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829651U - 一种方舱连接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方舱连接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829651U
CN215829651U CN202121774929.1U CN202121774929U CN215829651U CN 215829651 U CN215829651 U CN 215829651U CN 202121774929 U CN202121774929 U CN 202121774929U CN 215829651 U CN215829651 U CN 21582965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lter
groove
inner cavity
shaped rod
fixedly connec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774929.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自达
尹丹萍
郑志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zhou East Automobi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zhou East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zhou East Automobi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zhou East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774929.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82965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82965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82965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uildings Adapted To Withstand Abnormal External Influen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方舱连接结构,具体涉及方舱领域,包括第一方舱,所述第一方舱右侧有第二方舱,所述第一方舱、第二方舱本体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方舱与第二方舱连接处设置有若干个连接机构,所述连接机构包括凹槽,所述凹槽位于第一方舱上,所述凹槽底部开设有矩形开口,且所述凹槽与矩形开口不贯通,所述凹槽内腔设置有T形杆,所述T形杆底端贯穿凹槽内腔底部并延伸至矩形开口内腔。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连接结构,移动第二滑块,使得L形限位杆脱离第二限位孔内腔,向上拉起T形杆,再向左拉动第二方舱即可完成拆卸,操作简单,大大提高了拆卸的工作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方舱连接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方舱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方舱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方舱起源于美国,50年代初,美国最先开始从事方舱的研制,最初应用于美军,均配有载车,具有较高的机动性能,根据不同需求,在其内部进行相应的结构设计,安装相关设备,具备特定的功能,广泛应用于美军机动指挥系统、通信、医疗、后勤保障等,是美军机动部队的重要装备之一。
但是现有的方舱不方便进行拆卸,并且连接部件直接暴露在外边,容易生锈,拆卸难度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方舱连接结构,旨在解决上述存在的连接部件直接暴露在外边,容易生锈,拆卸难度大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方舱连接结构,包括第一方舱,所述第一方舱右侧有第二方舱,所述第一方舱、第二方舱本体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方舱与第二方舱连接处设置有若干个连接机构:
所述连接机构包括凹槽,所述凹槽位于第一方舱上,所述凹槽底部开设有矩形开口,且所述凹槽与矩形开口不贯通,所述凹槽内腔设置有T形杆,所述T形杆底端贯穿凹槽内腔底部并延伸至矩形开口内腔,所述T形杆上套设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一端与T形杆固定连接,所述复位弹簧的另一端与凹槽内腔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矩形开口右侧设置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上开设有第一限位孔,且所述连接板右侧固定连接在第二方舱上;
所述第二方舱上设置有防雨机构,所述防雨机构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与第二方舱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左侧设置有活动板,所述活动板贴合在第二方舱上,所述固定板与活动板上安装有遮雨布,所述活动板右侧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内腔对称设置有两个第一滑块,两个所述第一滑块右侧均铰接有支撑板,两个所述支撑板远离第一滑槽的一侧均活动连接在固定板上,所述固定板与活动板上均开设有螺纹孔,且两个所述螺纹孔在同一直线上,两个所述螺纹孔内腔共同啮合设有螺纹杆。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凹槽内腔底部开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内腔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上固定连接有L形限位杆,所述T形杆上开设有第二限位孔。