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855362U - 一种用于水体修复的新型生态浮床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水体修复的新型生态浮床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5855362U CN215855362U CN202122075986.7U CN202122075986U CN215855362U CN 215855362 U CN215855362 U CN 215855362U CN 202122075986 U CN202122075986 U CN 202122075986U CN 215855362 U CN215855362 U CN 21585536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loating plate
- water
- floating bed
- ropes
- novel ecologica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urification Treatments By Anaerobic Or Anaerobic And Aerobic Bacteria Or Animals (AREA)
- Hydroponic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水体修复的新型生态浮床,包括浮板单元、菌棒载体及水生植物,所述浮板单元为矩形,所述浮板单元由多层浮板单体叠置形成,相邻的浮板单体之间通过胶粘剂固定,所述浮板单元上均布有种植孔,所述水生植物种植于所述种植孔内,所述浮板本体上沿横向与纵向分别捆绑有横向捆绑绳与纵向捆绑绳,所述横向捆绑绳、所述纵向捆绑绳上设置有悬挂节点,所述菌棒载体悬挂于所述浮板单元下表面的悬挂节点处,所述浮板单元的四个角点的位置贯穿设置有连接钢丝绳。本实用新型具有优于传统浮床的净水效果,适用于城镇河湖、景观水体等的水质净化,对低碳高氮水体脱氮、富营养化河湖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的效果尤佳。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环境治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水体修复的新型生态浮床。
背景技术
生态浮床是一种针对富营养化的水质,降解水中的有机物、氮、磷等含量的人工浮岛。它以水生植物为主体,运用无土栽培技术原理,以高分子材料等为载体和基质,应用物种间共生关系,充分利用水体空间生态位和营养生态位,从而建立高效人工生态系统,用以削减水体中的污染负荷,提高水体透明度,改善水质指标,同时可对藻类生长起到一定的抑制效果。由于生态浮床还具有美化景观的效果,近年来该项技术广泛应用于城镇河流、湖泊、池塘等污染水体。
生态浮床技术虽已成为我国水环境治理中的一项常用技术措施,但其常规形式仍存在一些问题,诸如:1、浮板材料为高密度聚乙烯浮板、聚苯乙烯发泡板等,框架材料为聚乙烯管,这些塑料材质具有结构稳定、坚固耐用、浮力大等优点,但其难以降解,所含成分有潜在危害,且易造成“视觉污染”。2、浮床的载体需由多个浮板单元组连接,再用框架在浮床四周进行加固,组装操作较为繁琐。3、浮板多用作固定植物的载体,冬季植物枯萎后浮板裸露,对于水体基本无直接净化作用。4、在低温区域或环境下,浮板对植物无保温作用;在低污染水体中,浮板对植物初期生长无积极作用。5、仅利用植物的同化能力以及其根系上微生物膜的生物降解作用,对水体水质净化的效果欠佳。6、富营养化水体具有低碳氮比的特点,要实现较好的脱氮效果,往往需要补充额外碳源,而投加甲醇、乙酸、葡萄糖、面粉等有机化合物费用高、污染风险大,无法在河湖中实施等。如何实现浮床各组件的净水多功性以及加强净化效果值得深入研究。
农作物秸秆是农业面源污染主要来源之一,据统计,2017年我国秸秆产生量为8.05亿吨,部分未被利用的秸秆,随意丢弃或露天焚烧,既污染了环境,又浪费了资源。秸秆是重要的生物质资源,含有大量有机质和少量矿物质及水,且其容积相对密度低、堆体孔隙率大等优点。近年来,农业农村部会同有关部门,积极推进农林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综上,探索利用农林废弃物制作生态浮床以削减城镇河湖、景观水体、农田退水等的水体污染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提供一种新型思路,也可为其他“以废治污”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提供参考借鉴。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常规生态浮床技术不足、农林废弃物资源再利用等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水体修复的新型生态浮床,该生态浮床一方面促进了农林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另一方面实现了水污染的高效净化和水体修复。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水体修复的新型生态浮床,包括浮板单元、菌棒载体及水生植物,所述浮板单元为矩形,所述浮板单元由多层浮板单体叠置形成,相邻的浮板单体之间通过胶粘剂固定,所述浮板单元上均布有种植孔,所述水生植物种植于所述种植孔内,所述浮板本体上沿横向与纵向分别捆绑有横向捆绑绳与纵向捆绑绳,所述横向捆绑绳、所述纵向捆绑绳上设置有悬挂节点,所述菌棒载体悬挂于所述浮板单元下表面的悬挂节点处,所述浮板单元的四个角点的位置贯穿设置有连接钢丝绳。