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773183U - 保护壳及电子设备组件 - Google Patents

保护壳及电子设备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773183U
CN215773183U CN202121213710.4U CN202121213710U CN215773183U CN 215773183 U CN215773183 U CN 215773183U CN 202121213710 U CN202121213710 U CN 202121213710U CN 215773183 U CN215773183 U CN 21577318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nic device
unit
indicating
electronic equipment
sig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213710.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曹双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213710.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77318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77318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77318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是关于一种保护壳及电子设备组件,保护壳安装于电子设备外部,其中,保护壳包括壳本体和设置于壳本体的指示组件,指示组件包括指示单元,以及与指示单元电连接的传输单元;其中,传输单元与电子设备的电控器件电连接,所述电控器件传输第一信号至所述传输单元,所述传输单元传输第二信号至所述指示单元。本公开将具有指示功能的指示组件集成于保护壳中,以在保留指示组件的同时,减少指示组件对电子设备内部空间的占用。

Description

保护壳及电子设备组件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电子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保护壳及电子设备组件。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电子设备如手机、平板等的功能越来越丰富,品质要求越来越高,电子设备内部器件堆叠越来越多。
相关技术中,电子设备中所采用的指示灯方案通常是集成于电子设备内部,即指示灯位于电子设备主板上,通过导光柱将光从指示灯位置导通到屏幕正面,屏幕盖板上与指示灯对应的位置不进行油墨遮蔽,指示灯发出的光可以从盖板中透出。其中,导光柱安装在设备的中框上,其占用电子设备较大的堆叠空间。
而由于电子设备的内部空间有限,为了保证重要功能所使用的器件具有足够的安装空间,相关技术中还可能舍弃部分不重要的功能,比如指示灯功能,然而,当电子设备消息无指示灯提示时,用户可能无法及时得知存在未处理消息,降低用户处理消息的及时性。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公开提供了一种保护壳及电子设备组件。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保护壳,安装于电子设备外部,所述保护壳包括壳本体和设置于所述壳本体的指示组件,所述指示组件包括指示单元,以及与所述指示单元电连接的传输单元;所述传输单元与所述电子设备的电控器件电连接,所述电控器件传输第一信号至所述传输单元,所述传输单元传输第二信号至所述指示单元。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传输单元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一传输部,所述第一传输部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指示单元电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还与所述电子设备的预设接口可拆卸连接。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电子设备的预设接口插接连接。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用于覆盖所述电子设备的USB接口的USB接口塞,或者,插针。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连接部设置于所述壳本体的顶部、底部或侧部。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传输单元包括第二连接部和第二传输部,所述第二传输部分别与所述第二连接部和所述指示单元电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还与所述电子设备的预设线圈无线电连接。