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771913U - 用于附接至断路器的附接设备、电气设备和配电柜 - Google Patents

用于附接至断路器的附接设备、电气设备和配电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771913U
CN215771913U CN202121919729.0U CN202121919729U CN215771913U CN 215771913 U CN215771913 U CN 215771913U CN 202121919729 U CN202121919729 U CN 202121919729U CN 215771913 U CN215771913 U CN 21577191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ircuit breaker
attachment
terminal
control unit
attachment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919729.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舜尧
吴永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chneider Electric Chin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chneider Electric Chin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chneider Electric China Co Ltd filed Critical Schneider Electric China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919729.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77191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77191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77191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70/00Technologies for an efficient end-user side electric power management and consumption
    • Y02B70/30Systems integrating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and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for improving the carbon footprint of the management of residential or tertiary loads, i.e. smart grids as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y in the buildings sector, including also the last stages of power distribution and the control, monitoring or operating management systems at local level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B90/20Smart grids as enabling technology in buildings secto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4INFORMATION O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HAVING AN IMPACT ON OTHER TECHNOLOGY AREAS
    • Y04SSYSTEMS INTEGRATING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FOR IMPROVING THE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OR USAGE, i.e. SMART GRIDS
    • Y04S20/00Management or operation of end-user stationary applications or the last stages of power distribution; Controlling, monitoring or operating thereof
    • Y04S20/20End-user application control systems
    • Y04S20/242Home applianc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4INFORMATION O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HAVING AN IMPACT ON OTHER TECHNOLOGY AREAS
    • Y04SSYSTEMS INTEGRATING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FOR IMPROVING THE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OR USAGE, i.e. SMART GRIDS
    • Y04S40/00Systems for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distribution or end-user application management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or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pecific aspects supporting them
    • Y04S40/12Systems for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distribution or end-user application management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or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pecific aspects supporting them characterised by data transport means between the monitoring, controlling or managing units and monitored, controlled or operated electrical equipment
    • Y04S40/121Systems for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distribution or end-user application management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or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pecific aspects supporting them characterised by data transport means between the monitoring, controlling or managing units and monitored, controlled or operated electrical equipment using the power network as support for the transmission

Landscapes

  • Distribution Board (AREA)

Abstract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了用于附接至断路器的附接设备、电气设备和配电柜。该附接设备包括:外壳,适于可移除地附接到断路器;电路板,被容纳在外壳内,电路板包括微控制单元以及用于为微控制单元供电的接线端子;以及电力线通信模块,被容纳在外壳内并且与微控制单元通信地连接。在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中,附接设备可以被附接至断路器,因此用户可以在已有断路器上增配电力线通信模块,降低了升级配电柜的成本。

