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813423U - 背光模组、显示面板及终端 - Google Patents

背光模组、显示面板及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813423U
CN215813423U CN202121542014.8U CN202121542014U CN215813423U CN 215813423 U CN215813423 U CN 215813423U CN 202121542014 U CN202121542014 U CN 202121542014U CN 215813423 U CN215813423 U CN 21581342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dot
light emitting
emitting
backlight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542014.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阳
黄清华
黄欣
刘波
刘文韬
徐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City Sanbum Photo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City Sanbum Photo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City Sanbum Photo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City Sanbum Photo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542014.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81342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81342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81342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背光模组、显示面板及终端,背光模组包括第一导光板、第一发光件和第二发光件。第一导光板上设置有安装区、多个第一网点区和多个第二网点区,第一网点区的网点密度大于第二网点区的网点密度,第一网点区与第二网点区相邻;第一发光件的数量为多个,第一发光件与第一网点区对应;第二发光件的数量为多个,第二发光件与第一发光件交替分布设置在安装区上,且第二发光件与第二网点区对应,第二发光件的发光强度大于第一发光件的发光强度。本实用新型的背光模组,利用第一发光件与第二发光件交替分布设置在安装区上,并配合第一网点区和第二网点区的方式,实现均匀发光,并使发光强度可达到上限,在得到更好的发光效果的同时降低成本。

Description

背光模组、显示面板及终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背光模组、显示面板及终端。
背景技术
背光模组,是显示面板的关键部件之一,用于提供光线充足且分布均匀的光源。目前,同一批次的LED在生产过程中,会得到品质较好的LED和品质较差的LED,品质较好的LED的发光强度更高,而目前的背光模组,通常采用品质较好的LED来作为发光源,以获得更好的发光效果,因而导致品质较差的LED得不到很好的利用,使得背光模组的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背光模组,能够降低成本。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包含上述背光模组的显示面板。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包含上述显示面板的终端。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背光模组,包括第一导光板,所述第一导光板上设置有安装区、多个第一网点区和多个第二网点区,所述第一网点区的网点密度大于所述第二网点区的网点密度,所述第一网点区与所述第二网点区相邻;多个第一发光件,所述第一发光件与所述第一网点区对应;多个第二发光件,所述第二发光件与所述第一发光件交替分布设置在所述安装区上,且所述第二发光件与所述第二网点区对应,所述第二发光件的发光强度大于所述第一发光件的发光强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背光模组,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将发光强度较小的第一发光件和发光强度较大的第二发光件交替分布设置在第一导光板的安装区上,并通过第一网点区和第二网点区使第一发光件和第二发光件发出的光线均匀透过第一导光板,实现将发光强度不同的第一发光件和第二发光件应用于背光模组上,并实现均匀发光,以便于在得到更好的发光效果的同时,降低成本。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安装区分别与每个所述第一网点区和每个所述第二网点区相邻,且位于所有所述第一网点区和所有所述第二网点区的同一侧,以便于光线均匀分布,有利于提高发光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网点区的第一侧的网点密度大于所述第一网点区的第二侧的网点密度,且所述第一网点区的第一侧相比于所述第二网点区的第二侧更靠近所述第一发光件,有利于提高发光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网点区的第一侧的网点密度小于所述第二网点区的第二侧的网点密度,且所述第二网点区的第一侧相比于所述第二网点区的第二侧更靠近所述第二发光件,有利于提高发光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发光件的发光侧朝向对应的所述第一网点区,所述第二发光件的发光侧朝向对应的所述第二网点区,以便于光线通过第一网点区和第二网点区照射出去。