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799615U - 液体补充瓶 - Google Patents

液体补充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799615U
CN215799615U CN202121200276.6U CN202121200276U CN215799615U CN 215799615 U CN215799615 U CN 215799615U CN 202121200276 U CN202121200276 U CN 202121200276U CN 215799615 U CN215799615 U CN 21579961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ttle
outer tube
hose
top plate
liqu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200276.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郑宏伟
王歈
李双
张永华
李永
孙磊
李雪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mmunotech Applied Science Ltd
Original Assignee
Immunotech Applied Science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mmunotech Applied Science Ltd filed Critical Immunotech Applied Science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200276.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79961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79961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79961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losures For Contain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液体补充瓶,其包括瓶盖(100)和瓶体(200),所述瓶盖(100)包括结合在一起的环箍(110)和顶板(120),所述环箍(110)连接至所述瓶体(200)的瓶嘴(210),所述顶板(120)覆盖所述瓶嘴(210)的开口,其中,所述顶板(120)设有处于其外表面上的外部管(121)和与所述外部管(121)相连的软管(122),其中,所述外部管(121)的管腔延伸穿过所述顶板(120),并且其中,所述顶板(120)设有至少两组外部管(121)和软管(122),其中,第一组中的软管(122)的自由端设有疏水透气膜(123),而第二组中的软管(122)的自由端被封闭。

Description

液体补充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细胞培养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适于容纳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培养所需的培养基的液体补充瓶。
背景技术
外周血是除骨髓之外的血液,外周血中的单个核细胞是指外周血中具有单个细胞核的细胞,单个核细胞包括两类细胞,一类是淋巴细胞,另一类是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又分成了两种,一种是B淋巴细胞,另一种是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具有体液免疫功能,在抗原刺激下,B淋巴细胞形态变形就会转变为浆细胞,浆细胞就可以产生分泌抗体,从而发挥体液免疫功能;T淋巴细胞具有强大的细胞免疫功能,可以直接杀死进入人体的病原微生物或者衰老的细胞。单核细胞是人体白细胞的一种,它从血液中逸出到组织就变成了吞噬细胞,可以吞噬衰老的细胞和细胞碎片,同时还能吞噬进入人体的各种病原微生物。而且,通过外周血分离培养的单个核细胞具有增殖速度快、安全性、持久性、适应性、全身性等特点,与传统的放疗等方法相比,通过主动免疫能够激发全身性的抗肿瘤效应,作用范围更加广泛,特别适用于多发病灶或有广泛转移的恶性肿瘤。因此,对从外周血中分离出来的单个核细胞进行培养,并利用其治疗疾病成为医疗领域中的一个趋势。在培养过程中,随着单个核细胞的增殖,培养装置中的培养基会被逐渐消耗,因此需要对培养装置中的培养基进行补充。然而,现有的用于补充培养基的补液瓶往往在接收培养基时或者在向培养装置中补充培养基时需要反复多次打开瓶盖,或者反复多次向瓶中插入管子,这造成接收、补充培养基的过程操作复杂,而且培养基被外界细菌病毒污染的风险增大。
