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752068U - 扶手锁定装置 - Google Patents

扶手锁定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752068U
CN215752068U CN202122085313.XU CN202122085313U CN215752068U CN 215752068 U CN215752068 U CN 215752068U CN 202122085313 U CN202122085313 U CN 202122085313U CN 215752068 U CN215752068 U CN 21575206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cking
handrail
control panel
plate
blo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085313.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俞立诚
葛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esla Inc
Original Assignee
Autoliv Development AB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utoliv Development AB filed Critical Autoliv Development AB
Priority to CN202122085313.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75206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75206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75206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扶手锁定装置,包括扶手转轴,还包括车敏器、控制盘、锁止板、锁止块和轴头,轴头与扶手转轴同轴固定连接,锁止块活动连接在轴头上,控制盘套设在轴头上并用于引导锁止块切换到与锁止板锁定的位置,扶手锁止装置至少包括非锁止状态和锁止状态:非锁止状态下,扶手转轴转动时,带动轴头、锁止块和控制盘一起转动,锁止块与锁止板分离;锁止状态下,车敏器阻挡控制盘转动,扶手转轴转动时,带动轴头和锁止块转动,控制盘引导锁止块与锁止板锁定,扶手转轴停止转动。本实用新型实现了碰撞或刹车时对扶手的锁定,避免了扶手拍打乘员,造成额外的伤害,提高了安全性能。

