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772372U - 一种多层复合走线槽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层复合走线槽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772372U
CN215772372U CN202122188791.3U CN202122188791U CN215772372U CN 215772372 U CN215772372 U CN 215772372U CN 202122188791 U CN202122188791 U CN 202122188791U CN 215772372 U CN215772372 U CN 21577237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ove
wiring groove
wiring
cover plate
multilayer composi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188791.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大振
韩政
叶明�
马文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yang Senlan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yang Senlan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yang Senlan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yang Senlan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188791.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77237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77237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77237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stallation Of Indoor Wir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层复合走线槽,包括装配架,所述装配架上固接有走线槽,所述走线槽内座设有内槽,所述内槽与走线槽相平齐,所述走线槽上固接有盖板,且所述盖板压合内槽。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器设备技术领域,该多层复合走线槽,通过增设内槽,将走线槽分隔成上线槽和下线槽,使实际装配时,能够将本安电缆和非本安电缆区分间隔开来,安全可靠,并且使整个线槽内部更佳规整。

Description

一种多层复合走线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器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多层复合走线槽。
背景技术
本安电缆是限制电流4-20毫安,如果其它普通电缆出现故障击穿现象,容易引起附近本安电缆出现高电流等问题,本安电缆是通到防爆区域的,强电流容易引起火花爆炸。因此,在实际装配线缆时,本安电缆和非本安线缆是需要分隔设置的。但是现有的装配架在实际操作时,只有单个走线槽,在需要同时容纳本安电缆和非本安电缆时,均为使用其他绝缘板体进行间隔或增设一层新的走线槽进行单独放置本安电缆。这种方式不利于生产加工,并且操作不便,需要多个工人才能完成工作,不利于推广应用。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层复合走线槽,解决了现有的走线槽装配本安电缆和非本安电缆不利于工作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多层复合走线槽,包括装配架,所述装配架上固接有走线槽,所述走线槽内座设有内槽,所述内槽与走线槽相平齐,所述走线槽上固接有盖板,且所述盖板压合内槽;
所述盖板与内槽之间的空腔为上线槽,所述内槽与走线槽之间的空腔为下线槽。
优选的,所述走线槽的顶部开口处设置有搭接槽,所述内槽的顶部边缘设置有搭接台,所述搭接台与搭接槽相适配。
优选的,所述内槽的内外侧中部均可拆卸连接有分隔板,内外所述分隔板分别设置于上线槽和下线槽内。
优选的,所述走线槽的两侧顶部开设有卡槽,所述盖板的内侧壁两端设置有卡勾,所述卡勾与卡槽相适配。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层复合走线槽。具备以下有益效果:该多层复合走线槽,通过增设内槽,将走线槽分隔成上线槽和下线槽,使实际装配时,能够将本安电缆和非本安电缆区分间隔开来,安全可靠,并且使整个线槽内部更佳规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走线槽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卡槽和卡勾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中:1、装配架,2、走线槽,3、盖板,4、搭接台,5、搭接槽,6、内槽,7、下线槽,8、上线槽,9、分隔板,10、卡槽,11、卡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通过本领域人员,将本案中的零部件依次进行连接,具体连接以及操作顺序,应参考下述工作原理,其详细连接手段,为本领域公知技术,下述主要介绍工作原理以及过程。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由图1-3可知,本案中的一种多层复合走线槽,包括装配架1,装配架1上固接有走线槽2,走线槽2内座设有内槽6,内槽6与走线槽2相平齐,走线槽2上固接有盖板3,且盖板3压合内槽6;
盖板3与内槽6之间的空腔为上线槽8,内槽6与走线槽2之间的空腔为下线槽7;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值得特别指出的是,通过设置内槽6,将走线槽2分隔成上线槽8和下线槽7,使实际装配时,能够将本安电缆和非本安电缆区分间隔开来,安全可靠,并且使整个线槽内部更佳规整。
走线槽2的顶部开口处设置有搭接槽5,内槽6的顶部边缘设置有搭接台4,搭接台4与搭接槽5相适配;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值得特别指出的是,通过搭接槽5和搭接台4的配合,使内槽6放置在走线槽2上后,表面能够与走线槽2相平齐,保证盖板3的正常扣合。
内槽6的内外侧中部均可拆卸连接有分隔板9,内外分隔板9分别设置于上线槽8和下线槽7内;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值得特别指出的是,通过分隔板9的设置,在需要时可进行单独的安装,安装后可将上线槽8或下线槽7内进一步进行分隔成两个区域,将缆线进行分隔。
走线槽2的两侧顶部开设有卡槽10,盖板3的内侧壁两端设置有卡勾11,卡勾11与卡槽10相适配。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值得特别指出的是,通过卡槽10和卡勾11的设计,在盖板3安装前,盖板3可通过卡勾11钩挂在走线槽2上的卡槽10内,对盖板3进行简单的固定,然后再使用螺栓进行完全固定,这样在使用螺栓固定时便无需多人操作,一人即可完成工作。
通过上述可知,该装置的工作原理为:在装配线缆时,首先将本安线缆放置在走线槽2内,即下线槽7内,待走线完毕后,将内槽6放置在走线槽2内,此时可对走线槽2进行外置设备的夹持固定,防止内槽6掉落,然后将非本安线缆放置在内槽6内的上线槽8内,安装完毕后,盖板3通过卡勾11钩挂在走线槽2上的卡槽10内,对盖板3进行简单的固定,然后再使用螺栓进行完全固定,封盖走线槽2。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连接”、“固定”、“旋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4)

