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869383U - 一种生态净化漂浮湿地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生态净化漂浮湿地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8869383U CN208869383U CN201821462953.XU CN201821462953U CN208869383U CN 208869383 U CN208869383 U CN 208869383U CN 201821462953 U CN201821462953 U CN 201821462953U CN 208869383 U CN208869383 U CN 20886938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lant
- filler
- floating bed
- floating
- ecological purifica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Purification Treatments By Anaerobic Or Anaerobic And Aerobic Bacteria Or Animals (AREA)
- Hydroponic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生态净化漂浮湿地,包括生物挂膜系统、浮床和景观植株,所述生物挂膜系统挂设于浮床下方,所述景观植株铺设于浮床上方,所述生物挂膜系统包括碳素纤维草和填料,所述碳素纤维草和填料上负载有生物膜,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环保且净化效果好等优点。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生态净化和水域景观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生态净化漂浮湿地。
背景技术
软驳岸多为自然式,强调原生态,要求利用原有地形,如建有水生植物的缓坡、原有岸滩等,用材多为生态混凝土,利用其多孔性,上面栽种植物,看起来像自然地貌一样;漂浮湿地是绿化技术和漂浮技术的结合体,其类型多种多样,框架型漂浮湿地一般由框架、浮体、基垫、固定装置和植物等组成。上面种植的植物一般为水生植物,但一些耐渍性强、生物量大、景观效应好的陆生植物也有应用。如图5所示,现有传统漂浮湿地存在以下问题:
(1)净水能力仅依靠水生植物,净化能力有限,通常有使用寿命短、材料损耗大、后期养护困难及生产加工过程中污染显著等弊端。
(2)传统浮床浮体会遮蔽阳光,影响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虽能延缓浮床覆盖处水华的暴发,但水华会在别处发生,水体水质没有改善,效果甚微,不治根本,同时,水中原有挺水植物会被浮体覆盖在水面下,因其茎、叶不能与大气和阳光接触,生长受到限制,甚至腐烂;水中的沉水植物也会由于光照等生境条件难以保障使其不能正常生育而死亡,从而加重水体污染。
(3)当传统浮床部分结构失效后,更换困难,或更换时将严重破坏浮床,极易导致浮床湿地达到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环保、净化效果好且维修方便的生态净化漂浮湿地。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生态净化漂浮湿地,包括生物挂膜系统、浮床和景观植株,所述生物挂膜系统挂设于浮床下方,所述景观植株铺设于浮床上方,所述生物挂膜系统包括碳素纤维草和填料,所述碳素纤维草和填料上负载有生物膜,填料为条带状,以便于安装为宜。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填料由颗粒状MBBR填料组成,所述MBBR填料自外向内依次设有微孔层、封釉层和多孔气室。
所述碳素纤维草和填料间隔挂设于浮床下方。
所述浮床包括框架和分格绳,所述框架内在横向、纵向方向上均设置有两个以上分格绳。
所述框架由PVC管或PE管首尾连接而成。
所述景观植株布置于相邻分格绳形成的分格孔内。
所述景观植株包括挺水植物、盆栽和陆生植物中的一种或多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本实用新型的生态净化漂浮湿地结构简易,作业难度小,所提供的浮力主要为满足植物重量,故节约了材料,减少了生产过程中的消耗,碳素纤维草和填料负载有生物膜,起吸附、净水作用,也为鱼类提供良好的栖息场所和食物来源,为水生动植物正常的生育和繁衍营造了一个适宜的水环境条件,使部分水生动植物得以恢复,有利于污染水质的改善。
本实用新型生态净化漂浮湿地中的填料采用MBBR填料,防止摩擦、抗风浪,MBBR填料包括微孔层、封釉层及多孔气室,有巨大的比表面积,在上面可形成数量可观的生物膜。