Description

扶手锁定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扶手锁定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汽车扶手通常没有设置锁定装置,扶手能够自由旋转,仅依靠摩擦力保持在任意旋转角度。当发生碰撞或刹车时,摩擦力不足以保持住扶手,扶手在加速度的作用下,快速向前翻转,容易造成对乘员的拍打,产生额外的伤害。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当发生碰撞或刹车时,对扶手进行自动锁定的扶手锁定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当发生碰撞或刹车时,对扶手进行自动锁定的扶手锁定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扶手锁定装置,包括扶手转轴,还包括车敏器、控制盘、锁止板、锁止块和轴头,所述轴头与所述扶手转轴同轴固定连接,所述锁止块活动连接在所述轴头上,所述控制盘套设在所述轴头上并用于引导所述锁止块切换到与所述锁止板锁定的位置,所述扶手锁止装置至少包括非锁止状态和锁止状态:
所述非锁止状态下,所述扶手转轴转动时,带动所述轴头、所述锁止块和所述控制盘一起转动,所述锁止块与所述锁止板分离;
所述锁止状态下,所述车敏器阻挡所述控制盘转动,所述扶手转轴转动时,带动所述轴头和所述锁止块转动,所述控制盘引导所述锁止块与所述锁止板锁定,所述扶手转轴停止转动。
进一步地,还包括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的一端与所述轴头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锁止块连接;所述轴头内设有活动槽,所述锁止块位于所述活动槽中;
所述非锁止状态下,所述轴头、所述锁止块和所述复位弹簧保持相对不动,所述锁止块完全收入到所述活动槽中;
所述锁止状态下,所述控制盘引导所述锁止块克服所述复位弹簧的弹力并部分移动出所述活动槽后与所述锁止板锁定。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盘上开设有引导槽,所述锁止块朝向所述引导槽延伸出导杆,所述导杆插入到所述引导槽中并能够在所述引导槽中滑动;
所述引导槽包括第一限位和第二限位:
所述非锁止状态下,所述导杆位于所述第一限位;
所述锁止状态下,所述控制盘停止转动,所述锁止块继续转动时,所述导杆沿所述引导槽滑入到所述第二限位,使所述锁止块与所述锁止板锁定。
进一步地,所述锁止块上设有第一齿部,所述锁止板上设有第二齿部;
所述非锁止状态下,所述第一齿部与所述第二齿部分离;
所述锁止状态下,所述控制盘引导所述锁止块移动到所述第一齿部与所述第二齿部锁止。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齿部为形成在所述锁止板上的一圈内齿圈,所述轴头位于所述内齿圈的内部;
所述非锁止状态下,所述锁止块收入在所述轴头中,所述第一齿部与所述内齿圈分离;
所述锁止状态下,所述第一齿部伸出所述轴头,并与所述内齿圈锁定。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盘的外壁设有一圈棘齿,当所述车敏器被触发后,所述车敏器的悬臂伸出与所述棘齿接触用于阻挡所述控制盘转动。
进一步地,还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罩设在所述控制盘的上方,并且与所述锁止板固定连接,所述车敏器安装在所述支撑板上。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板包括环形部和卡口部,所述环形部与所述卡口部之间设有通孔;
所述环形部罩设在所述控制盘的上方,所述轴头的一端与环形部可转动连接;
所述车敏器安装在所述卡口部中,所述车敏器被触发后,所述车敏器的悬臂从所述通孔伸入到所述环形部中与所述控制盘接触用于阻挡所述控制盘转动。
进一步地,还包括罩盖,所述罩盖罩设在所述支撑板的上方,并且与所述锁止板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还包括U型架,所述U型架的两端分别连接在扶手的左右侧,所述锁止板与所述U型架固定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当碰撞或刹车时,车敏器被触发,车敏器阻挡控制盘转动,此时扶手继续转动,并带动轴头和锁止块一起转动,控制盘引导锁止块移动到与锁止板锁定,实现对扶手的锁定,避免了扶手拍打乘员,造成额外的伤害,提高了安全性能。
附图说明
参见附图,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将变得更易理解。应当理解:这些附图仅仅用于说明的目的,而并非意在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构成限制。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扶手锁定装置的爆炸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扶手锁定装置的部分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锁止板与轴头总成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控制盘与锁止板在非锁止状态下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轴头总成与锁止板在非锁止状态下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控制盘与锁止板在锁止状态下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轴头总成与锁止板在锁止状态下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锁止板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控制盘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支撑板的正面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支撑板的背面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罩盖的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罩盖与锁止板连接后的局部剖视图。
附图标记对照表:
扶手转轴1;
车敏器2;
控制盘3:引导槽31、棘齿32、第一限位311、第二限位312;
锁止块4:导杆41、第一齿部42;
锁止板5:第二齿部51;
轴头6:活动槽61;
复位弹簧7;
支撑板8:环形部81、卡口部82、通孔83;
罩盖9;
U型架10;
扶手20、轴头总成3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容易理解,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在不变更本实用新型实质精神下,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可相互替换的多种结构方式以及实现方式。因此,以下具体实施方式以及附图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示例性说明,而不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的全部或视为对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限定或限制。
