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765550U - 新风加湿装置 - Google Patents

新风加湿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765550U
CN215765550U CN202122066786.5U CN202122066786U CN215765550U CN 215765550 U CN215765550 U CN 215765550U CN 202122066786 U CN202122066786 U CN 202122066786U CN 215765550 U CN215765550 U CN 21576555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valve
air
humidifying device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066786.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安少兵
龚晓波
董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nan Hongxiang Indoor Climat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nan Hongxiang Indoor Climat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nan Hongxiang Indoor Climat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nan Hongxiang Indoor Climat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066786.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76555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76555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76555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 Humidific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风机领域,具体是新风加湿装置,其包括壳体,壳体的底部一侧设置风阀,壳体的底部另一侧开设容纳槽,容纳槽内设置储水箱,储水箱内设置水泵,储水箱上设置第一送水道,水泵的出水口与第一送水道的一端连通,壳体的顶部开设容纳腔,容纳腔内设置加湿设备,壳体的侧壁内设置第二送水道,第二送水道的一端与加湿设备连通,第二送水道的另一端与第一送水道的另一端连通,风阀与加湿设备之间设置风机,风机与风阀之间为A,风机与加湿设备之间为B,A和/或B设置过滤装置。本实用新型同时具备新风和加湿功能,并将第二送水道开设在壳体的侧壁内,既节省了内部空间,又避免管道外露导致与其它部件产生碰撞磨损挤压,便于安装且美观。

Description

新风加湿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风机领域,具体是新风加湿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新风加湿机需要通过管道源源不断的为加湿设备提供水分,而加湿设备吸收后多余的水分也需要由管道排出。因此,现有的新风加湿机中,至少要引出一进一出两根管子,由此导致新风加湿机的生产加工和组装均较为复杂。两根管子若设置在新风加湿机内部,则占用内部空间,管子与其它部件容易产生挤压碰撞和磨损,若两根管子设置在新风加湿机外部,则不便于安装且不美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新风加湿机的进出水管不便于设置。为了解决该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新风加湿装置,其将进出水管设置在壳体的侧壁内,加工简单且安装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内容为新风加湿装置,包括壳体,壳体的底部一侧设置风阀,壳体的底部另一侧开设容纳槽,容纳槽内设置储水箱,储水箱内设置水泵,储水箱上设置第一送水道,水泵的出水口与第一送水道的一端连通,壳体的顶部开设容纳腔,容纳腔内设置加湿设备,壳体的侧壁内设置第二送水道,第二送水道的一端与加湿设备连通,第二送水道的另一端与第一送水道的另一端连通,风阀与加湿设备之间设置风机,风机与风阀之间为A,风机与加湿设备之间为B,A和/或B设置过滤装置,壳体上部设置出风格栅和香薰盒,出风格栅和香薰盒设置在加湿设备上方。
