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813908U - 显示终端 - Google Patents

显示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813908U
CN215813908U CN202121755611.9U CN202121755611U CN215813908U CN 215813908 U CN215813908 U CN 215813908U CN 202121755611 U CN202121755611 U CN 202121755611U CN 215813908 U CN215813908 U CN 21581390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play terminal
display panel
heat dissipation
back plate
pa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755611.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jin Zhirong Innovatio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ianjin Zhirong Innovatio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jin Zhirong Innovatio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Tianjin Zhirong Innovatio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755611.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81390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81390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81390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显示终端,包括散热板,其包括,设置于显示面板下端侧支撑安装发光元件的容纳部,和,从所述容纳部在显示面板背侧沿与显示面板平行平面延伸的延伸部;背板,其与所述延伸部连接,且前表面与所述延伸部的前表面共面;和PCBA板,其固定设置于所述背板和/或所述散热板的后表面。本实用新型的显示终端降低了整机厚度,并且保证显示终端整机强度不降低,同时具有较好的散热性能。

Description

显示终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一般涉及终端显示器技术领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显示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各类显示终端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办公的各个场景中。现有的显示终端内部通常采用各层板堆叠的结构,如图1所示,显示层、背板、散热板、PCBA板和后壳依次堆叠,这样的结构导致显示终端的厚度较厚。而轻薄化一直是显示终端的一大发展趋势,为了实现降低厚度,常常降低了背板的厚度或者牺牲了散热结构,但这就导致显示终端的强度降低或者散热效果下降,影响主板的使用稳定性和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显示终端,解决了各层板堆叠所导致的显示终端厚度较厚的问题,降低了显示终端的厚度,同时具有较好的强度和散热性能。
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显示终端。该显示终端包括:散热板,其包括,设置于显示面板下端侧支撑安装发光元件的容纳部,和,从所述容纳部在显示面板背侧沿与显示面板平行平面延伸的延伸部;
背板,其与所述延伸部连接,且前表面与所述延伸部的前表面共面;和
PCBA板,其固定设置于所述背板和/或所述散热板的后表面。
如上所述的方面和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进一步提供一种实现方式,所述显示面板下端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面板支座,所述面板支座的上端承载所述显示面板,沿所述显示面板的平面方向向下方延伸,再向所述容纳部的底面延伸。
如上所述的方面和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进一步提供一种实现方式,设置有至少设置于所述容纳部前侧的沿所述容纳部延伸方向的挡板,所述发光元件设置在由所述挡板和所述容纳部围成的槽形空间内。
如上所述的方面和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进一步提供一种实现方式,所述背板的后表面设置有多个加强筋,所述加强筋的突起用于支撑设置在所述PCBA板背侧的后壳。
如上所述的方面和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进一步提供一种实现方式,所述加强筋包括:
设置于所述背板的后表面的两侧并向纵向延伸的纵向加强筋,和
设置于所述背板的后表面的上部并向横向延伸的横向加强筋。
如上所述的方面和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进一步提供一种实现方式,具有围绕设置在所述背板、所述散热板的两侧边缘和所述背板上侧边缘的外框架,
所述外框架在前后方向上形成有沿所述外框架延伸方向延伸的两个突楞,在两个突楞之间形成收容槽用于容纳所述背板和所述散热板。
