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804134U - 一种玻璃窗 - Google Patents

一种玻璃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804134U
CN215804134U CN202121087764.0U CN202121087764U CN215804134U CN 215804134 U CN215804134 U CN 215804134U CN 202121087764 U CN202121087764 U CN 202121087764U CN 215804134 U CN215804134 U CN 21580413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lass
edge
heat insulation
water
glaz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087764.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叶闯帅
李海洋
张亚飞
张红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uoyang Landi Titanium Metal Vacuum Glas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uoyang Landglas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uoyang Landglas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Luoyang Landglas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087764.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80413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80413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80413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curing Of Glass Pan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玻璃窗。一种玻璃窗,包括:窗框,窗框上设有玻璃嵌装槽;玻璃,包括至少两片玻片,相邻玻片之间具有间隔;隔热包边,供玻璃的边缘卡入以实现玻璃边缘的隔热;隔热包边由软质隔热材料制成,沉入玻璃嵌装槽内;玻璃窗还包括缝隙密封件,缝隙密封件设置在玻璃嵌装槽的槽壁与所述玻璃之间的缝隙处,在玻璃嵌装槽的深度方向上位于隔热包边的外侧,用于将软质隔热材料与窗框的外部隔离;或者:隔热包边包括隔水外壳,隔水外壳内设有软质隔热材料,软质隔热材料的至少一部分与玻璃相接触;玻璃窗还包括缝隙密封件,缝隙密封件用于将软质隔热材料与窗框的外部隔离。本实用新型能够在保证玻璃的隔热性能的情况下提高玻璃的防水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玻璃窗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玻璃窗。
背景技术
外窗是影响建筑节能效果的关键部件,传统外窗搭配的中空玻璃U值较高,保温隔热效果较差,而真空玻璃U值特别低,是外窗玻璃的良好选择。但是,现有真空玻璃四周边沿保温效果差,会造成热量的大量流失,从而降低了真空玻璃及整窗的隔热效果。
公开号为CN205778256U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真空玻璃及真空玻璃窗户,在真空玻璃的边缘上设有隔热件,隔热件为U形,其两侧的翻边从窗框中伸出,并与窗框之间设有橡胶条,避免了真空玻璃本体的外边沿与窗框安装槽之间形成热传导的冷桥,减少了热量的损失。
但是,由于隔热件一般采用的是发泡聚氨酯、发泡橡胶、海绵等材料,吸水性较好,裸露在外界空气中的隔热件容易吸水导致窗框内部含水量大增,使真空玻璃出现易结露风险,整窗防水性能有一定的隐患。另外,真空玻璃的封接界面更易受到水气的侵蚀,影响封接强度,导致真空玻璃漏气,失去真空隔热效果。因此需要设计一种玻璃窗,其隔热包边既可以与真空玻璃边部紧密贴合、具有保温隔热功能又可以防止水汽侵蚀真空玻璃的封接界面。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玻璃窗,能够在保证玻璃的隔热性能的情况下提高玻璃的防水性能。
本实用新型中一种玻璃窗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玻璃窗,包括:
窗框,窗框上设有玻璃嵌装槽,供玻璃的边缘嵌入;
玻璃,包括至少两片玻片,相邻玻片之间具有间隔,间隔内设有间隔密封结构;
隔热包边,供玻璃的边缘卡入以实现玻璃边缘的隔热;
隔热包边由软质隔热材料制成,沉入玻璃嵌装槽内;玻璃窗还包括缝隙密封件,缝隙密封件设置在玻璃嵌装槽的槽壁与所述玻璃之间的缝隙处,在玻璃嵌装槽的深度方向上位于隔热包边的外侧,用于将软质隔热材料与窗框的外部隔离;或者:
隔热包边包括隔水外壳,隔水外壳内设有软质隔热材料,软质隔热材料的至少一部分与玻璃相接触;隔热包边与所述玻璃之间的接缝处设置有缝隙密封件,用于将软质隔热材料与窗框的外部隔离。
有益效果: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与玻璃相接触的至少一部分隔热包边由软质隔热材料制成,能够保证隔热材料与玻璃边部紧密贴合、具有保温隔热功能,同时,沉入玻璃嵌装槽的、由软质隔热材料制成的隔热包边与所述玻璃之间的接缝处设有缝隙密封件,能够将软质隔热材料与窗框的外部隔离,或者,具有隔水外壳的隔热包边与玻璃之间的接缝处设有缝隙密封件,能够将软质隔热材料与窗框的外部隔离,能够避免软质隔热材料吸水,进而更好地避免水汽破坏真空玻璃的封接材料,并且/或者避免水汽进入到相邻玻片之间的间隔中,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避免水汽侵蚀,提高玻璃的防水性能。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由软质隔热材料制成的隔热包边呈U形,包括覆盖在玻璃端面上的端面部分和覆盖在玻璃板面的最外侧的板面部分,至少一处板面部分与所述端面部分分体布置。
有益效果:采用上述技术方案,U形的由软质隔热材料制成的隔热包边能够更好地保证玻璃的隔热性能。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隔热包边的内侧与玻璃的边缘粘接。
有益效果:粘接方式能够保证隔热包边与玻璃的良好贴附,有利于保证隔热性能。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隔水外壳上设有与玻璃的边缘连接的卡口,卡口的开口宽度小于隔水外壳的内腔宽度;隔水外壳的侧壁与玻璃的侧壁之间设有空腔,空腔内设有软质隔热材料。
有益效果: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隔水外壳的卡口的开口宽度小于隔水外壳的内腔宽度的内腔,能够使软质隔热材料与玻璃边部紧密贴合、提升保温隔热功能,并且隔水外壳的卡口在与玻璃连接的同时,能够对软质隔热材料起到防护作用,更好地起到防水汽侵蚀效果。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隔水外壳上于卡口宽度方向的至少一侧设有向底部延伸的折边。
有益效果:设置折边能够提高支撑面积,保证结构稳定性。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玻璃紧贴隔水外壳的底壁设置,实现玻璃的上下定位。
有益效果: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利于固定玻璃。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隔水外壳的底壁与玻璃的端面之间设有软质隔热材料。
有益效果: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更有效地避免玻璃端面的热量传导,有利于进一步提高玻璃边缘的保温隔热功能。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卡口卡接固定在玻璃的边缘上,隔水外壳完全位于玻璃嵌装槽内,在玻璃的板面任一侧,所述缝隙密封件同时密封隔热包边与玻璃之间的接缝以及隔热包边与窗框之间的接缝。
有益效果: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利于进一步提高玻璃边缘的隔热性能,便于组装。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隔水外壳的底壁上设有空心夹层,空心夹层的顶部设有贯通通道,用于向空心夹层内填充软质隔热材料。
有益效果:设置空心夹层便于定位玻璃,贯通通道使得空心夹层顶部断开,方便在其内腔中加入软质隔热材料,更充分地保证玻璃边缘的隔热性能。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隔水外壳的内腔为U形。
有益效果: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更充分地保证玻璃边缘的隔热性能。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在卡口的宽度方向上,所述隔水外壳的内腔尺寸与玻璃嵌装槽的尺寸适配,以提高玻璃嵌装槽内软质隔热材料的填充量。
有益效果: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利于进一步提高玻璃边缘的隔热性能。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隔水外壳的卡口与所述玻璃之间具有间隔,隔水外壳内的软质隔热材料暴露在间隔处;间隔内设有打胶形成的缝隙密封件,隔水外壳通过缝隙密封件固定在玻璃的边缘上。
有益效果: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软质隔热材料的填充。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隔水外壳的顶面与玻璃嵌装槽的口沿平齐。