进一步地,所述的壳体内分别设置等离子发生器和控制模块,控制模块分别与风阀、加湿设备、风机和等离子发生器通讯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的A设置过滤装置,过滤装置为不锈钢过滤网和/或中效过滤器。
进一步地,所述的B设置过滤装置,过滤装置为高效过滤器和/或活性炭过滤网。
进一步地,所述的壳体的内壁上设置消音板。
进一步地,所述的风阀包括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第一固定板的一侧与第二固定板的一侧垂直连接,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构成L形,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上均开设通风孔,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上均设置阀门,阀门的阀板位于对应的通风孔内,阀板闭合时,阀板能够封闭对应的通风孔,阀板开启时,阀板的一端位于对应的通风孔内,阀板的另一端位于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的通风孔和阀板均为圆形,阀板有两个半圆形的阀片,两个阀片的两端均设置转轴,其中一个转轴上设置主动齿轮,另一个转轴上设置被动齿轮,主动齿轮与被动齿轮啮合,阀门有电机,电机的输出轴与主动齿轮固定连接,转轴上固定设置连接板,连接板与阀片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的加湿设备包括嵌设在容纳腔内的固定架,固定架的上部设置水盘,水盘的底部及水盘的两侧之间的容纳腔内部空间形成进风通道,水盘内开设水槽,水槽内设置筒形的湿膜,壳体上部开口,湿膜的上部嵌设在壳体上部的开口内。
进一步地,所述的水盘的两侧分别设置加热器,加热器封闭进风通道,加热器为网状或翅片状,加热器上部设置温度传感器。
进一步地,所述的水盘内设置进水口,水盘的底部开设排水口,水盘上开设溢流口,排水口与溢流口连通,壳体的侧壁内开设第二回水道,储水箱上设置第一回水道,第二回水道的一端与第一回水道的一端连通,第一回水道的另一端与储水箱连通,水盘上开设连接孔,壳体的侧壁上设置连接块,连接块上开设两个连通孔,一个连通孔的两端分别与第二送水道和进水口连通,另一个连通孔的两端分别与溢流口和第二回水道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同时具备新风和加湿功能,并将第二送水道开设在壳体的侧壁内,既节省了内部空间,又避免管道外露导致与其它部件产生碰撞磨损挤压,便于安装且美观。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面的立体图,图中壳体的部分侧壁透明处理,壳体上部的板炸开处理;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背面的立体图,图中隐藏了风阀;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带箭头的虚线为风向;
附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加湿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固定架和水盘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固定架和水盘的剖视图,图中带箭头的虚线为风向;
附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风阀的立体图之一,图中一个阀板为开启状态,一个阀板为闭合状态;
附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风阀的立体图之二,图中两个阀板均为开启状态;
