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835874U - 穴盘育苗播种机 - Google Patents

穴盘育苗播种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835874U
CN215835874U CN202121896075.4U CN202121896075U CN215835874U CN 215835874 U CN215835874 U CN 215835874U CN 202121896075 U CN202121896075 U CN 202121896075U CN 215835874 U CN215835874 U CN 21583587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e
vertical
seed
cross rod
conveyor bel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896075.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瑞霞
田艳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121896075.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83587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83587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83587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穴盘育苗播种机,包括架体、配电箱、传送带、打穴机构、播种机构、育种盘,所述配电箱设于架体下部,传送带设于架体上,位于传送带输送方向设有对育种盘进行打穴的打穴机构,所述打穴机构包括打穴支架、第一气缸、横板、打穴头,打穴支架由竖架、横架,竖架设有两个且分别垂直设于传送带输送方向两侧的架体上,横架两端与两个竖架上端部连接且横跨在传送带上空,横架长度方向与传送带输送方向相互垂直,第一气缸轴向垂直设于上表面上,第一气缸的活塞杆穿过横架与设于横架下方的横板上表面相连接,横板下表面沿其长度方向均匀排布有一排打穴头;位于打穴机构下游设有播种机构。

Description

穴盘育苗播种机
技术领域
实用新型涉及农业育苗技术领域,特别涉及穴盘育苗播种机。
背景技术
目前在农业育苗技术领域中,需将种子播种于育种盘内进行育种,由人工完成打穴、播种工序,人工打穴深浅不一,播种过程中,播种粒数要进行严格控制,劳动效率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穴盘育苗播种机,能够实现自动化打穴、播种工序,替代人工,具体方案如下:
穴盘育苗播种机,包括架体、配电箱、传送带、打穴机构、播种机构、育种盘,所述配电箱设于架体下部,配电箱内设有振动电机,传送带设于架体上,位于传送带输送方向设有对育种盘进行打穴的打穴机构,所述打穴机构包括打穴支架、第一气缸、横板、打穴头,打穴支架由竖架、横架,竖架设有两个且分别垂直设于传送带输送方向两侧的架体上,横架两端与两个竖架上端部连接且横跨在传送带上空,横架长度方向与传送带输送方向相互垂直,第一气缸轴向垂直设于上表面上,第一气缸的活塞杆穿过横架与设于横架下方的横板上表面相连接,横板下表面沿其长度方向均匀排布有一排打穴头;位于打穴机构下游还设有播种机构。
优选地,所述播种机构包括侧支板、吸种机构、播种通道,侧支板设有两个且分别垂直设于传送带输送方向两侧的架体上,吸种机构与播种通道均设置于两个侧支板之间;播种通道包括第一横杆、种盘,第一横杆两端与侧支板连接,第一横杆上开设有竖向通孔,种盘设于第一横杆的侧表面上,吸种机构能够将种盘上的种子吸附并投入至第一横杆上的竖向通孔内。
优选地,所述吸种机构包括转轴、固定块、吸种排、吸针、转轴旋转机构,侧支板上设有通孔,转轴设于侧支板之间且转轴的端部穿过侧支板上的通孔,固定块中部设有第一固定孔,固定块通过第一固定孔套设于转轴上,固定块上部开设有竖向的第一螺纹孔,第一螺纹孔竖向延伸至第一固定孔处,第一螺钉螺旋于第一螺纹孔内,吸种排上表面与固定块连接,吸种排内设有通气管路,进气接头设于吸种排侧表面上,吸种排下表面沿吸种排长度方向均匀排布有一排出气接头,出气接头的数量与打穴头的数量相同,吸针螺接于出气接头上,吸针位置处于种盘正上方,转轴旋转机构设于侧支板的侧表面上且能够驱动转轴旋转,转轴转动带动吸针下端运动至第一横杆上的竖向通孔正上方。
优选地,所述固定块下表面设有凸起,吸种排上表面设有与凸起相契合的凹槽,吸种排通过凹槽设置于固定块下方。
