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741100U - 一种呼吸管、呼吸组件和呼吸面罩 - Google Patents

一种呼吸管、呼吸组件和呼吸面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741100U
CN215741100U CN202023324705.9U CN202023324705U CN215741100U CN 215741100 U CN215741100 U CN 215741100U CN 202023324705 U CN202023324705 U CN 202023324705U CN 215741100 U CN215741100 U CN 21574110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reathing
hole
tube
breathing tube
safety val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3324705.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亚杰
何垄
周明钊
庄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MC Tianjin Med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MC Tianjin Med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MC Tianjin Med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BMC Tianjin Med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3324705.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74110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74110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74110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呼吸管,用于连接呼吸机和呼吸面罩,呼吸管内具有通气通道,通气通道的一端与呼吸机连接,另一端与呼吸面罩连接;通气通道内固定设置有分流板,分流板将通气通道分成进气通道和排气通道;进气通道的管壁上设置有安全阀孔和安全阀片,安全阀片位于安全阀孔与进气管道的一端之间,且可转动地连接于进气通道的管壁内,其中,安全阀片用于覆盖安全阀孔和打开安全阀孔;进气通道的一端与呼吸机连通,另一端与呼吸面罩连通;排气通道的管壁上设置有排气孔,排气通道的一端与呼吸面罩连通,另一端与排气孔连通。该呼吸管避免了患者呼出的废气不能全部排出,对患者的健康带来的不良影响和对患者带来的不适感。

Description

一种呼吸管、呼吸组件和呼吸面罩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呼吸管、呼吸组件和呼吸面罩。
背景技术
目前,全脸面罩包括面罩主体和设置在面罩主体上的管道,管道用于与呼吸机连接,以将呼吸机提供的气体压力和病人的气道相连。管道上通常设置有用于排气的排气孔。
呼吸机在呼气状态下,来自呼吸机的气流和患者呼出的废气经排气孔排出。然而,患者呼出的废气由于受到来自呼吸机气流的阻挠,导致废气不能从排气孔完全排除,当呼吸机转换为吸气状态时,未排除出的废气会再一次被患者吸入体内,引起患者的不适感,给患者的健康带来不良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患者呼出的废气不能全部从排气孔排出而再次被患者吸入体内,对患者的健康带来的不良影响,和对患者带来的不适感等缺陷。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一方面提供一种呼吸管,用于连接呼吸机和呼吸面罩,所述呼吸管内具有通气通道,所述通气通道的一端与所述呼吸机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呼吸面罩连接;
所述通气通道内固定设置有分流板,所述分流板将所述通气通道分成进气通道和排气通道;
所述进气通道的管壁上设置有安全阀孔和安全阀片,所述安全阀片位于所述安全阀孔与所述进气管道的一端之间,且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进气通道的管壁内,其中,所述安全阀片用于覆盖所述安全阀孔和打开所述安全阀孔;
所述进气通道的一端与所述呼吸机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呼吸面罩连通;
