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773553U - 声学部件电磁屏蔽套筒 - Google Patents
声学部件电磁屏蔽套筒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5773553U CN215773553U CN202121771256.4U CN202121771256U CN215773553U CN 215773553 U CN215773553 U CN 215773553U CN 202121771256 U CN202121771256 U CN 202121771256U CN 215773553 U CN215773553 U CN 21577355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electromagnetic shielding
- sleeve
- acoustic
- shielding sleeve
- acoustic memb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hielding Devices Or Components To Electric Or Magnetic Field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声学部件电磁屏蔽套筒。该声学部件电磁屏蔽套筒包括折叠金属片材,所述折叠金属片材具有第一端和相对的第二端,所述折叠金属片材的第一端上具有突起,所述折叠金属片材的第二端上具有凹槽,所述凹槽具有基本上互补的形状。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突起和凹槽形成互锁配合端以形成端部封闭的套筒,而在其他实施方式中,采用非互锁结构的配合端。突起在接头处设置在凹槽中以形成端部封闭的套筒。端部封闭的套筒的尺寸和结构被确定成在与用于声学部件(如平衡电枢接收器或麦克风)的壳体的外表面基本接触的情况下围绕该外表面延伸。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公开总体上涉及声学部件,并且更具体地涉及用于声学部件的电磁屏蔽以及与电磁屏蔽相组合的声学部件。
背景技术
诸如麦克风和发声接收器的声学部件通常包括组装在与主机设备或系统集成的壳体内的各种零件。这种主机包括助听器、耳机、真无线立体声(TWS)耳机、无线通信设备、个人计算机、电器和汽车等。然而,这些和其他声学部件通常易受来自外部源的电磁干扰的影响。该部件还可以是其他设备的干扰源。用于声学部件的已知电磁屏蔽被配置为在深冲压工艺中形成的套筒,该深拉工艺需要用于拉伸、切割、去毛刺和其他操作的复杂工具。深拉工艺成本高且费力,容易破裂,限制套筒长度,并产生不一致的套筒厚度等缺点。
实用新型内容
提供了一种声学部件电磁屏蔽套筒。所述声学部件电磁屏蔽套筒包括:具有第一端和相对的第二端的折叠金属片材;在所述折叠金属片材的第一端上的突起;在所述折叠金属片材的第二端上的凹槽,所述突起和所述凹槽具有基本上互补的形状,所述突起在接头处设置在所述凹槽中以形成端部封闭的套筒;其中,所述端部封闭的套筒的尺寸和结构被确定成在与声学部件壳体的外表面基本上接触的情况下围绕该外表面延伸。
优选地,所述突起和所述凹槽互锁。
优选地,所述接头通过压印和焊接加强。
优选地,所述接头基本上没有间隙。
优选地,所述折叠金属片材包含铜合金。
优选地,所述接头通过压印加强。
优选地,所述接头通过焊接加强。
优选地,所述折叠金属片材的电阻率小于约3微欧姆·厘米。
优选地,所述声学部件电磁屏蔽套筒与发声平衡电枢接收器组合,所述发声平衡电枢接收器包括:接收器壳体;位于所述接收器壳体中的振膜,所述振膜将所述接收器壳体的内部分隔成后容积和具有声音端口的前容积;电动机,所述电动机位于所述后容积中并且包括线圈,所述线圈布置在附接至轭的电枢周围,所述电枢的一部分设置在多个磁体之间的间隙中,所述多个磁体由所述轭以间隔开的关系保持;以及连杆,所述连杆将所述电枢的可移动部分与所述振膜的可移动部分互连,其中,所述端部封闭的套筒围绕所述接收器壳体的至少外部部分设置。
优选地,所述端部封闭的套筒通过胶紧固到所述接收器壳体。
优选地,所述端部封闭的套筒的厚度在2密耳和5密耳之间。
附图说明
在参考附图考虑以下详细描述后,本发明的目的、特征和优点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更加完全显而易见。
图1是根据本公开中阐述的代表性示例的具有EM屏蔽的声接收器的立体图;
图2是没有EM屏蔽的声接收器的立体图;
图3是一个EM套筒的立体图,该套筒的尺寸被确定成用于接纳图2的声接收器;
图4是形成图3所示的EM套筒的单件冲压金属带的代表性平面图;以及
图5是与声接收器结合的EM套筒的截面图。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理解,图中的元件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而示出的。将进一步了解,除非另外规定,否则某些动作或步骤的次序或发生可不同于所描述的次序或同时执行。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表达具有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理解的普通含义,除了本文中赋予它们不同的含义。