本实用新型生态净化漂浮湿地中的框架内采用分格绳分隔,无需铺设种植土,对阳光遮蔽作用小,不会影响大气向水体复氧,对富营养化水体中各污染指标的降解效果较好,对氨氮、总磷、TOC的去除率都较大,植物生长较快,生物量增加较多;有利于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及其他生物的生长等。
本实用新型生态净化漂浮湿地中的浮床兼具传统浮床和浮体的功能,使浮床结构得到了简化。框架由PVC或PE管首尾连接而成,克服了传统浮床采用的木材、竹子、椰丝纤维易腐烂的缺陷,框架形状可以根据需要调整,为满足浮力要求可变换框架的管径以改变提供浮力。
本实用新型生态净化漂浮湿地中的景观植株采用挺水植物、盆栽和陆生植物,易达到景观效果,且便于季节交替时的植物更换。
本实用新型生态净化漂浮湿地中浮床质轻,各结构布置明确合理,可以在景观植株更换期间,在岸边更换组件,重新投放下水,维护用时短、对结构损伤极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剖面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浮床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填料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景观植株的栽植配置图。
图5是传统浮床结构示意图。
图中各标号表示:
1、生物挂膜系统;11、碳素纤维草;12、填料;121、微孔层;122、多孔气室;123、封釉层;2、浮床;21、框架;22、分格绳;221、分格孔;3、景观植株;31、挺水植物;32、盆栽;33、陆生植物。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至4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生态净化漂浮湿地,包括生物挂膜系统1、浮床2和景观植株3,生物挂膜系统1挂设于浮床2下方,景观植株3铺设于浮床2上方,生物挂膜系统1包括碳素纤维草11和填料12,碳素纤维草11和填料12上负载有生物膜。
本实施例的生态净化漂浮湿地结构简易,作业难度小,所提供的浮力主要为满足植物重量,故节约了材料,减少了生产过程中的消耗,碳素纤维草11和填料12负载有生物膜,起吸附、净水作用,也为鱼类提供良好的栖息场所和食物来源,为水生动植物正常的生育和繁衍营造了一个适宜的水环境条件,使部分水生动植物得以恢复,有利于污染水质的改善。
填料12由颗粒状MBBR填料组成,MBBR填料自外向内依次设有微孔层121、封釉层123和多孔气室122。填料12制成条带状,采用MBBR填料,防止摩擦、抗风浪,MBBR填料包括微孔层121、封釉层123及多孔气室122,有巨大的比表面积,在上面可形成数量可观的生物膜。
碳素纤维草11和填料12间隔挂设于浮床2下方。
浮床2包括框架21和分格绳22,框架21内在横向、纵向方向上均设置有两个以上分格绳22。采用分格绳22分格框架21,无需铺设种植土,对阳光遮蔽作用小,不会影响大气向水体复氧,对富营养化水体中各污染指标的降解效果较好,对氨氮、总磷、TOC的去除率都较大,如表1至表4所示。
表1 本实用新型和传统浮床氨氮去除效果对比表
表2 本实用新型和传统浮床氨氮去除率效果对比表
表3 本实用新型和传统浮床总磷去除效果对比表
表4 本实用新型和传统浮床总磷去除率效果对比表
框架21内用分格绳22绑成方格状(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为菱形),相邻分格绳22形成分格孔221的间距大小可依照需求设定。
框架21由PVC管或PE管首尾连接而成,克服了传统浮床采用的木材、竹子、椰丝纤维易腐烂的缺陷,框架21形状可以根据需要调整,为满足浮力要求可变换框架21的管径以改变提供浮力。
景观植株3布置于相邻分格绳22形成的分格孔221内。
景观植株3包括挺水植物31、盆栽32和陆生植物33中的一种或多种。本实施例中,挺水植物31、盆栽32、陆生植物33依次顺序栽植,其中,挺水植物31为鸢尾,盆栽32为铜钱草,陆生植物33为纸莎草。
本实施例的浮床2外形可变,适用的景观植株3多样,一般而言,增加浮床2对水体的覆盖处理面可以有效地提高浮床2治理效果,如果浮体透气性差,其覆盖在水面影响了大气复氧。增大浮床2对水面的覆盖面积势必会降低水中溶解氧的含量。溶解氧是影响浮床2治理效果的重要因素。溶解氧含量的降低,限制了好氧微生物的大量繁殖,阻碍了微生物对有机污染物,营养物的进一步降解;水体缺氧也会限制水中鱼虾等动物的生长繁殖;同时,溶解氧不足也会制约浮床植物根系的发展,使植物不能更好地吸收,利用水中的营养物质,使水质的改善受到影响。本实用新型的浮床2可大范围铺设,养护更换方便,故不会产生因大气复氧受限而引起的水体水质难于改善等问题。
