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773155U - Aom的头尾通信系统 - Google Patents

Aom的头尾通信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773155U
CN215773155U CN202120966182.3U CN202120966182U CN215773155U CN 215773155 U CN215773155 U CN 215773155U CN 202120966182 U CN202120966182 U CN 202120966182U CN 215773155 U CN215773155 U CN 21577315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om
communication
waiting
pin
he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966182.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raffic Control Technology TC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raffic Control Technology TC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raffic Control Technology TCT Co Ltd filed Critical Traffic Control Technology TC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966182.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77315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77315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77315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AOM的头尾通信系统,该系统包括控制端AOM、控制端AOM通信交换板、等待端AOM和等待端AOM通信交换板,其中,所述控制端AOM与所述等待端AOM通信交换板直接连接;所述等待端AOM与所述控制端AOM通信交换板直接连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AOM的头尾通信系统,解决了CSB单端故障导致AOM的头尾通信系统宕机的问题。

Description

AOM的头尾通信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辅助驾驶单元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AOM的头尾通信系统。
背景技术
在城市铁路运营控制系统中,越来越多的线路会选择全自动无人驾驶,其具备降低运行成本、减少人为操作,提升运行的可靠性、可用性和安全性等优点。辅助驾驶单元(Assistant Operation Module,AOM)是全自动无人驾驶必备的控制设备,其主要功能是辅助车载控制设备(Vehicle On-board Controller,VOBC),VOBC包含列车超速防护设备(Automatic Train Protection,ATP)和列车自动驾驶设备(Automatic Train Operation,ATO),完成全自动无人驾驶线路要求的休眠、唤醒等功能。
为保证AOM子系统的可靠性和可用性,AOM主机(包含AOM_A、AOM_B)采用热备冗余架构。AOM主机板通过控制输入输出板采集或发送车辆电气接口信息,AOM通信交换板(以下简称CSB)除了完成VOBC与地面设备的报文交换外,也使得AOM成为了独立于VOBC的车载通信对象,可以同控制调度中心、VOBC以及对端AOM进行点对点的网络通信。
图1为现有技术提供的AOM设备头尾通信的连接关系示意图,如图1所示,安装在列车头尾两端的AOM设备分别被称为控制端AOM和等待端AOM,其中,控制端AOM为正在运行中的AOM设备,等待端AOM为备用设备等待控制端AOM设备出现故障或其他原因导致无法工作时启动成为新的控制端AOM。放置在列车两端的AOM设备,该AOM设备只能接收单一网络如红网信息(即图1中用粗黑实线表示的数据传输方向对应的网络),若想接收双网信息(双网为列车通信领域中的专用名词,所述双网通常使用红网和蓝网区分表示,图1中用粗黑实线表示的数据传输方向对应的网络为红网且用细虚线表示的数据传输方向对应的网络为蓝网),则需要通过头尾贯通线进行通信,这样保证当单网发生故障时,设备可以照常运行。
尽管AOM设备中主机板是冗余设计,但是当通信交换板CSB发生单点故障后,本端主机板仍然无法与红蓝网进行通信,导致系统宕机,此时需要车辆原地等待,严重影响运营效率。
