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828522U - 一种新型的污水处理沉淀池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的污水处理沉淀池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5828522U CN215828522U CN202122323859.4U CN202122323859U CN215828522U CN 215828522 U CN215828522 U CN 215828522U CN 202122323859 U CN202122323859 U CN 202122323859U CN 215828522 U CN215828522 U CN 21582852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edimentation tank
- sewage
- storage tank
- main body
- sewage treatmen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paration Of Suspended Particles By Flocculating Ag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的污水处理沉淀池,涉及环境治理技术领域,包括沉淀池主体、蓄污槽和排污组件,沉淀池主体内侧插接有蓄污槽,蓄污槽一端卡接有转动板,蓄污槽底端卡接有气缸,沉淀池主体上端两侧旋接固定有排污组件,排污组件底端卡接有刮刀。本实用新型通过沉淀池主体、蓄污槽和排污组件,解决了现有的污水处理沉淀池在污水处理的过程中通常需要等待较长的时间使污水进行自然沉淀,且沉淀池内壁在长时间使用后会附着水垢,降低处理效率,沉淀池内的污泥通常需要人工进行处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较大,增加处理的时间和人力成本,自动化程度较低,处理完毕的水通常需要通过水泵将其从沉淀池内抽出,导致产生不够节能环保的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环境治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新型的污水处理沉淀池。
背景技术
污水,是指受一定污染的来自生活和生产的排出水,其主要是生活上使用后的水,其含有有机物较多,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污水处理成为了环境治理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污水处理,是指为使污水达到排入某一水体或再次使用的水质要求对其进行净化的过程,污水处理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农业、交通、能源、石化、环保、城市景观、医疗、餐饮等各个领域,现有的污水处理方式主要有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其中最广泛使用的是将污水置于沉淀池内,利用水的自然沉淀作用来除去水中的悬浮的固体污染物质,在通过絮凝剂等除去污水中呈胶体和溶解状态的有机污染物质,使处理后的污水达到排放标准,在污水处理的过程中主要是运用沉淀池对污水中的悬浮物进行沉淀分离,沉淀池,是应用沉淀作用去除水中悬浮物的一种构筑物,净化水质的设备,沉淀池按水流方向分为水平沉淀池和垂直沉淀池,沉淀效果决定于沉淀池中水的流速和水在池中的停留时间,但它在实际使用中仍存在以下弊端:
1、现有的公开文献,CN210030260U—污水处理沉淀池,所述沉淀池的出水管与所述曝气池连通,所述沉淀池一体成型地形成多个缓流区,相邻缓流区之间通过溢流口连通,所述相邻溢流口错位设置;所述曝气池底部设置有对水体补充氧气的充气管,现有的污水处理沉淀池在对污水进行处理的过程大多为这种方式,为保证污泥的沉淀效果和有机物的充分分解通常需要等待较长的时间,降低了污水处理的效率,且不便于处理沉淀池内的污泥和沉淀池内壁和底端附着的水垢等;
2、现有的公开文献,CN212417099U—一种污水处理沉淀池,所述池体内部的四周侧壁上固设有挡板,所述挡板位于池体的底部且位于排污管的上方,所述挡板上搭接有收集板,所述收集板的四周边缘处与池体的内侧壁接触,所述收集板的中心处嵌设有滤网,所述池体外侧设置有可移动的提升装置,所述提升装置通过固定组件与收集板连接,现有的污水处理沉淀池通常通过这种结构降低工作人员对污泥的处理难度,节省处理污泥所用的时间和人力成本,但是通过收集板收集的污泥还是需要人工处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较大,自动化程度较低;
3、现有的污水处理沉淀池在污水处理完成后,通常需要通过水泵将处理后的水从沉淀池内抽出,这种方式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不够节能环保,且需要工作人员在净化一段时间后对水泵进行人工操作,费时费力,污水处理效率较低。