因此,在本领域中,亟需一种操作简单方便,而且能够降低培养基被外界细菌病毒污染的风险的补液措施。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液体补充瓶,其包括瓶盖和瓶体,所述瓶盖包括结合在一起的环箍和顶板,所述环箍连接至所述瓶体的瓶嘴,所述顶板覆盖所述瓶嘴的开口,其中,
所述顶板设有处于其外表面上的外部管和与所述外部管相连的软管,其中,所述外部管的管腔延伸穿过所述顶板,并且其中,所述顶板设有至少两组外部管和软管,其中,第一组中的软管的自由端设有疏水透气膜,而第二组中的软管的自由端被封闭。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瓶盖和所述瓶体成一体。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疏水透气膜的通流面积大于所述软管的管腔的截面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顶板还设有处于其内表面上的内部管和与所述内部管相连的导管,并且其中,所述内部管的管腔与所述第一组或所述第二组中的外部管的管腔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导管的自由端朝向所述瓶体的侧壁延伸。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导管的自由端与所述瓶体的底部相邻。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软管插入所述外部管中,并且所述外部管和所述软管的接合区域被注胶密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外部管插入所述软管中,并且所述软管的外侧套设弹性扎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外部管的外表面设有环形脊,所述环形脊插入所述软管中。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弹性扎带在径向上对准所述环形脊。
本实用新型可以体现为附图中的示意性的实施例。然而,应注意的是,附图仅仅是示意性的,任何在本实用新型的教导下所设想到的变化都应被视为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附图说明
附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这些附图不应被解释为必然地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液体补充瓶的立体图;
图2是图1所示的液体补充瓶的分解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液体补充瓶的分解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种实施方式的液体补充瓶的分解图;以及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再一种实施方式的液体补充瓶的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的特征和优点将从以下参考附图进行的描述中变得更加明显。附图中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并且各个附图并不必然地按照实际比例绘制。然而,本实用新型可以实现为许多不同的形式并且不应解释为必然地限制于这里示出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相反,这些示例性实施例仅仅被提供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以及向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传递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实质。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液体补充瓶,该液体补充瓶适于容纳单个核细胞的培养所需的培养基之类的液体,在单个核细胞的培养消耗掉了培养瓶内的一定量培养基并且因此需要向培养瓶内补充培养基时,可以通过该液体补充瓶的瓶盖上的管路从瓶体中抽出培养基,然后将培养基输送至培养瓶中。该液体补充瓶具有良好的密封性,因此可以避免在瓶盖和瓶体之间的接合区域发生泄漏,并且该瓶盖自带管路,因此在从液体补充瓶向培养瓶中输送培养基之类的液体时(本文中还称为补液操作)时,不需要将瓶盖从瓶体上取下,而且也不需要事先向瓶盖中插入管路,这不仅使得补液操作能够简单方便地进行,而且能够避免在打开瓶盖和重新安装瓶盖时对瓶体中的培养基造成污染。另外,该液体补充瓶的瓶盖带有处于瓶体之外的管路,该管路的自由端在常态下封闭,并且仅仅在输送液体时通过例如无菌接管机与其他管路对接,因此无论是在常态下还是在输送液体时,该液体补充瓶都处于全封闭状态下,这进一步降低了瓶内物质泄漏和外界细菌、病毒等污染物污染瓶内物质的风险。总而言之,通过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液体补充瓶,补液操作能够简单方便地进行,而且瓶内的培养基被泄漏和污染的风险被降到最低。
