缩性能。当该保护壳1b折叠时,连接件30b在宽度方向被拉伸,常态下呈细长型的镂空部31b变成大致呈菱形,连接件30b的厚度此时略微变薄。连接件30b通过设置上述镂空的网格状,能够更好地适配可折叠终端的折叠部分的外侧表面,具有更好的包裹性,不容易出现褶皱等情形。另外,该保护壳1b对尺寸公差的允许范围更大。再者,连接件30b抗弯折能力更强,使用寿命更长。
再如图13所示,该保护壳1b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可包括第一连接轴40b和第二连接轴50b,第一连接轴40b将连接件30b的一侧与第一壳体20b的一侧可拆卸地相连接,第二连接轴50b将连接件30b的另一侧与第二壳体20b的一侧可拆卸地相连接。连接件30b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包括设置于第一侧缘的若干间隔布置的第一合页32b以及设置于相对的第二侧侧缘的若干间隔布置的第二合页33b。相应地,第一壳体10b的第一护板11b的内侧边缘设置有若干间隔布置的第三合页111b,第二壳体20b的第二护板21b的内侧边缘设置有若干间隔布置的第四合页。第三合页111b通过第一连接轴40b与第一合页32b转动连接在一起,第四合页通过第二连接轴50b与第二合页33b转动连接在一起。在一些实施例中,防护件还可包括第一防护件60b和第二防护件70b,分别设置于连接件30b的内表面和外表面,以提升美观度。其中,防护件一端与第一壳体10b的一端连接,防护件的另一端与第一壳体10b的另一端连接。
进一步地,第二防护件70b覆盖于连接件30b的外表面且可与连接件30b抵接或者相互分离,当第二防护件70b与连接件30b相互分离时,防护件70b与连接件30b之间形成容置间隙。设置成这样,可以使得连接件30b在防护件70b的保护下顺畅活动,延长连接件30b的使用寿命。同时,用户在使用时,可将手掌穿过容置间隙以将电子设备固定在手上,方便用户使用电子设备。
该保护壳1b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件30b还可包括若干加强件80b,加强件80b与连接件30b一体成型,或,加强件80b与连接件30b可拆卸连接。其中,连接件30b上开设有若干个沿长度方向延伸的安装孔34b,以分别供这些加强件80b穿置于其中,以增强连接件30b的截面受力。安装孔34b在一些实施例中可贯穿连接件30b的整个长度上。
可以理解地,连接件30b并不局限于采用硅胶等软质材料制成,其也可以采用可伸缩的金属丝网、非金属编制网等其他材料制成。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折叠终端保护壳,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以及连接件,连接件分别连接于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连接件包括多个镂空部和连接于多个镂空部之间的连接部;连接件包括收纳状态和伸展状态,当连接件处于收纳状态时,镂空部呈第一形状;当连接件处于伸展状态时,镂空部呈第二形状,且连接件可相对弯折,使得第一壳体层叠设于第二壳体。通过在连接件上设置多数个镂空部,能够更好地适配可折叠终端的折叠部分的外侧表面,进而有效的对外侧表面进行保护;同时还能适配折叠终端的变化而进行折叠或展开。
可以理解地,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

Claims (9)

1.一种可折叠终端保护壳,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以及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一端与所述第一壳体连接,所述连接件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壳体连接,所述连接件包括多个镂空部和连接于多个所述镂空部之间的连接部;所述连接件包括收纳状态和伸展状态,当所述连接件处于所述收纳状态时,所述镂空部呈第一形状;当所述连接件处于所述伸展状态时,所述镂空部呈第二形状,且所述连接件可相对弯折,使得所述第一壳体层叠设于所述第二壳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终端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镂空部呈所述第一形状时的面积小于所述镂空部呈所述第二形状时的面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折叠终端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采用可形变材料制成,多个所述镂空部阵列排列成多列,每列所述镂空部均间隔排布,且每相邻两列所述镂空部的位置呈交错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折叠终端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形状为长条形,所述第二形状为菱形。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可折叠终端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还包括防护件,所述防护件盖设于所述连接件的内表面和/或外表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折叠终端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件一端与所述第一壳体的一端连接,所述防护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壳体的另一端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折叠终端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件覆盖于所述连接件的外表面且可与所述连接件抵接或者相互分离,当所述防护件与所述连接件相互分离时,所述防护件与所述连接件之间形成容置间隙。
8.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可折叠终端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还包括加强件,所述加强件与所述连接件一体成型,或,所述加强件与所述连接件可拆卸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折叠终端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上设有通孔,所述加强件插设于所述通孔内。
CN202121154776.0U 2021-05-26 2021-05-26 可折叠终端保护壳 Active CN21587150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154776.0U CN215871506U (zh) 2021-05-26 2021-05-26 可折叠终端保护壳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154776.0U CN215871506U (zh) 2021-05-26 2021-05-26 可折叠终端保护壳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871506U true CN215871506U (zh) 2022-02-18

Family

ID=803169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154776.0U Active CN215871506U (zh) 2021-05-26 2021-05-26 可折叠终端保护壳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87150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135248A (zh) * 2023-03-30 2023-11-28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折叠式保护套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135248A (zh) * 2023-03-30 2023-11-28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折叠式保护套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860956U (zh) 可折叠设备
US6519141B2 (en) Handheld computer cover with deformable exterior
KR101701157B1 (ko) 접이식단말기 커버장치
US6229697B1 (en) Notebook computer having a resilient, portfolio-type case
US9727081B2 (en) Tablet computer overlay membrane
BR122023023789A2 (pt) Dispositivo eletrônico dobrável incluindo estrutura de proteção de exibidor
US10310559B2 (en) Variably deployable cascading pivotal visor for a mobile device
CN106662744B (zh) 用于头部安装设备的紧凑折叠结构
CN215871506U (zh) 可折叠终端保护壳
KR20200137902A (ko) 디스플레이 보호 구조를 포함하는 폴더블 전자 장치
KR20230038985A (ko) 힌지 보호 가능한 휴대폰 케이스
CN217242983U (zh) 一种折叠式电子产品保护套
US9182787B2 (en) Removable cover panel for display housing
CN216490625U (zh) 一种可伸缩的折叠手机保护壳及手机
CN214756492U (zh) 折叠屏护套
ES2935493T3 (es) Dispositivo electrónico que incluye un miembro conductor
CN110442193B (zh) 枢转机构与电子装置
KR20220125665A (ko) 접힘 가능한 플렉서블 플레이트를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CN214756487U (zh) 全包保护膜
CN215499126U (zh) 电子设备保护壳
CN217606316U (zh) 一种防摔的平板电脑
CN220858159U (zh) 一种折叠屏手机保护壳
CN216122534U (zh) 折叠保护壳
CN213754607U (zh) 一种电子设备保护套
CN214083546U (zh) 一种印刷机的保护外壳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