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826560U - 可侧开启货箱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可侧开启货箱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826560U
CN215826560U CN202122420029.3U CN202122420029U CN215826560U CN 215826560 U CN215826560 U CN 215826560U CN 202122420029 U CN202122420029 U CN 202122420029U CN 215826560 U CN215826560 U CN 21582656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de plate
upper side
box
fixed pulley
lower s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420029.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晓龙
陈琳
张硕
林亮亮
徐子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AW Jiefang Automotiv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AW Jiefang Automotiv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AW Jiefang Automotive Co Ltd filed Critical FAW Jiefang Automotiv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420029.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82656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82656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82656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ittings On The Vehicle Exterior For Carrying Loads, And Device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侧开启货箱及车辆。可侧开启货箱包括箱体、上侧板、下侧板以及联动装置。箱体具有至少一面敞口设置的侧面,上侧板与下侧板,设置于箱体的同一侧面,联动装置连接于同一侧的上侧板与下侧板之间,包括立滑轨、撑杆以及传动机构。立滑轨设置于箱体上且靠近箱体顶面的上极限位置构造有限位槽。当撑杆的第一端在外力作用下沿立滑轨向上滑动,撑杆的第一端滑动至限位槽位置处时,撑杆的第一端卡入限位槽,致上侧板与下侧板均位于水平位置。因此除了启闭功能外,上侧板展开时,可以起到遮阳遮雨的作用,下侧板展开时可以盛放货物增加铺货面积。此外,上侧板与下侧板联动采用立滑轨、撑杆以及传动机构,结构十分简单,易于维护。

Description

可侧开启货箱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货箱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可侧开启货箱及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物流行业蓬勃发展,厢式货箱也别广泛地应用。具有侧开启功能的货箱具有快速、高效的特点,可以极大提高装卸的效率和便利性。
传统的具有侧开启功能的货箱的侧开启结构仅起到启闭作用,功能十分单一。此外,传统技术中,侧开启功能的货箱主要的是采用液压举升系统结构实现开启,这种结构操作简单便捷,受到广泛的使用。然而,这种液压举升系统结构较重,用户使用成本也比较高,长时间使用油路老化造成漏油等问题突显。采用这种液压举升系统的货箱需要经常维护或维修相关液压系统,且维护也十分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的问题,提供一种功能多样化且易于维护的可侧开启货箱。
还有必要提供一种包括上述可侧开启货箱的车辆。
一种可侧开启货箱,包括:
箱体,其具有至少一面敞口设置的侧面;
上侧板与下侧板,设置于所述箱体的同一所述侧面;以及
联动装置,连接于同一侧的所述上侧板与所述下侧板之间,包括立滑轨、撑杆以及传动机构,所述立滑轨设置于所述箱体上且靠近所述箱体顶面的上极限位置构造有限位槽,所述撑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立滑轨配合并可沿所述立滑轨上下滑动,所述撑杆的第二端可转动地配接于所述上侧板上,且所述撑杆通过所述传动机构与所述下侧板连接;
