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868067U - 一种智能门铃 - Google Patents
一种智能门铃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5868067U CN215868067U CN202122083216.7U CN202122083216U CN215868067U CN 215868067 U CN215868067 U CN 215868067U CN 202122083216 U CN202122083216 U CN 202122083216U CN 215868067 U CN215868067 U CN 21586806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ens
- camera
- hole
- shell
- mai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terconnected Communication Systems, Intercoms, And Interpho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门铃技术领域,公开一种智能门铃,包括:壳体、感测器、主摄像头、透镜、主电路板、按键主板、按键组件、第一光源和第一红外镜片。壳体开设感测器通孔、主摄像头通孔和安装槽,感测器通孔和主摄像头通孔均与安装槽相连通,感测器通孔邻近主摄像头通孔。感测器收容于感测器通孔。主摄像头收容于主摄像头通孔。透镜安装于壳体,透镜盖住感测器通孔,透镜围绕主摄像头通孔。按键主板电性连接于主电路板。按键组件连接于按键主板。第一光源安装于按键主板。第一红外镜片安装于安装槽,第一红外镜片围绕按键组件和透镜。本实用新型的智能门铃结构紧凑。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门铃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智能门铃。
背景技术
目前智能门铃通常包括摄像头和光源,摄像头用于监测门外的情况,光源用于为摄像头摄像提供光线。然而,该摄像头和光源的结构设置不合理,使得智能门铃的结构不紧凑、体积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旨在提供一种智能门铃,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智能门铃结构不紧凑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提供一种智能门铃,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开设感测器通孔、主摄像头通孔和安装槽,所述感测器通孔和所述主摄像头通孔均与所述安装槽相连通,所述感测器通孔邻近所述主摄像头通孔;
感测器,所述感测器收容于所述感测器通孔;
主摄像头,所述主摄像头收容于所述主摄像头通孔;
透镜,所述透镜安装于所述壳体,所述透镜盖住所述感测器通孔,所述透镜围绕所述主摄像头通孔;
主电路板;
按键主板,所述按键主板和所述主摄像头均电性连接于所述主电路板;
按键组件,所述按键组件连接于所述按键主板;
第一光源,所述第一光源安装于所述按键主板;以及
第一红外镜片,所述第一红外镜片安装于所述安装槽,所述第一红外镜片围绕所述按键组件和所述透镜。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包括外面壳和内面壳,所述外面壳包裹所述内面壳,所述内面壳开设所述感测器通孔和所述主摄像头通孔,所述透镜安装于所述内面壳,所述外面壳开设所述安装槽。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智能门铃包括第一密封套圈,所述第一密封套圈套设于所述主摄像头外围,并且靠近所述内面壳,所述第一密封套圈包括外缘翻边,所述第一密封套圈的一端位于所述透镜和所述主摄像头之间,所述第一密封套圈的另一端设有所述外缘翻边,所述外缘翻边朝所述内面壳翻折而形成环形的容置槽;
所述主摄像头通孔的侧壁收容于所述容置槽内;
所述透镜围绕所述第一密封套圈,所述第一密封套圈将所述透镜和所述主摄像头隔离。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面壳开设第一镜片收容腔,所述内面壳开设第二镜片收容腔,所述内面壳包括凸缘,所述凸缘围绕所述第二镜片收容腔,所述凸缘经所述第一镜片收容腔从所述外面壳露出,所述第二镜片收容腔的底壁开设镜头通孔;
所述智能门铃包括副摄像头、第二光源、第二红外镜片和摄像头镜片,所述副摄像头朝向所述镜头通孔,所述副摄像头电性连接于所述主电路板,所述第二光源经所述内面壳露出于所述第一镜片收容腔内,所述第二红外镜片安装于所述第一镜片收容腔内,并且所述第二红外镜片将所述第二光源盖住于所述第一镜片收容腔内,所述摄像头镜片安装于所述第二镜片收容腔,所述摄像头镜片盖住所述镜头通孔,所述凸缘围绕所述摄像头镜片,所述第二红外镜片围绕所述凸缘,所述凸缘将所述第二红外镜片与所述摄像头镜片隔离。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镜片收容腔的底壁开设定位槽;
所述内面壳包括定位凸起,所述定位凸起收容于所述定位槽内;
所述凸缘设置于所述定位凸起。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智能门铃包括镜头支架和灯板;
所述镜头支架安装于所述内面壳,所述副摄像头安装于所述镜头支架,所述镜头支架包括支撑骨;
