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853129U - 一种垃圾箱 - Google Patents

一种垃圾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853129U
CN215853129U CN202120878644.6U CN202120878644U CN215853129U CN 215853129 U CN215853129 U CN 215853129U CN 202120878644 U CN202120878644 U CN 202120878644U CN 215853129 U CN215853129 U CN 21585312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ustbin
garbage
drawer
filter screen
ope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878644.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不公告发明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n Qingpingguo Trad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n Qingpingguo Trad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n Qingpingguo Trad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n Qingpingguo Trad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878644.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85312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85312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85312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fuse Receptacl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垃圾箱,涉及垃圾箱技术领域,为解决相关技术中的垃圾箱占地面积较大的问题而发明。该垃圾箱,包括第一垃圾箱和第二垃圾箱,第一垃圾箱包括过滤网,所述过滤网设置于所述第一垃圾箱的垃圾投放口处。第二垃圾箱与所述第一垃圾箱组装在一起,且所述第二垃圾箱与所述第一垃圾箱沿竖直方向排布。本申请可用于厨房等的垃圾分类放置。

Description

一种垃圾箱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垃圾箱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垃圾箱。
背景技术
在家庭的日常生活中通常会产生各种生活垃圾,比如在厨房中,不仅会产生诸如食品袋、固体食物等固体垃圾,也会产生诸如茶水、剩汤等固液混合垃圾,如果将这些垃圾统统倒入同一个垃圾箱的放置腔中,不但会使该垃圾箱不容易清理,而且还容易产生异味,滋生细菌,从而对厨房的卫生条件造成一定的影响。
为此,相关技术中提供了一种带有过滤网的垃圾箱,该垃圾箱包括沿水平方向并排设置的第一垃圾箱和第二垃圾箱,第一垃圾箱用于放置液体垃圾,其垃圾投放口处设有过滤网,第二垃圾箱用于放置固体垃圾,像食品袋等固体垃圾倒入第二垃圾箱中,像茶水等固液混合垃圾倒入第一垃圾箱中,通过过滤网进行固液分离,截留在过滤网上的固体垃圾可以倒入至第二垃圾箱中,从而实现垃圾的干湿分类放置。
本申请的发明人发现:相关技术中的这种垃圾箱,由于第一垃圾箱和第二垃圾箱沿水平方向并排设置,这样该垃圾箱在地面上需要占用较大的面积,尤其是厨房这样面积有限的地方放置该垃圾箱会造成很大的不便,从而降低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垃圾箱,用于解决相关技术中的垃圾箱占地面积较大的问题。
本申请的发明人提出的基本构思是:将第一垃圾箱和第二垃圾箱上下布置,从而减小该垃圾箱的占地面积。
基于上述基本构思,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垃圾箱,包括第一垃圾箱和第二垃圾箱,第一垃圾箱包括过滤网,所述过滤网设置于所述第一垃圾箱的垃圾投放口处;第二垃圾箱与所述第一垃圾箱组装在一起,且所述第二垃圾箱与所述第一垃圾箱沿竖直方向排布。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过滤网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第一垃圾箱的垃圾投放口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垃圾箱的垃圾投放口朝向上方设置,且所述过滤网搭设于所述第一垃圾箱的垃圾投放口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垃圾箱的垃圾投放口的前侧边缘处设有滤网避让缺口,所述过滤网被配置为可由所述滤网避让缺口向所述第一垃圾箱的前侧移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过滤网的前端搭设于所述滤网避让缺口的下侧边沿。