所述排气通道的管壁上设置有排气孔,所述排气通道的一端与所述呼吸面罩连通,另一端与所述排气孔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分流板的一端固定设置于所述通气通道的管壁内,所述分流板的另一端与所述通气通道一端的端面平齐。和/或,所述分流板为平面板或者弧形板。
进一步地,所述呼吸管的顶壁与所述呼吸管的底壁在所述呼吸管的高度方向上的长度为第一距离,所述分流板沿所述第一方向平行设置,且位于所述呼吸管的顶壁与所述呼吸管的底壁之间,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呼吸管的高度方向垂直,所述分流板与所述呼吸管的底壁之间的距离为第二距离,所述第二距离与所述第一距离的比值在(0.5-0.7):1之间;
和/或,所述安全阀孔的轴线与所述排气孔的轴线之间存在夹角,所述夹角在10-30°之间,所述安全阀孔的横截面面积在60-150mm2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呼吸管的顶壁与所述呼吸管的底壁在所述呼吸管的高度方向上的长度为第一距离,所述分流板沿所述第一方向平行设置,且位于所述呼吸管的顶壁与所述呼吸管的底壁之间,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呼吸管的高度方向垂直,所述分流板与所述呼吸管的底壁之间的距离为第二距离,所述第二距离与所述第一距离的比值为0.618。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呼吸组件,用于连接呼吸机和呼吸面罩,所述呼吸组件包括密封塞和呼吸管,呼吸管的一端与呼吸机连接,另一端与呼吸面罩连接;
所述呼吸管的管壁上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呼吸管1的通气通道连通,在所述通孔相对的位置上设置有插管块,所述密封塞可活动地连接于所述插管块上;
所述插管块在与所述通孔相对的位置上设置有用于插入所述医用管道的插管孔,在所述插管孔未插入所述医用管道的情况下,所述密封塞与所述插管孔配合,以防止所述通气通道内来自所述呼吸管道的气流从所述插管孔排出,在所述插管孔插入所述医用管道的情况下,所述密封塞与所述插管孔分离。
进一步地,所述密封塞包括连接部和密封部;
所述连接部可变形,所述连接部的一端与所述插管块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密封部的一端固定连接;
所述连接部包括展开状态和弯折状态,在所述插管孔未插入所述医用管道的情况下,所述连接部为所述弯折状态,所述密封部与所述插管孔配合,在所述插管孔插入所述医用管道的情况下,所述连接部为所述展开状态,所述密封部与所述插管孔分离。
进一步地,所述密封塞还包括手柄部;
所述手柄部与所述密封部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手柄部用于将所述密封部与所述插管孔配合或分离。
进一步地,沿所述密封部的侧面周向设置有凸起结构,沿所述插管孔的孔表面周向设置有卡槽;
在所述密封部与所述插管孔配合的情况下,所述凸起结构嵌设于所述卡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凸起结构为螺旋凸起,所述卡槽为与所述螺旋凸起匹配的螺旋槽;
在所述密封部与所述插管孔配合的情况下,所述螺旋凸起嵌设于所述螺旋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凸起结构包括至少一个环形凸起,所述卡槽包括至少一个环形槽,一个所述环形槽对应一个所述环形凸起;
所述至少一个环形凸起间隔地设置于所述密封部的侧面上,所述至少一个环形槽间隔地设置于所述插管孔的孔表面上;
在所述密封部与所述插管孔配合的情况下,一个所述环形凸起嵌设于一个所述环形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凸起结构至少为球形凸起结构、条形凸起结构和半球形凸起结构中的任一种;
所述卡槽与所述凸起结构相匹配。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部为片状结构,所述连接部的厚度在0.5-2mm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部的材质为柔性材质。
进一步地,所述插管孔内设置有弹性件;
所述弹性片与所述插管孔的孔表面匹配,所述弹性片的周向侧壁与所述插管孔的孔壁固定连接;
所述弹性片的中部区域开设有插管细缝,所述插管细缝用于插入所述医用管道。
进一步地,所述通孔设置于所述呼吸管的前壁;
其中,所述呼吸管的前壁为所述呼吸管远离所述呼吸面罩的一侧的壁。