如上所述的方面和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进一步提供一种实现方式,在所述外框架的收容槽的前后方向上的两外侧表面,分别用于安装显示面板和后壳。
如上所述的方面和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进一步提供一种实现方式,具有底边部,
所述底边部包括:
设置于所述面板支座前侧,用于安装支撑所述面板支座的前底边;和
与所述外框架的底端连接,以围成完整的闭合外框的底框部。
本实用新型的显示终端降低了整机厚度,并且保证显示终端整机强度不降低,同时具有较好的散热性能。通过将散热板与背板设置在一个平面上,在厚度上较各层板平行堆叠节约了更多的空间,并设置面板支座支撑显示面板,结构件布局和支撑固定结构更合理。
多个加强筋支撑在背板与后壳之间,保证了显示终端整机的强度。
应当理解,实用新型内容部分中所描述的内容并非旨在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关键或重要特征,亦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将通过以下的描述变得容易理解。
附图说明
结合附图并参考以下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各实施方式的上述和其他特征、优点及方面将变得更加明显。在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的元素,其中:
图1示出了现有的显示终端的截面图;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提供的显示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提供的显示终端的截面图;
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提供的显示终端的局部放大图;
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提供的显示终端的外框架的截面图。
其中,图1至图5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显示面板,11发光元件,12面板支座,20背板,21纵向加强筋,22横向加强筋,30散热板,31容纳部,32延伸部,33卡接孔,34挡板,40PCBA板,50后壳,60扬声器,61扬声器支座,62支撑台,70外框架,71突楞,80底边部,81前底边,82底框部,90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中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是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例子,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范围的限定。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全部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另外,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下面参照图1至图5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提供的显示终端。
如图2所示,为本实施方式的显示终端,包括显示面板10、背板20、散热板30、PCBA板40、后壳50、扬声器60、外框架70、底边部80和支架90。
外框架70围绕设置在显示面板10、背板20、散热板30、后壳50、扬声器60的外周边缘,设置于显示终端底部的底边部80与外框架70的底端连接,从而底边部80与外框架70围成完整的闭合外框。背板20和散热板30设置在显示面板10和后壳50之间,背板20和散热板30的前侧设置显示面板10,背板20和散热板30的背侧设置后壳50,两者的朝向显示面板10侧的前侧表面处在同一平面,PCBA板40固定于背板20的背侧,扬声器60设置于显示面板10、背板20和散热板30的下方。支架90与背板20连接固定,从背板20支撑整体显示终端。本实施方式中,所谓“前侧”均指朝向显示面板10的一侧,是用户使用显示终端时面向用户的一侧;“背侧”均指朝向后壳50的一侧,是用户使用显示终端时背向用户的一侧。
如图2、3所示,为本实施方式的显示终端的截面图。在散热板30的下部具有容纳部31和延伸部32。容纳部31设置于显示面板10下端侧支撑安装发光元件11,与发光元件11接触对其进行散热,发光元件11为灯条。容纳部31向垂直于显示面板10平面的方向延伸形成有承载发光元件11的平台,使发光元件11设置于显示面板10的下端。延伸部32从容纳部31在显示面板10背侧沿与显示面板10平行平面延伸。在本实施方式中,容纳部31与延伸部32连接的一侧开设有用于固定发光元件11的多个卡接孔33。发光元件11下端固定设置有发光元件安装座,发光元件安装座的一侧对应多个卡接孔33具有多个凸块,多个凸块伸入于多个卡接孔33,防止发光元件11在容纳部31延伸方向上的移动。通过设置发光元件安装座,能够使发光元件在制作完成时具有支撑保护,并利用作为支撑保护的发光元件安装座连同其安装座一起安装到散热板30下端,提高显示装置的组装效率和稳定性。
如图4所示,为本实施方式的显示终端的局部放大图。容纳部31的前侧和下端由挡板34包围,沿容纳部31的延伸方向延伸,挡板34由容纳部31的底面向容纳部31的前表面延伸,容纳部31及背板20、散热板30的前表面为与显示面板10背面对置的面,挡板34的前侧面挡在容纳部31和发光元件11的前侧,挡板34的前侧面与容纳部31围成槽形空间,发光元件安装座设置于槽形空间内,使发光元件11能够安装稳定,对发光元件11起到保护作用。挡板34也可以仅设置于容纳部31的前侧,只要能够起使发光元件11稳定设置在由挡板34和容纳部31围成的槽形空间内即可。
