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794183U - 一种车座组件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车座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794183U
CN215794183U CN202120511052.0U CN202120511052U CN215794183U CN 215794183 U CN215794183 U CN 215794183U CN 202120511052 U CN202120511052 U CN 202120511052U CN 215794183 U CN215794183 U CN 21579418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at
wedge
seat assembly
seat tube
movable me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511052.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彦甲
许连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Qishe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Qishe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Qishe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Qishe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511052.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79418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79418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79418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座组件,所述车座组件包括用于人员乘坐的车座、与车座连接的座管、以及套设于座管上的中管,在座管上形成有沿轴向延伸的第一齿形槽,中管上则设有第一活动件,第一活动件朝向座管的一侧表面上形成有第二齿形槽,第一活动件受控远离靠近或远离座管,使得座管上的第一齿形槽和第一活动件上的第二齿形槽啮合或者分开,从而使得座管的高度可调或固定,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且齿形槽的配合使得结构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Description

一种车座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两轮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座组件。
背景技术
现有的两轮车,车座的高度大多设置为可调的形式,骑行者可根据自身情况适应调整,以使骑行者获得良好的骑行体验。例如采用凸轮压紧机构或齿形卡位结构实现车座的高度调整和固定。但是凸轮压紧机构的结构复杂、难以实施,齿形卡位结构的受力能力弱,稳定性不佳。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座组件,可以调节车座的高度,且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具有良好的结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座组件,包括用于人员乘坐的车座,所述车座组件包括:
座管,与所述车座连接,所述座管上形成有沿所述座管的轴向延伸的第一齿形槽;
中管,套设于所述座管上,所述中管上设有第一活动件,所述第一活动件朝向所述座管的一侧表面上形成有第二齿形槽;
其中,所述第一活动件被设置为受控运动靠近或者远离所述座管,从而使得所述第一齿形槽与所述第二齿形槽啮合或者分开。
进一步地,所述中管具有中空的用于穿设所述座管的管腔;
所述中管的一侧具有由所述中管的外表面向外突出的突出体,所述突出体具有通孔,所述通孔一侧连通所述管腔;
所述第一活动件活动设置于所述通孔中。
进一步地,所述突出体上还设有第二活动件,所述第二活动件被设置为受控运动带动所述第一活动件运动。
进一步地,所述通孔另一侧开口于所述突出体的外端面;
所述突出体的外端面的边缘区域还形成有榫槽;
所述第二活动件的边缘区域形成有榫耳;
所述榫耳被设置为沿所述榫槽滑动,使所述第二活动件带动所述第一活动件朝向或者远离所述座管运动。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活动件包括第二活动件主体以及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二活动件主体两侧的两个所述榫耳,所述第二活动件主体至少部分位于所述通孔中;
所述榫槽设有两个,分别位于所述突出体的两侧。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活动件位于所述突出体的外端,所述第一活动件处于所述第二活动件和所述座管之间;
所述第二活动件上形成有朝向所述第一活动件突出的楔块;
所述第一活动件朝向所述第二活动件的表面部分向内凹陷形成有收容槽;
所述楔块被设置为受控运动进而脱出或者收容于所述收容槽中。
进一步地,所述收容槽的一侧槽壁形成为斜面;