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通信线圈,所述第二传输部包括电路板,所述电路板通过设置于其上的电路走线分别与所述通信线圈和所述指示单元电连接。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指示单元包括指示灯、振动器、蜂鸣器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指示单元嵌入设置于所述壳本体的内部;和/或,所述指示单元设置在所述壳本体的外壁。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组件,包括电子设备的本体以及如第一方面所述的保护壳。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将具有指示功能的指示组件集成于保护壳中,以在保留指示组件的同时,减少指示组件对电子设备内部空间的占用,提高用户的使用舒适感。
另外,保护壳与电子设备配合使用,保护壳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避免在日常使用中电子设备发生损坏。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保护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保护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保护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保护壳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实用新型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实用新型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随着科技的进步、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电子设备如手机、平板等的功能越来越丰富,品质要求越来越高,电子设备内部器件堆叠越来越多。
相关技术中,电子设备中所采用的指示灯方案通常是集成于电子设备内部,即指示灯位于电子设备主板上,通过导光柱将光从指示灯位置导通到屏幕正面,屏幕盖板上与指示灯对应的位置不进行油墨遮蔽,指示灯发出的光可以从盖板中透出。其中,导光柱安装在设备的中框上,其占用电子设备较大的堆叠空间。
而由于电子设备的内部空间有限,为了保证重要功能所使用的器件具有足够的安装空间,相关技术中还可能舍弃部分不重要的功能,比如指示灯功能,然而,当电子设备消息无指示灯提示时,用户可能无法及时得知存在未处理消息,降低用户处理消息的及时性。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保护壳,该保护壳安装于电子设备外部,在为电子设备提供外壳保护功能的同时,将具有指示功能的指示组件集成于保护壳中,以在保留指示组件的同时,减少指示组件对电子设备内部空间的占用,提高用户的使用舒适感。
根据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保护壳10,其安装在电子设备(图中未示出)外部。其中,电子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手机、平板电脑、智能穿戴设备等电子设备。保护壳包括壳本体1和设置于壳本体1上的指示组件2。其中,壳本体1上设置有容纳腔,该容纳腔用于容置电子设备,壳本体1对电子设备进行保护,避免电子设备在日常使用中损坏。壳本体1作为指示组件2的承载部件,指示组件2可以安装在壳本体1的任意位置,比如,设置在壳本体1的内部,或者,设置在壳本体1的顶部等比较明显的位置,以在电子设备处于预设状态或者发出预设信息时,指示组件2发出的提示信息能够被用户清楚的观察到,以便于用户及时进行处理。另外,指示组件2的设置位置的选择还需要考虑其与电子设备的连接便捷性。
本实施例中,指示组件2包括可设置于壳本体1中任意位置的指示单元21,以及传输单元22,传输单元22与指示单元21电连接,同时,传输单元22还与电子设备中的电控器件电连接,电子设备的电控器件传输第一信号至传输单元,传输单元传输第二信号至指示单元。比如,在电子设备处于预设状态或发出预设信息时,电控器件发出信号数据,传输单元传输信号数据至指示单元,并由指示单元发出提示信号。其中,电子设备的电控器件比如可以是电子设备的主控电路板。传输单元22可以用于接收电子设备的电控器件传输的预设信息,其还可以用于接收电子设备传输的电能,并进一步将电能传输给指示单元21。需要指出的是,电子设备处于预设状态包括但不限于电子设备处于充电状态或低电量提示状态等,而预设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未处理未接来电、未查看短信消息等用户未处理的操作信息。另外,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比如,第一信号可以是通过无线传输方式传输的无线信号,第二信号可以是通过有线传输方式传输的有线信号;再比如,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均可以是电能信号;再比如,第一信号是电能信号,第二信号是控制信号;再比如,第一信号是控制信号,第二信号是电能信号。
