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861182U - 一种圈椅接圈榫卯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圈椅接圈榫卯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861182U
CN215861182U CN202121991674.4U CN202121991674U CN215861182U CN 215861182 U CN215861182 U CN 215861182U CN 202121991674 U CN202121991674 U CN 202121991674U CN 215861182 U CN215861182 U CN 21586118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joint
tenon joint
tenon
joggle
morti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991674.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易礼琴
张仲凤
张蕾
黄凯
张继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yang Furniture Research Institute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Forestry and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Dongyang Furniture Research Institute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Forestry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yang Furniture Research Institute,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Forestry and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Dongyang Furniture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to CN202121991674.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86118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86118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86118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Joining Of Building Structures In Genera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圈椅接圈榫卯结构,通过设置在第一榫接部上的相互分离的第一榫接头和第二榫接头配合第一榫接部的端面形成卡接让位口,能够充分卡紧连接设置在第二榫接部上的第三榫接头,这样第一榫接部和第二榫接部榫接时不仅具有良好的周向固定效果,还能够通过卡紧连接的方式实现初步的轴向固定效果,而后再利用插接部插入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即可进一步保证轴向固定效果,充分确保第一榫接部和第二榫接部的榫接稳定性,进一步的,由于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均采用贯穿设置的方式,在第一榫接部和第二榫接部拼接后形成的上下贯通的安装结构能够为插接部的拆装提供便利。

Description

一种圈椅接圈榫卯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连接结构,特别涉及一种圈椅接圈榫卯结构。
背景技术
圈椅是一种传统的红木家具,其造型圆婉且体态劲健,在客厅布局中常常用于客厅会客的座椅,由于圈椅的椅圈多为弧形,故而需要将红木加工成圆材,在获得理想的形状后再进行榫接。
现有的圈椅的圆材接圈多采用传统的楔钉榫(比如三接楔钉)进行榫接固定,其结构复杂且拆装困难,同时又多依靠技术人员手工制作,对于技术人员的熟练度要求高,不便于进行机械加工生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圈椅接圈榫卯结构,结构简单且拆装便捷,同时便于机械加工和批量生产。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圈椅接圈榫卯结构,包括:
插接部;
第一榫接部,于端部绕中心轴线设置有相互分离的第一榫接头和第二榫接头,所述第一榫接头和所述第二榫接头用于配合所述第一榫接部的端面形成卡接让位口,所述第一榫接部设置有贯穿所述第一榫接头和所述第二榫接头的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的尺寸与所述插接部的尺寸适配;