下面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液体补充瓶的可选但非限制性的实施方式。在本文的描述中,远侧、远端是指部件或结构的远离瓶体的一端、一侧,近侧、近端是指部件或结构的靠近瓶体的一端、一侧,因此,“远近方向”是通过相对于瓶体的远近而限定的方向,而“横向方向”是指横向于或垂直于远近方向的方向。然而,值得一提的是,本文中这些指示相对方位的术语的使用仅仅旨在结合附图更直观地传达本实用新型的教导和理念,这些指示相对方位的术语不应以任何方式解释成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的限制。
参考图1和图2,其中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液体补充瓶的立体图和分解图。如图1和图2所示,该液体补充瓶大体包括瓶盖100和瓶体200。
瓶体200可以容纳液体,例如单个核细胞的培养所需的培养基。在对单个核细胞进行培养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将单个核细胞从外周血中分离出来,然后将单个核细胞与培养基一起接种于培养瓶中,随着单个核细胞的增殖,培养基会被逐渐消耗掉。因此,可以使用瓶体200中存储的培养基来补充培养瓶中因培养单个核细胞而消耗掉的培养基。瓶盖100可以通过可分离的方式连接至瓶体200,例如,如图所示,通过螺纹连接至瓶体200。备选地,该瓶盖100也可以通过不可分离的方式(例如,热压焊接、超声波焊接或粘合等)连接至瓶体200或者与瓶体200一体制造。因此,瓶盖100与瓶体200相连接的方式并不能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的限制。
如图2所示,该瓶盖100包括成一体的环箍110和顶板120,其中环箍110可以连接至瓶体200的瓶嘴210,而顶板120可以在环箍110与瓶嘴210连接到位后覆盖瓶嘴210的开口。更具体地,在图中所示的方位下,环箍110可以视为沿着顶板120的周边从顶板120朝向瓶体200延伸的环形结构。在该配置下,环箍110和顶板120一起限定了供瓶嘴210插入的腔室IS,即,用于接收瓶嘴210的腔室IS。特别地,如图2所示,环箍110的内表面上形成有内螺纹,该内螺纹可以与在瓶嘴210上形成的外螺纹配合,从而将环箍110也就是说瓶盖100螺纹连接至瓶体200。特别地,如图2所示,环箍110的外表面上形成了多个平面(例如,组成六角形的六个平面),这些平面可以与扳手(例如,扭力扳手)接合,从而可以利用扳手将瓶盖100旋拧到瓶嘴210上。在这种配置下,顶板120自身可以作为挡环,其可以抵接瓶嘴210,从而限定瓶嘴210进入瓶盖100中的深度,在顶板120抵接瓶嘴210之后,继续旋拧瓶盖100所需的扭矩将会增大,瓶盖100和瓶嘴210之间的接合区域的密封程度也将提高,也就是说,该扭矩与瓶盖100和瓶嘴210之间的接合区域的密封程度相关,更具体地,该扭矩越大,则瓶盖100和瓶嘴210之间的接合区域的密封程度越高,反之亦然。然而,该扭矩不宜过大,因为将瓶盖100旋拧至过大的扭矩可能会导致瓶嘴210上的螺纹损坏、环箍110内的螺纹损坏、和/或瓶盖100以及瓶嘴210自身结构发生损坏。因此,通过在环箍110的外表面上设置上述平面,允许使用扭力扳手将瓶盖100旋拧到瓶嘴210上直至达到合适的扭矩,该合适的扭矩既能保证在瓶盖100和瓶嘴210之间的接合区域实现可靠的密封,又能避免对瓶盖100和瓶嘴210造成损坏。
如图1和图2所示,顶板120设有位于腔室IS之外的从其外表面突出的外部管121,在图中所示的方位下,外部管121向着远离瓶体200的方向D从顶板120的外表面延伸。如图2中的II-II截面图最佳地示出,外部管121的管腔向内延伸穿过顶板120,从而在顶板120的内表面上具有开口。在该配置下,外部管121的管腔将腔室IS与外部连通。另外,如图1和图2所示,外部管121与软管122相连接,更具体地,软管122的一端插入外部管121中,以使得软管122的管腔与外部管121的管腔相连通,并且软管122与外部管121的接合区域被注胶密封。特别地,如图所示,顶板120设有两组外部管121和软管122,其中,一组中的软管122的自由端带有疏水透气膜123,换句话说,该组中的软管122的自由端与疏水透气膜123相连接,而另一组中的软管122的自由端封闭,换句话说,该另一组中的软管122具有封闭的自由端。特别地,所述疏水透气膜123的径向尺寸(例如,通流面积)大于所述软管122的径向尺寸(例如,管腔截面积),从而增大透气性。