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804080U - 一种窗户 - Google Patents

一种窗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804080U
CN215804080U CN202121304837.7U CN202121304837U CN215804080U CN 215804080 U CN215804080 U CN 215804080U CN 202121304837 U CN202121304837 U CN 202121304837U CN 215804080 U CN215804080 U CN 21580408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ndow
sash
fan
frame
window 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304837.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常华
陈祥
胡经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Qit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Aylson Househol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Aylson Househol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Aylson Househol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304837.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80408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80408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80408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pecific Sealing Or Ventilating Devices For Doors And Window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窗户,包括窗体框架、外窗扇和内窗扇,所述外窗扇和所述内窗扇分别设在所述窗体框架的外侧和内侧;所述窗体框架包括第一窗框和第二窗框,所述第一窗框的一个侧边部与所述第二窗框的一个侧边部连接;所述外窗扇包括第一外扇和第二外扇,所述第一外扇沿上下方向与所述第一窗框的一个侧边部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外扇沿上下方向与所述第二窗框的一个侧边部转动连接;所述内窗扇包括第一内扇和第二内扇,所述第一内扇沿上下方向与所述窗体框架的一端部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内扇沿上下方向与所述窗体框架的另一端部转动连接。本实用新型的窗户,根据实际情况,人们可以改变窗户的开启状态,从而适应不一样的使用需求,使用方便。

