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815903U - 一种光伏组件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光伏组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5815903U CN215815903U CN202122303437.0U CN202122303437U CN215815903U CN 215815903 U CN215815903 U CN 215815903U CN 202122303437 U CN202122303437 U CN 202122303437U CN 215815903 U CN215815903 U CN 21581590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us bar
- photovoltaic module
- metal film
- solder
- weld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 Y02E10/52—PV systems with concentrators
Landscapes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光伏组件,包括从上到下依次层叠的上金属膜、电池层和下金属膜,所述上金属膜包括多根第一焊带以及与第一焊带相垂直的第一汇流条,所述下金属膜包括多根第二焊带以及与第二焊带相垂直的第二汇流条;所述第一焊带与所述电池片的正面电极电连接,所述第二焊带与所述电池片的背面电极电连接;所述第一汇流条与所述第二汇流条相互粘结用于实现电池片正负极导通;所述第一汇流条和所述第二汇流条的侧面设置有绝缘层。本实用新型只需将电池片摆放于上金属膜和下金属膜之间,对位整齐后进行层压及装框便可完成光伏组件的制作,大大简化了光伏组件的封装过程,提高了光伏组件的层压效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夹取及移动硅片的装置。
背景技术
组件制作过程中,先利用焊带将多个太阳能电池片串焊在一起形成电池串,目前普遍使用自动串焊机对太阳能电池片进行自动连续地串焊,随后再将玻璃、EVA、电池串、EVA、背板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进行层叠和层压。在此过程中,光伏组件封装的工序较为繁琐,耗时较长,且串焊机设备昂贵,实现自动化生产所需的设备投入较高。同时,光伏组件在户外运行过程中,焊带会吸收入射的光线,造成一定的光学损失,使得组件的输出功率低于理论功率。而且,在组件封装的过程中焊带可能与电池片搭接,导致太阳能电池片与太阳能电池片之间发生短路现象。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光伏组件,能够简化光伏组件的制作工艺,而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光伏组件内部太阳光的反射,且能够有效地避免焊带与电池片接触产生短路。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光伏组件,所述光伏组件包括从上到下依次层叠的上金属膜、电池层和下金属膜,所述上金属膜包括多根第一焊带以及与第一焊带相垂直的第一汇流条,所述下金属膜包括多根第二焊带以及与第二焊带相垂直的第二汇流条,所述电池层包括多个呈阵列设置的电池片;
所述第一焊带与所述电池片的正面电极电连接,所述第二焊带与所述电池片的背面电极电连接;
所述第一汇流条和所述第二汇流条位于所述电池片之间的间隙,所述第一汇流条与所述第二汇流条相互搭接粘连用于实现电池片正负极导通;所述第一汇流条和所述第二汇流条的侧面设置有绝缘层。
优选的,所述第一焊带和所述第二焊带与所述电池片相接触的一面设置有第二焊锡层,所述第一汇流条的下表面也设置有第一焊锡层。
优选的,所述绝缘层为耐高温陶瓷涂层。
优选的,所述绝缘层的厚度为0.37~0.5mm。
优选的,所述第一汇流条的上表面设置有反光膜。
优选的,所述反光膜为镀银反光膜。
优选的,所述下金属膜还设置有电极引出端。
优选的,所述第一焊带和所述第二焊带的截面形状为三角形。
优选的,所述上金属膜由预交联的玻璃、EVA膜、第一焊带及第一汇流条组成,所述下金属膜由预交联的玻璃、EVA膜、第二焊带及第二汇流条组成。
本实用新型将玻璃、EVA膜、第一焊带及第一汇流条通过预交联及嵌焊的方式制成上金属膜,将玻璃、EVA膜、第二焊带及第二汇流条通过预交联及嵌焊的方式制成下金属膜,再将上金属膜、电池片和下金属膜互相对位摆好后直接层压,即可实现电池片与电池片之间的电连接,完成光伏组件的封装工序。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显著优点:
(1)本实用新型的光伏组件,只需将电池片摆放于上金属膜和下金属膜之间,对位整齐后进行层压及装框便可得到光伏组件,大大简化了光伏组件的封装过程,提高了光伏组件的层压效率。
(2)本实用新型的光伏组件,其第一汇流条和第二汇流条的侧面均设置有耐高温陶瓷涂层作为绝缘层,避免了电池片与第一汇流条和/或第二汇流条接触而发生短路的现象,降低了光伏组件的不良率,大大提升了光伏组件的稳定性。
(3)本实用新型的光伏组件,其第一汇流条的表面设置有镀银反光膜,通过表面反光加强太阳光在光伏组件内的反射,提高了光伏组件对太阳光的利用率,提升了光伏组件的输出功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光伏组件的侧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光伏组件的正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光伏组件的上金属膜中第一焊带与第一汇流条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光伏组件的下金属膜中第二焊带与第二汇流条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光伏组件的相邻两个电池片的连接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光伏组件的第一汇流条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