附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风阀的立体图之三,图中两个阀板均为闭合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3所示,新风加湿装置,包括壳体3,壳体3的底部一侧设置风阀1,壳体3的底部另一侧开设容纳槽,容纳槽内设置储水箱11,储水箱11内设置水泵12,储水箱11上设置第一送水道18,水泵12的出水口与第一送水道18的一端连通,壳体3的顶部开设容纳腔13,容纳腔13内设置加湿设备2,壳体3的侧壁内设置第二送水道16,第二送水道16的一端与加湿设备2连通,第二送水道16的另一端与第一送水道18的另一端连通,风阀1与加湿设备2之间设置风机4,风机4与风阀1之间为A,风机4与加湿设备2之间为B,A和/或B设置过滤装置。当加湿设备2需要补水时,启动水泵12将水由第一送水道18和第二送水道16泵送至加湿设备2,当加湿设备2吸水完毕时,关闭水泵12,水受重力作用原路返回至储水箱11。这种结构将第二送水道16开设在壳体3的侧壁内,既节省了内部空间,又避免管道外露导致与其它部件产生碰撞磨损挤压,便于安装且美观。风机4驱动风由风阀1进入壳体3,再穿过过滤装置完成净化后,经过加湿设备2进行加湿,风阀1可以设置在新风口和/或回风口,从而具备新风和/或回风功能。这种结构同时具备新风、杀菌和加湿功能,机组功能齐全且结构设计紧凑,外形尺寸较小,降低了安装时的占地面积。另外,加湿设备2和B设置的过滤装置安装在风机4的出风口之后,形成了一个消声静压腔体,避免风机出风口直接对外,从而有效的降低了机组运行时的噪声,保证了室内的宁静度。
所述的壳体3内分别设置等离子发生器5和控制模块24,控制模块24分别与风阀1、加湿设备2、风机4和等离子发生器5通讯连接。风可以通过等离子发生器5完成杀菌,风阀1、加湿设备2、风机4和等离子发生器5的运行全部通过控制模块24来统一调节,效果较好。
所述的A设置过滤装置,过滤装置为不锈钢过滤网6和/或中效过滤器7。风经过不锈钢过滤网6和/或中效过滤器7后,能有效过滤掉其内的小颗粒。
所述的B设置过滤装置,过滤装置为高效过滤器和/或活性炭过滤网8。风经过高效过滤器和/或活性炭过滤网8后,能够有效过滤掉其内的小颗粒。
所述的壳体3内设置空气质量检测模块9,空气质量检测模块9与控制模块24通讯连接。空气质量检测模块9可以检测室内CO2浓度及PM2.5值,并将检测到的信号传送至控制模块24,控制模块24根据接收到的信号对风阀的开关及大小进行调节,以便使室内空气质量达标。
所述的壳体3的内壁上设置消音板10。消音板10可以为聚丙烯塑料发泡材料,其既能起到密封的作用,同时又能有效吸收噪声,并阻止风机4运行产生的噪声传入室内。
如图7-图9所示,风阀1包括第一固定板101和第二固定板102,第一固定板101的一侧与第二固定板102的一侧垂直连接,第一固定板101和第二固定板102构成L形,第一固定板101和第二固定板102上均开设通风孔103,第一固定板101和第二固定板102上均设置阀门,阀门的阀板位于对应的通风孔103内,阀板闭合时,阀板能够封闭对应的通风孔103,阀板开启时,阀板的一端位于对应的通风孔103内,阀板的另一端位于第一固定板101和第二固定板102之间。第一固定板101上的通风孔103为新风进口,安装在新风机的背部下侧,便于外部穿墙新风管与机组的连接,从而实现机组背部无缝贴墙安装,第二固定板102上的通风孔103为回风进口,位于新风机的底部,方便机组的安装且保证外观整体简洁。阀板为向机组内部开启,不会凸出于风阀和新风机,开启时占用空间小,且在完全开启状态下,可以使阀板保持与通风孔103相垂直的状态,不影响进风。
所述的第一固定板101的侧壁和第二固定板102的侧壁之间设置加强板106。加强板106能够起到对第一固定板101和第二固定板102的支撑作用。加强板106上可以开设数个条形的镂空孔。
所述的第一固定板101的侧壁和第二固定板102的侧壁上均设置环形的导风板107,导风板107配合安装在对应的通风孔103侧部,导风板107位于第一固定板101和第二固定板102之间。导风板107起到对进入风的导向作用。
所述的通风孔103和阀板均为圆形,阀板有两个半圆形的阀片105。
两个所述的阀片105的两端均设置转轴110,其中一个转轴110上设置主动齿轮108,另一个转轴110上设置被动齿轮109,主动齿轮108与被动齿轮109啮合,阀门有电机104,电机104的输出轴与主动齿轮108固定连接,转轴110上固定设置连接板111,连接板111与阀片105固定连接。这种结构可以使两个阀片105实现联动,从而可以同步开合。
所述的阀片105的直边一侧均设置折边112,阀板闭合时,两个折边112相接触。折边112能够在两个阀片105闭合时,遮挡两个阀片105之间的缝隙,避免漏风。
所述的阀片105侧壁上均设置数个相互平行的导风条113,导风条113和折边112分别位于阀片105的两侧。导风条113不仅起到导风的作用,还起到加强阀片105的作用。