其中,当所述撑杆的第一端在外力作用下沿所述立滑轨向上滑动时,所述上侧板向上支撑展开,并通过所述传动机构同步带动所述下侧板向下展开;当所述撑杆的第一端滑动至所述限位槽位置处时,所述撑杆的第一端卡入所述限位槽、致所述上侧板与所述下侧板均位于水平位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传动机构包括拉线及设置于所述箱体上的定滑轮组,所述拉线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撑杆上,另一端绕经所述定滑轮组并与所述下侧板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定滑轮组包括中部定滑轮与下部定滑轮,所述中部定滑轮安装于所述箱体上高于所述立滑轨的上极限位置,所述下部定滑轮安装于所述中部定滑轮的下方,所述拉线绕经所述中部定滑轮,再绕经所述下部定滑轮与所述下侧板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联动装置还包括紧线器,所述紧线器设置在所述拉线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联动装置还包括定位销,所述撑杆上开设有定位孔,当所述撑杆的第一端处于所述限位槽内时,所述定位销的一端穿过所述定位孔并固定于所述箱体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可侧开启货箱还包括转动机构,所述上侧板的第一端通过所述转动机构可转动地配接于所述箱体上;所述转动机构包括顶部滑轨、设置于所述顶部滑轨上的滑块以及翻转臂,所述顶部滑轨设置在所述箱体的顶部位置;所述翻转臂的一端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滑块上,并可通过所述滑块沿所述顶部滑轨滑动,所述翻转臂的另一端与所述上侧板的第一端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可侧开启货箱还包括阻尼弹簧、顶部拉线及固定于所述箱体上的顶部定滑轮,所述阻尼弹簧固定于所述箱体的顶部,所述顶部拉线的一端连接于所述阻尼弹簧上,另一端通过所述顶部定滑轮连接于所述撑杆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侧板的转动角度存在平衡角度,当所述上侧板转动至所述平衡角度时,所述上侧板重力与所述撑杆的支撑力平衡,大于所述平衡角度时所述上侧板重力大于所述撑杆的支撑力,小于所述平衡角度时所述上侧板重力小于所述撑杆的支撑力。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平衡角度为23°~27°。
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可侧开启货箱。
上述可侧开启货箱,上侧板与下侧板设置在箱体的同一侧面,通过联动装置实现同步动作,当撑杆的第一端滑动至并卡入限位槽,上侧板与下侧板即展开至水平位置。因此除了启闭功能外,上侧板展开时,可以起到遮阳遮雨的作用,下侧板展开时可以盛放货物增加铺货面积。此外,上侧板与下侧板的联动采用立滑轨、撑杆以及传动机构,结构十分简单,易于维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可侧开启货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可侧开启货箱的联动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可侧开启货箱的顶部外侧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可侧开启货箱的顶部内侧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所示可侧开启货箱的上侧板转动至平衡角度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所示可侧开启货箱的上侧板与下侧板闭合时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1所示可侧开启货箱的部分结构尺寸示意图。
100、可侧开启货箱;10、箱体;21、上侧板;22、下侧板;30、联动装置;31、立滑轨;32、撑杆;33、拉线;341、中部定滑轮;342、下部定滑轮;35、定位销;36、定位孔;37、紧线器;40、转动机构;41、顶部滑轨;42、滑块;43、翻转臂;51、阻尼弹簧;52、顶部拉线;53、顶部定滑轮;S、存储空间;W、限位槽;A、平衡角度;L1、上侧板长度;L2、翻转臂长度;L3、撑杆长度;L4、立滑轨长度;L5、下侧板长度。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参阅图1及图2,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可侧开启货箱100,包括其内具有一存储空间S的箱体10、上侧板21、下侧板22以及联动装置30。其中,箱体10大体呈方形,其具有至少一面敞口设置的侧面,该侧面通过对应敞口与存储空间S直接连通。上侧板21与下侧板22设置于箱体10的同一侧面,联动装置30连接于同一侧的上侧板21与下侧板22之间,上侧板21与下侧板22以在联动装置30的驱动下同步展开或闭合当前所在侧面的敞口。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上侧板21与下侧板22具有密封存储空间S的闭合状态(如图6所示)、张开至最大角度的展开状态以及由闭合状态转动至展开状态的转动状态。其中,当上侧板21与下侧板22处于展开状态时,两者相对箱体10展开呈水平状,且展开的上侧板21可起到遮阳遮雨的作用,而展开的下侧板22则可以盛放货物以增加铺货面积。