Description

用于附接至断路器的附接设备、电气设备和配电柜
技术领域
本公开的实施例涉及电气工程领域,更具体地,涉及用于断路器的附接设备、电气设备和配电柜。
背景技术
电力线载波通信(Power Line Carrier Communication,简称为PLC)是将输电线路作为载波信号的传输媒介的电力系统通信,其包括高速电力线载波通信(High speedPower Line Carrier Communication,简称为HPLC)。目前,高速电力线载波通信已经广泛用于电力系统调度与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等方面的业务。为了在配电柜等设备中配置电力线载波通信功能,用户可能需要拆除断路器以安装新的电气设备或者在新设备中配置具有PLC模块的断路器,但是购买和配置新的具有PLC模块的断路器会增加用户的成本,也不便于用户对已有的断路器进行改造。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附接设备,以解决如何配置PLC模块以及如何改造已有电气设备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传统的电力线载波通信模块集成在断路器中,存在成本高、无法现场改造等问题。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附接至断路器的附接设备,以解决或至少部分地解决的上述或者其他潜在问题。
在本公开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用于附接至断路器的附接设备。附接设备包括:外壳,适于可移除地附接到断路器;电路板,被容纳在外壳内,电路板包括微控制单元以及用于为微控制单元供电的接线端子;以及电力线通信模块,被容纳在外壳内并且与微控制单元通信地连接。
通过该附接设备,电力线通信模块可以经由外壳而被附接至断路器,由此,用户可以在现场增配电力线通信模块,降低了设备的改造成本。而且,用户可以根据需要,在断路器上配置或不配置附接设备,满足了配电柜的多样化配置需求。此外,断路器和附接设备可以单独进行维护和更换,进一步降低了用户的使用成本。
在一些实施例中,外壳包括底壳,并且附接设备还包括:导电端子,被容纳在底壳内,导电端子的一端用于电连接到断路器的负载端子;以及电流互感器,设置在底壳内并且套设在导电端子上,并且电流互感器与微控制单元通信地连接。通过附接设备的导电端子,断路器的负载端子可以为下游负载提供电力;通过电流互感器,电路板上的微控制单元可以采集电力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底壳中设置有多个导电端子,并且底壳中设置有隔板,隔板布置在相邻的导电端子之间。隔板提高了导电端子之间的绝缘性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外壳包括耦接至底壳的中壳,电路板被容纳在中壳中,并且电路板包括:第一电路板,其上设置有接线端子以及耦接在接线端子和微控制单元之间的变压器;以及第二电路板,其上设置有微控制单元和与微控制单元通信连接的用于输出信号的通信端子。利用分体式的底壳和中壳,实现了组件的分体式布置,利于产品的模块化生产。
在一些实施例中,底壳上还设置有贯穿底壳的通孔,用于容纳与接线端子电连接的导线和与通信端子电连接的导线中的至少一个。利用通孔布置导线,使得附接设备的布线更加有序。
在一些实施例中,中壳上设置有附接孔和附接槽中的至少一项,以用于连接断路器的隔弧板和保护罩。
在一些实施例中,外壳还包括耦接至中壳的顶壳,电力线通信模块被容纳在顶壳中。利用分体式的底壳、中壳和顶壳,实现了组件的分体式布置,利于产品的模块化生产。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力线通信模块包括高速电力线载波通信模块。
在本公开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气设备。电气设备包括:安装板;断路器,安装在安装板上;以及根据本公开第一方面的附接设备,附接设备安装在安装板上,并且附接设备的导电端子被附接至断路器的负载端子。
通过将附接设备和断路器安装在安装板上,简化了电器设备的结构,而且断路器和附接设备可以单独进行维护和更换,进一步降低了用户的使用成本。
在一些实施例中,安装板还包括槽,与接线端子电连接的导线和与微控制单元通信连接的线中的至少一个被布置在槽中。在槽中布线,使得电气设备的布线更加有序。
在本公开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气设备。电气设备包括:插拔式底座,包括连接支架和设置在连接支架上的连接端子;断路器,安装在插拔式底座上,断路器的负载端子与连接支架上的连接端子电连接;以及根据本公开第一方面的附接设备,附接设备耦合至插拔式底座,并且附接设备的导电端子被连接到连接支架上的连接端子。
通过将附接设备连接到安装有断路器的插拔式底座,用户可以在现场增配电力线通信模块,降低了设备的改造成本。而且断路器和附接设备可以单独进行维护和更换,进一步降低了用户的使用成本。
