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768799U - 带电作业装置 - Google Patents

带电作业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768799U
CN215768799U CN202121528604.5U CN202121528604U CN215768799U CN 215768799 U CN215768799 U CN 215768799U CN 202121528604 U CN202121528604 U CN 202121528604U CN 215768799 U CN215768799 U CN 21576879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ok
detected
insulating
detection mechanism
moving mechanis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528604.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盛宇军
张雷
蔡庆
蓝骞
姚磊
杜觉晓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State Grid Beijing Electric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State Grid Beijing Electric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State Grid Beijing Electric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Priority to CN202121528604.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76879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76879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76879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Geophysics And Detection Of Objec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带电作业装置。带电作业装置包括:检测机构,用于对待检测结构进行检测;纵向移动机构,与检测机构连接,在外力的作用下,纵向移动机构带动检测机构沿竖直方向移动;横向移动机构,与检测机构连接;绝缘杆,与部分横向移动机构配合或连接,在外力的作用下,绝缘杆能够带动部分横向移动机构移动至待检测结构处,以将部分横向移动机构安装至待检测结构处;在外力的作用下,横向移动机构带动检测机构在水平面内移动,以使检测机构移动至待检测结构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通过带电作业装置能够较容易地将检测机构挂设到待检测结构上,操作难度较小。

Description

带电作业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路检修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带电作业装置。
背景技术
在一些国家,为了提高电力企业供电质量,提高供电的经济性与可靠性,已经开始实行市场竞争机制。在这一机制的带动下,这些国家的供电质量取得了显著的提高,基本上能够满足电力供应的连续与稳定。供电系统的用户供电可靠性是评价供电系统为用户持续供电能力的重要指标,这一指标正在逐渐引起电力企业的重视,只有提高供电可靠性,才能够树立良好的客户体验,实现更高的经济价值。为了提高供电可靠性,电力企业必须采取带电作业的方式对线路进行维修与维护,避免这些操作影响到供电的连续性,同时保证线路故障能够得到妥善的处理,提高供电可靠性。
近年来,在供电网络的带电作业过程中,绝缘杆作业法逐渐成为主流的带电作业方式。在电力行业中,绝缘杆作业法也可叫做间接作业法。在这种带电作业方式中,想要实现带电作业的目标,必须对工作人员能够触及到的范围内的所有带电物体与接地物体实施绝缘遮蔽处理。但是此种作业方式具有一定局限性。
部分输电铁塔三相水平距离较远,由于地电位作业时需要保证足够的安全间隙,因此在检测时带电检测设备吊装距离距待检测导线较远,操作人员与带电检测设备之间的距离以及操作人员与待检测导线之间的距离均较远,仅靠绝缘杆来实施将带电检测装置挂设到被检导线上的操作是几乎不可能的,操作难度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电作业装置,能够较容易地将检测机构挂设到待检测结构上,操作难度较小。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带电作业装置,包括:检测机构,用于对待检测结构进行检测;纵向移动机构,与检测机构连接,在外力的作用下,纵向移动机构带动检测机构沿竖直方向移动;横向移动机构,与检测机构连接;绝缘杆,与部分横向移动机构配合或连接,在外力的作用下,绝缘杆能够带动部分横向移动机构移动至待检测结构处,以将部分横向移动机构安装至待检测结构处;在外力的作用下,横向移动机构带动检测机构在水平面内移动,以使检测机构移动至待检测结构处。