可以理解地,上侧板21与下侧板22处于展开状态时具体的角度可以根据使用情况、用途以及待铺货物做适当调整,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箱体10的两个侧面”、“箱体10顶部”、“每组上侧板21及下侧板22的左右两侧”均基于附图1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其中,“箱体10的两个侧面”是指车辆宽度方向的两侧(即图1中的X方向),“箱体10顶部”是指车辆高度方向上的更高的一端(即图1中的Y方向),“每组上侧板21及下侧板22的左右两侧”是指车辆长度方向的两侧(即图1中的Z方向)。
上述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以箱体10上其中一个呈敞口状的侧面为例,结合上侧板12、下侧板22以及联动装置30对本申请中可侧开启货箱100的结构及原理进行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仅为范例,并不对本申请的保护范围造成限制。也就是说,当箱体10上具有两个呈敞口状的侧面时,其中另一个呈敞口状的侧面亦是采用基本相同的方式进行开合,在此不再赘述。
具体地,联动装置30包括立滑轨31、撑杆32以及传动机构。立滑轨31设置于箱体10上且靠近箱体10顶面的上极限位置构造有限位槽W,撑杆32的第一端与立滑轨31配合并可沿立滑轨31上下滑动,撑杆32的第二端可转动地配接于上侧板21上,且撑杆32通过传动机构与下侧板22连接。当撑杆32的第一端在外力作用下沿立滑轨31向上滑动时,上侧板21向上支撑展开,并通过拉线33同步带动下侧板22向下展开。当撑杆32的第一端滑动至限位槽W位置处时,撑杆32的第一端卡卡入限位槽W,致上侧板21与下侧板22处于位于水平位置。撑杆32为上侧板21展开提供支撑力,并通过传动装置为下侧板22的展开提供拉力保证其处于水平位置。上侧板21及下侧板22需要闭合时,只需将撑杆32的第一端由限位槽W推离,撑杆32的第一端在立滑轨31中恢复活动即可。
更具体地,传动机构包括拉线33及设置于箱体10上的定滑轮组,拉线33的一端连接于撑杆32上,另一端绕经定滑轮组并与下侧板22连接。通过拉线33与定滑轮组配合可以很好地进行上侧板21与下侧板22之间的力传递。
在本具体实施例中,定滑轮组包括中部定滑轮341与下部定滑轮342,中部定滑轮341安装于箱体10上高于立滑轨31的上极限位置,下部定滑轮342安装于中部定滑轮341的下方,拉线33绕经中部定滑轮341,再绕经下部定滑轮342与下侧板22连接。立滑轨31包括供撑杆32的第一端上下滑动的滑动段,限位槽W构造于滑动段靠近箱体10顶面的上极限位置且靠近中部定滑轮341的一侧。下侧板22的重力由拉线33经下部定滑轮342与中部定滑轮341传递至撑杆32上,撑杆32第一端沿滑动段上下滑动,当滑动至限位槽W位置,拉线33拉动撑杆32向靠近中部定滑轮341的方向移动,即将撑杆32第一端拉动脱离滑动段卡入至限位槽W中。上侧板21及下侧板22需要闭合时,只需将撑杆32的第一端由限位槽W推离至滑动段,撑杆32的第一端即可继续在滑动段上下滑动。
更具体地,联动装置30还包括定位销35,撑杆32上开设有定位孔36,当撑杆32的第一端处于限位槽W内时,定位销35的一端穿过定位孔36并固定于箱体10上。如此,撑杆32便同时受到限位槽W与定位销35的限位,提高撑杆32的支撑稳定及安全性,进而增强与之直接连接的上侧板21及与之通过拉线33连接的下侧板22均处于展开状态的稳定性,也更有利于下侧板22盛放货物。可以理解地,也可以采用其它定位结构或在其它位置上安装定位结构,如在限位槽W与撑杆32的第一端上构造互相配合的定位卡扣或在拉线33、上侧板21上安装定位结构等,只需直接或间接实现减少外力对撑杆32位于限位槽W时的影响,增强撑杆32稳定性即可,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进一步地,联动装置30还包括紧线器37,紧线器37设置在拉线33上。如此用户可以根据需要与使用情况通过紧线器37调节拉线33的长度。
更进一步地,拉线33与下侧板22为可拆卸连接。在展开状态时,断开拉线33与下侧板22的连接,并更换成机械强度更大的刚性连接杆,便于提高下侧板22在盛放货物时的稳定性。
请一并参阅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侧开启货箱100还包括转动机构40,上侧板21的第一端通过转动机构40可转动地配接于箱体10上。转动机构40包括顶部滑轨41、设置于顶部滑轨41上的滑块42以及翻转臂43,顶部滑轨41设置在箱体10的顶部位置。翻转臂43的一端可转动地连接于滑块42上,并可通过滑块42沿顶部滑轨41滑动,翻转臂43的另一端与上侧板21的第一端连接。上侧板21即可通过翻转臂43相对滑块42转动,且上侧板21的第一端可跟随滑块42沿顶部滑轨41滑动。
请一并参阅图4及图5,进一步地,可侧开启货箱100还包括阻尼弹簧51、顶部拉线52及固定于箱体10上的顶部定滑轮53。阻尼弹簧51固定于箱体10的顶部,顶部拉线52的一端连接于阻尼弹簧51上,另一端通过顶部定滑轮53连接于撑杆32上。阻尼弹簧51通过顶部拉线52与顶部定滑轮53在上侧板21开启与关闭时分别起到助力及者缓冲作用。
更进一步地,上侧板21的转动角度存在平衡角度,当上侧板21转动至平衡角度时,上侧板21重力与撑杆32的支撑力平衡,大于平衡角度时上侧板21重力大于撑杆32的支撑力,小于平衡角度时上侧板21重力小于撑杆32的支撑力。