优选地,所述转轴旋转机构包括第二气缸、连杆、叉形接头、铆钉,第二气缸斜向固设于侧支板上,第二气缸活塞杆端部连接设有叉形接头,连杆的一端通过铆钉与叉形接头连接,连杆的另一端与转轴的端部固定连接,连杆与第二气缸的长度方向互成一定夹角,第二气缸驱动连杆带动转轴做短程的转动运动。
优选地,所述播种通道还包括竖管、第二横杆、竖杆,第一横杆与第二横杆通过竖杆连接固定且相对平行设置,第一横杆与第二横杆之间设有一排空心竖管,第一横杆与第二横杆上分别开设有竖向通孔,空心竖管上下两端分别插入至第一横杆与第二横杆上的竖向通孔中并且固定于第一横杆与第二横杆连通形成落种管路。
优选地,还包括限位机构,所述限位机构设有两个且相对设置于传送带的两侧,限位机构包括限位档杆、伸缩轴、固定柱、第二螺钉,固定柱垂直设于架体上,固定柱上开设有朝向传送带方向的第二固定孔,伸缩轴穿过第二固定孔,固定柱上部开设有竖向的第二螺纹孔,第二螺纹孔竖向延伸至第二固定孔处,第二螺钉螺旋于第二螺纹孔内,限位档杆与伸缩轴的端部连接使限位档杆悬浮于传送带上空,限位档杆与伸缩轴的轴向相互垂直。
优选地,还包括第一红外感应机构、第二红外感应机构,所述第一红外感应机构设于横架侧表面,第二红外感应机构设于第一横杆的侧表面。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公开的穴盘育苗播种机,可实现自动打穴、自动播种工序,完全替代人工播种,大幅提高了工作效率且操作简易,实现自动化播种功能,生产效率相较于以往可提高四倍以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打穴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播种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播种通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播种通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吸种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固定块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限位机构结构示意图。
其中:1.架体、2.配电箱、3.传送带、4.打穴机构、4.1.打穴支架、4.1.1.竖架、4.1.2.横架、4.2.第一气缸、5.播种机构、5.1.侧支板、5.2.转轴、5.3.固定块、5.3.1.第一固定孔、5.3.2.第一螺纹孔、5.3.3.凸起、5.4.吸种排、5.4.1.凹槽、5.4.2.进气接头、5.4.3.出气接头、5.5.吸针、5.6.第一螺钉、5.7.第一横杆、5.8.空心竖管、5.9.第二横杆、5.10.种盘、5.11.竖杆、5.12.连杆、5.13.叉形接头、5.14.铆钉、5.15.第二气缸。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8所示,穴盘育苗播种机,包括架体1、配电箱2、传送带3、打穴机构4、播种机构5、限位机构6、育种盘7、红外感应装置8,配电箱2设于架体1下部且配电箱内部设有振动电机,传送带3设于架体1上,传送带3通过电机链条驱动输送育种盘向前运动,位于传送带3输送方向设有育种盘打穴机构4,打穴机构4由打穴支架4.1、第一气缸4.2、横板4.3、打穴头4.4,打穴支架4.1,打穴支架4.1包括竖架4.1.1、横架4.1.2,竖架4.1.1设有两个且分别垂直设于传送带3输送方向两侧的架体1上,横架4.1.2两端与两个竖架4.1.1上端部连接且横跨在传送带3上空,横架4.1.2长度方向与传送带3输送方向相互垂直,第一气缸4.2轴向垂直设于横架4.1.2上表面上,第一气缸4.2的活塞杆穿过横架4.1.2与设于横架4.1.2下方的横板4.3上表面相连接,横板4.3下表面沿横板长度方向均匀排布有一排打穴头4.4。育种盘可通过传送带3输送至打穴支架4.1下方时,第一气缸4.2驱动横板4.3向下运动,使打穴头4.4对育种盘内的土壤进行打穴。
位于打穴机构4下游设有播种机构5,播种机构5包括侧支板5.1、吸种机构、播种通道,侧支板5.1设有两个且分别垂直设于传送带3输送方向两侧的架体1上,吸种机构与播种通道均设置于两个侧支板5.1之间。