所述楔块的末端形成有楔面;
所述斜面与所述楔面滑动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活动件上还形成有朝向所述第二活动件突出的挡位块,所述挡位块位于所述收容槽的一侧,用于限位所述楔块的运动距离。
进一步地,所述楔块的末端向一侧弯折并延伸形成延伸部,所述楔面位于所述延伸部上;
所述挡位块上形成有避让孔,所述延伸部被设置为受控运动进而伸入或者脱出所述避让孔。
进一步地,所述通孔内还设置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用于提供所述楔块脱出所述收容槽的驱动力。
进一步地,所述通孔内设置有立柱;
所述弹性件设置为弹簧,套设于所述立柱上,且一端抵接于所述楔块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活动件上还形成有拨动块。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座组件的第一活动件受控远离靠近或远离座管,使得座管上的第一齿形槽和第一活动件上的第二齿形槽啮合或者分开,从而使得座管的高度可调或固定,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且齿形槽的配合使得结构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将更为清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座组件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座组件的左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座组件的一种角度的分解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座组件的另一角度的分解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中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活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二活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座组件在高度固定的状态下的A-A剖面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座组件在高度可调的状态下的A-A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仅仅限于这些实施例。在下文对本实用新型的细节描述中,详尽描述了一些特定的细节部分。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没有这些细节部分的描述也可以完全理解本实用新型。为了避免混淆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公知的方法、过程、流程、元件和电路并没有详细叙述。
此外,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此提供的附图都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且附图不一定是按比例绘制的。
除非上下文明确要求,否则在说明书的“包括”、“包含”等类似词语应当解释为包含的含义而不是排他或穷举的含义;也就是说,是“包括但不限于”的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图1-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座组件的示意图。如图1-图9 所示,所述车座组件包括用于人员乘坐的车座3、与车座3连接的座管1、以及套设于座管1上的中管2,座管1上形成有沿座管1的轴向延伸的第一齿形槽11,中管2上则设有第一活动件21,第一活动件21朝向座管1的一侧表面上形成有与第一齿形槽11延伸方向相同的第二齿形槽 211,第一活动件21受控运动靠近或远离座管1,使得座管1上的第一齿形槽11,和第一活动件21上的第二齿形槽211啮合或者分开,从而使得座管1的高度可调或固定,进而使得车座3的高度可调或固定。
其中,所述齿形槽为沿延伸方向连续排布有齿的长条形结构。
如图1-图5所示,座管1自车座3的下端面向下延伸,中管2具有中空的用于穿设座管1的管腔23,座管1穿设于管腔23中,且中管2 的上端面相隔车座3有间距,从而为车座3的高度调整提供活动空间。
如图1-图5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中管2的一侧具有由中管2的外表面向外突出的突出体20,突出体20具有通孔201,通孔201的一侧连通管腔23,另一侧开口于突出体20的外端。第一活动件21活动设置于通孔201中,并可以沿通孔201运动至突出体20朝向管腔23一侧的开口从而与管腔23中的座管1上的第一齿形槽11配合,或者,还可以沿通孔201运动至突出体20朝向外侧的开口从而与座管1失去配合。
如图1-图5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突出体20的横截面的外轮廓形状可以为圆形,从而使得中管2上外凸的突出体20不易变形、抗冲击性更强,而通孔201的横截面形状可以与其中穿设的第一活动件21的形状相匹配,从而使得第一活动件21可以在通孔201中运动。应理解,在一些不同的实施例中,突出体20的横截面的外轮廓形状也可以为其他形状,例如方形、多边形或者椭圆形等。
