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835883U - 甘蔗种植机 - Google Patents

甘蔗种植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835883U
CN215835883U CN202121572693.3U CN202121572693U CN215835883U CN 215835883 U CN215835883 U CN 215835883U CN 202121572693 U CN202121572693 U CN 202121572693U CN 215835883 U CN215835883 U CN 21583588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oil
sugarcane
fertilizer
furrow
cove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572693.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卢一福
朱为建
范波澜
伍香萍
李耀誓
廖献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121572693.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83588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83588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83588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ransplanting Machines (AREA)
  • Soil Working Implements (AREA)
  • Sowing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甘蔗种植机,涉及农业机械技术领域,包括机架,机架上固定设置有施肥机,机架下固定设置有开沟器、切种/送种装置、摆种通道、蔗种覆土器、动力传动系统以及蔗种平台,机架的下面依次顺序设置有开沟器、施肥机的排肥口、回土装置、沟底土壤整理装置、摆种通道、蔗种覆土器。这样的结构能能一次性完成开沟、施肥、回土、肥料覆土、整理摆蔗沟、切种或送种、摆种、蔗种覆土等功能。施肥后回土形成一土层,能够将蔗种与肥料分开防止肥料烧死蔗芽,可以有效引导蔗种的根系向下生长,解决现有技术中因肥料和蔗种都处在耕层内同一水平面上,容易导致根系横长,不利于根系吸收耕作层深处的水分和养分的问题。

Description

甘蔗种植机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农业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甘蔗种植机。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甘蔗联合种植机按照切种方式总体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自带切种器,在种植过程中将整根甘蔗种茎实时切成小段种茎进行种植的整杆式种植机。另一类是用预先切好的小段种茎(分单芽段、双芽段、多芽段等)进行种植的预切种式种植机。按照行距模式也分为等行距机型和宽窄行距机型两类。如图1所示,传统的甘蔗联合种植机通常由开沟器A7、施肥机A3、切种机A4、送种辊筒A8、蔗种覆土器A9、覆膜机A10-A11、动力传动系统、蔗种平台A2和机架A1等9大部分组成。可一次性完成开沟、施肥、切种或送种、摆(放)种、覆土和盖膜等6大功能。
甘蔗需要开沟种植,开沟是由开沟器A7完成的。现有联合种植机的开沟器有三种结构型式:锄铲式开沟器如图2所示,芯铧式开沟器如图3、图4所示,双圆盘式开沟器如图5所示。锄铲式、芯铧式开沟器的开沟原理是:在拖拉机的牵引拉动下,位于开沟器前端的犁(铲)尖和前棱入土将土壤切开后,后部的两侧板将切开的土壤往两侧挤压形成种植沟。而双圆盘式开沟器则是靠两个圆盘切开并挤压土壤形成种植沟。在三种开沟器中,除芯铧式可以将少量土壤挖起堆放到沟两侧的地面外,其它两种开沟器均没有起土功能。