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安装区上设置有灯胶层,所述第一发光件与所述第二发光件均通过所述灯胶层交替分布设置在所述安装区上,以便于第一发光件和第二发光件的安装和固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每个所述第一发光件等间距排列,每个所述第二发光件等间距排列,以便于发光均匀,有利于提高发光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发光件与所述第二发光件的型号相同或不相同,以便于降低成本。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显示面板,包括第一方面的背光模组。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显示面板,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背光模组采用发光强度不同的第一发光件和第二发光件来实现均匀发光,在得到更好的发光效果的同时,能够降低成本,进而使得采用该背光模组的显示面板具有更好的显示效果的同时,还具有更低的成本。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实施例的终端,包括第二方面的显示面板。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终端,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背光模组采用发光强度不同的第一发光件和第二发光件来实现均匀发光,在得到更好的发光效果的同时,能够降低成本,而显示面板采用该背光模组实现更好的显示效果且具有更低的成本,进而使得采用该显示面板的终端具有更好的显示效果的同时还具有更低的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圈示位置A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现有技术的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圈示位置B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如下:
第一导光板100、安装区110、第一网点区120、第二网点区130、第三网点区140、第一发光件200、第二发光件300、发光组件400、第二导光板500、导光网点600、发光元件70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及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第三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同一批次的LED在生产过程中,由于原材料存在差异等因素,最后生产得到的LED的品质也有差异,有品质较好的LED,其发光效果更好,也有品质较差的LED,其发光效果较差,但这两种LED均属于正常的LED,均能够使用。
参照图3和图4,现有的背光模组中,发光元件700均布在第二导光板500上,第二导光板500上的导光网点600也是均匀设置的。为了得到更好的发光效果的背光模组,常常采用品质较好的LED作为发光元件700来装配背光模组,而品质较差的LED则不作为发光元件700来参与背光模组的装配,因此会造成浪费,使得背光模组的生产成本较高。例如,假设生产一个批次的LED能够得到500个品质较好的LED和500个品质较差的LED,若需要装配10个背光模组,需要用到1000个品质较好的LED,则需要生产两个批次的LED来完成装配,并造成1000个品质较差的LED的浪费。
此外,由于受到结构因素的影响,背光模组的发光强度存在一个上限,而采用品质较好的LED作为发光源,其LED本身的发光强度可以超过该上限,但背光模组的发光强度不能超过该上限,即,在背光模组的发光强度达到上限后,仅通过提高LED的发光强度并不能再提高背光模组的发光强度;也即,LED发出的光线经过第二导光板500这一过程,是存在损耗的。
一种终端,包括显示面板,显示面板包括背光模组。背光模组具有更好的发光效果的同时,还具有较低的成本,从而使得显示面板在具有更好的显示效果的同时也具有较低的成本,进而使得终端在具有更好的显示效果的同时,也具有较低的成本。
参照图1和图2,一种背光模组,包括第一导光板100、第一发光件200和第二发光件300。第一导光板100上设置有安装区110、多个第一网点区120和多个第二网点区130,第一网点区120的网点密度大于第二网点区130的网点密度,第一网点区120与第二网点区130相邻;第一发光件200的数量为多个,第一发光件200与第一网点区120对应;第二发光件300的数量为多个,第二发光件300与第一发光件200交替分布设置在安装区110上,且第二发光件300与第二网点区130对应,第二发光件300的发光强度大于第一发光件200的发光强度。
其中,第一发光件200的发光强度小于第二发光件300的发光强度,第一发光件200与第二发光件300交替分布设置在安装区110上,配合网点密度大的第一网点区120和网点密度小的第二网点区130,实现均匀发光,且使背光模组的发光强度可以达到上限,实现更好的发光效果,并且具有更低的成本。