在本公开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配电柜。配电柜包括:根据本公开的第二方面或第三方面的电气设备。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内容并不旨在确定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关键或基本特征,也并非旨在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通过下面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征将变得容易理解。
附图说明
通过结合附图更详细地描绘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本公开的上述目的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明显,其中在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中,相同的附图标记通常表示相同的部件。
图1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附接设备的立体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附接设备的分解示意图;
图3示出了图1的附接设备的中壳的分解示意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电气设备的立体示意图;
图5示出了图4的电气设备的插拔式底座的立体示意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另一电气设备的立体示意图;
图7示出了图6的电气设备的安装板的立体示意图;
图8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附接设备的一种走线方式;以及
图9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附接设备的另一种走线方式。
贯穿附图,使用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来表示相同或相似的元件。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现在将参考几个示例实施例来描述本公开。应当理解,这些实施例仅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更好地理解并由此实现本公开,而不是对本公开技术方案的范围提出任何限制的目的来描述。
如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包括”及其变体将被解读为意指“包括但不限于”的开放式术语。术语“基于”将被解读为“至少基于部分”。术语“一个实施例”和“实施例”应被理解为“至少一个实施例”。术语“另一实施例”应理解为“至少一个其他实施例”。术语“第一”、“第二”等可以指代不同或相同的对象。在下面可能包含其他明确的和隐含的定义。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术语的定义在整个说明书中是一致的。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了提供一种用于附接至断路器的附接设备,其能够实现现场改造,降低了设备的改造成本。而且,用户可以根据需要,在断路器上配置或不配置附接设备,满足了配电柜的多样化配置需求。此外,断路器和附接设备可以单独进行维护和更换,进一步降低了用户的使用成本。
图1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附接设备1的立体示意图。图2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附接设备的分解示意图。该附接设备1包括外壳100和容纳在外壳100内的电路板20,电路板20上设置有微控制单元和接线端子210。
外壳100适于可移除地附接到断路器50,如在下文中描述的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外壳100包括底壳110。底壳110中容纳附接设备1的导电端子10。导电端子10的一端用于连接到断路器50的负载端子,另一端用于连接到负载。
在一些实施例中,导电端子10可以有多个,例如三个导电端子10-1,10-2,10-3,以用于为负载供电。应当理解,导电端子10也可以是其他数量,例如两个或四个。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1和图2,底壳110中还可以设置有隔板1101,隔板1101布置在相邻的导电端子10之间;以提高导电端子10之间的绝缘性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底壳110上还可以设置有贯穿底壳110的通孔1103,通孔1103用于布线。这样可以使得附接设备的布线更加有序。在一些实施例中,底壳110中还可以设置有电流互感器12,电流互感器12与微控制单元通信地连接。电流互感器12套设在导电端子10上,以采集电流和/或电压信息,并且将采集到的信息发给电路板20上的微控制单元。
参见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底壳110上还可以设置有附接孔1105,用于连接断路器的隔弧板和/或保护罩。