现有的甘蔗联合种植机肥料由施肥机直接施放在与蔗种所在的同一沟底平面上。有的机型蔗种和肥料隔有一定的水平距离,有的机型则将肥料与蔗种混合施放。覆土由蔗种覆土器完成。覆土器同时为蔗种和肥料盖土。
现有甘蔗种植机的主要缺点有4个方面:
1、甘蔗种不深。甘蔗种植的一个重要农艺指标是“深开沟浅覆土”,也就是深种。甘蔗的种植深度是通过开沟深度(也叫挖深,即原地表至沟底的垂直距离)来体现的。开沟开得深,甘蔗才能种得深。如上所述,现有甘蔗种植机的开沟器,不管是锄铲式、芯铧式,还是双圆盘式,都不是通过起土开沟,而是通过向两侧挤压土壤的方式开沟。这种开沟方式会造成土壤对开沟机具的压力和阻力过大,所以这些结构的开沟器开不出挖深大于20厘米的深沟,很难实现深种。据调查,目前甘蔗种植的实际深度普遍在8cm~12cm之间,甚至更浅。
2、现有种植机只开一次沟、只盖一次土。蔗种和肥料都处在耕层内同一水平面上,容易导致根系横长,不利于根系吸收耕作层深处的水分和养分,不利于根系下扎生长并固定甘蔗。
3、现有种植机种出的蔗行不直。现有的甘蔗种植机是直接把甘蔗摆放在开沟器开出的如图6所示的宽底平沟上。而沟底的宽度一般在20cm~25cm,有的甚至达40cm以上。蔗种直接摆放在宽大的平沟底上,覆土时会被土壤推向中间而产生不同程度的横向位移,从而导致蔗行不直,影响后续培土和收获环节的机械化作业,也影响宿根蔗的破垄、松蔸等机械化作业。
4、现有机型的蔗种覆土器为整体式,如图7和图8所示。当种植机在坡地上沿着等高线(横坡)种植时,整体式覆土器的覆土效果不好,其中蔗行有一边(对于等行距模式)或者有一蔗行(对于宽窄行模式)容易漏盖土。
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既会影响蔗种发芽,进而影响甘蔗产量;也会导致甘蔗倒伏,倒伏的甘蔗不仅严重影响机收的正常开展,也会影响甘蔗产量,甚至导致减产。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之一提供了一种甘蔗种植机,其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甘蔗种植机包括机架,所述机架的一端设置有与拖拉机连接的悬挂装置或牵引架,机架上固定设置有施肥机,机架下固定设置有开沟器、回土装置、沟底土壤整理装置、切种/送种装置、摆种通道、蔗种覆土器、动力驱动系统,机架两侧固定设置蔗种平台。所述机架的下面依次顺序设置有开沟器、施肥机的排肥口、回土装置、沟底土壤整理装置、摆种通道、蔗种覆土器。
所述沟底土壤整理装置的底部和所述开沟器的底部不在同一水平线上,沟底土壤整理装置的底部高于所述开沟器的底部一个A值。
开沟器、施肥机的排肥口、回土装置、沟底土壤整理装置、摆种通道、蔗种覆土器这些功能部件可以采用现有的成熟部件或者功能模块代替,结构上变化不大甚至无需变化,关键在于其排列的顺序组合是按上述的顺序排列即可。开沟器设置在所有部件之前、靠近悬挂装置的一端,其余的装置依次按前后顺序排列。施肥机固定设置在机架上,通过管道与位于开沟器内部或者后方的排肥口连接。回土装置是设置在排肥口与沟底土壤整理装置之间的、能够将开沟器挖起的部分泥土回填沟底的装置,比如可以是开沟器起土板本身靠近下沿适当位置的一个缺口或者设计成弧形下沿,也可以是一块或者多块板状的结构,也可以是被动力驱动的螺旋搅龙结构或旋耕刀按照一定顺序排列安装的旋耕机结构。这些装置可以固定在机架上,也可以与其前部的开沟器或者与其后面的沟底土壤整理装置固定连接,总之只要能够实现回土的目的即可。切种/送种装置设置在摆种通道上方,这里的切种/送种装置分为切种器(对于整杆式机型)和送种装置(对于预切种式机型)。拖拉机通过悬挂装置或牵引架拉动机架,带动整个甘蔗种植机移动,这样就能一次性完成开沟、施肥、回土、肥料覆土、整理摆蔗沟、切种或送种、摆种、蔗种覆土等功能。先开沟,然后施肥,施肥后回土形成一层厚度为A值的土层,不仅能够将蔗种与肥料分开防止肥料烧坏蔗芽(肥料和蔗种混播,当肥料量大到一定值时就会烧芽),还可以有效引导蔗种的根系向下生长,解决现有技术中因肥料和蔗种都处在耕层内同一水平面上,容易导致根系横长,不利于根系吸收耕作层深处的水分和养分,不利于根系下扎生长并固定甘蔗,容易倾斜倒伏最终影响机械化收割的问题。
