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850938U - 一种模块化多功能厢式一拖二清障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模块化多功能厢式一拖二清障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850938U
CN215850938U CN202121373583.4U CN202121373583U CN215850938U CN 215850938 U CN215850938 U CN 215850938U CN 202121373583 U CN202121373583 U CN 202121373583U CN 215850938 U CN215850938 U CN 21585093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m
swing arm
auxiliary frame
trailing
carri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373583.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晨
黄璜
杨武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NOTRUK HUBEI HUAWEI SPECIAL VEHIC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NOTRUK HUBEI HUAWEI SPECIAL VEHIC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NOTRUK HUBEI HUAWEI SPECIAL VEHIC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NOTRUK HUBEI HUAWEI SPECIAL VEHICLE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85093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85093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模块化多功能厢式一拖二清障车,包含底盘、副车架、全封闭式厢体、厢体摆臂及托臂,所述副车架设置在所述底盘上,所述全封闭式厢体设置在所述副车架上,并通过厢体摆臂与所述副车架相连,在所述副车架的尾端设置有托臂滑道,所述托臂通过托臂滑道及托臂翻转油缸与所述副车架相连。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有:1)托臂通过滑道升降,可以将整个托臂平放至地面,方便牵引底盘较低的车辆;2)模块化生产,组装方便;3)既可以用于运输高端跑车,又可以用于运输故障车。

Description

一种模块化多功能厢式一拖二清障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清障车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模块化多功能厢式一拖二清障车。
背景技术
目前清障车所采用的托臂一般为常规铰接升降式结构,不能将整个托臂平放至地面,比较容易与厢体产生干涉;其次,常规托臂通常采用两个油缸来控制托臂的升降,存在成本较高以及油缸同步性不好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背景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模块化多功能厢式一拖二清障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模块化多功能厢式一拖二清障车,包含底盘、副车架、全封闭式厢体、厢体摆臂及托臂,所述副车架设置在所述底盘上,所述全封闭式厢体设置在所述副车架上,并通过厢体摆臂与所述副车架相连,在所述副车架的尾端设置有托臂滑道,所述托臂通过托臂滑道及托臂翻转油缸与所述副车架相连。
进一步,所述托臂滑道数量有两个,且对称分设在托臂的左右两侧,并均分别与副车架固定连接及与托滑移配合连接,所述托臂翻转油缸数量有一个,且托臂翻转油缸一端与副车架相铰接,另一端与托臂相铰接。
进一步,所述厢体摆臂包含一个L型摆臂及一个摆臂翻转油缸,所述L 型摆臂的前端通过摆臂牵引座与所述全封闭式厢体的前端相铰接,后端通过摆臂铰接座与所述副车架的后端设置有摆臂安装座相铰接;所述摆臂翻转油缸一端通过第一摆臂翻转油缸座与所述L型摆臂相铰接,另一端通过第二摆臂翻转油缸座与所述副车架相铰接;所述摆臂牵引座固定在所述全封闭式厢体的前封板上,所述摆臂铰接座固定在所述L型摆臂的尾端上,所述第一摆臂翻转油缸座固定在所述L型摆臂前端中部,所述第二摆臂翻转油缸座固定在所述副车架上。
进一步,所述L型摆臂包含摆臂钩臂、摆臂一臂、摆臂二臂、摆臂三臂及摆臂伸缩油缸,所述摆臂钩臂上端与所述摆臂牵引座相铰接,下端与所述摆臂三臂一端相固定连接,所述摆臂三臂另一端与所述摆臂二臂的一端相固定连接,所述摆臂二臂的另一端与穿设在摆臂一臂内部的所述摆臂伸缩油缸相连;所述摆臂铰接座设置在所述摆臂一臂外侧远离摆臂二臂的一端上;所述第一摆臂翻转油缸座设置在所述摆臂一臂外侧靠近摆臂二臂的一端上;