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垃圾箱还包括搭设于所述第一垃圾箱的垃圾投放口处的定位框,所述定位框上形成有滤网定位台阶,所述过滤网的边缘搭接于所述滤网定位台阶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垃圾箱通过插接结构与所述第二垃圾箱相插接,以使所述第一垃圾箱和所述第二垃圾箱之间可拆卸。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插接结构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垃圾箱、所述第二垃圾箱中的一个上的安装槽、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垃圾箱、所述第二垃圾箱中的另一个上的插入部;所述插入部配合插入到所述安装槽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插接结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安装槽的槽壁上的插接板、以及对应设于所述插入部上并且供所述插接板插入的插槽。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槽包括槽底壁、以及位于所述槽底壁的周缘处的槽侧壁;所述插接板设置于所述槽侧壁与所述槽底壁形成的拐角处,所述插槽设置于所述插入部的边缘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垃圾箱、所述第二垃圾箱中位于下方的垃圾箱为抽屉式垃圾箱。所述抽屉式垃圾箱包括容纳箱体以及垃圾放置抽屉,所述容纳箱体的侧壁上设有抽屉避让口;垃圾放置抽屉被配置为可由所述抽屉避让口向所述容纳箱体外或所述容纳箱体内运动,以打开或关闭所述垃圾放置抽屉;其中,所述垃圾放置抽屉的抽屉口为所述抽屉式垃圾箱的垃圾投放口。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垃圾放置抽屉与所述容纳箱体转动连接,使所述垃圾放置抽屉可由所述抽屉避让口向所述容纳箱体外或所述容纳箱体内转动。或者,所述垃圾放置抽屉与所述容纳箱体滑动连接,使所述垃圾放置抽屉可沿水平方向由所述抽屉避让口向所述容纳箱体外或所述容纳箱体内滑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垃圾箱、所述第二垃圾箱中位于上方的垃圾箱为顶开口式垃圾箱。所述顶开口式垃圾箱包括垃圾箱体,所述顶开口式垃圾箱的垃圾投放口位于所述垃圾箱体的顶部,且朝向上方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顶开口式垃圾箱还包括垃圾箱盖,所述垃圾箱盖搭设于所述顶开口式垃圾箱的垃圾投放口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垃圾箱盖包括固定盖和滑盖,滑盖沿第一方向与所述固定盖滑动连接,使所述滑盖可打开或关闭所述顶开口式垃圾箱的垃圾投放口,所述第一方向垂直于所述固定盖的厚度方向。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垃圾箱,通过将第二垃圾箱与第一垃圾箱沿竖直方向排布,这样该垃圾箱的占地面积仅为位于下方的垃圾箱的占地面积,从而大大减少了该垃圾箱的占地面积,在该垃圾箱应用于厨房、车厢等面积较小的场地中时,可以节省用地面积,从而有利于厨房、车厢等场地的优化布局。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的垃圾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垃圾箱在一个视角下的爆炸图;
图3为图1中的垃圾箱在另一个视角下的爆炸图;
图4为图1中的垃圾箱中的垃圾放置抽屉与容纳箱体之间结构关系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的垃圾箱的A-A截面图;
图6为图5的局部视图;
图7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过滤网与定位框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1中的第一垃圾箱的B-B截面图;
图9为图1中的第一垃圾箱的C-C截面图;
图10为图1中垃圾箱的垃圾箱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中垃圾箱的垃圾箱盖的截面图;
图12为图1中的第二垃圾箱的顶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1中的第一垃圾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的垃圾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图14中的垃圾箱的爆炸图;
图16为图1中的垃圾箱中垃圾放置抽屉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图15中容纳箱体的局部视图;
图18为图15中容纳箱体与垃圾放置抽屉之间的滑动连接结构的示意图;
图19为图14中的垃圾箱的D-D截面图;