优选地,所述开沟器包括铲刀、起土板、支柱,所述铲刀为“V”形结构,其位于整个开沟器的前部,尖头朝前;
所述铲刀的后面固定设置有两块起土板;
所述起土板为立体曲面结构,两块所述起土板向铲刀的两后侧斜上方延伸,并呈两翼状,在水平投影面上,铲刀与两起土板呈三角形布置;
所述支柱焊接在两块所述起土板相接的内侧;
所述支柱的顶部与所述机架固定连接;
所述排肥口位于铲刀的后面且在两块所述起土板之间;
两块所述起土板的后侧下沿分别对称设置有所述回土装置;
所述回土装置可以为开沟器起土板本身靠近下沿适当位置的一个缺口或者设计成弧形下沿,也可以是一块或者多块板状的结构,也可以是被动力驱动的螺旋搅龙结构或旋耕刀按照一定顺序排列安装的旋耕机等结构。板状、搅龙、旋耕机结构的回土装置横斜向安装固定在所述起土板的后侧下沿;
所述板状、搅龙、旋耕机结构的回土装置应当凸出于所述起土板的外侧。这些回土装置排布方向与开沟器运行的方向有一个向内向后的倾斜角度,能够在开沟器将沟开好并施肥后将两侧的部分泥土回填到沟底。这里回土装置凸出于所述起土板的外侧主要目的是能够更好地收集泥土进行回填,凸出部分的长短决定了回填土的量的大小,凸出越多,回填的也就越多。
优选地,所述铲刀与起土板之间还固定设置有铧托;
所述铧托的形状与所述铲刀对应。铲刀用螺栓固定在铧托上,两起土板与铧托可用螺栓、也可用焊接方式连接,铧托和起土板固定在支柱上。这样的结构可以方便更换铲刀或者起土板,便于维修。
优选地,所述开沟器开出的沟为平整的宽底深沟。所述深沟的底宽与等行距模式的播幅、宽窄行模式的窄行行距与播幅之和等参数相匹配,并等于所述铲刀的宽度;
所述开沟器开出的宽底深沟的总深度(通常也叫种植沟总深度,即沟底至垄顶的垂直距离)等于或大于50cm,而挖深(即开沟深度)等于或大于25cm。
优选地,所述沟底土壤整理装置包括铲形头和梯形槽板,所述铲形头固定设置在所述摆种通道的正前下方,所述梯形槽板位于所述摆种通道的下方;
所述沟底土壤整理装置的横截面呈一上宽下窄的梯形结构;
所述沟底土壤整理装置与所述摆种通道一体制成。沟底土壤整理装置主要是在肥料覆土层上开设出摆蔗沟,以方便蔗种的定位摆放。
优选地,所述沟底土壤整理装置,对于等行距种植模式设置一套;对于宽窄行模式设置有两套,二者相互平行设置,间距等于窄行行距。
优选地,所述蔗种覆土器包括第一覆土机构和第二覆土机构,所述第一覆土机构和第二覆土机构结构相同,二者分别对称设置在所述机架的尾部;
所述第一覆土机构包括覆土板、覆土板支架以及弹簧支撑组件,所述覆土板支架一端与所述机架铰接,另一端与所述覆土板固定连接;
所述弹簧支撑组件的一端与所述机架铰接,另一端与所述覆土板支架铰接。
优选地,还包括盖膜机,所述覆膜机设置在所述蔗种覆土器之后。
上述甘蔗种植机的甘蔗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开沟:种植机在拖拉机的牵引拉动下,开沟器深切入已耕地块的土壤中,被切开的松土在开沟器的推动下沿着铲刀、起土板曲面向上和两侧升起,到达一定高度后向两侧移动并翻落到沟两侧的地面上,从而开出总深度可达50cm以上、沟底的宽度与等行距模式的播幅、宽窄行模式的窄行行距与播幅之和等参数相匹配的平整的宽底深沟;
S2、施肥:施肥机通过固定在开沟器后方的排肥口将肥料撒铺到开好的宽底深沟的底部;
S3、回土及肥料覆土:通过开沟器起土板上的回土结构或专用的回土装置将开沟器开沟时起出的部分土壤重新回填沟底并覆盖到步骤S2所施的肥料上;这样的步骤能够在肥料和蔗种之间形成一层土层,不仅能够将蔗种与肥料分开防止肥料烧坏蔗芽,还可以有效引导甘蔗根系向下生长,解决现有技术中因肥料和蔗种都处在耕层内同一水平面上,容易导致根系横长,不利于根系吸收耕作层深处的水分和养分,不利于根系下扎生长并固定甘蔗,容易倾斜倒伏最终影响机械化收割的问题;
S4、整理摆蔗沟:通过沟底土壤整理装置将步骤S3覆盖在肥料上的土层进行整理,使得该土层上方形成有利于蔗种摆放的摆蔗沟;摆蔗沟呈上宽下窄的梯形或“V”型结构,沟底宽度应当与蔗种的直径相互对应匹配,以刚好摆放下相应根数蔗种为准,这样就可以有效地防止出现现有技术中蔗种直接摆放在宽底深沟沟底上,覆土时会被土壤推向中间而产生不同程度的横向位移,导致蔗行不直的问题;
