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771032U - 断路器接线端子 - Google Patents

断路器接线端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771032U
CN215771032U CN202121940513.2U CN202121940513U CN215771032U CN 215771032 U CN215771032 U CN 215771032U CN 202121940513 U CN202121940513 U CN 202121940513U CN 215771032 U CN215771032 U CN 21577103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wiring
screw
circuit breaker
tab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940513.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进
袁高普
邓小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xing Jings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xing Jings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xing Jings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xing Jings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940513.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77103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77103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77103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reakers (AREA)
  • Connections Arranged To Contact A Plurality Of Conduct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断路器接线端子,包括支架、接线弹片及接线板,其中接线板固定于支架来外接导体,接线弹片可活动地安装于支架,其中接线弹片在非接线状态支撑于支架,在接线状态下压紧接线板和导体。本实用新型可以便捷可靠地进行接线。

Description

断路器接线端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气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断路器,具体来说是一种断路器接线端子。
背景技术
断路器为了连接主回路和外部电路,一般都设置有接线端子与外界导线连接。一般地,接线端子是接线操作用力方向与接线方向垂直,也就是外力用于接线操作的方向与导线接线方向不在同一方向,导致接线端子接线过程中至少需要两个方向的空间进行操作,其占用空间较大。但是,目前有些断路器需要安装在狭小的空间中,且只有断路器接线方向有空间可供接线操作,导致这种产品的接线端子无法按照传统方式接线连接。现有解决方式之一是在用于电流规格较小的电气连接时采用弹片式连,大电流时采用复合端子通过螺钉拧紧的方式解决,其没有兼顾到小电流时其实也需要复合端子通过螺钉拧紧方式来实现电气连接的可靠性。公开号为CN201811341835.8的中国专利公开的一种复合式接线端子,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上述问题,但也存在以下不足之处:(1)弹片转动角度过大,从而使螺钉行程过大,螺钉采用平头占用了弹片的旋转角度,导致整个端子体积较大,不能很好的应用于更小壳架的断路器中;(2)弹簧片和接线板单片接触,存在导线接不紧使开关失效的风险;(3)采用轴端铆平的方式紧固,易导致轴局部膨胀,影响弹片转动的可靠性;(4)螺母厚度较厚,加工工艺和零件尺寸较难保证,且在拧紧过程中不能保证把锁紧力锁定在端子内部,而是通过螺母传递到了塑料壳体上使壳体易产生变形。有鉴于现有断路器接线端子的不尽人意,为此有必要进行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断路器接线端子,用以便捷可靠地进行接线。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接线端子,包括支架及装于支架的接线弹片、接线板及调节机构,接线板用于外接导体,接线弹片用于压紧接线板和导体以使接线板和导体紧密接触,调节机构用于调节接线弹片位置。
较优地,接线弹片配置有调节机构来调节接线弹片位置。
较优地,支架设置敞口的内腔,接线弹片可转动地安装于支架并容纳于内腔,接线板位于内腔上方,调节机构用于驱动接线弹片向上转动来压紧接线板和导体。
较优地,接线弹片一侧具有回转部,接线弹片另一侧具有第一折片部和第二折片部,回转部用于通过开口销将接线弹片可转动地装于支架,第一折片部在非接线状态时搭于内腔后壁,且第一折片部和第二折片部在接线状态时可压紧接线板和导体。
较优地,第一折片部和回转部之间设置有驱动部,驱动部通过调节机构来驱动接线弹片转动。
较优地,驱动部与第一折片部之间的第一夹角、驱动部与第二折片部之间的第二夹角分别为钝角,第一折片部长于第二折片部,且第一夹角小于第二夹角。
较优地,调节机构包括螺母及螺钉,螺母定位于支架,螺钉穿过螺母后内置内腔并位于接线弹片下部,且螺钉可接触驱动部,以便通过拧动螺钉来驱使接线弹片绕开口销转动。
较优地,内腔前壁与内腔侧壁之间设置螺母槽,内腔前壁设置螺钉孔,螺母定位于螺母槽,螺钉可穿过螺钉孔并由内腔后壁限位。
较优地,螺钉的前部无螺纹,和/或螺钉的前端设置锥尖。
较优地,支架顶部和接线板侧壁之间通过卡槽结构紧密配合。
在此基础上,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断路器,其设置有以上所述的接线端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断路器中的接线端子可以便捷可靠地进行接线,其较优实施例包括以下效果:(1)独特的双夹紧弹片特征设计,比传统的单夹紧弹片设计时电气连接更加牢固可靠;(2)独特的开口销支撑设计,比传统的轴类铆平设计节省了一道工序,而且不会引起轴类铆接导致一端膨胀从而影响弹片旋转卡滞的问题;(3)接线螺钉在接线的整个过程中都被限制在组件内,不易使锁紧力传递到塑料壳体上,从而引起壳体开裂;(4)独特的尖端螺钉设计,比传统的平头螺钉节省了更多的弹片旋转空间,使本实用新型的接线端子组件更适用于体积要求较高的小电流断路器中。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接线端子整装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接线端子初始位置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接线端子拧紧位置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支架第一视角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支架第二视角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接线弹片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接线板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案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但不应该将此理解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仅限于下述实施方案。
参见图1-图7,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断路器及接线端子,其中接线端子包括支架1、开口销2、螺母3、接线弹片4、接线板5、导体6及螺钉7等部件,进一步说明如下。