进一步,所述托臂包含托臂连杆、托臂一臂、托臂二臂及托臂升降油缸,所述托臂连杆一端与所述托臂滑道相滑移配合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托臂一臂相固定连接,所述托臂二臂一端穿设在托臂一臂内部,并与设置在托臂一臂内的托臂升降油缸相连,另一端穿出托臂一臂、并与抱胎装置相连,所述托臂翻转油缸一端与副车架相铰接,另一端与托臂连杆相铰接。
进一步,所述副车架包含两条平行相对副车架纵梁以及设置在两条平行相对副车架纵梁之间的若干副车架横梁,在靠近两条平行相对副车架纵梁前端的副车架横梁处安装着所述第二摆臂翻转油缸座,在靠近两条平行相对副车架纵梁后端的副车架横梁处安装着所述摆臂安装座。
进一步,在每条副车架纵梁的尾端均还设置有一个副车架滚轮,在所述全封闭式厢体底板外侧还设有两条厢体滑轨,每条厢体滑轨对应与一个所述副车架滚轮相滚动配合。
进一步,在所述全封闭式厢体底板内侧设置有防滑底板及液压绞盘,所述液压绞盘用于将故障车拖拽至防滑底板上,所述防滑底板用于固定所述故障车,并用于防止装载在全封闭式厢体内的故障车出现打滑现象。
进一步,在所述全封闭式厢体的后端底部设置有地轮,所述地轮用于在全封闭式厢体通过厢体摆臂翻转至地面上时,支承起整个全封闭式厢体并在地面上进行滚动。
进一步,在所述全封闭式厢体的后端设置有对开式后门。
进一步,在所述全封闭式厢体的左侧或右侧设置有上翻式侧门,所述上翻式侧门上部通过上翻合页或铰链铰接在全封闭式厢体左侧或右侧侧板上,中部通过位于上翻式侧门左右两侧的两个液压撑杆与全封闭式厢体左侧或右侧侧板相连。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有:
(1)仅用一个油缸即可控制托臂升降,操作性能好,制造成本低;
(2)托臂通过滑道升降,可以将整个托臂平放至地面,方便牵引底盘较低的车辆;
(3)可以实现一车拖两故障车;
(4)在非清障作业时,可以当做厢式货车使用;
(5)副车架、厢体、摆臂、托臂均采用模块化制作,可以实现异地组装,便于降低国外客户的运输费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在放置厢体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副车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厢体摆臂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托臂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全封闭式厢体的侧视图;
图7为全封闭式厢体的后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100、底盘;200、副车架;201、副车架纵梁;202、副车架横梁;203、副车架滚轮;300、全封闭式厢体;301、厢体滑轨;302、防滑底板;303、地轮;304、撑脚;305、对开式后门;306、上翻式侧门; 307、上翻合页或铰链;308、液压撑杆;400、厢体摆臂;401、L型摆臂; 401a、摆臂钩臂;401b、摆臂一臂;401c、摆臂二臂;401d、摆臂三臂; 402、摆臂翻转油缸;403、摆臂牵引座;404、摆臂铰接座;405、摆臂安装座;406、第一摆臂翻转油缸座;407、第二摆臂翻转油缸座;500、托臂;501、托臂连杆;502、托臂一臂;503、托臂二臂;600、托臂滑道; 700、抱胎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是如何实施的。
参阅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模块化多功能厢式一拖二清障车,包含底盘100、副车架200、全封闭式厢体300、厢体摆臂400 托臂500、托臂滑道600及抱胎装置700;其中,副车架200设置在底盘100 上,全封闭式厢体300设置在副车架200上,并通过厢体摆臂400与副车架200相连,托臂滑道600设置在副车架200的尾端,并在托臂翻转油缸(图中未示出)的驱动作用下与托臂500相滑移配合连接,抱胎装置700 连接在托臂500的尾端。
具体的说,在本实用新型中,托臂滑道600数量有两个,且对称分设在托臂500的左右两侧,并均分别与副车架200固定连接及与托臂500滑移配合连接,托臂翻转油缸(图中未示出)数量有一个,且托臂翻转油缸一端与副车架200相铰接,另一端与托臂500相铰接。
具体的说,在本实用新型中,作为厢体摆臂400的一种优选例:参阅图2和图4所示,厢体摆臂400包含一个L型摆臂401及一个摆臂翻转油缸402,L型摆臂401的前端通过摆臂牵引座403与全封闭式厢体400的前端相铰接,后端通过摆臂铰接座404与副车架200的后端设置有摆臂安装座405相铰接;摆臂翻转油缸402一端通过第一摆臂翻转油缸座406与L 型摆臂401相铰接,另一端通过第二摆臂翻转油缸座407与副车架200相铰接;其中,摆臂牵引座403固定在全封闭式厢体400的前封板上,并通过销轴与L型摆臂401铰接在一起;摆臂铰接座404固定在L型摆臂401 的尾端上,并通过销轴与位于副车架200上的摆臂安装座405铰接在一起;第一摆臂翻转油缸座406固定在L型摆臂401前端中部,第二摆臂翻转油缸座407固定在副车架200的前端中部。