进一步地,横向移动机构包括:绝缘挂钩,具有用于与待检测结构配合的第一凹槽,绝缘挂钩上设有第一滑线槽,绝缘杆能够与绝缘挂钩配合或连接,以带动绝缘挂钩移动至待检测结构处;调整绝缘绳,调整绝缘绳的一端穿过第一滑线槽后与检测机构连接,在调整绝缘绳的另一端施加作用力,调整绝缘绳能够相对于第一滑线槽移动,以带动检测机构移动至待检测结构处。
进一步地,横向移动机构还包括:第一挂钩,用于与绝缘杆配合或连接,第一挂钩设置在绝缘挂钩上;或者,转动件,与绝缘挂钩连接且相对于绝缘挂钩可转动地设置,转动件位于绝缘挂钩的远离第一凹槽的一侧,转动件与绝缘挂钩的部分外壁面围成第一滑线槽。
进一步地,第一凹槽为“∩”形或矩形凹槽。
进一步地,检测机构包括:支撑框架;带电检测设备,用于对待检测结构进行检测,带电检测设备安装在支撑框架上;其中,纵向移动机构和横向移动机构均与支撑框架连接,以带动带电检测设备移动。
进一步地,检测机构还包括与支撑框架连接的入位挂钩,支撑框架通过入位挂钩与待检测结构配合或连接;其中,入位挂钩包括:过渡段,包括斜段;限位钩,具有用于与待检测结构配合或连接的第二凹槽,限位钩与斜段连接,自斜段向限位钩的方向,斜段逐渐向下倾斜。
进一步地,入位挂钩还包括挡片,过渡段位于限位钩与挡片之间,在竖直平面内,挡片与斜段之间具有夹角;或者,过渡段还包括直段,斜段位于限位钩和直段之间,直段与支撑框架连接。
进一步地,入位挂钩还包括与支撑框架连接的连接段,连接段与限位钩连接,且限位钩位于连接段和斜段之间。
进一步地,检测机构还包括设置在支撑框架上的第二挂钩,纵向移动机构或横向移动机构通过第二挂钩与支撑框架连接。
进一步地,纵向移动机构包括:定滑轮,固定在待安装部位处,定滑轮具有第二滑线槽;起吊绝缘绳,起吊绝缘绳的一端穿过至少部分第二滑线槽后与检测机构连接,在起吊绝缘绳的另一端施加作用力,使起吊绝缘绳相对于第二滑线槽移动,以带动检测机构沿竖直方向移动。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检测机构用于对待检测结构进行检测;纵向移动机构与检测机构连接,在外力的作用下,纵向移动机构能够带动检测机构沿竖直方向移动,使检测机构与待检测结构的沿竖直方向上高度一致;绝缘杆与部分横向移动机构配合,在外力的作用下,绝缘杆能够带动部分横向移动机构移动至待检测结构处,使部分横向移动机构安装至待检测结构处;横向移动机构与检测机构连接,在外力的作用下,横向移动机构能够带动检测机构在水平面内移动,由于部分横向移动机构安装在待检测结构处,因此,在横向移动机构的带动下,检测机构能够移动至待检测结构处,从而使检测机构对待检测结构进行检测。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中,首先通过纵向移动机构吊起检测机构,之后通过绝缘杆带动部分横向移动机构安装至待检测结构处,最后通过横向移动机构的带动,使检测机构在水平面内移动待检测结构处,从而使检测机构对待检测结构进行检测;通过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能够更高效便捷地调整检测机构的位置,减轻了操作人员的体力消耗,能够较容易地将检测机构挂设到待检测结构上,操作难度较小,便于检测机构对待检测结构进行检测,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带电检测效率。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带电作业装置的实施例的与待检测结构和待安装部位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的带电作业装置的横向移动机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其中,未示出调整绝缘绳);
图3示出了图1的带电作业装置的检测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图3的检测机构的入位挂钩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检测机构;11、支撑框架;12、带电检测设备;13、入位挂钩;131、斜段;132、限位钩;133、第二凹槽;134、挡片;135、直段;136、连接段;14、第二挂钩;15、X射线产生设备;16、成像装置;20、纵向移动机构;21、起吊绝缘绳;30、横向移动机构;31、绝缘挂钩;32、第一凹槽;33、第一滑线槽;34、调整绝缘绳;35、第一挂钩;36、转动件;40、绝缘杆。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需要指出的是,除非另有指明,本申请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顶、底”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的,或者是针对部件本身在竖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同样地,为便于理解和描述,“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但上述方位词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地电位绝缘杆作业法的操作过程为:在地线上悬挂滑车,使用绝缘绳吊装检测装置至与被检导线同一水平高度,再使用绝缘杆在地电位操作,将检测装置挂设到被检导线处。其中,检测装置使用绝缘绳吊装。