本实施例景观植株3,可根据植物特性及景观需求,配置种经改良驯化的陆生植物33、挺水植物31以及盆栽32,可丰富四季湿地景观、充分利用栽植区域和时段。
本实施例中的各项构成部分所用材料均为天然无机环保原料,不会造成二次污染,且本实用新型浮床2质轻,各结构布置位置明确合理,当运营过程中部分组件出现问题,可随时在岸边更换相应组件,再重新投放下水,维护用时较短、对结构损伤较小。
本实施例的生态净化漂浮湿地综合了传统生态浮床和潜流湿地系统的双重水质净化功效,对于流速缓慢或断头浜,水质净化效果更为显著,同时在结构上简化了传统的人工浮床,增了使用范围,提升了使用效果。
本实施例的一种生态净化漂浮湿地的建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分格绳22固定于组装好的框架21内部分格,得浮床2;
组装框架21:本实施例中,标准框架21的长宽高为200×100×40cm,由90度三通套管与DN40PE管接合,在其他实施例中,根据需要可改变框架21形状,根据景观植株3的浮力需要可选用不同管径的PE管或PVC管。
分格框架21:框架21组装完成后,内部以绳索为分格绳22分格,按照景观植株3的规格,调整分格绳22的横向或纵向间距以满足栽植或放置需要,绳索以人工方式与框架21固定稳固,确保不被水冲击分离。
S2、将碳素纤维草11和填料12浸泡于微生物中3天进行生物挂膜后,间隔固定于浮床2底部,得连接有生物挂膜系统1的浮床2;
组装及分格框架21工作完成后,于浮床2底部间隔排布碳素纤维草11和填料12,并使用微生物浸泡植菌进行挂膜,并用绳索绑扎于浮床2的框架21和分格绳22下,固定牢固确保不会被水冲击分离。填料12由MBBR填料转轮填补,规格:300级,粒径:5~32mm,材质:高分子材料,形状:颗粒状。
S3、将景观植株3栽植于浮床2上,得生态净化漂浮湿地。
下水时,通过专用连接将生态净化漂浮湿地固定在锚上,使其可在允许范围内进行浮动。
最后,在浮床2上进行景观植株3栽植工作,栽植时结合当地气候条件、季节需要以及目标效果,合理调整种植物的种类、形式等,主要栽植挺水植物31、盆栽32以及经驯化改良的陆生植物33。本实用新型的生态净化漂浮湿地,对于景观植株3的养护管理以及运行期间浮床2必要的清理工作较为方便,浮床2质轻且与岸坡有较好的固定连接,盆栽32可根据分格直接取出替换,大规模清理时也可将浮床2拖至岸上,清理检查后重新投放入水。
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的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应落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生态净化漂浮湿地,其特征在于:包括生物挂膜系统(1)、浮床(2)和景观植株(3),所述生物挂膜系统(1)挂设于浮床(2)下方,所述景观植株(3)铺设于浮床(2)上方,所述生物挂膜系统(1)包括碳素纤维草(11)和填料(12),所述碳素纤维草(11)和填料(12)上负载有生物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净化漂浮湿地,其特征在于:所述填料(12)由颗粒状MBBR填料组成,所述MBBR填料自外向内依次设有微孔层(121)、封釉层(123)和多孔气室(12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生态净化漂浮湿地,其特征在于:所述碳素纤维草(11)和填料(12)间隔挂设于浮床(2)下方。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生态净化漂浮湿地,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床(2)包括框架(21)和分格绳(22),所述框架(21)内在横向、纵向方向上均设置有两个以上分格绳(2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生态净化漂浮湿地,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21)由PVC管或PE管首尾连接而成。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生态净化漂浮湿地,其特征在于:所述景观植株(3)布置于相邻分格绳(22)形成的分格孔(221)内。
7.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生态净化漂浮湿地,其特征在于:所述景观植株(3)包括挺水植物(31)、盆栽(32)和陆生植物(33)中的一种或多种。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1462953.XU CN208869383U (zh) | 2018-09-07 | 2018-09-07 | 一种生态净化漂浮湿地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1462953.XU CN208869383U (zh) | 2018-09-07 | 2018-09-07 | 一种生态净化漂浮湿地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8869383U true CN208869383U (zh) | 2019-05-17 |
