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765609U - 一种新型吸烟舱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吸烟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765609U
CN215765609U CN202121758534.2U CN202121758534U CN215765609U CN 215765609 U CN215765609 U CN 215765609U CN 202121758534 U CN202121758534 U CN 202121758534U CN 215765609 U CN215765609 U CN 21576560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duct
baffle
side air
cabin body
cav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758534.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晓洪
李细军
蒲胤霖
冯云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gdu Zhongkang Dache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engdu Zhongkang Dache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gdu Zhongkang Dache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engdu Zhongkang Dache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758534.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76560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76560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76560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iltering Of Dispersed Particles In Ga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吸烟舱。包括舱体,舱体内设置有抽烟空间、后风道、侧风道、顶风道和净化腔,净化腔中安装有净化组件,后风道中安装有滤网组件,净化组件的进气口朝向后风道、出气口朝向侧风道,侧风道中安装有PM2.5传感器和挡板机构。抽烟空间内的废气经废气进口进入后风道,经滤网组件过滤后进入净化腔中,净化后的气流进入侧风道中。PM2.5传感器检测值小于等于设定值时,挡板受控处于第一状态,侧风道中的气流经排放口排放至大气中。PM2.5传感器检测值大于设定值时,挡板受控处于第二状态,侧风道中的气流进入顶风道中,再经内循环出风口进入抽烟空间中以待再次被净化。使用本实用新型可避免排放PM2.5含量超标的废气,使得吸烟舱更加环保。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吸烟舱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吸烟舱。
背景技术
吸烟影响人们健康,特别是二手烟,对人体危害极大。在开放式空间中抽烟时,不可避免会出现二手烟四处扩散、影响人群的问题。现有技术有公开一种可供吸烟者进入其内抽烟的吸烟舱,抽烟过程中产生的二手烟气经抽风机抽吸送入净化组件中,再经净化组件处理后实现清洁排放,不仅避免二手烟四处扩散、影响人群,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二手烟对吸烟者的危害。但现有技术中存在以下问题:缺少对排放气体的检测措施,PM2.5含量超标的废气不能被拦截,不能满足环保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吸烟舱以解决现有技术中PM2.5含量超标的废气会被直接排放到大气中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吸烟舱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吸烟舱,包括舱体,所述舱体内设置有抽烟空间,所述舱体的后端设置有后风道、舱体的侧面设置有侧风道,舱体的顶部设置有顶风道,所述舱体的下端开设有净化腔,所述后风道的上端开设有与所述抽烟空间连通的废气进口,所述净化腔与所述后风道和所述侧风道连通,所述侧风道的上端开设有排放口,所述顶风道上开设有与所述抽烟空间连通的内循环出风口,所述净化腔中安装有净化组件,所述后风道中安装有滤网组件,所述净化组件的进气口朝向所述后风道、出气口朝向所述侧风道,所述侧风道中安装有PM2.5传感器;所述侧风道内安装有挡板机构,所述挡板机构包括挡板和驱动件,所述挡板的一端铰接在所述侧风道上、另一端悬空,所述驱动件包括铰接在所述挡板上以带动所述挡板转动的直线位移输出端,所述挡板包括封堵所述侧风道和所述顶风道连通口的第一状态和封堵所述排放口的第二状态;舱体上安装有控制器,所述PM2.5传感器电连接在所述控制器的输入端口,所述驱动件电连接在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口。