第二榫接部,于端部对应所述卡接让位口设置有第三榫接头,所述第三榫接头卡紧在所述卡接让位口内,所述第二榫接部对应所述第一安装孔同轴设置有贯穿所述第三榫接头的第二安装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圈椅接圈榫卯结构,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本申请所提出的圈椅接圈榫卯结构,主要包括拼接在一起的第一榫接部、第二榫接部以及插接部,具体的,通过设置在第一榫接部上的相互分离的第一榫接头和第二榫接头配合第一榫接部的端面形成卡接让位口,能够充分卡紧连接设置在第二榫接部上的第三榫接头,这样第一榫接部和第二榫接部榫接时不仅具有良好的周向固定效果(即避免第一榫接部和第二榫接部发生相对旋转),还能够通过卡紧连接的方式实现初步的轴向固定效果(即避免第一榫接部和第二榫接部相互脱离),而后再利用插接部插入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即可进一步保证轴向固定效果;进一步的,由于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均采用贯穿设置的方式,在第一榫接部和第二榫接部拼接后形成的上下贯通的安装结构能够为插接部的拆装提供便利。
显然,上述的圈椅接圈榫卯结构不仅能够充分确保两根圆材(即第一榫接部和第二榫接部)的榫接稳定性,还能够通过对圆材的端部进行简单的机械加工而实现批量制作,比如在一根圆材的端部开设上述卡接让位口而形成第一榫接头和第二榫接头,在另一根圆材的端部对应挖去第一榫接头和第二榫接头的形状而获得与卡接让位口适配的第三榫接头,而后再将两根圆材拼接后直接进行钻孔加工,即可获得上述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这样的加工过程简单可靠且能够依靠机械加工便捷实现,故而能够充分满足现代化的生产需求。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安装孔和所述第二安装孔均沿所述第一榫接头和所述第二榫接头的径向分布,这样即可充分确保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能够从拼接后的第一榫接部和第二榫接部的中心部位穿过,而后即可利用插接部进行稳定插接,显然,这种中心插接的方式能够使得榫接部位所受到的载荷分布更为均匀,故而有利于提高整个榫卯结构的承载强度和使用寿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榫接头和所述第二榫接头绕所述第一榫接部的中心轴线旋转对称设置,显然,这样不仅能够使得榫卯结构拼接后的外观更为美观,还可以在使得卡接让位口和第三榫接头均对应设置为规则的对称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使得第一榫接部和第二榫接部榫接后的榫接部位更为匀称,使得相应部位的载荷分布更为均匀,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整个榫卯结构的承载强度和使用寿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榫接头和所述第二榫接头与所述第三榫接头的部分拼接缝隙位于所述第一安装孔和所述第二安装孔的中心平面内,显然,这种结构下的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在开设时会在第一榫接头、第二榫接头以及第三榫接头的相互贴合的侧面上形成相应的安装槽,所有安装槽的截面面积均等于第一安装孔或第二安装孔的截面面积的一半,进一步的,这种结构下的插接部能够在充分接触第一榫接头和第二榫接头的基础上,进一步与第三榫接头充分接触,这样即可通过提高与第一榫接部和第二榫接部的接触面积的基础上提高轴向的固定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榫接头和所述第二榫接头相互靠近的边角处设置有倒圆角,以用于形成第一拼接曲面,所述第三榫接头的折角处对应设置有第二拼接曲面,显然,相较于折角(包括直角在内)拼接而言,曲面拼接更为稳定,不仅能够有效避免折角刮擦和损伤表面的现象发生,有利于提高榫接时的流畅性、稳定性和可靠性,还能够有效避免折角拼接的应力集中作用,充分达到提高榫接部位的耐久度和使用强度的目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插接部的形状为圆柱体或者正棱柱体,对应的,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设置为适配的圆柱孔或者正棱柱孔,这样不仅可以便于机械加工,还能够方便技术人员从两端进行插接部的便捷式拆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插接部的形状为圆台或者棱台,即插接部的一端的截面面积大于另一端的截面面积,整个插接部的尺寸由一端向另一端逐渐减小(或逐渐增大),对应的,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的尺寸与插接部对应设置为逐渐减小(或逐渐增大)的孔结构(这种孔结构可通过倒锥形钻头加工获得),以便于实现插接部的稳定插入榫接,显然,相较于上述等直径的圆柱体或棱柱体而言,这里的插接部需要从大孔端插入,而随着插接部的逐渐插入,插接部所受到的阻力也会逐渐增大,进一步的,在对插接部的长度进行合理设置的条件下,比如使得插接部的长度大于组合后的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的整体长度,然后将插接部敲入并胀紧在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内,安装完成后再将多余的部分插接部锯掉即可,这样安装的插接部无需额外紧固即可通过胀紧的方式实现稳定榫接,有利于提高插接部的安装稳定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插接部的周侧涂抹有粘合剂,这样即可在需要高效固定的需求条件下,利用粘合