吸种机构包括转轴5.2、固定块5.3、吸种排5.4、吸针5.5、第一螺钉5.6、以及转轴旋转机构,侧支板5.1上设有通孔,转轴5.2设于侧支板5.1之间且转轴5.2端部穿过侧支板5.1的通孔,固定块5.3中部设有第一固定孔5.3.1,固定块5.3通过第一固定孔5.3.1套设于转轴5.2上,固定块5.3上部开设有竖向的第一螺纹孔5.3.2,第一螺纹孔5.3.2竖向延伸至第一固定孔5.3.1处,第一螺钉5.6螺旋于第一螺纹孔5.3.2内,并可通过旋紧第一螺钉5.6将固定块5.3固定于转轴5.2上,固定块5.3下表面设有凸起5.3.3,吸种排5.4上表面设有与凸起5.3.3相契合的凹槽5.4.1,吸种排5.4可依靠凹槽5.4.1设置于固定块5.3下方,吸种排5.4内设有通气管路,进气接头5.4.2设于吸种排5.4侧表面上,吸种排5.4下表面沿吸种排5.4长度方向均匀排布有一排出气接头5.4.3,出气接头5.4.3的数量与打穴头4.4的数量相同,吸针5.5螺接于出气接头5.4.3上,可通过气泵与软管设备与进气接头5.4.2相连接,实现吸针5.5吸气功能,此外可根据种子直径大小,更换吸针5.5的规格。转轴旋转机构设于侧支板5.1的侧表面上,转轴旋转机构包括第二气缸5.15、连杆5.12、叉形接头5.13、铆钉5.14,第二气缸5.15斜向固设于侧支板5.1上,第二气缸5.15活塞杆端部连接设有叉形接头5.13,连杆5.12的一端通过铆钉5.14与叉形接头5.13连接,连杆5.12的另一端与转轴5.2的端部固定连接,连杆5.12与第二气缸5.15的长度方向互成一定夹角,可通过第二气缸5.15为动力源,驱动连杆5.12带动转轴5.2做短程的转动运动。
播种通道包括第一横杆5.7、竖管5.8、第二横杆5.9、种盘5.10,第一横杆5.7两端与侧支板5.1连接,第一横杆5.7与第二横杆5.9通过竖杆5.11连接固定且相对平行设置,第一横杆5.7与第二横杆5.9之间设有一排空心竖管5.8,第一横杆5.7与第二横杆5.9上分别开设有竖向通孔,空心竖管5.8上下两端分别插入至第一横杆5.7与第二横杆5.9上的竖向通孔中,并且固定于第一横杆5.7与第二横杆5.9之间,竖向通孔与空心竖管5.8连通形成落种管路,种盘5.10设于第一横杆5.7的侧表面上,第一横杆5.7两端与侧支板5.1连接使种盘5.10处于吸针5.5正下方,转轴5.2的转动能够带动吸针5.5下端运动至第一横杆上的竖向通孔正上方。
限位机构6设有两个且相对设置于传送带3的两侧,限位机构6包括限位档杆6.1、伸缩轴6.2、固定柱6.3、第二螺钉6.4,固定柱6.3垂直设于架体1上,固定柱6.3上开设有朝向传送带3方向的第二固定孔6.3.1,伸缩轴6.2穿过第二固定孔6.3.1,固定柱6.3上部开设有竖向的第二螺纹孔6.3.2,第二螺纹孔6.3.2竖向延伸至第二固定孔6.3.1处,第二螺钉6.4螺旋于第二螺纹孔6.3.2内,并可通过旋紧第二螺钉5.6将伸缩轴6.2固定于固定柱6.3上,限位档杆6.1与伸缩轴6.2的端部连接,限位档杆6.1与伸缩轴6.2的轴向相互垂直,限位档杆6.1悬浮于传送带3上空,可通过调节伸缩轴6.2的伸出长度调节两个限位档杆6.1之间的间距,使育种盘7一直处于两个限位档杆6.1之间,提高工作精度。
为对育种盘7的位置进行实时监控,第一红外感应机构8.1、第二红外感应机构8.2,第一红外感应机构8.1设于横架4.1.2侧表面,第二红外感应机构8.2设于第一横杆5.7的侧表面。
工作原理:首先调节限位档杆6.1之间的间距,然后将育种盘7放置于两个限位档杆6.1之间,使传送带3工作带动育种盘7向前方运动,当第一红外感应机构8.1探测到育种盘7运动至打穴机构4位置处时,打穴机构4开始工作,第一气缸4.2工作驱动横板4.3带动打穴头4.4对育种盘7进行打穴工作,当第二红外感应机构8.2检测到育种盘运动至播种机构5位置处时,播种机构5开始工作,首先由配电箱2内的震动电机工作使种盘5.10内的种子开始震动,同时吸针5.5通过气泵对种子进行吸附,吸附后第二气缸5.15驱动连杆5.12带动转轴5.2做短程的转动运动,转轴5.2带动吸针5.5下端运动至第一横杆上的竖向通孔正上方,此时第二气缸5.15停止工作,气泵工作使吸针5.5下端的种子自然掉落至空心竖管5.8内,由空心竖管5.8导向使种子落入至打穴后的育种盘7内,然后第二气缸5.15工作使吸针5.5重新运动至种盘5.10上空,配合气泵进行下一步吸附种子工作,传送带3继续运送育种盘7向前方运动,由人工将育种盘7从传送带3上取下,以此为一完整工序。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创造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创造披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创造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穴盘育苗播种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架体(1)、配电箱(2)、传送带(3)、打穴机构(4)、播种机构(5)、育种盘(7),所述配电箱(2)设于架体(1)下部,配电箱(2)内设有振动电机,传送带(3)设于架体(1)上,位