进一步地,所述呼吸管组件包括上述任一项呼吸管。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再一方面,还提供一种呼吸面罩,所述呼吸面罩包括上述呼吸管,或所述呼吸面罩包括上述呼吸组件。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由于呼吸管的通气通道内固定设置有分流板,分流板将通气通道分成进气通道和排气通道,进气通道与呼吸机的呼吸管道连通,排气孔位于排气通道的管壁上,且与排气通道连通。这样,在呼吸机正常工作时,来自呼吸机的气压将安全阀片推起并覆盖安全阀孔,来自呼吸机的气流,经过进气通道输送给患者,患者呼出的废气依次经过排气通道和排气孔可以完全排出;在呼吸机单一故障或呼吸机的呼吸管道堵塞时,安全阀片处于伸展状态,堵塞通气通道一端的端口并打开安全阀孔,患者可以通过排气孔和安全阀孔进行呼吸,以防止窒息。可见,患者呼出的废气能够经排气通道从排气孔全部排出,并且能够有效防止窒息,从而避免了患者呼出的废气不能全部排出而再次被患者吸入体内,对患者的健康带来的不良影响和对患者带来的不适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呼吸管与呼吸面罩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M-M的剖视结构示意图之一,其中,安全阀片覆盖安全阀孔;
图3为图1中M-M的剖视结构示意图之二,其中,安全阀片未覆盖安全阀孔;
图4为图2或图3中圆圈部分的局部结构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呼吸组件的密封塞连接于呼吸管上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密封塞连接部为展开状态;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呼吸组件的密封塞连接于呼吸管上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密封塞的连接部为展开弯折状态;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呼吸组件的密封塞的结构示意图,其中,连接部为展开状态;
图8为图7中J-J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呼吸管,10-分流板,11-进气通道,12-安全阀孔,13-安全阀片,14-排气通道,15-排气孔,16-密封塞,161-连接部,162-密封部,1620-凸起结构,163-手柄部,17-限位凸起,2-呼吸面罩,20-接口,21-插管块,211-插管孔,2110-卡槽,2111-弹性件,21110-插管细缝。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左”、“右”、“竖直”、“水平”、“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另外,“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呼吸管,可以用于连接呼吸机和呼吸面罩,具体而言,呼吸管的一端用于与呼吸机的呼吸通道连接,呼吸管的另一端用于与呼吸面罩上的气腔罩连接。
参照图1至图3,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呼吸管与呼吸面罩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M-M的剖视结构示意图之一,其中,安全阀片覆盖安全阀孔,图3为图1中M-M的剖视结构示意图之二,其中,安全阀片未覆盖安全阀孔。图中示出的呼吸管1位弯管,上述呼吸管1内具有通气通道,通气通道的一端与呼吸机(图中未示出)连接,另一端与呼吸面罩2连接;通气通道内固定设置有分流板10,分流板10将通气通道分成进气通道11和排气通道14;进气通道11的管壁上设置有安全阀孔12和安全阀片13,安全阀片13位于安全阀孔12与进气管道11的一端之间,且可转动地连接于进气通道11的管壁内,其中,安全阀片13用于覆盖安全阀孔12和打开安全阀孔12;进气通道11的一端与呼吸机连通,另一端与呼吸面罩2连通;排气通道14的管壁上设置有排气孔15,排气通道14的一端与呼吸面罩2连通,另一端与排气孔15连通。
在实际应用中,进气通道11的一端与呼吸机的呼吸通道连通,进气通道14的另一端与呼吸面罩的接口20连通。排气通道14的一端与呼吸机的呼吸通道连通,排气通道14的另一端与排气孔15连通。这样,在呼吸机正常工作的情况下,来自呼吸机的气压将进气通道11内的安全阀片13推起并覆盖住安全阀孔12,此时,如图2的箭头所示,来自呼吸机的气流,经过进气通道11输送给患者,患者呼出的废气经排气通道14从排气孔15全部排出,与现有技术相比,避免了患者呼出的废气不能全部排出会被患者再次吸入体内,对患者的健康带来的不良影响,从而可以提高患者的舒适感。
