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863683U - 踢脚线取暖器 - Google Patents

踢脚线取暖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863683U
CN215863683U CN202122153162.7U CN202122153162U CN215863683U CN 215863683 U CN215863683 U CN 215863683U CN 202122153162 U CN202122153162 U CN 202122153162U CN 215863683 U CN215863683 U CN 21586368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uver
skirting line
heating
air
heating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153162.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严晓
刘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Ruiwu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Ruiwu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Ruiwu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Ruiwu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153162.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86368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86368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86368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ousings, Intake/Discharge, And Installation Of Fluid Heat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踢脚线取暖器,涉及取暖设备技术领域。该踢脚线取暖器包括壳体、加热体、风机组件以及百叶组件。壳体内设有容置腔,壳体的壁面上开设有分别与容置腔连通的进风口和出风口。加热体安装于容置腔内,风机组件位于加热体的下方且与进风口相对应。百叶组件可转动的安装于加热体上方且与出风口相对应。踢脚线取暖器具有开启状态和关闭状态,当其开启时,百叶组件打开,空气在风机组件的作用下加速从进风口进入并流经加热体后从出风口排出。当其关闭时,百叶组件闭合以遮挡加热体或出风口。通过设置风机组件可以提高加热速度,通过设置百叶组件可以阻挡灰尘进入机身内部,提升产品安全性能和可靠性。

Description

踢脚线取暖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取暖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踢脚线取暖器。
背景技术
取暖器是指用于取暖的设备,取暖设备根据加热介质不同、加热原理不同,大体可以分为:燃气取暖设备、电加热取暖设备、锅炉取暖设备、电壁挂炉取暖。
其中,踢脚线取暖设备是采用超导体材料作为基本加热单元,把电能转化为热能,利用热循环原理,通过对流接触的方式传递热量。
然而,现有的踢脚线取暖设备,存在至少如下问题:1.加热速度慢,效率较低;2.出风口是敞开状态,在不使用时,灰尘容易从出风口进入踢脚线取暖器内部,造成一定的安全隐患。
如何提高产品安全性能的同时,也提升产品的加热效率,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踢脚线取暖器,以改善上述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一个。
本申请的实施例可以这样实现:
提供一种踢脚线取暖器,包括壳体、加热体、风机组件以及百叶组件。壳体内设有容置腔,壳体的壁面上开设有分别与容置腔连通的进风口和出风口。加热体安装于容置腔内,风机组件位于加热体的下方且与进风口相对应。百叶组件可转动的安装于加热体的上方,且与出风口相对应。踢脚线取暖器具有开启状态和关闭状态,当踢脚线取暖器处于开启状态时,百叶组件转动打开,空气在风机组件的作用下加速从进风口进入,并流经加热体后从出风口排出;当踢脚线取暖器处于关闭状态时,百叶组件转动闭合以遮挡加热体或出风口。
在可选的实施例中,百叶组件包括百叶本体和驱动件,百叶本体可转动的安装于壳体,驱动件与百叶本体传动连接,以驱动百叶本体转动闭合或转动打开。
在可选的实施例中,壳体包括设置于其长度方向两端的安装部,百叶本体包括位于其长度方向两端的转动部,转动部与安装部相匹配,安装部和转动部二者之中的其中一个为转轴,另一个为第一安装孔,转轴可转动的穿设于第一安装孔中。
在可选的实施例中,百叶组件还包括摆动件和偏心拨杆,百叶本体沿其长度方向的一端还设置有铰接轴,铰接轴的中心轴线与转动部的中心轴线平行,铰接轴与摆动件可转动连接,偏心拨杆传动连接于驱动件和摆动件之间,以使摆动件在偏心拨杆的传动下带动百叶本体转动。