参见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光伏组件,包括从上到下依次层叠的上金属膜10、电池层20和下金属膜30。上金属膜10包括多根第一焊带11以及与第一焊带11相垂直的第一汇流条12,下金属膜30包括多根第二焊带31以及与第二焊带31相垂直的第二汇流条32。电池层20包括多个呈阵列设置的电池片21,电池片21为双面电池,包括正面电极和背面电极。第一焊带11和第二焊带31与电池片21相接触的一面设置有第二焊锡层,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中,第一焊带11和第二焊带31的截面截面形状为三角形,第二焊锡层为低温焊锡层,第一焊带11和第二焊带31的长度和排布宽度与电池片21的长度和宽度相适应。
参见图5,第一焊带11与电池片21的正面电极对应并形成电连接,第二焊带31与电池片21的背面电极对应并形成电连接。第一汇流条12和第二汇流条32位于电池片与电池片之间的间隙,第一汇流条12的下表面设置有第一焊锡层122,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中,第一焊锡层122为低温焊锡层,层压时第一汇流条12与第二汇流条32在第一焊锡层122的作用下相互粘连用于实现电池片与电池片的正负极导通。第一汇流条12和第二汇流条32的侧面设置有绝缘层,具体地,第一汇流条12的侧面设置有第一绝缘层120,第二汇流条32的侧面设置有第二绝缘层320,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中,第一绝缘层120和第二绝缘层320均为厚度0.4mm的耐高温陶瓷涂层,避免电池片21的正面电极和/或背面电极与第一汇流条12和/或第二汇流条32形成短路,大大提升了光伏组件的稳定性,有利于延长光伏组件的生命周期。
参见图6,第一汇流条12的上表面还设置有反光膜121,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中,反光膜121为镀银反光膜。可以看出,第一汇流条12不仅可以保证光伏组件的电流收集,而且能够通过表面的反光膜加强太阳光在光伏组件内部的反射,提高光伏组件对太阳光的利用率,进一步提升光伏组件的输出功率。
在图2中,还示出了该光伏组件还包括电极引出端40,将每列电池片21组成的电池串串联起来。具体地,电极引出端40会形成正极引出端和负极引出端,正极引出端和负极引出端与光伏组件的接线盒中的旁路二极管串联,引出正极输出端和负极输出端。
本实用新型的光伏组件的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玻璃、EVA膜、第一焊带及第一汇流条通过预交联及嵌焊的方式制成上金属膜,同样地,将玻璃、EVA膜、第二焊带及第二汇流条通过预交联及嵌焊的方式制成下金属膜。
具体地,定位好电池片与电池片之间的间距以及每列电池串与电池串之间的间距后,利用烙铁将多根相互平行的第一焊带呈倒三角形状嵌焊入EVA膜中,保证第一焊带的底面不被EVA包覆且能够同电池片的正面电极相接触;第一焊带在电池片与电池片的间隙位置断开;接着在第一焊带位于电池片与电池片的间隙位置处焊接上第一汇流条,第一汇流条与第一焊带相互垂直;再将EVA膜与玻璃进行预交联形成上金属膜。
具体地,定位好电池片与电池片之间的间距以及每列电池串与电池串之间的间距后,利用烙铁将多根相互平行的第二焊带呈倒三角形状嵌焊入EVA膜中,保证第二焊带的底面不被EVA包覆且能够同电池片的背面电极相接触;第二焊带在电池片与电池片的间隙位置断开;接着在第二焊带位于电池片与电池片的间隙位置处焊接上第二汇流条,第二汇流条与第二焊带相互垂直;再将EVA膜与玻璃进行预交联形成下金属膜。
(2)在下金属膜上布置好电极引出端。
(3)将上金属膜、电池层、下金属膜按照从下到上的顺序依次对位层叠,放入层压机按照设定参数进行层压,层压过程第二焊锡层的熔化,即可实现第一焊带和第二焊带与电池片间的电连接,同时上金属膜的第一汇流条表面的第一焊锡层熔化并与下金属膜的第二汇流条搭接粘连,完成电池片与电池片之间的正负极连通。
具体地,第一汇流条与第二汇流条的侧面涂敷有耐高温陶瓷涂层,该涂层具有良好的绝缘性,能够有效地避免第一汇流条和/或第二汇流条与电池片的正极和/或负极之间发生短路现象。
本实用新型通过制作上金属膜和下金属膜,将电池片摆放于上金属膜和下金属膜之间,经过层压及装框即可完成光伏组件的制作,改变了现有以高温焊接焊带的方式连接电池片的正极和负极,降低了高温焊接对电池片造成的损伤,而且大大简化了光伏组件的封装过程,提升了光伏组件的层压效率和制程。
Claims (9)
1.一种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组件包括从上到下依次层叠的上金属膜、电池层和下金属膜,所述上金属膜包括多根第一焊带以及与第一焊带相垂直的第一汇流条,所述下金属膜包括多根第二焊带以及与第二焊带相垂直的第二汇流条,所述电池层包括多个呈阵列设置的电池片;
所述第一焊带与所述电池片的正面电极电连接,所述第二焊带与所述电池片的背面电极电连接;