背板20与延伸部32的上侧边缘连接,与显示面板10平行,且背板20的前表面与延伸部32的前表面共面,背板20的前表面为与显示面板10背面对置的面。延伸部32的上侧边缘向背板20的后表面延伸,与背板20部分重叠,延伸部32与背板20通过螺钉固定,从而将散热板30与背板20连接固定在同一平面上。通过上述设置,使得背板20和散热板30的朝向显示面板10侧的前侧表面处在同一平面
PCBA板40固定设置于背板20和/或散热板30的后表面,可以通过胶粘剂粘接。
背板20的后表面设置有多个加强筋,加强筋形成有多个突起,多个突起支撑在背板20与后壳50之间,用于支撑后壳50。加强筋包括设置于背板20的后表面的两侧并向纵向延伸的纵向加强筋21,纵向加强筋21的下端延伸至散热板30的上方,以及设置于背板20的后表面的上部并向横向延伸的横向加强筋22,加强显示终端的强度,包括弯曲强度、抗冲击强度,补强因显示终端的厚度降低而下降的强度。
显示面板10的下端设置面板支座12来承载显示面板10,面板支座12设置于显示面板10下端的左右两侧。面板支座12的上端向垂直于显示面板10的平面方向延伸,上端面承载显示面板10,从面板支座12的上端沿显示面板10的平面方向向显示面板10的下方延伸,再向容纳部31的底面延伸。面板支座12与挡板34贴合,挡板34的左右两侧搭载于面板支座12的底部上端面。面板支座12的前表面与显示面板10的前表面共面,显示面板10的前表面为用户使用显示终端时面向用户的一面,后端面与散热板30的后表面大致共面。设置面板支座12,使显示面板10得以稳定支撑,便于与其他组件组装。
本实施方式中,背板20的厚度为1.5~2.5mm,散热板30的厚度为2.5~3.5mm,PCBA板40的限高为3.5~4.5mm。优选地,背板20的厚度为2.0mm,散热板30的厚度为3.0mm,PCBA板40的限高为4.0mm。通过上述设置整机厚度降低了大致一个散热板的厚度,降低了2.5~4.0mm。如显示终端为65寸时,厚度由16.9mm降低至13.5mm。背板20的材质为铁塑、钢塑、铝塑中的一种,散热板30的材质为铝,后壳50的材质为ABS。本实施方式不构成对背板20、散热板30、PCBA板40和后壳50的限定,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其尺寸和材料可根据成本和显示终端尺寸而定。
在显示面板10的下方并排设置有多个扬声器60,多个扬声器60间隔嵌入在扬声器支座61内。扬声器支座61的前侧表面与显示面板10的前表面所述的平面位置相应,后侧支撑后壳50。面板支座12搭载在扬声器支座61的左右两端。扬声器支座61的上端具有多个支撑台62,多个支撑台62在容纳部31的方向上间隔设置,且多个支撑台62高于扬声器支座61的左右两端。支撑台62形成有向平行于显示面板10的平面延伸的前表面,向垂直于所述显示面板10平面延伸的上端面,和扬声器支座61宽度相同的下端面。挡板34搭载于多个支撑台62上,与支撑台62的各端面贴合,挡板34的前表面与支撑台62的前表面安装固定,使散热板30以及承载于散热板30的发光元件11安装稳定。
如图5所示,为本实施方式的显示终端的外框架70的截面图。在背板20、散热板30的两侧边缘和背板20上侧边缘围绕设置有外框架70,外框架70在前后方向上形成有沿外框架70延伸方向延伸的两个突楞71,后侧的突楞71略宽于前侧的突楞71,两个突楞71之间形成收容槽,背板20和散热板30外侧边缘容纳在收容槽内,且与前侧的突楞71贴合,从而背板20和散热板30所处的平面收容在收容槽内。前侧突楞71的前侧面与显示面板10的后表面边缘贴合,后侧突楞71的后侧面与后壳50的前表面边缘贴合,从而在外框架70的收容槽的前后方向上的两外侧表面,分别安装显示面板10和后壳50。
显示终端的底部具有底边部80,底边部80包括设置于面板支座12前侧的前底边81,和与外框架70的底端连接的底框部82。前底边81由底框部82延伸至显示面板10的下端,安装支撑所述面板支座12。底框部82与外框架70围成完整的闭合外框,使各组件设置在外框内,使显示面板10层、背板20及散热板30层、后壳50层各层板设置稳定,并且外观美观。
支架90连接固定于背板20的中部,包括壁挂支架和底座支架,后壳50对应支架90形成有安装通孔,使显示终端可以壁挂设置或者通过底座放置。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不设置扬声器60,底边部80的底框部82设置在面板支座12下方,从而适用于不设置扬声器60的显示终端。
本实用新型显示终端的厚度是由显示面板10、背板20和散热板30组成的平面、PCBA板40、后壳50的厚度所构成的,相较于图1所示的现有的显示终端的截面图,其各功能组件依次堆叠组装,降低了大致一个散热板30的厚度,节约了更多的空间,尽可能地降低了整机最厚部位处的厚度,使整机最大厚度降低至13.5mm甚至更低,在壁挂安装时,具有更佳的视觉效果。并且,在整机厚度大幅降低的情况下,并不会整机刚性造成损失,仍能够保证座立安装时机身稳定,从而实现壁挂美观与座立稳定两者兼顾。
除了体积缩小之外本实用新型更没有忽略产品本身功能,因此充分地考虑其强度、散热效果。显示终端的主要发热源是发光元件11,本实用新型中发光元件11设置于由散热板30的容纳部31及挡板34构成的槽形空间内,充分发挥了散热板30的散热功能,使显示终端具有较好的散热效果。多个加强筋在纵向和横向上支撑在背板20与后壳50之间,保证了显示终端整机的强度。本实用新型的显示终端结构件布局更合理,并且,这样的结构布局可适用于65寸、70寸等大尺寸显示终端,实现显示终端的薄型化,外观美观。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连接”、“安装”、“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显示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散热板,其包括,设置于显示面板下端侧支撑安装发光元件的容纳部,和,从所述容纳部在显示面板背侧沿与显示面板平行平面延伸的延伸部;
背板,其与所述延伸部连接,且前表面与所述延伸部的前表面共面;和