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螺纹杆右端固定连接有手摇杆,所述手摇杆外侧边缘套设有防滑套。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方舱与第二方舱上均开设有活动门,两个所述活动门上均固定连接有把手,两个所述活动门左侧均设置有门铃,且两个所述活动门上方均设置有灯管。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T形杆底端被斜切,且所述连接板设置有与T形杆相对应的斜切。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活动板的宽度大于凹槽的宽度,且所述螺纹杆远离手摇杆的一端位于凹槽左侧。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矩形开口右侧设有密封圈,且所述密封圈与第一方舱固定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设置连接机构,通过反向旋转手摇杆,活动板向右移动,同时两个支撑板收缩与第一滑槽内腔,节约空间,然后移动第二滑块,使得L形限位杆脱离第二限位孔内腔,向上拉起T形杆,再向左拉动第二方舱即可完成拆卸,与现有技术相比,操作简单,大大提高了拆卸的工作效率;
2、通过设置防雨机构,通过转动手摇杆带动螺纹杆旋转,螺纹杆旋转会带动活动板向左移动,直至活动板完全覆盖凹槽,即可通知摇动手摇杆,此时遮雨布就对缝隙进行遮挡防止雨水滴入方舱内,同时活动板覆盖在凹槽,防止雨水滴入凹槽内腔,凹槽内腔保持干燥,防止复位弹簧、T形杆等部件的生锈,与现有技术相比,使得方舱内腔保持干燥舒适的环境,同时延长了部件的使用寿命,方便拆卸。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机构正视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防雨机构俯视剖视图。
图5为图2的A处放大图。
图6为图3的B处放大图。
图中:1、第一方舱;2、第二方舱;3、矩形开口;4、T形杆;5、复位弹簧;6、连接板;7、第一限位孔;8、固定板;9、活动板;10、第一滑槽;11、第一滑块;12、支撑板;13、螺纹杆;14、遮雨布;15、第二滑槽;16、第二滑块;17、L形限位杆;18、第二限位孔;19、手摇杆;20、活动门;21、门铃;22、灯管;23、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如附图1-6所示的一种方舱连接结构,包括第一方舱1,第一方舱1右侧有第二方舱2,第一方舱1、第二方舱2本体可拆卸连接,第一方舱1与第二方舱2连接处设置有若干个连接机构:
连接机构包括凹槽,凹槽位于第一方舱1上,凹槽底部开设有矩形开口3,且凹槽与矩形开口3不贯通,凹槽内腔设置有T形杆4,T形杆4底端贯穿凹槽内腔底部并延伸至矩形开口3内腔,T形杆4上套设有复位弹簧5,复位弹簧5一端与T形杆4固定连接,复位弹簧5的另一端与凹槽内腔底部固定连接,矩形开口3右侧设置有连接板6,连接板6上开设有第一限位孔7,且连接板6右侧固定连接在第二方舱2上;
第二方舱2上设置有防雨机构,防雨机构包括固定板8,固定板8与第二方舱2固定连接,固定板8左侧设置有活动板9,活动板9贴合在第二方舱2上,固定板8与活动板9上安装有遮雨布14,活动板9右侧开设有第一滑槽10,第一滑槽10内腔对称设置有两个第一滑块11,两个第一滑块11右侧均铰接有支撑板12,两个支撑板12远离第一滑槽10的一侧均活动连接在固定板8上,固定板8与活动板9上均开设有螺纹孔,且两个螺纹孔在同一直线上,两个螺纹孔内腔共同啮合设有螺纹杆13。
如附图5所示,凹槽内腔底部开设有第二滑槽15,第二滑槽15内腔有第二滑块16,第二滑块16上固定连接有L形限位杆17,T形杆4上开设有第二限位孔18。
如附图4所示,螺纹杆13右端固定连接有手摇杆19,手摇杆19外侧边缘套设有防滑套。
如附图1所示,第一方舱1与第二方舱2上均开设有活动门20,两个活动门20上均固定连接有把手,两个活动门20左侧均设置有门铃21,且两个活动门20上方均设置有灯管22。
如附图3所示,T形杆4底端被斜切,且连接板6设置有与T形杆4相对应的斜切。
如附图1所示,活动板9的宽度大于凹槽的宽度,且螺纹杆13远离手摇杆19的一端位于凹槽左侧。
如附图6所示,矩形开口3右侧设有密封圈23,且密封圈23与第一方舱1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当操作人员需要对两个方舱进行连接的时候,首先将第一方舱1与第二方舱2放置在同一水平面上,然后向第一方舱1的连接处推动第二方舱2,此时连接板6进入矩形开口3内腔,连接板6与T形杆4底端接触,当连接板6继续向右移动,会向上挤压T形杆4,当T形杆4位于第一限位孔7上方的时候,T形杆4会在复位弹簧5的作用下使得T形杆4底端置于第一限位孔7内腔,对第二方舱2进行固定,然后在向右滑动第二滑块16,使得L形限位杆17置于第二限位孔18内腔,对T形杆4进行限位,这样就完成了两个方舱之间的连接。
两个方舱的连接处可能会出现缝隙,在下雨的时候可能会导致方舱内潮湿,在连接好第一方舱1与第二方舱2后,通过转动手摇杆19带动螺纹杆13旋转,螺纹杆13旋转会带动活动板9向左移动,同时带动两个支撑板12向右移动,对该装置进行稳定,直至活动板9完全覆盖凹槽,即可通知摇动手摇杆19,此时遮雨布14就对缝隙进行遮挡防止雨水滴入方舱内,同时活动板9覆盖在凹槽,防止雨水滴入凹槽内腔,凹槽内腔保持干燥,防止复位弹簧5、T形杆4等部件的生锈,不利于拆卸,同时提高了部件的使用寿命,当雨水过大可能会渗透到方舱顶部,第一方舱1与第二方舱2之间有密封圈23,防止雨水渗透到方舱内。
在进行拆卸的时候,反向旋转手摇杆19,活动板9向右移动,同时两个支撑板12收缩与第一滑槽10内腔,节约空间,然后移动第二滑块16,使得L形限位杆17脱离第二限位孔18内腔,向上拉起T形杆4,再向左拉动第二方舱2即可完成拆卸,操作简单,提升了工作的效率。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方舱连接结构,包括第一方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方舱右侧有第二方舱,所述第一方舱、第二方舱均由六块大小相同的安装板组成,其中相邻的安装板通过螺栓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方舱与第二方舱连接处设置有若干个连接机构:
所述连接机构包括凹槽,所述凹槽位于第一方舱上,所述凹槽底部开设有矩形开口,且所述凹槽与矩形开口不贯通,所述凹槽内腔设置有T形杆,所述T形杆底端贯穿凹槽内腔底部并延伸至矩形开口内腔,所述T形杆上套设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一端与T形杆固定连接,所述复位弹簧的另一端与凹槽内腔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矩形开口右侧设置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上开设有第一限位孔,且所述连接板右侧固定连接在第二方舱上;
所述第二方舱上设置有防雨机构,所述防雨机构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与第二方舱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左侧设置有活动板,所述活动板贴合在第二方舱上,所述固定板与活动板上安装有遮雨布,所述活动板右侧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内腔对称设置有两个第一滑块,两个所述第一滑块右侧均铰接有支撑板,两个所述支撑板远离第一滑槽的一侧均活动连接在固定板上,所述固定板与活动板上均开设有螺纹孔,且两个所述螺纹孔在同一直线上,两个所述螺纹孔内腔共同啮合设有螺纹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方舱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内腔底部开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内腔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上固定连接有L形限位杆,所述T形杆上开设有第二限位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方舱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杆右端固定连接有手摇杆,所述手摇杆外侧边缘套设有防滑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方舱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方舱与第二方舱上均开设有活动门,两个所述活动门上均固定连接有把手,两个所述活动门左侧均设置有门铃,且两个所述活动门上方均设置有灯管。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方舱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T形杆底端被斜切,且所述连接板设置有与T形杆相对应的斜切。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方舱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板的宽度大于凹槽的宽度,且所述螺纹杆远离手摇杆的一端位于凹槽左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方舱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开口右侧设有密封圈,且所述密封圈与第一方舱固定连接。
CN202121774929.1U 2021-08-02 2021-08-02 一种方舱连接结构 Active CN21582965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774929.1U CN215829651U (zh) 2021-08-02 2021-08-02 一种方舱连接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774929.1U CN215829651U (zh) 2021-08-02 2021-08-02 一种方舱连接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829651U true CN215829651U (zh) 2022-02-15

Family

ID=801934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774929.1U Active CN215829651U (zh) 2021-08-02 2021-08-02 一种方舱连接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82965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5829651U (zh) 一种方舱连接结构
CN213391593U (zh) 一种智能锁用快拆机构
CN107527760B (zh) 断路器的锁定装置
DE60013553T2 (de) System zur fernbedienbaren unterhaltung/ manipulation/ austauschung
CN210971568U (zh) 载荷装卸组件及具有其的无人机
CN109849199B (zh) 一种用于室内装修装潢用的地面开槽装置
CN211173244U (zh) 一种一体化二次设备舱的舱体结构
CN210157260U (zh) 一种小区楼宇安防装置
CN211369943U (zh) 一种防水易拆卸的滑轮门窗
CN211058648U (zh) 一种便于拆卸安装的电磁屏蔽门
CN202159219U (zh) 一种用于摄像机的拨码开关装置及其摄像机
CN220776255U (zh) 一种具有防护结构的便携式手操盒
CN113091517A (zh) 一种抗干扰隐蔽式无人机反制设备
CN116065701B (zh) 一种模块化组合方舱
CN219145389U (zh) 一种通讯转发器
CN210667790U (zh) 一种具有多种安装方式的通信存储设备
CN216277034U (zh) 一种建筑用板砖降温装置
CN209907567U (zh) 一种绿色建筑
CN212927579U (zh) 一种具有多功能窗口的人防门
CN218211003U (zh) 一种便携式的无人机反制枪
CN216384689U (zh) 一种空调用干燥过滤器
CN210602188U (zh) 一种防尘降噪的空调喷漆面板
CN220314860U (zh) 一种方便拆卸的汽车车灯组合构件
CN217721686U (zh) 一种便于检修的电气控制设备
CN214001179U (zh) 一种便于安装的针织壁画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