具体实施方式
本公开涉及用于声学部件(如平衡电枢接收器和麦克风)的电磁屏蔽。这些部件通常集成在助听器中,例如:耳后(BTE)装置,其具有延伸到耳中或耳上的部分,耳道内(ITC)或部分在耳道内的装置,耳道内接收器(RIC)装置,头戴式耳机,有线或无线耳内(ITE)耳塞或耳机,以及其他产生声输出信号且打算用于用户耳朵上、耳内或附近的听力装置。麦克风部件(例如MEMS麦克风)通常也集成在各种其他主机装置和系统中的无线通信装置中。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声学部件电磁屏蔽套筒包括折叠金属片材,该折叠金属片材具有在第一端上的一个或多个突起和在第二端上的相应凹槽。每个突起和凹槽可以具有基本上互补的形状。所述一个或多个突起在接合处设置在相应的凹槽中以形成端部封闭的套筒。该端部封闭的套筒的尺寸和结构设置成围绕声学部件壳体的外表面延伸,并与之基本接触。
在一些实现方式中,该凸起和凹槽形成互锁接头,该互锁接头在该接头处于张力下时抵抗分离。在各种其他互锁形状中,一个这样的互锁接头可以由具有燕尾形状的互补凹部和突起提供。更一般地,只要使用其他接头保持装置,基本上一个或多个互补凹部和突起的形状不需要互锁。
互锁接头可由多种机构加强,包括硬币,焊接,粘合剂或这些或其他保持机构中的一个或多个的组合。在一个或多个突起和凹槽不是互锁的情况下,需要这些或一些其他保持机构中的一个。当接头基本上没有间隙时,套筒将提供最佳的电磁屏蔽。通过精确地构造基本互补的突起和凹槽,可以减小或最小化间隙。可以通过压印,焊接或通过将导电粘合剂施加到接头来减小任何间隙。根据应用,接头中的一些间隙是允许的。
在图1至图5中,平衡电枢接收器电磁屏蔽套筒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包括折叠金属片材,该折叠金属片材具有第一端102和相对的第二端104,在折叠金属片材的第一端上具有突起106,在折叠金属片材的第二端上具有凹槽108。突起和凹槽具有基本上互补的形状,所述互补的形状可配合以形成如本文所述的接头。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突起和凹槽形成互锁配合端以形成端部封闭的套筒,而在其他实施方式中,采用非互锁结构的配合端。不容易拉开的互锁结构的例子是燕尾突起130和配合凹槽。然而,可以采用任何合适的形状。
突起108在接头110处设置在凹槽中以形成端部封闭的套筒100。端部封闭的套筒的尺寸和结构被确定成在与平衡电枢接收器壳体114的外表面112基本接触的情况下围绕外表面112延伸。例如,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端部封闭的套筒通过摩擦配合或焊接与接收器壳体的外表面直接接触,而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套筒通过中间材料(如胶、绝缘体或其他材料)与壳体间接接触。屏蔽有助于防止由声学部件外部的信号和/或由声学部件产生的信号引起的电磁干扰。在该示例中,多个突起和相应的凹槽用于形成端部封闭的套筒。例如,突起118和凹槽120也形成在金属片材中。可以使用任何合适数量的突起和相应的凹槽。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与较短长度套管相比,较长长度套管的突起和相应的凹槽的数量增加。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平衡电枢接收器电磁屏蔽套筒包括通过压印122、124和/或焊接加强的接头。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接头基本上没有所示的间隙。
套筒的折叠片材是高度导电的并且具有低于某一水平的电阻率。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电阻率小于约3微欧姆·厘米。代表性的材料(例如银、金、铜和铝等以及它们的一些合金)可以满足该电阻率要求。在一个特定实施方式中,电磁屏蔽套管包括包含铜合金的折叠金属片材。
由于套管表面下的电流指数衰减的趋肤效应现象,折叠片材的厚度可以相对较薄。因此,将折叠片材的厚度增加超过趋肤深度的约2倍可能不会显著改善电磁屏蔽性能。对于平衡电枢接收器应用,屏蔽的厚度在大约0.002″(2密耳)和大约0.012″(12密耳)之间。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套筒100的厚度大约为0.004英寸(4密耳)。在另一实施方式中,套筒厚度大约为0.006英寸(6密耳)。更一般地,厚度取决于套筒材料的性质(例如电阻率和磁导率等)以及干扰信号的频率等考虑因素。因此,对于其他应用,厚度范围可大于或小于代表性的2密耳至12密耳范围。
图1和图5示出了与发声平衡电枢接收器组合的平衡电枢接收器电磁屏蔽套筒。发声平衡电枢接收器132包括接收器壳体114、位于接收器壳体114中的振膜134。振膜134将接收器壳体的内部分隔成后容积138和具有声音端口142的前容积140。电动机144位于后容积中并且包括线圈146,线圈146围绕附接到轭的电枢148设置。电枢的一部分设置在磁体152之间的间隙150中,磁体152由轭以间隔开的关系保持。连杆154将电枢的可移动部分与振膜的可移动部分互连,其中端部封闭的套筒围绕接收器壳体的至少外部部分设置。声音喷嘴155将声音从声音端口142传递到用户的耳朵中。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声学喷嘴155容纳耳内橡胶附件,该耳内橡胶附件的尺寸适于配合在使用者的耳道中。然而,可以采用任何合适的配置。在所示的例子中,端部封闭的套筒的长度基本上等于接收器壳体的长度。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端部封闭的套筒的长度小于或大于接收器壳体的长度。