所述第二光源安装于所述灯板,所述灯板被挤压于所述支撑骨与所述内面壳之间,所述灯板开设限位孔;
所述内面壳朝背离所述外面壳的方向延伸出限位柱,所述限位柱安装于所述限位孔。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内面壳背向所述外面壳的表面开设灯板槽,所述灯板槽的位置与所述定位凸起的位置相对应;
所述灯板收容于所述灯板槽。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智能门铃包括第二密封套圈,所述第二密封套圈被挤压于所述镜头支架与所述内面壳之间,所述第二密封套圈用于密封所述镜头支架与所述内面壳之间的缝隙,同时用于遮蔽所述智能门铃内的光线经所述镜头支架与所述内面壳之间的缝隙入射至所述摄像头镜片和所述副摄像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智能门铃包括喇叭音腔和垫片,所述喇叭音腔包括支撑件;
所述垫片被挤压于所述支撑件与所述副摄像头的底部之间,所述垫片压紧固定所述副摄像头的底面;
所述副摄像头被挤压于所述垫片与所述镜头支架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智能门铃包括按键开关、弹性防水件和电源开机键;
所述按键开关安装于所述主电路板上,并且位于所述主摄像头的背面;
所述弹性防水件包括安装部和抵触柱,所述安装部安装于所述壳体的内侧壁,所述抵触柱自所述安装部朝所述按键开关延伸,所述抵触柱开设容置腔;
所述电源开机键包括触按部和延伸柱,所述触按部穿过所述壳体,所述触按部包括固定缘,所述固定缘被挤压于所述安装部和所述壳体的内侧壁之间,所述延伸柱自所述触按部朝所述按键开关延伸,所述延伸柱收容于所述容置腔。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智能门铃中,所述透镜围绕所述主摄像头通孔,所述第一红外镜片围绕所述按键组件和所述透镜,使得所述第一光源可安装于所述按键主板,所述第一光源的体积较小,其安装于所述按键主板,可使得所述按键主板与所述壳体的距离较短,减少了所述智能门铃的厚度。所述感测器的体积较大,其邻近所述主摄像头,可安装于距离所述壳体较远的位置,由此不会增大所述智能门铃的厚度。通过以上方式,可使得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智能门铃结构紧凑。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中的图片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表示为类似的元件,除非有特别申明,附图中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其中一实施例提供的智能门铃的立体图;
图2是图1所示的智能门铃的分解图;
图3是图1所示的智能门铃的剖面图,部分元件被省略;
图4是图1所示的智能门铃的另一分解图;
图5是图1所示的智能门铃的又一分解图;
图6是图5中A部分的放大图;
图7是图1所示的智能门铃的锁扣的立体图;
图8是图3中B部分的放大图;
图9是图1所示的智能门铃的局部示意图,其中智能门铃的外面壳被省略;
图10是图1所示的智能门铃的镜头支架和灯板的装配图;
图11是图1所示的智能门铃的内面壳、镜头支架和灯板的局部剖视图;
图12是内面壳、镜头支架和灯板的装配图;
图13是图1所示的智能门铃的另一剖面图,部分元件被省略;
图14是图13中C部分的放大图;
图15是图13中D部分的放大图;
图16是图1所示的智能门铃的主电路板、导光板和按键光源的装配图;
图17是图1所示的智能门铃的剖面图的一部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详细的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表述“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上”、“下”、“左”、“右”、“上端”、“下端”、“顶部”以及“底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除非另有定义,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请一并参阅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其中一实施例提供的智能门铃 100,包括门铃主机10和挂墙板组件20,所述门铃主机10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挂墙板组件20。所述挂墙板组件20用于安装于墙面或门体。
请参阅图3,所述门铃主机10包括壳体12、主电路板14、主摄像头16和副摄像头18,所述主电路板14、所述主摄像头16和所述副摄像头18均安装于所述壳体12。所述主摄像头16和所述副摄像头18朝向所述壳体12的同一侧,所述主摄像头16和所述副摄像头18均电性连接于所述主电路板14,所述主摄像头16的光轴O1和所述副摄像头 18的光轴O2的夹角为35度至55度(见图2)。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主摄像头16的光轴O1和所述副摄像头18的光轴O2的夹角为35度至55度,所述主摄像头16可用于监测门外人的活动情况,所述副摄像头18可用于监测门口地面的情况,例如,放在门口外地面的快递物品、外卖、货物等,所述副摄像头18还可以用于监测门外来访人员手上拿的物品,例如快递、手提包等。由此,可给用户提供更多门外的信息,特别是门口外地面的信息。在电商行业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快递送上门和生鲜、蔬菜等配送上门的服务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越来越密切,快递员或配送员为了节省时间,通常会在按动用户的智能门铃100后,将快递、生鲜或蔬菜等放在门口即离开。借助光轴的夹角互为35度至55度的主摄像头16和副摄像头18,用户可准确了解门外的来访人员的情况和门外地面的情况,判断出有快递、生鲜或蔬菜等放在门口外的地面,可立刻自行开门将快递、生鲜或蔬菜等取回家中,为用户提供了便利。