Family
ID=664671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21462953.XU Active CN208869383U (zh) | 2018-09-07 | 2018-09-07 | 一种生态净化漂浮湿地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8869383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745960A (zh) * | 2019-11-05 | 2020-02-04 | 浙江大学 | 一种多功能漂浮湿地模块 |
CN112219610A (zh) * | 2020-10-16 | 2021-01-15 | 山丹县湿地保护站 | 一种用于湿地保护的种植装置及其种植方法 |
-
2018
- 2018-09-07 CN CN201821462953.XU patent/CN208869383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745960A (zh) * | 2019-11-05 | 2020-02-04 | 浙江大学 | 一种多功能漂浮湿地模块 |
CN112219610A (zh) * | 2020-10-16 | 2021-01-15 | 山丹县湿地保护站 | 一种用于湿地保护的种植装置及其种植方法 |
CN112219610B (zh) * | 2020-10-16 | 2022-10-11 | 山丹县湿地保护站 | 一种用于湿地保护的种植装置及其种植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Viaroli et al. | Macrophyte communities and their impact on benthic fluxes of oxygen, sulphide and nutrients in shallow eutrophic environments | |
CN105502670B (zh) | 一种立体型浮床-沉床组合式河水净化装置 | |
CN104032706B (zh) | 一种构建湿地型河道的方法 | |
CN100479649C (zh) | 一种植物浮岛及其建造方法 | |
CN101508490B (zh) | 一种耐海水的生态浮床 | |
CN102674556A (zh) | 一种提供生境的复合生态浮床 | |
CN208869383U (zh) | 一种生态净化漂浮湿地 | |
CN103382056A (zh) | 一种沉水植物快速建群装置 | |
CN107840459A (zh) | 一种具有水体生态修复功能的组合床系统 | |
CN208916915U (zh) | 复合纤维单位模块及包含其的浮动湿地 | |
CN106277339B (zh) | 一种利用湿地克隆植物的克隆性修复重金属镉污染水体的方法 | |
CN205170504U (zh) | 立体生态浮床 | |
CN106495329B (zh) | 一种浮岛单体及应用该浮岛单体的生态浮岛 | |
CN215627076U (zh) | 一种结合增氧设备的水体生态净化组合装置 | |
CN105794481A (zh) | 一种水生禾草浮体式繁殖方法及其应用 | |
CN209721714U (zh) | 一种实现水体隔离和定向交换的柔性生态净化围隔 | |
AU2020100070A4 (en) | Artificial algal reef taking algae adhesion and seagrass transplantation into account | |
CN106745759A (zh) | 一种立体生态浮床 | |
CN108975513A (zh) | 一种作物型人工湿地污水处理装置 | |
CN112678964A (zh) | 一种荒漠区消纳地综合治理方法 | |
CN105638414A (zh) | 一种增加生态浮床挺水植物抗倒伏能力的种植方法 | |
KR101898319B1 (ko) | 인공 수초섬을 이용한 호수의 조경방법 및 그 방법에 의해서 제조된 인공 수초섬 | |
CN211141660U (zh) | 一种利用沉水植物净化河湖水质的装置 | |
CN211367150U (zh) | 一种用于水体净化的复合纤维浮岛 | |
CN207061995U (zh) | 一种基于植物与生物膜相结合的生态浮床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