在本具体实施例中,在转动状态时,撑杆32对上侧板21的支撑力源于阻尼弹簧51通过顶部拉线52对撑杆32的力及下侧板22重力通过拉线33对撑杆32的力。若上侧板21的转动角度大于平衡角度,上侧板21的重力大于撑杆32的支撑力,在重力的作用下,上侧板21向下转动,直至上侧板21位于平衡角度。若上侧板21的转动角度小于平衡角度,上侧板21的重力小于撑杆32的支撑力,在支撑力的作用下,上侧板21向上张开,直至张开至平衡角度。
优选地,平衡角度为23°~27°。选取这个范围的平衡角度,便于轻松地在进行闭合时实现对上侧板21下压闭合,同时便于在打开时拉开上侧板21。可以理解地,根据实际需要与应用场景,平衡角度可做适应性调整,只需满足便于用户在进行闭合时下压上侧板21,同时便于在打开时拉开上侧板21或下侧板22即可,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在本具体实施例中,箱体10的两个侧面均为敞口设置,且两侧面均设置有一组上侧板21及下侧板22,靠近每组上侧板21及下侧板22的左右两侧的位置均设置有一组联动装置30、转动机构40、阻尼弹簧51、顶部拉线52以及顶部定滑轮53。请参阅图7,上侧板长度L1为1450mm-1750mm,翻转臂长度L2为150mm-400mm,撑杆长度L3为1400mm-1700mm,立滑轨长度L4为450mm-650mm,下侧板长度L5为350mm-600mm。可以理解地,各个结构的具体尺寸可以根据使用需要、箱体10的尺寸以及装载可侧开启货箱100的货车型号大小等确定,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上述可侧开启货箱100开启过程:上侧板21与下侧板22解锁后,下侧板22的重力通过拉线33及阻尼弹簧51通过顶部拉线52共同对撑杆32施加力,撑杆32在力的作用下其第一端沿滑动段滑动并支撑上侧板21缓慢开启一定小角度(即平衡角度),同时将下侧板22下翻,下侧板22拉动拉线33进而带动撑杆32的第一端沿立滑轨31的滑动段向上滑动,并继续支撑上侧板21张开。整个转动状态中,翻转臂43绕滑块42转动,同时滑块42沿顶部滑轨41滑动,阻尼弹簧51缓慢收缩,拉动撑杆32提供辅助助力。下侧板22翻转至约100°时,撑杆32上滑至立滑轨31的上端限位槽W位置,并卡入限位槽W,再通过将定位销35固定,此时上侧板21与下侧板22处于展开状态,上侧板21可以遮阳遮雨,下侧板22可以增加铺货面积。另外,可将下侧板22与拉线33连接处断开,换上刚性连接杆,便于提高下侧板22在盛放货物时的稳定性。
闭合过程:将下侧板22与拉线33连接固定,将定位销35取下,撑杆32的第一端从限位槽W中拉出,上侧板21在重力作用下,推动撑杆32沿滑动段缓慢向下滑动。阻尼弹簧51不断拉伸,阻力逐渐加大,在上侧板21达到平衡角度后,剩余角度由手动向下按压上侧板21,实现完全闭合,进入闭合状态。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可侧开启货箱100。车辆通过可侧开启货箱承载货物,方便使用的同时,铺货面积更大,且可以通过上侧板21来遮阳遮雨。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可侧开启货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可侧开启货箱包括:
箱体,其具有至少一面敞口设置的侧面;
上侧板与下侧板,设置于所述箱体的同一所述侧面;以及
联动装置,连接于同一侧的所述上侧板与所述下侧板之间,包括立滑轨、撑杆以及传动机构,所述立滑轨设置于所述箱体上且靠近所述箱体顶面的上极限位置构造有限位槽,所述撑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立滑轨配合并可沿所述立滑轨上下滑动,所述撑杆的第二端可转动地配接于所述上侧板上,且所述撑杆通过所述传动机构与所述下侧板连接;
其中,当所述撑杆的第一端在外力作用下沿所述立滑轨向上滑动时,所述上侧板向上支撑展开,并通过所述传动机构同步带动所述下侧板向下展开;当所述撑杆的第一端滑动至所述限位槽位置处时,所述撑杆的第一端卡入所述限位槽、致所述上侧板与所述下侧板均位于水平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侧开启货箱,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包括拉线及设置于所述箱体上的定滑轮组,所述拉线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撑杆上,另一端绕经所述定滑轮组并与所述下侧板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侧开启货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定滑轮组包括中部定滑轮与下部定滑轮,所述中部定滑轮安装于所述箱体上高于所述立滑轨的上极限位置,所述下部定滑轮安装于所述中部定滑轮的下方,所述拉线绕经所述中部定滑轮,再绕经所述下部定滑轮与所述下侧板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侧开启货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装置还包括紧线器,所述紧线器设置在所述拉线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侧开启货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装置还包括定位销,所述撑杆上开设有定位孔,当所述撑杆的第一端处于所述限位槽内时,所述定位销的一端穿过所述定位孔并固定于所述箱体