在该配置下,在瓶盖100与瓶体200相结合的情况下,自由端设有疏水透气膜123的软管122可以将瓶体200的内部与外部气体连通,而自由端封闭的软管122可以通过例如无菌接管机与其他管路相连接,从而输送培养基进出瓶体200,而在输送培养基的过程中,由于自由端设有疏水透气膜123的软管122将瓶体200的内部与外部气体连通,因此瓶体200内不会积聚压力或者产生真空,这使得无论是输入培养基的操作还是输出培养基的操作都能够顺利进行,而且由于疏水透气膜123仅允许气体通过而不允许液体通过,因此降低了瓶体200内的培养基通过疏水透气膜123泄漏至外部的风险。特别地,如图2所示,该软管122被弹性扎带124紧密地绑定至疏水透气膜123,这改善了软管122与疏水透气膜123之间的接合区域的密封,从而进一步降低了瓶体200内的培养基泄漏至外部的风险。特别地,该疏水透气膜123还能够防止微生物(例如,病毒、细菌等)通过,这降低了瓶体200内的培养基被外界细菌病毒污染的风险。另外,由于负责输送液体的软管122的自由端在常态下封闭,并且仅仅在需要输送液体时与其他管路相连接,因此降低了瓶体200内的培养基通过该软管122意外泄漏的风险,同时也避免了外界细菌病毒通过该软管122污染瓶体200内的培养基的风险。虽然在图中示出了两组外部管121和软管122,但是也可以设置多于两组外部管121和软管122,例如,可以设置一组外部管121和软管122用于通气,设置一组外部管121和软管122用于向瓶体200中输送培养基,并设置一组外部管121和软管122用于从瓶体200输出培养基。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外部管121和软管122的具体数量不能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的限制。特别地,可以在顶板120的上表面设置标识,例如“气”、“液”等字样的标识,该标识用于帮助操作人员识别用于通气的外部管121和软管122以及用于输送液体的外部管121和软管122。另外,在该配置下,由于瓶盖100上带有通气和输送液体的管路,因此无论是向瓶体200中输送液体还是从瓶体200输出液体,都不需要将瓶盖100从瓶体200上拆下,因此该配置允许使用瓶盖100和瓶体200以不可分离的方式结合在一起或者一体制造的液体补充瓶,与瓶盖100和瓶体200以可分离的方式结合在一起的液体补充瓶相比,这种液体补充瓶显然可以更加可靠地避免甚至完全避免在瓶盖100和瓶体200之间发生泄漏。
进一步地,参考图2以及II-II截面图,顶板120还设有位于腔室IS之内的从其内表面延伸的内部管125,在图中所示的方位下,内部管125向着靠近瓶体200的方向P从顶板120的内表面延伸,并且顶板120还设有与内部管125相连接的导管126,该导管126旨在当瓶盖100和瓶体200结合在一起时插入瓶体200中。特别地,可以将导管126插入内部管125中,或者可以将内部管125插入导管126中,并且将二者的接合区域注胶密封。特别地,如图中导管126的虚线部分所示,导管126的自由端朝向瓶体200的侧壁延伸,这有利于导管126的自由端延伸到瓶体200的底部或与底部相邻,以方便抽取绝大部分的培养基。特别地,导管126是硬塑料管,这使得能够准确地将导管126的自由端定位在瓶体200的底部,以进一步方便抽取培养基。值得一提的是,在该实施方式中,内部管125的管腔不仅与导管126连通而且还与用于输送液体的外部管121(即,与常态下自由端封闭的软管122相连的外部管121)的管腔连通。因此,根据该实施方式的补液瓶适合于正置使用,所谓正置是指使用时瓶盖100处于瓶体200的上方,在该实施方式中,用于输送液体的外部管122可以通过内部管126从瓶体200中抽出培养基或者向瓶体200中输入培养基,而用于输送空气的外部管122则向瓶体200输入空气或排出瓶体200中的空气,从而避免瓶体200中形成阻碍液体输送的真空或压力。
特别地,如图2中的II-II截面图最佳地示出,在顶板120的内表面上还形成有环形的挡环121,该挡环121从顶板120的内表面朝向腔室IS延伸,并且可以抵靠瓶嘴210的末端,从而防止瓶嘴210进一步向腔室IS内移动。更特别地,挡环121的靠近环箍110的表面相对于环箍110倾斜,更具体地,相对于环箍110的延伸方向(在图2中所示的方位下,即,远近方向DP)倾斜,以使得该倾斜表面随着朝向腔室IS而远离环箍110的内表面,该倾斜表面可以与瓶嘴210相接触。在该配置下,随着瓶嘴210抵靠挡环121的该倾斜表面并继续向腔室IS中移动,该倾斜表面和瓶嘴210之间产生横向的作用力,该横向作用力会将该倾斜表面和瓶嘴210两者在横向上彼此压紧,从而可靠地避免在它们的接合区域发生泄漏。
特别地,如图2中的II-II截面图最佳地示出,在挡环121和环箍110之间形成有环形凹槽127,该环形凹槽127旨在接收瓶嘴210的末端。特别地,在环形凹槽127中还设有O形密封圈130,该O形密封圈130适于被挤压在瓶嘴210和环形凹槽127的底部之间,从而在瓶嘴210和瓶盖100之间建立密封。
下面参考图3-图5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液体补充瓶的其他可选但非限制性的实施方式。