很多输电铁塔三相横担水平距离相差较大,地线吊装垂直位置距离某些被检导线距离很远,仅靠绝缘杆来实施将带电检测装置挂设到被检导线上的操作是几乎不可能的,操作难度较大;以220kV架空输电线路的双回鼓型耐张铁塔为例,操作点距离5-6米,此时使用绝缘杆在地电位实施将检测装置挂设到导线上的操作,需要耗费极的体力,且检测装置姿态不易控制,且容易摇晃造成危险,不利于提高带电检测效率。
在绝缘杆作业法这种带电作业方式中,想要实现带电作业的目标,必须对工作人员能够触及到的范围内的所有带电物体与接地物体实施绝缘遮蔽处理。但是此种作业方式具有一定局限性。当电压等级较高时,需要的绝缘安全距离越长,绝缘杆越长,操作人员手持一端进行作业时,绝缘杆自重将会耗费操作人员很大体力,且绝缘杆较长,末端操作准确性将会难以保证。且操作过程中很容易造成绝缘杆损坏断裂,引发安全事故。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及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带电作业装置。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待检测结构为待检测导线,待安装部位为位于待检测导线上方的地线。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带电作业装置包括检测机构10、纵向移动机构20、横向移动机构30和绝缘杆40,检测机构10用于对待检测结构进行检测;纵向移动机构20与检测机构10连接,在外力的作用下,纵向移动机构20带动检测机构10沿竖直方向移动;横向移动机构30与检测机构10连接;绝缘杆40与部分横向移动机构30配合或连接,在外力的作用下,绝缘杆40能够带动部分横向移动机构30移动至待检测结构处,以将部分横向移动机构30安装至待检测结构处;在外力的作用下,横向移动机构30带动检测机构10在水平面内移动,以使检测机构10移动至待检测结构处。
上述设置中,检测机构10用于对待检测结构进行检测;纵向移动机构20与检测机构10连接,在外力的作用下,纵向移动机构20能够带动检测机构10沿竖直方向移动,使检测机构10与待检测结构的沿竖直方向上高度一致;绝缘杆40与部分横向移动机构30配合,在外力的作用下,绝缘杆40能够带动部分横向移动机构30移动至待检测结构处,使部分横向移动机构30安装至待检测结构处;横向移动机构30与检测机构10连接,在外力的作用下,横向移动机构30能够带动检测机构10在水平面内移动,由于部分横向移动机构30安装在待检测结构处,因此,在横向移动机构30的带动下,检测机构10能够移动至待检测结构处,从而使检测机构10对待检测结构进行检测。
相较于传统起吊绝缘绳配合绝缘杆的作业方式,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中,首先通过纵向移动机构20吊起检测机构10,之后通过绝缘杆40带动部分横向移动机构30安装至待检测结构处,最后通过横向移动机构30的带动,使检测机构10在水平面内移动待检测结构处,从而使检测机构10对待检测结构进行检测;通过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能够更高效便捷地调整检测机构10的位置,减轻了操作人员的体力消耗,能够较容易地将检测机构挂设到待检测结构上,操作难度较小,便于检测机构10对待检测结构进行检测,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带电检测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中,绝缘杆40为本领域的常规设备,此处不再赘述。优选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可以根据电压等级选择绝缘杆40。绝缘杆40可以采用分段式螺纹拼接结构。绝缘杆40的长度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横向移动机构30包括绝缘挂钩31和调整绝缘绳34,绝缘挂钩31具有用于与待检测结构配合的第一凹槽32,绝缘挂钩31上设有第一滑线槽33,绝缘杆40能够与绝缘挂钩31配合或连接,以带动绝缘挂钩31移动至待检测结构处;调整绝缘绳34的一端穿过第一滑线槽33后与检测机构10连接,在调整绝缘绳34的另一端施加作用力,调整绝缘绳34能够相对于第一滑线槽33移动,以带动检测机构10移动至待检测结构处。