具体的说,在本实施例中,参阅图4所示,L型摆臂401包含摆臂钩臂401a、摆臂一臂401b、摆臂二臂401c、摆臂三臂401d及摆臂伸缩油缸 (图中未示出),摆臂钩臂401a上端与摆臂牵引座403相铰接,下端与摆臂三臂401d一端相垂直固接,摆臂三臂401d另一端与摆臂二臂401c的一端相固接,摆臂二臂401c的另一端与穿设在摆臂一臂401b内部的摆臂伸缩油缸相连。
更具体的说,在本实施例中,参阅图4所示,摆臂铰接座404设置在摆臂一臂401b外侧远离摆臂二臂401c的一端上;第一摆臂翻转油缸座406 设置在摆臂一臂401b外侧靠近摆臂二臂401c的一端上。
具体的说,在本实用新型中,作为托臂500的一种优选例:参阅图5 所示,托臂500包含托臂连杆501、托臂一臂502、托臂二臂503、托臂升降油缸(图中为示出),托臂连杆501一端与托臂滑道600相滑移配合连接,另一端与托臂一臂502相固定连接,托臂二臂503一端穿设在托臂一臂502 内部,并与设置在托臂一臂502内的托臂升降油缸相连,另一端穿出托臂一臂502、并与抱胎装置700相连,托臂翻转油缸一端与副车架200尾端横梁中部相铰接,另一端与托臂连杆501相铰接。
具体的说,在本实施例中,参阅图5所示,托臂连杆501包含一个连杆501a及一个撑杆501b,连杆501a与撑杆501b上端通过一个上滚轮铰接轴501c相铰接在一起,下端分别与托臂一臂502相固定连接,在连杆501a 靠近托臂一臂502一端还设有一个下滚轮铰接轴501d,在上滚轮铰接轴 501c的两端均分别设置有一个上滚轮(图中未示出),在下滚轮铰接轴501d 的端均分别设置有一个下滚轮(图中未示出);使用时,托臂连杆501通过上滚轮铰接轴501c两端设置的上滚轮及下滚轮铰接轴501d两端设置的下滚轮与托臂滑道600相滑移配合连接。
更具体的说,在本实施例中,下滚轮铰接轴501d的中部还对应与托臂翻转油缸的一端相铰接,托臂翻转油缸的另一端则对应与副车架200尾端的横梁中部设有的耳板相铰接;工作时,托臂翻转油缸通过拉动下滚轮铰接轴501d进行升降运动,来实现带动整个托臂连杆501沿着托臂滑道600 上下滑移,再由托臂连杆501来拉动托臂一臂502、托臂二臂503及托臂升降油缸一起进行上下滑移,即实现托臂翻转油缸驱动整个托臂500沿着托臂滑道600进行上下升降滑移运动。
具体的说,在本实用新型中,作为副车架200的一种优选例:参阅图3 所示,副车架200包含两条平行相对副车架纵梁201以及设置在两条平行相对副车架纵梁201之间的若干副车架横梁202;其中,在靠近两条平行相对副车架纵梁201前端的副车架横梁202处安装着上述第二摆臂翻转油缸座407,在靠近两条平行相对副车架纵梁201后端的副车架横梁202处安装着上述摆臂安装座405。
具体的说,在实施例中,参阅图3所示,在每条副车架纵梁201的尾端均还设置有一个副车架滚轮203,在全封闭式厢体300底板外侧还设有两条厢体滑轨301,每条厢体滑轨301对应与一个副车架滚轮203相滚动配合;其中,厢体滑轨301的作用是:当厢体摆臂400将厢体翻转至地面时,厢体300通过厢体滑轨301在副车架滚轮203上滚动,以便可以顺利的向后移动;当厢体摆臂400往底盘上拖拽厢体时,厢体300通过厢体滑轨301 在副车架滚轮203上滚动,以便可以向前移动。
在本实用新型中,参阅图6所示,在全封闭式厢体300底板内侧设置有防滑底板302及液压绞盘(图中未示出);其中,液压绞盘用于将故障车拖拽至防滑底板302上,防滑底板302用于固定故障车,并用于防止装载在全封闭式厢体300内的故障车出现打滑现象。
在本实用新型中,参阅图2和图6所示,在全封闭式厢体300的后端底部还设置有地轮303,在全封闭式厢体300的前端底部还设置有撑脚304;其中,地轮303的作用是:当厢体摆臂400将全封闭式厢体300翻转至地面时,全封闭式厢体300可以通过地轮303在地上滚动,以便可以顺利的向后移动;当厢体摆臂400往底盘100上拖拽全封闭式厢体300时,厢体300可以通过地轮303在地上滚动,以便可以向前移动;撑脚304的作用是:当厢体摆臂400将全封闭式厢体300翻转至地面时,用于支承起全封闭式厢体300前端,以便厢体底板与地面呈一定倾角,进而方便拖拽故障车。
在本实用新型中,参阅图7所示,在全封闭式厢体300的后端还设置有对开式后门305;在全封闭式厢体300的左侧或右侧还设置有上翻式侧门 306,此上翻式侧门306上部通过上翻合页或铰链307铰接在全封闭式厢体 300左侧或右侧侧板上,中部通过位于上翻式侧门306左右两侧的两个液压撑杆308与全封闭式厢体300左侧或右侧侧板相连。
本实用新型模块化多功能厢式一拖二清障车的工作原理如下:
当需要将故障车或跑车装载到厢体内时,首先需要操作托臂翻转油缸,通过托臂翻转油缸使托臂500沿着托臂滑道600向下移动,并将底盘100 顶起,然后需要操作摆臂一臂401b内的摆臂伸缩油缸,让摆臂伸缩油缸回收,这时的厢体摆臂400就会带着全封闭式厢体300整体往底盘100后方移动,直到当厢体摆臂400完全收回时,再操作摆臂翻转油缸402,使厢体摆臂400整体翻转,让全封闭式厢体300完全落至地面;接着开启厢体后门304,将故障车或跑车通过全封闭式厢体300内的液压绞盘拖拽至全封闭式厢体300内的防滑底板302上,并固定好;然后关闭后门304,接着再操作摆臂翻转油缸402,使得厢体摆臂400翻转并将全封闭式厢体300整体拖拽至底盘100上方,之后再操作摆臂一臂401b内的摆臂伸缩油缸,让厢体摆臂400带着全封闭式厢体300整体往底盘100前方移动,直到全封闭式厢体300完全放置好,最后再操作托臂翻转油缸,使托臂500沿着托臂滑道600向上移动,收回托臂。