在一些实施例中,外壳100可以包括中壳120。中壳120可以例如通过螺钉或卡扣结构而耦接至底壳110。电路板20被容纳在中壳120中。图3示出了图1的附接设备的中壳的分解示意图。参考图2和图3,电路板20包括第一电路板21和第二电路板22。第一电路板21和第二电路板22可以采取叠置的方式布置在中壳120中,这样可以节省空间,减小外壳100的体积。
第一电路板21上设置有用于为微控制单元供电的接线端子210以及变压器。变压器耦接在接线端子210和微控制单元之间,以对从接线端子210引入的电力进行变压从而为微控制单元供电。第二电路板22上设置有微控制单元和与微控制单元通信连接的用于输出信号的通信端子221,222。通信端子221,222可以例如与系统柜进行通信连接,和/或与断路器相关部件通信连接。
在其他实施例中,电路板20还可以具有其他布置,本公开的范围在此方面不受限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底壳110上的通孔1103可以用于容纳与接线端子210电连接的导线和与通信端子221,222电连接的导线中的至少一个。由此,附接设备1的布线更加有序。
参见图2和3,在一些实施例中,中壳120上可以设置有附接孔1205和附接槽1206中的至少一项,以用于连接断路器的隔弧板和/或保护罩。中壳120的附接孔1205和底壳110的附接孔1105可以是对准布置的,以便于安装隔弧板和/或保护罩。
附接设备1还包括电力线通信模块30。电力线通信模块30被容纳在外壳100内并且与微控制单元通信地连接。由于附接设备1可以被附接至断路器50,因此,利用附接设备1,就可以为已有的断路器50增配电力通信模块30,降低了用户的成本。而且,断路器50和附接设备1可以单独进行维护和更换。
在一些实施例中,外壳100还可以包括顶壳130。顶壳130可以通过螺钉或卡扣结构1301而耦接至中壳120。电力线通信模块30可以被容纳在顶壳130中。在一些实施例中,顶壳130可以包括壁1302,壁1302围绕成用于容纳电力线通信模块30的空间。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力线通信模块30包括高速电力线载波通信模块(HPLC)。
图4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电气设备的立体示意图,图5示出了图4的电气设备的插拔式底座的立体示意图。电气设备2包括插拔式底座40、断路器50和前文所述的附接设备1。如图4和图5所示,插拔式底座40包括连接支架41和设置在连接支架41上的连接端子42。断路器50安装在插拔式底座40上。由此,断路器50的负载端子与连接支架41上的连接端子42电连接。
附接设备1耦合至插拔式底座40,并且导电端子10被连接到连接支架41上的连接端子42。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端子42可以是三个,也可以是两个或四个。
图6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另一电气设备的立体示意图。电气设备3包括安装板15、断路器50和前文所述的附接设备1。如图6所示,断路器50和附接设备1安装在安装板15上;并且附接设备1的导电端子10被附接至断路器50的负载端子。
图7示出了图6的电气设备的安装板15的立体示意图。在一些实施例中,安装板15还可以包括槽150。由此,与接线端子210电连接的导线和与微控制单元通信连接的线中的至少一个可以被布置在槽150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经由通孔1103引出的布线可以经由槽150布置。由此,从断路器的上游引线端延伸到接线端子210的供电线可以有序布线。而且,从断路器的上游引线端为接线端子210提供电力也能保证信息采集的不间断工作。
图8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附接设备的一种走线方式。与接线端子210电连接的导线和与通信端子221,222电连接的导线中的至少一个可以通过通孔1103布线。由此,导线从顶壳130侧引入到底壳110侧。导线还可以例如进一步布置在安装板的槽150中。
外壳100还可以包括顶盖140,覆盖在顶壳130上以封闭电力线通信模块30。图9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附接设备的另一种走线方式。在一些实施例中,在XYZ直角坐标系下,外壳100的底壳110、中壳120和顶壳130可以在第一方向Y上布置,与接线端子210电连接的导线和与通信端子221,222电连接的导线中的至少一个可以在垂直于第一方向Y的第二方向X上布线。
本公开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配电柜。该配电柜包括结合图1和图2描述的附接设备,和/或结合图4描述的电气设备,和/或结合图6描述的电气设备。
应该理解的是,本公开的以上详细实施例仅仅是为了举例说明或解释本公开的原理,而不是限制本实用新型。因此,凡在本公开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代以及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同时,本实用新型所附的权利要求旨在覆盖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和边界的等同替代的范围和边界的所有变化和修改。