剂的粘合作用提高插接部的安装稳定性,进而达到提高榫接强度的目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榫接头和所述第二榫接头贴合所述第三榫接头的侧壁上沿轴向方向均匀开设有多个第二滑槽,所述第三榫接头的侧壁上对应设置有多个第二滑块,同样的,这里通过第二滑块沿第二滑槽的稳定滑动,不仅可以为第一榫接部与第二榫接部的拆装提供稳定的滑动导向,还能够进一步增加两者之间的周向固定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榫接头和所述第二榫接头贴合所述第三榫接头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一阻尼面,所述第三榫接头的侧壁上对应设置有第二阻尼面,这样即可通过第一阻尼面和第二阻尼面提高第一榫接部和第二榫接部相互拼接时的摩擦阻力,有利于同时提高两者之间的轴向固定效果和周向固定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插接部过盈连接所述第一安装孔和所述第二安装孔,这样即可使得插接部胀紧在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内,进而提高第一榫接部和第二榫接部的轴向固定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圈椅接圈榫卯结构的一种分解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圈椅接圈榫卯结构的一种装配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榫接部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第一榫接部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二榫接部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二榫接部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插接部100、第一榫接部101、第二榫接部102、第一榫接头103、第二榫接头104、第一安装孔105、第三榫接头106、第二安装孔10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工作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1~图6,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圈椅接圈榫卯结构,包括:
插接部100;
第一榫接部101,于端部绕中心轴线设置有相互分离的第一榫接头103和第二榫接头104,第一榫接头103和第二榫接头104用于配合第一榫接部101的端面形成卡接让位口,第一榫接部101设置有贯穿第一榫接头103和第二榫接头104的第一安装孔105,第一安装孔105的尺寸与插接部100的尺寸适配;
第二榫接部102,于端部对应卡接让位口设置有第三榫接头106,第三榫接头106卡紧在卡接让位口内,第二榫接部102对应第一安装孔105同轴设置有贯穿第三榫接头106的第二安装孔107。
依据上述结构,本申请所提出的圈椅接圈榫卯结构,主要包括拼接在一起的第一榫接部101、第二榫接部102以及插接部100,具体的,通过设置在第一榫接部101上的相互分离的第一榫接头103和第二榫接头104配合第一榫接部101的端面形成卡接让位口,能够充分卡紧连接设置在第二榫接部102上的第三榫接头106,这样第一榫接部101和第二榫接部102榫接时不仅具有良好的周向固定效果(即避免第一榫接部101和第二榫接部102发生相对旋转),还能够通过卡紧连接的方式实现初步的轴向固定效果(即避免第一榫接部101和第二榫接部102相互脱离),而后再利用插接部100插入第一安装孔105和第二安装孔107,即可进一步保证轴向固定效果;进一步的,由于第一安装孔105和第二安装孔107均采用贯穿设置的方式,在第一榫接部101和第二榫接部102拼接后形成的上下贯通的安装结构能够为插接部100的拆装提供便利。
显然,上述的圈椅接圈榫卯结构不仅能够充分确保两根圆材(即第一榫接部101和第二榫接部102)的榫接稳定性,还能够通过对圆材的端部进行简单的机械加工而实现批量制作,比如在一根圆材的端部开设上述卡接让位口而形成第一榫接头103和第二榫接头104,在另一根圆材的端部对应挖去第一榫接头103和第二榫接头104的形状而获得与卡接让位口适配的第三榫接头,而后再将两根圆材拼接后直接进行钻孔加工,如图2所示,即可获得上述第一安装孔105和第二安装孔107,这样的加工过程简单可靠且能够依靠机械加工便捷实现,故而能够充分满足现代化的生产需求。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图4、图5以及图6所示,第一安装孔105和第二安装孔107均沿第一榫接头103和第二榫接头104的径向分布,这样即可充分确保第一安装孔105和第二安装孔107能够从拼接后的第一榫接部101和第二榫接部102的中心部位穿过,而后即可利用插接部100进行稳定插接,显然,这种中心插接的方式能够使得榫接部位所受到的载荷分布更为均匀,故而有利于提高整个榫卯结构的承载强度和使用寿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图4、图5以及图6所示,第一榫接头103和第二榫接头104绕第一榫接部101的中心轴线旋转对称设置,显然,这样不仅能够使得榫卯结构拼接后的外观更为美观,还可以在使得卡接让位口和第三榫接头106均对应设置为规则的对称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