需要说明的是,发光强度较小的第一发光件200与网点密度较大的第一网点区120对应,使得第一网点区120透过的光线更多,发光强度较大的第二发光件300与网点密度较小的第二网点区130对应,使得第二网点区130透过的光线更少,从而使得第一网点区120的发光强度和第二网点区130的发光强度相似或相同,以实现均匀发光。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发光件200与第一网点区120对应是指,相比于第二网点区130,第一发光件200更接近第一网点区120;第二发光件300与第二网点区130对应是指,相比于第一网点区120,第二发光件300更接近第二网点区130。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发光件200与第二发光件300可以为相同型号的器件,且第二发光件300的品质好于第一发光件200,即,第二发光件300的发光强度大于第一发光件200的发光强度,以便于背光模组采用同一批次的不同品质的发光件来实现均匀发光,并在得到更好的发光效果的同时,降低成本。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发光件200与第二发光件300也可以为不同型号的器件,以便于在同一批次所生产的发光件中,品质较好的发光件或品质较差的发光件的数量不足时,可以采用不同型号的发光件来替代,以避免成本增加。
参照图1,安装区110分别与每个第一网点区120和每个第二网点区130相邻,且位于所有第一网点区120和所有第二网点区130的同一侧。其中,安装区110用于安装第一发光件200和第二发光件300,将安装区110设于所有第一网点区120和所有第二网点区130的同一侧,可以使第一发光件200和第二发光件300设置在安装区110上的同时,更容易实现第一发光件200与第一网点区120相邻,第二发光件300与第二网点区130相邻,以便于均匀发光。
参照图1和图2,第一网点区120的第一侧的网点密度大于第一网点区120的第二侧的网点密度,且第一网点区120的第一侧相比于第一网点区120的第二侧更靠近第一发光件200。其中,第一发光件200的发光强度较弱,而第二发光件300的发光强度较强,且在第一导光板100上远离第一发光件200和第二发光件300的一侧,接收到的光线较为均匀,则,第一网点区120的网点密度大于第一网点区120的第二侧的网点密度,有利于第一导光板100上靠近第一发光件200的一侧均匀发光。
参照图1和图2,第二网点区130的第一侧的网点密度小于第二网点区130的第二侧的网点密度,且第二网点区130的第一侧相比于第二网点区130的第二侧更靠近第二发光件300。其中,第一发光件200的发光强度较弱,而第二发光件300的发光强度较强,且在第一导光板100上远离第一发光件200和第二发光件300的一侧,接收到的光线较为均匀,则,第二网点区130的第一侧的网点密度小于第二网点区130的第二侧的网点密度,有利于第一导光板100上靠近第二发光件300的一侧均匀发光。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导光板100上还设置有第三网点区140,即,第一导光板100上除第一网点区120和第二网点区130以外的网点区域为第三网点区140。第三网点区140的网点密度小于第一网点区120的网点密度,且大于第二网点区130的网点密度。此外,第三网点区140内的网点均匀分布,以便于均匀发光。
参照图1和图2,第一发光件200的发光侧朝向对应的第一网点区120,第二发光件300的发光侧朝向对应的第二网点区130。其中,第一发光件200发出的光线通过第一网点区120的网点射出,第二发光件300发出的光线通过第二网点区130的网点射出,以减少光线传输过程中的能量损耗;从而将第一发光件200的发光侧朝向最接近的第一网点区120,第二发光件300的发光侧朝向最接近的第二网点区130,使得第一发光件200和第二发光件300发出的光线能够直接通过最接近的网点射出,以减少能量损耗,有利于提高发光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安装区110上设置有灯胶层,第一发光件200与第二发光件300均通过灯胶层交替分布设置在安装区110上,以使第一发光件200和第二发光件300能够固定在安装区110上,并具有更好的固定效果,以使第一发光件200和第二发光件300安装更准确,有利于光线更准确地通过网点射出,以减少能量损耗,有利于提高发光效果。
参照图1和图2,每个第一发光件200等间距排列,每个第二发光件300等间距排列。其中,第一发光件200和第二发光件300发出的光线可以通过相邻的网点射出,也可以通过距离较远的网点射出,通过将第一发光件200等间距排列,以及将第二发光件300等间距排列,使得透过每个网点的光线的数量相似或相同,从而使得每个网点的发光强度相似或相同,有利于发光均匀,以提高发光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参照图1和图2,第一发光件200与相邻的第二发光件300构成发光组件400,每个发光组件400等间距排列。其中,第一发光件200的发光强度较低,第二发光件300的发光强度较高,在单个发光组件400中,第二发光件300的光线可以用于增加与第一发光件200相邻的第一网点区120的发光强度,以使该第一网点区120和与该第二发光件300相邻的第二网点区130的发光强度相似或相同。而每个发光组件400之间等间距排列,则使得每个发光组件400受到另一发光组件400的影响相似或相同,从而使得每个第一网点区120和每个第二网点区130的发光强度相似或相同,有利于均匀发光,以提高发光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发光件200的数量和第二发光件300的数量相同,以便于构成发光组件400,从而使得每个第一网点区120和每个第二网点区130的发光强度相似或相同,有利于均匀发光,以提高发光效果。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所属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Claims (10)

1.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导光板,所述第一导光板上设置有安装区、多个第一网点区和多个第二网点区,所述第一网点区的网点密度大于所述第二网点区的网点密度,所述第一网点区与所述第二网点区相邻;
多个第一发光件,所述第一发光件与所述第一网点区对应;