如图1-图5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突出体20上还可以设置有第二活动件22,第二活动件22可以受控运动带动第一活动件21运动,从而使得车座组件的操作更加方便,通过操作第二活动件22即可以带动第一活动件21运动。
如图2、图4、图5和图7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突出体20的外端面的边缘区域可以形成有榫槽202,第二活动件22的边缘区域可以形成有榫耳221,榫耳221受控沿榫槽202滑动,从而带动第一活动件21 朝向或者远离座管1运动。其中,易理解,榫槽202形成于突出体20 外端面的边缘区域,而相应的中部区域为贯通突出体20的通孔201。由此,通过操作位于突出体20外端的第二活动件22,即可以带动位于通孔201中的第一活动件21运动,操作更加方便。
如图7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活动件22可以包括第二活动件主体223、以及分别连接于第二活动件主体223两侧的两个榫耳221。相应地,榫槽202也设有两个,分别位于突出体20的外端面的两侧的边缘区域。第二活动件主体223的厚度比榫耳221的厚度厚,从而在第二活动件主体223和榫耳221连接的位置形成台阶状结构。当第二活动件22 两侧的榫耳221,分别滑入突出体20外端面两侧的榫槽202时,第二活动件主体223由于比榫耳221更厚,其至少远离突出体20外端、朝向管腔23一侧的一部分位于通孔201中。此时,所述台阶状结构被两侧的榫槽202卡固在通孔201中,从而使得第二活动件22与突出体20的外端之间形成类似榫卯连接的配合。第二活动件22还可以顺榫槽202向外滑 (不一定完全滑出,可以是部分滑出),此时,易理解,第二活动件22 在未完全滑出之前仍然至少部分位于通孔201中,而第二活动件22的靠近突出体20的外端、远离管腔23的一侧端面可以与突出体20的外端面齐平、使得车座组件的外形更加美观,或者,也可以超出突出体20的外端面。由此,分别设置于两侧的两组榫耳221和榫槽202使得第二活动件22与突出体20之间的滑动连接更稳固。其中,榫槽202的开口的朝与突出体20的延伸方向相垂直。例如,榫槽202的开口朝向可以与座管 1的轴向相平行。由此,榫槽202可以为第二活动件22的运动提供运动依据,且榫槽202还可以导向第二活动件22的运动。
如图3、图6、图8和图9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活动件22 位于突出体20的外端,第一活动件21则处于第二活动件22和座管1 之间,第二活动件22上形成有朝向第一活动件21突出的楔块222,第一活动件21朝向第二活动件22的表面部分向内凹陷形成有收容槽212。楔块222可以跟随第二活动件22运动,从而脱出或者收容于收容槽212 中,进而带动第一活动件21靠近或远离座管1运动。其中,容易理解,楔块222朝向座管1的方向突出,当楔块222未收容于收容槽212而直接抵靠在第一活动件21上时,第一活动件21被推动并朝向座管1的方向运动;当楔块221收容于收容槽212中时,由于收容槽212是内陷的,使得第一活动件21具备远离座管1运动的活动空间。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楔块222在收容于收容槽212中时第一活动件21远离座管1的驱动力,可以由座管1来提供。例如,第一齿形槽11和第二齿形槽211之间的齿形配合,为类似于楔面的配合,且齿形的斜面方向与座管1的轴向不平行,则当对座管1或者车座3施加沿座管1的轴向的力时,基于第一齿形槽11和第二齿形槽211的配合第一活动件21将具有远离座管1的运动趋势,如果此时楔块222收容于收容槽 212中,则第一活动件21具有远离座管1运动的空间,可以远离座管1 运动,此时则可以对车座3施加沿座管1的轴向的力对车座3的高度进行调整。
如图7-图9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收容槽212的一侧槽壁可以形成为斜面2121,楔块222的末端可以形成有楔面2221,斜面2121与楔面2221滑动配合从而使楔块222脱出或者收容于收容槽212中。例如,参考图9的方向坐标系和局部放大图,其中,第一方向X与座管1的轴向相垂直,第二方向Y与座管1的轴向相平行,斜面方向R与第一方向 X和第二方向Y均互成锐角,收容槽212的上槽壁为斜面2121,且斜面 2121沿斜面方向R由下至上延伸,或者说,斜面2121的外端更加远离收容槽212的下槽壁。而楔面2221的延伸方向与楔面2121的延伸方向相平行。当楔块222收容于收容槽212中、并对第二活动件22施加沿第二方向Y向上的驱动力时,楔块222具有向上运动的趋势,此时,由于斜面2121与楔面2221滑动配合,使得楔块222可以顺斜面2121滑出收容槽212,从而抵靠在第一活动件21背离座管1的一侧表面上,进而推动第一活动件21沿第一方向X靠近座管1运动。
如图7-图9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活动件21上还可以形成有朝向第二活动件22突出的挡位块213,挡位块213位于收容槽212的一侧,用于限位楔块222的运动距离。例如,挡位块213可以位于第一活动件21背离座管1的一侧表面上,且位于收容槽212的上方,当楔块 222从收容槽212中脱出时,沿第二方向Y向上运动直至抵于挡位块213 而不能继续运动,以避免第二活动件22运动幅度过大。第二活动件22 的运动幅度至少能保证带动第一活动件21靠近或远离座管1运动时,第一齿形槽11和第二齿形槽211可以啮合或者分开即可。