在本说明书中提到或者可能提到的上、下、左、右、前、后、正面、背面、顶部、底部等方位用语是相对于各附图中所示的构造进行定义的,它们是相对的概念,因此有可能会根据其所处不同位置、不同使用状态而进行相应地变化。所以,也不应当将这些或者其他的方位用语解释为限制性用语。
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扶手锁定装置,包括扶手转轴1,还包括车敏器2、控制盘3、锁止块4、锁止板5和轴头6,轴头6与扶手转轴1同轴固定连接,锁止块4活动连接在轴头6上,控制盘3套设在轴头6上并用于引导锁止块4切换到与锁止板5锁定的位置,扶手锁止装置至少包括非锁止状态和锁止状态:
非锁止状态下,扶手转轴1转动时,带动轴头6、锁止块4和控制盘3一起转动,锁止块4与锁止板5分离;
锁止状态下,车敏器2阻挡控制盘3转动,扶手转轴1转动时,带动轴头6和锁止块4转动,控制盘3引导锁止块4与锁止板5锁定,扶手转轴1停止转动。
具体为,扶手转轴1安装在扶手20上,在非锁止状态下,扶手20能够绕扶手转轴1的中心轴线转动。
车敏器2为机械式敏感机构,当碰撞或刹车时,车敏器2的悬臂能够伸出,用于阻挡控制盘3。当汽车在正常状态下,车敏器2的悬臂缩回,解除对控制盘3的阻挡。因此,当碰撞或刹车时,通过车敏器2能够实现对扶手20的锁止;当汽车在正常状态下,扶手20能够自由转动。
轴头6大致为圆盘形,并且与扶手转轴1的一端固定连接,扶手20转动时,带动扶手转轴1和轴头6一起转动。
如图2所示,控制盘3套设在轴头6上,并且位于轴头6的上方。在非锁止状态下,控制盘3与轴头6保持相对不动,能够随轴头6一起转动。当车敏器2被触发后,车敏器2阻挡控制盘3的转动。此时,由于轴头6与扶手转轴1和扶手20固定连接,轴头6仍然能够随扶手20一起转动一段行程。
锁止块4活动连接在轴头6上,非锁止状态下,锁止块4与轴头6之间相对不动,锁止块4能够随轴头6一起转动,并且锁止块4与锁止板5之间是分离的。当车敏器2被触发后,控制盘3被阻挡,扶手20继续转动,锁止块4和轴头6随扶手20一起转动一段行程,此时控制盘3引导锁止块4相对于轴头6移动到与锁止板5锁止的位置,锁止块4被锁止不动,使得轴头6、扶手转轴1和扶手20均被锁止。
本实施例中,当碰撞或刹车时,能够实现对扶手20的锁定,避免了扶手拍打乘员,造成额外的伤害,提高了安全性能。当汽车在正常状态下,扶手20能够自由转动,并通过摩擦力能够保持在任意旋转角度的位置,实现对扶手20的角度调节。
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还包括复位弹簧7,复位弹簧7的一端与轴头6连接,另一端与锁止块4连接;轴头6内设有活动槽61,锁止块4位于活动槽61中;
非锁止状态下,轴头6、锁止块4和复位弹簧7保持相对不动,锁止块4完全收入到活动槽61中;
锁止状态下,控制盘3引导锁止块4克服复位弹簧7的弹力并部分移动出活动槽61后与锁止板5锁定。
具体为,如图1所示,轴头6、锁止块4和复位弹簧7组成轴头总成30。轴头总成30在非锁止状态下,保持相对不动。在锁止状态下,由于锁止块4在控制盘3的引导下相对于轴头6移动,此时复位弹簧7被拉伸。当车敏器2接触对控制盘3的阻挡时,控制盘3也接触对锁止块4的作用,复位弹簧7复位,复位弹簧7拉动锁止块4回复到初始位置。
如图5所示,为非锁止状态下,锁止块4完全收入到活动槽61中,与锁止板5分离。
如图7所示,为锁止状态下,锁止块4部分移出活动槽61,并且与锁止板5锁定。
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6所示,控制盘3上开设有引导槽31,锁止块4朝向引导槽31延伸出导杆41,导杆41插入到引导槽31中并能够在引导槽31中滑动;
引导槽31包括第一限位311和第二限位312:
非锁止状态下,导杆41位于第一限位311;
锁止状态下,控制盘3停止转动,锁止块4继续转动时,导杆41沿引导槽31滑入到第二限位312,使锁止块4与锁止板5锁定。
具体为,控制盘3为圆盘形,位于轴头6的上方,锁止块4朝向控制盘3延伸出导杆41,导杆41插入到引导槽31中。
如图4所示,非锁止状态下,导杆41位于引导槽31的第一限位311处。此时,控制盘3、轴头6和锁止块4相对不动,均能够随扶手30一起转动。
如图6所示,锁止状态下,控制盘3先被阻挡不动,轴头6和锁止块4能够继续转动一段行程,导杆41沿引导槽31从第一限位311滑动到第二限位312处,滑动过程中使得锁止块4相对于轴头6移动到与锁止板5锁定的位置。
当控制盘3被解除阻挡后,在复位弹簧7的作用下,锁止块4复位,导杆41从第二限位312滑入到第一限位311处。
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和图7所示,锁止块4上设有第一齿部42,锁止板5上设有第二齿部51;
非锁止状态下,第一齿部42与第二齿部51分离;
锁止状态下,控制盘3引导锁止块4移动到第一齿部42与第二齿部51锁止。
具体为,锁止块4的外端上设有第一齿部42,锁止板5的内圈上设有第二齿部51。
如图5所示,非锁止状态下,锁止块4完全收入到活动槽61中,第一齿部42与第二齿部51分离。
如图7所示,锁止状态下,第一齿部42从活动槽61中伸出,与第二齿部51锁定。
进一步地,如图7-8所示,第二齿部51为形成在锁止板5上的一圈内齿圈,轴头6位于内齿圈的内部;
非锁止状态下,锁止块4收入在轴头6中,第一齿部42与内齿圈分离;
锁止状态下,第一齿部42伸出轴头6,并与内齿圈锁定。
具体为,第一齿部42只有一段外齿,第二齿部51为一圈内齿。锁止块4和轴头6随扶手20能够转动到任意角度,可能在任意角度下与锁止板5锁定,因此第二齿部51需要设置一整圈。
可选地,当扶手20的转动角度被设置为一定范围时,第二齿部51也可以根据扶手20的转动角度范围来对应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控制盘3的外壁设有一圈棘齿32,当车敏器2被触发后,车敏器2的悬臂伸出与棘齿32接触用于阻挡控制盘3转动。
如图2所示,车敏器2安装在控制盘3的一侧面。非锁止状态下,车敏器2与控制盘3不接触;当碰撞或刹车时,车敏器2被触发,悬臂伸出与棘齿32接触,将控制盘3锁止不动。
可选地,车敏器2还可以通过足够的摩擦力来阻挡控制盘3。例如:在控制盘3的圆周面上增加一圈毛毡,或花纹。
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还包括支撑板8,支撑板8罩设在控制盘3的上方,并且与锁止板5固定连接,车敏器2安装在支撑板8上。
具体为,如图2所示,支撑板8罩设在控制盘3的上方,车敏器2安装在支撑板8上。支撑板8与锁止板5固定连接。轴头6的一端插入到支撑板8上,轴头6相对于支撑板8转动,支撑板8与锁止板5始终不动。
进一步地,如图10-11所示,支撑板8包括环形部81和卡口部82,环形部81与卡口部82之间设有通孔83;
环形部81罩设在控制盘3的上方,轴头6的一端与环形部81可转动连接;
车敏器2安装在卡口部82中,车敏器2被触发后,车敏器2的悬臂从通孔83伸入到环形部81中与控制盘3接触用于阻挡控制盘3转动。
具体为,如图10所示,卡口部82用于安装车敏器2,通孔83连通卡口部82与环形部81,车敏器2的悬臂能够通过通孔83伸入到环形部81中。
如图11所示,环形部81为环形的壳体结构,控制盘3收入到环形部81的圆形空腔中。由于轴头6的一端插入到环形部81的中心,并且与环形部81可转动连接,环形部81能够限制控制盘3的轴向位移,控制盘3能够在环形部81中相对转动。
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2-13所示,还包括罩盖9,罩盖9罩设在支撑板8的上方,并且与锁止板5固定连接。
罩盖9的主要功能是起到防尘及保护作用,车敏器2为机械式敏感机构,其敏感程度一定程度上会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所以增加罩盖9可以很大程度上减少粉尘环境对车敏器2的影响。罩盖9通过倒钩结构与锁止板5固定,同时有3个竖杆用于装配后增加连接强度。