如图1-图3所示,支架1上安装接线弹片4、接线板5及调节机构,其中接线板5用于外接导体6,接线弹片4用于压紧接线板5和导体5以使两者紧密接触,此处调节机构具体包括螺钉7及螺母3,用于调节接线弹片4位置。
如图4-图5所示,并参考图1-图3,支架1设置敞口的内腔15,接线弹片可转动地安装于支架1并容纳于内腔15,接线板5位于内腔15上方,调节机构用于驱动接线弹片4向上转动来压紧接线板5和导体6。
此处,调节机构包括螺母3及螺钉7,其中螺钉7的前部无螺纹,螺钉7的前端设置锥尖71。其安装结构为:螺母3定位于支架1,螺钉7穿过螺母3后内置内腔15并位于接线弹片4下部,且螺钉7可接触接线弹片4的驱动部,以便通过拧动螺钉7来驱使接线弹片4绕开口销2转动。具体地,螺母3及螺钉的安装内腔前壁13与内腔侧壁17之间设置螺母槽18,内腔前壁13设置螺钉孔19,螺母3定位于螺母槽18,螺钉7可穿过螺钉孔19并由内腔后壁12限位。
如图6所示,并同时参见图1-图5,接线弹片为双夹紧弹片,其一侧具有回转部45,另一侧具有第一折片部43和第二折片部46,回转部45用于通过开口销2将接线弹片4可转动地装于支架1,其中第一折片部42在非接线状态时搭于内腔后壁12的顶部,且第一折片部43和第二折片部46在接线状态时可压紧接线板5和导体6。
如图6所示,第一折片部42和回转部45之间还设置有驱动部41,该驱动部41通过调节机构来驱动接线弹片4转动。此处,驱动部41与第一折片部42之间的第一夹角、驱动部42与第二折片部46之间的第二夹角分别为钝角,其中第一折片部43长于第二折片部,且第一夹角小于第二夹角。
如图7所示,支架1和接线板5之间紧密结合,具体是接线板5侧壁上设置T形卡槽51,支架1侧壁17顶部设置T形卡台16,由此形成卡槽结构而实现紧密配合。此处,支架1上双T形卡台16与接线板5上对应的T形卡槽51紧配,可以作为工厂整体来料,提升装配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装配过程及工作原理如下所述。
接线弹片4回转部45通过开口销2装配在支架1上内腔15内,螺钉7穿过螺母3内置于接线弹片4下部。通过螺母3和螺钉7构成的调节机构,可以驱动接线弹片4向上转动来压紧接线板5和导体6。
未外接导体6时,组件状态如图2所示,接线弹片4上第一折边42搭接在支架1的内腔后壁12的顶部11上。通过拧动螺钉7,可使得接线弹片4向上转动。其中尖端螺钉7相对于平头螺钉给接线弹片4更多的旋转空间,使整个接线端子组件体积更小。
拧动螺钉7时,螺钉锥尖71推动接线弹片4底部驱动部41使接线弹片4逆时针旋转,最终位置如图3所示。此时,螺钉7前部顶住接线弹片4的驱动部41,接线弹片4第一折边42的顶部43和第二折边46的顶部44受挤压变形而压紧外部导体6和接线板5使其紧密接触,实现电气连接。同时,螺钉7的锥尖71与支架1内腔后壁12限位停止转动,不能再度拧紧。
整个拧紧过程中,螺钉7和螺母3配合在支架1内腔前壁13处的螺母孔19和螺母槽18,不易造成锁紧力外放,支架1上设置有螺钉支撑部14,支撑住螺钉7,使螺钉7在整个拧紧过程中不因受到接线弹片4的反力产生下倾而导致整个组件变形。此外,由于螺钉7前部无螺纹,在松开螺钉7过程中不易造成脱落。
以上实施例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优点:(1)独特的双夹紧弹片特征设计,比传统的单夹紧弹片设计时电气连接更加牢固可靠;(2)独特的开口销支撑设计,比传统的轴类铆平设计节省了一道工序,而且不会引起轴类铆接导致一端膨胀从而影响弹片旋转卡滞的问题;(3)接线螺钉在接线的整个过程中都被限制在组件内,不易使锁紧力传递到塑料壳体上,从而引起壳体开裂;(4)独特的尖端螺钉设计,比传统的平头螺钉节省了更多的弹片旋转空间,使本设计的接线端子组件更适用于体积要求较高的小电流断路器中。
以上接线端子可不仅适用于大电流的断路器电气连接用,独有的结构设计使其更加小巧可靠,因而可以适用于小电流小体积断路器所用,接线更加可靠。
本实用新型虽然以较佳公开如上,但其并不是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都可以做出可能的变动和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断路器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接线弹片及接线板,其中接线板固定于支架来外接导体,接线弹片可活动地安装于支架,其中接线弹片在非接线状态支撑于支架,在接线状态下压紧接线板和导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断路器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接线弹片配置有调节机构来调节接线弹片位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断路器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支架设置敞口的内腔,接线弹片可转动地安装于支架并容纳于内腔,接线板位于内腔上方,调节机构用于驱动接线弹片向上转动来压紧接线板和导体。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断路器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接线弹片一侧具有回转部,接线弹片另一侧具有第一折片部和第二折片部,回转部用于通过开口销将接线弹片可转动地装于支架,第一折片部在非接线状态时搭于内腔后壁,且第一折片部和第二折片部在接线状态时可压紧接线板和导体。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断路器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第一折片部和回转部之间设置有驱动部,驱动部通过调节机构来驱动接线弹片转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断路器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驱动部与第一折片部之间的第一夹角、驱动部与第二折片部之间的第二夹角分别为钝角,第一折片部长于第二折片部,且第一夹角小于第二夹角。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断路器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调节机构包括螺母及螺钉,螺母定位于支架,螺钉穿过螺母后内置内腔并位于接线弹片下部,且螺钉可接触驱动部,以便通过拧动螺钉来驱使接线弹片绕开口销转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断路器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内腔前壁与内腔侧壁之间设置螺母槽,内腔前壁设置螺钉孔,螺母定位于螺母槽,螺钉可穿过螺钉孔并由内腔后壁限位。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断路器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螺钉的前部无螺纹,和/或螺钉的前端设置锥尖。
10.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断路器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支架和接线板紧配。
CN202121940513.2U 2021-08-18 2021-08-18 断路器接线端子 Active CN21577103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940513.2U CN215771032U (zh) 2021-08-18 2021-08-18 断路器接线端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940513.2U CN215771032U (zh) 2021-08-18 2021-08-18 断路器接线端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771032U true CN215771032U (zh) 2022-02-08