当所述智能门铃100安装于墙面或门体时,所述主摄像头16位于所述副摄像头18上方,所述主摄像头16的光轴O1和所述副摄像头18 的光轴O2位于同一平面内,并且所述平面竖直设置,所述主摄像头16 的光轴O1水平设置,所述副摄像头18向下倾斜。
所述主摄像头16的视场角为160度,所述副摄像头18的视场角为 90度。
所述主摄像头16的光轴O1和所述副摄像头18的光轴O2的夹角可以为40度,45度,50度等。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夹角为45度,所述主摄像头16的光轴O1和所述副摄像头18的光轴O2位于同一平面内,并且所述平面竖直设置,所述主摄像头16的光轴O1水平设置,所述副摄像头18向下倾斜,所述主摄像头16和所述副摄像头18相互配合,使得所述智能门铃100无监测死角,并且在不同的安装高度,所述智能门铃100也无监测死角。
请一并参阅图4和图5,所述壳体12开设定位槽122,所述定位槽 122内设置扣位124。
所述挂墙板组件20包括挂墙板202、锁扣204和角度安装板206,所述锁扣204安装于所述挂墙板202,所述锁扣204收容于所述定位槽 122内,并且所述锁扣204卡接于所述扣位124。
所述挂墙板202可以安装于所述角度安装板206,所述角度安装板 206用于安装于墙面或门体。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角度安装板206可以是水平倾斜角度板,配合挂墙板202安装来实现水平方向的一个转向安装,这样本实施例中的智能门铃100可以安装在转角处,这样可解决一边有墙体遮挡而浪费镜头角度,另一边开阔面又没有完全监测到的问题,所述水平倾斜角度板的倾斜角度可为15度,且可以180°翻转使用,既可以向左偏转一个角度,也可以选择向右偏转一个角度。或者,所述角度安装板206也可以是垂直倾斜角度板,以适应有垂直倾斜角度的墙面,所述垂直倾斜角度板的倾斜角度可为5.5度,且可以180°翻转使用,既可以向下偏转一个角度,也可以选择向上偏转一个角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角度安装板206可以省略,所述智能门铃100 可只通过所述挂墙板202直接安装于墙面或门体。
所述壳体12开设收容槽126,所述收容槽126内设置第一卡扣件 128,所述挂墙板202包括第二卡扣件228,所述第二卡扣件228收容于所述收容槽126,所述第一卡扣件128和所述第二卡扣件228扣合。
所述壳体12和所述挂墙板202接触。
在本实施例中,将所述智能门铃100安装于墙面或门体时,首先将所述挂墙板组件20固定于墙面或门体,通过所述锁扣204和所述扣位 124卡接,所述第一卡扣件128和所述第二卡扣件228扣合,可快速将所述门铃主机10固定于所述挂墙板组件20。需要将所述门铃主机10从所述挂墙板组件20卸下时,使得所述锁扣204和所述扣位124脱离,所述第一卡扣件128和所述第二卡扣件228脱离,即可方便将所述门铃主机10拆卸下来。
所述智能门铃100分为门铃主机10和挂墙板组件20两部分,安装时,所述挂墙板组件20先固定于墙面或门体,可避免安装过程中损坏所述门铃主机10,特别是所述门铃主机10内的光学元件和电子元件等。
所述壳体12开设定位槽122,将所述门铃主机10安装于所述挂墙组件20时,先将所述锁扣204插入所述定位槽122内,这样可以快速、准确地将所述锁扣204和所述扣位124预对准、将所述第一卡扣件128 和所述第二卡扣件228预对准,然后将所述门铃主机10向上推动,使得所述锁扣204和所述扣位124卡接,所述第二卡扣件228插入所述收容槽126,所述第一卡扣件128和所述第二卡扣件228扣合。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卡扣件128的数量为两个,所述第二卡扣件228的数量也为两个,所述锁扣204的数量为一个,所述智能门铃100 安装于墙面或门体时,两个所述第一卡扣件128和两个所述第二卡扣件 228位于同一水平面,两个所述第一卡扣件128和一个所述锁扣204分别位于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三个顶角,并且两个所述第一卡扣件128位于所述锁扣204的上方,这样的结构可以使得所述门铃主机10的重量由两个所述第一卡扣件128和所述锁扣204均匀承载,可提高两个所述第一卡扣件128和所述锁扣204的使用寿命,同时一个所述锁扣204与所述定位槽122为一个点对点的预先定位,可方便、快速地将所述锁扣204预先对准所述扣位124、将所述第一卡扣件128预先对准所述第二卡扣件228,可实现快速将所述门铃主机10安装于所述挂墙板组件20。
可以理解的是,在一些其它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卡扣件128的数量和位置、所述第二卡扣件228的数量和位置、所述锁扣204的数量和位置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扣位124设置于所述定位槽122内,所述第一卡扣件128设置于所述收容槽126内,所述锁扣204插入所述定位槽122 内并且卡接于所述扣位124,所述第二卡扣件228收容于所述收容槽126 内,并且所述第一卡扣件128和所述第二卡扣件228扣合,这样可以使得所述壳体12和所述挂墙板202接触,可使得所述智能门铃100的结构紧凑、体积减小。