S5、切种或送种:通过切种/送种装置将蔗种切割或者将切割好的蔗种送到摆种通道中;
S6、摆种:通过摆种通道将蔗种送入摆蔗沟内并摆直;
S7、蔗种覆土:通过蔗种覆土器将一层5cm~10cm的土壤覆盖在蔗种上;覆土后,根据需要,通过盖膜机在覆土表面盖上薄膜,保水保温。
S8、完成甘蔗种植的操作。
综上所述,本申请提供的甘蔗种植机通过开沟器、回土装置、沟底土壤整理装置、蔗种覆土器等工作部件完成“开深沟→回土→覆土(肥料)→再开摆蔗沟→再覆土(蔗种)”等一系列土壤的流动,实现甘蔗的深种、种肥分隔等农艺要求。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包括:
一、解决甘蔗联合种植机甘蔗种得不够深——达不到农艺要求问题。这是本申请提案要重点解决的技术问题。该技术问题长期困扰着甘蔗的增产稳产和机收率的提升。由于受现有种植机技术的限制,目前甘蔗种植的深度大多数不超过12厘米,而农艺的要求是20厘米~30厘米。也就是说,目前的甘蔗种植深度是达不到农艺要求的。本申请提案设置的开沟器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技术途径。
二、是解决种肥间距安全问题。本申请提案设置的开沟器、施肥机与回土装置、沟底土壤整理装置配合工作,先在施放在平底沟的肥料盖上一层土,再在盖土的表面整理出摆蔗沟,再摆放蔗种,从而确保蔗种与肥料间隔有一个安全距离。
三、是解决蔗行直线度问题。本申请提案的种植机在施肥口后面增加一套沟底土壤整理装置,可以在摆种通道正下方整理出一条“W”型或“V”型摆蔗沟。从摆种通道掉下来的蔗种直接掉入摆蔗沟沟底,覆土时蔗种被卡在沟底而不会被横向推动,从而保证了蔗行的直线度。
四、是解决根系深扎问题。本申请提案设置的施肥机与土壤整理装置配合,保证肥料施在蔗种的正下方或左右两侧下方,这样可以引导根系往下深扎。
五、是解决覆土问题。本申请提案的蔗种覆土器是分体式结构,可以有效解决在坡地上横坡种植时,有一行覆盖不上土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的甘蔗联合种植机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锄铲式开沟器示意图;
图3是芯铧式开沟器主视图;
图4是芯铧式开沟器俯视图;
图5是双圆盘式开沟器示意图;
图6是现有开沟器开出的是平底沟横截面示意图;
图7是宽窄行机型的蔗种覆土器主视图;
图8是宽窄行机型的蔗种覆土器左视图;
图9是本申请提供的实施例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提供的实施例中开沟器的主视图;
图11是本申请提供的实施例中开沟器的左视图;
图12是本申请提供的实施例中开沟器的俯视图;
图13是本申请提供的实施例中开沟器开出的植蔗沟横截面示意图;
图14是本申请提供的实施例中等行距结构的沟底土壤整理装置主视图;
图15是本申请提供的实施例中等行距结构的沟底土壤整理装置左视图;
图16是本申请提供的实施例中等行距结构的沟底土壤整理装置俯视图;
图17是本申请提供的实施例中宽窄行结构的沟底土壤整理装置主视图;
图18是本申请提供的实施例中宽窄行结构的沟底土壤整理装置左视图;
图19是本申请提供的实施例中宽窄行结构的沟底土壤整理装置俯视图;
图20是本申请提供的实施例中等行距结构的沟底土壤整理装置开出的摆蔗沟横截面示意图;
图21是本申请提供的实施例中宽窄行结构的沟底土壤整理装置开出的摆蔗沟横截面示意图;
图22是本申请提供的实施例中蔗种覆土器的主视图;
图23是本申请提供的实施例中蔗种覆土器的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图9~23,对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申请的选定实施方式。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如图9所示,一种甘蔗种植机,包括机架3,机架3是常规技术,一般采用槽钢、方管、角钢等材料焊接而成。机架3的一端设置有与拖拉机连接的悬挂装置或牵引架1,机架3上固定设置有施肥机2,机架3下固定设置有开沟器4、切种/送种装置6、摆种通道5、蔗种覆土器7、动力传动系统以及蔗种平台。机架3的下面依次顺序设置有开沟器4、施肥机2的排肥口20、回土装置9、沟底土壤整理装置8、摆种通道5、蔗种覆土器7。沟底土壤整理装置8的底部和开沟器4的底部不在同一水平线上,沟底土壤整理装置8的底部高于开沟器4的底部一个A值。这个A值根据实际情况设定,一般情况下取值在5~100mm左右。此外,还可以选择设置盖膜机,盖膜机设置在蔗种覆土器7之后。