有益效果: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利于提高玻璃嵌装槽内软质隔热材料的填充量。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隔水外壳由硬质隔热材料制成。
有益效果: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利于提升隔热包边的防水功能。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隔水外壳为PVC型材、聚氨酯型材、玻璃钢型材的任一种。
有益效果: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利于隔热包边的保温隔热功能,同时能够避免隔热包边吸水。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玻璃嵌装槽的槽底内壁上设有支撑凸起,支撑凸起用于支撑隔热包边。
有益效果: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利于减小热传导面积,更好地提升隔热性能。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相邻玻片之间的至少一个间隔为真空环境,所述玻片抽气口处以及玻片四周处于真空环境的间隔的边缘均设有防水胶,处于玻片四周的防水胶的外侧边缘与玻璃的端面平齐,并且/或者,玻璃的端面上覆盖有防水胶。
有益效果: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在隔热包边的基础上增加一层防护,可靠性更好。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防水胶为添加荧光剂或着色剂的透明胶。
有益效果: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透明胶能够减少防水胶在太阳光照射下的热量吸收,延缓老化;防水胶中添加荧光剂通过荧光灯的辅助检测,或者防水胶中添加着色剂以确保真空玻片四周无漏涂防水胶。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防水胶为硅酮胶、聚氨酯胶、聚硫胶、UV胶、丙烯酸酯、环氧树脂、AB胶、丁基胶的任一种。
有益效果: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利于提升真空玻璃的防水性能。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缝隙密封件由密封胶条形成,或者由流体形式的胶体固化形成。
有益效果: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根据需求灵活调整缝隙密封方式。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软质隔热材料为聚氨酯发泡、气凝胶毡、气凝胶泡棉、三元乙丙泡棉、珍珠棉的任一种。
有益效果: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利于保证隔热包边的保温隔热功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一种玻璃窗的实施例1中玻璃与窗框的装配关系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玻璃边缘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一种玻璃窗的实施例2中玻璃与窗框的装配关系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一种玻璃窗的实施例3中玻璃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一种玻璃窗的实施例4中玻璃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一种玻璃窗的实施例5中防水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一种玻璃窗的实施例6中防水胶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中一种玻璃窗的实施例7中玻璃与窗框的装配关系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中一种玻璃窗的实施例8中玻璃与隔热包边的装配关系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中一种玻璃窗的实施例9中玻璃与隔热包边的装配关系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中一种玻璃窗的实施例10中玻璃与窗框的装配关系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中一种玻璃窗的实施例11中玻璃与窗框的装配关系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中一种玻璃窗的实施例12中玻璃与隔热包边的装配关系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中一种玻璃窗的实施例13中玻璃与隔热包边的装配关系示意图;