图20为图19的局部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图1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的垃圾箱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的垃圾箱在一个视角下的爆炸图,图3为图1中的垃圾箱在另一个视角下的爆炸图。该垃圾箱,包括第一垃圾箱100、以及与第一垃圾箱100组装在一起的第二垃圾箱200,第二垃圾箱200与第一垃圾箱100沿竖直方向H排布,且第一垃圾箱100位于第二垃圾箱200的上方。通过将第二垃圾箱200与第一垃圾箱100沿竖直方向H排布,这样该垃圾箱的占地面积仅为第二垃圾箱200的占地面积,从而大大减少了该垃圾箱的占地面积,在该垃圾箱应用于厨房、车厢等面积较小的场地中时,可以节省用地面积,从而有利于厨房、车厢等场地的优化布局。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图5和图6所示,图5为图1中的垃圾箱的A-A截面图,图6为图5的局部视图。第一垃圾箱100为顶开口式垃圾箱2,该顶开口式垃圾箱2包括垃圾箱体21和过滤网101,顶开口式垃圾箱2的垃圾投放口20位于垃圾箱体21的顶部,且朝向上方设置,过滤网101设置于顶开口式垃圾箱2的垃圾投放口20处。
相较于抽屉式垃圾箱,将位于上方的第一垃圾箱100设置成顶开口式垃圾箱2,不但有利于简化该第一垃圾箱100的结构,而且在放置垃圾时垃圾箱体21无需移动,保证该垃圾箱的重心位置不发生大幅度的变化,从而使该垃圾箱放置得更加平稳。通过在顶开口式垃圾箱2的垃圾投放口20处设置过滤网101,这样用户就可以向第一垃圾箱100中倾倒固液混合的垃圾,比如茶水、剩汤等,从而该垃圾箱就可以实现固液垃圾分类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图5和图6所示,过滤网101搭设于顶开口式垃圾箱2的垃圾投放口20处。通过将过滤网101搭设于顶开口式垃圾箱2的垃圾投放口20处,这样用户就可以方便快捷地将过滤网101拿出并倾倒过滤网101上所截留的垃圾,从而有利于简化用户的操作,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和图7所示,图7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过滤网101与定位框24的结构示意图。顶开口式垃圾箱2还包括搭设于顶开口式垃圾箱2的垃圾投放口20处的定位框24,定位框24上形成有滤网定位台阶241,过滤网101的边缘搭接于滤网定位台阶241上。
相较于将过滤网101直接搭设于顶开口式垃圾箱2的垃圾投放口20的边缘,将过滤网101搭设在定位框24的滤网定位台阶241上,这样定位框24对过滤网101起到保护的作用,避免过滤网101的边缘凸出于垃圾箱体21的侧壁之外受到损坏。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图8和图9所示,图8为图1中的第一垃圾箱100的B-B截面图,图9为图1中的第一垃圾箱100的C-C截面图。顶开口式垃圾箱2还包括垃圾箱盖27,垃圾箱盖27搭设于顶开口式垃圾箱2的垃圾投放口20处。
具体地,如图8和图9所示,过滤网101的边缘与定位框24的侧壁形成箱盖定位台阶28,垃圾箱盖27的边缘搭接于箱盖定位台阶28上。
通过设置垃圾箱盖27,一方面可以阻挡其它物体掉落于垃圾箱体21中,另一方便也可以也阻止垃圾箱体21内的气味大量扩散到垃圾箱体21之外的空间中。同时,将垃圾箱盖27搭设于顶开口式垃圾箱2的垃圾投放口20处,这样用户就可以方便快捷地将整个垃圾箱盖27取走,以将顶开口式垃圾箱2的垃圾投放口20和过滤网101完全打开,以方便后续取放过滤网101以及倾倒垃圾的操作。
上述过滤网101可以是平板状结构,也可以是具有容纳腔的壳体状结构,具体地,如图7所示,过滤网101包括具有多个过滤孔的滤网底壁1013、设置于滤网底壁1013周缘处的滤网侧壁1012、以及设置于滤网侧壁1012上的搭接凸缘1014,滤网底壁1013与滤网侧壁1012之间形成用于容纳垃圾的容纳腔,搭接凸缘1014被配置为搭接于滤网定位台阶241或者搭接于顶开口式垃圾箱2的垃圾投放口20的边缘。
除了搭接之外,上述过滤网101也可以通过螺接、卡接等其它可拆卸连接方式设置于顶开口式垃圾箱2的垃圾投放口20处,比如过滤网101可以与定位框24螺接或卡接,从而使过滤网101能够从顶开口式垃圾箱2的垃圾投放口20取走,以方便倾倒其上的垃圾。
除了可拆卸的连接方式之外,过滤网101也可以焊接在顶开口式垃圾箱2的垃圾投放口20处,这种情况下,垃圾箱体21上需要设置垃圾排出口,以方便排出垃圾箱体21内的垃圾,同时,过滤网101上截留的固体垃圾需要通过刮刀来清除。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5所示,垃圾箱盖27包括固定盖271和滑盖272,滑盖272沿第一方向Y与固定盖271滑动连接,使滑盖272可打开或关闭顶开口式垃圾箱2的垃圾投放口20,第一方向Y垂直于固定盖271的厚度方向。
通过这样设计,滑盖272就可以滑动打开顶开口式垃圾箱2的垃圾投放口20,那么用户就无需将整个垃圾箱盖27拿掉就可以向垃圾箱体21内倾倒固液混合垃圾,从而简化了用户在倾倒固液混合垃圾时的操作。
其中,如图8和图9所示,固定盖271的边缘搭设于箱盖定位台阶28上,滑盖272搭设于过滤网101的边缘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图8和图9所示,过滤网101的边缘处设有固定盖限位部1011,沿第一方向Y,固定盖限位部1011位于固定盖271的一侧,且与固定盖271相抵接,以阻止固定盖271在第一方向Y上相对定位框24移动。这样在滑盖272相对固定盖271滑动时,可以避免固定盖271在第一方向Y上晃动,从而使滑盖272的滑动更加平稳。
上述固定盖限位部1011可以是限位筋(如图7和图9所示)、限位柱等,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其中,如图10和图11所示,图10为图1中垃圾箱的垃圾箱盖27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图1中垃圾箱的垃圾箱盖2的截面图。固定盖271上开设有滑动槽292,滑动槽292沿第一方向Y延伸,滑盖272上设有滑柱291,滑柱291与滑动槽292滑动配合,以实现滑盖272沿第一方向Y与固定盖271滑动连接。