在拖拉机的带动下,开沟器上锋利的铲刀深切入土,切出的松土沿着起土板曲面向上和两侧升起,到达一定高度时向两侧移动并翻落到沟两侧的地面上,从而开出平整的宽底深沟;施肥机将肥料施放在宽底深沟沟底上;回土装置将两侧沟壁的松土刮向沟底,盖在肥料上,再由沟底土壤整理装置整理出摆蔗沟;切种器将整根蔗种切成小段(或用输送带将预先切好的段种送到摆种通道),并通过摆种通道的斜槽将蔗种摆放到摆蔗沟内;再由蔗种覆土器将蔗种覆盖上一层薄土;根据需要,最后铺膜压土。
本实施例中,开沟器4、施肥机2的排肥口20、回土装置9、沟底土壤整理装置8、摆种通道5、蔗种覆土器7这些功能部件可以采用现有的成熟部件或者功能模块代替,结构上变化不大甚至无需变化,关键在于其排列的顺序组合是按上述的顺序排列即可。开沟器4设置在所有部件之前、靠近悬挂装置的一端,其余的装置依次按前后顺序排列。施肥机2固定设置在机架3上,通过管道与位于开沟器4内部或者后方的排肥口20连接。回土装置9是能够将开沟器4挖起的部分泥土回填到沟底的装置,比如可以是开沟器起土板43本身靠近下沿适当位置的一个缺口或者设计成弧形下沿,也可以是一块或者多块板状的结构,也可以是被动力驱动的螺旋搅龙结构或旋耕刀按照一定顺序排列安装的旋耕机结构。这些装置可以固定在机架3上,也可以与其前部的开沟器4、或者与其后面的沟底土壤整理装置8固定连接,总之只要能够实现回土的目的即可。本实施例的回土装置9为开沟器起土板本身靠近下沿适当位置的一个缺口或者设计成弧形下沿,或为板状结构,或为被动力驱动的螺旋搅龙结构或旋耕刀按照一定顺序排列安装的旋耕机等结构。板状、搅龙、旋耕机结构的回土装置横斜向安装固定在所述起土板43的后侧下沿,或安装固定所述机架3上。沟底土壤整理装置8,对于等行距种植模式设置一套;对于宽窄行模式设置有两套,二者相互平行设置,间距等于窄行行距。
切种/送种装置6设置在摆种通道5内或者上方,这里的切种/送种装置6分为切种器(对于整杆式机型)或送种装置(对于预切种式机型)。拖拉机通过悬挂装置或牵引架1拉动机架3,带动整个甘蔗种植机移动,这样就能一次性完成开沟、施肥、回土、肥料覆土、整理摆蔗沟、切种或送种、摆种、蔗种覆土等功能。先开沟,然后施肥,施肥后回土形成一层厚度为A值的土层,不仅能够将蔗种与肥料分开防止肥料烧死蔗芽(肥料和蔗种混播,当肥料量大到一定值时就会烧芽),还可以有效引导蔗种的根系向下生长,解决现有技术中因肥料和蔗种都处在耕层内同一水平面上,容易导致根系横长,不利于根系吸收耕作层深处的水分和养分,不利于根系下扎生长并固定甘蔗,容易倾斜倒伏最终影响机械化收割的问题。
更进一步地,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0~12所示:开沟器4包括铲刀41、起土板43、支柱44,铲刀41为“V”形结构,铲刀41位于整个开沟器4的前部。铲刀41的后面固定设置有两块起土板43。起土板43为立体曲面结构,两块起土板43向铲刀41的两后侧斜上方延伸,并呈两翼状,其目的就是方便将铲刀41铲出的土壤向两侧上方移动。如图12所示,整个开沟器4在水平投影面上,铲刀与两起土板呈三角形布置。
此外,支柱44焊接在两块起土板43相接的内侧,支柱44的顶部与机架3固定连接。排肥口20位于铲刀41的后面且在两块起土板43之间,两块起土板43的后侧下沿分别对称设置有回土装置9,回土装置9为板状结构或其它结构,其横斜向固定在起土板43的后侧下沿,回土装置9应当凸出于起土板43的外侧。其排布方向与开沟器运行的方向有一个向内向后的倾斜角度,能够在开沟器将沟开好并施肥后将两侧的部分泥土回填到沟里。这里回土装置9凸出于起土板43的外侧主要目的是能够更好地收集泥土进行回填,凸出部分的长短决定了回填土的量的大小,凸出越多,回填的也就越多。