在可选的实施例中,百叶本体的数量为多个,摆动件包括第一连接部,第一连接部开设有位于同一平面的多个第二安装孔,百叶本体的铰接轴一一对应的可转动连接于第二安装孔。
在可选的实施例中,摆动件还包括第二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开设有转轴孔,偏心拨杆包括中心孔和相对于中心孔偏心设置的拨杆,驱动件的输出轴与偏心拨杆的中心孔固定连接,拨杆与转轴孔可转动连接。
在可选的实施例中,风机组件包括贯流风机,贯流风机设置于壳体的容置腔内。贯流风机包括外壳、叶轮及电机,电机和叶轮传动连接,叶轮可转动的安装于外壳内,所述外壳形成风道,风道包括与进风口相对应的入风口,以使空气从进风口进入经贯流风机吹向加热体。
在可选的实施例中,壳体包括顶板、底板及侧板,侧板位于顶板和底板之间且围合成容置腔,百叶组件安装于顶板,风机组件安装于底板。
在可选的实施例中,底板包括第一平面部、第二平面部及凹陷部,凹陷部连接于第一平面部和第二平面部之间,风机组件设置于凹陷部内,凹陷部包括侧壁,第一平面部、侧壁及第二平面部中的至少一者开设有进风口。
在可选的实施例中,加热体上设置有用于限制加热温度的限温器,限温器位于加热体沿其长度方向的至少一端。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踢脚线取暖器,在加热体的下方设置风机组件,且风机组件与壳体的进风口相对应,在加热体的上方设置百叶组件,百叶组件与壳体的出风口相对应。
加热体通过加热周边的空气形成热气流,热气流自然向上流动,冷空气从底部补充以平衡气压差。通过在加热体的下方设置风机组件,以使风机组件将风吹向加热体,加快冷空气补充速度,同时把加热体周边已经加热的空气快速带出,从而实现提高加热速度,提高热效率的目的。另外,通过在加热体的上方设置百叶组件,且当该踢脚线取暖器处于开启状态时,百叶组件打开,热空气从百叶组件的空隙中流出。当该踢脚线取暖器处于关闭状态时,百叶组件闭合,可以遮挡加热体或者出风口,进而阻挡灰尘进入产品的机身内部,大大减小了灰尘落入取暖器内部的概率,提升了产品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能和可靠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踢脚线取暖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踢脚线取暖器沿纵截面的剖视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踢脚线取暖器的分解示意图;
图4为图3中底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3中百叶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踢脚线取暖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踢脚线取暖器沿横截面的剖视图。
图标:100-踢脚线取暖器;110-壳体;1102-进风口;1104-出风口;112-顶板;1120-安装部;115-底板;1150-第一平面部;1152-第二平面部;1154-进风孔;1155-凹陷部;1157-支撑座;119-侧板;120-加热体;125-限温器;130-风机组件;132-外壳;134-叶轮;136-电机;140-百叶组件;142-百叶本体;1420-转动部;1422-铰接轴;144-摆动件;1440-第一连接部;1442-第二连接部;146-偏心拨杆;1462-中心孔;1465-拨杆;148-驱动件;150-导风板;160-防倾倒装置;162-圆球;165-微动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
取暖器是指用于取暖的设备,直接把电能或其他化学能转化为热能,通过辐射、对流接触等方式传递热量,用于为用户提供比较舒适的温度环境,取暖器在多数情况下会降低空气中的湿度。
其中,踢脚线式取暖器是采用超导体材料作为基本加热单元,把电能转化为热能,发热体加热周边的空气。空气经过加热装置的加热后,利用热循环原理,热空气自然往上流动,冷空气从底部进行补充,以平衡气压差。补充后的冷空气经过发热体加热后,继续往上流动,如此循环,形成自然对流,即通过对流接触的方式传递热量。热空气沿着房间四周进行散热,温度均匀,且房间各点的温差较小。
然而,现有的踢脚线取暖设备,存在至少如下问题:
第一.通过发热体加热周边空气,采用自然对流接触的方式传递热量,加热速度较慢,热效率较低。
第二.踢脚线式取暖器的出风口始终处于敞开状态,在不使用时,灰尘容易从出风口进入踢脚线取暖器内部,对设备造成一定的安全隐患。
基于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踢脚线取暖器。
请一并参照图1和图2,图1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踢脚线取暖器100的结构示意图,图2所示为踢脚线取暖器100沿纵截面的剖视图。
具体地,该踢脚线取暖器100可以包括壳体110、加热体120、风机组件130以及百叶组件140。
其中,壳体110内开设有容置腔,壳体的壁面上开设有分别与容置腔连通的进风口1102和出风口1104。加热体120安装于容置腔内,风机组件130和百叶组件140均安装于壳体110上。风机组件130位于加热体120的下方,且与壳体110的进风口1102相对应,以使气流从进风口1102进入,然后经风机组件130吹向加热体120。百叶组件140可转动的安装于加热体120的上方,且与出风口1104相对应。