参考图3,其中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液体补充瓶的分解图。需要指出的是,除了内部管125的布置之外,图3中所示的实施方式与图1和图2中所示的实施方式具有相同的配置。如图3以及III-III截面图所示,内部管125的管腔与用于输送空气的外部管121(即,与自由端带有疏水透气膜123的软管122相连的外部管121)的管腔相连通。因此,根据该实施方式的补液瓶适合于倒置使用,所谓倒置是指在使用时瓶体200处于瓶盖100的上方,在该配置下,由于用于输送液体的外部管121的管腔在顶板120的内表面上具有开口,因此液体可以通过该外部管121和相应的软管122进出瓶体200,而空气可以通过用于输送空气的外部管121、相应的软管122、疏水透气膜123以及内部管125进出瓶体200,以免在瓶体200中形成真空或积聚压力,而且内部管125可以将其自由端(即,通气口)延伸至液面上方,因此瓶体200中的液体不会阻塞通气,而且也不会因空气进入液体中而产生气泡或泡沫。
参考图4,其中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种实施方式的液体补充瓶的分解图。需要指出的是,除了外部管121与软管122的连接方式不同之外,图4中所示的实施方式与图1和图2中所示的实施方式具有相同的配置。如图4所示,可以将软管122套设在外部管121的外部,或者说,可以将外部管121插入软管122中,并且可以在软管122的外部套设弹性扎带124,以便将软管122绑定至外部管121,从而改善软管122与外部管121之间的接合区域的密封。特别地,外部管121可以设有从其外表面径向突出的环形脊(未示出)。与外部管121的其他部分相比,该环形脊可以使软管122发生更大程度的变形,从而改善外部管121与软管122之间的接合区域的密封。更特别地,弹性扎带124可以在径向上对准该环形脊,这使得弹性扎带124也将发生更大程度的变形,从而进一步改善外部管121与软管122之间的接合区域的密封。
参考图5,其中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再一种实施方式的液体补充瓶的分解图。需要指出的是,除了外部管121与软管122的连接方式不同之外,图5中所示的实施方式与图3中所示的实施方式具有相同的配置。如图5所示,可以将软管122套设在外部管121的外部,或者说,可以将外部管121插入软管122中,并且可以在软管122的外部套设弹性扎带124,以便将软管122绑定至外部管121,从而改善软管122与外部管121之间的接合区域的密封。特别地,外部管121可以设有从其外表面径向突出的环形脊(未示出)。与外部管121的其他部分相比,该环形脊可以使软管122发生更大程度的变形,从而改善外部管121与软管122之间的接合区域的密封。更特别地,弹性扎带124可以在径向上对准该环形脊,这使得弹性扎带124也将发生更大程度的变形,从而进一步改善外部管121与软管122之间的接合区域的密封。
以上借助于附图详细描述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液体补充瓶的可选但非限制性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内的那些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偏离本公开的精神和实质的情况下,对技术和结构的修改和补充以及对各实施例中的特征的重新组合显然都应视为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因此,在本实用新型的教导下所能够设想到的这些修改和补充都应被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申请日时已知的等效技术和尚未预见的等效技术。

Claims (10)

1.液体补充瓶,其包括瓶盖(100)和瓶体(200),所述瓶盖(100)包括结合在一起的环箍(110)和顶板(120),所述环箍(110)连接至所述瓶体(200)的瓶嘴(210),所述顶板(120)覆盖所述瓶嘴(210)的开口,其特征在于,
所述顶板(120)设有处于其外表面上的外部管(121)和与所述外部管(121)相连的软管(122),其中,所述外部管(121)的管腔延伸穿过所述顶板(120),并且其中,所述顶板(120)设有至少两组外部管(121)和软管(122),其中,第一组中的软管(122)的自由端设有疏水透气膜(123),而第二组中的软管(122)的自由端被封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补充瓶,其特征在于,所述瓶盖(100)和所述瓶体(200)成一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补充瓶,其特征在于,所述疏水透气膜(123)的通流面积大于所述软管(122)的管腔的截面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补充瓶,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120)还设有处于其内表面上的内部管(125)和与所述内部管(125)相连的导管(126),并且其中,所述内部管(125)的管腔与所述第一组或所述第二组中的外部管(121)的管腔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体补充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126)的自由端朝向所述瓶体(200)的侧壁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体补充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126)的自由端与所述瓶体(200)的底部相邻。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补充瓶,其特征在于,所述软管(122)插入所述外部管(121)中,并且所述外部管(121)和所述软管(122)的接合区域被注胶密封。