在一实施例中,在铲刀41与起土板43之间还固定设置有铧托42,铧托42的形状与铲刀41对应。铲刀41用螺栓固定在铧托42上,两起土板43与铧托42可用螺栓、也可用焊接方式连接,铧托42和起土板43固定在支柱4上。这样的结构可以方便更换铲刀41或者起土板43,便于维修。
如图13所示,开沟器4开出的沟为平整的宽底深沟。深沟的底边与等行距模式的播幅、宽窄行模式的窄行行距与播幅之和等参数相匹配,并等于铲刀41的宽度。宽底深沟的总深度(通常也叫种植沟总深度,即沟底至垄顶的垂直距离)等于或大于50cm,而挖深(即开沟深度,即原地表至沟底的垂直距离)等于或大于25cm。图中标号的意义如下:b为开沟器铲刀宽度,亦即深沟沟底的宽度;δ为开沟器起土板下沿在垂直横截面的投影线与铲刀底线的夹角,亦即深沟侧壁的坡度角;a为开沟深度也叫挖深;h为深沟深度即沟底至垄顶垂直距离;H为开沟器起土板的顶沿高度。本申请提案开沟器的开沟深度a即挖深可达25cm以上,而深沟深度h则可高达50cm~70cm,甚至更深。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4~16所示,这里以等行距结构为例,沟底土壤整理装置8包括铲形头81和梯形槽板82。铲形头81的横截面为三角形结构,其底部向前弯曲形成一个弧线刀尖。铲形头81固定设置在摆种通道5的正前下方,梯形槽板82位于摆种通道5的下方。沟底土壤整理装置8的横截面呈一上宽下窄的梯形结构。这样开出的摆蔗沟也就是类似的倒梯形结构。本实施例优选沟底土壤整理装置8与摆种通道5一体制成。沟底土壤整理装置主要是在肥料覆土层上开设出摆蔗沟,以方便蔗种的摆放。等行距结构沟底土壤整理装置8开出的摆蔗沟如图20所示。
如图17~19所示,在宽窄行结构中,沟底土壤整理装置8共设置有两套,二者相互平行设置。其开出的摆蔗沟如图21所示。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2和图23所示,蔗种覆土器7包括第一覆土机构和第二覆土机构,第一覆土机构和第二覆土机构结构相同,二者分别对称设置在机架3的尾部。由于第一覆土机构和第二覆土机构结构相同,此处仅对第一覆土机构进行详细描述,第二覆土机构可以参照第一覆土机构的结构。第一覆土机构包括覆土板70(或覆土圆盘、铧犁刮板均可)、覆土板支架71以及弹簧支撑组件72,覆土板支架71一端与机架3铰接,另一端与覆土板70固定连接。弹簧支撑组件72的一端与机架3固定连接,另一端与覆土板支架71铰接。更具体地,覆土板支架71为L形结构,其一端与机架3铰接,覆土板支架71的中部转弯处设置有连接耳,该连接耳与弹簧支撑组件72的另一端铰接,弹簧支撑组件72的一端与机架3的上部铰接。
上述甘蔗种植机用于甘蔗种植时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开沟:通过对机架3的牵引拉动,利用开沟器4对土壤(在经过耕整的蔗地上)进行开沟。开沟器4开出的沟为平整的宽底深沟,其总深度可达50cm以上、沟底的宽度与等行距模式的播幅、宽窄行模式的窄行行距与播幅之和等参数相匹配。
步骤2、施肥:施肥机2通过固定在开沟器后方的排肥口20将肥料撒铺到开好的宽底深沟的底部。
步骤3、回土及肥料覆土:通过开沟器起土板上的回土结构或专用的回土装置9将开沟器4开沟时起出的部分土壤重新回填沟底并覆盖到步骤2所施的肥料上。这样的步骤能够在肥料和蔗种之间形成一层土层,不仅能够将蔗种与肥料分开防止肥料烧死蔗芽(肥料和蔗种混播,当肥料量大到一定值时就会烧芽),还可以有效引导甘蔗根系向下生长,解决现有技术中因肥料和蔗种都处在耕层内同一水平面上,容易导致根系横长,不利于根系吸收耕作层深处的水分和养分,不利于根系下扎生长并固定甘蔗,容易倾斜倒伏最终影响机械化收割的问题。
步骤4、整理摆蔗沟:通过沟底土壤整理装置8将步骤3在肥料上覆盖的土层进行整理,使得该土层上方形成有利于蔗种摆放的摆蔗沟;摆蔗沟呈上宽下窄的梯形或“V”型结构,沟底宽度应当与蔗种的直径相互对应匹配,以刚好摆放下相应根数蔗种为准,这样就可以有效地防止出现现有技术中蔗种直接摆放在宽底深沟沟底上,覆土时会被土壤推向中间而产生不同程度的横向位移,导致蔗行不直的问题;
步骤5、切种或送种:通过切种/送种装置6将蔗种切割或者将切割好的蔗种送到摆种通道中。
步骤6、摆种:通过摆种通道5将蔗种送入摆蔗沟内并摆直。