如图4-图6所示,所述的加湿设备2包括嵌设在容纳腔13内的固定架201,固定架201的上部设置水盘202,水盘202的底部及水盘202的两侧之间的容纳腔13内部空间形成进风通道,水盘202内开设水槽203,水槽203内设置筒形的湿膜204,壳体3上部开口,湿膜204的上部嵌设在壳体3上部的开口内。水槽203内放置加湿用的水,湿膜204由于毛细现象自动吸收水槽203内的水,外部空气由进气通道穿入湿膜204,完成加湿后,由湿膜204上部离开。这种结构可以设置在新风机或空调机内部,由新风机或空调机的动力驱动空气流动,也可以通过设置加压或负压装置,以驱动空气流动,使其穿过湿膜204。这种结构简单,能耗低噪声小,且湿膜204是由于毛细现象自动吸水,其内的水分分布均匀,因此,这种结构的加湿效果好。进气通道内可以设置如滤芯、滤网等空气过滤装置,以便于保证空气质量。
所述的水盘202的两侧分别设置加热器205,加热器205封闭进风通道,加热器205为网状或翅片状,加热器205上部设置温度传感器213。加热器205可以对进入进风通道的空气进行加热。网状或翅片状的加热器205能够使其与空气接触面积更大且更均匀,使得空气的加热效果好,温度传感器213能够测得经过加热后的空气温度或测得加热器205的加热温度,以便于对温度进行调节。
所述的水盘202内设置进水口206,水盘202的底部开设排水口,水盘202上开设溢流口209,排水口与溢流口209连通,壳体3的侧壁内开设第二回水道15,储水箱11上设置第一回水道17,第二回水道15的一端与第一回水道17的一端连通,第一回水道17的另一端与储水箱11连通,水盘202上开设连接孔212,壳体3的侧壁上设置连接块14,连接块14上开设两个连通孔,一个连通孔的两端分别与第二送水道16和进水口206连通,另一个连通孔的两端分别与溢流口209和第二回水道15连通。排水口和溢流口在水盘底部可以汇集为一个通道,从而使溢水和排水可从一个水道排出,既减少了管道的数量,又节约安装空间。这种结构能够提高水盘202内的水质,避免使用死水导致污染空气。连接孔212与连接块14插接配合,连接孔212与连接块插接后,能够使进水口206与第二送水道16连通,第二回水道15与排水口和溢流口209连通。这种结构能够便于将固定架201或水盘202与箱体连接或拆卸。固定架201和水盘202可以是一体成型,也可以分体设置。
所述的湿膜204的上部设置盖板214,盖板214沿周圈开设至少两个卡槽215,湿膜204的上部沿周圈设置至少两个卡块216,卡槽215与对应的卡块216配合连接。盖板214能够遮挡湿膜204,避免灰尘落入。
所述的水盘202内设置凸台208,凸台208位于水槽203周圈且高于水槽203,水槽203的形状与湿膜204的外形相匹配。这种结构便于湿膜204的安装。
所述的水槽203内设置锥形的底座209,湿膜204安装在底座209上。湿膜204内部为柱形的腔体,因此,锥形的底座209既便于湿膜204的定位和安装,还能够避免声音放大,同时,还能够占用水槽203的容积,避免水槽203内存水过多。
所述的水盘202内设置喷淋管207,喷淋管207的一端与进水口206连通,喷淋管207的另一端位于湿膜204的侧部。水槽配合喷淋管207,能够提高加湿效果,实现了体积小、蒸发面积大、使用寿命长、布水均匀且加湿效率高的特点。
所述的水盘202上开设安装孔210,安装孔210内安装水位传感器211。水位传感器211能够便于得知水盘202内的水位,以便对水盘202内的水量进行控制。
所述的水盘202的底部两侧分别开设第一斜面217和第二斜面218,第一斜面217和第二斜面218的倾斜方向均朝向相邻一侧的进风通道,第一斜面217和第二斜面218的一端交汇,进风口位于交汇处的正下方。第一斜面217和第二斜面218能够将风导向进风通道,即平衡了两侧的风量,同时也避免风出现紊流。
所述的壳体3的侧壁内开设第二回水道15,储水箱11上设置第一回水道17,第二回水道15的一端与加湿设备2连通,第二回水道15的另一端与第一回水道17的一端连通,第一回水道17的另一端与储水箱11连通。这种结构将送水和回水分开,从而避免水泵12频繁启停。
所述的壳体3的侧壁上设置连接块14,连接块14上开设连接孔,连接孔的两端分别与第二送水道16和加湿设备2连通。连接块14可以与加湿设备2插接,既便于固定加湿设备2,又起到定位的作用,便于使加湿设备2与第二送水道16连通。
所述的壳体3的侧壁上设置连接块14,连接块14上开设连接孔,连接孔的一端分别与第二送水道16和第二回水道15连通,连接孔的另一端与加湿设备2连通。
所述的第二送水道16和/或第一送水道18可以有多种结构,优选的为通孔,这种结构简单且方便加工和组装,还能够减少漏点。所述的第二送水道16和/或第一送水道18还可以为内置或外置的管道,但这种结构不便于加工和组装,出现漏点还不便于查看。
所述的第一回水道17和/或第二回水道15可以有多种结构,优选的为通孔,这种结构简单且方便加工和组装,还能够减少漏点。所述的第一回水道17和/或第二回水道15还可以为内置或外置的管道,但这种结构不便于加工和组装,出现漏点还不便于查看。
所述的壳体3为发泡聚丙烯材料一体成型,其便于加工。