可以理解的是,在一些其它实施例中,所述收容槽可开设于所述挂墙板,所述收容槽内设置所述第一卡扣件,所述第二卡扣件可设置于所述壳体,这样的结构也可实现将所述门铃主机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挂墙板组件。因此,所述壳体和所述挂墙板中的一者开设所述收容槽,所述收容槽内设置所述第一卡扣件,所述壳体和所述挂墙板中的另一者包括所述第二卡扣件即可。
请一并参阅图6和图7,所述挂墙板组件20还包括承托件208,两个所述承托件208相对设置,两个所述承托件208固定于所述挂墙板202,每个所述承托件208开设一承托槽2082。所述锁扣204包括锁扣主体 2040、固持部2042和卡扣部2044,两个所述固持部2042分别设置于所述锁扣主体2040的两相对侧,每个所述固持部2042收容于对应的一个所述承托件208的承托槽2082内,所述卡扣部2044设置于所述锁扣主体2040背向所述挂墙板202的一侧,所述卡扣部2044卡接于所述扣位 124。
在本实施例中,两个所述固持部2042分别设置于所述锁扣主体2040 的两相对侧,每个所述固持部2042收容于对应的一个所述承托件208 的承托槽2082内,可方便安装所述锁扣204于所述挂墙板202,并且两个所述固持部2042可牢固地固定所述锁扣主体2040。
所述挂墙板202包括导引部2022。
所述锁扣主体2040开设导引槽2045,所述导引部2022收容于所述导引槽2045,所述导引部2022能沿所述导引槽2045滑动,以导引所述卡扣部2044卡入或脱离所述扣位124。所述卡扣部2044包括倾斜面2046,所述倾斜面2046用于引导所述卡扣部2044卡入所述扣位124。
所述导引部2022为条形结构,两个所述导引部2022平行设置。所述导引槽2045为条形开槽,两个所述导引槽2045平行设置。
所述导引部2022和所述导引槽2045的配合可方便将每个所述固持部2042推入对应的一个所述承托件208的承托槽2082内,或者可方便将每个所述固持部2042从对应的一个所述承托件208的承托槽2082推出。
可以理解的是,在一些其它实施例中,所述导引部和所述导引槽的位置可以互换,也即所述锁扣主体包括导引部,所述挂墙板开设导引槽。因此,所述锁扣主体和所述挂墙板中的一者包括导引部,所述锁扣主体和所述挂墙板中的另一者开设导引槽即可。
所述挂墙板组件20包括压簧210。所述挂墙板202开设通孔2020,所述挂墙板202包括第一定位柱2024。所述锁扣主体2040开设弹簧槽 2047,所述弹簧槽2047的位置与所述通孔2020的位置相对应,所述弹簧槽2047的底壁设置第二定位柱2048,所述压簧210收容于所述弹簧槽2047内,所述压簧210的一端安装于所述第一定位柱2024,所述压簧210的另一端安装于所述第二定位柱2048,所述压簧210被压缩于所述第一定位柱2024和所述第二定位柱2048之间,用于提供弹力推动卡扣部2044卡入或脱离所述扣位124。
安装所述压簧210时,将所述压簧210从所述通孔2020穿过,将所述压簧210收容于弹簧槽2047,然后将所述压簧210压缩于所述第一定位柱2024和所述第二定位柱2048之间。
在所述锁扣204与所述扣位124卡接的过程中,所述压簧210被进一步压缩,所述压簧210可提供弹力助力所述卡扣部2044卡入所述扣位124。在所述锁扣204与所述扣位124脱离的过程中,所述压簧210 趋于恢复原状,可提供弹力助力所述卡扣部2044脱离所述扣位124。
所述通孔2020为条形通孔,位于两个所述承托件208之间。所述第一定位柱2024延伸入所述通孔2020,以方便安装所述压簧210于所述第一定位柱2024和所述第二定位柱2048之间。
所述挂墙板组件20还包括塑料的遮挡片212,所述遮挡片212盖住所述通孔2020(见图4)。
所述壳体12开设解锁孔128,所述解锁孔128与所述定位槽122相连通(见图4)。所述锁扣204包括解锁柱2049,所述解锁柱2049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卡扣部2044,所述解锁柱2049收容于所述解锁孔128 内。欲将所述门铃主机10从所述挂墙板组件20拆卸下来时,可用拆卸工具,如螺丝刀,从所述壳体12外部伸入所述解锁孔128并推动所述解锁柱128脱离所述解锁孔128,由此可使得所述锁扣204部分脱离所述扣位124,再用力向下推动所述门铃主机10,使得所述锁扣204完全脱离所述扣位124,所述第一卡扣件128完全脱离所述第二卡扣件228,即可将所述门铃主机10从所述挂墙板组件20拆卸下来。借助所述解锁柱2049,可方便拆卸所述门铃主机10。
可以理解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解锁柱2049也可经所述解锁孔128伸出所述壳体12,如此则无需使用拆卸工具,用户可直接用手推动所述解锁柱2049。
请一并参阅图8和图9,所述壳体12包括外面壳121和内面壳123,所述外面壳121包裹所述内面壳123,所述外面壳121开设第一镜片收容腔1210,所述内面壳123开设第二镜片收容腔1230,所述内面壳123 包括凸缘1232,所述凸缘1232围绕所述第二镜片收容腔1230,所述凸缘1232经所述第一镜片收容腔1210从所述外面壳121露出,所述第二镜片收容腔1230的底壁开设镜头通孔1234,所述副摄像头18朝向所述镜头通孔1234。所述智能门铃100包括第一光源11、第一红外镜片13 和摄像头镜片15,所述第一光源11穿过所述内面壳123露出于所述第一镜片收容腔1210内,所述第一红外镜片13安装于所述第一镜片收容腔1210内,并且所述第一红外镜片13将所述第一光源11盖住于所述第一镜片收容腔1210内,所述摄像头镜片15安装于所述第二镜片收容腔1230,所述摄像头镜片15盖住所述镜头通孔1234,所述凸缘1232 围绕所述摄像头镜片15,所述第一红外镜片13围绕所述凸缘1232,所述凸缘1232将所述第一红外镜片13与所述摄像头镜片15隔离。