步骤7、蔗种覆土:通过蔗种覆土器7将一层5cm~10cm的土壤覆盖在蔗种上。覆土后,根据需要,通过盖膜机在覆土表面盖上薄膜,保水保温。
步骤8、完成甘蔗种植的操作。

Claims (9)

1.一种甘蔗种植机,包括机架(3),所述机架(3)的一端设置有与拖拉机连接的悬挂装置或牵引架(1),机架(3)上固定设置有施肥机(2),机架(3)下固定设置有开沟器(4)、切种/送种装置(6)、摆种通道(5)、蔗种覆土器(7)、动力传动系统以及蔗种平台,其特征在于:
所述机架(3)的下面依次顺序设置有开沟器(4)、施肥机(2)的排肥口(20)、回土装置(9)、沟底土壤整理装置(8)、摆种通道(5)、蔗种覆土器(7);
所述沟底土壤整理装置(8)的底部和所述开沟器(4)的底部不在同一水平线上,沟底土壤整理装置(8)的底部高于所述开沟器(4)的底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甘蔗种植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开沟器(4)包括铲刀(41)、起土板(43)、支柱(44),所述铲刀(41)为“V”形结构,其位于整个开沟器(4)的前部,铲刀(41)的尖头朝前;
所述铲刀(41)的后面固定设置有两块起土板(43);
所述起土板(43)为立体曲面结构,两块所述起土板(43)向铲刀(41)的两后侧斜上方延伸,并呈两翼状,在水平投影面上,铲刀与两起土板呈三角形布置;
所述支柱(44)焊接在两块所述起土板(43)相接的内侧;
所述支柱(44)的顶部与所述机架(3)固定连接;
所述排肥口(20)位于铲刀(41)的后面且在两块所述起土板(43)之间;
两块所述起土板(43)的后侧下沿分别对称设置有所述回土装置(9);
所述回土装置(9)为板状结构,其横向焊接在所述起土板(43)的后侧下沿;
所述回土装置(9)应当凸出于所述起土板(43)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甘蔗种植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铲刀(41)与起土板(43)之间还固定设置有铧托(42);
所述铧托(42)的形状与所述铲刀(41)对应。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甘蔗种植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开沟器(4)开出的沟总深度等于或大于50cm,挖深等于或大于25c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甘蔗种植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沟底土壤整理装置(8)包括铲形头(81)和梯形槽板(82),所述铲形头(81)固定设置在所述摆种通道(5)的正前下方,所述梯形槽板(82)位于所述摆种通道(5)的下方;
所述沟底土壤整理装置(8)的横截面呈一上宽下窄的梯形结构;
所述沟底土壤整理装置(8)与所述摆种通道(5)一体制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甘蔗种植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沟底土壤整理装置(8)设置有一套或者两套,等行距种植模式设置一套;宽窄行模式设置有两套,二者相互平行设置,间距等于窄行行距。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甘蔗种植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蔗种覆土器(7)包括第一覆土机构和第二覆土机构,所述第一覆土机构和第二覆土机构结构相同,二者分别对称设置在所述机架(3)的尾部;
所述第一覆土机构包括覆土板(70)、覆土板支架(71)以及弹簧支撑组件(72),所述覆土板支架(71)一端与所述机架(3)铰接,另一端与所述覆土板(70)固定连接;