8.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补充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部管(121)插入所述软管(122)中,并且所述软管(122)的外侧套设弹性扎带(124)。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液体补充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部管(121)的外表面设有环形脊,所述环形脊插入所述软管(122)中。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液体补充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扎带(124)在径向上对准所述环形脊。
CN202121200276.6U 2021-05-31 2021-05-31 液体补充瓶 Active CN21579961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200276.6U CN215799615U (zh) 2021-05-31 2021-05-31 液体补充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200276.6U CN215799615U (zh) 2021-05-31 2021-05-31 液体补充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799615U true CN215799615U (zh) 2022-02-11

Family

ID=801745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200276.6U Active CN215799615U (zh) 2021-05-31 2021-05-31 液体补充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79961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486959B2 (en) Fluid transfer interface
CN101119765B (zh) 两用适配器
US8029023B2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contamination-free and/or sterile sealing between at least two interconnectable connecting means
US11027901B2 (en) Transfer lid
KR20190046811A (ko) 의료용 유체 폐기물 리셉터클을 위한 포트 커넥터 그리고 그 사용 방법
EP2149389A2 (en) Medical stopcock with a cap
CN215799615U (zh) 液体补充瓶
CN107530063A (zh) 微生物取样方法、微生物取样装置以及具有这种取样装置的取样成套设备
CN215799614U (zh) 补液瓶盖
CN215799616U (zh) 密闭培养系统
CN115627230A (zh) 液体补充瓶
CN115627231A (zh) 补液瓶盖
SE455165B (sv) Anordning vid behallare
CN216141554U (zh) 细胞培养瓶
CN215799613U (zh) 培养瓶盖
CN215843617U (zh) 离心杯
CN115627229A (zh) 细胞培养瓶
CN206970605U (zh) 一种小量液体自动过滤除菌装置
CN115627227A (zh) 培养瓶盖
CN211986524U (zh) 防止液体逆流装置及包括该装置的输液器
CN115475703A (zh) 离心杯
CN219354831U (zh) 一种引流瓶
CN113828367A (zh) 液体转移装置
US9265699B2 (en) Gravity feeding device
CN212894715U (zh) 一种无菌液体转移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