另外,根据实际需要,全封闭式厢体300可以用于装载一辆跑车或一辆故障车,托臂500可以托牵一辆事故车,实现一车拖两个故障车,或一车拖一个跑车与一个故障车。
最后说明,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模块化多功能厢式一拖二清障车,包含底盘(100)、副车架(200)、全封闭式厢体(300)、厢体摆臂(400)及托臂(500),所述副车架(200)设置在所述底盘(100)上,所述全封闭式厢体(300)设置在所述副车架(200)上,并通过厢体摆臂(400)与所述副车架(200)相连,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副车架(200)的尾端设置有托臂滑道(600),所述托臂(500)通过托臂滑道(600)及托臂翻转油缸与所述副车架(200)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化多功能厢式一拖二清障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托臂滑道(600)数量有两个,且对称分设在托臂(500)的左右两侧,并均分别与副车架(200)固定连接及与托臂(500)滑移配合连接,所述托臂翻转油缸数量有一个,且托臂翻转油缸一端与副车架(200)相铰接,另一端与托臂(500)相铰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化多功能厢式一拖二清障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厢体摆臂(400)包含一个L型摆臂(401)及一个摆臂翻转油缸(402),所述L型摆臂(401)的前端通过摆臂牵引座(403)与所述全封闭式厢体(300)的前端相铰接,后端通过摆臂铰接座(404)与所述副车架(200)的后端设置有摆臂安装座(405)相铰接;所述摆臂翻转油缸(402)一端通过第一摆臂翻转油缸座(406)与所述L型摆臂(401)相铰接,另一端通过第二摆臂翻转油缸座(407)与所述副车架(200)相铰接;所述摆臂牵引座(403)固定在所述全封闭式厢体(300)的前封板上,所述摆臂铰接座(404)固定在所述L型摆臂(401)的尾端上,所述第一摆臂翻转油缸座(406)固定在所述L型摆臂(401)前端中部,所述第二摆臂翻转油缸座(407)固定在所述副车架(200)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模块化多功能厢式一拖二清障车,其特征在于:所述L型摆臂(401)包含摆臂钩臂(401a)、摆臂一臂(401b)、摆臂二臂(401c)、摆臂三臂(401d)及摆臂伸缩油缸,所述摆臂钩臂(401a)上端与所述摆臂牵引座(403)相铰接,下端与所述摆臂三臂(401d)一端相固定连接,所述摆臂三臂(401d)另一端与所述摆臂二臂(401c)的一端相固定连接,所述摆臂二臂(401c)的另一端与穿设在摆臂一臂(401b)内部的所述摆臂伸缩油缸相连;
所述摆臂铰接座(404)设置在所述摆臂一臂(401b)外侧远离摆臂二臂(401c)的一端上;
所述第一摆臂翻转油缸座(406)设置在所述摆臂一臂(401b)外侧靠近摆臂二臂(401c)的一端上。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块化多功能厢式一拖二清障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托臂(500)包含托臂连杆(501)、托臂一臂(502)、托臂二臂(503)及托臂升降油缸,所述托臂连杆(501)一端与所述托臂滑道(600)相滑移配合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托臂一臂(502)相固定连接,所述托臂二臂(503)一端穿设在托臂一臂(502)内部,并与设置在托臂一臂(502)内的托臂升降油缸相连,另一端穿出托臂一臂(502)、并与抱胎装置(700)相连,所述托臂翻转油缸一端与副车架(200)相铰接,另一端与托臂连杆(501)相铰接。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模块化多功能厢式一拖二清障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副车架(200)包含两条平行相对副车架纵梁(201)以及设置在两条平行相对副车架纵梁(201)之间的若干副车架横梁(202),在靠近两条平行相对副车架纵梁(201)前端的副车架横梁(202)处安装着所述第二摆臂翻转油缸座(407),在靠近两条平行相对副车架纵梁(201)后端的副车架横梁(202)处安装着所述摆臂安装座(405);在每条副车架纵梁(201)的尾端均还设置有一个副车架滚轮(203),在所述全封闭式厢体(300)底板外侧还设有两条厢体滑轨(301),每条厢体滑轨(301)对应与一个所述副车架滚轮(203)相滚动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模块化多功能厢式一拖二清障车,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全封闭式厢体(300)底板内侧设置有防滑底板(302)及液压绞盘。