壳体3上部设置出风格栅22和香薰盒23,出风格栅22和香薰盒23设置在加湿设备2上方。
壳体3由机架和机架外周设置的板构成,其竖直方向一侧的板为检修门,其为可拆卸连接,开启检修门便可接触到内部的过滤装置、风机4、控制模块24和等离子发生器5等电器部件,清洗和更换过滤装置时非常便捷,从而有效的提升PM2.5过滤效率及舒适感;机组便于检修和维护,从而大大降低了维护人员的检修难度,提升了维护维修效率。板上可以设置显示屏19,显示屏19与控制模块24通信连接,可以便于直观的了解室内空气质量。所述的储水箱11内设置银离子灭菌装置,壳体3内分别设置温湿度传感器20和氛围灯21。银离子灭菌器能够对储水箱11内的水进行灭菌处理。温湿度传感器20能够对室内温湿度进行测量,并在显示屏19上进行显示,氛围灯21与控制模块24通信连接,氛围灯21可以通过三色显示室内空气质量。
壳体3同时兼有两种安装方式,一种为壁挂式安装,另一种为落地式安装,其安装方式较为灵活,且适用性较高;壳体3内部安装的不锈钢预过滤网、中效滤网、高效+活性炭滤网、圆柱形高效湿膜,开启检修门或顶盖便可接触到,在清洗和维护时非常方便,有效提升了PM2.5的过滤效率及室内舒适度,过滤装置和圆柱形高效湿膜安装在风机的出风口之后,形成了一个消声静压腔体,避免风机出风口直接对外,从而有效的降低了机组运行时的噪声,保证了室内的宁静度;本实用新型采用圆柱形高效湿膜,且安装于过滤装置之后,并且同时采用浸泡吸水和喷淋加水两种方式,最终实现了湿膜体积小、蒸发面积大、使用寿命长、布水均匀且加湿效率高等特点;当机组需要检修和维护时,开启检修门便可接触到所有部件,不需要拆卸任何螺丝钉,从而大大降低了检修人员的维护维修难度。
本实用新型将新风、净化、杀菌和加湿功能集中到同一台机组,既能减小机组的整体外形尺寸,又能降低整机的运行噪声,还能实现对机组进行快速的维护和检修,机组风道流向如图2所示,从新风与回风进口起,风向依次经过不锈钢预过滤网、中效过滤网、等离子发生器、低噪音风机、高效过滤器、活性炭过滤网、加热器205和圆柱形高效湿膜,新风最终从顶部送风口进入室内。
本实用新型将新风、净化、杀菌和加湿功能集中到同一台机组,为达到其组合运行的效果,需要对各个部件之间进行统一的协调控制,具体控制方式如下:
机组具有通风净化杀菌模式、睡眠模式、加湿模式。
当机组进入通风净化杀菌模式,则启动风机、新风功能模块、回风功能模块、净化功能模块、等离子杀菌功能模块,新风和回风依次经过不锈钢预过滤网和中效过滤网过滤、等离子杀菌后经过高效过滤器、活性炭过滤网过滤、加热器205、圆柱形湿膜(水泵未开启,此时不进行加湿),经净化、杀菌、调温后的洁净空气从机器顶部出风口送入到室内;此时机组会实时检测室内PM2.5和CO2浓度以及出风口的温度,机组根据室内的PM2.5和CO2浓度来控制新风风阀及回风风阀的比例大小来保证其在合理的范围内,同时会检测出风口的温度,当出风口的温度低于设定值时,机组会自动开启加热器205进行预热处理,达到设定值时会自动关闭PTC电辅热。
当机组进入睡眠模式后,则自动转为通风净化杀菌模式,且风机限速运行,在保证室内PM2.5和CO2浓度的同时,实现室内的宁静度。
当机组进入加湿模式时,则关闭新风功能模块、启动风机、回风功能模块、净化功能模块、等离子杀菌功能模块、加湿功能模块,回风依次经过不锈钢预过滤网和中效过滤网过滤、等离子杀菌、高效过滤器、活性炭过滤网过滤、加热器205和圆柱形高效湿膜,经净化、杀菌、加湿、调温后的洁净空气从机器顶部出风口送入到室内,加热器205的开关及加减载根据检测到的出风温度来控制。加湿模式下,水泵将储水箱内的水吸入并送至湿膜,未蒸发完的水从湿膜底部进入到水盘202(在水盘202内部预留一定液位高度,保证湿膜底部能够浸泡吸水),然后再从水盘202流入到储水箱进行循环使用,有效的提高了加湿效率和水的利用率。
各功能模块的构成:
新风功能模块:由新风进口和其上的阀门组成,通过机组内部的空气质量检测模块来检测室内CO2浓度及PM2.5值,并传送至控制模块来调节新风进口上的阀门的开关及开启幅度的大小,通常与回风进口上的阀门同步配合调节使用。
回风功能模块:由回风进口和其上的阀门组成,通过机组内部的空气质量检测模块来检测室内CO2浓度及PM2.5值并传送至控制模块来调节回风进口上的阀门的开关及开启幅度大小,通常与新风进口上的阀门同步配合调节使用。
净化功能模块:包含不锈钢预过滤网、中效过滤网、高效过滤器、活性炭过滤网,风向依次经过上述滤网,使室内PM2.5达到要求。
等离子杀菌功能模块:等离子发生器设置在风机的进风口位置,杀菌更彻底。