具体地,如图10和图11所示,固定盖271、滑盖272均具有顶壁以及设置于顶壁的周缘处的侧壁,滑动槽292开设于固定盖271的侧壁上,滑柱291设置于滑盖272的侧壁上。
为了使滑盖272相对滑盖272滑动的更加平稳,固定盖271沿第二方向X相隔设置的两个侧壁上分别开设有滑动槽292,对应地,滑盖272沿第二方向X相隔设置的两个侧壁上分别设有滑柱291,两个滑柱291与两个滑动槽292一一对应滑动配合。其中,第二方向X与第一方向Y、固定盖271的厚度方向均垂直。
当然,滑动槽292、滑柱291的设置位置也可以相互对调,也就是固定盖271上设有滑柱291,滑盖272上设有滑动槽292,这样同样可以实现滑盖272沿第一方向Y与固定盖271滑动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和图9所示,固定盖271的边缘处固定设有向固定盖271的外围延伸的止挡凸缘2711,止挡凸缘2711被配置为与定位框24的边缘的上端相抵接。通过设置止挡凸缘2711,在固定盖271受到外力下压时,可以起到支撑固定盖271的作用,防止固定盖271对箱盖定位台阶28施加的压力过大破坏箱盖定位台阶28的结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垃圾箱体21上还铰接有第一提手218。这样在垃圾箱体21内的垃圾较满的时候,通过第一提手218就可以将垃圾箱体21提起,以方便将垃圾箱体21内的液体垃圾倒出。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2和图3所示,第二垃圾箱200为抽屉式垃圾箱1,抽屉式垃圾箱1包括容纳箱体11和垃圾放置抽屉12,容纳箱体11的侧壁上设有抽屉避让口111,垃圾放置抽屉12被配置为可由抽屉避让口111向容纳箱体11外或容纳箱体11内运动,以打开或关闭垃圾放置抽屉12。该垃圾放置抽屉12可以放置固体垃圾,比如食品袋、固定状食物等。在需要放置垃圾时,将垃圾放置抽屉12打开,将垃圾放入到垃圾放置抽屉12中,放置完毕后,将垃圾放置抽屉12关闭。
通过将位于下方的第二垃圾箱200设置成抽屉式垃圾箱1,由于垃圾放置抽屉12可以运动至容纳箱体11外,这样用户就可以在垃圾放置抽屉12的上方直接投放垃圾,避免了位于上方的第一垃圾箱100对用户所投放垃圾进行干涉。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图4为图1中的垃圾箱中的垃圾放置抽屉12与容纳箱体11之间结构关系的示意图。垃圾放置抽屉12与容纳箱体11转动连接,使垃圾放置抽屉12可由抽屉避让口111向容纳箱体11外或容纳箱体11内转动。
通过将垃圾放置抽屉12与容纳箱体11之间设置成转动连接,这样在垃圾放置抽屉12在打开时,垃圾放置抽屉12的抽屉口121抽屉口121部位位于容纳箱体11外,其它的部位可以位于容纳箱体11中,这样可以减小垃圾放置抽屉12在打开时对容纳箱体11外的空间占用。
其中,垃圾放置抽屉12与容纳箱体11之间可以通过以下结构实现转动连接,如图3和图4所示,抽屉避让口111的下端边缘处设有铰接套41,垃圾放置抽屉12的底部对应设有铰接轴42,铰接轴42与铰接套41转动配合,以实现垃圾放置抽屉12与容纳箱体11之间的转动连接。
通过将铰接套41设置于抽屉避让口111的底端边缘处,铰接轴42设置于垃圾放置抽屉12的底部,这样在转动打开垃圾放置抽屉12时,垃圾放置抽屉12的顶部可以具有较大的位移,从而可以将垃圾放置抽屉12的抽屉口121全部转至容纳箱体11外,以方便用户投放垃圾。
当然,铰接轴42的位置也可以相互对调,也就是:铰接轴42设置于抽屉避让口111的下端边缘处,铰接套41设置于垃圾放置抽屉12的底部,这样同样能够实现垃圾放置抽屉12与容纳箱体11之间的转动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铰接套41的周壁上具有缺口411,该缺口411可在铰接轴42的挤压下张开,以使铰接轴42移出铰接套41。通过这样设置,垃圾放置抽屉12就可以与容纳箱体11相拆离,以方便倾倒垃圾放置抽屉12内的垃圾。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垃圾放置抽屉12的前侧壁的底部设有脚踏板15。这样用户在需要向垃圾放置抽屉12内投放垃圾时,通过脚踏板15就可以将垃圾放置抽屉12转动打开,从而用户就不用弯腰用手打开垃圾放置抽屉12,进而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5所示,第一垃圾箱100通过插接结构3与第二垃圾箱200相插接,以使第一垃圾箱100和第二垃圾箱200之间可拆卸。
相较于通过螺纹紧固件(比如螺钉)连接,第一垃圾箱100通过插接结构3与第二垃圾箱200相插接,这样在拆装第一垃圾箱100和第二垃圾箱200时,就无需拧松拧紧螺纹紧固件,从而大大节省了拆装第一垃圾箱100和第二垃圾箱200的时间,提高了第一垃圾箱100和第二垃圾箱200的拆装的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5所示,插接结构3包括位于第一垃圾箱100上的插入部32、以及位于第二垃圾箱200上的安装槽31,插入部32配合插入到安装槽31中。通过将插接结构3设置成插入部32与安装槽31的配合结构,这样使得插接结构3更加容易制造,有利于降低制造成本。
其中,如图2和图5所示,插入部32可以是第一垃圾箱100的底部,安装槽31可以设置在第二垃圾箱200的顶端。当然,也不限于此,插入部32也可以是设置于第一垃圾箱100底部的插接柱,安装槽31对应设置在第二垃圾箱200的顶端。