上述设置中,绝缘杆40与绝缘挂钩31配合,在外力的作用下,绝缘杆40带动绝缘挂钩31移动至待检测结构处,使绝缘挂钩31安装在待检测结构上;调整绝缘绳34穿过绝缘挂钩31上的第一滑线槽33,调整绝缘绳34的一端与检测机构10连接,在调整绝缘绳34的另一端施加作用力,使调整绝缘绳34相对于第一滑线槽33移动,调整绝缘绳34带动检测机构10移动至绝缘挂钩31,也就是调整绝缘绳34带动检测机构10移动至待检测结构处,便于检测机构10对待检测结构进行检测;通过设置横向移动机构30,能够更高效便捷地调整检测机构10的位置,减轻操作人员的体力消耗,从而更容易地将检测机构挂设到待检测结构上,操作难度降低,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带电检测效率。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横向移动机构30还包括第一挂钩35,第一挂钩35用于与绝缘杆40配合或连接,第一挂钩35设置在绝缘挂钩31上。
上述设置中,绝缘杆40与第一挂钩35配合,便于通过绝缘杆40带动绝缘挂钩31移动,使绝缘挂钩31安装在待检测结构上。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横向移动机构30还包括转动件36,转动件36与绝缘挂钩31连接且相对于绝缘挂钩31可转动地设置,转动件36位于绝缘挂钩31的远离第一凹槽32的一侧,转动件36与绝缘挂钩31的部分外壁面围成第一滑线槽33。
上述设置中,转动件36与绝缘挂钩31的部分外壁面围成第一滑线槽33,调整绝缘绳34穿过第一滑线槽33,调整绝缘绳34相对于第一滑线槽33可移动,由于转动件36相对于绝缘挂钩31可转动,这样可以降低调整绝缘绳34相对于第一滑线槽33移动的阻力,使调整绝缘绳34相对于第一滑线槽33更顺畅地移动,便于操作。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第一凹槽32为“∩”形凹槽。第一凹槽32的内壁光滑流畅,当第一凹槽32与待检测结构配合时,可以避免待检测结构受损的问题。当然,在本申请的替代实施例中,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使第一凹槽32为其他形状的凹槽,比如矩形凹槽,只要能够保证当第一凹槽32与待检测结构配合时,第一凹槽32开口朝下即可。
具体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第一挂钩35为钩环,可供绝缘杆40头部穿入,方便操纵绝缘挂钩31位置移动。绝缘挂钩31可挂设在待检测结构上,同时绝缘挂钩31上设有第一滑线槽33,可供调整绝缘绳34穿入。转动件36为销轴,可供调整绝缘绳34顺畅拉动。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可以根据电压等级选择调整绝缘绳34。调整绝缘绳34与检测机构10之间的固定连接方式不限于挂钩、索套、捆绑等方式。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转动件36与绝缘挂钩31的部分外壁面围成供调整绝缘绳34穿入的第一滑线槽33,其中,转动件36为销轴。当然,在本申请的附图未示出的替代实施例中,转动件36的其他实施方式可为滑轮等可供调整绝缘绳34顺畅拉动的构件。
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检测机构10包括支撑框架11和带电检测设备12,带电检测设备12用于对待检测结构进行检测,带电检测设备12安装在支撑框架11上;其中,纵向移动机构20和横向移动机构30均与支撑框架11连接,以带动带电检测设备12移动。
上述设置中,支撑框架11用于安装固定和支撑带电检测设备12;带电检测设备12用于对待检测结构进行检测;纵向移动机构20和横向移动机构30均与支撑框架11连接,能够使纵向移动机构20带动带电检测设备12沿竖直方向移动,使横向移动机构30带动带电检测设备12在水平面内移动,便于对带电检测设备12的位置进行调整。
如图3和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检测机构10还包括与支撑框架11连接的入位挂钩13,支撑框架11通过入位挂钩13与待检测结构配合或连接;其中,入位挂钩13包括过渡段和限位钩132,过渡段包括斜段131;限位钩132具有用于与待检测结构配合或连接的第二凹槽133,限位钩132与斜段131连接,自斜段131向限位钩132的方向,斜段131逐渐向下倾斜。
上述设置中,支撑框架11用于安装固定和支撑入位挂钩13;支撑框架11通过入位挂钩13与待检测结构配合,通过设置入位挂钩13可以轻松实现使待检测结构到达指定位置的目的;具体地,在横向移动机构30的带动下,检测机构10朝向待检测结构移动,限位钩132具有第二凹槽133,用于与待检测结构配合,以实现支撑框架11通过入位挂钩13与待检测结构配合的目的,使检测机构10挂设在待检测结构上;待检测结构经过渡段过渡至限位钩132,待检测结构与斜段131接触配合并逐渐向限位钩132过渡;自斜段131向限位钩132的方向,斜段131逐渐向下倾斜,这样设置,当第二凹槽133与待检测结构配合时,可以防止待检测结构自第二凹槽133内脱出,保证带电检测效果。
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入位挂钩13还包括挡片134,过渡段位于限位钩132与挡片134之间,在竖直平面内,挡片134与斜段131之间具有夹角。挡片134对待检测结构具有止挡作用,能够进一步防止待检测结构自第二凹槽133内脱出,保证带电检测效果。