多个第二发光件,所述第二发光件与所述第一发光件交替分布设置在所述安装区上,且所述第二发光件与所述第二网点区对应,所述第二发光件的发光强度大于所述第一发光件的发光强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区与每个所述第一网点区和每个所述第二网点区均相邻,且位于所有所述第一网点区和所有所述第二网点区的同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网点区的第一侧的网点密度大于所述第一网点区的第二侧的网点密度,且所述第一网点区的第一侧相比于所述第一网点区的第二侧更靠近所述第一发光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网点区的第一侧的网点密度小于所述第二网点区的第二侧的网点密度,且所述第二网点区的第一侧相比于所述第二网点区的第二侧更靠近所述第二发光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光件的发光侧朝向对应的所述第一网点区,所述第二发光件的发光侧朝向对应的所述第二网点区。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区上设置有灯胶层,所述第一发光件与所述第二发光件均通过所述灯胶层交替分布设置在所述安装区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一发光件等间距排列,每个所述第二发光件等间距排列。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光件与所述第二发光件的型号相同或不相同。
9.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背光模组。
10.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面板。
CN202121542014.8U 2021-07-07 2021-07-07 背光模组、显示面板及终端 Active CN21581342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542014.8U CN215813423U (zh) 2021-07-07 2021-07-07 背光模组、显示面板及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542014.8U CN215813423U (zh) 2021-07-07 2021-07-07 背光模组、显示面板及终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813423U true CN215813423U (zh) 2022-02-11

Family

ID=801808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542014.8U Active CN215813423U (zh) 2021-07-07 2021-07-07 背光模组、显示面板及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81342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308752B1 (ko) 액정표시장치
EP3751189B1 (en) Slim linear led lighting device
CN100507674C (zh) 侧光型背照装置
CN101826588A (zh) 发光模块及具有该发光模块的发光单元
US9318034B2 (en) Light source module and backlight unit
CN202598330U (zh) 侧入式背光模组和液晶显示装置
CN101027519A (zh) 照明系统
EP2469594A2 (en) Light emitting modul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215813423U (zh) 背光模组、显示面板及终端
CN113534325A (zh) 背光模组、显示面板及终端
CN101975356B (zh) 侧光式led背光源、显示装置
KR20120030908A (ko) 백라이트 플레이트 구조
CN211289930U (zh) 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和光源装置
CN102121606A (zh) 一种发光单元及背光模块
US20120170252A1 (en) Backlight modul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pparatus
US20110194307A1 (en) Multi-directional light incidence back light plate
CN211475837U (zh) 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和光源装置
KR200364180Y1 (ko) 발광다이오드를 이용한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N212107963U (zh) 扁平异型背光模组
CN214504077U (zh) 新型mini背光结构
DE202007010985U1 (de) Lichtquellenkonstruktion eines Hinterleuchtungsmoduls
CN217561889U (zh)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CN204285106U (zh) 侧入光式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207674184U (zh) 一种led背光源
CN211475836U (zh) 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和光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