当然,上述安装槽31、插入部32的设置位置也可以相互对调,也就是:插入部32设置于第二垃圾箱200上,安装槽31设置于第一垃圾箱100上,比如插入部32为第二垃圾箱200的顶部,安装槽31位于第一垃圾箱100的底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2和图13所示,图12为图1中的第二垃圾箱200的顶部的结构示意图,图13为图1中的第一垃圾箱100的结构示意图。插接结构3还包括设置于安装槽31的槽壁上的插接板33、以及对应设于插入部32上并且供插接板33插入的插槽34。
通过插接板33和插槽34的配合,这样可以更好地防止插入部32与安装槽31之间出现晃动,进而避免第一垃圾箱100和第二垃圾箱200之间出现晃动,使第一垃圾箱100和第二垃圾箱200组装地比较稳固。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2和图13所示,安装槽31包括槽底壁311、以及位于槽底壁311的周缘处的槽侧壁312。插接板33设置于槽侧壁312与槽底壁311形成的拐角313处,对应地,插槽34设置于插入部32的边缘处。
将插接板33设置于槽侧壁312与槽底壁311形成的拐角313处,插槽34设置于插入部32的边缘处,在组装第一垃圾箱100和第二垃圾箱200时,用户更容易看到位于插入部32边缘处的插槽34与插接板33的对位情况,从而有利于插接板33准确地插入至插槽34中。另外,通过将插接板33设置于槽侧壁312与槽底壁311形成的拐角313处,这样插接板33与安装槽31的槽壁的连接面的面积较大,有利于提高插接板33与安装槽31的槽壁之间的连接强度,从而使插接板33不容易在外力作用下发生损坏。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安装槽31相对两侧的槽侧壁312处分别设有插接板33,插入部32相对两侧的边缘处分别设有插槽34。位于每个的槽侧壁312处的插接板33与位于插入部32的对应侧的边缘处的插槽34相配合。通过这样设计,可以更好地避免插入部32与安装槽31之间发生晃动,从而使第一垃圾箱100与第二垃圾箱200组装的更加牢固。
其中,位于每个槽侧壁312处的插接板33的数目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对应地,位于插入部32每侧边缘处的插槽34的数目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在此不做具体限定。比如图12和图13所示,位于每个槽侧壁312处的插接板33的数目为两个,位于插入部32每侧边缘处的插槽34的数目为两个。
如图14和图15所示,图14为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的垃圾箱的结构示意图,图15为图14中的垃圾箱的爆炸图。该垃圾箱中与图1~图13中所示的垃圾箱的主要的区别在于,第一垃圾箱100位于第二垃圾箱200的下方。通过将第一垃圾箱100设置于第二垃圾箱200的下方,同样可以减小该垃圾箱的占地面积。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4、图15和图16,图16为图1中的垃圾箱中垃圾放置抽屉12的结构示意图。第一垃圾箱100为抽屉式垃圾箱1,抽屉式垃圾箱1包括容纳箱体11、垃圾放置抽屉12以及过滤网101,容纳箱体11的侧壁上设有抽屉避让口111,垃圾放置抽屉12被配置为可由抽屉避让口111向容纳箱体11外或容纳箱体11内运动,以打开或关闭垃圾放置抽屉12。过滤网101设置于垃圾放置抽屉12的抽屉口121(也就是该抽屉式垃圾箱1的垃圾投放口)处。
该垃圾放置抽屉12可以用于放置固液混合垃圾,比如带有茶叶的茶水、剩汤等。在需要放置垃圾时,将垃圾放置抽屉12打开,将固液混合垃圾倒入到垃圾放置抽屉12中,放置完毕后,将垃圾放置抽屉12关闭。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4、图15和图16所示,垃圾放置抽屉12与容纳箱体11滑动连接,使垃圾放置抽屉12可沿水平方向X由抽屉避让口111向容纳箱体11外或容纳箱体11内滑动。
通过将垃圾放置抽屉12与容纳箱体11滑动连接,这样在打开或关闭垃圾放置抽屉12时,垃圾放置抽屉12是沿水平方向X相对容纳箱体11滑动,使得垃圾放置抽屉12的运动比较平稳,从而避免了垃圾放置抽屉12内的液体垃圾溢出。
上述垃圾放置抽屉12与容纳箱体11之间可以通过以下结构实现滑动连接,如图15~图18所示,图17为图15中容纳箱体11的局部视图,图18为图15中容纳箱体11与垃圾放置抽屉12之间的滑动连接结构的示意图。垃圾放置抽屉12的侧壁上设有滑动配合柱52,容纳箱体11的内侧壁上设有滑动配合槽51,滑动配合槽51沿水平方向X延伸,滑动配合柱52与滑动配合槽51滑动配合。以实现垃圾放置抽屉12与容纳箱体11之间的滑动连接。
其中,滑动配合槽51可以通过去除材料的方式开设于容纳箱体11的内侧壁上,如图17所示,也可以在容纳箱体11的内侧壁上设置两个沿竖直方向H相隔排布的凸筋,两个凸筋之间形成滑动配合槽51。
为了垃圾放置抽屉12相对容纳箱体11之间的滑动更加平稳,如图16和图17所示,容纳箱体11中相对两侧的内侧壁均设有滑动配合槽51,对应地,垃圾放置抽屉12相对两侧的侧壁上均设有滑动配合柱52。垃圾放置抽屉12每个侧壁上的滑动配合柱52分别与对应的滑动配合槽51滑动配合。通过这样设置垃圾放置抽屉12在相对容纳箱体11滑动的过程中能够受力平衡,避免了垃圾放置抽屉12在滑动过程中滑动,从而使垃圾放置抽屉12滑动的更加平稳。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7和图18所示,滑动配合槽51靠近抽屉避让口111的一端的槽壁上设有限位凸起部511,限位凸起部511被配置为限制滑动配合柱52在滑动配合槽51内的滑动行程。这样在用户将垃圾放置抽屉12向容纳抽屉外拉出倾倒垃圾时,限位凸起部511可以避免垃圾放置抽屉12滑出容纳箱体11外。