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过渡段还包括直段135,斜段131位于限位钩132和直段135之间,直段135与支撑框架11连接。待检测结构自直段135经斜段131逐渐向限位钩132过渡,这样设置,可以使过渡更加平滑。直段135与支撑框架11连接,实现将入位挂钩13安装至支撑框架11的目的。
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入位挂钩13还包括与支撑框架11连接的连接段136,连接段136与限位钩132连接,且限位钩132位于连接段136和斜段131之间。连接段136与支撑框架11连接,实现将入位挂钩13安装至支撑框架11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入位挂钩13的直段135和连接段136均与支撑框架11连接,实现将入位挂钩13安装至支撑框架11的目的,使入位挂钩13与支撑框架11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定。
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中设计了入位挂钩13,当通过纵向移动机构20将检测机构10在竖直方向的位置调整到与待检测结构的竖直高度一致或接近时,作业人员只需要使用绝缘杆40将绝缘挂钩31挂设到待检测结构上,再拉动调整绝缘绳34即可使检测机构10向待检测结构靠近,配合入位挂钩13可轻松实现使检测机构10到达指定位置的目的。与传统需使用绝缘杆直接推拉检测装置向被检导线靠近,并使传统检测装置上设置的较难挂设的普通挂钩挂设到导线上的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技术方案的操作难度大大降低,也避免了操作人员因长时间使用绝缘杆推拉检测装置造成的绝缘杆断裂等危险事故发生的问题。
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检测机构10还包括设置在支撑框架11上的第二挂钩14,横向移动机构30通过第二挂钩14与支撑框架11连接。
上述设置中,横向移动机构30的调整绝缘绳34通过第二挂钩14与支撑框架11连接,带电检测设备12安装在支撑框架11上,通过调整绝缘绳34可以带动支撑框架11和带电检测设备12移动。
优选地,调整绝缘绳34与第二挂钩14之间的固定连接方式不限于挂钩、索套、捆绑等方式。
当然,在本申请的附图未示出的替代实施例中,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使检测机构10还包括设置在支撑框架11上的另一个第二挂钩14,纵向移动机构20通过该第二挂钩14与支撑框架11连接。
具体地,如图3和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检测机构10包括支撑框架11以及安装固定在支撑框架11上的带电检测设备12、入位挂钩13和第二挂钩14。
带电检测设备12包括用于发射X射线的X射线产生设备15(X射线产生设备15可以为X射线发射器或X射线机等)、用于接收图像信息的成像装置16和监控模块。当将检测机构10挂设在待检测结构上后,至少部分待检测结构位于X射线产生设备15和成像装置16之间;利用带电检测设备12对待检测结构进行检测的过程包括通过X射线产生设备15发射X射线,X射线穿过位于X射线产生设备15和成像装置16之间的至少部分待检测结构后在成像装置16上成像,成像装置16接收经X射线穿过的上述至少部分待检测结构的图像信息,并将上述图像信息输送给监控模块;监控模块与成像装置16连接,并以通过显示和存储记录中的至少一种方式对上述图像信息进行输出;根据上述图像信息判断待检测结构的内部及外部结构是否完整,判断待检测结构是否需要进行维修与维护。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X射线产生设备15、成像装置16和监控模块均为本领域的常规技术,此处不再赘述。
入位挂钩13由钣金折弯成型,通过螺钉固定在支撑框架11上,入位挂钩13前端为挡片134,中间为过渡段(包括直段135和斜段131),在调整绝缘绳34的带动下,待检测结构跨过挡片134后,入位挂钩13继续朝向待检测结构移动,待检测结构沿入位挂钩13的过渡段滑入限位钩132;第二挂钩14与调整绝缘绳34的一端通过挂钩或捆绑的方式连接。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纵向移动机构20包括定滑轮和起吊绝缘绳21,定滑轮固定在待安装部位处,定滑轮具有第二滑线槽;起吊绝缘绳21的一端穿过至少部分第二滑线槽后与检测机构10连接,在起吊绝缘绳21的另一端施加作用力,使起吊绝缘绳21相对于第二滑线槽移动,以带动检测机构10沿竖直方向移动。
