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780903U - 一种介入导管 - Google Patents

一种介入导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780903U
CN215780903U CN202121994864.1U CN202121994864U CN215780903U CN 215780903 U CN215780903 U CN 215780903U CN 202121994864 U CN202121994864 U CN 202121994864U CN 215780903 U CN215780903 U CN 21578090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ne adjustment
tube
interventional catheter
inner tube
develop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994864.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蒋佳强
詹航敏
虞奇峰
秦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Newpulse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Newpulse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Newpulse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Newpulse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994864.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78090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78090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78090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dia Introduction/Drainage Providing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介入导管,该介入导管包括手柄、外管、内管、导丝管和显影件。其中,外管设于手柄;内管穿设于外管;导丝管穿设于内管,导丝管的远端设有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导丝管套设有球囊;瓣膜套设于球囊外且位于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之间。显影件设于导丝管,显影件至少有两个,至少两个显影件设于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之间,每两个相邻的显影件之间具有第一预设间距。微调组件滑动设于外管,内管连接于微调组件的输出端。上述设置和造影剂配合能实现治疗部件与病灶之间相对位置的准确评估,配合微调组件实现对治疗部件位置的精准调节,进而实现精准释放。

Description

一种介入导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介入导管。
背景技术
介入治疗是利用现代高科技手段进行的一种微创性治疗--就是在医学影像设备的引导下,将特制的导管、导丝等精密器械,引入人体,对体内病态进行诊断和局部治疗。
介入类导管的精准定位在手术过程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定位不精确会导致治疗部件与治疗位置不重合,进而导致病灶位置未得到有效治疗或非病灶位置的额外损伤,甚至引起死亡事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介入导管,以实现准确评估治疗部件定位点与病灶位置的相对距离,进而通过近端操作实现对治疗部件位置的精准调节。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介入导管,该介入导管包括:
手柄;
外管,设于所述手柄;
内管,穿设于所述外管;
导丝管,穿设于所述内管,所述导丝管的远端设有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所述导丝管套设有球囊;瓣膜套设于所述球囊外且位于所述第一限位件和所述第二限位件之间;
显影件,设于所述导丝管,所述显影件至少有两个,至少两个所述显影件设于所述第一限位件和所述第二限位件之间,每相邻的两个所述显影件之间具有第一预设间距;
微调组件,设于所述手柄,所述微调组件用于驱动所述内管在所述外管内伸缩。
作为优选,位于所述第一限位件和所述第二限位件之间的所述显影件设有三个,三个所述显影件等距设置于所述导丝管。
作为优选,三个所述显影件中的任一个所述显影件的中间位置或者边缘位置用于和患者的瓣环对齐。
作为优选,所述显影件包括显影环,所述显影环套设于所述导丝管。
作为优选,所述显影环通过粘接或者压握的方式固接于所述导丝管的外周。
作为优选,所述显影件通过印刷工艺制备。