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侧开启货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可侧开启货箱还包括转动机构,所述上侧板的第一端通过所述转动机构可转动地配接于所述箱体上;所述转动机构包括顶部滑轨、设置于所述顶部滑轨上的滑块以及翻转臂,所述顶部滑轨设置在所述箱体的顶部位置;所述翻转臂的一端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滑块上,并可通过所述滑块沿所述顶部滑轨滑动,所述翻转臂的另一端与所述上侧板的第一端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侧开启货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可侧开启货箱还包括阻尼弹簧、顶部拉线及固定于所述箱体上的顶部定滑轮,所述阻尼弹簧固定于所述箱体的顶部,所述顶部拉线的一端连接于所述阻尼弹簧上,另一端通过所述顶部定滑轮连接于所述撑杆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侧开启货箱,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侧板的转动角度存在平衡角度,当所述上侧板转动至所述平衡角度时,所述上侧板重力与所述撑杆的支撑力平衡,大于所述平衡角度时所述上侧板重力大于所述撑杆的支撑力,小于所述平衡角度时所述上侧板重力小于所述撑杆的支撑力。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侧开启货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平衡角度为23°~27°。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可侧开启货箱。
CN202122420029.3U 2021-10-08 2021-10-08 可侧开启货箱及车辆 Active CN21582656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420029.3U CN215826560U (zh) 2021-10-08 2021-10-08 可侧开启货箱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420029.3U CN215826560U (zh) 2021-10-08 2021-10-08 可侧开启货箱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826560U true CN215826560U (zh) 2022-02-15

Family

ID=802021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420029.3U Active CN215826560U (zh) 2021-10-08 2021-10-08 可侧开启货箱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82656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253383U (zh) 便捷操作可开合箱型装置
KR102073999B1 (ko) 루프박스, 루프박스를 장착한 차량루프와 루프박스를 내장한 자동차
US10077083B1 (en) Tailgate with movable support plate
EP3166221B1 (en) Solar panel assembly and method for deploying solar panel assembly
JP2019518645A (ja) 折畳みルーフテント
CN203271572U (zh) 一种车载折叠爬梯
CN100591881C (zh) 新型路边停车仓
CN215826560U (zh) 可侧开启货箱及车辆
CA2676927A1 (en) Swing door
WO2007144564A2 (en) Portable buildings
US6679541B1 (en) Chain driven linkage assemblies for room extensions
CN108688828A (zh) 一种移动式无人机高空回收设备
WO2024078576A1 (zh) 可收纳车载房的升降机构
CN110797625B (zh) 一种基于滚动铰的剪叉式可展开天线机构
CN102704572A (zh) 翻板式扩展方舱
CA2543576A1 (en) Folding ramp for vehicle access
CN110723056A (zh) 流动售货车
CN205053217U (zh) 一种四折式折叠桌
CN106080367B (zh) 折叠式空间可扩展装置
CN207106316U (zh) 一种车库式多功能房车
CN205871846U (zh) 折叠式空间可扩展装置
CN201227048Y (zh) 折叠床
CN106185071B (zh) 折叠式集装箱
CN219012004U (zh) 一种防倾倒加固装置
EP3901064A1 (en) Foldable container including torsion bar module for collapsing side panel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