上述设置中,定滑轮固定在待安装部位处,起吊绝缘绳21的一端穿过定滑轮的至少部分第二滑线槽后与检测机构10连接,在起吊绝缘绳21的另一端施加作用力,使起吊绝缘绳21相对于第二滑线槽移动,在起吊绝缘绳21的带动下,可以使检测机构10沿竖直方向移动,从而实现纵向移动机构20对检测机构10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和位置进行调整的目的。具体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定滑轮挂设在地线上,配合起吊绝缘绳21,将检测机构10吊起。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可以根据电压等级选择起吊绝缘绳21。起吊绝缘绳21与检测机构10之间的固定连接方式不限于挂钩、索套、捆绑等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带电作业装置的操作过程及方法如下:
起吊过程:登高人员将带设有起吊绝缘绳21的定滑轮挂设在被检线路(即待检测结构)上方的地线(即待安装部位)上,地面操作人员将设置在起吊绝缘绳21一端的挂钩固定在X射线带电检测装置(即检测机构10)上设置的绳索挂钩上。地面操作人员拉动起吊绝缘绳21,X射线带电检测装置在定滑轮的作用下上提。
调整过程:由于地线与被检线路在竖直方向并不垂直,检测装置吊到与被检线路相同高度后需要进一步操作使检测装置上设置的挂钩挂在被检线路的输电导线上。
传统的操作方法的调整过程是使用绝缘杆在地电位推拉检测装置使其移动到被检线路附近并使检测装置的挂钩挂设在被检线路的输电导线上。但由于悬挂在空中的检测装置不易控制姿态,且由于操作距离过远,很难用绝缘杆将检测装置移动到位,同时由于传统挂钩没有导向入位结构,检测装置难以挂设,费时费力,效率低下。
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创新设置了绝缘挂钩31及调整绝缘绳34,调整绝缘绳34通过捆绑或挂钩等方式固定在检测机构10的一侧(或双侧对称布置,比如通过在检测机构10的相对两侧分别设置第二挂钩14,实现调整绝缘绳34双侧对称布置在检测机构10的相对两侧),调整绝缘绳34从绝缘挂钩31的第一滑线槽33内穿过。在距离调整绝缘绳34固定点下方一定合适距离,设有阻挡(或其他可防止)绝缘挂钩31下滑的限位结构。塔上操作人员使用绝缘杆40将绝缘挂钩31挂设到被检线路的输电导线上,调整绝缘绳34一端固定在检测机构10上,另一端由塔上操作人员持有(或地面人员持有),塔上操作人员拉动调整绝缘绳34,此时绝缘挂钩31的第一滑线槽33上的转动件36(转动件36为销轴或滑轮等可便于调整绝缘绳34拉动的构件)充当定滑轮的作用,改变力的方向的同时,带动检测机构10向被检线路的输电导线靠近,在起吊绝缘绳21的辅助下,调整检测机构10的位置,可辅助使用绝缘杆40使得检测机构10上的入位挂钩13顺利挂设到被检线路的输电导线上,检测机构10即平稳架设到被检线路的输电导线上,到位后检测机构10即可进行X射线带电检测工作。
发明人根据本申请的带电作业装置、带电作业装置的操作过程及方法模拟线路测试,获得了良好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具有以下优点:
1、提高了带电X射线检测效率。
2、减少了绝缘杆带电作业操作人员体力消耗。
3、降低了地电位带电作业的操作难度。
4、与传统仅靠绝缘杆进行地电位作业的方法相比安全性能更高。
5、通用性较强,可推广至其他带电作业方法中。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全性高、操作便捷省力的耐张线夹X射线带电检测地电位的带电作业装置,并提供一种基于上述带电作业装置的操作方法。将有效解决地电位绝缘杆操作法操作人员耗费体力严重、挂钩入位困难,因安全距离、塔型导致的相间水平间距过大等因素导致的操作难度大、操作不便,有安全隐患及检测效率低下等技术问题。能够有效提高带电检测效率,保障操作人员安全,克服山区地形地貌对X射线带电检测操作带来的诸多限制。防止绝缘杆操作过程中断裂、掉落等安全隐患,维护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减少故障引发的停电次数,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
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设计了定滑轮和绝缘挂钩31,配合起吊绝缘绳21和调整绝缘绳34,可实现对检测机构10在竖直方向及水平方向上位置的控制。能够更高效便捷地调整检测机构10的位置,减轻操作人员的体力消耗,能够较容易地将检测机构挂设到待检测结构上,操作难度较小,便于检测机构10对待检测结构进行检测,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带电检测效率。