本实施例中,当电子设备处于预设状态或者通过内部电控器件向传输单元发出预设信息时,指示单元21接收到电能,指示单元21发出提示信号,以提示用户当前有未处理的操作。本实施例中,将用于发出提示信息的指示单元设置在电子设备的保护壳中,在保留了指示功能的同时,不占用电子设备的内部空间,用户使用满意度高。
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例,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保护壳包括壳本体1和指示组件2,指示组件2包括指示单元21和传输单元22,指示单元21通过传输单元22与壳本体1连接。
其中,传输单元22包括第一连接部221和第一传输部222,第一连接部221的一端与壳本体1连接,两者连接方式比如可以是柔性连接,第一连接部221可以相对壳本体1弯曲。第一传输部222设置于第一连接部221的另一端,且第一传输部222的另一端还与指示单元21电连接,以实现指示单元21与电子设备内部的电控器件之间的电性连接,提供电能给指示单元21,以当电子设备处于预设状态或者发出预设信息时,指示单元21发出提示信号,提示用户当前有未处理的操作。
在一个示例中,第一连接部221与电子设备上的预设接口可拆卸连接。电子设备安装在壳本体1中,第一连接部221连接在预设接口上,以实现指示单元21与电子设备电连接。此时,当电子设备处于预设状态或者发出预设信息时,指示单元21发出提示信号,以提示用户当前有未处理的操作。其中,预设接口可以是电子设备上的充电接口、耳机接口。
当预设接口为充电接口,例如USB接口,且该充电接口位于电子设备的底部时,相对应的,第一连接部221设置在壳本体1的底部,并与该充电接口配合使用。当预设接口为耳机接口时,该耳机接口位于电子设备的顶部或位于电子设备的底部时,相对应的,第一连接部221设置在壳本体1的顶部或底部,并与该耳机接口配合使用。
继续参见图1所示,第一传输部222可以是设置在壳本体1中的传输线路,该传输线路的两端分别与指示单元21和第一连接部221电连接,同时,在第一连接部221上设置有连接线路,连接线路比如可以是具有信号传输功能和电能传输功能的数据线。该连接线路与电子设备的充电接口或耳机接口匹配使用。
在一个示例中,第一连接部221可以是用于覆盖电子设备上的USB接口的USB接口塞,该USB接口塞与电子设备中的充电接口配合使用,两者之间采用插接方式连接。在正常使用时,USB接口塞插接于充电接口中,USB接口塞上的传输线路与充电接口中的线路电连接,电路导通。当电子设备中存在未查看的信息或者存在未查看的未接来电时,电子设备与第一连接部221之间的电路连通,指示单元21发出指示信号。
在另一个示例中,第一连接部221可以是插针,该示例中的插针可以与耳机插头形式类似,相对应的,在电子设备的预设位置处设置有与插针相适配的插孔,比如手机上的耳机插孔,插针与电子设备的插孔之间同样采用插接方式连接。在正常使用时,插针插接于电子设备上,插针与电子设备内电控器件的线路电连接,电路导通,当电子设备中存在未查看的信息或者存在未查看的未接来电时,电子设备与第一连接部221之间的电路连通,控制指示单元21发出指示信号。
其中,第一连接部221可以设置于壳本体1的顶部、底部或侧部。其中,第一连接部的具体设置位置可根据用户操作习惯而灵活设计,或根据电子设备内的功能模块的布局来设定,灵活度高,同时方便对电子设备内多种功能模块进行灵活的布局设计,以满足用户对多功能的使用需求。
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例,如图2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保护壳包括壳本体1和指示组件2,指示组件包括指示单元21和传输单元22,指示单元21通过传输单元22与壳本体1连接。
其中,传输单元22包括第二连接部223和第二传输部224,其中第二传输部224分别与第二连接部223和壳本体1中的指示单元21电连接。
示例性的,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连接部223包括通信线圈,该通信线圈与电子设备中的预设线圈(图中未示出)无线电连接,并用于接收电信号。第二传输部224包括电路板,电路板比如可以是印刷电路板(PCB,Printed Circuit Board),也可以是柔性电路板(FPC,Flexible Printed Circuit)。该电路板通过设置于其上的电路走线分别与通信线圈和指示单元21电连接,并将通信线圈接收的电信号传输至指示单元21中。即,通信线圈与电子设备上的预设线圈两者之间通过电磁波实现无线电连接,为指示组件2提供电能。当电子设备存储有未阅读的消息时,或者,电子设备中记载有未接通的来电消息时,电子设备上的预设线圈发出电磁信号,第二连接部223接收到电磁信号,第二传输部224获得电能,第二连接部224为具有控制功能的电路板,第二连接部224控制指示单元21发出指示信号。
如图1至图4所示,指示单元21包括指示灯、振动器、蜂鸣器中的一种或多种。指示灯或振动器或蜂鸣器设置在壳本体1的任意位置,并由第二连接部223实现其与电子设备内电控器件两者之间的电路连接。
在一个示例中,指示单元21可以是指示灯,该指示灯可以采用现有电子设备中所使用的指示灯,比如LED小灯珠或者LED灯排。指示灯可以设置在壳本体1的任意位置,指示灯的个数可以为一个或多个。当指示灯的个数为一个时,指示灯可以嵌设于壳本体1的内部,或设置在壳本体1的外壁上;当指示灯的个数为多个时,多个指示灯可以设置在壳本体1的多个位置,比如同时设置在壳本体1的内部或者外壁面上。