具体地,如图17和图18所示,限位凸起部511可以分别设置于滑动配合槽51相对两侧的槽壁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7和图18所示,限位凸起部511可以是弹性凸起,该弹性凸起具有与滑动配合柱52相抵接的抵接面,该抵接面可以是斜面,也可以是弧面,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通过这样设置,在垃圾放置抽屉12向容纳箱体11外滑动过程中,滑动配合柱52就可以与抵接面相抵压,使限位凸起部511发生弹性变形,使滑动配合柱52顺利通过滑出限位凸起部511滑出滑动配合槽51,最终将垃圾放置抽屉12滑出容纳箱体11,以方便倾倒垃圾放置抽屉12内所盛放的液体垃圾。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5和图16所示,过滤网101搭设于垃圾放置抽屉12的抽屉口121处。这样用户就可以方便快捷地将过滤网101拿出并倾倒过滤网101上所截留的垃圾,从而有利于简化用户的操作,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4、图15和图16所示,垃圾放置抽屉12的抽屉口121(即抽屉式垃圾箱1的垃圾投放口)的前侧边缘处设有滤网避让缺口122,过滤网101被配置为可由滤网避让缺口122向抽屉式垃圾箱1的前侧移动。
通过这样设置,在取过滤网101的时候,用户就可以将过滤网101向抽屉式垃圾箱1的前侧移动,以将过滤网101移出垃圾放置抽屉12的抽屉口121,这样垃圾放置抽屉12的抽屉口121的上方就无需设置较大的避让空间,以供用户将过滤网101从垃圾放置抽屉12的抽屉口121的上方将过滤网101取走。
当然,这种放置过滤网101的方式同样也适用于顶开口式垃圾箱2,也就是:如图3所示,顶开口式垃圾箱2的垃圾投放口20的前侧边缘处设有滤网避让缺口122,过滤网101被配置为可由滤网避让缺口122向顶开口式垃圾箱2的前侧移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5和图16所示,过滤网101的前端搭设于滤网避让缺口122的下侧边沿。这样滤网避让缺口122的下侧边沿可以对过滤网101的前侧进行支撑,增加了过滤网101支撑的数目,从而使得过滤网101更加稳定地搭设在垃圾放置抽屉12的抽屉口121处。
需要说明的是:方位词“前”是指抽屉避让口111所朝向的方向,“后”是与抽屉避让口111所朝向的方向相背的方向。例如图14中,垃圾放置抽屉12滑出容纳箱体11的方向为“前”,滑入容纳箱体11的方向为“后”。该垃圾箱在使用时,用户所在的一侧为该垃圾箱的前侧,背离用户的一侧为该垃圾箱的后侧,垃圾放置抽屉12的抽屉口121的前侧边缘是指该抽屉口121靠近用户的一侧边缘,过滤网101的前端是指过滤网101靠近用户的一端,例如图16所示过滤网101的a端。
当然,除了搭接之外,上述过滤网101也可以通过螺接、卡接等其它可拆卸连接方式设置于垃圾放置抽屉12的抽屉口121处。
除了可拆卸的连接方式之外,过滤网101也可以焊接在垃圾放置抽屉12的抽屉口121处,这种情况下,垃圾放置抽屉12上需要设置垃圾排出口,以方便排出垃圾箱体21内的垃圾,同时,过滤网101上截留的固体垃圾需要通过刮刀来清除。
过滤网101可以直接搭设于垃圾放置抽屉12的抽屉口121处,也可以间接搭设于垃圾放置抽屉12的抽屉口121处,比如垃圾放置抽屉12的抽屉口121处搭设定位框24,定位框24上形成有滤网定位台阶241,过滤网101搭设于滤网定位台阶241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4和图15所示,垃圾放置抽屉12的前侧壁上设有供手抓持的抓持部125。通过设置抓持部125,可以方便用户打开或关闭垃圾放置抽屉12。
示例的,如图15所示,抓持部125可以是凸出于垃圾放置抽屉12的前侧壁上的把手,该把手具有把手槽。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4和图15所示,垃圾放置抽屉12上还铰接有第二提手126。这样在垃圾放置抽屉12内的垃圾较满的时候,将垃圾放置抽屉12从容纳箱体11中拉出,然后通过第二提手126就可以将垃圾放置抽屉12提起,以方便将垃圾放置抽屉12内的液体垃圾倒出。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4、图19和图20所示,图19为图14中的垃圾箱的D-D截面图,图20为图19的局部视图。第二垃圾箱200为顶开口式垃圾箱2,该顶开口式垃圾箱2包括垃圾箱体21、箱框22以及垃圾箱盖27,垃圾箱体21的顶部呈缩口状,顶开口式垃圾箱2的垃圾投放口20位于垃圾箱体21的顶部,且朝向上方设置。
箱框22套设于垃圾箱体21的顶部,箱框22与垃圾箱体21的侧壁之间具有箱间隙23,箱框22上还设有用于遮挡箱间隙23的遮挡圈221。
垃圾箱盖27设置于箱框22上,且被配置为打开或关闭顶开口式垃圾箱2的垃圾投放口20。其中,如图15和图19所示,垃圾箱盖27可以铰接于箱框22上,使垃圾箱盖27转动打开或关闭顶开口式垃圾箱2的垃圾投放口20。当然,垃圾箱盖27也可以滑动设置于箱框22上,使垃圾箱盖27滑动打开或关闭顶开口式垃圾箱2的垃圾投放口20。
该顶开口式垃圾箱2可以放置固体垃圾,比如食品袋、固定状食物等。在需要放置垃圾时,将垃圾箱盖27打开,将垃圾放入到垃圾放置抽屉12中,放置完毕后,将垃圾箱盖27关闭。
该顶开口式垃圾箱2在使用时,垃圾箱体21内套有垃圾袋,垃圾袋的上边缘外翻至箱间隙23中。箱框22上的遮挡圈221,可以防止垃圾掉落在箱间隙23中造成清理困难。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9和图20所示,垃圾箱体21包括箱本体211、以及可拆卸设置于箱本体211上侧的缩口箱段212,该顶开口式垃圾箱2的垃圾投放口20位于缩口箱段212的顶端,箱框22套设于缩口箱段212上。