其中,图8至图14真空玻片端部设有间隔密封结构,示意图中未示出;
真空玻片间隔内的玻片支撑体为微粒,示意图中未示出;
图中相应附图标记所对应的组成部分的名称为:11、窗框;12、框主体;13、压紧件;14、玻璃嵌装槽;15、支撑凸起;21、玻璃;22、间隔密封结构;23、防水胶;24、隔热包边;25、端面部分;26、板面部分;27、包边背胶;28、夹层背胶;29、隔水外壳;210、软质隔热材料;211、空心夹层;212、胶带;213、卡口;214、空腔;215、贯通通道;31、缝隙密封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即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可能出现的术语“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可能出现的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可能出现的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可能出现的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可能出现的术语“设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设有”的对象可以是本体的一部分,也可以是与本体分体布置并连接在本体上,该连接可以是可拆连接,也可以是不可拆连接。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中一种玻璃窗的实施例1: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玻璃窗是用于被动式房屋的真空玻璃窗,包括窗框11和玻璃21。窗框11为现有技术中的结构,包括框主体12和压紧件13,压紧件13以现有技术中的卡接结构可拆固定在框主体12上,用于定位玻璃21。框主体12与压紧件13围成玻璃嵌装槽14,供玻璃21的边缘嵌入。当然,在其他实施中,玻璃嵌装槽14也可以直接由窗框11上的槽体形成。
玻璃21包括三片玻片,图1中左侧的玻片为单玻,右侧的两片玻片为真空玻片。相邻玻片之间具有间隔,间隔内于玻璃21的边缘处设有间隔密封结构22。本实施例中,左侧的玻片与右侧的玻片之间设置的间隔密封结构22为现有技术中的中空玻璃间隔条,中空玻璃间隔条内可以灌注分子筛,此处不再详细说明。真空玻片之间于玻璃21的边缘处设置的间隔密封结构22为现有技术中的封接材料,封接材料用于保持两片真空玻片之间的真空环境,两片真空玻片之间的真空腔内设置有玻片支撑体,为现有技术中的支撑微粒,支撑真空玻片以保证真空腔的空间距离。
真空玻片抽气口处以及真空玻片之间的间隔密封结构22的外侧均设有防水胶23,处于真空玻片四周的防水胶23的外侧边缘与玻璃21的端面平齐。所选择的防水胶23应不与封接材料发生反应,以避免造成腐蚀,防水胶23具体可以为硅酮胶、聚氨酯胶、聚硫胶、AB胶、环氧树脂、丙烯酸酯、丁基胶或UV胶等;参考GB/T 17146-1997中对防水胶23的要求,防水胶23的水蒸气透过率要≤20g/dm2;参考JG/T 465-2014,防水胶23在玻璃21上的附着力在标准状态、紫外线辐照试验、湿-热试验、热循环试验、湿-冻试验的条件下均≤1级。
涂防水胶23时,可以采用手工或机械的方式对真空玻片边缘涂覆防水胶23,在涂覆过程中为了避免漏涂,可以在第一次涂覆完成并干燥后,再进行二次或更多次涂覆;可以使用固化后有颜色的防水胶23,如聚硫胶、硅酮胶或聚氨酯胶,或者在透明防水胶23中添加荧光剂使用荧光灯辅助检测是否漏涂,荧光剂添加的质量百分比优选为0.05%-0.1%,荧光剂为苯并氧氮型荧光剂或者其他可以用于荧光灯辅助检测是否漏涂的荧光剂,防水胶23沿玻璃嵌装槽14的深度方向上的宽度范围为0.2-2mm。特别地,可以采用透明的UV胶、透明的丙烯酸酯、透明的环氧树脂或透明的AB胶作为防水胶23,能够减少玻璃21在太阳光照射下的热量吸收,延缓老化,在上述透明胶中添加荧光剂,确保真空玻片四周均匀涂覆防水胶23无漏涂;此外也可以在上述透明胶中添加着色剂,确保真空玻片四周均匀涂覆防水胶23无漏涂,着色剂添加的质量百分比优选为0.05%-0.1%,着色剂可以是水溶性着色剂如胭脂红、柠檬黄、靛蓝等,或脂溶性着色剂如叶绿素、叶黄素等,具体根据防水胶23的特性选择着色剂。
玻璃21的边缘部分设有隔热包边24,隔热包边24为U形,包括覆盖在玻璃21端面上的端面部分25、覆盖在玻璃21板面的最外侧的板面部分26,其内腔形成玻璃卡接槽。隔热包边24在防水胶23干燥后安装,根据玻璃嵌装槽14的槽口深度H及玻璃21与槽口的密封形式确定隔热包边24的长度h1,该长度是指沿玻璃嵌装槽14深度方向的尺寸。隔热包边24的长度h1小于槽口深度H,同时隔热包边24的长度要不影响玻璃21与窗框11之间的正常密封。例如玻璃嵌装槽14深度H为25mm,密封的密封胶条(图1)的长度h2为5mm,则隔热包边24长度h1为15mm;玻璃嵌装槽14深度H为20mm,密封的密封胶条(图1)的长度h2为5mm,则隔热包边24长度h1为10mm。隔热包边24的长度在不影响玻璃21密封的情况下原则上应尽量宽。包边材料厚度d以能嵌入窗框11的最大尺寸为宜,包边材料厚度越大隔热保温性能越好,包边材料厚度d优选为3-8mm。包边材料宽度与玻璃21相匹配。隔热包边24尺寸确认后,将包边材料裁成相应尺寸的条,包边材料可以带包边背胶27,直接将玻璃21边部包裹起来,也可以将隔热包边24材料包在玻璃21边部上后采用其他方式将包边隔热材料紧贴固定在玻璃21四周,本实施例中采用包边背胶27粘接;本实施例中包边材料为软质隔热材料,软质隔热材料的种类包括但不限于气凝胶毡、气凝胶泡棉、发泡聚氨酯、三元乙丙泡棉、珍珠棉。当然,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软质隔热材料为可弹性变形材料,能够与玻璃较好地贴合,并且具有隔热功能。软质隔热材料除了采用发泡材料,也可以采用其他具有隔热功能的非发泡材料。