所述第一汇流条和所述第二汇流条位于所述电池片之间的间隙,所述第一汇流条与所述第二汇流条相互搭接粘连用于实现电池片正负极导通;所述第一汇流条和所述第二汇流条的侧面设置有绝缘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焊带和所述第二焊带与所述电池片相接触的一面设置有第二焊锡层,所述第一汇流条的下表面也设置有第一焊锡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层为耐高温陶瓷涂层。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层的厚度为0.37~0.5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汇流条的上表面设置有反光膜。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光膜为镀银反光膜。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金属膜还设置有电极引出端。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焊带和所述第二焊带的截面形状为三角形。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金属膜由预交联的玻璃、EVA膜、第一焊带及第一汇流条组成,所述下金属膜由预交联的玻璃、EVA膜、第二焊带及第二汇流条组成。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2303437.0U CN215815903U (zh) | 2021-09-23 | 2021-09-23 | 一种光伏组件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2303437.0U CN215815903U (zh) | 2021-09-23 | 2021-09-23 | 一种光伏组件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5815903U true CN215815903U (zh) | 2022-02-11 |
Family
ID=801655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2303437.0U Active CN215815903U (zh) | 2021-09-23 | 2021-09-23 | 一种光伏组件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5815903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864723A (zh) * | 2022-05-12 | 2022-08-05 | 常州时创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 光伏组件及其制备方法 |
CN116666490A (zh) * | 2022-07-15 | 2023-08-29 | 武汉帝尔激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光伏组件的制作方法 |
-
2021
- 2021-09-23 CN CN202122303437.0U patent/CN215815903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864723A (zh) * | 2022-05-12 | 2022-08-05 | 常州时创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 光伏组件及其制备方法 |
CN116666490A (zh) * | 2022-07-15 | 2023-08-29 | 武汉帝尔激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光伏组件的制作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5815903U (zh) | 一种光伏组件 | |
WO2017177726A1 (zh) | 一种太阳能电池模组及其制备方法和组件、系统 | |
CN102544167A (zh) | 一种mwt太阳电池组件及其制作方法 | |
CN107799615B (zh) | 太阳能电池片单元、光伏电池模组及其制备工艺 | |
WO2022247057A1 (zh) | 一种背接触太阳能电池串及制备方法、组件及系统 | |
WO2024012161A1 (zh) | 无主栅ibc电池组件单元及制作方法、电池组件、电池组串 | |
CN110071186B (zh) | 一种薄膜光伏组件内联结构及生产工艺 | |
CN112563358A (zh) | 一种双玻叠瓦光伏组件 | |
CN113078226A (zh) | 一种无主栅太阳电池、电池组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CN217280809U (zh) | 一种具有薄膜的无主栅光伏组件 | |
CN214753809U (zh) | 一种背接触太阳能电池串、组件及系统 | |
CN114864721A (zh) | 一种无主栅的光伏组件及其制备方法、焊带焊接方法 | |
CN214898458U (zh) | 一种背接触太阳能电池串、组件及系统 | |
CN109037365B (zh) | 贯孔单面叠瓦太阳能电池组件及制备方法 | |
CN108922934B (zh) | 双面直连太阳能电池组件及制备方法 | |
NL2033481B1 (en) | Photovoltaic module | |
CN109244154B (zh) | 贯孔双面直连太阳能电池组件及制备方法 | |
CN109037364B (zh) | 分片贯孔双面直连太阳能电池组件及制备方法 | |
CN113644145B (zh) | 太阳能电池及光伏组件 | |
CN215988783U (zh) | 一种太阳能电池及光伏组件 | |
CN210866217U (zh) | 一种光伏组件 | |
CN210156394U (zh) | 一种背接触太阳能电池光伏组件 | |
CN106558631B (zh) | 无主栅双面电池组件及其制作工艺 | |
CN209785947U (zh) | Mwt太阳能电池片、电池串及电池组件 | |
CN108987515B (zh) | 分片贯孔单面直连太阳能电池组件及制备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