Family

ID=800761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940513.2U Active CN215771032U (zh) 2021-08-18 2021-08-18 断路器接线端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77103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798822A (zh) * 2022-04-02 2023-09-22 李莹莹 一种功率元器件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798822A (zh) * 2022-04-02 2023-09-22 李莹莹 一种功率元器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5771032U (zh) 断路器接线端子
KR100942817B1 (ko) 건물일체형 태양광전지판 연결 박스
CN108232528B (zh) 一种正面螺钉接线结构
CN113690106A (zh) 断路器及其接线端子
CN101383244A (zh) 真空断路器
KR20210000583U (ko) 구조가 개선된 유니버셜 커넥터
CN110994208A (zh) 一种斜面挤压式接线结构
CN1094667C (zh) 旋转回弹式电连接方法及装置
CN215418054U (zh) 一种断路器接线端子组件
CN201576764U (zh) 悬接型射频同轴连接器
CN1871679A (zh) 拨动式开关的外盖装置及方法
CN201215792Y (zh) 漏电断路器
CN109904014B (zh) 一种直插式辅助开关
WO2020093263A1 (zh) 一种快速锁线电连接器
CN110176118B (zh) 接线端子、火灾报警器及接线方法
CN209981886U (zh) 一种具有双辅助开关的开关柜
CN207947238U (zh) 一种用于小型断路器的滑轨组件
CN113991567B (zh) 一种墙面板上安装电线盒的结构
CN220357992U (zh) 一种开关柜的联动机构
CN219892079U (zh) 一种机械电气联锁装置
CN201282067Y (zh) 真空断路器
CN213691930U (zh) 一种接线端子和具有该接线端子的机电元器件
CN109149852B (zh) 一种防接头裸露的电机出线板
CN219181276U (zh) 一种电机支撑架
CN216312082U (zh) 一种多晶硅电源系统和接线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