所述内面壳123可由黑色的聚碳酸酯(PC)注塑制得,所述外面壳 121可由聚碳酸酯加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材料制得,所述外面壳121可在所述内面壳123的基础上二次注塑制得,所述内面壳123需支撑所述主电路板14等元件,并且需形成各种槽,因此内部结构较复杂,结构强度要求高,而所述外面壳121需要有较好的外观,本实施例的外壳12采用二次注塑可同时满足所述外面壳121和所述内面壳123 的不同要求。
所述第一光源11可以为发光二极管灯等,用于在黑暗环境中为所述副摄像头18摄像提供光源。所述第一光源11的数量可以为至少二个以上,分别位于所述凸缘1232外部并且位于所述凸缘1232的两相对侧。
所述第一红外镜片13用于将所述第一光源11发出的光线变为红外光,使得所述副摄像头18可在黑暗环境中进行摄像。
所述摄像头镜片15用于将入射的光线会聚至所述副摄像头18,可以提高所述副摄像头18的成像质量和摄像距离。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凸缘1232围绕所述摄像头镜片15,所述第一红外镜片13围绕所述凸缘1232,可使得所述智能门铃100的结构紧凑,进一步地,所述凸缘1232将所述第一红外镜片13与所述摄像头镜片15 隔离,可阻止所述第一光源11的光线经所述摄像头镜片15入射至所述副摄像头18,以影响所述副摄像头18的成像质量。
所述第一镜片收容腔1210的底壁开设定位槽1212。所述内面壳123 包括定位凸起1236,所述定位凸起1236收容于所述定位槽1212内。所述凸缘1232设置于所述定位凸起1236。
所述定位凸起1236收容于所述定位槽1212内,可将所述内面壳123 与所述外面壳121定位,以方便将所述内面壳123安装于所述外面壳121。
请一并参阅图10,图11和图12,所述智能门铃100包括镜头支架 30和灯板40。所述镜头支架30安装于所述内面壳123,所述副摄像头 18安装于所述镜头支架30(见图8),所述镜头支架30包括支撑骨32。所述第一光源11安装于所述灯板40,所述灯板40被挤压于所述支撑骨32与所述内面壳123之间,所述灯板40开设限位孔48。所述内面壳123 朝背离所述外面壳121的方向延伸出限位柱1238,所述限位柱1238安装于所述限位孔48。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灯板40被挤压于所述支撑骨32与所述内面壳 123之间,使得所述灯板40在垂直于灯板40的方向被固定,进一步地,所述限位柱1238安装于所述限位孔48,使得所述灯板40在平行于灯板 40的方向被固定。由此,无需借助螺钉或胶水即可将灯板40固定,安装方便、快捷,而且还环保。
所述内面壳123背向所述外面壳121的表面开设灯板槽1239,所述灯板槽1239的位置与所述定位凸起1236的位置相对应。所述灯板40 收容于所述灯板槽1239。
所述灯板槽1239为朝所述外面壳121方向凸起所述定位凸起1236 而形成的凹槽,所述灯板槽1239的形状与所述定位凸起1236的形状相同。所述定位凸起1236可将所述外面壳121与所述内面壳123定位,以方便将所述内面壳123安装于所述外面壳121,同时所述灯板40收容于所述灯板槽1239,可使得所述智能门铃100体积减小、结构更紧凑。
请复参阅图8,所述智能门铃100包括第一密封套圈50,所述第一密封套圈50被挤压于所述镜头支架30与所述内面壳123之间,所述第一密封套圈50用于密封所述镜头支架30与所述内面壳123之间的缝隙,同时用于遮蔽所述门铃主机10内的光线经所述镜头支架30与所述内面壳123之间的缝隙入射至所述摄像头镜片15和所述副摄像头18。
所述第一密封套圈50可为防水胶。
所述智能门铃100包括喇叭音腔60和垫片70,所述喇叭音腔60包括支撑件62。所述垫片70被挤压于所述支撑件62与所述副摄像头18 的底部之间,所述垫片70压紧固定所述副摄像头18的底部。所述副摄像头18被挤压于所述垫片70与所述镜头支架30之间。
所述垫片70可为泡棉。
所述垫片70压紧固定所述副摄像头18的底部,从而在所述副摄像头18的Z向固定所述副摄像头18,所述镜头支架30可在所述副摄像头 18的X、Y向对所述副摄像头18进行限位固定,从而使得所述副摄像头18在三维方向均被限位固定。
所述智能门铃100包括第一防水胶件和第二防水胶件。所述第一防水胶件连接于所述第一镜片收容腔1210的底壁与所述第一红外镜片13 之间。所述第二防水胶件连接于所述第二镜片收容腔1230的底壁与所述摄像头镜片15之间。
借助所述第一防水胶件和第二防水胶件,可使得本实施例的所述智能门铃100具有防水功能。所述第一防水胶件和第二防水胶件可为防水胶。
请一并参阅图13和图14,所述智能门铃100还包括感测器90、透镜92、按键组件94、按键主板96、第二光源98(见图16)和第二红外镜片99。