所述舱体的左右两侧各设置有一个所述侧风道,所述净化腔的左右两端分别与相应侧风道的下端相连通,所述净化组件的左右两侧各设置一个所述出气口,所述顶风道的左右两端分别与相应侧风道的上端相连通,每个所述侧风道中均安装有所述侧风道。
所述驱动件为电动推杆,所述挡板上端铰接在所述侧风道上,所述电动推杆的直线位移输出端铰接在所述挡板的中部。
第二状态下所述挡板的自由端倾斜向下,所述挡板组件包括倾斜设置的限位板,所述限位板的中部设置有与所述挡板吻合的孔口,所述挡板处于第二状态时封堵所述孔口。
所述舱体上设置有新风腔室,所述新风腔室中安装有风机,新风腔室上于所述风机的不同侧分别开设有新风进风口和新风出风口,所述新风进风口与外界大气连通,所述新风出风口与所述抽烟空间连通。
所述新风进风口处设有初效过滤网。
所述新风进风口位于所述新风腔室的下端。
所述舱体上设置有红外传感器,所述红外传感器电连接在所述控制器的输入端口,所述风机电连接在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口以根据红外传感器的检测结果控制风机的工作状态。
所述新风腔室位于所述后风道的下方,所述新风腔室与所述后风道一体成型后使用隔板分隔开。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本实用新型在侧风道与顶风道之间设置挡板机构,在侧风道中设置PM2.5传感器,抽烟空间内的废气经废气进口进入后风道,经滤网组件过滤后进入净化腔中,被净化组件净化后的气流进入侧风道中。PM2.5传感器检测值小于等于设定值时,挡板受控处于第一状态,侧风道中的气流经排放口排放至大气中。PM2.5传感器检测值大于设定值时,挡板受控处于第二状态,侧风道中的气流进入顶风道中,再经内循环出风口进入抽烟空间中以待再次被净化。使用本实用新型可避免排放PM2.5含量超标的废气,使得吸烟舱更加环保。
同时,使用挡板切换排放口的启闭状态和顶风道与侧风道之间连通口的启闭状态,无论是第一状态下还是第二状态下,均不会出现气流的流通通道截面积突然减小而致气流流通不顺畅的情况,可保证气流的顺畅流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吸烟舱的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横向剖视图;
图3是图1的纵向剖视图;
图4是图3中B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是图1除去顶盖后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吸烟舱的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吸烟舱的具体结构如图1至图5所示,包括舱体,舱体中部设置有供人进入其中抽烟的抽烟空间1,舱体的后端开设有后风道2,舱体的左右两侧开设有侧风道3,舱体的顶部开设有顶风道4,舱体的下方开设有净化腔5。后风道2的上端开设有与所述抽烟空间1连通的废气进口21,所述后风道2的下端与所述净化腔5的上端连通,所述净化腔5的左右两端分别与相应侧的侧风道3下端连通,所述顶风道4的左右两端分别与相应侧的侧风道3上端连通。所述侧风道3的上端开设有与大气连通的排放口31,所述顶风道4上开设有与所述抽烟空间1连通的内循环出风口41。
所述后风道2中设置有滤网组件22,净化腔5中设置有净化组件51,所述侧风道3上于靠近顶风道处安装有用于检测PM2.5含量的PM2.5传感器8。所述净化组件51在左右方向上位于中部,净化组件51的左右两侧各设置一个出气口,净化组件51的进气口朝上。
所述侧风道3内于上端设置有挡板机构6,挡板机构6包括挡板61和电动推杆62,所述挡板61的上端铰接在所述侧风道3靠近所述顶风道4的侧壁上,挡板61的下端悬空。所述电动推杆62的固定端固定安装在所述侧风道3远离顶风道4的侧壁上,所述电动推杆62的直线位移输出端铰接在所述挡板61的中部。电动推杆62运动时可推动所述挡板61以上端的铰点为转动中心进行转动而使其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切换。第一状态下挡板61封堵住侧风道3与顶风道4的连通口,使排放口31处于打开状态,处理后的废气可经排放口31排放至大气。第二状态下挡板61封堵在侧风道3的上端而关闭排放口31,使侧风道3与顶风道4之间的连通口处于打开状态,处理后的废气会进入顶风道4中,再经顶风道4上开设的内循环出风口41进入抽烟空间1中,以使其再次被抽入后风道2和净化腔5中进行二次净化。本实施例中,挡板61的上端铰接在舱体上,电动推杆62位于挡板61的上方,电动推杆62不会影响气流在通道内的流通,PM2.5含量超标的气流也不会接触电动推杆62。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将电动推杆62安装在挡板61下方,也可以使挡板61的下端铰接在侧风道3靠近顶风道4的侧壁上。