因此,如何保证在CSB发生故障后,本端主机板仍然可以与红蓝网通信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AOM的头尾通信系统,用以解决现有的AOM的头尾通信系统在当CSB发生单点故障后,本端主机板仍然无法与红蓝网进行通信,导致系统宕机的问题。通过将传统的AOM的头尾通信系统中的控制端AOM和等待端AOM分别通过各自的AOM通信交换板才能通信的线路结构改进为控制端AOM与等待端AOM通信交换板直接连接且等待端AOM也与控制端AOM通信交换板直接连接,进行了上述结构改进后,将AOM设备中原本需要通过通信交换板进行互联的头尾通信关系更新为控制端AOM主机板与等待端CSB进行互联,这样修改后,当控制端的CSB发生异常后,控制端的AOM主机板可以通过等待端的CSB来获取相关信息,继而实现了头尾CSB的冗余设计,从而达到解决CSB单端故障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AOM的头尾通信系统,该系统包括控制端AOM、控制端AOM通信交换板、等待端AOM和等待端AOM通信交换板,其中,
所述控制端AOM与所述等待端AOM通信交换板直接连接;
所述等待端AOM与所述控制端AOM通信交换板直接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AOM的头尾通信系统,所述控制端AOM与所述等待端AOM通信交换板直接连接,具体包括:
所述控制端AOM的主机、第一中间转换设备、第二中间转换设备与所述等待端AOM通信交换板依次连接;
对应地,所述等待端AOM与所述控制端AOM通信交换板直接连接,具体包括:
所述等待端AOM的主机、第三中间转换设备、第四中间转换设备与所述控制端AOM通信交换板依次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AOM的头尾通信系统,所述控制端AOM的主机、第一中间转换设备、第二中间转换设备与所述等待端AOM通信交换板依次连接,具体包括:
所述控制端AOM主机上新增第一通信接口,并使用匹配所述第一通信接口的第一配线连接所述控制端AOM和所述第一中间转换设备;
所述等待端AOM通信交换板上新增第二通信接口,并使用匹配所述第二通信接口的第二配线连接所述等待端AOM通信交换板与所述第二中间转换设备;
对应地,所述等待端AOM的主机、第三中间转换设备、第四中间转换设备与所述控制端AOM通信交换板依次连接,具体包括:
所述等待端AOM主机上新增第三通信接口,并使用匹配所述第三通信接口的第三配线连接所述等待端AOM和所述第三中间转换设备;
所述控制端AOM通信交换板上新增第四通信接口,并使用匹配所述第四通信接口的第四配线连接所述控制端AOM通信交换板与所述第四中间转换设备。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AOM的头尾通信系统,所述第一通信接口包括第一去向通信引脚和第一来向通信引脚;
对应地,所述第二通信接口包括第二去向通信引脚和第二来向通信引脚,所述第三通信接口包括第三去向通信引脚和第三来向通信引脚,所述第四通信接口包括第四去向通信引脚和第四来向通信引脚。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AOM的头尾通信系统,
所述第一去向通信引脚通过所述第一配线中的去线与所述第一中间转换设备的JK4-16型号接口连接,所述第一来向通信引脚通过所述第一配线中的来线与所述第一中间转换设备的JK4-23型号接口连接;
所述第二去向通信引脚通过所述第二配线中的去线与所述第二中间转换设备的JK4-4型号接口连接,所述第二来向通信引脚通过所述第二配线中的来线与所述第二中间转换设备的JK4-8型号接口连接;
对应地,所述第三去向通信引脚通过所述第三配线中的去线与所述第三中间转换设备的JK4-16型号接口连接,所述第三来向通信引脚通过所述第三配线中的来线与所述第三中间转换设备的JK4-23型号接口连接;
所述第四去向通信引脚通过所述第四配线中的去线与所述第四中间转换设备的JK4-4型号接口连接,所述第四来向通信引脚通过所述第四配线中的来线与所述第四中间转换设备的JK4-8型号接口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AOM的头尾通信系统,所述第一通信接口和所述第三通信接口的型号均为RS485且使用DB9公头对外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AOM的头尾通信系统,所述第一去向通信引脚和所述第三去向通信引脚的型号均为RS485_P,所述第一来向通信引脚和所述第三来向通信引脚的型号均为RS485_N。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AOM的头尾通信系统,所述第一配线和所述第三配线均包括第一预设长度的10M通信电缆-2、DB9孔压接终端、0.33-0.82mm2金孔、DB9外壳、DB法兰、DB套环、0.5金孔、铜芯125℃聚烯烃绝缘电缆和尼龙绝缘圆形端子。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AOM的头尾通信系统,所述第二配线和所述第四配线均包括第二预设长度的10M通信电缆-2、DB9针压接终端、0.33-0.82mm2金针、DB9外壳、DB法兰、DB套环、0.5金孔、铜芯125℃聚烯烃绝缘电缆和尼龙绝缘圆形端子。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AOM的头尾通信系统,包括控制端AOM、控制端AOM通信交换板、等待端AOM和等待端AOM通信交换板,其中,所述控制端AOM与所述等待端AOM通信交换板直接连接;所述等待端AOM与所述控制端AOM通信交换板直接连接。