Description

一种窗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门窗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窗户。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的窗户的通风方向单一,风向不能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改变,而且进入室内的风量也不可改变。因为窗户一般只能接收到从外往内吹的风,所以当风从左往右吹或者从右往左吹时,只有很少的风能够进入到室内,室内的通风便很难得到保障,适应性不好,使用起来并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一个或多个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窗户,根据实际的风向和风力大小,人们可以改变窗户的开启状态,从而适应不一样的使用需求,适应性好,使用方便。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是:
提供一种窗户,包括窗体框架、外窗扇和内窗扇,所述外窗扇和所述内窗扇分别设在所述窗体框架的外侧和内侧;
所述窗体框架包括第一窗框和第二窗框,所述第一窗框的一个侧边部与所述第二窗框的一个侧边部连接,所述第一窗框和所述第二窗框处于同一平面,所述第一窗框的开口方向与所述第二窗框的开口方向朝向同一方向;
所述外窗扇包括第一外扇和第二外扇,所述第一外扇的一个侧边部与所述第一窗框的一个侧边部连接,且能相对所述第一窗框转动;所述第二外扇的一个侧边部与所述第二窗框的一个侧边部连接,且能相对所述第二窗框转动;所述第一外扇的开启方向与所述第二外扇的开启方向相反;
所述内窗扇包括第一内扇和第二内扇,所述第一内扇与所述窗体框架的一端部连接,且能相对所述窗体框架转动;所述第二内扇与所述窗体框架的另一端部连接,且能相对所述窗体框架转动;所述第一内扇的开启方向与所述第二内扇的开启方向相反。
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一般的窗户只有内窗扇,只能接收到从窗外往窗内吹的风,本实用新型在现有窗户的基础上在窗体框架的外侧安装了外窗扇,外窗扇起到了一个导向的作用,第一外扇与第二外扇呈相对设置,打开的方向相反,其中一个朝左侧打开,另一个朝右侧打开,当风从左往右吹时,打开朝左侧开启的外扇,便能改变风向并将风导入室内,通过控制外扇的转动角度,便能控制所导入室内的风量,通过控制内扇的转动角度,便能控制进入室内的风向,适应性好,可以根据需要及时调整,使得室内的通风能够得到保障。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窗体框架上设有外扇铰链,所述外窗扇与所述外扇铰链连接并能绕着所述外扇铰链转动,通过铰链的连接,转动更加顺畅。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窗体框架上设有内扇铰链所述内窗扇与所述内扇铰链连接并能绕着所述内扇铰链转动,通过铰链的连接,转动更加顺畅。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外扇连接在所述第一窗框的右侧边部,所述第二外扇连接在所述第二窗框的左侧边部,即第一外扇和第二外扇设在整个窗体框架的中间位置,第一外扇与第二外扇的距离较近,便于同时控制第一外扇和第二外扇。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窗体框架上设有外扇开窗器,所述外扇开窗器的输出端与所述外窗扇连接,所述外扇开窗器用于驱使所述外窗扇绕着所述外扇铰链转动,通过设置开窗器来进行开关窗,不需要手动进行开关窗,使用起来更加方便。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窗体框架上设有内扇开窗器,所述内扇开窗器的输出端与所述内窗扇连接,所述内扇开窗器用于驱使所述内窗扇绕着所述内扇铰链转动,通过设置开窗器来进行开关窗,不需要手动进行开关窗,使用起来更加方便。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窗户还包括控制器和风向传感器,所述风向传感器设在所述窗体框架上,且位于窗体框架的靠近所述外窗扇的一侧,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风向传感器和所述外扇开窗器连接;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风向传感器和所述内扇开窗器连接;风向传感器用于检测室外的风向,风向传感器将检测信号传递至控制器,控制器把相应的控制命令分别传递至外扇开窗器和内扇开窗器,从而控制外窗扇和内窗扇的转动方向,从而改变风向并把风导入到室内,自动化程度更高。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窗户还包括风速传感器,所述风速传感器设在所述窗体框架上,且位于窗体框架的靠近所述外窗扇的一侧,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风速传感器和所述外扇开窗器连接;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风速传感器和所述内扇开窗器连接;风速传感器用于检测室外的风速,风速传感器将检测信号传递至控制器,控制器把相应的控制命令分别传递至外扇开窗器和内扇开窗器,从而控制外窗扇和内窗扇的转动角度,从而改变进入到室内的风量,自动化程度更高。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窗体框架上设有纱网,用于防止蚊虫进入到室内,提高室内生活的舒适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说明。显然,所描述的附图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设计方案和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些其他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当风从第一窗框进入并将风导向左边时的俯视图。
图中:1、第一窗框;2、第二窗框;3、第一外扇;4、第二外扇; 5、第一内扇;6、第二内扇;7、外扇开窗器;8、内扇开窗器;9、纱网。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另外,文中所提到的所有联接/连接关系,并非单指构件直接相接,而是指可根据具体实施情况,通过添加或减少联接辅件,来组成更优的联接结构。本发明创造中的各个技术特征,在不互相矛盾冲突的前提下可以交互组合。
如图1所示,一种窗户,包括窗体框架、外窗扇和内窗扇,外窗扇和内窗扇分别设在窗体框架的外侧和内侧,即外窗扇设在窗外,内窗扇设在窗内。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窗体框架包括第一窗框1和第二窗框2,第一窗框1的一个侧边部与第二窗框2的一个侧边部固定连接,更具体的是,第一窗框1的右侧边部与第二窗框2的左侧边部连接,第一窗框1和第二窗框2处于同一平面,第一窗框1和第二窗框2呈横向并排设置,第一窗框1的开口方向与第二窗框2的开口方向朝向同一方向。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窗框1与第二窗框2的大小相同,使得无论风是从第一窗框1进入到室内,还是从第二窗框2进入到室内,都能保证室内能够接收到相同的风量。
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第一窗框1与第二窗框2的大小可以不同,只要能实现改变进入室内的风向和风量可调这一效果,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如图1所示,外窗扇包括第一外扇3和第二外扇4,以第一窗框 1与第二窗框2的连接处为对称轴,第一外扇3与第二外扇4呈对称设置,第一外扇3与第二外扇4的开启方向相反。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外扇3的一个侧边部与第一窗框1的一个侧边部连接且能绕上下延伸的轴线转动,第二外扇4的一个侧边部与第二窗框2的一个侧边部连接且能绕上下延伸的轴线转动。
更具体的是,窗体框架上设有两个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外扇铰链,第一外扇3和第二外扇4均通过外扇铰链安装在窗体框架上,第一外扇3和第二外扇4均能沿着外扇铰链的周向进行转动,以转动的方式完成开关窗这一个过程。
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窗体框架上设有常规的窗户连杆机构,可以通过连杆机构实现第一外扇3和第二外扇4与窗体框架的转动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第一外扇3连接在第一窗框1的右侧边部,第二外扇4连接在第二窗框2的左侧边部,即打开第一外扇 3时,能够将从左往右吹的风导入到室内,打开第二外扇4时,能够将从右往左吹的风导入到室内,因此,根据风向的不同,可以选择打开不同的外扇来将窗外的风导入到室内,适应性好,使用更加方便。