PCBA板,其固定设置于所述背板和/或所述散热板的后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面板下端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面板支座,所述面板支座的上端承载所述显示面板,沿所述显示面板的平面向下方延伸,再向所述容纳部的底面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终端,其特征在于,
设置有至少设置于所述容纳部前侧的沿所述容纳部延伸方向的挡板,所述发光元件设置在由所述挡板和所述容纳部围成的槽形空间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背板的后表面设置有多个加强筋,所述加强筋的突起用于支撑设置在所述PCBA板背侧的后壳。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强筋包括:
设置于所述背板的后表面的两侧并向纵向延伸的纵向加强筋,和
设置于所述背板的后表面的上部并向横向延伸的横向加强筋。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终端,其特征在于,
具有围绕设置在所述背板、所述散热板的两侧边缘和所述背板上侧边缘的外框架,
所述外框架在前后方向上形成有沿所述外框架延伸方向延伸的两个突楞,在两个突楞之间形成收容槽用于容纳所述背板和所述散热板。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终端,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外框架的收容槽的前后方向上的两外侧表面,分别用于安装显示面板和后壳。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终端,其特征在于,
具有底边部,
所述底边部包括:
设置于所述面板支座前侧,用于安装支撑所述面板支座的前底边;和
与所述外框架的底端连接,以围成完整的闭合外框的底框部。
CN202121755611.9U 2021-07-29 2021-07-29 显示终端 Active CN21581390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755611.9U CN215813908U (zh) 2021-07-29 2021-07-29 显示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755611.9U CN215813908U (zh) 2021-07-29 2021-07-29 显示终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813908U true CN215813908U (zh) 2022-02-11

Family

ID=801267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755611.9U Active CN215813908U (zh) 2021-07-29 2021-07-29 显示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81390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224121B2 (en) Plasma display device
KR100759550B1 (ko) 디스플레이 모듈
JP4185092B2 (ja)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CN107515490B (zh) 一种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US7502232B2 (en) Plasma display apparatus
JP3108915U (ja) 液晶テレビジョン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JP2006053529A (ja) 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装置
CN215813908U (zh) 显示终端
CN210806802U (zh) 便于线圈散热的无线充电器和移动终端组件
KR100553211B1 (ko)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20090023124A (ko)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장치
US8434547B2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CN113760059A (zh) 一种多功能导风罩支架模组装置及服务器机箱
CN217789882U (zh) 无线耳机
KR100684748B1 (ko)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샤시 베이스
CN218850887U (zh) 一种路由器专用固定装置
CN216650178U (zh) 一种电路板安装稳定性且散热良好的机箱
CN216034137U (zh) 车载支架配件
CN212113222U (zh) 一种移动硬盘
CN220325318U (zh) 用于音视频播放器的充电座和音视频播放器组件
CN216649985U (zh) 双面扬声装置
CN212910037U (zh) 一种音圈双定位的微型扬声器
CN218332273U (zh) 网罩组件、壳体装置及激光投影设备
CN210015638U (zh) 一种侧入式背光模组的下壳结构及侧入式背光模组
CN209882306U (zh) 一种开关电源外壳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