由于将传统的AOM的头尾通信系统中的控制端AOM和等待端AOM分别通过各自的AOM通信交换板才能通信的线路结构改进为控制端AOM与等待端AOM通信交换板直接连接且等待端AOM也与控制端AOM通信交换板直接连接,进行了上述结构改进后,将AOM设备中原本需要通过通信交换板进行互联的头尾通信关系更新为控制端AOM主机板与等待端CSB进行互联,这样修改后,当控制端的CSB发生异常后,控制端的AOM主机板可以通过等待端的CSB来获取相关信息,继而实现了头尾CSB的冗余设计,从而达到解决CSB单端故障的问题。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系统,解决了CSB单端故障导致AOM的头尾通信系统宕机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提供的AOM设备头尾通信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AOM的头尾通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AOM主机新增通信接口的实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由于现有的AOM的头尾通信系统普遍存在当CSB发生单点故障后,本端主机板仍然无法与红蓝网进行通信,导致系统宕机的问题。下面结合图2-图3描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AOM的头尾通信系统。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AOM的头尾通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系统包括控制端AOM、控制端AOM通信交换板、等待端AOM和等待端AOM通信交换板,其中,
所述控制端AOM与所述等待端AOM通信交换板直接连接;
所述等待端AOM与所述控制端AOM通信交换板直接连接。
可选地,图2中的虚线框标出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AOM的头尾通信系统相对于传统的AOM的头尾通信系统的改进位置,即将图1中控制端AOM通信交换板与等待端AOM通信交换板的直接相互连接改进成了图2中控制端AOM通信交换板与等待端AOM主机B直接相连且等待端AOM通信交换板与控制端AOM主机B直接相连。即在现有的架构下,仅需要改变线路的连接方式既可以解决CSB单端故障导致AOM的头尾通信系统宕机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AOM的头尾通信系统,包括控制端AOM、控制端AOM通信交换板、等待端AOM和等待端AOM通信交换板,其中,所述控制端AOM与所述等待端AOM通信交换板直接连接;所述等待端AOM与所述控制端AOM通信交换板直接连接。由于将传统的AOM的头尾通信系统中的控制端AOM和等待端AOM分别通过各自的AOM通信交换板才能通信的线路结构改进为控制端AOM与等待端AOM通信交换板直接连接且等待端AOM也与控制端AOM通信交换板直接连接,进行了上述结构改进后,将AOM设备中原本需要通过通信交换板进行互联的头尾通信关系更新为控制端AOM主机板与等待端CSB进行互联,这样修改后,当控制端的CSB发生异常后,控制端的AOM主机板可以通过等待端的CSB来获取相关信息,继而实现了头尾CSB的冗余设计,从而达到解决CSB单端故障的问题。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系统,解决了CSB单端故障导致AOM的头尾通信系统宕机的问题。
基于上述实施例,该系统中,所述控制端AOM与所述等待端AOM通信交换板直接连接,包括:
所述控制端AOM的主机、第一中间转换设备、第二中间转换设备与所述等待端AOM通信交换板依次连接;
对应地,所述等待端AOM与所述控制端AOM通信交换板直接连接,具体包括:
所述等待端AOM的主机、第三中间转换设备、第四中间转换设备与所述控制端AOM通信交换板依次连接。
可选地,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对控制端AOM与所述等待端AOM通信交换板直接连接和所述等待端AOM与所述控制端AOM通信交换板直接连接进行进一步限定。通常,控制端AOM与所述等待端AOM通信交换板直接连接不是实际物理装置上的直接连接,而是不需要经过两端其他设备,但是中间还是需要有第三方中间转换设备的介入仅仅起到中间转换作用,因为AOM主机和AOM通信交换板之间直接物理连接需要对两边接口以及中间配线的构建工作量太大,所以让AOM主机与其对应的中间转换设备相连,AOM通信交换板也与自身对应的中间转换设备相连,如此,仅需要做好AOM主机和AOM通信交换板与它们各自中间交换设备之间的接口和配线的构建即可,两个中间交换设备之间的连接可以使用最通用的接口和配线,此处不作具体限定。
基于上述实施例,该系统中,所述控制端AOM的主机、第一中间转换设备、第二中间转换设备与所述等待端AOM通信交换板依次连接,包括:
所述控制端AOM主机上新增第一通信接口,并使用匹配所述第一通信接口的第一配线连接所述控制端AOM和所述第一中间转换设备;