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第一外扇3连接在第一窗框 1的左侧边部,第二外扇4连接在第二窗框2的右侧边部,即打开第一外扇3并关闭第二外扇4时,能够将从右往左吹的风导入到室内,打开第二外扇4并关闭第一外扇3时,能够将从左往右吹的风导入到室内,同样能够实现改变风向并把窗外的风导入到室内的功能。
如图1所示,内窗扇包括第一内扇5和第二内扇6,以第一窗框 1与第二窗框2的连接处为对称轴,第一内扇5与第二内扇6呈对称设置,第一内扇5的开启方向与第二内扇6的开启方向相反。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内扇5与窗体框架的一端部连接且能绕上下延伸的轴线转动,第二内扇6与窗体框架的另一端部连接且能绕上下延伸的轴线转动。
更具体的是,窗体框架上设有两个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内扇铰链,第一内扇5和第二内扇6均通过内扇铰链安装在窗体框架上,第一内扇5和第二内扇6均能沿着外扇铰链的周向进行转动,以转动的方式完成开关窗这一个过程。
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窗体框架上设有常规的窗户连杆机构,可以通过连杆机构实现第一内扇5和第二内扇6与窗体框架的转动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第一内扇5连接在第一窗框1的左侧边部,第二内扇6连接在第二窗框2的右侧边部。
如图3所示,当风从第一窗框1进入时,如果需要将风导向左边,则需要关闭第二外扇4,然后转动第一内扇5和第二内扇6,且第一内扇5转动的角度小于第二内扇6转动的角度,风则会从第一窗框1 进入然后顺着第一内扇5流动到第二内扇6,然后再经过第二内扇6向左吹出;当风从第一窗框1进入时,如果需要将风导向右边,则需要关闭第二内扇6,然后转动第一内扇5,风则会从第一窗框1进入然后顺着第一内扇5向右流入到室内。
在本实施例中,当风从第二窗框2进入时,如果需要将风导向右边,则需要关闭第一外扇3,然后转动第一内扇5和第二内扇6,且第二内扇6转动的角度小于第一内扇5转动的角度,风则会从第二窗框2进入然后顺着第二内扇6流动到第一内扇5,然后再经过第一内扇5向右吹出;当风从第二窗框2进入时,如果需要将风导向左边,则需要关闭第一内扇5,然后转动第二内扇6,风则会从第二窗框2 进入然后顺着第二内扇6向左流入到室内。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窗体框架上设有两个外扇开窗器7 和两个内扇开窗器8,两个外扇开窗器7的固定端安装在窗体框架内壁的上侧壁上,两个外扇开窗器7的输出端分别与第一外扇3以及第二外扇4的外壁的上侧壁连接,两个外扇开窗器7分别驱使第一外扇 3以及第二外扇4进行转动。
在本实施例中,两个内扇开窗器8的固定端安装在窗体框架内壁的上侧壁上,两个内扇开窗器8的输出端分别与第一内扇5以及第二内扇6的外壁的上侧壁连接,两个内扇开窗器8分别驱使第一外扇3 以及第二外扇4进行转动。
在本实施例中,外扇开窗器7和内扇开窗器8均为电动开窗电机,型号为AI DEDAO的H24电动开窗电机。
在本实施例中,窗户还包括控制器和风向传感器,风向传感器设在窗体框架上位于靠近外窗扇的一侧,控制器分别与风向传感器和外扇开窗器7连接;控制器分别与风向传感器和内扇开窗器8连接;风向传感器用于检测室外的风向,风向传感器将检测信号传递至控制器,控制器把相应的控制命令分别传递至外扇开窗器7和内扇开窗器 8,从而控制外窗扇和内窗扇的转动方向,从而改变风向并把风导入到室内,自动化程度更高。
更具体的是,使用前,先根据实际需要设定好将风导入室内后需要吹动的方向,例如可以设定风进入室内后需要吹向左边,则当风向传感器检测到外部风向为从左往右吹时,风向传感器将检测信号传递至控制器,控制器将相应的转动命令传递至第二外扇4处的外扇开窗器,控制第二外扇4向内转动,从而完成第二外扇4的关闭,然后控制器将相应的转动命令分别传递至两个内扇开窗器,从而控制第一内扇5和第二内扇6向室内一侧转动,从而完成第一内扇5和第二内扇 6的开启,且第一内扇5转动的角度小于第二内扇6转动的角度,风则会从第一窗框1进入然后顺着第一内扇5流动到第二内扇6,然后再经过第二内扇6向左吹出,自动化程度更高。
在本实施例中,窗户还包括风速传感器,风速传感器设在窗体框架上位于靠近外窗扇的一侧,控制器分别与风速传感器和外扇开窗器 7连接;控制器分别与风速传感器和内扇开窗器8连接;风速传感器用于检测室外的风速,风速传感器将检测信号传递至控制器,控制器把相应的控制命令分别传递至外扇开窗器7和内扇开窗器8,从而控制外窗扇和内窗扇的转动角度,从而改变进入到室内的风量,自动化程度更高。
在本实施例中,控制器的控制方式比较简单,控制器采用常用的 PLC单片机进行简单的设计便能实现相应的功能,因此,控制器控制的方式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属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主要保护的是控制器与其余部件之间的连接方式。
在本实施例中,窗体框架上设有纱网9,具体的,纱网9采用嵌入式的方式连接在第一窗框1内和第二窗框2内,纱网9用于防止蚊虫进入到室内,提高室内生活的舒适度。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发明创造并不限于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种种的等同变型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窗户,其特征在于:包括窗体框架、外窗扇和内窗扇,所述外窗扇和所述内窗扇分别设在所述窗体框架的外侧和内侧;
所述窗体框架包括第一窗框和第二窗框,所述第一窗框的一个侧边部与所述第二窗框的一个侧边部连接,所述第一窗框和所述第二窗框处于同一平面,所述第一窗框的开口方向与所述第二窗框的开口方向朝向同一方向;
所述外窗扇包括第一外扇和第二外扇,所述第一外扇的一个侧边部与所述第一窗框的一个侧边部连接,且能相对所述第一窗框转动;所述第二外扇的一个侧边部与所述第二窗框的一个侧边部连接,且能相对所述第二窗框转动;所述第一外扇的开启方向与所述第二外扇的开启方向相反;
所述内窗扇包括第一内扇和第二内扇,所述第一内扇与所述窗体框架的一端部连接,且能相对所述窗体框架转动;所述第二内扇与所述窗体框架的另一端部连接,且能相对所述窗体框架转动;所述第一内扇的开启方向与所述第二内扇的开启方向相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窗户,其特征在于:所述窗体框架上设有外扇铰链,所述外窗扇与所述外扇铰链连接并能绕着所述外扇铰链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窗户,其特征在于:所述窗体框架上设有内扇铰链,所述内窗扇与所述内扇铰链连接并能绕着所述内扇铰链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窗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扇连接在所述第一窗框的右侧边部,所述第二外扇连接在所述第二窗框的左侧边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窗户,其特征在于:所述窗体框架上设有外扇开窗器,所述外扇开窗器的输出端与所述外窗扇连接,所述外扇开窗器用于驱使所述外窗扇绕着所述外扇铰链转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窗户,其特征在于:所述窗体框架上设有内扇开窗器,所述内扇开窗器的输出端与所述内窗扇连接,所述内扇开窗器用于驱使所述内窗扇绕着所述内扇铰链转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窗户,其特征在于:所述窗户还包括控制器和风向传感器,所述风向传感器设在所述窗体框架上,且位于靠近所述外窗扇的一侧,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风向传感器和所述外扇开窗器连接;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风向传感器和所述内扇开窗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窗户,其特征在于:所述窗户还包括风速传感器,所述风速传感器设在所述窗体框架上,且位于靠近所述外窗扇的一侧,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风速传感器和所述外扇开窗器连接;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风速传感器和所述内扇开窗器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窗户,其特征在于:所述窗体框架上设有纱网。
CN202121304837.7U 2021-06-10 2021-06-10 一种窗户 Active CN21580408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304837.7U CN215804080U (zh) 2021-06-10 2021-06-10 一种窗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304837.7U CN215804080U (zh) 2021-06-10 2021-06-10 一种窗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804080U true CN215804080U (zh) 2022-02-11