通过将缩口箱段212与箱本体211可拆卸连接,这样垃圾箱体21内的垃圾较满时,可以将缩口箱段212与箱本体211拆离,以方便将箱本体211内的垃圾倒出。
其中,缩口箱段212可以通过以下结构与箱本体211可拆卸连接,如图19和图20所示,箱本体211的上端具有开口213,缩口箱段212的下端设有插接凸缘214以及向缩口箱段212外延伸的凸缘2711,插接凸缘214配合插入至开口213中,凸缘2711与箱本体211的上端相抵接,以阻止缩口箱段212向靠近箱本体211的方向移动。通过这样设计,可以缩短箱本体211和缩口箱段212的组装时间,简化用户的操作,从而有利于提高箱本体211和缩口箱段212的组装效率。
当然,缩口箱段212与箱本体211之间也不限于上述连接方式,比如缩口箱段212与箱本体211之间也可以通过螺纹紧固件(比如螺钉)实现可拆卸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9所示,箱本体211与容纳箱体11为一体结构。这样可以减少该垃圾箱的零部件的数目,简化了该垃圾箱的结构,并且还提高了箱本体211与容纳箱体11的连接强度以及连接可靠性。
当然,箱本体211与容纳箱体11也可以通过螺接、卡接、插接等方式连接在一起,具体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5)

1.一种垃圾箱,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垃圾箱(100),包括过滤网(101),所述过滤网(101)设置于所述第一垃圾箱(100)的垃圾投放口处;
第二垃圾箱(200),与所述第一垃圾箱(100)组装在一起,且所述第二垃圾箱(200)与所述第一垃圾箱(100)沿竖直方向(H)排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垃圾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过滤网(101)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第一垃圾箱(100)的垃圾投放口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垃圾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垃圾箱(100)的垃圾投放口朝向上方设置,且所述过滤网(101)搭设于所述第一垃圾箱(100)的垃圾投放口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垃圾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垃圾箱(100)的垃圾投放口的前侧边缘处设有滤网避让缺口(122),所述过滤网(101)被配置为可由所述滤网避让缺口(122)向所述第一垃圾箱(100)的前侧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垃圾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过滤网(101)的前端搭设于所述滤网避让缺口(122)的下侧边沿。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垃圾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垃圾箱(100)还包括搭设于所述第一垃圾箱(100)的垃圾投放口处的定位框(24),所述定位框(24)上形成有滤网定位台阶(241),所述过滤网(101)的边缘搭接于所述滤网定位台阶(241)上。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垃圾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垃圾箱(100)通过插接结构(3)与所述第二垃圾箱(200)相插接,以使所述第一垃圾箱(100)和所述第二垃圾箱(200)之间可拆卸。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垃圾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插接结构(3)包括:
位于所述第一垃圾箱(100)、所述第二垃圾箱(200)中的一个上的安装槽(31);
位于所述第一垃圾箱(100)、所述第二垃圾箱(200)中的另一个上的插入部(32);
所述插入部(32)配合插入到所述安装槽(31)中。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垃圾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插接结构(3)还包括:
设置于所述安装槽(31)的槽壁上的插接板(33);
对应设于所述插入部(32)上并且供所述插接板(33)插入的插槽(34)。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垃圾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装槽(31)包括槽底壁(311)、以及位于所述槽底壁(311)的周缘处的槽侧壁(312);
所述插接板(33)设置于所述槽侧壁(312)与所述槽底壁(311)形成的拐角(313)处,所述插槽(34)设置于所述插入部(32)的边缘处。