所述玻璃嵌装槽14的槽底内壁上设有支撑凸起15,支撑凸起15为L形或T形,顶部设有折边,用于支撑隔热包边24。本实施例中支撑凸起15为L形,设有两处。包好边的玻璃21形成一个新的真空复合中空玻璃整体,将包好边的玻璃21嵌入窗框11中,使隔热包边24完全位于玻璃嵌装槽14内,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密封胶条密封好,密封胶条在玻璃嵌装槽14的槽壁与所述玻璃21之间形成缝隙密封件31,缝隙密封件31在玻璃嵌装槽14的深度方向上完全位于隔热包边24的外侧。上述结构作业方便快捷,隔热包边24隐藏在窗框11内部,并且可以完全覆盖真空玻璃封接区域和防水胶23,克服了现有的隔热材料易吸水的缺点,有利于提高整窗的防结露能力。
本实用新型中一种玻璃窗的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实施例1中,缝隙密封件31采用密封胶条;而本实施例中,如图3,缝隙密封件31是按现有打胶工艺由流体形式的胶体固化形成。
本实用新型中一种玻璃窗的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实施例1中,玻璃21为真空复合中空玻璃,包括单玻和真空玻片;而本实施例中,如图4,玻璃21仅有两片真空玻片形成。
本实用新型中一种玻璃窗的实施例4: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实施例1中,玻璃21为真空复合中空玻璃,包括单玻和真空玻片;而本实施例中,如图5,玻璃21为真空复合夹胶玻璃,其玻片包括两片真空玻片和一片单玻,其中一片真空玻片通过夹层背胶28与相邻的单玻连接。真空复合夹胶玻璃21为现有技术,此处不再具体说明。
本实用新型中一种玻璃窗的实施例5: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实施例1中,防水胶23设置在相邻真空玻片之间的间隔内,外侧边缘与玻璃21的端面平齐;而本实施例中,如图6,玻璃21的玻片为两片真空玻片,玻璃21的端面上也覆盖有防水胶23,防水胶23的横截面为T形。
本实用新型中一种玻璃窗的实施例6: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实施例1中,防水胶23设置在相邻真空玻片之间的间隔内,防水胶23的外侧边缘与玻璃21的端面平齐;而本实施例中,如图7,玻璃21的玻片为两片真空玻片,封接材料的外侧边缘与玻璃21的端面平齐,而防水胶23仅仅设置在玻璃21的端面上。
本实用新型中一种玻璃窗的实施例7: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实施例1中,隔热包边24为软质隔热材料;而本实施例中,如图8,玻璃21的玻片为两片真空玻片,所述隔热包边24包括隔水外壳29和软质隔热材料210;所述隔水外壳29为硬质隔热型材,由硬质隔热材料制成,具体为PVC型材、聚氨酯型材或玻璃钢型材等硬质材料。隔水外壳29的内腔为U形,其顶部设有卡口213,卡口213的开口宽度小于隔水外壳29的内腔宽度,卡口213卡接在玻璃21的边缘上,所述隔水外壳29的内腔中设有软质隔热材料210,软质隔热材料210为聚氨酯发泡材料等。为了提高支撑面积,隔水外壳29上于卡口213宽度方向(卡口宽度方向为垂直于玻璃嵌装槽(14)深度的方向)的两侧设有向底部延伸的折边。卡口213宽度方向上,隔水外壳29的侧壁与玻璃21的侧壁之间设有空腔214,空腔214内也设有软质隔热材料210;并且,所述隔水外壳29的底壁与玻璃21的端面之间也设有软质隔热材料210;另外,隔水外壳29的槽底壁上设有空心夹层211,空心夹层211内设有软质隔热材料210。空心夹层211的顶部于中心位置设有通槽,形成贯通通道215,使空心夹层211与隔水外壳29的内腔连通,上述结构便于在隔水外壳29的内腔中加入发泡材料发泡以形成软质隔热材料210。窗框11与玻璃21之间的缝隙密封件31采用实施例2所采用的打胶工艺形成。
本实用新型中一种玻璃窗的实施例8: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7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如图9,隔水外壳29的底壁未设置空心夹层211。优选地,隔水外壳29的槽底厚度e为0.5~3mm;隔水外壳29的尺寸a、b、c、d、e可根据窗框型材上玻璃嵌装槽14的槽口宽度及安装形式适当选择,尺寸a+b+c小于玻璃嵌装槽14的槽口宽度1~5mm;隔水外壳29卡接固定在玻璃21四周边缘,尺寸c稍小于玻璃21厚度,以便于固定玻璃21,如玻璃21厚度为10.3mm,则尺寸c可为9.5~10mm。
