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839364U - 一种穿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穿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839364U
CN215839364U CN202120138777.XU CN202120138777U CN215839364U CN 215839364 U CN215839364 U CN 215839364U CN 202120138777 U CN202120138777 U CN 202120138777U CN 215839364 U CN215839364 U CN 21583936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uncture
piston rod
operator
barrel
syrin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138777.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兴玥
彭一凡
陈梦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Kanglulian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Kanglulian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Kanglulian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Kanglulian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138777.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83936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83936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83936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fusion, Injection, And Reservoir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穿刺装置,包括穿刺注射器,穿刺注射器包括筒体和活塞杆,穿刺注射器还包括操作部,操作部沿筒体的长度方向延伸,操作部具有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第一端部位于筒体的外侧,第二端部与活塞杆连接,用于操作者通过操作部推动活塞杆沿长度方向运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操作部,操作者能够使用四指将穿刺装置固定,避免在操作过程中出现针头移位和针头晃动的问题,确保穿刺装置具有较好的稳定性,使用拇指推动操作部带动活塞杆运动,在保证穿刺装置稳定的前提下进行抽吸或者注射,能够避免出现穿刺的偏差或注射错位等问题,提高手术的便利性和稳定性,给患者带来更安全的手术过程,整个穿刺装置结构合理、便于使用。

Description

一种穿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穿刺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穿刺装置或者注射器在使用时,都需要单手进行操作,在单手操作过程中会导致针头移位和针头晃动的问题,进而出现穿刺的偏差或注射错位等问题。
例如,在鼓膜穿刺抽吸鼓室积液和鼓膜注射给药的过程中,由操作人员使用注射器将针头刺入鼓膜进入鼓室内,抽取鼓室积液。但在实际的穿刺过程中,操作人员需要一只手固定耳廓,调整耳镜位置,以便观察鼓膜,另一只手操作注射器进行鼓膜穿刺。但是在单手将注射器针头插入鼓膜后,在吸取或者注射药物时,往往需要另一只手或者护士辅助才能实现注射器活塞向外拔出或向内挤压以达到抽吸或注射的目的。在这种情况下,操作人员就无法窥视鼓膜,在盲操作的过程中可能导致针头移位甚至脱出,造成多余伤口,引起鼓膜撕裂,严重时甚至会误伤鼓室内重要结构。同时,如果采用护士辅助的双人操作方式,常常会引起穿刺针摇晃不定,使鼓膜穿刺孔变大,从而造成较大的穿刺创伤、鼓膜难以愈合。如需注射药物,就需进行第二次穿刺,则可能会导致同样的情况再次发生,增加患者的痛苦。
又例如,甲状腺穿刺术如今在临床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是甲状腺疾病术前诊断的重要方法。穿刺时患者取平卧位,垫高颈部,充分暴露甲状腺。消毒后,操作人员用一只手的食指和中指固定穿刺侧甲状腺或甲状腺结节,另一只手持注射器,穿刺针经皮快速刺入甲状腺内(或结节内),空针抽少许负压,然后在不同方向来回穿刺2-3次,迅速消除负压,拔出针头,穿刺局部用棉球压迫几分钟。在穿刺过程中,操作人员需要用单手完成注射器的抽吸动作,并要保证穿刺的准确和稳定,操作非常不方便,常会造成抽吸动作的不稳定,穿刺的偏差等问题。
因此,提供一种结构合理、便于使用且具有较好稳定性的穿刺装置,成为本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在单手操作穿刺装置的过程中会导致针头移位和针头晃动、出现穿刺的偏差或注射错位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穿刺装置,包括穿刺注射器,穿刺注射器包括筒体和活塞杆,穿刺注射器还包括操作部,操作部沿筒体的长度方向延伸,操作部具有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第一端部位于筒体的外侧,第二端部与活塞杆连接,用于操作者通过操作部推动活塞杆沿长度方向运动。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操作部,操作者能够使用四指实现对穿刺装置的固定,避免在操作过程中出现针头移位和针头晃动的问题,确保穿刺装置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同时,使用拇指推动操作部带动活塞杆运动,在保证穿刺装置稳定的前提下进行抽吸或者注射,能够避免出现穿刺的偏差或注射错位等问题,提高了手术的便利性和稳定性,给患者带来更安全的手术过程,整个穿刺装置结构合理、便于使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操作部靠近筒体的侧面与筒体的外表面贴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第一端部设有凸起。