作为优选,所述微调组件包括微调旋钮,转动设于所述手柄,所述微调旋钮设有螺孔;
微调件,所述微调件一端设有螺柱,所述微调件设有多条具有第一预设间距的刻度线,所述微调件穿设于所述微调旋钮的螺孔,且和所述微调旋钮螺纹配合;所述微调件和所述内管连接;
旋转所述微调旋钮,带动所述微调件在所述微调旋钮内伸缩,驱动所述内管在所述外管内伸缩。
作为优选,所述微调件设有通孔,所述内管穿设于所述通孔内;所述微调组件还包括紧固组件,所述紧固组件用于将所述内管固定于所述微调件。
作为优选,所述紧固组件包括紧固帽,所述紧固帽与所述微调件螺接,所述微调件靠近所述紧固帽的一端侧壁均布有若干弹性压块,所述紧固帽内呈喇叭口状,所述紧固帽的内径沿远离所述微调件的方向逐渐减小,旋转所述紧固帽,驱动所述弹性压块向所述内管靠近以压紧所述内管。
作为优选,还包括固定件,所述固定件设于所述手柄内,用于固定所述外管。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介入导管,该介入导管通过在导丝管设置显影件,在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之间设置至少两个显影件,每两个相邻显影件之间具有第一预设间距的显影件,以作为标尺,在影像设备或者造影剂的配合下实现治疗部件与病灶的相对位置的准确评估,配合微调组件实现对治疗部件位置的精准调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介入导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显影件的分布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微调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00、瓣膜;
1、手柄;2、外管;21、固定件;3、内管;
4、导丝管;41、第一限位件;42、第二限位件;43、球囊;44、锥形头;
5、显影件;
6、微调组件;61、微调旋钮;62、微调件;63、弹性压块;64、紧固帽;65、导向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其中,术语“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为两个不同的位置,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介入类导管的精准定位在手术过程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定位不精确会导致治疗部件与治疗位置不重合,进而导致病灶位置未得到有效治疗或非病灶位置的额外损伤,甚至引起死亡事故。
比如在球囊43扩张带动瓣膜100释放过程中,如果瓣膜100太靠心尖端,可能会引起密封膜与瓣环不重合,造成瓣周漏;同时压迫室间隔,造成恶性传导阻滞,永久置入起搏器的概率增大。如果瓣膜100太靠主动脉端,会导致冠状动脉阻塞,甚至有可能导致瓣膜100滑脱到主动脉中,危及患者生命。在瓣膜100释放位置的调节中,输送器起着关键的作用。
为此,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介入导管,即瓣膜输送器,该介入导管包括手柄1、外管2、内管3、导丝管4和显影件5。其中,外管2设于手柄1;内管3穿设于外管2;导丝管4穿设于内管3,导丝管4的远端设有第一限位件41和第二限位件42,导丝管4套设有球囊43;瓣膜100套设于球囊43外且位于第一限位件41和第二限位件42之间。显影件5设于导丝管4,显影件5至少有四个,其中两个分别位于第一限位件41和第二限位件42的内部,且两个显影件5的端部分别和第一限位件41和第二限位件42的端部对齐,另外至少两个显影件5设于第一限位件41和第二限位件42之间,第一限位件41和第二限位件42之间每相邻的两个显影件5之间具有第一预设间距。微调组件6设于外管2,微调组件6用于驱动内管3在外管2内伸缩。
其中,第一限位件41和第二限位件42相比,距离手柄1更远,换言之,手柄1为介入导管的近端,介入导管接触心脏部分为远端。可选地,导丝管4的远端设有锥形头44,球囊43的远端连接于锥形头44,球囊43的近端连接于内管3。可选地,球囊43与内管3连接处设有显影件5,用于指示球囊43的近端位置。
本实施例中,该介入导管通过在导丝管4设置显影件5,其中在第一限位件41和第二限位件42设置两个显影件5,作为瓣膜100的位置显示点,在第一限位件41和第二限位件42之间设置至少两个显影件5且相邻的两个显影件5具有第一预设间距,该设置可以作为标尺,在影像设备或者造影剂的协助下实现治疗部件与病灶之间的相对位置的准确评估,即通过显影件5可以读出瓣膜100需要调节的具体尺寸,配合近端的微调组件6实现对治疗部件位置的精准调节,进而实现精准释放。本实施例中,治疗部件为瓣膜100,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为其他零部件,并不以此为限。
可选地,位于第一限位件41和第二限位件42之间的显影件5设有三个,三个显影件5等距设置于导丝管4。该设置能在显影剂的配合下,确定病灶的位置以及瓣膜100需要移动的距离。该设置中的三个显影点之间有两个第一预设间距,扩大尺寸调整的范围和精度。
在本实施例中,可选地,第一限位件41和第二限位件42之间的三个显影件5中靠近远端的显影件5用于和患者的瓣环对齐。第一限位件41和第二限位件42之间的三个显影件5中位于中间的显影件5用于和瓣膜100的中点对齐,优选地,第一限位件41和第二限位件42之间的三个显影件5中的任一个显影件5的中间位置或者边缘位置用于和患者的瓣环对齐。该设置使得瓣膜100和瓣环的对准更加便捷,提高了瓣膜100放置的精度和效率。其中,显影件5的边缘可以为近端的边缘或者远端的边缘。