本实用新型中一种玻璃窗的实施例9: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7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如图10,隔水外壳29的底壁为实心结构,未设置空心夹层211,并且,玻璃21的端面直接支撑在隔水外壳29的底壁上。由于隔水外壳29由硬质隔热材料制成,因此也能够起到隔热作用。优选地,隔水外壳29的槽底厚度e’为3~15mm。
本实用新型中一种玻璃窗的实施例10: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7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如图11,在卡口213的宽度方向上,隔水外壳29的侧壁与玻璃21的侧壁之间设有空腔214,空腔214宽度与玻璃嵌装槽14的宽度相适配,即基本一致,以提高玻璃嵌装槽14内软质隔热材料210的填充量。
本实用新型中一种玻璃窗的实施例11: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8的不同之处在于,实施例8中,隔水外壳29的卡口213与玻璃21接触,隔热包边24沉入玻璃嵌装槽14内,而本实施例中,如图12,隔水外壳29的卡口213与玻璃21之间具有间隔,而软质隔热材料210同时与玻璃21的端面和侧面接触;间隔内设有采用的打胶工艺形成的缝隙密封件31,避免水分从间隔处进入软质隔热材料210内,隔水外壳29通过缝隙密封件31固定在玻璃21的边缘上;另外,隔水外壳29的顶面与玻璃嵌装槽14的口沿平齐,暴露在窗框11上,提高玻璃嵌装槽14内软质隔热材料210的填充量,由于隔水外壳29能够对水分形成阻隔,因此水分并不会从暴露部分进入软质隔热材料210内。为了避免窗框11内进水,窗框11与隔水外壳29的两侧面之间也设有密封结构,密封结构与缝隙密封件31相同,可以采用打胶工艺形成,或者采用密封胶条。
本实用新型中一种玻璃窗的实施例1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3的不同之处在于,实施例3中,隔热包边24通过包边背胶27粘接固定在玻片上;而本实施例中,如图13,隔热包边24直接包裹于玻璃21边缘,并利用胶带212紧贴在玻璃21边缘。真空玻璃端部设有间隔密封结构,示意图中未示出。
隔热包边24的尺寸a、b、c、d、e根据玻璃嵌装槽14槽口宽度及安装形式适当选择,优选地,尺寸a、尺寸b的范围为3~10mm,优选a=b,尺寸c等于玻璃21厚度,尺寸e’的范围为3~15mm,包边宽度d的范围为10~40mm。
本实用新型中一种玻璃窗的实施例13: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3的不同之处在于,实施例3中,隔热包边24的板面部分26与所述端面部分25为一体结构;而本实施例中,如图14,隔热包边24的两板个面部分与端面部分25分体布置,通过包边背胶27粘贴固定,端面部分25的宽度等于玻璃21的厚度加上两个板面部分26的厚度。隔热包边24的尺寸可参考实施例12。
另外,在其他实施例中,玻璃窗的玻璃也可以是夹层玻璃、中空玻璃等包括至少两片玻片且相邻玻片之间具有间隔的玻璃。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凡是运用本申请的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结构变化,同理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21)

1.一种玻璃窗,其特征在于,包括:
窗框(11),窗框(11)上设有玻璃嵌装槽(14),供玻璃(21)的边缘嵌入;
玻璃(21),包括至少两片玻片,相邻玻片之间具有间隔,间隔内设有间隔密封结构(22);
隔热包边(24),供玻璃(21)的边缘卡入以实现玻璃(21)边缘的隔热;
隔热包边(24)由软质隔热材料(210)制成,沉入玻璃嵌装槽(14)内;玻璃窗还包括缝隙密封件(31),缝隙密封件(31)设置在玻璃嵌装槽(14)的槽壁与所述玻璃(21)之间的缝隙处,在玻璃嵌装槽(14)的深度方向上位于隔热包边(24)的外侧;或者:
隔热包边(24)包括隔水外壳(29),隔水外壳(29)内设有软质隔热材料(210),软质隔热材料(210)的至少一部分与玻璃(21)相接触;隔热包边(24)与所述玻璃(21)之间的接缝处设置有缝隙密封件(3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玻璃窗,其特征在于,由软质隔热材料(210)制成的隔热包边(24)呈U形,包括覆盖在玻璃(21)端面上的端面部分(25)和覆盖在玻璃(21)板面的最外侧的板面部分(26),至少一处板面部分(26)与所述端面部分(25)分体布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玻璃窗,其特征在于,隔热包边(24)的内侧与玻璃(21)的边缘粘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玻璃窗,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水外壳(29)上设有与玻璃(21)的边缘连接的卡口(213),卡口(213)的开口宽度小于隔水外壳的内腔宽度;隔水外壳(29)的侧壁与玻璃(21)的侧壁之间设有空腔(214),空腔(214)内设有软质隔热材料(21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玻璃窗,其特征在于,隔水外壳(29)上于卡口(213)宽度方向的至少一侧设有向底部延伸的折边。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玻璃窗,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21)紧贴隔水外壳(29)的底壁设置,实现玻璃(21)的上下定位。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玻璃窗,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水外壳(29)的底壁与玻璃(21)的端面之间设有软质隔热材料(210)。