加湿功能模块:包含水泵、储水箱、水盘202、圆柱形湿膜、布水装置和加热器205,储水箱内部安装有液位传感器开关,当加湿模式下,储水箱内部的液位高度低于下限液位开关时,报警水位过低,提示需要加水处理,此时机组停止加湿,自动切换到通风净化杀菌模式,当水位高度满足要求后,则自动恢复为加湿模式;当机组出风温度低于设定值时,则系统自动开启加热器205进行调节,使送入室内的空气温度达到设定要求,风向是先经过加热器205,再经过圆柱形湿膜加湿。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机组集新风、回风、净化、杀菌和加湿5大功能于一体,通过控制模块将5个功能模块有序结合起来,并对5个功能模块之间进行统一的协调控制,充分发挥了各个模块的功能作用,实现了市场上多台设备单一组合运行时无法达到的良好效果。
本实用新型采用圆柱形湿膜,且安装于活性炭滤网之后,并且同时采用浸泡吸水和喷淋加水两种方式,最终实现了湿膜体积小、蒸发面积大、使用寿命长、布水均匀且加湿效率高等特点;加湿后未蒸发完的水可流入到储水箱11循环使用,水的利用率较高,其储水箱11可抽出加水,避免室内墙壁开孔外接水管进行加水;机组具备缺少报警提示并停止加湿转为通风净化杀菌模式,当水位高度满足要求后,则自动恢复为加湿模式,其自动化程度较高。

Claims (10)

1.新风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3),壳体(3)的底部一侧设置风阀(1),壳体(3)的底部另一侧开设容纳槽,容纳槽内设置储水箱(11),储水箱(11)内设置水泵(12),储水箱(11)上设置第一送水道(18),水泵(12)的出水口与第一送水道(18)的一端连通,壳体(3)的顶部开设容纳腔(13),容纳腔(13)内设置加湿设备(2),壳体(3)的侧壁内设置第二送水道(16),第二送水道(16)的一端与加湿设备(2)连通,第二送水道(16)的另一端与第一送水道(18)的另一端连通,风阀(1)与加湿设备(2)之间设置风机(4),风机(4)与风阀(1)之间为A,风机(4)与加湿设备(2)之间为B,A和/或B设置过滤装置,壳体(3)上部设置出风格栅(22)和香薰盒(23),出风格栅(22)和香薰盒(23)设置在加湿设备(2)上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体(3)内分别设置等离子发生器(5)和控制模块(24),控制模块(24)分别与风阀(1)、加湿设备(2)、风机(4)和等离子发生器(5)通讯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A设置过滤装置,过滤装置为不锈钢过滤网(6)和/或中效过滤器(7)。
4.如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新风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B设置过滤装置,过滤装置为高效过滤器和/或活性炭过滤网(8)。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体(3)的内壁上设置消音板(10)。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风阀(1)包括第一固定板(101)和第二固定板(102),第一固定板(101)的一侧与第二固定板(102)的一侧垂直连接,第一固定板(101)和第二固定板(102)构成L形,第一固定板(101)和第二固定板(102)上均开设通风孔(103),第一固定板(101)和第二固定板(102)上均设置阀门,阀门的阀板位于对应的通风孔(103)内,阀板闭合时,阀板能够封闭对应的通风孔(103),阀板开启时,阀板的一端位于对应的通风孔(103)内,阀板的另一端位于第一固定板(101)和第二固定板(102)之间。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新风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通风孔(103)和阀板均为圆形,阀板有两个半圆形的阀片(105),两个阀片(105)的两端均设置转轴(110),其中一个转轴(110)上设置主动齿轮(108),另一个转轴(110)上设置被动齿轮(109),主动齿轮(108)与被动齿轮(109)啮合,阀门有电机(104),电机(104)的输出轴与主动齿轮(108)固定连接,转轴(110)上固定设置连接板(111),连接板(111)与阀片(105)固定连接。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湿设备(2)包括嵌设在容纳腔(13)内的固定架(201),固定架(201)的上部设置水盘(202),水盘(202)的底部及水盘(202)的两侧之间的容纳腔(13)内部空间形成进风通道,水盘(202)内开设水槽(203),水槽(203)内设置筒形的湿膜(204),壳体(3)上部开口,湿膜(204)的上部嵌设在壳体(3)上部的开口内。