如图7-图9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楔块222的末端向一侧弯折并延伸形成延伸部2222,楔面2221位于延伸部222上,而在挡位块213 上形成有避让孔2131。例如,参考图8的局部放大图,延伸部2222沿第二方向Y向上延伸,楔面2221位于延伸部222的末端,而避让孔2131 位于延伸部2222在脱出收容槽212后继续运动的路径上。当楔块222 顺斜面2121脱出收容槽212并跟随第二活动件22继续沿第二方向Y向上运动时,延伸部2222先伸入避让孔2131,此时楔块222仍然继续运动,直至楔块222抵于挡位块213上,第二活动件22受到挡位块213 阻碍而停止运动。由此,设置延伸部2222使得楔块222与第一活动件 21的接触面积更大,带动第一活动件21的运动更稳定,而且,在挡位块213中设置避让孔2131,以在延伸部2222脱出收容槽212后可以收纳在避让孔213中,减小了结构整体的体积。
如图3-图5、图8和图9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通孔201内还可以设置有弹性件2011,弹性件2011用于提供楔块222脱出收容槽212 的驱动力。例如,弹性件2011可以为弹簧,且在通孔201内、第一活动件21和第二活动件22之间、楔块222的下方,而通孔201内可以设置有立柱2012,弹性件2011的弹簧套设在立柱2012上,且上端抵接于楔块222。当在外力的驱动下、楔块222收容于收容槽212中时,弹性件 2011产生压缩形变,当所述外力撤去时,弹性件2011自发恢复原长而发生拉伸形变,进而推动楔块222向上运动,使楔块222可以脱出收容槽212。
如图1-图3、图7-图9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活动件22上还可以形成有拨动块224。例如,拨动块224可以位于第二活动件22背离座管1的一侧表面上,并由该表面向外凸起形成,骑行者可以通过拨动拨动块224驱动第二活动件22活动。由此,使得第二活动件22的运动易于驱动,仅需拨动拨动块224即可。
当车座组件处于固定状态时,第一齿形槽11与第二齿形槽211处于啮合状态,楔块222未收容于收容槽212中。当车座3的高度需要调整时,可以通过拨动拨动块224,驱动第二活动件22沿第二方向Y向下运动,此时第二活动件22的运动是基于榫耳221与榫槽202的配合,且榫槽202对第二活动件22的运动还具有导向作用。楔块222跟随第二活动件22运动直至收容于收容于收容槽212中,此时,第一活动件21具有远离座管1运动的活动空间。对车座3或者座管1施加沿第二方向Y的驱动力,使得第一齿形槽11和第二齿形槽211滑动配合,带动第一活动件21远离座管1运动,且第一齿形槽11和第二齿形槽211分开,此时,可以继续对车座3或座管1施力从而调整车座3的高度。车座3的高度调整合适后,松开拨动块224上的驱动力,楔块222在弹性件2011的驱动下脱出收容槽212,并推动第一活动件21朝向座管1运动,直至第一齿形槽11和第二齿形槽211再次啮合,此时,座管1不能再沿管腔23 运动而被锁死,车座组件处于固定状态。
本实用新型的车座组件的第一活动件受控远离靠近或远离座管,使得座管上的第一齿形槽和第一活动件上的第二齿形槽啮合或者分开,从而使得座管的高度可调或固定,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且沿座管的轴向延伸的啮合齿形槽使得车座在固定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改动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车座组件,包括用于人员乘坐的车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座组件包括:
座管(1),与所述车座连接,所述座管(1)上形成有沿所述座管(1)的轴向延伸的第一齿形槽(11);
中管(2),套设于所述座管(1)上,所述中管(2)上设有第一活动件(21),所述第一活动件(21)朝向所述座管(1)的一侧表面上形成有第二齿形槽(211);
其中,所述第一活动件(21)被设置为受控运动靠近或者远离所述座管(1),从而使得所述第一齿形槽(11)与所述第二齿形槽(211)啮合或者分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管(2)具有中空的用于穿设所述座管(1)的管腔(23);
所述中管(2)的一侧具有由所述中管(2)的外表面向外突出的突出体(20),所述突出体(20)具有通孔(201),所述通孔(201)一侧连通所述管腔(23);
所述第一活动件(21)活动设置于所述通孔(201)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突出体(20)上还设有第二活动件(22),所述第二活动件(22)被设置为受控运动带动所述第一活动件(21)运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201)另一侧开口于所述突出体(20)的外端面;
所述突出体(20)的外端面的边缘区域还形成有榫槽(202);
所述第二活动件(22)的边缘区域形成有榫耳(221);
所述榫耳(221)被设置为沿所述榫槽(202)滑动,使所述第二活动件(22)带动所述第一活动件(21)朝向或者远离所述座管(1)运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车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活动件(22)包括第二活动件主体(223)以及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二活动件主体(223)两侧的两个所述榫耳(221),所述第二活动件主体(223)至少部分位于所述通孔(201)中;
所述榫槽(202)设有两个,分别位于所述突出体(20)的两侧。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活动件(22)位于所述突出体(20)的外端,所述第一活动件(21)处于所述第二活动件(22)和所述座管(1)之间;