因此,现有的新型的污水处理沉淀池,无法满足实际使用中的需求,所以市面上迫切需要能改进的技术,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的污水处理沉淀池,通过沉淀池主体、蓄污槽和排污组件,解决了现有的污水处理沉淀池在污水处理的过程中通常需要等待较长的时间使污水进行自然沉淀,且沉淀池内壁在长时间使用后会附着水垢,降低处理效率,沉淀池内的污泥通常需要人工进行处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较大,大大增加处理的时间和人力成本,自动化程度较低,处理完毕的水通常需要通过水泵将其从沉淀池内抽出,导致产生不够节能环保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新型的污水处理沉淀池,包括沉淀池主体、蓄污槽和排污组件,所述沉淀池主体内侧插接有蓄污槽,通过蓄污槽能够快速将污泥、絮凝物和处理后的水进行分离,节省自然沉淀所需的时间,提高污水处理的效率,在污物和水分离后,通过沉淀池主体能将水通过重力排出,不需要使用水泵进行抽水,节能环保,所述蓄污槽一端卡接有转动板,所述蓄污槽底端卡接有气缸,通过气缸能够带动蓄污槽上下移动,使污物和处理后的水分离,使水和污物从本实用新型两端快速排出,提高处理效率,转动板能够在蓄污槽上升至顶端时随重力向下转动,便于将污泥排出本实用新型,同时向上移动的蓄污槽能够将附着于沉淀池主体内壁的水垢刮落,避免水垢对污水处理造成不良影响,避免长时间附着于沉淀池主体内对其造成腐蚀,延长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寿命,所述沉淀池主体上端两侧旋接固定有排污组件,所述排污组件底端卡接有刮刀,通过排污组件能够将蓄污槽内的污泥排出,并通过刮刀将蓄污槽底端附着的污泥刮落,避免污泥长时间附着于蓄污槽底端导致堵塞,避免对污水处理效率造成影响。
进一步地,所述沉淀池主体底端四周焊接固定有箱脚,所述沉淀池主体一端贯穿卡接有出水管,所述沉淀池主体位于出水管一端贯穿卡接有入水管,所述入水管上端贯穿焊接有入药管,通过入水管和入药管能够将污水和絮凝剂投入本实用新型内进行沉淀处理,当注入污水时,蓄污槽贴合于出水管一侧避免污水通过出水管排出,当污水处理完毕后,蓄污槽上移离开沉淀池主体内,使处理完的水能够通过重力随出水管排出,不需要工作人员进行手动处理,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处理效率。
进一步地,所述蓄污槽底端贯穿焊接有筛网,所述转动板位于筛网底侧一端,所述蓄污槽底端四周焊接固定有第一伸缩杆,在沉淀完成后,蓄污槽随气缸向上移动并使转动板随重力向下转动,蓄污槽内的污泥通过排污组件从转动板一端刮落至本实用新型外侧,不需要工作人员手动对污泥进行处理,提高处理效率,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同时蓄污槽在向上移动的过程中,能够刮落沉淀池主体内壁上的水垢,避免其降低污水处理的效率,避免长时间附着于内壁导致沉淀池主体的腐蚀,延长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所述蓄污槽底端位于第一伸缩杆下侧卡接有隔板,所述隔板底端四周卡接有第二伸缩杆,所述第一伸缩杆卡接于第二伸缩杆内侧上端,所述气缸卡接于第二伸缩杆底端,随着气缸带动蓄污槽和隔板向上移动,使第一伸缩杆向上移动,使蓄污槽和隔板之间拉开一定的距离,处理后的水随重力流至筛网和隔板之间,处理过程不需要大量的时间进行自然沉淀,节省处理所用时间,且能够降低污泥的含水量,大大提高处理效率。
进一步地,所述气缸旋接固定于沉淀池主体内侧底端,所述蓄污槽的隔板侧面贴合于沉淀池主体内壁四周,所述隔板位于沉淀池主体的出水管和入水管下侧,在气缸带动蓄污槽和隔板向上移动的过程中,蓄污槽和隔板之间处理完毕的水能够通过出水管排出,不需要设置水泵进行抽水,节能环保,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进一步地,所述排污组件侧面焊接固定有支撑架,所述排污组件底侧开设有滑槽,所述刮刀卡接于滑槽内侧底端,刮刀能够沿滑槽进行移动,能够将筛网上侧的的污泥从转动板一端排出本实用新型,不需要手动对污泥进行清理,大大提高本实用新型的自动化程度。
进一步地,所述排污组件通过支撑架旋接固定有沉淀池主体上侧,所述刮刀插接于蓄污槽内侧,所述刮刀底端贴合于蓄污槽的筛网上端,刮刀能够刮落堵塞于筛网内侧的污泥,避免由于污泥等堵塞于筛网的网孔内侧,导致处理完毕的水过筛较慢,避免由于水无法快速过筛导致水从转动板一端随污泥排出,提高处理效率。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沉淀池主体和蓄污槽,解决了现有的污水处理沉淀池在对污水进行处理的过程大多为这种方式,为保证污泥的沉淀效果和有机物的充分分解通常需要等待较长的时间,降低了污水处理的效率,且不便于处理沉淀池内的污泥和沉淀池内壁和底端附着的水垢等的问题,通过蓄污槽的筛网能够将水和污泥之间进行快速的过滤分离,节省了自然沉淀所需要的大量的时间,同时在蓄污槽向上移动的过程中,能够将沉淀池主体内的水垢刮落,提高污水处理效率。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蓄污槽和排污组件,解决了现有的污水处理沉淀池通常通过这种结构降低工作人员对污泥的处理难度,节省处理污泥所用的时间和人力成本,但是通过收集板收集的污泥还是需要人工处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较大,自动化程度较低的问题,通过排污组件能够将蓄污槽内侧的污泥刮出,不需要手动处理,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大大提高本实用的自动化程度。