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模块化多功能厢式一拖二清障车,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全封闭式厢体(300)的后端底部设置有地轮(303),在所述全封闭式厢体(300)的前端底部设置有撑脚(304)。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模块化多功能厢式一拖二清障车,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全封闭式厢体(300)的后端设置有对开式后门(305)。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模块化多功能厢式一拖二清障车,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全封闭式厢体(300)的左侧或右侧设置有上翻式侧门(306),所述上翻式侧门(306)上部通过上翻合页或铰链(307)铰接在全封闭式厢体(300)左侧或右侧侧板上,中部通过位于上翻式侧门(306)左右两侧的两个液压撑杆(308)与全封闭式厢体(300)左侧或右侧侧板相连。
CN202121373583.4U 2021-04-26 2021-06-21 一种模块化多功能厢式一拖二清障车 Active CN215850938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867168 2021-04-26
CN2021208671688 2021-04-26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850938U true CN215850938U (zh) 2022-02-18

Family

ID=803344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373583.4U Active CN215850938U (zh) 2021-04-26 2021-06-21 一种模块化多功能厢式一拖二清障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85093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702662A (en) Trailer
US5352083A (en) Towing and wrecker truck construction having an extensible wheel lift
US4948327A (en) Towing apparatus for coupling to towed vehicle undercarriage
US20040156703A1 (en) Hoist for loading and unloading objects on a truck bed
US4318657A (en) Vehicle for loading and transporting heavyweight objects in particular automotive vehicles
US6394734B1 (en) Trailer having actuatable tail ramp
US4239275A (en) Vehicle transporter
CN102858593B (zh) 装载有平台的拖车的枢转平台组件及使用方法
US4264262A (en) Tow truck
US4155472A (en) Tire transfer arm
AU782034B2 (en) Suspension assembly
JPH0448719B2 (zh)
US4383807A (en) Towing vehicle, boom, winching and lifting apparatus
US4815915A (en) Under-vehicle towing apparatus
US3908842A (en) Tow truck
US5269553A (en) Towing apparatus and thrust reversal mechanism therefor
US4265463A (en) Combination vehicle for towing, dumping and the like
CN215850938U (zh) 一种模块化多功能厢式一拖二清障车
US3510016A (en) Automobile towing trailer
US6113338A (en) Rear loading trailer and method of use
US3255995A (en) Landing gear structure
US3033400A (en) Power lift for trailer
US4139111A (en) Materials handling apparatus
CN220842329U (zh) 一种全落地平板清障车
CN106004611A (zh) 无车架举升自卸半挂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