所述弹簧支撑组件(72)的一端与所述机架(3)铰接,另一端与所述覆土板支架(71)铰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甘蔗种植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覆土板支架(71)为L形结构,其一端与机架(3)铰接,覆土板支架(71)的中部转弯处设置有连接耳,该连接耳与所述弹簧支撑组件(72)的另一端铰接,所述弹簧支撑组件(72)的一端与机架(3)的上部铰接。
9.根据权利要求1~3、5~8任一项所述的甘蔗种植机,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盖膜机,所述盖膜机设置在蔗种覆土器(7)之后。
CN202121572693.3U 2021-07-12 2021-07-12 甘蔗种植机 Active CN21583588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572693.3U CN215835883U (zh) 2021-07-12 2021-07-12 甘蔗种植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572693.3U CN215835883U (zh) 2021-07-12 2021-07-12 甘蔗种植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835883U true CN215835883U (zh) 2022-02-18

Family

ID=803324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572693.3U Active CN215835883U (zh) 2021-07-12 2021-07-12 甘蔗种植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83588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612668B (zh) 一种小麦、玉米两用深松整地播种机及其使用方法
CN103797937B (zh) 一种仿生窄肥沟宽种带双种道开沟器
CN103797938B (zh) 一种仿生紧凑型窄肥沟宽种带开沟器
CN102027820A (zh) 一种浅耕除草开沟覆土种植方法及设备
CN210143280U (zh) 一种甘蔗播种机
CN110036715A (zh) 作物秸秆或绿肥作物剪截集中沟埋还田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11819930A (zh) 甘蔗种植一体化旋耕机
CN215735705U (zh) 覆土输送装置
CN2340157Y (zh) 可调式种肥垂直分层开沟装置
CN207135462U (zh) 一种小麦窄行线耕播种机
CN109068584B (zh) 甘蔗移植机
CN113228890A (zh) 麦茬免耕大豆双粒穴播播种机
CN202354056U (zh) 排种排肥通畅的丘陵旱地带式套作小麦免耕播种施肥机
CN215835883U (zh) 甘蔗种植机
CN110915377A (zh) 一种新型的双行玉米播种施肥开沟器及玉米播种机
CN102428782A (zh) 开沟施肥双旋耕宽幅播种机
CN105638051A (zh) 一种马铃薯种植机
CN113424682A (zh) 甘蔗种植机及甘蔗种植方法
CN216087547U (zh) 一种麦茬免耕大豆双粒穴播播种机
CN109511300A (zh) 一种单体仿形油菜正位分层控比施肥播种机
CN114680010A (zh) 一种红壤区兼顾土壤固碳减排的糖料蔗高产种植方法
CN201709107U (zh) 套作玉米播种施肥机
CN212413801U (zh) 台垄黄芪移栽机
RU199184U1 (ru) Комбинированный посевной агрегат
RU198587U1 (ru) Комбинированный посевной агрегат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