11.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垃圾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垃圾箱(100)、所述第二垃圾箱(200)中位于下方的垃圾箱为抽屉式垃圾箱(1);
所述抽屉式垃圾箱(1)包括:
容纳箱体(11),所述容纳箱体(11)的侧壁上设有抽屉避让口(111);
垃圾放置抽屉(12),被配置为可由所述抽屉避让口(111)向所述容纳箱体(11)外或所述容纳箱体(11)内运动,以打开或关闭所述垃圾放置抽屉(12);
其中,所述垃圾放置抽屉(12)的抽屉口(121)为所述抽屉式垃圾箱(1)的垃圾投放口。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垃圾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垃圾放置抽屉(12)与所述容纳箱体(11)转动连接,使所述垃圾放置抽屉(12)可由所述抽屉避让口(111)向所述容纳箱体(11)外或所述容纳箱体(11)内转动;
或者,所述垃圾放置抽屉(12)与所述容纳箱体(11)滑动连接,使所述垃圾放置抽屉(12)可沿水平方向(X)由所述抽屉避让口(111)向所述容纳箱体(11)外或所述容纳箱体(11)内滑动。
13.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垃圾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垃圾箱(100)、所述第二垃圾箱(200)中位于上方的垃圾箱为顶开口式垃圾箱(2);
所述顶开口式垃圾箱(2)包括垃圾箱体(21),所述顶开口式垃圾箱(2)的垃圾投放口(20)位于所述垃圾箱体(21)的顶部,且朝向上方设置。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垃圾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顶开口式垃圾箱(2)还包括垃圾箱盖(27),所述垃圾箱盖(27)搭设于所述顶开口式垃圾箱(2)的垃圾投放口(20)处。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垃圾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垃圾箱盖(27)包括:
固定盖(271);
滑盖(272),沿第一方向(Y)与所述固定盖(271)滑动连接,使所述滑盖(272)可打开或关闭所述顶开口式垃圾箱(2)的垃圾投放口(20),所述第一方向(Y)垂直于所述固定盖(271)的厚度方向。
CN202120878644.6U 2021-04-26 2021-04-26 一种垃圾箱 Active CN21585312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878644.6U CN215853129U (zh) 2021-04-26 2021-04-26 一种垃圾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878644.6U CN215853129U (zh) 2021-04-26 2021-04-26 一种垃圾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853129U true CN215853129U (zh) 2022-02-18

Family

ID=803156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878644.6U Active CN215853129U (zh) 2021-04-26 2021-04-26 一种垃圾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85312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502879A1 (en) A refuse bin and a lid for a refuse bin
CN215853129U (zh) 一种垃圾箱
CN219545731U (zh) 一种固液分离式垃圾箱
CN211140422U (zh) 一种抽取式垃圾桶
CN208979586U (zh) 用于餐饮行业的多功能垃圾桶
CN208593680U (zh) 一种具有固液分离功能的园林用垃圾桶
KR20110025280A (ko) 압축수단이 구비된 쓰레기통
CN212075170U (zh) 便于清理的垃圾桶
CN216916957U (zh) 容器盖和容器
CN201313716Y (zh) 一种垃圾桶
CN212075205U (zh) 一种多功能垃圾收集器
CN210735161U (zh) 不倒翁垃圾桶
CN212607210U (zh) 自紧垃圾袋式垃圾桶
CN210248791U (zh) 一种便携式饭盒
KR20180032142A (ko) 압축 쓰레기통
CN216425606U (zh) 清洁组件及垃圾桶
CN208278763U (zh) 一种新型垃圾桶
CN213293611U (zh) 一种新型家用垃圾桶
CN220843951U (zh) 一种悬挂式垃圾桶
CN110422512B (zh) 不倒翁垃圾桶及其工作方法
CN214398282U (zh) 双层垃圾桶
CN210504135U (zh) 一种便于清理的垃圾分类柜
CN218432969U (zh) 一种家庭厨余垃圾回收设备
CN208994413U (zh) 一种按压式分类垃圾桶
KR101466971B1 (ko) 음식물 쓰레기 통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