3、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沉淀池主体和蓄污槽,解决了现有的污水处理沉淀池在污水处理完成后,通常需要通过水泵将处理后的水从沉淀池内抽出,这种方式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不够节能环保,且需要工作人员在净化一段时间后对水泵进行人工操作,费时费力,污水处理效率较低的问题,在进行沉淀处理的过程中,蓄污槽贴合于出水管外侧避免污水的流出,并在处理完毕后,通过气缸带动蓄污槽向上移动使出水管打开,使蓄污槽和隔板之间的过滤后的水通过重力从出水管内排出,不需要使用水泵进行抽水,节能减排,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效果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沉淀池主体的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蓄污槽的结构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排污组件的结构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沉淀池主体;101、箱脚;102、出水管;103、入水管;104、入药管;2、蓄污槽;201、转动板;202、筛网;203、隔板;204、第一伸缩杆;205、气缸;206、第二伸缩杆;3、排污组件;301、刮刀;302、支撑架;303、滑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请参阅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新型的污水处理沉淀池,包括沉淀池主体1、蓄污槽2和排污组件3,沉淀池主体1内侧插接有蓄污槽2,通过蓄污槽2能够快速将污泥、絮凝物和处理后的水进行分离,节省自然沉淀所需的时间,在污物和水分离后,通过沉淀池主体1能将水通过重力排出,蓄污槽2一端卡接有转动板201,蓄污槽2底端卡接有气缸205,通过气缸205能够带动蓄污槽2上下移动,使污物和处理后的水分离,使水和污物从本实用新型两端快速排出,转动板201能够在蓄污槽2上升至顶端时随重力向下转动,便于将污泥排出本实用新型,同时向上移动的蓄污槽2能够将附着于沉淀池主体1内壁的水垢刮落,避免水垢对污水处理造成不良影响,避免长时间附着于沉淀池主体1内对其造成腐蚀,沉淀池主体1上端两侧旋接固定有排污组件3,排污组件3底端卡接有刮刀301,通过排污组件3能够将蓄污槽2内的污泥排出,并通过刮刀301将蓄污槽2底端附着的污泥刮落,避免污泥长时间附着于蓄污槽2底端导致堵塞,避免对污水处理效率造成影响。
其中如图1-4所示,沉淀池主体1底端四周焊接固定有箱脚101,沉淀池主体1一端贯穿卡接有出水管102,沉淀池主体1位于出水管102一端贯穿卡接有入水管103,入水管103上端贯穿焊接有入药管104,蓄污槽2底端贯穿焊接有筛网202,转动板201位于筛网202底侧一端,蓄污槽2底端四周焊接固定有第一伸缩杆204,蓄污槽2底端位于第一伸缩杆204下侧卡接有隔板203,隔板203底端四周卡接有第二伸缩杆206,第一伸缩杆204卡接于第二伸缩杆206内侧上端,气缸205卡接于第二伸缩杆206底端,气缸205旋接固定于沉淀池主体1内侧底端,蓄污槽2的隔板203侧面贴合于沉淀池主体1内壁四周,隔板203位于沉淀池主体1的出水管102和入水管103下侧,通过入水管103和入药管104能够将污水和絮凝剂投入本实用新型内进行沉淀处理,注入污水前,蓄污槽2和隔板203通过气缸205贴合于沉淀池主体1底端,并使蓄污槽2贴合于出水管102内侧避免污水未经过处理从出水管102排出,当污水处理完毕后,气缸205带动蓄污槽2和隔板203向上移动,使第一伸缩杆204和第二伸缩杆206向上移动,使蓄污槽2和隔板203之间拉开一定的距离,处理后的水随重力流至筛网202和隔板203之间,降低筛网202上侧污泥的含水量,并通过出水管102流出本实用新型,处理过程不需要大量的时间进行自然沉淀,处理后的水不需要通过水泵抽出,节能减排,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移动至顶端的蓄污槽2脱离沉淀池主体1内侧并使转动板201随重力向下转动贴合于沉淀池主体1一端,蓄污槽2内的污泥通过排污组件3能够从转动板201一端刮落至本实用新型外侧,不需要工作人员手动对污泥进行处理,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同时蓄污槽2在向上移动的过程中,能够刮落沉淀池主体1内壁上的水垢,避免其降低污水处理的效率,避免长时间附着于内壁导致沉淀池主体1的腐蚀。