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凸起上设有纹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第一端部设有凸起和纹路,在长度方向上,纹路位于凸起的两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穿刺注射器还包括夹持部,夹持部位于筒体上远离操作部的一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夹持部上设有凸台,用于操作者手指的夹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夹持部的端口设有抵接部,抵接部沿夹持部的径向朝向端口的内侧延伸,用于与筒体的端部抵接,防止夹持部在筒体上沿长度方向移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穿刺装置还包括穿刺针,筒体的一端设有连接管,穿刺针能够与连接管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操作部的第二端部与活塞杆上的指挡连接。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穿刺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穿刺装置的结构拆分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穿刺装置中活塞杆及操作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穿刺装置中活塞杆及操作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穿刺装置中夹持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虽然本实用新型的描述将结合较佳实施例一起介绍,但这并不代表此实用新型的特征仅限于该实施方式。恰恰相反,结合实施方式作实用新型介绍的目的是为了覆盖基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而有可能延伸出的其它选择或改造。为了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深度了解,以下描述中将包含许多具体的细节。本实用新型也可以不使用这些细节实施。此外,为了避免混乱或模糊本实用新型的重点,有些具体细节将在描述中被省略。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穿刺装置1,包括穿刺注射器10,穿刺注射器10包括筒体100和活塞杆11,穿刺注射器10还包括操作部12,操作部12沿筒体100的长度方向(如图1-5中X方向所示)延伸,操作部12具有第一端部120和第二端部121,第一端部120位于筒体100的外侧,第二端部121与活塞杆11连接,用于操作者通过操作部12推动活塞杆11沿长度方向运动。
也就是说,穿刺装置1主要由穿刺注射器10和穿刺针14组成,其中,穿刺注射器10主要由筒体100和活塞杆11组成,活塞杆11一端设置在筒体100内,另一端从筒体100伸出。操作者能够通过推动活塞杆11伸出的端部,使得活塞杆11在筒体100内运动,实现穿刺装置1的抽吸或者注射的功能。
现有的穿刺装置或者注射器在使用时,都需要单手进行操作,在单手操作过程中会导致针头移位和针头晃动的问题,进而出现穿刺的偏差或注射错位等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参见图1-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穿刺注射器10还包括操作部12,操作部12沿筒体100的长度方向(如图1-5中X方向所示)延伸,操作部12具有第一端部120和第二端部121,第一端部120位于筒体100的外侧,第二端部121与活塞杆11连接,用于操作者通过操作部12推动活塞杆11沿长度方向运动。
也即,穿刺注射器10上设置有操作部12,操作部12位于筒体100的外侧,与筒体100平行设置。为了便于描述,将操作部12的两端分别命名为第一端部120和第二端部121。也就是说,操作部12具有第一端部120和第二端部121。其中,操作部12的第一端部120位于筒体100的外侧,操作部12的第二端部121与活塞杆11连接,用于操作者通过操作部12推动活塞杆11沿长度方向运动。
本实用新型对穿刺装置的使用场景不作限定,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使用,如可以用在鼓膜穿刺、甲状腺穿刺等场景,也可以用在静脉注射,肌肉注射等场景。
具体的,例如在进行鼓膜穿刺时,在将穿刺针14插入患者鼓室后,穿刺针14抵达患者鼓室内的积液处,此时,操作者除拇指外的四指包裹住筒体100的前端(即,筒体上与穿刺针连接的一端),操作者的拇指紧贴操作部12的第一端部120,沿筒体100的长度方向向后推动操作部12,使得操作者能够通过操作部12推动活塞杆11沿筒体100的长度方向向后运动,实现对患者鼓室内积液的抽吸。当出现抽吸阻力增大或是无积液抽出时,即完成对患者鼓室积液的抽吸。
在完成鼓室内积液抽吸后,需要对患者的鼓室患处注射给药。通过重复上述抽吸过程,在穿刺装置1的筒体100内抽吸一定量的药液时。再将穿刺针14插入患者的鼓室患处,抵达患处后,操作者除拇指外的四指包裹住筒体100的前端,操作者的拇指紧贴操作部12的第一端部120,沿筒体100的长度方向向前推动操作部12,使得操作者能够通过操作部12推动活塞杆11沿筒体100的长度方向向前运动,将筒体100内的药液注入患者的鼓室患处,完成对患者患处的注射给药。
由上可知,在使用穿刺装置1进行抽吸或者注射时,操作者通过四指包裹住筒体100的前端,拇指紧贴操作部12的第一端部120,推动操作部12运动,使得操作部12带动活塞杆11沿筒体100的长度方向运动,实现穿刺装置1抽吸或者注射的功能。通过设置操作部12,操作者能够使用四指包裹住筒体100的前端,实现对穿刺装置1的固定,避免在操作过程中出现针头(即,穿刺针)移位和针头晃动的问题,同时,使用拇指推动操作部12带动活塞杆11运动,在保证穿刺装置1稳定的前提下进行抽吸或者注射,能够避免出现穿刺的偏差或注射错位等问题,提高了手术的便利性和稳定性,给患者带来更安全的手术过程,整个穿刺装置1结构合理、便于使用且具有较好稳定性。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操作部,操作者能够使用四指实现对穿刺装置的固定,避免在操作过程中出现针头移位和针头晃动的问题,确保穿刺装置具有较好的稳定性,使用拇指推动操作部带动活塞杆运动,在保证穿刺装置稳定的前提下进行抽吸或者注射,能够避免出现穿刺的偏差或注射错位等问题,提高了手术的便利性和稳定性,给患者带来更安全的手术过程,整个穿刺装置结构合理、便于使用。