该踢脚线取暖器100具有开启状态和关闭状态。当踢脚线取暖器100处于开启状态时,百叶组件140转动打开,空气在风机组件130的作用下加速从进风口1102进入,并流经加热体120后从出风口1104排出。当踢脚线取暖器100处于关闭状态时,百叶组件140转动闭合,用以遮挡出风口1104或者容置腔内的加热体120,避免灰尘落入机身内部。
需要注意的是,该踢脚线取暖器100在正常使用状态下,进风口1102位于设备的底部,出风口1104位于设备的顶部,以使气流从底部进入产品内部,加热后的气流上升从顶部排出。
其中,壳体110可以包括安装部1120,安装部1120设置于壳体110沿其长度方向的两端。百叶组件140可转动的安装于安装部1120。且安装完成后,百叶组件140位于加热体120的上方。
请参照图3,所示为踢脚线取暖器100的分解示意图。
具体地,壳体110可以包括顶板112、底板115及侧板119,顶板112位于踢脚线取暖器的顶部位置,底板115位于踢脚线取暖器的底部位置,侧板119位于顶板112和底板115之间,且顶板112、底板115及侧板119围合成容置腔。
顶板112上设置有安装部1120,安装部1120可以开设有安装孔,以使百叶组件140可转动的安装于顶板112的安装部1120。底板115上设置有凹陷部,以使风机组件130安装于底板115的凹陷部内。
可选地,顶板112为平板结构,顶板112包括靠近底板115的下表面,下表面上凸设有安装百叶组件140的安装部1120,安装部1120沿顶板112长度方向的两侧开设有安装孔。
请参照图4,所示为图3中底板115的结构示意图。
可选地,底板115可以包括第一平面部1150、第二平面部1152及凹陷部1155,凹陷部1155连接于第一平面部1150和第二平面部1152之间。
其中,第一平面部1150和第二平面部1152位于同一平面上,且向远离凹陷部1155的两侧延伸。当取暖器处于正常使用状态下时,第一平面部1150和第二平面部1152为水平状态,凹陷部1155相对于向下凹陷,方便风机组件130设置于该凹陷部1155内。
凹陷部1155包括侧壁和底壁,侧壁位于底壁的两侧,且侧壁与第一平面部1150、第二平面部1152连接。其中,第一平面部1150、侧壁及第二平面部1152中的至少一者开设有进风孔1154,气流可以通过进风孔1154进入到壳体110的容置腔内,从而形成进风口1102。
为了提高进风效率,在本申请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平面部1150、侧壁及第二平面部1152上均开设有进风孔1154,进风孔1154的形状可以不做限定,进风孔1154的数量为多个,从而可以呈现为格栅状结构。既可以通风,也可以一定程度上阻隔灰尘等异物。
请继续参照图3,风机组件130可以包括贯流风机,贯流风机安装于壳体110的容置腔内。
具体地,贯流风机可以包括外壳132、叶轮134和电机136,电机136与叶轮134传动连接,叶轮134可转动的安装于外壳132内,且外壳可以形成风道。
其中,风道可以包括入风口,叶轮134旋转时,气流从入风口处进入叶栅,穿过叶轮134内部,从另一面叶栅处排入,从而形成工作气流。风道的入风口与进风口1102相对应,以使气流可以方便的从进风口1102位置进入叶轮134中,经贯流风机后吹向加热体120,有利于提升空气的流动速度。
可选地,叶轮134可以采用铝合金、工程塑料等材料,铝合金材质的叶轮134具有强度高、重量轻、耐高温,能够保持长久平稳运转而不变形的优点。工程塑料材质的叶轮134是由模具注塑,再由超声波焊接而成,一般应用于转速较低的场合。
可选地,外壳132可以采用金属薄板冲压成型,也可以采用塑料或铝合金铸造成型。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贯流风机的数量可以为两个或多个,多个贯流风机沿底板115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且位于同一轴线上。
可以理解的是,在可选的其他实施例中,贯流风机还可以设置在壳体110的外部。本申请对于风机组件130的设置方式、安装位置及安装数量不作限定,只要满足风机组件130位于加热体120的下方,能够向加热体120吹风,并把加热体120周边已经加热的气流快速带出,有利于加快气流速度,提高加热效率即可。
请继续参照图2,百叶组件140可以包括百叶本体142和驱动件148。
百叶本体142可转动的安装于壳体110上,驱动件148与百叶本体142传动连接,用以驱动百叶本体142转动闭合或转动打开。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百叶本体142是安装于顶板112上,百叶本体142包括位于其长度方向两端的转动部1420(如图3所示),该转动部1420与顶板112的安装部1120相匹配,从而将百叶本体142可转动的连接于顶板112的安装部1120上。
可选地,顶板112的安装部1120和百叶本体142的转动部1420,二者之中的其中一个可以为转轴,另一个可以为安装孔。安装时,转轴可转动的穿设于安装孔,以使百叶本体142在驱动件148的驱动下可以绕转轴进行转动,从而转动打开百叶本体142或者转动闭合百叶本体142。
为了方便安装和拆卸,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顶板112的安装部1120开设有安装孔,百叶本体142两端的转动部1420设置有转轴。安装时,转轴插设于安装孔内。
在可选的另一实施例中,百叶组件140还可以安装于壳体110的出风口1104的下方。当百叶组件140处于闭合状态时,可以遮挡加热体120,避免灰尘通过百叶组件140的位置进入机身内部。
请参照图5,所示为图3中百叶组件140的分解示意图。