所述第二活动件(22)上形成有朝向所述第一活动件(21)突出的楔块(222);
所述第一活动件(21)朝向所述第二活动件(22)的表面部分向内凹陷形成有收容槽(212);
所述楔块(222)被设置为受控运动进而脱出或者收容于所述收容槽(212)中。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容槽(212)的一侧槽壁形成为斜面(2121);
所述楔块(222)的末端形成有楔面(2221);
所述斜面(2121)与所述楔面(2221)滑动配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活动件(21)上还形成有朝向所述第二活动件(22)突出的挡位块(213),所述挡位块(213)位于所述收容槽(212)的一侧,用于限位所述楔块(222)的运动距离。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楔块(222)的末端向一侧弯折并延伸形成延伸部(2222),所述楔面(2221)位于所述延伸部(2222)上;
所述挡位块(213)上形成有避让孔(2131),所述延伸部(2222)被设置为受控运动进而伸入或者脱出所述避让孔(2131)。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201)内还设置有弹性件(2011),所述弹性件(2011)用于提供所述楔块(222)脱出所述收容槽(212)的驱动力。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车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201)内设置有立柱(2012);
所述弹性件(2011)设置为弹簧,套设于所述立柱(2012)上,且一端抵接于所述楔块(222)上。
12.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活动件(22)上还形成有拨动块(224)。
CN202120511052.0U 2021-03-10 2021-03-10 一种车座组件 Active CN21579418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511052.0U CN215794183U (zh) 2021-03-10 2021-03-10 一种车座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511052.0U CN215794183U (zh) 2021-03-10 2021-03-10 一种车座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794183U true CN215794183U (zh) 2022-02-11

Family

ID=801619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511052.0U Active CN215794183U (zh) 2021-03-10 2021-03-10 一种车座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79418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099578A (en) Retractable knife
US7347515B1 (en) Sliding rail assembly auto opening mechanism for drawer
JP5425013B2 (ja) 調整可能な子供用安全シート組立体
US20050184629A1 (en) Drawer rail with auto-returning device
US8966771B2 (en) Out of front knife with assisted opening mechanism
US20080309140A1 (en) Armrest adjusting device
US20130182978A1 (en) Automatic homing and track buffering device
US20040227438A1 (en) Automatic return guiding device for a track device
US9247815B2 (en) Slide rail assembly
ITTO20100002A1 (it) Cursore sottile per chiusure lampo.
CN215794183U (zh) 一种车座组件
CN210930372U (zh) 一种具有自闭功能的滑轨组件及抽屉组件
WO2007139364A1 (en) Self closing device for a slide
US9693606B2 (en) Slider assembly and zipper comprising same
US20090094811A1 (en) Front release buckle
CN109330235B (zh) 一种用于家具抽屉与滑轨的集成优化连接结构
CN108202307B (zh) 具有缓冲装置的订书机
KR20010017993A (ko) 시트 벨트 체결장치
KR101090563B1 (ko) 전방 해제 버클
CN210493323U (zh) 一种用于家具的位置调节结构
US20130081236A1 (en) Buckle assembly
JP5437529B1 (ja) スライダ構造体
EP2921076B1 (en) Slide rail assembly
JP3040202U (ja) 引出しのスライドレール
CN218773590U (zh) 连接扣块、滑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