其中如图1、2、5所示,排污组件3侧面焊接固定有支撑架302,排污组件3底侧开设有滑槽303,刮刀301卡接于滑槽303内侧底端,排污组件3通过支撑架302旋接固定有沉淀池主体1上侧,刮刀301插接于蓄污槽2内侧,刮刀301底端贴合于蓄污槽2的筛网202上端,当蓄污槽2移动至最上端时能够使刮刀301插接于蓄污槽2内侧相对于转动板201另一端,刮刀301能够沿滑槽303进行移动,将筛网202上侧的的污泥从转动板201一端排出本实用新型,不需要工作人员手动对污泥进行清理,刮刀301同时能够刮落堵塞于筛网202网孔内侧的污泥,避免由于污泥等堵塞于筛网202的网孔,导致蓄污槽2在向上移动的过程中水和污泥之间分离过慢,避免由于水无法快速过筛导致水从转动板201一端随污泥排出。
本实施例的一个具体应用为:使蓄污槽2和隔板203随气缸205移动至沉淀池主体1内侧底端,并使蓄污槽2贴合于出水管102内侧避免污水排出,通过入药管104和入水管103将污水和絮凝剂注入本实用新型内侧直至注满并关闭,在絮凝沉淀一段时间后,通过气缸205带动蓄污槽2向上移动,通过第一伸缩杆204能够使蓄污槽2和隔板203之间产生位移,使沉淀于蓄污槽2底侧的污泥和水中漂浮的悬浮颗粒物滞留于筛网202上侧,处理后的水随重力过筛流入蓄污槽2和隔板203之间,大大降低污泥的含水量,提高处理效率,并节省大量自然沉淀所需时间,蓄污槽2向上移动的过程中脱离出水管102内侧,使处理完毕的水通过重力从出水管102排出,不需要使用水泵进行抽水,节能减排,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向上移动的蓄污槽2脱离沉淀池主体1内侧,并将沉淀池主体1内壁的水垢刮落,避免其导致处理效率的下降,同时避免水垢长时间附着于沉淀池主体1导致其腐蚀损坏,延长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寿命,转动板201随重力向下转动并贴合于沉淀池主体1上一端,使污泥能够随倾斜的转动板201排出本实用新型,并通过沿滑槽303移动的刮刀301能够将蓄污槽2内的污泥从转动板201一端排出,不需要工作人员手动对污泥进行清理,大大提高本实用新型的自动化程度,同时刮刀301能够刮落堵塞于筛网202内的污泥,避免大量污泥堵塞于筛网202内导致水过筛困难,提高污水处理效率,在处理完毕后,气缸205带动隔板203和蓄污槽2向下移动,并使转动板201向上转动贴合于蓄污槽2一端,蓄污槽2和隔板203移动至沉淀池主体1内侧底端并使第一伸缩杆204收缩至第二伸缩杆206内侧,使蓄污槽2贴合于隔板203上侧再次对从入水管103注入的污水进行沉淀处理,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大大降低了人力成本,提高处理效率。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均属于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7)
1.一种新型的污水处理沉淀池,包括沉淀池主体(1)、蓄污槽(2)和排污组件(3),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池主体(1)内侧插接有蓄污槽(2),所述蓄污槽(2)一端卡接有转动板(201),所述蓄污槽(2)底端卡接有气缸(205),所述沉淀池主体(1)上端两侧旋接固定有排污组件(3),所述排污组件(3)底端卡接有刮刀(30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的污水处理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池主体(1)底端四周焊接固定有箱脚(101),所述沉淀池主体(1)一端贯穿卡接有出水管(102),所述沉淀池主体(1)位于出水管(102)一端贯穿卡接有入水管(103),所述入水管(103)上端贯穿焊接有入药管(10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的污水处理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污槽(2)底端贯穿焊接有筛网(202),所述转动板(201)位于筛网(202)底侧一端,所述蓄污槽(2)底端四周焊接固定有第一伸缩杆(20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的污水处理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污槽(2)底端位于第一伸缩杆(204)下侧卡接有隔板(203),所述隔板(203)底端四周卡接有第二伸缩杆(206),所述第一伸缩杆(204)卡接于第二伸缩杆(206)内侧上端,所述气缸(205)卡接于第二伸缩杆(206)底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的污水处理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205)旋接固定于沉淀池主体