百叶本体142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百叶本体142并排依次设置。每个百叶本体142的两端均设置有与顶板112的安装部1120相匹配的转动部1420。
为了方便实现驱动件148同时驱动多个百叶本体142进行转动,可选地,百叶组件140还可以包括摆动件144和偏心拨杆146。
具体地,百叶本体142沿其长度方向的一端还设置有铰接轴1422,铰接轴1422与百叶本体142上的转动部1420并排设置。为了方便安装,可选地,铰接轴1422的中心轴线与转动部1420的中心轴线平行。
安装时,转动部1420与顶板112的安装部1120可转动连接,铰接轴1422与摆动件144可转动连接,偏心拨杆146传动连接于驱动件148和摆动件144之间,驱动件148驱动偏心拨杆146转动,摆动件144在偏心拨杆146的传动下能够带动多个百叶本体142同步转动。
由于百叶本体142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百叶本体142需要与摆动件144同时连接,且摆动件144能够同时带动多个百叶本体142绕转动部1420的中心轴线进行转动。简言之,摆动件144与偏心拨杆146可转动的连接,同时,摆动件144需要与多个百叶本体142可转动连接
可选地,摆动件144可以包括第一连接部1440,第一连接部1440开设有位于同一平面上的多个第二安装孔,多个百叶本体142的铰接轴1422一一对应的穿设于第二安装孔,从而将多个百叶本体142与摆动件144进行可转动连接。
进一步地,摆动件144还可以包括第二连接部1442,第二连接部1442上开设有转轴孔。转轴孔用于和偏心拨杆146可转动连接,以使偏心拨杆146在绕驱动件148的动力输出轴转动的同时,可以带动摆动件144进行摆动。
相对应地,偏心拨杆146可以包括中心孔1462和相对于中心孔1462偏心设置的拨杆1465,拨杆1465穿设于摆动件144的转轴孔,从而与摆动件144可转动连接。
其中,中心孔1462可以开设为长方形结构,驱动件148可以为步进电机或者同步电机,步进电机或者同步电机的动力输出轴的横截面形状可以为长方形结构。安装时,驱动件148的动力输出轴直接插设于偏心拨杆146的中心孔1462中,与偏心拨杆146相对固定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当驱动件148的动力输出轴的横截面形状为圆形时,动力输出轴上可以开设有键槽。相对应地,偏心拨杆146的中心孔1462的形状也为圆形,中心孔1462的孔壁上开设有与动力输出轴的键槽相对应的键槽,采用键将偏心拨杆146和驱动件148的动力输出轴进行固定连接。
请继续参照图3,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踢脚线取暖器100还可以包括导风板150,导风板150上开设有多个导风孔。导风板150安装于加热体120的上方,以使经过加热体120加热后的气流可以经过导风孔排出。
可选地,导风板150可以安装于加热体120的支架上,且位于加热体120的加热丝上方。安装后,导风板150位于百叶组件140和加热体120之间,当百叶组件140处于闭合状态时,可以较好的遮挡导风板150和加热体120,从而避免灰尘等异物进入加热体120的踢脚线取暖器内部。
为了提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踢脚线取暖器100的安全性能。
可选地,请继续参照图3,加热体120上还可以设置有限温器125,限温器125位于加热体120沿其长度方向的至少一端。
限温器125用于限制加热体120的加热温度,以使加热体120在合适的温度范围内进行加热工作。通过设置限温器125可以控制加热体120的加热温度,从而提升加热体120在加热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请一并参照图6和图7,图6所示为装配完成后的踢脚线取暖器100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7所示为踢脚线取暖器100沿横截面的剖视图。
进一步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踢脚线取暖器100还可以包括防倾倒装置160,防倾倒装置160可以位于踢脚线取暖器的上方,通过防倾倒装置160实现踢脚线取暖器倾倒时自动断电的功能,提高产品的安全性能和可靠性能。
可选地,防倾倒装置160可以包括圆球162和微动开关165,微动开关165固定连接于壳体110的顶板112,且微动开关165与外接电源连接,圆球162位于微动开关165的顶部。该踢脚线取暖器100处于竖向设置的使用状态时,圆球162按压住微动开关165,微动开关165与外接电源接通,加热体120通电制热。当踢脚线取暖器100处于倾倒状态时,圆球162在自身重力作用下与微动开关165脱离,微动开关165与外接电源断开,加热体120停止工作。
通过防倾倒装置160提升产品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能,结构简单,可靠性高。
可选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踢脚线取暖器100的底板115上还可以设置支撑座1157,支撑座1157位于踢脚线取暖器的底部,用于将踢脚线取暖器支撑起来,且使踢脚线取暖器能够处于架空状态。方便气流从底部的进风口1102进入,加热后的气流从顶部的出风口1104排出。