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新风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盘(202)的两侧分别设置加热器(205),加热器(205)封闭进风通道,加热器(205)为网状或翅片状,加热器(205)上部设置温度传感器(213)。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新风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盘(202)内设置进水口(206),水盘(202)的底部开设排水口,水盘(202)上开设溢流口(209),排水口与溢流口(209)连通,壳体(3)的侧壁内开设第二回水道(15),储水箱(11)上设置第一回水道(17),第二回水道(15)的一端与第一回水道(17)的一端连通,第一回水道(17)的另一端与储水箱(11)连通,水盘(202)上开设连接孔(212),壳体(3)的侧壁上设置连接块(14),连接块(14)上开设两个连通孔,一个连通孔的两端分别与第二送水道(16)和进水口(206)连通,另一个连通孔的两端分别与溢流口(209)和第二回水道(15)连通。
CN202122066786.5U 2021-08-30 2021-08-30 新风加湿装置 Active CN21576555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066786.5U CN215765550U (zh) 2021-08-30 2021-08-30 新风加湿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066786.5U CN215765550U (zh) 2021-08-30 2021-08-30 新风加湿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765550U true CN215765550U (zh) 2022-02-08

Family

ID=800816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066786.5U Active CN215765550U (zh) 2021-08-30 2021-08-30 新风加湿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76555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396651A (zh) 立式空调室内机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WO2019033610A1 (zh) 立式空调室内机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N112283805B (zh) 空气处理装置的控制方法
CN111351218A (zh) 一种可净化空气的暖风机
CN108006837B (zh) 空调柜机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N111854001A (zh) 一种净化加湿器
CN201173543Y (zh) 一种加湿器
CN211977073U (zh) 一种调湿新风机
CN215765551U (zh) 新风加湿机
CN108087985B (zh) 空调柜机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5765550U (zh) 新风加湿装置
CN104964352A (zh) 一种空气净化器
CN109106082B (zh) 智能衣柜
CN113757864A (zh) 一种新风加湿装置
CN211781816U (zh) 集水组件及具有该集水组件的调湿新风机
CN217844177U (zh) 新风模块和空调器
CN211977176U (zh) 电动风阀及具有该电动风阀的调湿新风机
CN216448296U (zh) 一种洁净室用新风过滤装置的安装结构
CN216592056U (zh) 空气净化器
CN212566064U (zh) 一种净化加湿器
CN214746142U (zh) 中央新风除湿机
CN216143970U (zh) 一种空调冷凝水回收装置及空调器
CN209840277U (zh) 新风装置及具有其的空调室内机
CN113757863A (zh) 一种新风加湿机
WO2019033707A1 (zh) 立式空调室内机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