所述等待端AOM通信交换板上新增第二通信接口,并使用匹配所述第二通信接口的第二配线连接所述等待端AOM通信交换板与所述第二中间转换设备;
对应地,所述等待端AOM的主机、第三中间转换设备、第四中间转换设备与所述控制端AOM通信交换板依次连接,具体包括:
所述等待端AOM主机上新增第三通信接口,并使用匹配所述第三通信接口的第三配线连接所述等待端AOM和所述第三中间转换设备;
所述控制端AOM通信交换板上新增第四通信接口,并使用匹配所述第四通信接口的第四配线连接所述控制端AOM通信交换板与所述第四中间转换设备。
可选地,控制端AOM的主机和等待端AOM通信交换板之间通过各自的中间转换设备相互连接,等待端AOM的主机和控制端AOM通信交换板之间也通过各自的中间交换设备相互连接。其中,控制端AOM的主机、等待端AOM通信交换板、等待端AOM的主机和控制端AOM通信交换板都需要使用对应各自新增接口的配线与各自的中间转换设备连接。
基于上述实施例,该系统中,所述第一通信接口包括第一去向通信引脚和第一来向通信引脚;
对应地,所述第二通信接口包括第二去向通信引脚和第二来向通信引脚,所述第三通信接口包括第三去向通信引脚和第三来向通信引脚,所述第四通信接口包括第四去向通信引脚和第四来向通信引脚。
可选地,由于控制端AOM的主机、等待端AOM通信交换板、等待端AOM的主机和控制端AOM通信交换板和各自的中间交换设备的连接方式都是半双工,即连接时使用的配线中包括去线和来线两股线,既可以接收信号也可以发送信号只不过不能同时收发。那么第一通信接口、第二通信接口、第三通信接口和第四通信接口均包括去向引脚和来向引脚,分别与配线中的去线和来线相连接。
基于上述实施例,该系统中,
所述第一去向通信引脚通过所述第一配线中的去线与所述第一中间转换设备的JK4-16型号接口连接,所述第一来向通信引脚通过所述第一配线中的来线与所述第一中间转换设备的JK4-23型号接口连接;
所述第二去向通信引脚通过所述第二配线中的去线与所述第二中间转换设备的JK4-4型号接口连接,所述第二来向通信引脚通过所述第二配线中的来线与所述第二中间转换设备的JK4-8型号接口连接;
对应地,所述第三去向通信引脚通过所述第三配线中的去线与所述第三中间转换设备的JK4-16型号接口连接,所述第三来向通信引脚通过所述第三配线中的来线与所述第三中间转换设备的JK4-23型号接口连接;
所述第四去向通信引脚通过所述第四配线中的去线与所述第四中间转换设备的JK4-4型号接口连接,所述第四来向通信引脚通过所述第四配线中的来线与所述第四中间转换设备的JK4-8型号接口连接。
可选地,该系统中,与等待端AOM主机相连的第一中间转换设备和与控制端AOM主机相连的第三中间转换设备相同,且均使用JK4-16型号接口与插入的配线的去线连接,使用JK4-23型号接口与插入的配线的来线连接;而与控制端AOM通信转换主板连接的第四中间转换设备和与等待端AOM通信转换主板连接的第二中间转换设备也相同,且均使用JK4-4型号接口与插入的配线的去线连接,使用JK4-8型号接口与插入的配线的来线连接。
基于上述实施例,该系统中,所述第一通信接口和所述第三通信接口的型号均为RS485且使用DB9公头对外连接。
可选地,AOM主机板新增的通信接口为RS485,使用HARTING的DB9公头对外连接,其中引脚1为RS485_P,引脚6为RS485_N,通过配线连接至其对应的中间转换设备的JK4-2和JK4-9。AOM头尾贯通线将控制端AOM主机端对应的中间转换设备的JK4-2、JK4-9接口分别与等待端AOM通信转换板端的JK4-1、JK4-8接口连接,等待端AOM主机端JK4-2、JK4-9接口分别与控制端端AOM通信转换板端JK4-1、JK4-8接口连接,即可实现头尾CSB的冗余设计,从而达到解决CSB单端故障的问题。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AOM主机新增通信接口的实体示意图,如图3所示,展示的接插件为AOM主机新增的485型号接口,用于和其对应的中间转换设备通过匹配的配线连接。
基于上述实施例,该系统中,所述第一去向通信引脚和所述第三去向通信引脚的型号均为RS485_P,所述第一来向通信引脚和所述第三来向通信引脚的型号均为RS485_N。
可选地,进一步说明上述引脚的型号。
基于上述实施例,该系统中,所述第一配线和所述第三配线均包括第一预设长度的10M通信电缆-2、DB9孔压接终端、0.33-0.82mm2金孔、DB9外壳、DB法兰、DB套环、0.5金孔、铜芯125℃聚烯烃绝缘电缆和尼龙绝缘圆形端子。
可选地,表1为AOM主机板新增的接口和配线关系,如表1所示,表1上部分(即前四行)展示的是AOM主机板和其自身中间转换设备之间连接时各自使用的接口,AOM主机板上的去向通信引脚为AOM主机板1头尾通信DB9母头配孔的引脚1,与其连接是AOM主机板对应中间转换设备的去向接口JK4-16,AOM主机板上的来向通信引脚为AOM主机板1头尾通信DB9母头配孔的引脚6,与其连接是AOM主机板对应中间转换设备的来向接口JK4-23。表1的下部分(即后5-14行)展示的是插在AOM主机板新增的头尾通信DB9母头配孔接口上配线的规格参数:该配线包括第一预设长度的10M通信电缆-2、DB9孔压接终端、0.33-0.82mm2金孔、DB9外壳、DB法兰、DB套环、0.5金孔、铜芯125℃聚烯烃绝缘电缆和尼龙绝缘圆形端子。
表1 AOM主机板新增的接口和配线关系
Figure BDA0003054313060000121