在听力设备中使用多个接收器的特定实施方式中,单个套筒100包围多个接收器。在采用多个接收器的其他实现方式中,每个接收器具有其自己的套筒。还应认识到,套筒100可与镍铁高导磁合金一起用作磁屏蔽。
在某些示例中,套筒100电接地。在一些示例中,套管100与声接收器壳体分离并连接到声接收器壳体。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套筒100通过冲压出如图4所示的金属条而制成,该金属条具有互锁构造,例如在一端具有突起构造而在相对端具有互补凹槽构造的扁平金属坯料159。条带可被折叠,使得凸片构造与互补凹槽构造配合。如果需要,刻痕线160可以沿着金属带的角部形成,以便于弯曲并减小形成套筒的侧壁162时的应力。冲压和折叠操作不易破裂、壁厚变化和对套筒总长度的限制,并且比现有技术的深拉操作需要更少的操作步骤。压印操作可应用于配合的附接构造的多个部分以进行保持或强化。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由突起和凹槽形成的接合处进行激光焊接以进行保持或强化。将声学部件壳体插入到套筒中或将套筒围绕壳体插入。
在其他益处中,与使用深拉工艺的常规屏蔽不同,通过冲压工艺制造的具有端部的所公开的EM屏蔽(所述端部具有一个或多个互补突起和凹槽)提供了更成本有效的EM套筒设计。例如,加工工具较不复杂并且材料的量可以小于深拉工艺。而且,与冲压和折叠方法相比,通过深拉产生的壁厚可能具有不希望的变化。
虽然本公开和目前被认为是其最佳模式的内容已经以建立发明人的所有权并使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制造和使用其的方式进行了描述,但是应当理解和认识到,存在本文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许多等同物,并且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无数修改和变化。这不是由示例性实施例限制,而是由所附权利要求限制。
Claims (11)
1.一种声学部件电磁屏蔽套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声学部件电磁屏蔽套筒包括:
具有第一端和相对的第二端的折叠金属片材;
在所述折叠金属片材的第一端上的突起;
在所述折叠金属片材的第二端上的凹槽,所述突起和所述凹槽具有互补的形状,所述突起在接头处设置在所述凹槽中以形成端部封闭的套筒;
其中,所述端部封闭的套筒的尺寸和结构被确定成在与声学部件壳体的外表面接触的情况下围绕该外表面延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声学部件电磁屏蔽套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突起和所述凹槽互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声学部件电磁屏蔽套筒,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头通过压印和焊接加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声学部件电磁屏蔽套筒,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头没有间隙。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声学部件电磁屏蔽套筒,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金属片材包含铜合金。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声学部件电磁屏蔽套筒,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头通过压印加强。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声学部件电磁屏蔽套筒,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头通过焊接加强。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声学部件电磁屏蔽套筒,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金属片材的电阻率小于约3微欧姆·厘米。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声学部件电磁屏蔽套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声学部件电磁屏蔽套筒与发声平衡电枢接收器组合,所述发声平衡电枢接收器包括:
接收器壳体;