8.根据权利要求4至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玻璃窗,其特征在于,卡口(213)卡接固定在玻璃(21)的边缘上,隔水外壳(29)完全位于玻璃嵌装槽(14)内,在玻璃(21)的板面任一侧,所述缝隙密封件(31)同时密封隔热包边(24)与玻璃(21)之间的接缝以及隔热包边(24)与窗框(11)之间的接缝。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玻璃窗,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水外壳(29)的底壁上设有空心夹层(211),空心夹层(211)的顶部设有贯通通道(215),用于向空心夹层内填充软质隔热材料(210)。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玻璃窗,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水外壳(29)的内腔为U形。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玻璃窗,其特征在于,在卡口(213)的宽度方向上,所述隔水外壳(29)的内腔尺寸与玻璃嵌装槽(14)的尺寸适配,以提高玻璃嵌装槽(14)内软质隔热材料(210)的填充量。
12.根据权利要求4至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玻璃窗,其特征在于,隔水外壳(29)的卡口(213)与所述玻璃(21)之间具有间隔,隔水外壳(29)内的软质隔热材料暴露在间隔处;间隔内设有打胶形成的缝隙密封件(31),隔水外壳(29)通过缝隙密封件(31)固定在玻璃(21)的边缘上。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玻璃窗,其特征在于,隔水外壳(29)的顶面与玻璃嵌装槽(14)的口沿平齐。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玻璃窗,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水外壳(29)由硬质隔热材料制成。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玻璃窗,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水外壳(29)为PVC型材、聚氨酯型材、玻璃钢型材的任一种。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玻璃窗,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嵌装槽(14)的槽底内壁上设有支撑凸起(15),支撑凸起(15)用于支撑隔热包边(24)。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玻璃窗,其特征在于,相邻玻片之间的至少一个间隔为真空环境,所述玻片抽气口处以及玻片四周处于真空环境的间隔的边缘均设有防水胶(23),处于玻片四周的防水胶(23)的外侧边缘与玻璃(21)的端面平齐,并且/或者,玻璃(21)的端面上覆盖有防水胶(23)。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玻璃窗,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胶(23)为添加荧光剂或着色剂的透明胶。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玻璃窗,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胶(23)为硅酮胶、聚氨酯胶、聚硫胶、UV胶、丙烯酸酯、环氧树脂、AB胶、丁基胶的任一种。
2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玻璃窗,其特征在于,所述缝隙密封件(31)由密封胶条形成,或者由流体形式的胶体固化形成。
2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玻璃窗,其特征在于,所述软质隔热材料(210)为聚氨酯发泡、气凝胶毡、气凝胶泡棉、三元乙丙泡棉、珍珠棉的任一种。