本实施例中,所述侧风道3中固定有限位板63,所述限位板63的中部设置有与挡板61形状完全吻合的孔口,限位板63固定在第二状态时挡板61所对应的位置处,挡板61通过封堵限位板63上的孔口封堵侧风道3上端的排放口31。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限位板63还可以省去,而是直接使用所述挡板61封堵顶风道4。
舱体内于下端设置新风腔室7,所述新风腔室7内安装有风机71,新风腔室7上于所述风机71的不同侧分别设置有新风进风口72和新风出风口73,所述新风进风口72设置在舱体的外侧壁上、与外界大气连通,所述新风出风口73设置在舱体的内侧壁上、与抽烟空间1连通,所述新风进风口72位于新风腔室7的下端,新风进风口72处设置有用于初步过滤新鲜空气的初效过滤网74,所述风机71用于将外界新鲜空气引入抽烟空间1中。舱体上于舱门处设置有用于检测是否有人进入的红外传感器,舱体上设置有控制器,PM2.5检测器8和红外传感器导电连接在控制器的不同输入端口,电动推杆62和风机22导电连接在控制器的不同输出端口。检测到有人进入吸烟空间1时,风机71启动一设定时间段,在该时间段内将外界新鲜空气经初效过滤后送入抽烟空间1内。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红外传感器还可以省去,而是定时控制风机71运转向抽烟空间1内送入新风;或是直接省去所述新风腔室7和风机71,通过定时打开舱门的方式向抽烟空间1中引入新风。
本实施例中,所述新风腔室7位于所述后风道2的下方,且所述后风道2与新风腔室7一体成型后再使用隔板分隔开。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新风腔室7还可以设置在其他位置处。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抽烟空间1中产生的废气会向上飘,经废气进口21进入后风道2中并在净化组件51产生的负压吸附力作用下向下流动,向下流动的废气经滤网组件22滤除大颗粒杂质后再进入净化组件51中,净化组件51吸附其中的PM2.5等小颗粒后将净化后的气体由两侧的出气口排出,排出的气体分别经两侧的侧风道3向上传输。PM2.5传感器8检测值小于设定值时,电动推杆62带动挡板61处于第一状态,侧风道3中的废气直接排放至大气;PM2.5传感器8检测值大于设定值时,电动推杆62带动挡板61处于第二状态,侧风道3中的废气经顶风道4、内循环出风口41进入抽烟空间中以待被再次净化。
本实施例中,所述舱体的左右两侧各设置有一个侧风道3,每个侧风道3的上端均安装有一组挡板机构6,净化腔5的两端分别与两侧风道3下端连通,这种结构使得气流能够迅速流动,加快对废气的处理速度。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只设置一个侧风道3,对应地只需要设置一个挡板机构,净化组件51只需要设置一个出气口;电动推杆62还可以被旋转电机和齿轮齿条的组合机构或是其他的具有直线位移输出端的驱动件代替。
最后应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竖直”、“上”、“下”、“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做的其他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9)

1.一种新型吸烟舱,包括舱体,所述舱体内设置有抽烟空间,其特征在于:所述舱体的后端设置有后风道、舱体的侧面设置有侧风道,舱体的顶部设置有顶风道,所述舱体的下端开设有净化腔,所述后风道的上端开设有与所述抽烟空间连通的废气进口,所述净化腔与所述后风道和所述侧风道连通,所述侧风道的上端开设有排放口,所述顶风道上开设有与所述抽烟空间连通的内循环出风口,所述净化腔中安装有净化组件,所述后风道中安装有滤网组件,所述净化组件的进气口朝向所述后风道、出气口朝向所述侧风道,所述侧风道中安装有PM2.5传感器;所述侧风道内安装有挡板机构,所述挡板机构包括挡板和驱动件,所述挡板的一端铰接在所述侧风道上、另一端悬空,所述驱动件包括铰接在所述挡板上以带动所述挡板转动的直线位移输出端,所述挡板包括封堵所述侧风道和所述顶风道连通口的第一状态和封堵所述排放口的第二状态;舱体上安装有控制器,所述PM2.5传感器电连接在所述控制器的输入端口,所述驱动件电连接在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吸烟舱,其特征在于:所述舱体的左右两侧各设置有一个所述侧风道,所述净化腔的左右两端分别与相应侧风道的下端相连通,所述净化组件的左右两侧各设置一个所述出气口,所述顶风道的左右两端分别与相应侧风道的上端相连通,每个所述侧风道中均安装有所述侧风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吸烟舱,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为电动推杆,所述挡板上端铰接在所述侧风道上,所述电动推杆的直线位移输出端铰接在所述挡板的中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吸烟舱,其特征在于:第二状态下所述挡板的自由端倾斜向下,所述挡板机构包括倾斜设置的限位板,所述限位板的中部设置有与所述挡板的形状吻合的孔口,所述挡板处于第二状态时封堵所述孔口。