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801373U - 一种整体沉入式桩基码头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整体沉入式桩基码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801373U
CN215801373U CN202121887276.8U CN202121887276U CN215801373U CN 215801373 U CN215801373 U CN 215801373U CN 202121887276 U CN202121887276 U CN 202121887276U CN 215801373 U CN215801373 U CN 21580137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le foundation
piles
pile
integral
single pil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887276.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董志良
李燕
何丽平
温承永
王雪刚
林美鸿
滕超
董洪静
陶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CCC Fourth Harbor Engineering Co Ltd
CCCC Fourth Harbor Engineering Institute Co Ltd
Guangzhou Harbor Engineering Quality Inspection Co Ltd
Southern Marine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Guangdong Laboratory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CCCC Fourth Harbor Engineering Co Ltd
CCCC Fourth Harbor Engineering Institute Co Ltd
Guangzhou Harbor Engineering Quality Inspection Co Ltd
Southern Marine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Guangdong Laboratory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CCC Fourth Harbor Engineering Co Ltd, CCCC Fourth Harbor Engineering Institute Co Ltd, Guangzhou Harbor Engineering Quality Inspection Co Ltd, Southern Marine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Guangdong Laboratory Zhuhai filed Critical CCCC Fourth Harbor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887276.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80137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80137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80137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1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at coastal zones; at river basins
    • Y02A10/11Hard structures, e.g. dams, dykes or breakwaters

Landscapes

  • Piles And Underground Anch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海洋工程技术领域,提供一种整体沉入式桩基码头,包括若干呈筒体结构设置的单体桩,若干所述单体桩以预设桩基形状排布设置,且任意两所述单体桩之间形成有通透空间;还包括强化连接结构,所述强化连接结构连接若干所述单体桩以形成整体式桩基;安装状态下时,通过所述单体桩的筒体结构在所述单体桩的底端设置有加固体。本实用新型一方面可大大地提高桩基的抗倾覆稳定性,同时桩间间距大便于强涌浪能轻易透过,具有良好的消浪作用;另一方面极大地克服了在涌浪作用下沉桩时容易造成倾斜或偏位的难题,从而可有效提高复杂海况环境下码头桩基施工的质量。