使得第一榫接部101和第二榫接部102榫接后的榫接部位更为匀称,使得相应部位的载荷分布更为均匀,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整个榫卯结构的承载强度和使用寿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图4、图5以及图6所示,第一榫接头103和第二榫接头104与第三榫接头106的部分拼接缝隙位于第一安装孔105和第二安装孔107的中心平面内,显然,这种结构下的第一安装孔105和第二安装孔107在开设时会在第一榫接头103、第二榫接头104以及第三榫接头106的相互贴合的侧面上形成相应的安装槽,所有安装槽的截面面积均等于第一安装孔或第二安装孔的截面面积的一半,进一步的,这种结构下的插接部100能够在充分接触第一榫接头103和第二榫接头104的基础上,进一步与第三榫接头106充分接触,这样即可通过提高与第一榫接部101和第二榫接部102的接触面积的基础上提高轴向的固定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图4、图5以及图6所示,第一榫接头103和第二榫接头104相互靠近的边角处设置有倒圆角,以用于形成第一拼接曲面,第三榫接头106的折角处对应设置有第二拼接曲面,显然,相较于折角(包括直角在内)拼接而言,曲面拼接更为稳定,不仅能够有效避免折角刮擦和损伤表面的现象发生,有利于提高榫接时的流畅性、稳定性和可靠性,还能够有效避免折角拼接的应力集中作用,充分达到提高榫接部位的耐久度和使用强度的目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插接部100的形状为圆柱体或者正棱柱体,对应的,第一安装孔105和第二安装孔107设置为适配的圆柱孔或者正棱柱孔,这样不仅可以便于机械加工,还能够方便技术人员从两端进行插接部100的便捷式拆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2所示,插接部100的形状为圆台或者棱台,即插接部100的一端的截面面积大于另一端的截面面积,整个插接部100的尺寸由一端向另一端逐渐减小(或逐渐增大),对应的,第一安装孔105和第二安装孔107的尺寸与插接部100对应设置为逐渐减小(或逐渐增大)的孔结构(这种孔结构可通过倒锥形钻头加工获得),以便于实现插接部100的稳定插入榫接,显然,相较于上述等直径的圆柱体或棱柱体而言,这里的插接部100需要从大孔端插入,而随着插接部100的逐渐插入,插接部100所受到的阻力也会逐渐增大,进一步的,在对插接部100的长度进行合理设置的条件下,比如使得插接部100的长度大于组合后的第一安装孔105和第二安装孔107的整体长度,然后将插接部100敲入并胀紧在第一安装孔105和第二安装孔107内,安装完成后再将多余的部分插接部100锯掉即可,这样安装的插接部100无需额外紧固即可通过胀紧的方式实现稳定榫接,有利于提高插接部100的安装稳定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插接部100的周侧涂抹有粘合剂,这样即可在需要高效固定的需求条件下,利用粘合剂的粘合作用提高插接部100的安装稳定性,进而达到提高榫接强度的目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榫接头103和第二榫接头104贴合第三榫接头106的侧壁上沿轴向方向均匀开设有多个第二滑槽,第三榫接头106的侧壁上对应设置有多个第二滑块,同样的,这里通过第二滑块沿第二滑槽的稳定滑动,不仅可以为第一榫接部101与第二榫接部102的拆装提供稳定的滑动导向,还能够进一步增加两者之间的周向固定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榫接头103和第二榫接头104贴合第三榫接头106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一阻尼面,第三榫接头106的侧壁上对应设置有第二阻尼面,这样即可通过第一阻尼面和第二阻尼面提高第一榫接部101和第二榫接部102相互拼接时的摩擦阻力,有利于同时提高两者之间的轴向固定效果和周向固定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插接部100过盈连接第一安装孔105和第二安装孔107,这样即可使得插接部100胀紧在第一安装孔105和第二安装孔107内,进而提高第一榫接部101和第二榫接部102的轴向固定效果。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工作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9)

1.一种圈椅接圈榫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插接部;
第一榫接部,于端部绕中心轴线设置有相互分离的第一榫接头和第二榫接头,所述第一榫接头和所述第二榫接头用于配合所述第一榫接部的端面形成卡接让位口,所述第一榫接部设置有贯穿所述第一榫接头和所述第二榫接头的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的尺寸与所述插接部的尺寸适配;