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浮板单体采用秸秆或植物杆编织而成,两两相邻的浮板单体的编织方向交错设置。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横向捆绑绳设置为2扎,所述纵向捆绑绳设置为5扎,所述横向捆绑绳与所述纵向捆绑绳的交点处、所述横向捆绑绳及所述纵向捆绑绳与所述浮板单元的边缘接触处形成悬挂节点。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种植孔设置为18个,所述种植孔的孔径为90毫米,两两相邻种植孔之间的间距为33厘米。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水生植物的根部包裹有海绵条。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菌棒载体通过尼龙绳悬挂与节点处,所述菌棒载体由2-3根玉米芯或高粱穗捆绑形成,每根尼龙绳上悬挂有3个所述菌棒载体。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水生植物为菰、慈姑、水芹、空心菜或包菜,每个种植孔内种植有1-3株水生植物。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浮板单元的密度为0.70-0.85克/立方厘米,孔隙率为25-45%。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生态浮床,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生态浮床采用农林废弃物作为原材料,具有可生物降解、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功能多样的特点,通过经济型水生植物同化与根系微生物作用,辅以浮板单元以及菌棒载体良好的吸附挂膜性能、缓慢释碳补碳能力,使得该浮床具有优于传统浮床的净水效果,适用于一般城镇河湖、景观水体的水质提升外,对低碳高氮水体脱氮、富营养化河湖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的效果尤佳。
(2)本实用新型中相邻的浮板单元之间通过连接钢丝绳连接,无需在四周加设塑料框体进行固定,浮板单体在使用的过程中无需安装其他浮力装置,现场拼装即可,组装工序简单,施工速度快。
附图说明
图1显示为本实用新型生态浮床的俯视图。
图2显示为本实用新型生态浮床的纵向剖视图。
图3显示为本实用新型中菌棒载体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具体说明如下:浮板单元1、种植孔2、水生植物3、海绵条4、钢丝绳5、横向捆绑绳6、纵向捆绑绳7、悬挂节点8、尼龙绳9、菌棒载体10。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请参阅图1至图3。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水体修复的新型生态浮床,包括浮板单元1、菌棒载体10及水生植物3。其中,浮板单元1的密度为0.70-0.85克/立方厘米,孔隙率为25-45%。浮板单元1由8-10层浮板单体叠制形成,浮板单元1的长度为2米,宽度为1米,厚度为0.01-0.03米,相邻的浮板单元1之间通过一层厚度约为0.5毫米的胶粘剂(环保胶粘剂聚氨酯胶、单组分湿气固化聚氨酯胶)。浮板单体采用如稻、麦、玉米、高粱、山茅草等秸秆或植物杆采用草帘编织的方法制作而成,两两相邻的浮板单体的编织方向交错设置。浮板单元1上均布有种植孔2,每个浮板单元1上一般设置18个种植孔2,种植孔2的直径为90毫米,相邻的种植孔2之间的距离约为33毫米,可根据实际使用需求,适当增加种植孔2,一个浮板单元1上最多设置32个种植孔2。水生植物3种植于种植孔2内,水生植物3以经济型且具有良好净水功能的水生植物3位置,诸如荪(茭白)、慈姑、水芹、空心菜、包菜等。水生植物3的根部包裹有70-80厘米长的海绵条4。浮板本体上沿横向与纵向分别捆绑有横向捆绑绳6与纵向捆绑绳7,横向捆绑绳6设置为2扎,纵向捆绑绳7设置为5扎,横向捆绑绳6与纵向捆绑绳7的交点处、横向捆绑绳6及纵向捆绑绳7与浮板单元1的边缘接触处形成悬挂节点8,一个浮板单元1一般具有24个悬挂节点8,随着捆绑绳捆扎道数增加,悬挂节点8相应增加。菌棒载体10通过尼龙绳9悬挂与节点处,菌棒载体10由2-3根玉米芯或高粱穗捆绑形成,每根尼龙绳9上悬挂有3个菌棒载体10。浮板单元1的四个角点的位置贯穿设置有连接钢丝绳5,连接钢丝绳5的直径为9.3毫米。
本实用新型的生态浮床在安装前,先对施工现场进行勘察,包括河湖功能定位、面积、水深、水流速度、岸线情况等,制定生态浮岛设计及施工方案,对浮板进行适当裁剪,以使其线条吻合岸线现状。根据实际需要,选择适当数量的浮板单元1进行拼接,利用连接钢丝绳5使其连接牢靠。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8)