现有技术中,有些显影件5和导丝管4分离后会进入球囊43中,由于脱落的显影件5的位置不确定,无法显示治疗部件的位置。为此,本实施例中,关于显影件5的结构,优选地,显影件5包括显影环,显影环套设于导丝管4。借助上述设置,使得显影环始终套在导丝管4,不易脱落。
可选地,显影环通过粘接或者压握的方式固接于导丝管4的外周。该固定方式简单、牢固,且成本低。
可选地,显影环的宽度为1-2毫米,优选为1.5毫米,每两个显影环之间的间距为2毫米,即每相邻两个显影环之间的间隙为2毫米。
关于显影件5的形状,在其他实施例中,可选地,显影件5包括条状或者点状的金属件。本实施例中,显影件5粘接于导丝管4。优选地,条状结构金属件的端部均设有圆角,避免卡在心脏或血管的某一位置或划伤球囊43。
在一实施例中,显影件5通过印刷工艺制备。其中,印刷用的涂料具有显影性,优选地,在涂料中添加硫酸钡或者钨粉。涂料可以为胶水。该设置显影件5和导丝管4的连接牢固,且成本低,适合批量生产。
结合图3所示,关于微调组件6,本实施例中,具体地,微调组件6包括微调旋钮61和微调件62,微调旋钮61转动设于手柄1,微调旋钮61设有螺孔。微调件62一端设有螺柱,微调件62设有多条具有第一预设间距的刻度线,微调件62穿设于微调旋钮61的螺孔,且和微调旋钮61螺纹配合;微调件62和内管3连接。旋转微调旋钮61带动微调件62在微调旋钮61内伸缩,驱动内管3在外管2内伸缩。借助上述设置,实现用力和位置的连续精准操控。微调件62上的刻度线与显影点的距离相对应,随动性好,便于调整。
进一步地,微调件62设有通孔,内管3穿设于通孔内;微调组件6还包括紧固组件,紧固组件用于将内管3固定于微调件62。紧固组件的设置使得内管3和微调组件6可以相对固定,当介入导管承载有瓣膜100的一端进入患者心脏,需要微调时,将内管3和微调组件6通过紧固组件固定,提高了微调组件6的操作效率。可选地,微调组件6还包括导向件65,导向件65固设于手柄1,导向件65设有导向块,微调件62设有导向槽,导向块滑动设于导向槽内。该设置使得微调件62相对手柄1伸缩过程不会发生旋转。
关于紧固组件的结构,本实施例中,具体地,紧固组件包括紧固帽64,紧固帽64与微调件62螺接,微调件62靠近紧固帽64的一端侧壁均布有若干弹性压块63,紧固帽64内呈喇叭口状,紧固帽64的内径沿远离微调件62的方向逐渐减小,旋转紧固帽64,驱动弹性压块63向内管3靠近以压紧内管3。借助上述设置,实现了内管3和微调件62的稳定连接,且若干弹性压块63的设置使得内管3和微调件62固接时内管3的周向受力均匀。紧固帽64远离微调件62时,若干弹性压块63依靠自身弹性远离内管3使得微调件62和内管3能相对滑动。
可选地,介入导管还包括固定件21,固定件21设于手柄1内,用于固定外管2。该设置使得外管2和手柄1连接牢固。可选地,固定件21设有安装孔,外管2穿设于安装孔,且与固定件21焊接或粘接,固定件21卡接于手柄1。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介入导管,其特征在于,包括:
手柄(1);
外管(2),设于所述手柄(1);
内管(3),穿设于所述外管(2);
导丝管(4),穿设于所述内管(3),所述导丝管(4)的远端设有第一限位件(41)和第二限位件(42),所述导丝管(4)套设有球囊(43);瓣膜(100)套设于所述球囊(43)外且位于所述第一限位件(41)和所述第二限位件(42)之间;
显影件(5),设于所述导丝管(4),所述显影件(5)至少有两个,至少两个所述显影件(5)设于所述第一限位件(41)和所述第二限位件(42)之间,每相邻的两个所述显影件(5)之间具有第一预设间距;
微调组件(6),设于所述手柄(1),所述微调组件(6)用于驱动所述内管(3)在所述外管(2)内伸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介入导管,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第一限位件(41)和所述第二限位件(42)之间的所述显影件(5)设有三个,三个所述显影件(5)等距设置于所述导丝管(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介入导管,其特征在于,三个所述显影件(5)中的任一个所述显影件(5)的中间位置或者边缘位置用于和患者的瓣环对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介入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显影件(5)包括显影环,所述显影环套设于所述导丝管(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介入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显影环通过粘接或者压握的方式固接于所述导丝管(4)的外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介入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显影件(5)通过印刷工艺制备。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介入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微调组件(6)包括微调旋钮(61),转动设于所述手柄(1),所述微调旋钮(61)设有螺孔;