Description

一种整体沉入式桩基码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海洋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整体沉入式桩基码头。
背景技术
在复杂海况环境下进行海上高桩码头施工时,由于强涌浪的影响施工船舶的晃动较大,造成桩体起吊及下贯沉入施工时桩体晃动幅度较大,同时在不同水深处涌浪对桩体的作用大小不一,极易造成桩体在水平方面受力不平衡,导致桩体发生旋转,在涌浪的上述两方面的影响下,传统技术中所采用的单根桩基施工时,桩体极易发生倾斜,难以保证码头桩基的施工质量,尤其当海床面以下地基为软弱土层或松散砂层时,由于桩侧及桩端所受约束较小,单根桩基在贯入时桩身更易发生倾斜。所以在复杂海况环境下,当码头基础采用单桩施工方式时,桩体极易倾斜,难以保证桩基的垂直度,造成码头桩基无法施工或施工质量不合格的情况,并且在软弱或松散地层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整体沉入式桩基码头及其施工方法,可以大大地提高桩基的抗倾覆稳定性,以及极大程度地克服了传统技术上容易造成倾斜或偏位的难题,确保桩基的施工质量。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整体沉入式桩基码头,包括若干呈筒体结构设置的单体桩,若干所述单体桩以预设桩基形状排布设置,且任意两所述单体桩之间形成有通透空间;
还包括强化连接结构,所述强化连接结构连接若干所述单体桩以形成整体式桩基;
安装状态下时,通过所述单体桩的筒体结构在所述单体桩的底端设置有加固体。
作为优选,若干所述单体桩的轴线相互平行设置。
作为优选,所述预设桩基形状呈圆形或多边形。
作为优选,所述强化连接结构包括上部连接结构,所述上部连接结构连接设置在若干所述单体桩的上端;
所述上部连接结构包括连续梁,所述连续梁的形状与所述预设桩基形状一致;若干所述单体桩均与所述连续梁相连接。
作为优选,还包括若干横撑件,若干所述横撑件的一端与所述单体桩对应连接,若干所述横撑件的另一端在所述预设桩基形状的中部交汇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连续梁与所述横撑件为共面设置;
所述单体桩的上端相间隔地设置有若干所述连续梁。
作为优选,位于所述预设桩基形状的中部还设置有竖撑件,所述竖撑件与所述单体桩之间通过所述横撑件相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强化连接结构还包括下部连接结构,所述下部连接结构连接设置在若干所述单体桩的下端;
所述下部连接结构包括环形加强肋。
作为优选,所述单体桩内设置有后浇填充物。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包括有:
1.本方案中提出了一种整体沉入式桩基码头,为复杂海况环境下的码头建设提供了一种新型整体式桩基结构形式;整体式桩基结构相较于传统技术上的单桩结构,整体式桩基由于整体的截面尺寸大,增大了整体上桩基的自稳能力,大大地提高了桩基的抗倾覆稳定性,减小了桩基施工过程中的倾斜或偏位问题的出现;同时,整体式桩基的桩间间距大,使得强涌浪能轻易透过,从而可减小涌浪作用在整体式桩基上的能量及作用效应,提高了复杂海况环境下码头桩基的施工质量,以及码头运营期的安全性及结构的耐久性。
2.在复杂海况环境下,整体式桩基的工厂化制作、整体式浮运及整体式沉入工艺,既能有效保证码头桩基的施工质量,又能提高施工的效率,节省工程造价;解决了复杂海况环境下码头建设中无法施工或难以保证沉桩质量的施工难点。整体沉入式施工工艺能确保各单体桩同时往下沉入地层中,由于各单体桩形成了整体,相互之间存在约束,避免了施工单桩结构时存在局部不平衡荷载而发生倾斜或偏位的情况,极大程度地克服了单桩结构在涌浪作用下或软弱地层中沉桩时容易造成倾斜或偏位的难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式桩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整体式桩基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整体式桩基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整体式桩基浮运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例下整体式桩基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其中:
1-整体式桩基,11-单体桩,111-通透空间,112-后浇填充物,12-连续梁,13-横撑件,14-竖撑件,15-环形加强肋;2-码头结构,3-助浮气囊,4-加固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如图1-5所示,本实施例中提供一种整体沉入式桩基码头,主要包括若干单体桩11、强化连接结构以及码头结构2。若干所述单体桩11以预设桩基形状排布设置,且任意两所述单体桩11之间形成有通透空间111,以便于涌浪的透过,减小涌浪的作用效应;所述强化连接结构则连接若干所述单体桩11以形成整体式桩基1,所述码头结构2即设置在若干的所述整体式桩基1的上部端面上。
本实施例中,以所述预设桩基形状为圆形时进行示例说明,此时所述整体式桩基1的截面即呈圆形,如图3所示;而在实际的应用中,所述预设桩基形状亦可根据实际的需求或设计意愿而设计为多边形,或简单多边形的叠加,如图5所示,此处不作赘述。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构成所述整体式桩基1的若干所述单体桩11的轴线呈相互平行设置,以使得在复杂的海况环境下具有较好的几何对称性,以便于从各个方面降低涌浪所带来的影响。
进一步地,所述强化连接结构包括上部连接结构和下部连接结构,所述上部连接结构连接设置在若干所述单体桩11的上端,所述下部连接结构连接设置在若干所述单体桩11的下端。
具体地,所述上部连接结构包括连续梁12,本实施例中,所述连续梁12的形状与所述预设桩基1形状一致,若干所述单体桩11均与所述连续梁12相连接以初步形成整体式桩基1。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对应若干所述单体桩11还设置有若干的横撑件13,所述横撑件13的一端与所述单体桩11对应连接,若干所述横撑件13的另一端在所述预设桩基形状的中部交汇连接,以强化对若干所述单体桩11的支撑。
此外,考虑到整体式桩基1的结构受力情况,本实施例中,优选将所述连续梁12与所述横撑件13设置为共面设置,并在所述单体桩11的上端相间隔地设置有两层由所述连续梁12和所述横撑件13所组成的上部连接结构。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在位于所述预设桩基形状的中部还设置有竖撑件14,所述竖撑件14与所述单体桩11之间通过所述横撑件13相连接。
所述下部连接结构则设置为环形加强肋15,以使得所述整体式桩基1的两端均具有较好的整体性,从而更为便于运输作业,避免所述整体式桩基1的变形。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本实施例中巧妙地将所述单体桩11设置为筒体结构,以降低成型后所述整体式桩基1的整体重量;同时,可以通过对所述单体桩11设置后浇填充物112的方式,以提高所述整体式桩基1的自重,进而提高整体的稳定性,可控性更高且投入成本有效降低。
为了便于对本方案的进一步理解,本实施例中还提供有一种整体沉入式桩基码头的施工方法,适用于以上所述的一种整体沉入式桩基码头,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S10.施工前,对水深、涌浪大小及流向、海床面以下土层性质等复杂海况环境进行调查,以摸清涌浪及地质情况对施工的影响。
S20.在工厂进行对整体式桩基1的预制,其中所述整体式桩基1包括若干呈筒状结构的单体桩11,若干的所述单体桩11之间通过强化连接结构以连接形成整体。
S30.采用浮运的方式将所述整体式桩基1运输至施工现场,以避免对大型运输船的租赁;其中,为增大浮力,将所述单体桩11设置为中空的筒状结构,并在所述单体桩11的两端进行封膜处理,以及在所述整体式桩基1的侧部设置助浮气囊3,在运输时使得所述整体式桩基1为侧倒悬浮于水中,采用拖船助运实现所述整体式桩基1的长距离运输。
S40.运输至施工海域后,起吊船移动至预定位置,固定好船体以减小浪流对船体的晃动影响,利用起吊船对整体式桩基1进行吊装操作。此时,需去除所述单体桩11两端的封膜、所述助浮气囊3,以及位于所述整体式桩基1下端的所述强化连接结构,即所述环形加强肋15,定位后缓慢下放,使得所述整体式桩,1依靠自重下沉至无法下沉为止。
S50.根据调查到的海床下的土层性质,选取相应的施工工艺以使得所述整体式桩基1沉入预定土层及深度;其中,当土层密度较好、较大时,可采用振沉方式将所述整体式桩基1沉入海床,如多锤联动振沉装置;当土层为软弱土层或松散砂层时,对若干所述单体桩11的下端进行注浆加固以形成加固体4,增加所述单体桩11及整体式桩基1的侧向约束力及承载力;此时,为了增加所述整体式桩基1的自重,可在所述单体桩11内进行后浇填充物的回填,所述后浇填充物112可选择为混凝土或砂、石等。
S60.重复步骤S20-S50,完成若干所述整体式桩基1的下沉后,调整若干所述整体式桩基1的顶部端面,以确保若干所述整体式桩基1的顶部端面位于同一水平面上,再进行上部所述码头结构2的施工。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故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整体沉入式桩基码头,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呈筒体结构设置的单体桩,若干所述单体桩以预设桩基形状排布设置,且任意两所述单体桩之间形成有通透空间;
还包括强化连接结构,所述强化连接结构连接若干所述单体桩以形成整体式桩基;
安装状态下时,通过所述单体桩的筒体结构在所述单体桩的底端设置有加固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整体沉入式桩基码头,其特征在于,若干所述单体桩的轴线相互平行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整体沉入式桩基码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桩基形状呈圆形或多边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整体沉入式桩基码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强化连接结构包括上部连接结构,所述上部连接结构连接设置在若干所述单体桩的上端;
所述上部连接结构包括连续梁,所述连续梁的形状与所述预设桩基形状一致;若干所述单体桩均与所述连续梁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整体沉入式桩基码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若干横撑件,若干所述横撑件的一端与所述单体桩对应连接,若干所述横撑件的另一端在所述预设桩基形状的中部交汇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整体沉入式桩基码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连续梁与所述横撑件为共面设置;
所述单体桩的上端相间隔地设置有若干所述连续梁。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一种整体沉入式桩基码头,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预设桩基形状的中部还设置有竖撑件,所述竖撑件与所述单体桩之间通过所述横撑件相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整体沉入式桩基码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强化连接结构还包括下部连接结构,所述下部连接结构连接设置在若干所述单体桩的下端;
所述下部连接结构包括环形加强肋。
9.根据权利要求1或8所述的一种整体沉入式桩基码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单体桩内设置有后浇填充物。
CN202121887276.8U 2021-08-12 2021-08-12 一种整体沉入式桩基码头 Active CN21580137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887276.8U CN215801373U (zh) 2021-08-12 2021-08-12 一种整体沉入式桩基码头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887276.8U CN215801373U (zh) 2021-08-12 2021-08-12 一种整体沉入式桩基码头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801373U true CN215801373U (zh) 2022-02-11