1.一种用于水体修复的新型生态浮床,其特征在于,包括浮板单元、菌棒载体及水生植物,所述浮板单元为矩形,所述浮板单元由多层浮板单体叠置形成,相邻的浮板单体之间通过胶粘剂固定,所述浮板单元上均布有种植孔,所述水生植物种植于所述种植孔内,所述浮板本体上沿横向与纵向分别捆绑有横向捆绑绳与纵向捆绑绳,所述横向捆绑绳、所述纵向捆绑绳上设置有悬挂节点,所述菌棒载体悬挂于所述浮板单元下表面的悬挂节点处,所述浮板单元的四个角点的位置贯穿设置有连接钢丝绳。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水体修复的新型生态浮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浮板单体采用秸秆或植物杆编织而成,两两相邻的浮板单体的编织方向交错设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水体修复的新型生态浮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捆绑绳设置为2扎,所述纵向捆绑绳设置为5扎,所述横向捆绑绳与所述纵向捆绑绳的交点处、所述横向捆绑绳及所述纵向捆绑绳与所述浮板单元的边缘接触处形成悬挂节点。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水体修复的新型生态浮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种植孔设置为18个,所述种植孔的孔径为90毫米,两两相邻种植孔之间的间距为33厘米。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水体修复的新型生态浮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生植物的根部包裹有海绵条。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水体修复的新型生态浮床,其特征在于,所述菌棒载体通过尼龙绳悬挂于节点处,所述菌棒载体由2-3根玉米芯或高粱穗捆绑形成,每根尼龙绳上悬挂有3个所述菌棒载体。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水体修复的新型生态浮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生植物为菰、慈姑、水芹、空心菜或包菜,每个种植孔内种植有1-3株水生植物。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水体修复的新型生态浮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浮板单元的密度为0.70-0.85克/立方厘米,孔隙率为25-45%。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2075986.7U CN215855362U (zh) | 2021-08-31 | 2021-08-31 | 一种用于水体修复的新型生态浮床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2075986.7U CN215855362U (zh) | 2021-08-31 | 2021-08-31 | 一种用于水体修复的新型生态浮床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5855362U true CN215855362U (zh) | 2022-02-18 |
Family
ID=802441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2075986.7U Active CN215855362U (zh) | 2021-08-31 | 2021-08-31 | 一种用于水体修复的新型生态浮床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5855362U (zh) |
-
2021
- 2021-08-31 CN CN202122075986.7U patent/CN215855362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5061667U (zh) | 微曝气水质净化装置 | |
CN104671417A (zh) | 一种新型组合型生物浮床 | |
CN101898833B (zh) | 一种柔性生态浮床 | |
CN106630186B (zh) | 一种用于护坡的农业废弃物混合固定化脱氮菌的生态袋及系统 | |
CN209497990U (zh) | 一种沉水植物种植装置 | |
CN104609562A (zh) | 一种悬挂弹性填料的多层次立体生态浮床 | |
CN209797586U (zh) | 一种生态沉床系统 | |
CN2773062Y (zh) | 生物浮岛框架 | |
CN107487846B (zh) | 一种适用于变水位的生态型硬质护岸 | |
CN101190813A (zh) | 用于护岸与水质净化的软体植物浮床 | |
CN201873574U (zh) | 集成式人工生态浮岛模块 | |
CN209721714U (zh) | 一种实现水体隔离和定向交换的柔性生态净化围隔 | |
CN210127132U (zh) | 一种富营养化水体原位修复装置 | |
CN215855362U (zh) | 一种用于水体修复的新型生态浮床 | |
CN210286900U (zh) | 模块化漂浮湿地 | |
CN208869383U (zh) | 一种生态净化漂浮湿地 | |
CN216614192U (zh) | 适用于滨海内湾的漂浮式生态湿地系统 | |
CN217921636U (zh) | 组合型立体漂浮湿地 | |
CN214612081U (zh) | 一种小型可聚合组合型生物炭浮床生态浮岛 | |
CN103214094A (zh) | 一种固定式复层网托浮岛 | |
CN108751420A (zh) | 一种新型自通光立体生态浮床及其使用方法 | |
CN114890549A (zh) | 组合型立体漂浮湿地 | |
CN114084961A (zh) | 适用于滨海内湾的漂浮式生态湿地系统及构建方法 | |
CN204569548U (zh) | 一种组合型生物浮床 | |
CN210340482U (zh) | 一种人工浮岛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