1.一种多层复合走线槽,包括装配架(1),所述装配架(1)上固接有走线槽(2),其特征在于:所述走线槽(2)内座设有内槽(6),所述内槽(6)与走线槽(2)相平齐,所述走线槽(2)上固接有盖板(3),且所述盖板(3)压合内槽(6);
所述盖板(3)与内槽(6)之间的空腔为上线槽(8),所述内槽(6)与走线槽(2)之间的空腔为下线槽(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层复合走线槽,其特征在于:所述走线槽(2)的顶部开口处设置有搭接槽(5),所述内槽(6)的顶部边缘设置有搭接台(4),所述搭接台(4)与搭接槽(5)相适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层复合走线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槽(6)的内外侧中部均可拆卸连接有分隔板(9),内外所述分隔板(9)分别设置于上线槽(8)和下线槽(7)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层复合走线槽,其特征在于:所述走线槽(2)的两侧顶部开设有卡槽(10),所述盖板(3)的内侧壁两端设置有卡勾(11),所述卡勾(11)与卡槽(10)相适配。
CN202122188791.3U 2021-09-10 2021-09-10 一种多层复合走线槽 Active CN21577237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188791.3U CN215772372U (zh) 2021-09-10 2021-09-10 一种多层复合走线槽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188791.3U CN215772372U (zh) 2021-09-10 2021-09-10 一种多层复合走线槽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772372U true CN215772372U (zh) 2022-02-08

Family

ID=800862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188791.3U Active CN215772372U (zh) 2021-09-10 2021-09-10 一种多层复合走线槽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77237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089304B1 (en) Modular apparatus for high-voltage direct-current transmission system
CN205212199U (zh) 一种预制舱式组合二次设备接线结构
CN215772372U (zh) 一种多层复合走线槽
CN206697985U (zh) 一种充电桩的交流输入模块
CN101651313B (zh) 一种防雷分线柜
CN205159799U (zh) 紧凑型通用配电箱模块
CN107039209A (zh) 一种防护罩及具有其的隔离开关
CN209249504U (zh) 一种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电池包的电气盒子
CN214958423U (zh) 一种新型强弱电组合电缆
EP3214748B1 (en) Combined inverter
CN209461754U (zh) 一种通信设备用电源分配单元
KR100817887B1 (ko) 부스바 케이스
CN212254238U (zh) 机组检修尾水位监视装置
CN218039031U (zh) 一种模块化的控制与保护开关
CN212322623U (zh) 一种用于电力换流站的降噪装置
CN204741241U (zh) 一种防水和便于组装的母线槽
CN210744515U (zh) 交直流馈电柜安装梁
CN216251985U (zh) 一种电子线束固定件
CN217994186U (zh) 一种充电桩
CN211295837U (zh) 一种内部具有多种功能分区的岸电箱
CN218006409U (zh) 一种新型太阳能电子监控装置
CN201438622U (zh) 一种多功能防雷分线柜
CN220475118U (zh) 逆变器和光伏系统
CN215989771U (zh) 一种高效除静电的电控系统用配电柜
CN208352718U (zh) 一种低压配电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