所述内面壳123开设感测器通孔1231和主摄像头通孔1233,所述感测器通孔1231邻近所述主摄像头通孔1233,所述感测器90收容于所述感测器通孔1231,所述主摄像头16收容于所述主摄像头通孔1233。所述透镜92安装于所述内面壳123,所述透镜92盖住所述感测器通孔 1231,并且所述透镜92围绕所述主摄像头通孔1233。所述按键组件94 位于所述主摄像头16和所述副摄像头18之间。所述按键主板96电性连接于所述主电路板14。所述第二光源98安装于所述按键主板96(见图16)。所述外面壳121开设安装槽1214,所述感测器通孔1231和所述主摄像头通孔1233均与所述安装槽1214相连通。所述第二红外镜片 99安装于所述安装槽1214,所述第二红外镜片99围绕所述按键组件94 和所述透镜92。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透镜92围绕所述主摄像头通孔1233,所述第二红外镜片99围绕所述按键组件94和所述透镜92,使得所述第二光源 98可安装于所述按键主板96,所述第二光源98的体积较小,其安装于所述按键主板96,可使得所述按键主板96与所述内面壳123的距离较短,减少了所述智能门铃100的厚度。所述感测器90的体积较大,其邻近所述主摄像头16,可安装于距离所述内面壳123较远的感测器主板,由此不会增大所述智能门铃100的厚度。所述感测器主板与所述主电路板14电连接。
所述感测器90可为PIR人体感测器,所述透镜92可为PIR透镜,所述第二光源98可为发光二极管灯。
所述智能门铃100包括第二密封套圈52,所述第二密封套圈52套设于所述主摄像头16外围,并且靠近所述内面壳123,所述第二密封套圈52包括外缘翻边520,所述第二密封套圈52的一端位于所述透镜92 和所述主摄像头16之间,所述第二密封套圈52的另一端设有所述外缘翻边520,所述外缘翻边520朝所述内面壳123翻折而形成环形的容置槽522。所述主摄像头通孔1233的侧壁收容于所述容置槽522内。所述透镜92围绕所述第二密封套圈52,所述第二密封套圈52将所述透镜 92和所述主摄像头16隔离。
所述外缘翻边520朝所述内面壳123翻折而形成环形的容置槽522,所述主摄像头通孔1233的侧壁收容于所述容置槽522内,可使得液体,例如水,不会经所述第二密封套圈52与所述主摄像头通孔1233的侧壁之间进入所述壳体12而损坏所述壳体12内的光电元件,例如所述主电路板14和所述主摄像头16。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密封套圈52将所述透镜92和所述主摄像头16隔离,可阻止所述壳体12内的光线,例如所述第二光源98发出的光线,经所述透镜92进入所述主摄像头16而影响所述主摄像头16的成像质量。
所述第二密封套圈52可为密封泡棉。
所述智能门铃100包括第三防水胶件和第四防水胶件。所述第三防水胶件连接于所述安装槽1214的底壁与所述第二红外镜片99之间。所述第四防水胶件连接于所述透镜92和所述内面壳123之间。
借助所述第三防水胶件和第四防水胶件,可使得本实施例的所述智能门铃100具有防水功能。所述第三防水胶件和第四防水胶件可为防水胶。
请一并参阅图15和图16,所述按键组件94包括不透光的按压部 940、透光部942和按键弹片944。所述按压部940安装于所述透光部 942,所述透光部942围绕所述按压部940,所述透光部942包括抵触块 9420。所述按键弹片944安装于所述按键主板96,所述抵触块9420的位置与所述按键弹片944的位置相对应,所述按压部940可被按压以推动所述抵触块9420挤压所述按键弹片944。
所述按键组件94还包括按键光源946和导光板948。所述按键光源 946安装于所述按键主板96,并且所述按键光源946围绕所述按键弹片944设置。
所述导光板948安装于所述按键主板96,所述导光板948包括光入射面9480和光出射面9482,所述按键光源946朝向所述光入射面9480,所述光出射面9482朝向所述按键组件94。
所述按压部940由不透光的材料制得,例如黑色、高亮的塑胶材料。所述透光部942由可透光的材料制得,例如由乳白PC塑胶材料加扩散粉制得。
所述按压部940被按压以推动所述抵触块9420挤压所述按键弹片 944时,所述智能门铃100响起,同时所述按键光源946发出光线入射至所述光入射面9480,经所述光出射面9482出射至所述按键组件94,出射的光线经所述透光部942出射,使得所述透光部942发亮,可提升用户体验。
所述导光板948为圆环状,围绕所述按键光源946。所述光入射面 9480为圆形,所述光出射面9482为圆环形。
所述按键光源946包括5个光源单元,所述5个光源单元沿一圈形均匀设置,每个所述光源单元包括两个不同颜色的灯,例如包括白色的发光二极管灯和红色的发光二极管灯,所述两个不同颜色的发光二极管灯可以交替发光,使得所述透光部942可交替发出不同颜色的光,进一步提升用户的体验。
可以理解的是,在一些其它实施例中,所述5个光源单元可为交替发出不同颜色光的发光二极管灯。进一步地,所述光源单元的数量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变化,在本实施例不作限制。
所述按键组件94包括硬质的触点片949,所述触点片949位于所述抵触块9420与所述按键弹片944之间。所述触点片949可由硬质的塑胶材料制得,用于增加用户按压所述按压部940的手感。
所述智能门铃100包括第一弹性防水件54,所述第一弹性防水件包括折边540,所述折边540朝所述内面壳123翻折而形成环形槽542。所述内面壳123部分收容于所述环形槽542。所述触点片949安装于所述第一弹性防水件54朝向所述按键弹片944的一侧。
所述折边540朝所述内面壳123翻折而形成环形槽542,所述内面壳123部分收容于所述环形槽542,可使得液体,例如水,不会经所述折边540和所述内面壳123之间进入所述壳体12,使得所述智能门铃 100具有防水功能。