参见图3并结合图1-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操作部12靠近筒体100的侧面122与筒体100的外表面贴合。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操作部12靠近筒体100的一面为圆弧面,筒体100为圆管结构,操作部12的侧面122可以与筒体100的外表面贴合,使得操作部12能够稳定可靠的沿着筒体100的长度方向运动,便于操作者的操作。
为了便于操作者的拇指与操作部12的第一端部120抵接,参见图1-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第一端部120设有凸起123。操作者在使用时,通过拇指抵住或者按压第一端部120上的凸起123,能够很方便的推动操作部12运动,便于使用。
同时,为了防止操作者在抵住或者按压第一端部120上的凸起123时出现打滑的情况,参见图1-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凸起123上设有纹路124。通过在凸起123上设置纹路124,能够增加凸起123上的摩擦阻力,避免在操作者抵住或者按压凸起123时出现打滑的问题,进而能够防止出现针头移位和针头晃动的情况,使得穿刺装置1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另外,当操作者在抵住第一端部120上的凸起123时,需要与凸起123的一侧接触,在操作者在按压第一端部120上的凸起123时,需要与凸起123的另一侧接触,为了能够同时增大凸起123两侧的摩擦阻力,参见图1-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第一端部120设有凸起123和纹路124,在长度方向上,纹路124位于凸起123的两侧。
也就是说,除了可以在凸起123上设置纹路124,也可以在凸起123的两侧设置纹路124,还可以同时在凸起123的两侧和凸起124上设置纹路124,设置纹路124主要的目的是为了增加凸起123两侧及凸起123上的摩擦阻力,便于操作者推动操作部12运动。在其他实施例中,这种凸起及纹路的形式也可以为其他的结构,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限定,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合理的设置,只要能够便于操作者推动操作部即可。
进一步地,参见图5并结合图1-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穿刺注射器1还包括夹持部13,夹持部13位于筒体100上远离操作部12的一端。
也即,筒体100的前端设置有夹持部13,操作者除拇指外的四指能够包裹住夹持部13,实现对筒体100的夹持,避免在操作过程中出现穿刺装置1摆动或者摇晃的情况,使得穿刺装置1更加稳定。通过设置夹持部13更便于操作者的操作,提升穿刺装置1的稳定性。
为了使得操作者能够更好的夹持住夹持部13,参见图5并结合图1-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夹持部13上设有凸台130,用于操作者手指的夹持。
具体的,参见图5并结合图1-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夹持部13为圆环状结构,可拆卸的套设在筒体100的前端。其中,夹持部13上设有凸台130,操作者的四指在包裹夹持部13时,部分手指能够与凸台130抵接,避免手指在包裹夹持部13时出现转动,确保操作者能够稳定有效地包裹住夹持部13,避免出现抖动或者晃动的情况。
在其他实施例中,筒体的前端也可以设置其他形式的夹持部,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限定,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要进行合理的设置,只要确保操作者能够稳定有效地包裹筒体的前端、避免穿刺装置出现抖动或者晃动的情况即可。
另外,为了防止操作者在推动操作部12时夹持部13也会在筒体100上移动,参见图5并结合图1-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夹持部13的端口设有抵接部131,抵接部131沿夹持部13的径向朝向端口的内侧延伸,用于与筒体100的端部抵接,防止夹持部13在筒体100上沿长度方向移动。
也即,通过在夹持部13的端口内设置抵接部131,当夹持部13可拆卸的套设在筒体100的前端后,抵接部131能够与筒体100的前端抵接。当操作者的四指包裹住夹持部13后,在推动操作部12时,四指能够夹紧夹持部13,使得抵接部131与筒体100的前端抵接,防止夹持部13在筒体100上沿长度方向移动,确保操作者能够稳定有效地包裹住夹持部13,避免出现抖动或者晃动的情况。
进一步地,参见图1-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穿刺装置1还包括穿刺针14,筒体100的一端设有连接管101,穿刺针14能够与连接管101连接。具体的,参见图1-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穿刺针14上设有连接座140,筒体100上设有连接管101,穿刺针14的连接座140可拆卸的插装在连接管101上。通过在筒体100上设置连接管101,使得穿刺针14能够与连接管101连接,便于穿刺针14的拆装。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对操作部与活塞杆之间的连接方式不作限定,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合理选择,只要能够确保两者之间进行可靠有效的连接即可。
具体的,参见图1-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操作部12的第二端部121与活塞杆11上的指挡110连接。也即,操作部12和活塞杆11之间通过指挡110连接,操作部12的第二端部121与活塞杆11从筒体内伸出的端部均与指挡110连接。
其中,操作部12的第二端部121可以与指挡110可拆卸连接(如螺纹连接),也可以是固定连接(如焊接、一体成型等),只要能够确保操作部12与指挡110之间可靠的连接即可。类似的,活塞杆11的端部可以与指挡110可拆卸连接(如螺纹连接),也可以是固定连接(如焊接、一体成型等),只要能够确保活塞杆11与指挡110之间可靠的连接即可。
在其他实施例中,操作部与活塞杆之间还可以通过其他的方式进行连接,如一体成型等形式,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限定,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合理选择,只要能够确保两者之间进行可靠有效的连接即可。