基于上述实施例,该系统中,所述第二配线和所述第四配线均包括第二预设长度的10M通信电缆-2、DB9针压接终端、0.33-0.82mm2金针、DB9外壳、DB法兰、DB套环、0.5金孔、铜芯125℃聚烯烃绝缘电缆和尼龙绝缘圆形端子。
可选地,表2为AOM通信交换板新增的接口和配线关系,如表2所示,表2上部分(即前六行)展示的是AOM主机板和其自身中间转换设备之间连接时各自使用的接口,AOM通信交换板上的去向通信引脚为AOM通信板头尾通信DB9公头配针的引脚1,与其连接是AOM通信板对应中间转换设备的去向接口JK4-1,AOM通信交换板上的来向通信引脚为AOM通信板头尾通信DB9公头配针的引脚6,与其连接是AOM通信板对应中间转换设备的来向接口JK4-6,而多余出来的AOM通信板头尾通信DB9公头配针的引脚5和9是预留给其他配线使用的。表2的下部分(即后7-16行)展示的是插在AOM通信交换板新增的头尾通信DB9公头配针接口上配线的规格参数:该配线包括第二预设长度的10M通信电缆-2、DB9针压接终端、0.33-0.82mm2金针、DB9外壳、DB法兰、DB套环、0.5金孔、铜芯125℃聚烯烃绝缘电缆和尼龙绝缘圆形端子。
表2 AOM通信交换板新增的接口和配线关系
Figure BDA0003054313060000131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各实施方式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基于这样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如ROM/RAM、磁碟、光盘等,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各个实施例或者实施例的某些部分所述的方法。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9)

1.一种辅助驾驶单元AOM的头尾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端AOM、控制端AOM通信交换板、等待端AOM和等待端AOM通信交换板,其中,
所述控制端AOM与所述等待端AOM通信交换板直接连接;
所述等待端AOM与所述控制端AOM通信交换板直接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AOM的头尾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端AOM与所述等待端AOM通信交换板直接连接,包括:
所述控制端AOM的主机、第一中间转换设备、第二中间转换设备与所述等待端AOM通信交换板依次连接;
对应地,所述等待端AOM与所述控制端AOM通信交换板直接连接,具体包括:
所述等待端AOM的主机、第三中间转换设备、第四中间转换设备与所述控制端AOM通信交换板依次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AOM的头尾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端AOM的主机、第一中间转换设备、第二中间转换设备与所述等待端AOM通信交换板依次连接,包括:
所述控制端AOM主机上新增第一通信接口,并使用匹配所述第一通信接口的第一配线连接所述控制端AOM和所述第一中间转换设备;
所述等待端AOM通信交换板上新增第二通信接口,并使用匹配所述第二通信接口的第二配线连接所述等待端AOM通信交换板与所述第二中间转换设备;
对应地,所述等待端AOM的主机、第三中间转换设备、第四中间转换设备与所述控制端AOM通信交换板依次连接,具体包括:
所述等待端AOM主机上新增第三通信接口,并使用匹配所述第三通信接口的第三配线连接所述等待端AOM和所述第三中间转换设备;
所述控制端AOM通信交换板上新增第四通信接口,并使用匹配所述第四通信接口的第四配线连接所述控制端AOM通信交换板与所述第四中间转换设备。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AOM的头尾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信接口包括第一去向通信引脚和第一来向通信引脚;
对应地,所述第二通信接口包括第二去向通信引脚和第二来向通信引脚,所述第三通信接口包括第三去向通信引脚和第三来向通信引脚,所述第四通信接口包括第四去向通信引脚和第四来向通信引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AOM的头尾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去向通信引脚通过所述第一配线中的去线与所述第一中间转换设备的JK4-16型号接口连接,所述第一来向通信引脚通过所述第一配线中的来线与所述第一中间转换设备的JK4-23型号接口连接;
所述第二去向通信引脚通过所述第二配线中的去线与所述第二中间转换设备的JK4-4型号接口连接,所述第二来向通信引脚通过所述第二配线中的来线与所述第二中间转换设备的JK4-8型号接口连接;
对应地,所述第三去向通信引脚通过所述第三配线中的去线与所述第三中间转换设备的JK4-16型号接口连接,所述第三来向通信引脚通过所述第三配线中的来线与所述第三中间转换设备的JK4-23型号接口连接;