请参阅图17,所述智能门铃100包括按键开关110、第二弹性防水件112和电源开机键114。所述按键开关110安装于所述主电路板14背向所述主摄像头16的一侧,并且位于所述主摄像头16的背面。所述第二弹性防水件112包括安装部1120和抵触柱1122,所述安装部1120安装于所述壳体12的内侧壁,所述抵触柱1122自所述安装部1120朝所述按键开关110延伸,所述抵触柱1122开设容置腔1124。所述电源开机键114包括触按部1140和延伸柱1142,所述触按部1140穿过所述壳体12,所述触按部1140包括固定缘1144,所述固定缘1144被挤压于所述安装部1120和所述壳体12的内侧壁之间,所述延伸柱1142自所述触按部1140朝所述按键开关110延伸,所述延伸柱1142收容于所述容置腔1124。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弹性防水件112的安装部1120安装于所述壳体12的内侧壁,可以防止液体,例如水,经所述触按部1140和所述壳体12之间的缝隙进入所述壳体12,使得所述智能门铃100具有防水功能。所述延伸柱1142收容于所述容置腔1124,所述第二弹性防水件112由弹性材料制得,可增加用户按压所述触按部1140的手感。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思路下,以上实施例或者不同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之间也可以进行组合,步骤可以以任意顺序实现,并存在如上所述的本实用新型的不同方面的许多其它变化,为了简明,它们没有在细节中提供;尽管参阅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智能门铃,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开设感测器通孔、主摄像头通孔和安装槽,所述感测器通孔和所述主摄像头通孔均与所述安装槽相连通,所述感测器通孔邻近所述主摄像头通孔;
感测器,所述感测器收容于所述感测器通孔;
主摄像头,所述主摄像头收容于所述主摄像头通孔;
透镜,所述透镜安装于所述壳体,所述透镜盖住所述感测器通孔,所述透镜围绕所述主摄像头通孔;
主电路板;
按键主板,所述按键主板和所述主摄像头均电性连接于所述主电路板;
按键组件,所述按键组件连接于所述按键主板;
第一光源,所述第一光源安装于所述按键主板;以及
第一红外镜片,所述第一红外镜片安装于所述安装槽,所述第一红外镜片围绕所述按键组件和所述透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门铃,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外面壳和内面壳,所述外面壳包裹所述内面壳,所述内面壳开设所述感测器通孔和所述主摄像头通孔,所述透镜安装于所述内面壳,所述外面壳开设所述安装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门铃,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密封套圈,所述第一密封套圈套设于所述主摄像头外围,并且靠近所述内面壳,所述第一密封套圈包括外缘翻边,所述第一密封套圈的一端位于所述透镜和所述主摄像头之间,所述第一密封套圈的另一端设有所述外缘翻边,所述外缘翻边朝所述内面壳翻折而形成环形的容置槽;
所述主摄像头通孔的侧壁收容于所述容置槽内;
所述透镜围绕所述第一密封套圈,所述第一密封套圈将所述透镜和所述主摄像头隔离。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门铃,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面壳开设第一镜片收容腔,所述内面壳开设第二镜片收容腔,所述内面壳包括凸缘,所述凸缘围绕所述第二镜片收容腔,所述凸缘经所述第一镜片收容腔从所述外面壳露出,所述第二镜片收容腔的底壁开设镜头通孔;
所述智能门铃包括副摄像头、第二光源、第二红外镜片和摄像头镜片,所述副摄像头朝向所述镜头通孔,所述副摄像头电性连接于所述主电路板,所述第二光源经所述内面壳露出于所述第一镜片收容腔内,所述第二红外镜片安装于所述第一镜片收容腔内,并且所述第二红外镜片将所述第二光源盖住于所述第一镜片收容腔内,所述摄像头镜片安装于所述第二镜片收容腔,所述摄像头镜片盖住所述镜头通孔,所述凸缘围绕所述摄像头镜片,所述第二红外镜片围绕所述凸缘,所述凸缘将所述第二红外镜片与所述摄像头镜片隔离。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门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镜片收容腔的底壁开设定位槽;
所述内面壳包括定位凸起,所述定位凸起收容于所述定位槽内;
所述凸缘设置于所述定位凸起。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智能门铃,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门铃包括镜头支架和灯板;
所述镜头支架安装于所述内面壳,所述副摄像头安装于所述镜头支架,所述镜头支架包括支撑骨;
所述第二光源安装于所述灯板,所述灯板被挤压于所述支撑骨与所述内面壳之间,所述灯板开设限位孔;
所述内面壳朝背离所述外面壳的方向延伸出限位柱,所述限位柱安装于所述限位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智能门铃,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面壳背向所述外面壳的表面开设灯板槽,所述灯板槽的位置与所述定位凸起的位置相对应;
所述灯板收容于所述灯板槽。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智能门铃,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二密封套圈,所述第二密封套圈被挤压于所述镜头支架与所述内面壳之间,所述第二密封套圈用于密封所述镜头支架与所述内面壳之间的缝隙,同时用于遮蔽所述智能门铃内的光线经所述镜头支架与所述内面壳之间的缝隙入射至所述摄像头镜片和所述副摄像头。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智能门铃,其特征在于,包括喇叭音腔和垫片,所述喇叭音腔包括支撑件;