在可选的实施例中,底板115上还可以设置橡胶静音脚轮,方便用户进行搬运,且不会损伤地板。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踢脚线取暖器100,在工作时可以具有两种制热方式。
第一种,风机组件130未开启,仅加热体120开启。加热体120制热加热周边的空气,热空气向上扩散从出风口1104处排出。同时,未经加热的冷空气从踢脚线取暖器下方的进风口1102进入,补充到加热体120的周围,以平衡气流压力。然后被加热向上扩散,从而形成自然对流。
第二种,风机组件130和发热体同时开启。风机组件130中的叶轮134转动,气流经叶轮134转动被快速的吹向加热体120。同时,快速流动的气流还可以把加热体120周边已经加热的空气吹出,从而形成强制对流。在该模式下,取暖器为自然对流和强制对流相结合的方式。相对于第一种制热方式,可以实现快速的制热,有利于提高产品的加热效率。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踢脚线取暖器100,保留了现有的踢脚线式取暖器采用的自然对流方式。通过在加热体120下方设置风机组件130,以借助风机组件130加快气流的流动速度,把热量快速带出踢脚线取暖器内部,有利于实现自然对流和强制对流的结合,提高取暖器的加热速度和加热效率。通过在加热体120上方设置百叶组件140,百叶本体142可转动的连接于壳体110上,当该取暖器在不工作时,百叶本体142闭合,可以有效地防止灰尘等异物落入踢脚线取暖器内部,减小了灰尘等异物进入踢脚线取暖器内部后发生安全事故的概率,进一步提升了产品的使用可靠性和安全性。另外,用户还可以根据自己需求进行调节制热的方式,调节方便,实用性强,可以满足不同用户的使用需求。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驱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踢脚线取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容置腔,所述壳体的壁面上开设有分别与所述容置腔连通的进风口和出风口;
加热体,所述加热体安装于所述容置腔内;
风机组件,所述风机组件位于所述加热体的下方且与所述进风口相对应;以及
百叶组件,所述百叶组件可转动的安装于所述加热体的上方,且与所述出风口相对应;
所述踢脚线取暖器具有开启状态和关闭状态,当所述踢脚线取暖器处于开启状态时,所述百叶组件转动打开,空气在所述风机组件的作用下加速从所述进风口进入,并流经所述加热体后从所述出风口排出;当所述踢脚线取暖器处于关闭状态时,所述百叶组件转动闭合以遮挡所述加热体或所述出风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踢脚线取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百叶组件包括百叶本体和驱动件,所述百叶本体可转动的安装于所述壳体,所述驱动件与所述百叶本体传动连接,以驱动所述百叶本体转动闭合或转动打开。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踢脚线取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设置于其长度方向两端的安装部,所述百叶本体包括位于其长度方向两端的转动部,所述转动部与所述安装部相匹配,所述安装部和所述转动部二者之中的其中一个为转轴,另一个为第一安装孔,所述转轴可转动的穿设于所述第一安装孔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踢脚线取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百叶组件还包括摆动件和偏心拨杆,所述百叶本体沿其长度方向的一端还设置有铰接轴,所述铰接轴的中心轴线与所述转动部的中心轴线平行,所述铰接轴与所述摆动件可转动连接,所述偏心拨杆传动连接于所述驱动件和所述摆动件之间,以使所述摆动件在所述偏心拨杆的传动下带动所述百叶本体转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踢脚线取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百叶本体的数量为多个,所述摆动件包括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开设有位于同一平面的多个第二安装孔,所述百叶本体的铰接轴一一对应的可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二安装孔。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踢脚线取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摆动件还包括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开设有转轴孔,所述偏心拨杆包括中心孔和相对于所述中心孔偏心设置的拨杆,所述驱动件的输出轴与所述偏心拨杆的中心孔固定连接,所述拨杆与所述转轴孔可转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踢脚线取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组件包括贯流风机,所述贯流风机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容置腔内;