第二榫接部,于端部对应所述卡接让位口设置有第三榫接头,所述第三榫接头卡紧在所述卡接让位口内,所述第二榫接部对应所述第一安装孔同轴设置有贯穿所述第三榫接头的第二安装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圈椅接圈榫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孔和所述第二安装孔均沿所述第一榫接头和所述第二榫接头的径向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圈椅接圈榫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榫接头和所述第二榫接头绕所述第一榫接部的中心轴线旋转对称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圈椅接圈榫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榫接头和所述第二榫接头与所述第三榫接头的部分拼接缝隙位于所述第一安装孔和所述第二安装孔的中心平面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圈椅接圈榫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榫接头和所述第二榫接头相互靠近的边角处设置有倒圆角,以用于形成第一拼接曲面,所述第三榫接头的折角处对应设置有第二拼接曲面。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圈椅接圈榫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部的形状为圆台或者棱台。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圈椅接圈榫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部的周侧涂抹有粘合剂。
8.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圈椅接圈榫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榫接头和所述第二榫接头贴合所述第三榫接头的侧壁上沿轴向方向均匀开设有多个第二滑槽,所述第三榫接头的侧壁上对应设置有多个第二滑块。
9.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圈椅接圈榫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榫接头和所述第二榫接头)贴合所述第三榫接头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一阻尼面,所述第三榫接头的侧壁上对应设置有第二阻尼面。
CN202121991674.4U 2021-08-20 2021-08-20 一种圈椅接圈榫卯结构 Active CN21586118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991674.4U CN215861182U (zh) 2021-08-20 2021-08-20 一种圈椅接圈榫卯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991674.4U CN215861182U (zh) 2021-08-20 2021-08-20 一种圈椅接圈榫卯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861182U true CN215861182U (zh) 2022-02-18

Family

ID=802416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991674.4U Active CN215861182U (zh) 2021-08-20 2021-08-20 一种圈椅接圈榫卯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86118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5861182U (zh) 一种圈椅接圈榫卯结构
CA2355231C (en) Detachable assembly of two elements
CN109129552B (zh) 一种基于楔形块的机器人连接组件
CN210013511U (zh) 一种建筑用组合式支架
CN209976999U (zh) 板材隐形连接件
CN209855387U (zh) 一种内胀式锁具门把手
CN218757924U (zh) 一种安全式钢结构节点构件
CN209733163U (zh) 一种座椅靠背与底盘的连接结构
CN210068660U (zh) 板料连接组件及板料连接结构
GB2352490A (en) An end-to-end connector for scaffolding poles
US20120023862A1 (en) Internal post and beam connection assembly
CN217607340U (zh) 一种线路跨公路快速敷设装置
CN210949433U (zh) 一种可拆装榫卯结构
CN209924309U (zh) 一种扶手栏杆连接件
CN216382130U (zh) 一种榫连接结构及粽角榫
CN212002620U (zh) 一种帐篷支撑杆的折叠型连接结构
CN216740617U (zh) 一种悬挑脚手架型钢连接结构
CN109944397B (zh) 装配式混凝土墙竖向主筋免灌浆连接结构
CN111734120B (zh) 一种用于脚手架的连接件及其使用方法
CN219366416U (zh) 一种组合式风扇拼接的扣合结构
CN217420134U (zh) 一种现代建筑幕墙结构
CN216111617U (zh) 建材组合
CN213926742U (zh) 一种装配式建筑的快速连接组件
CN212957835U (zh) 可实现桁架多角度拼接的接头结构
CN213806332U (zh) 一种装配式建筑用连接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