指示灯被配置为依据电子设备的状态不同,发出不同颜色的指示信号。例如,电子设备中存储有未读短信息时,指示灯可以显示黄颜色。再比如,电子设备记录有未接来电信息时,指示灯可以显示绿颜色。在此,需要说明的是,显示的颜色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节,本实施例的上述内容仅对原理进行说明,不构成对范围的具体限定。
其中,当指示单元21包括多个LDE灯珠时,多个LED灯珠可以沿预定图形进行排布设计,其形状排布可以是环形、多边形或心形等。当指示单元21发出指示信号时,多个LED灯珠可以同时显示,呈现出预定图形;多个LED灯珠也可以依据排布顺序依次点亮,增加变换效果,引起用户注意。
在另一个示例中,指示单元21可以是振动器,该振动器被配置为依据电子设备所处的状态不同而产生不同次数的振动或不同时长振动。例如电子设备中存储有未读短信息时,振动器振动一次或两次,或振动预定时间如0.5s或1s。再比如,电子设备记录有未接来电信息时,振动器振动两次或两次以上,或振动预定时间如1.5s或2s。其中,振动器的振动次数或振动时长本示例不做具体限定。
在另一个示例中,指示单元21可以是蜂鸣器,蜂鸣器被配置为依据电子设备所处的状态不同而发出不同时长的蜂鸣声。例如电子设备中存储有未读短信息时,蜂鸣器每间隔第一时间发出一声蜂鸣声。再比如,电子设备记录有未接来电信息时,蜂鸣器持续发出蜂鸣声。
需要指出的是,本其他实施例中,指示灯、振动器或蜂鸣器还被配置为当电子设备当前接收到其他用户的来电时,指示灯或振动器或蜂鸣器会对用户进行持续不间断的提示,以提示用户及时进行操作处理。
在另一个示例中,指示单元21可以同时包括指示灯和蜂鸣器,通过指示灯发出光提示信号,配合蜂鸣器发出蜂鸣提示信号,以区别电子设备不同的状态。例如,电子设备中存储有未读短信息时,指示灯或蜂鸣器发出提示信号。再例如,电子设备中记载有未接来电时,指示灯和蜂鸣器同时发出提示信号,以提示用户及时进行操作处理。
或者,指示单元21可以同时包括指示灯和振动器,通过指示灯发出不同颜色的提示信号,配合振动器发出振动提示信号,以区别电子设备不同的状态。例如,电子设备接收的是来电通话时,指示灯和振动器其中的一个发出提示信号。再例如,电子设备接收的是短信消息时,指示灯或振动器其中的另一个发出提示信号。而当用户遗漏或未及时处理来电通话或短信消息时,指示灯和蜂鸣器组合发出提示信号,以提示用户及时进行操作处理。
或者,指示单元21可以同时包括蜂鸣器和振动器,通过蜂鸣器持续或间隔发出蜂鸣提示信号,配合振动器发出振动提示信号,以区别电子设备不同的状态。例如,电子设备接收的是来电通话时,蜂鸣器和振动器其中的一个发出提示信号;电子设备接收的是短信消息时,蜂鸣器或振动器其中的另一个发出提示信号。而当用户遗漏或未及时处理来电通话或短信消息时,振动器和蜂鸣器组合发出提示信号,以提示用户及时进行操作处理。
另外,参照图1至图4,本实施例中的壳本体1的材质可以选用硅胶壳、PC壳或TPU壳中的一种。由于硅胶壳、PC壳和TPU壳材料均相对较软,便于对指示单元21和传输单元22进行布局和设计,便于制作生产的同时,还降低了保护壳的设计制作成本。
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组件,该电子设备组件包括电子设备的本体以及上述的保护壳,将保护壳设置在设备本体外部,保护壳上的指示单元可以提供指示信号,指示信号可以为声信号、光信号或振动信息,以提示用户电子设备的不同状态,或者提示用户所需要处理的内容。保护壳在为电子设备提供外壳保护功能的同时,将具有指示功能的指示组件集成于保护壳中,在保留指示功能的同时,减少了指示组件对电子设备内部空间的占用,提高用户的使用舒适感。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实用新型后,将容易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实用新型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实用新型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实用新型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10)

1.一种保护壳,安装于电子设备外部,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壳包括壳本体和设置于所述壳本体的指示组件,所述指示组件包括指示单元,以及与所述指示单元电连接的传输单元;
所述传输单元与所述电子设备的电控器件电连接,所述电控器件传输第一信号至所述传输单元,所述传输单元传输第二信号至所述指示单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单元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一传输部,所述第一传输部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指示单元电连接;