Claims (12)

1.一种用于附接至断路器的附接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100),适于可移除地附接到所述断路器(50);
电路板(20),被容纳在所述外壳(100)内,所述电路板(20)包括微控制单元以及用于为所述微控制单元供电的接线端子(210);以及
电力线通信模块(30),被容纳在所述外壳(100)内并且与所述微控制单元通信地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附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00)包括底壳(110),并且所述附接设备还包括:
导电端子(10),被容纳在所述底壳(110)内,所述导电端子(10)的一端用于电连接到所述断路器(50)的负载端子;以及
电流互感器(12),设置在所述底壳(110)内并且套设在所述导电端子(10)上,并且所述电流互感器(12)与所述微控制单元通信地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附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壳(110)中设置有多个所述导电端子(10),并且所述底壳(110)中设置有隔板(1101),所述隔板(1101)布置在相邻的所述导电端子(10)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附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00)包括耦接至所述底壳(110)的中壳(120),所述电路板(20)被容纳在所述中壳(120)中,并且所述电路板(20)包括:
第一电路板(21),其上设置有所述接线端子(210)以及耦接在所述接线端子(210)和所述微控制单元之间的变压器;以及
第二电路板(22),其上设置有所述微控制单元和与所述微控制单元通信连接的用于输出信号的通信端子(221,22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附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壳(110)上还设置有贯穿所述底壳(110)的通孔(1103),用于容纳与所述接线端子(210)电连接的导线和与所述通信端子(221,222)电连接的导线中的至少一个。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附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壳(120)上设置有附接孔(1205)和附接槽(1206)中的至少一项,以用于连接所述断路器的隔弧板和保护罩。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附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00)还包括耦接至所述中壳(120)的顶壳(130),所述电力线通信模块(30)被容纳在所述顶壳(130)中。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附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力线通信模块(30)包括高速电力线载波通信模块(HPLC)。
9.一种电气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安装板(15);
断路器(50),安装在所述安装板(15)上;以及
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附接设备,所述附接设备安装在所述安装板(15)上,并且所述附接设备的所述导电端子(10)被附接至所述断路器(50)的负载端子。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气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15)还包括槽(150),与所述接线端子(210)电连接的导线和与所述微控制单元通信连接的线中的至少一个被布置在所述槽(150)中。
11.一种电气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插拔式底座(40),包括连接支架(41)和设置在所述连接支架(41)上的连接端子(42);
断路器(50),安装在所述插拔式底座(40)上,所述断路器(50)的负载端子与所述连接支架(41)上的连接端子(42)电连接;以及
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附接设备,所述附接设备耦合至所述插拔式底座(40),并且所述附接设备的所述导电端子(10)被连接到所述连接支架(41)上的连接端子(42)。
12.一种配电柜,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9-11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气设备。
CN202121919729.0U 2021-08-16 2021-08-16 用于附接至断路器的附接设备、电气设备和配电柜 Active CN21577191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919729.0U CN215771913U (zh) 2021-08-16 2021-08-16 用于附接至断路器的附接设备、电气设备和配电柜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919729.0U CN215771913U (zh) 2021-08-16 2021-08-16 用于附接至断路器的附接设备、电气设备和配电柜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771913U true CN215771913U (zh) 2022-02-08

Family

ID=800753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919729.0U Active CN215771913U (zh) 2021-08-16 2021-08-16 用于附接至断路器的附接设备、电气设备和配电柜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77191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215535B2 (en) Modular power distribution system for use in computer equipment racks
US11109504B2 (en) Power distribution unit with interior busbars
US9425603B2 (en) Bus plug apparatus using multiple interconnected enclosures
US8787004B2 (en) Medium voltage circuit breaker with integrated electronic protection unit
CN215771913U (zh) 用于附接至断路器的附接设备、电气设备和配电柜
EP3859907A2 (en) Rack power distribution unit having interchangeable outlets
CN102163520B (zh) 一种智能式塑壳断路器的整体式电子模块
CN102047350B (zh) 电缆管理单元
CN216648806U (zh) 电源分配单元和货架系统
CN212137279U (zh) 电涌保护器
CN215377978U (zh) 母排装置和电力设备
CN219677800U (zh) 一种精密型配电单元
JP3206074B2 (ja) 配電盤
CN215934068U (zh) 母排装置和电力设备
CN113993339B (zh) 一种无缆化机箱
CN211556199U (zh) 一种插框pcb背板及多方式连接电源结构
CN214480297U (zh) 一种变频器
CN212910458U (zh) 无线槽电控箱及空调
CN211718362U (zh) 一种微型导轨式小母线电表监控装置
CN219833820U (zh) 多功率输出的pdu
CN219779424U (zh) 一种快速接入电气柜
CN217545027U (zh) 一种数据中心微型pdu结构
CN219873216U (zh) 一种高压开关装置
CN218587439U (zh) 一种基于卡轨式安装形态的微型化fsu
CN218828583U (zh) 一种交流配电单元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