本申请的技术方案的操作核心原理可等效成双定滑轮与绝缘绳配合来实现高空中的复杂作业,不仅适用于X射线带电检测作业中检测机构的顺利到位,对于其他带电检测、带电作业都提供了一种安全、便捷、高效可行的带电作业装置及操作方法。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检测机构用于对待检测结构进行检测;纵向移动机构与检测机构连接,在外力的作用下,纵向移动机构能够带动检测机构沿竖直方向移动,使检测机构与待检测结构的沿竖直方向上高度一致;绝缘杆与部分横向移动机构配合,在外力的作用下,绝缘杆能够带动部分横向移动机构移动至待检测结构处,使部分横向移动机构安装至待检测结构处;横向移动机构与检测机构连接,在外力的作用下,横向移动机构能够带动检测机构在水平面内移动,由于部分横向移动机构安装在待检测结构处,因此,在横向移动机构的带动下,检测机构能够移动至待检测结构处,从而使检测机构对待检测结构进行检测。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中,首先通过纵向移动机构吊起检测机构,之后通过绝缘杆带动部分横向移动机构安装至待检测结构处,最后通过横向移动机构的带动,使检测机构在水平面内移动待检测结构处,从而使检测机构对待检测结构进行检测;通过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能够更高效便捷地调整检测机构的位置,减轻了操作人员的体力消耗,能够较容易地将检测机构挂设到待检测结构上,操作难度较小,便于检测机构对待检测结构进行检测,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带电检测效率。
显然,上述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工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带电作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检测机构(10),用于对待检测结构进行检测;
纵向移动机构(20),与所述检测机构(10)连接,在外力的作用下,所述纵向移动机构(20)带动所述检测机构(10)沿竖直方向移动;
横向移动机构(30),与所述检测机构(10)连接;
绝缘杆(40),与部分所述横向移动机构(30)配合或连接,在外力的作用下,所述绝缘杆(40)能够带动部分所述横向移动机构(30)移动至所述待检测结构处,以将部分所述横向移动机构(30)安装至所述待检测结构处;
在外力的作用下,所述横向移动机构(30)带动所述检测机构(10)在水平面内移动,以使所述检测机构(10)移动至所述待检测结构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电作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移动机构(30)包括:
绝缘挂钩(31),具有用于与所述待检测结构配合的第一凹槽(32),所述绝缘挂钩(31)上设有第一滑线槽(33),所述绝缘杆(40)能够与所述绝缘挂钩(31)配合或连接,以带动所述绝缘挂钩(31)移动至所述待检测结构处;
调整绝缘绳(34),所述调整绝缘绳(34)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一滑线槽(33)后与所述检测机构(10)连接,在所述调整绝缘绳(34)的另一端施加作用力,所述调整绝缘绳(34)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一滑线槽(33)移动,以带动所述检测机构(10)移动至所述待检测结构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电作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移动机构(30)还包括:
第一挂钩(35),用于与所述绝缘杆(40)配合或连接,所述第一挂钩(35)设置在所述绝缘挂钩(31)上;或者,
转动件(36),与所述绝缘挂钩(31)连接且相对于所述绝缘挂钩(31)可转动地设置,所述转动件(36)位于所述绝缘挂钩(31)的远离所述第一凹槽(32)的一侧,所述转动件(36)与所述绝缘挂钩(31)的部分外壁面围成所述第一滑线槽(33)。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电作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32)为“∩”形或矩形凹槽。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带电作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机构(10)包括:
支撑框架(11);
带电检测设备(12),用于对所述待检测结构进行检测,所述带电检测设备(12)安装在所述支撑框架(11)上;
其中,所述纵向移动机构(20)和所述横向移动机构(30)均与所述支撑框架(11)连接,以带动所述带电检测设备(12)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带电作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机构(10)还包括与所述支撑框架(11)连接的入位挂钩(13),所述支撑框架(11)通过所述入位挂钩(13)与所述待检测结构配合或连接;其中,所述入位挂钩(13)包括:
过渡段,包括斜段(131);
限位钩(132),具有用于与所述待检测结构配合或连接的第二凹槽(133),所述限位钩(132)与所述斜段(131)连接,自所述斜段(131)向所述限位钩(132)的方向,所述斜段(131)逐渐向下倾斜。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带电作业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入位挂钩(13)还包括挡片(134),所述过渡段位于所述限位钩(132)与所述挡片(134)之间,在竖直平面内,所述挡片(134)与所述斜段(131)之间具有夹角;或者,