(1)内侧底端,所述蓄污槽(2)的隔板(203)侧面贴合于沉淀池主体(1)内壁四周,所述隔板(203)位于沉淀池主体(1)的出水管(102)和入水管(103)下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的污水处理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污组件(3)侧面焊接固定有支撑架(302),所述排污组件(3)底侧开设有滑槽(303),所述刮刀(301)卡接于滑槽(303)内侧底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的污水处理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污组件(3)通过支撑架(302)旋接固定有沉淀池主体(1)上侧,所述刮刀(301)插接于蓄污槽(2)内侧,所述刮刀(301)底端贴合于蓄污槽(2)的筛网(202)上端。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2323859.4U CN215828522U (zh) | 2021-09-24 | 2021-09-24 | 一种新型的污水处理沉淀池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2323859.4U CN215828522U (zh) | 2021-09-24 | 2021-09-24 | 一种新型的污水处理沉淀池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5828522U true CN215828522U (zh) | 2022-02-15 |
Family
ID=802010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2323859.4U Active CN215828522U (zh) | 2021-09-24 | 2021-09-24 | 一种新型的污水处理沉淀池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5828522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054949A (zh) * | 2022-05-26 | 2022-09-16 | 肖丹丹 | 一种环保制造工业污水用的过滤分离装置 |
-
2021
- 2021-09-24 CN CN202122323859.4U patent/CN215828522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054949A (zh) * | 2022-05-26 | 2022-09-16 | 肖丹丹 | 一种环保制造工业污水用的过滤分离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8617532U (zh) | 一种污水净化过滤系统 | |
CN110143730B (zh) | 一种多级分级分层可处理颗粒物的污水处理装置 | |
CN209815872U (zh) | 一种污水处理装置 | |
CN106567504A (zh) | 建筑物屋面雨水分质收集处理系统及方法 | |
CN215828522U (zh) | 一种新型的污水处理沉淀池 | |
CN210656600U (zh) | 景观水体生态修复系统 | |
CN207822639U (zh) | 一种水污染治理用沉淀池 | |
CN208980453U (zh) | 一种泥沙分离的水处理装置 | |
CN208402936U (zh) | 一种水产养殖虹吸式排污装置 | |
CN207412946U (zh) | 一种旋筛式养殖污水预处理装置 | |
CN213260329U (zh) | 一种混凝土搅拌站水回收循环系统 | |
CN210505794U (zh) | 快速过滤泥水的废水循环系统 | |
CN210710983U (zh) | 混凝土污水过滤装置 | |
CN111203029A (zh) | 一种畜禽养殖场废水净化处理系统 | |
CN113880313B (zh) | 一种用于废水处理净化装置 | |
CN212924733U (zh) | 一种新型可处理污水排放利用的一体化设备 | |
CN208694458U (zh) | 一种鸡舍冲洗鸡粪水净化装置 | |
CN112979024A (zh) | 一种建筑小区雨水回用系统 | |
CN215939219U (zh) | 一种污废水处理用初筛装置 | |
CN111635064A (zh) | 一种中水自动净化利用系统及施工方法 | |
CN218636826U (zh) | 一种环境污染物净化设备 | |
CN110482747A (zh) | 一种卫生间专用除臭消毒杀菌设备 | |
CN214781203U (zh) | 一种化工排污专用排水处理机构 | |
CN221777704U (zh) | 一种水池水处理系统 | |
CN221500781U (zh) | 一种污水处理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