微调件(62),所述微调件(62)一端设有螺柱,所述微调件(62)设有多条具有第一预设间距的刻度线,所述微调件(62)穿设于所述微调旋钮(61)的螺孔,且和所述微调旋钮(61)螺纹配合;所述微调件(62)和所述内管(3)连接;
旋转所述微调旋钮(61),带动所述微调件(62)在所述微调旋钮(61)内伸缩,驱动所述内管(3)在所述外管(2)内伸缩。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介入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微调件(62)设有通孔,所述内管(3)穿设于所述通孔内;所述微调组件(6)还包括紧固组件,所述紧固组件用于将所述内管(3)固定于所述微调件(62)。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介入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组件包括紧固帽(64),所述紧固帽(64)与所述微调件(62)螺接,所述微调件(62)靠近所述紧固帽(64)的一端侧壁均布有若干弹性压块(63),所述紧固帽(64)内呈喇叭口状,所述紧固帽(64)的内径沿远离所述微调件(62)的方向逐渐减小,旋转所述紧固帽(64),驱动所述弹性压块(63)向所述内管(3)靠近以压紧所述内管(3)。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介入导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件(21),所述固定件(21)设于所述手柄(1)内,用于固定所述外管(2)。
CN202121994864.1U 2021-08-24 2021-08-24 一种介入导管 Active CN21578090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994864.1U CN215780903U (zh) 2021-08-24 2021-08-24 一种介入导管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994864.1U CN215780903U (zh) 2021-08-24 2021-08-24 一种介入导管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780903U true CN215780903U (zh) 2022-02-11

Family

ID=801503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994864.1U Active CN215780903U (zh) 2021-08-24 2021-08-24 一种介入导管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78090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828809B2 (en) Device for immobilizing a primary instrument and method therefor
US20070010725A1 (en) Localizing device for ventriculostomy
CN110192915A (zh) 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术用穿刺定位系统及精准立体定位器
CN105919589A (zh) 带传感器的头端具有盘状螺旋结构的磁定位环状标测电极导管
CN215780903U (zh) 一种介入导管
CN113397707A (zh) 一种辅助测量组件及其辅助测量方法
EP4238604A1 (en) Adjustable bend sheath
CN113545889B (zh) 一种植入物的位置控制装置
CN113244516B (zh) 一种基于骨性多点定位的非共面穿刺模板制作方法及模板
CN213642756U (zh) 一种标距导丝
CN106552326A (zh) 肿瘤定位装置
CN214286246U (zh) 可调弯鞘
US20200315655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 medical guidance device
CN209285718U (zh) 导向螺丝
CN113712644A (zh) 一种超声引导下椎管内麻醉的定位扫描系统
CN215937647U (zh) 一种辅助测量组件
CN215606129U (zh) 穿刺辅助装置
CN213252366U (zh) 前端开口式显影picc导管
CN109481017A (zh) 导向螺丝及坐标系配准方法
CN211094553U (zh) 一种用于ct微创穿刺治疗模板
US20230310816A1 (en) Surgical method, device, system and kit for the treatment of hydrocephalus
CN219397480U (zh) 穿刺针固定装置
CN213076951U (zh) 一种动脉穿刺针
CN219517317U (zh) 一种带有定位导向机构的引流管
CN221013454U (zh) 一种网篮导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