所述贯流风机包括外壳、叶轮及电机,所述电机和所述叶轮传动连接,所述叶轮可转动的安装于所述外壳内,所述外壳形成风道,所述风道包括与所述进风口相对应的入风口,以使空气从所述进风口进入经所述贯流风机吹向所述加热体。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踢脚线取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顶板、底板及侧板,所述侧板位于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之间且围合成所述容置腔,所述百叶组件安装于所述顶板,所述风机组件安装于所述底板。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踢脚线取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包括第一平面部、第二平面部及凹陷部,所述凹陷部连接于所述第一平面部和所述第二平面部之间,所述风机组件设置于所述凹陷部内,所述凹陷部包括侧壁,所述第一平面部、所述侧壁及所述第二平面部中的至少一者开设有所述进风口。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踢脚线取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体上设置有用于限制加热温度的限温器,所述限温器位于所述加热体沿其长度方向的至少一端。
CN202122153162.7U 2021-09-07 2021-09-07 踢脚线取暖器 Active CN21586368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153162.7U CN215863683U (zh) 2021-09-07 2021-09-07 踢脚线取暖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153162.7U CN215863683U (zh) 2021-09-07 2021-09-07 踢脚线取暖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863683U true CN215863683U (zh) 2022-02-18

Family

ID=802567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153162.7U Active CN215863683U (zh) 2021-09-07 2021-09-07 踢脚线取暖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86368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435384A (zh) * 2022-08-19 2022-12-06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电暖器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电暖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435384A (zh) * 2022-08-19 2022-12-06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电暖器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电暖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574770B (zh) 立式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WO2018233142A1 (zh) 窗式空调器
CN202709316U (zh) 立式空调器
CN215863683U (zh) 踢脚线取暖器
CN108426296B (zh) 一种高效电热膜取暖器
CN101210713A (zh) 嵌入式空调器室内机的出风口结构
WO2013091350A1 (zh) 小体积高功率的暖风机
CN111740334B (zh) 一种散热装置
CN210954945U (zh) 一种用于显示屏交互反馈用的超声波模组装置
CN211551837U (zh) 空调柜机及空调器
CN2230407Y (zh) 立式家用暖风机
CN215951543U (zh) 一种强制对流取暖器
CN216592029U (zh) 冷暖风扇的出风结构
CN215951576U (zh) 一种机房精密空调辅助散热装置
CN214664912U (zh) 一种高效率降温循环扇
CN216591932U (zh) 空气源热泵
TWI578887B (zh) Volume change heat dissipation system
CN218154599U (zh) 一种鼓风式制冷风扇
CN220269665U (zh) 便于均匀供暖的暖风机
CN220506886U (zh) 一种便于空气循环的电暖器
CN213395796U (zh) 一种散热效率高的热风幕机
CN211210336U (zh) 一种医疗设备用散热装置
CN215817116U (zh) 一种强散热室外配电柜
CN221076654U (zh) 基于半导体元件的无叶制冷风扇
CN210345876U (zh) 一种具有温度感应功能的暖风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