Family

ID=801307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887276.8U Active CN215801373U (zh) 2021-08-12 2021-08-12 一种整体沉入式桩基码头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80137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837554A1 (en) Partially floating marine platform for offshore wind-power, bridges and marine buildings, and construction method
CN110382781B (zh) 用于在海洋环境中利用重力铺设建筑物、设备和风力涡轮机的基础的海事结构
US3911687A (en) Foundation method for caissons
CN110374820B (zh) 一种组合式环筒浮箱基础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JP2964640B2 (ja) 重力式海洋構造物の施工方法およびその構造物
CN101761090A (zh) 海上风电机组的空间桁架式多桶基础
CN102162256A (zh) 海上地基基础
CN109736343A (zh) 海上风电基础、其安装方法及风力发电机组
CN103556651A (zh) 预制混凝土导管架式海上风机基础
CN201962644U (zh) 桩承式沉箱海堤
CN102061678A (zh) 在海滨滩涂的软土基础上建造海港码头的方法
CN215801373U (zh) 一种整体沉入式桩基码头
CN201649036U (zh) 建码头用的管桩平台
CN113529645B (zh) 一种整体沉入式桩基码头及其施工方法
KR20140012263A (ko) 해상구조물 지지용 부유 플랫폼
CN201686963U (zh) 内部具有支撑框架体的抛石斜坡式防波堤
CN216701336U (zh) 可移动坐底式海洋站台网箱结构
JPS58178706A (ja) ケ−ソンとその施工方法
CN216194608U (zh) 一种箱型取水口结构的水面漂浮施工结构
CN212077786U (zh) 一种码头构件及其码头结构
CN210343603U (zh) 一种组合式环筒浮箱基础结构
CN2589514Y (zh) 桩基码头用的带浮筒的竖向承载桩
CN211872844U (zh) 一种带锚块的全直桩码头结构
CN217480230U (zh) 适用于深水的海上风电导管架大圆筒基础
KR101069382B1 (ko) 바지선을 이용한 흙구조체 형성용 튜브 및 이의 시공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