Family

ID=801762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304837.7U Active CN215804080U (zh) 2021-06-10 2021-06-10 一种窗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80408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685875U (zh) 一种电动遮阳幕墙
CN206233760U (zh) 一种天窗结构
CN215804080U (zh) 一种窗户
CN209413701U (zh) 一种根据室温自动化启闭的上悬窗
CN215056472U (zh) 一种电动开窗器
CN110685535B (zh) 一种智能自动关闭窗户
CN218623887U (zh) 一种一体式节能窗纱
CN205349131U (zh) 一种电动折叠玻璃窗
CN209212109U (zh) 一种可智能关窗的窗户
CN106761156A (zh) 玻璃窗自动关开装置
CN2438813Y (zh) 遥控全玻璃旋转窗
CN212176928U (zh) 一种折叠式自动开关窗户
CN106246037B (zh) 玻璃结构房屋建筑风力感应开关窗控制系统
CN212054274U (zh) 一种安全智能门窗
CN106639731B (zh) 一种电动式天窗
CN215979013U (zh) 一种用于被动式建筑的智能窗
CN2373535Y (zh) 遥控全玻璃旋转式电动窗
CN210685796U (zh) 一种自动防风防雨的铝合金门窗
CN216588281U (zh) 一种能够进行环境监测的门窗系统
CN219387674U (zh) 一种可折叠旋转节能门窗
CN220267488U (zh) 一种节能断桥铝合金门窗
CN213838272U (zh) 一种智能铝合金门窗
CN219471916U (zh) 一种多功能窗户
CN210033111U (zh) 一种四周可通风的风雨感应平推窗
CN208416314U (zh) 一种全自动提拉门窗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225

Address after: 528000 No. 5, Keji East Road, Songgang Songxia Industrial Park, Shishan town, Nanhai District, Fosh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residence declaration)

Patentee after: FOSHAN KIT TECHNOLOGY CO., Pty Ltd.

Address before: 528000 workshop 2, No. 5, Hongtu Road, Songgang Songxia Industrial Park, Shishan town, Nanhai District, Fosh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FOSHAN AYLSON HOUSEHOLD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