参见图3-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活塞杆11的另一端设有球头111,橡胶活塞112可拆卸的套设在球头111,通过将橡胶活塞112设置在球头111上,便于橡胶活塞112的拆装和更换。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穿刺装置能够通过设置操作部,操作者能够使用四指实现对穿刺装置的固定,避免在操作过程中出现针头移位和针头晃动的问题,确保穿刺装置具有较好的稳定性,使用拇指推动操作部带动活塞杆运动,在保证穿刺装置稳定的前提下进行抽吸或者注射,能够避免出现穿刺的偏差或注射错位等问题,提高了手术的便利性和稳定性,给患者带来更安全的手术过程,整个穿刺装置结构合理、便于使用。
虽然通过参照本实用新型的某些优选实施方式,已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图示和描述,但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包括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而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穿刺装置,包括穿刺注射器,所述穿刺注射器包括筒体和活塞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穿刺注射器还包括操作部,所述操作部沿所述筒体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操作部具有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位于所述筒体的外侧,所述第二端部与所述活塞杆连接,用于操作者通过所述操作部推动所述活塞杆沿所述长度方向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部靠近所述筒体的侧面与所述筒体的外表面贴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部设有凸起。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穿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上设有纹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部设有凸起和纹路,在所述长度方向上,所述纹路位于所述凸起的两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穿刺注射器还包括夹持部,所述夹持部位于所述筒体上远离所述操作部的一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穿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部上设有凸台,用于操作者手指的夹持。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穿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部的端口设有抵接部,所述抵接部沿所述夹持部的径向朝向所述端口的内侧延伸,用于与所述筒体的端部抵接,防止所述夹持部在所述筒体上沿所述长度方向移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刺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穿刺针,所述筒体的一端设有连接管,所述穿刺针能够与所述连接管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部的所述第二端部与所述活塞杆上的指挡连接。
CN202120138777.XU 2021-01-19 2021-01-19 一种穿刺装置 Active CN21583936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138777.XU CN215839364U (zh) 2021-01-19 2021-01-19 一种穿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138777.XU CN215839364U (zh) 2021-01-19 2021-01-19 一种穿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839364U true CN215839364U (zh) 2022-02-18

Family

ID=802379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138777.XU Active CN215839364U (zh) 2021-01-19 2021-01-19 一种穿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83936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1333874C (en) Disposable, pre-sterilizable syringe for a pre-filled medication cartridge
JP2604240Y2 (ja) 医療用具
WO2013056588A1 (zh) 一次性阵列式微型注射针头及其预灌装注射器
KR101709733B1 (ko) 멀티니들을 구비한 주사용 인젝터
CN215839364U (zh) 一种穿刺装置
KR200473461Y1 (ko) 인슐린 투약용 주사바늘
CN210301920U (zh) 一种注射器
JP7250174B2 (ja) 操作しやすい大内径三重留置針デバイス及び応用
CN212522590U (zh) 一种易操作的大内径三联套管针装置
CN209916929U (zh) 一种胰岛素注射装置
JPH0355067A (ja) 注射器アダプタ
CN207822210U (zh) 便于单手操作的医用注射器
CN213282949U (zh) 一种新型一次性静脉采血装置
JPH0928809A (ja) 血管穿刺装置
CN217138666U (zh) 一次性配药用注射器
CN211096660U (zh) 一种胰岛素皮下注射针
CN219229894U (zh) 一种具有防护功能的采血针
CN213642573U (zh) 一种折叠式胰岛素针
CN220025777U (zh) 一种新型的真空过滤注射器
CN213758471U (zh) 一次性颈部穿刺专用针
CN213491189U (zh) 一种新型麻醉科用麻醉针
CN220898763U (zh) 一种可拆卸式动静脉内瘘穿刺采血针
CN221014075U (zh) 一次性保护血管输液针
CN217014925U (zh) 一种防血源性感染的静脉留置针
CN214318052U (zh) 一种病灶穿刺抽吸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