所述第一连接部还与所述电子设备的预设接口可拆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电子设备的预设接口插接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用于覆盖所述电子设备的USB接口的USB接口塞,或者,插针。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设置于所述壳本体的顶部、底部或侧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单元包括第二连接部和第二传输部,所述第二传输部分别与所述第二连接部和所述指示单元电连接;
所述第二连接部还与所述电子设备的预设线圈无线电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通信线圈,所述第二传输部包括电路板,所述电路板通过设置于其上的电路走线分别与所述通信线圈和所述指示单元电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示单元包括指示灯、振动器、蜂鸣器中的一种或多种。
9.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示单元嵌入设置于所述壳本体的内部;和/或,
所述指示单元设置在所述壳本体的外壁。
10.一种电子设备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电子设备的本体以及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保护壳。
CN202121213710.4U 2021-06-01 2021-06-01 保护壳及电子设备组件 Active CN21577318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213710.4U CN215773183U (zh) 2021-06-01 2021-06-01 保护壳及电子设备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213710.4U CN215773183U (zh) 2021-06-01 2021-06-01 保护壳及电子设备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773183U true CN215773183U (zh) 2022-02-08

Family

ID=800991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213710.4U Active CN215773183U (zh) 2021-06-01 2021-06-01 保护壳及电子设备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77318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155713B2 (en) Mobile phone having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entertainment system detachably connected to the communication system
US4375584A (en) Modular telephone keyset structure
KR20100005030U (ko) 무선통신 기능을 내장하는 휴대 단말장치 케이스
CN110225424A (zh) Tws耳机加蓝牙音箱音讯传输之二合一装置
KR20050017119A (ko) 탈착식 액티브 하우징 및 연관된 커넥터를 갖는 무선 통신단말기
US20040209658A1 (en) Wireless Mobile Phone Headset Capable of Triggering Mobile Phone For Signaling Location and Corresponding Methods
CN215773183U (zh) 保护壳及电子设备组件
KR20130076450A (ko) 이동 단말기
CN211791921U (zh) 一种带时钟显示的无线充电音箱
CN201718031U (zh) 振动音响装置
WO2013118934A1 (ko) Nfc 단말기용 발광 외부 케이스 및 발광 nfc 휴대 단말기
KR20160116555A (ko) 헤드셋 거치구조를 갖는 스피커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헤드셋 어셈블리
CN106068002A (zh) 耳机
CN216795191U (zh) 一种带无线充电的蓝牙音箱
CN218630540U (zh) 多功能闹钟
CN213693821U (zh) 保护壳
CN219287703U (zh) 一种带有灯光提示的tws耳机
CN204013692U (zh) 行动电话的来电显示装置
CN205160726U (zh) 一种蓝牙播放器
WO2021169719A1 (zh) 终端保护壳及音频播放系统
CN218456209U (zh) 一种具有声控闪光功能的一拖多充电线
CN212305629U (zh) 一种多功能蓝牙耳机
CN214205832U (zh) 一种新型耳机
CN215581311U (zh) 压电陶瓷发声手机套
CN209845061U (zh) 一种取电式手机壳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