CN202121087764.0U 2021-05-20 2021-05-20 一种玻璃窗 Active CN21580413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087764.0U CN215804134U (zh) 2021-05-20 2021-05-20 一种玻璃窗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087764.0U CN215804134U (zh) 2021-05-20 2021-05-20 一种玻璃窗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804134U true CN215804134U (zh) 2022-02-11

Family

ID=801735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087764.0U Active CN215804134U (zh) 2021-05-20 2021-05-20 一种玻璃窗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80413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2042248A1 (en) Thermal broken glass spacer
KR102436760B1 (ko) 증가된 침입저항(Breakthrough-Resistance) 및 어댑터를 구비하는 절연 글레이징
CN101205741A (zh) 暖边真空玻璃隔热幕墙
CA2831365C (en) Secondary interior window insert
CN215804134U (zh) 一种玻璃窗
CN211923989U (zh) 一种门窗用的防水隔音式型材结构
CN212249684U (zh) 一种高性能双内开门窗结构
US11486191B2 (en) Building facade element embodied as an insulating glass unit
CN107419997A (zh) 超保温门窗墙体连接系统
CN210439916U (zh) 一种钢质防火窗玻璃框体封胶结构
CN206158503U (zh) 一种节能保温门窗
CN220487395U (zh) 一种低能耗铝合金组合型门窗
CN217897655U (zh) 一种具备保温层的中空玻璃结构
CN111925133A (zh) 一种节能型高强度中空玻璃生产方法
CN209761264U (zh) 一种可以降低误差的定位排水轨道
CN216841190U (zh) 一种高性能防水内开窗
CN217950158U (zh) 一种便于固定安装的中空玻璃
CN218644130U (zh) 一种隔热效果好的门窗
CN217681270U (zh) 平槽外开窗防水结构
CN212249686U (zh) 一种高性能平开式内开窗
CN209976416U (zh) 一种百叶窗
CN217783298U (zh) 一种真空玻璃窗
CN219887286U (zh) 一种隐框式玻璃幕墙安装结构
CN218912646U (zh) 一种断桥铝合金窗的窗扇型材结构
CN217652610U (zh) 一种室内安装门窗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321

Address after: 471000 Building 1, northwest corner of the intersection of Keji Avenue and Zhuge Avenue, Yibin District, Luoyang City, Henan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Luoyang Landi Vacuum Glass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471000 North Road, intersection of science Avenue and Zhuge Avenue, Yibin District, Luoyang City, Henan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LUOYANG LANDGLASS TECHNOLOGY Co.,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471000 Building 1, northwest corner of the intersection of Keji Avenue and Zhuge Avenue, Yibin District, Luoyang City, Henan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Luoyang Landi Titanium Metal Vacuum Glass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471000 Building 1, northwest corner of the intersection of Keji Avenue and Zhuge Avenue, Yibin District, Luoyang City, Henan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Luoyang Landi Vacuum Glass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