所述垫片被挤压于所述支撑件与所述副摄像头的底部之间,所述垫片压紧固定所述副摄像头的底面;
所述副摄像头被挤压于所述垫片与所述镜头支架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门铃,其特征在于,包括按键开关、弹性防水件和电源开机键;
所述按键开关安装于所述主电路板上,并且位于所述主摄像头的背面;
所述弹性防水件包括安装部和抵触柱,所述安装部安装于所述壳体的内侧壁,所述抵触柱自所述安装部朝所述按键开关延伸,所述抵触柱开设容置腔;
所述电源开机键包括触按部和延伸柱,所述触按部穿过所述壳体,所述触按部包括固定缘,所述固定缘被挤压于所述安装部和所述壳体的内侧壁之间,所述延伸柱自所述触按部朝所述按键开关延伸,所述延伸柱收容于所述容置腔。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2083216.7U CN215868067U (zh) | 2021-08-31 | 2021-08-31 | 一种智能门铃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2083216.7U CN215868067U (zh) | 2021-08-31 | 2021-08-31 | 一种智能门铃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5868067U true CN215868067U (zh) | 2022-02-18 |
Family
ID=802446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2083216.7U Active CN215868067U (zh) | 2021-08-31 | 2021-08-31 | 一种智能门铃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5868067U (zh) |
-
2021
- 2021-08-31 CN CN202122083216.7U patent/CN215868067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7551160B2 (en) | Touch pad apparatus for a portable computer | |
TWI599296B (zh) | 殼體及採用該殼體的電子裝置 | |
US20110253516A1 (en) | Modular Sensor Switch | |
CN104053327A (zh) | 用于可携式电子装置及电子平板的防水壳体结构 | |
US20080041613A1 (en) | Operation device | |
CN215868067U (zh) | 一种智能门铃 | |
CN215868064U (zh) | 一种智能门铃 | |
CN215868065U (zh) | 一种智能门铃 | |
CN215868066U (zh) | 智能门铃 | |
CN215868063U (zh) | 一种智能门铃 | |
JP2009302313A (ja) | 電子機器 | |
CN113724456A (zh) | 一种智能门铃 | |
CN218268232U (zh) | 一种显示屏固定结构 | |
CN209821555U (zh) | 显示器安装框架及显示器 | |
TWM606250U (zh) | 自動體外心臟電擊去顫器的收納櫃 | |
CN221178121U (zh) | 维护拆装结构及其所应用的显示屏 | |
CN212543911U (zh) | 显示设备 | |
CN219891672U (zh) | 一种电子学生证 | |
CN219697730U (zh) | 一种可视门铃 | |
WO2020238141A1 (zh) | 显示设备及遥控器 | |
CN212677267U (zh) | 一种电视机 | |
CN220306125U (zh) | 开关的壳体改良结构 | |
CN217890974U (zh) | 机器人 | |
CN215717832U (zh) | 一种锁具 | |
CN220400465U (zh) | 摄像头开关模组及电子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425 Address after: 518131 203, building 1, 1970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Minzhi community, Minzhi street, Longhua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Lindu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209, 211, 213 and 215, building 424, Bagua Industrial Zone, No. 150 Bagua Third Road, Hualin community, Yuanling street, Futi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Guangyi Technology Innovation Co.,Ltd.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