所述第四去向通信引脚通过所述第四配线中的去线与所述第四中间转换设备的JK4-4型号接口连接,所述第四来向通信引脚通过所述第四配线中的来线与所述第四中间转换设备的JK4-8型号接口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3-5中任一项所述的AOM的头尾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信接口和所述第三通信接口的型号均为RS485且使用DB9公头对外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AOM的头尾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去向通信引脚和所述第三去向通信引脚的型号均为RS485_P,所述第一来向通信引脚和所述第三来向通信引脚的型号均为RS485_N。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AOM的头尾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线和所述第三配线均包括第一预设长度的10M通信电缆-2、DB9孔压接终端、0.33-0.82mm2金孔、DB9外壳、DB法兰、DB套环、0.5金孔、铜芯125℃聚烯烃绝缘电缆和尼龙绝缘圆形端子。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AOM的头尾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配线和所述第四配线均包括第二预设长度的10M通信电缆-2、DB9针压接终端、0.33-0.82mm2金针、DB9外壳、DB法兰、DB套环、0.5金孔、铜芯125℃聚烯烃绝缘电缆和尼龙绝缘圆形端子。
CN202120966182.3U 2021-05-07 2021-05-07 Aom的头尾通信系统 Active CN21577315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966182.3U CN215773155U (zh) 2021-05-07 2021-05-07 Aom的头尾通信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966182.3U CN215773155U (zh) 2021-05-07 2021-05-07 Aom的头尾通信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773155U true CN215773155U (zh) 2022-02-08

Family

ID=800967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966182.3U Active CN215773155U (zh) 2021-05-07 2021-05-07 Aom的头尾通信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77315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887152B (zh) 一种基于以太网的列车通信网络架构、方法及轨道列车
CN102761422A (zh) 一种级联的以太网电源供电系统及其以太网供电方法
CN110868278B (zh) 一种轨道交通综合监控系统通信前置机双机冗余的方法
CN102193048A (zh) 智能对线器
CN102290862B (zh) 一种配电终端的对等式通信方法及系统
CN104582449A (zh) 一种通信设备及用于该通信设备的单板
CN110912171B (zh) 一种并联多端高压直流换流站控制权限切换系统及方法
CN215773155U (zh) Aom的头尾通信系统
CN110708324A (zh) 一种实现fpga板卡间点对点通信方法及系统
CN211720749U (zh) 一种实现故障信息无线传输的控制板、管理设备、系统
CN113194048B (zh) 一种动态切换cpu与gpu拓扑的装置及使用方法
CN212256300U (zh) 一种方便的多串口卡
CN210927649U (zh) 一种基于Compact PCI总线千兆双冗余网卡
CN112737913A (zh) 一种充电桩内部总线连接的控制系统
CN111416750A (zh) 一种单网线以太网环网的故障监测系统及其监测方法
CN214670196U (zh) 一种基于混合组网的海上风电监控系统
CN211554685U (zh) 一种适用于地铁断送电系统的io板卡
CN204389994U (zh) 一种用于rs422总线的节点装置
CN218782942U (zh) 用于转换开关电器的三断路器电气联锁电路
CN218416351U (zh) 一种并联冗余接线电路
CN211958864U (zh) 一种具备5g多业务通信功能的配电终端系统
CN110708288A (zh) 一种基于列车安全运行的分散式多冗余无线通信系统
CN211720564U (zh) 一种单网线以太网环网的故障监测系统
CN103384091B (zh) 一种配电终端与数据采集通道通信的方法
CN214381423U (zh) 一种基于物联网无线通信的安全可靠的船艇通信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