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还包括U型架10,U型架10的两端分别连接在扶手20的左右侧,锁止板5与U型架10固定连接。
具体为,锁止板5可以通过铆接或者螺栓固定在U型架10上,支撑板8可以通过铆接或者螺栓固定在锁止板5上,罩盖9再通过倒钩和竖杆固定连接在锁止板5上。
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中,扶手锁定装置的工作过程如下:
非锁止状态下,扶手20能够自由转动,扶手20转动时,带动扶手转轴1、轴头总成30和控制盘3一起转动。锁止板5、支撑板8、车敏器2和罩盖9均固定连接在U型架10上。
当碰撞或刹车时,车敏器2被触发,车敏器2的悬臂伸出后阻挡控制盘3的转动。此时,扶手20仍能够转动,扶手20带动扶手转轴1、轴头6和锁止块4一起转动。由于控制盘3不动,控制盘3的引导槽31引导锁止块4的导杆41进入到第二限位312处,使得锁止块4移动到第一齿部42与锁止板5的第二齿部51锁定的位置。锁止块4被锁定后,轴头6、扶手转轴1和扶手20均被锁定。防止扶手20在惯性的作用下,造成对乘员的拍打,避免额外的伤害,增加了汽车的安全性能。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较佳的实施例。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若干其它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扶手锁定装置,包括扶手转轴(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车敏器(2)、控制盘(3)、锁止板(5)、锁止块(4)和轴头(6),所述轴头(6)与所述扶手转轴(1)同轴固定连接,所述锁止块(4)活动连接在所述轴头(6)上,所述控制盘(3)套设在所述轴头(6)上并用于引导所述锁止块(4)切换到与所述锁止板(5)锁定的位置,所述扶手锁止装置至少包括非锁止状态和锁止状态:
所述非锁止状态下,所述扶手转轴(1)转动时,带动所述轴头(6)、所述锁止块(4)和所述控制盘(3)一起转动,所述锁止块(4)与所述锁止板(5)分离;
所述锁止状态下,所述车敏器(2)阻挡所述控制盘(3)转动,所述扶手转轴(1)转动时,带动所述轴头(6)和所述锁止块(4)转动,所述控制盘(3)引导所述锁止块(4)与所述锁止板(5)锁定,所述扶手转轴(1)停止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扶手锁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复位弹簧(7),所述复位弹簧(7)的一端与所述轴头(6)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锁止块(4)连接;所述轴头(6)内设有活动槽(61),所述锁止块(4)位于所述活动槽(61)中;
所述非锁止状态下,所述轴头(6)、所述锁止块(4)和所述复位弹簧(7)保持相对不动,所述锁止块(4)完全收入到所述活动槽(61)中;
所述锁止状态下,所述控制盘(3)引导所述锁止块(4)克服所述复位弹簧(7)的弹力并部分移动出所述活动槽(61)后与所述锁止板(5)锁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扶手锁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盘(3)上开设有引导槽(31),所述锁止块(4)朝向所述引导槽(31)延伸出导杆(41),所述导杆(41)插入到所述引导槽(31)中并能够在所述引导槽(31)中滑动;
所述引导槽(31)包括第一限位(311)和第二限位(312):
所述非锁止状态下,所述导杆(41)位于所述第一限位(311);
所述锁止状态下,所述控制盘(3)停止转动,所述锁止块(4)继续转动时,所述导杆(41)沿所述引导槽(31)滑入到所述第二限位(312),使所述锁止块(4)与所述锁止板(5)锁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扶手锁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止块(4)上设有第一齿部(42),所述锁止板(5)上设有第二齿部(51);
所述非锁止状态下,所述第一齿部(42)与所述第二齿部(51)分离;
所述锁止状态下,所述控制盘(3)引导所述锁止块(4)移动到所述第一齿部(42)与所述第二齿部(51)锁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扶手锁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齿部(51)为形成在所述锁止板(5)上的一圈内齿圈,所述轴头(6)位于所述内齿圈的内部;
所述非锁止状态下,所述锁止块(4)收入在所述轴头(6)中,所述第一齿部(42)与所述内齿圈分离;
所述锁止状态下,所述第一齿部(42)伸出所述轴头(6),并与所述内齿圈锁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扶手锁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盘(3)的外壁设有一圈棘齿(32),当所述车敏器(2)被触发后,所述车敏器(2)的悬臂伸出与所述棘齿(32)接触用于阻挡所述控制盘(3)转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扶手锁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撑板(8),所述支撑板(8)罩设在所述控制盘(3)的上方,并且与所述锁止板(5)固定连接,所述车敏器(2)安装在所述支撑板(8)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扶手锁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8)包括环形部(81)和卡口部(82),所述环形部(81)与所述卡口部(82)之间设有通孔(83);
所述环形部(81)罩设在所述控制盘(3)的上方,所述轴头(6)的一端与环形部(81)可转动连接;
所述车敏器(2)安装在所述卡口部(82)中,所述车敏器(2)被触发后,所述车敏器(2)的悬臂从所述通孔(83)伸入到所述环形部(81)中与所述控制盘(3)接触用于阻挡所述控制盘(3)转动。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扶手锁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罩盖,所述罩盖罩设在所述支撑板(8)的上方,并且与所述锁止板(5)固定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扶手锁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U型架(10),所述U型架(10)的两端分别连接在扶手(20)的左右侧,所述锁止板(5)与所述U型架(10)固定连接。
CN202122085313.XU 2021-08-31 2021-08-31 扶手锁定装置 Active CN21575206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085313.XU CN215752068U (zh) 2021-08-31 2021-08-31 扶手锁定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085313.XU CN215752068U (zh) 2021-08-31 2021-08-31 扶手锁定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752068U true CN215752068U (zh) 2022-02-08