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吸烟舱,其特征在于:所述舱体上设置有新风腔室,所述新风腔室中安装有风机,新风腔室上于所述风机的不同侧分别开设有新风进风口和新风出风口,所述新风进风口与外界大气连通,所述新风出风口与所述抽烟空间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新型吸烟舱,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进风口处设有初效过滤网。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新型吸烟舱,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进风口位于所述新风腔室的下端。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新型吸烟舱,其特征在于:所述舱体上设置有红外传感器,所述红外传感器电连接在所述控制器的输入端口,所述风机电连接在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口以根据红外传感器的检测结果控制风机的工作状态。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新型吸烟舱,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腔室位于所述后风道的下方,所述新风腔室与所述后风道一体成型后使用隔板分隔开。
CN202121758534.2U 2021-07-30 2021-07-30 一种新型吸烟舱 Active CN21576560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758534.2U CN215765609U (zh) 2021-07-30 2021-07-30 一种新型吸烟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758534.2U CN215765609U (zh) 2021-07-30 2021-07-30 一种新型吸烟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765609U true CN215765609U (zh) 2022-02-08

Family

ID=801084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758534.2U Active CN215765609U (zh) 2021-07-30 2021-07-30 一种新型吸烟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76560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901947U (zh) 室内和室外空气双净化空气净化装置
CN105333556A (zh) 一种可内循环净化空气的全热新风交换器
CN204513596U (zh) 室内和室外空气双净化空气净化装置
CN108240692B (zh) 一种厨房新风系统
CN107514673A (zh) 一种智能新风空气净化装置
CN215765609U (zh) 一种新型吸烟舱
CN204853700U (zh) 一种可安装在窗口的空气净化器
CN116039345B (zh) 一种自动除尘过滤的进气排尘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217844177U (zh) 新风模块和空调器
CN215001910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110410894A (zh) 一种吸顶式室内空气净化器
CN211400129U (zh) 一种单向流新风净化换气装置
CN212985025U (zh) 一种带通风过滤功能的人防门
WO2024021633A1 (zh) 新风模块和空调器
CN211222966U (zh) 车用双腔式自清洁空气净化器
CN217875990U (zh) 一种烹饪器具
CN214949397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19141061U (zh) 一种空气净化消毒器
CN2746293Y (zh) 烟气净化装置
CN215909367U (zh) 一种平面风门及吊顶空气净化器
CN217844053U (zh) 一种补风式油烟排气节能罩
CN215213143U (zh) 一种手术室净化用洁净气密门
CN210688551U (zh) 一种多功能室内空气调压净化装置
CN209958833U (zh) 吸烟室
CN219596177U (zh) 一种柔性智能高效空气过滤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