所述过渡段还包括直段(135),所述斜段(131)位于所述限位钩(132)和所述直段(135)之间,所述直段(135)与所述支撑框架(11)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带电作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入位挂钩(13)还包括与所述支撑框架(11)连接的连接段(136),所述连接段(136)与所述限位钩(132)连接,且所述限位钩(132)位于所述连接段(136)和所述斜段(131)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带电作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机构(10)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支撑框架(11)上的第二挂钩(14),所述纵向移动机构(20)或所述横向移动机构(30)通过所述第二挂钩(14)与所述支撑框架(11)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带电作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移动机构(20)包括:
定滑轮,固定在待安装部位处,所述定滑轮具有第二滑线槽;
起吊绝缘绳(21),所述起吊绝缘绳(21)的一端穿过至少部分所述第二滑线槽后与所述检测机构(10)连接,在所述起吊绝缘绳(21)的另一端施加作用力,使所述起吊绝缘绳(21)相对于所述第二滑线槽移动,以带动所述检测机构(10)沿竖直方向移动。
CN202121528604.5U 2021-07-05 2021-07-05 带电作业装置 Active CN21576879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528604.5U CN215768799U (zh) 2021-07-05 2021-07-05 带电作业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528604.5U CN215768799U (zh) 2021-07-05 2021-07-05 带电作业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768799U true CN215768799U (zh) 2022-02-08

Family

ID=801041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528604.5U Active CN215768799U (zh) 2021-07-05 2021-07-05 带电作业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76879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069562B (zh) 带电更换绝缘子方法及载荷转移装置
CN105305317B (zh) 带电导线悬挂绝缘软梯的工具
CN112051282B (zh) 一种架空输电线路接续管带电x光探伤装置及方法
CN215768799U (zh) 带电作业装置
CN210779825U (zh) 直流输电线路横担端与导线端耐张绝缘子整串更换的装置
CN104836156A (zh) 合成绝缘子简易爬梯
CN217555571U (zh) 一种用于电杆上起吊材料的多功能起重装置
CN115582846A (zh) 一种模块化带电作业机器人
CN109346996A (zh) 一种电力施工紧线装置及紧线方法
CN207303835U (zh) 顶线装置
CN213276887U (zh) 智能电气火灾监测装置
CN215626554U (zh) 便于吊装的临时滑道
CN115609563A (zh) 一种可安装末端平台的模块化带电作业机器人本体
CN109038365B (zh) 带电更换500kV直线绝缘子串荷载起吊系统
CN105060154B (zh) 吊载式变压器悬吊安装器械
CN109179217B (zh) 超高层垂直高压电缆敷设施工工艺
CN208401377U (zh) 一种用于水电站高压开关站的检修平台
CN205209797U (zh) 用于室内变电检修的污秽度取样装置
CN213834359U (zh) 一种固定于导线上的自动提升装置
CN218331677U (zh) 一种矿山电气自动化设备的检测装置
CN217387926U (zh) 一种便于吊装的配电柜
CN217921154U (zh) 便携式吊装工具
CN204958263U (zh) 吊载式变压器悬吊安装器械
CN219779634U (zh) 一种垂直电缆敷设装置
CN218239886U (zh) 一种新型架空线路金具带电x射线检测工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