位于所述接收器壳体中的振膜,所述振膜将所述接收器壳体的内部分隔成后容积和具有声音端口的前容积;
电动机,所述电动机位于所述后容积中并且包括线圈,所述线圈布置在附接至轭的电枢周围,所述电枢的一部分设置在多个磁体之间的间隙中,所述多个磁体由所述轭以间隔开的关系保持;以及
连杆,所述连杆将所述电枢的可移动部分与所述振膜的可移动部分互连,
其中,所述端部封闭的套筒围绕所述接收器壳体的至少外部部分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声学部件电磁屏蔽套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端部封闭的套筒通过胶紧固到所述接收器壳体。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声学部件电磁屏蔽套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端部封闭的套筒的厚度在2密耳和5密耳之间。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PH2-2021-050701 | 2021-06-16 | ||
PH22021050701 | 2021-06-16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5773553U true CN215773553U (zh) | 2022-02-08 |
Family
ID=801090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1771256.4U Active CN215773553U (zh) | 2021-06-16 | 2021-07-30 | 声学部件电磁屏蔽套筒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5773553U (zh) |
-
2021
- 2021-07-30 CN CN202121771256.4U patent/CN215773553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7451736B2 (ja) | イヤホン | |
EP2071866B1 (en) | A detachable earpiece auditory device with spring operation | |
EP2869593B1 (en) | Earphone device | |
EP2432254B1 (en) | Hearing instrument | |
EP3910966A1 (en) | Transducer modules for auditory communication devices and auditory communication devices | |
TW201528830A (zh) | 整合式揚聲器總成 | |
KR101738902B1 (ko) | 다이나믹 스피커와 압전 소자를 이용한 고음질 스피커 | |
US9049526B2 (en) | Compact programming block connector for hearing assistance devices | |
CN214070149U (zh) | 平衡电枢接收器壳体盖 | |
US20220279295A1 (en) | Method for producing a hearing aid with an antenna module, and hearing aid | |
CN220325821U (zh) | 动铁式受话器磁轭和动铁式受话器马达 | |
CN215773553U (zh) | 声学部件电磁屏蔽套筒 | |
US11600435B2 (en) | Coil bobbin for a balanced armature receiver | |
AU2013383006B2 (en) | Behind the ear hearing aid | |
US20200288254A1 (en) | Hearing device with vent | |
US11924615B2 (en) | Hearing aid, antenna for a hearing aid,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a hearing aid | |
KR101690263B1 (ko) | 다이나믹 스피커와 두 개의 압전 소자를 이용한 스피커 | |
CN211352410U (zh) | 听觉装置用的耳塞 | |
CN210694343U (zh) | 电枢以及声接收器电机 | |
KR101713174B1 (ko) | 다이나믹 스피커와 압전 스피커를 이용한 이어폰 | |
EP2324643B1 (en) | Hearing aid faceplate arrangement | |
CN221306100U (zh) | 听力装置的扬声器和可穿戴的扬声器 | |
CN217721443U (zh) | 耳机芯及耳机 | |
JP3230317U (ja) | イヤホン | |
US20240147137A1 (en) | Ear-Worn Hearing Device with Multiple Transducers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