于传送带(3)输送方向设有对育种盘(7)进行打穴的打穴机构(4),所述打穴机构(4)包括打穴支架(4.1)、第一气缸(4.2)、横板(4.3)、打穴头(4.4),打穴支架(4.1)由竖架(4.1.1)、横架(4.1.2)组成,竖架(4.1.1)设有两个且分别垂直设于传送带(3)输送方向两侧的架体(1)上,横架(4.1.2)两端与两个竖架(4.1.1)上端部连接且横跨在传送带(3)上空,横架(4.1.2)长度方向与传送带(3)输送方向相互垂直,第一气缸(4.2)轴向垂直设于上表面上,第一气缸(4.2)的活塞杆穿过横架(4.1.2)与设于横架(4.1.2)下方的横板(4.3)上表面相连接,横板(4.3)下表面沿其长度方向均匀排布有一排打穴头(4.4);位于打穴机构(4)下游还设有播种机构(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穴盘育苗播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播种机构(5)包括侧支板(5.1)、吸种机构、播种通道,侧支板(5.1)设有两个且分别垂直设于传送带(3)输送方向两侧的架体(1)上,吸种机构与播种通道均设置于两个侧支板(5.1)之间;播种通道包括第一横杆(5.7)、种盘(5.10),第一横杆(5.7)两端与侧支板(5.1)连接,第一横杆(5.7)上开设有竖向通孔,种盘(5.10)设于第一横杆(5.7)的侧表面上,吸种机构能够将种盘(5.10)上的种子吸附并投入至第一横杆(5.7)上的竖向通孔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穴盘育苗播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种机构包括转轴(5.2)、固定块(5.3)、吸种排(5.4)、吸针(5.5)、转轴旋转机构,侧支板(5.1)上设有通孔,转轴(5.2)设于侧支板(5.1)之间且转轴(5.2)的端部穿过侧支板(5.1)上的通孔,固定块(5.3)中部设有第一固定孔(5.3.1),固定块(5.3)通过第一固定孔(5.3.1)套设于转轴(5.2)上,固定块(5.3)上部开设有竖向的第一螺纹孔(5.3.2),第一螺纹孔(5.3.2)竖向延伸至第一固定孔(5.3.1)处,第一螺钉(5.6)螺旋于第一螺纹孔(5.3.2)内,吸种排(5.4)上表面与固定块(5.3)连接,吸种排(5.4)内设有通气管路,进气接头(5.4.2)设于吸种排(5.4)侧表面上,吸种排(5.4)下表面沿吸种排(5.4)长度方向均匀排布有一排出气接头(5.4.3),出气接头(5.4.3)的数量与打穴头(4.4)的数量相同,吸针(5.5)螺接于出气接头(5.4.3)上,吸针(5.5)位置处于种盘(5.10)正上方,转轴旋转机构设于侧支板(5.1)的侧表面上且能够驱动转轴(5.2)旋转,转轴(5.2)转动带动吸针(5.5)下端运动至第一横杆(5.7)上的竖向通孔正上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穴盘育苗播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块(5.3)下表面设有凸起(5.3.3),吸种排(5.4)上表面设有与凸起(5.3.3)相契合的凹槽(5.4.1),吸种排(5.4)通过凹槽(5.4.1)设置于固定块(5.3)下方。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穴盘育苗播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旋转机构包括第二气缸(5.15)、连杆(5.12)、叉形接头(5.13)、铆钉(5.14),第二气缸(5.15)斜向固设于侧支板(5.1)上,第二气缸(5.15)活塞杆端部连接设有叉形接头(5.13),连杆(5.12)的一端通过铆钉(5.14)与叉形接头(5.13)连接,连杆(5.12)的另一端与转轴(5.2)的端部固定连接,连杆(5.12)与第二气缸(5.15)的长度方向互成一定夹角,第二气缸(5.15)驱动连杆(5.12)带动转轴(5.2)做短程的转动运动。