Family

ID=800825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085313.XU Active CN215752068U (zh) 2021-08-31 2021-08-31 扶手锁定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75206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465072B2 (ja) 自動車のステアリングコラムに取り付ける盗難防止装置
US6598921B2 (en) Protective device for securing the storage space in the interior of a vehicle
US3991953A (en) Automatic locking safety belt retractor
US8579223B2 (en) Safety belt retractor with cutoff of its belt-webbing-sensitive and its vehicle-sensitive control system
US9574381B2 (en) Door handle assembly for a motor vehicle
JP6137761B2 (ja) 車両用ドアハンドル装置
WO2020052396A1 (zh) 安全带卷收器和安全带组件
WO2020052400A1 (zh) 安全带卷收器和安全带组件
JP2004262447A (ja) シートベルト巻取装置
CN215752068U (zh) 扶手锁定装置
US4090678A (en) Safety belt locking device
WO2022252448A1 (zh) 一种折叠支撑腿收缩机构
CN107244303B (zh) 一种安全带卷收装置
JP2023530726A (ja) チャイルドシート及びその側面衝撃保護機構
KR101755452B1 (ko) 차량용 후드 익스텐션 장치
CN215949185U (zh) 防误锁的车闸锁
CN111232098B (zh) 防误锁的刹车方法
CN109955748B (zh) 一种儿童座椅的旋转机构
CN210049735U (zh) 主动式发动机罩铰链机构、铰链系统以及车辆
CN210116413U (zh) 一种儿童安全座椅的底座及儿童安全座椅
CN109624915B (zh) 一种设有防锁装置的汽车安全带卷收器
US3680808A (en) Inertia reel safety harness for use in vehicles
KR200237316Y1 (ko) 아암식시이트벨트
CN219614765U (zh) 破窗装置、车门和车辆
EP1552992B1 (en) Belt retracto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606

Address after: texas

Patentee after: TESLA, Inc.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U.S.A.

Address before: Sweden Wogaerda

Patentee before: AUTOLIV DEVELOPMENT AB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Swed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