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穴盘育苗播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播种通道还包括竖管(5.8)、第二横杆(5.9)、竖杆(5.11),第一横杆(5.7)与第二横杆(5.9)通过竖杆(5.11)连接固定且相对平行设置,第一横杆(5.7)与第二横杆(5.9)之间设有一排空心竖管(5.8),第一横杆(5.7)与第二横杆(5.9)上分别开设有竖向通孔,空心竖管(5.8)上下两端分别插入至第一横杆(5.7)与第二横杆(5.9)上的竖向通孔中并且固定于第一横杆(5.7)与第二横杆(5.9)之间,竖向通孔与空心竖管(5.8)连通形成落种管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穴盘育苗播种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限位机构(6),所述限位机构(6)设有两个且相对设置于传送带(3)的两侧,限位机构(6)包括限位档杆(6.1)、伸缩轴(6.2)、固定柱(6.3)、第二螺钉(6.4),固定柱(6.3)垂直设于架体(1)上,固定柱(6.3)上开设有朝向传送带(3)方向的第二固定孔(6.3.1),伸缩轴(6.2)穿过第二固定孔(6.3.1),固定柱(6.3)上部开设有竖向的第二螺纹孔(6.3.2),第二螺纹孔(6.3.2)竖向延伸至第二固定孔(6.3.1)处,第二螺钉(6.4)螺旋于第二螺纹孔(6.3.2)内,限位档杆(6.1)与伸缩轴(6.2)的端部连接使限位档杆(6.1)悬浮于传送带(3)上空,限位档杆(6.1)与伸缩轴(6.2)的轴向相互垂直。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穴盘育苗播种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红外感应机构(8.1)、第二红外感应机构(8.2),所述第一红外感应机构(8.1)设于横架(4.1.2)侧表面,第二红外感应机构(8.2)设于第一横杆(5.7)的侧表面。
CN202121896075.4U 2021-08-13 2021-08-13 穴盘育苗播种机 Active CN21583587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896075.4U CN215835874U (zh) 2021-08-13 2021-08-13 穴盘育苗播种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896075.4U CN215835874U (zh) 2021-08-13 2021-08-13 穴盘育苗播种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835874U true CN215835874U (zh) 2022-02-18

Family

ID=802388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896075.4U Active CN215835874U (zh) 2021-08-13 2021-08-13 穴盘育苗播种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83587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488418B (zh) 一种定向定位播种机
CN204377396U (zh) 一种定向定位播种机
CN102668784B (zh) 一种基于气流悬浮供种的滚筒式穴盘育苗播种机
CN102960101A (zh) 育苗播种机及育苗播种方法
CN215836134U (zh) 一种吸种装置
CN109952837A (zh) 多功能蔬菜育苗机及育苗播种方法
CN103416139A (zh) 一种藜蒿扦插机
CN102577708B (zh) 一种可折叠便携穴盘播种装置
CN108112313A (zh) 一种气吸式林木穴盘播种机
CN211240787U (zh) 一种农业播种机用下料机构
CN205213362U (zh) 摆动针吸式播种机
CN215835874U (zh) 穴盘育苗播种机
CN111295994A (zh) 一种开孔和播种一体的高效率农业用播种设备
CN105830611A (zh) 一种气吸式整盘对穴育苗播种装置
CN105165193A (zh) 大蒜定向播种机、大蒜定向插植装置及大蒜定向插植方法
CN108551802A (zh) 一种机械挖穴以及气动播种一体化装置
CN211184913U (zh) 农作物播种机
CN1285250C (zh) 蔬菜花卉育苗精量气动播种装置
CN2717189Y (zh) 苗木花卉育苗精量播种装置
CN203775643U (zh) 一种育种盘播种机
CN110583165A (zh) 一种满足不同型号穴盘使用的播种机
CN103609231B (zh) 一种无土栽培定植海绵播种机
CN202406496U (zh) 可折叠便携穴盘播种装置
CN103749033A (zh) 育种盘播种机
TWM546660U (zh) 播種機之托盤輸送裝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