具体而言,在呼吸机单一故障或者呼吸管道堵塞的情况下,如图3所示,由于安全阀片12可转动的连接于进气通道11的管壁内,安全阀片13可以从图2的位置转动到图3的位置,此时,安全阀片13打开安全阀孔12且处于自然伸展状态,这样,患者可以通过排气孔15和进气通道11的上通道(安全阀片13以上的进气通道11)的安全阀孔12进行呼吸,如图3的箭头所示,从而防止窒息。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呼吸管1与呼吸面罩2的接口20连接时,呼吸管1与呼吸面罩2接触的表面(连接表面)上沿周向设置有至少两个限位凸起17,一个限位凸起17用于与呼吸面罩2的接口20上的一个限位槽(图中未示出)配合,限位凸起17的高度可以设置在0.08-0.3mm之间,从患者佩戴呼吸面罩2和有利于患者恢复的角度考虑,限位凸起17的高度优选设置在0.1-0.2mm之间。在实际应用中,当限位凸起17与限位槽配合后,也即,呼吸管1与呼吸面罩2的接口20连接后,连接表面与呼吸面罩之间存在间隙,这样,可以使呼吸管1在呼吸面罩2的接口20连接时转动至合适的位置,以使呼吸管1可以连接于呼吸面罩2对应的位置,保证呼吸管1的正确使用。
具体而言,排气管道14的管壁上的排气孔15可以具有多种形状,并具有多种布置方式,例如,图1至3所示的排气孔15的形状为条形孔,并多行且平行布置。当然,排气孔15的形状和布置方式不限于此,排气孔15也可以设置成圆孔,并多行多列布置,或者成环形布置,本实施例对排气孔15的形状和布置方式可以不做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分流板10的一端固定设置于通气通道的管壁内,分流板10的另一端与通气通道一端的端面平齐。
具体而言,如图2和图3所示,为了确保患者呼出的废气经排气通道30可以从排气孔完全排除,本实施例在通气通道的管壁内固定设置了分流板10,具体地,分流板10的一端(右端)与通气通道的管壁固定连接,分流板10的另一端(左端)与通气通道一端的端面平齐。
可选的,分流板10为平面板或者弧形板。
具体而言,如图2和图3所示的分流板10为平面板,平面板沿水平方向设置,当然,分流板10的形状不局限于此,分流板10的形状也可以为弧形板。进一步地,为了提高气流排出的通畅性,弧形板可以设置为凸弧形板,此处,凸弧形板为相对水平线向上凸出的弧形板。
可选的,如图2和图3所示,呼吸管1的顶壁与呼吸管1的底壁在呼吸管1的高度方向上的长度为第一距离,分流板10沿第一方向平行设置,且位于呼吸管1的顶壁与呼吸管10的底壁之间,第一方向与呼吸管的高度方向垂直,分流板10与呼吸管10的底壁之间的距离为第二距离,第二距离与第一距离的比值在(0.5-0.7):1之间。
在实际应用中,进气通道11和排气通道14分别决定呼吸面罩2的进气能力和排气能力。当呼吸面罩2的进气能力强而排气能力弱时,例如:进气通道11的空间体积为排气通道14空间体积的10倍以上,呼吸面罩2的排气能力不足,患者呼出的废气CO2由于得不到有效排除而滞留在呼吸面罩2的腔室内,腔室内CO2随时间增加逐渐积累,严重时可能引起窒息;当呼吸面罩2的进气能力弱而排气能力强时,例如:排气通道14的空间体积为进气通道11空间体积的5倍以上,由于呼吸面罩2的进气能力不足而导致腔室内的压力降低,从而无法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为了解决此问题,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根据黄金分割点将第二距离a与第一距离c的比值设置在(0.5-0.7):1之间,也即a=(0.5-0.7)*c,最佳的,a=0.618c,其中,第一距离c为呼吸管1的顶壁与呼吸管1的底壁在呼吸管1的高度方向上的长度,第二距离a为分流板10与呼吸管10的底壁之间的距离,其中,分流板10沿第一方向平行设置,且位于呼吸管1的顶壁与呼吸管10的底壁之间,也即,分流板10将呼吸管1沿高度方向上的通气通道分为两部分,并且,分流板10为沿第一方向(水平方向)设置的平面板,第一方向与呼吸管1的高度方向垂直。对于本实施例的呼吸管1,a优选10.8mm,当a=0.618c时,则c为17.476;a=(0.5-0.7)*c时,c为15.429-21.6mm。当然,本实施例对于a的具有尺寸,也即分流板在呼吸管1的顶壁与底壁之间的具体位置,可以不做限定,具体可以根据呼吸管1的具体尺寸和实际需求进行灵活设定。
可选的,安全阀孔(12)的轴线与排气孔(15)的轴线之间存在夹角,夹角在10-30°之间,安全阀孔的横截面面积在60-150mm2之间。
具体而言,在呼吸机单一故障或者呼吸管道堵塞的情况下,如图3所示,患者通过排气孔15和安全阀孔12进行呼吸,对于排气噪音,由排气孔15和安全阀孔12的排气方向决定,当排气孔为条形孔,且水平设置时,在实际排气过程中,排气孔15的排气方向与其轴线向方向(图示m1)一致,安全阀孔12的排气方向与其轴线向方向(图示m2)一致,m1与m2之间的夹角为θ,θ可以为10-30度,这样,排气噪音小,优选的,当θ为16度时,排气噪音最低。当然,对于θ的取值范围,本实施例可以不做限定,具体可以根据呼吸管的实际尺寸和实际需求进行灵活设定。
在实际应用中,安全阀孔12的横截面面积影响呼吸面罩2的整体性能。如图2和3所示,若安全阀孔12的横截面面积过大(例如大于150mm2),则在低压力下(例如4hpa),安全阀片13无法稳定密封安全阀孔12,并随患者的呼吸在“打开安全阀孔12”和“关闭安全阀孔12”之间转动,产生啪嗒的异响声。若安全阀孔12的横截面积过小(例如小于60mm2),在呼吸机单一故障时,患者呼出的废气无法正常排出,造成CO2滞留,严重时引起窒息。基于此,对于本实施例的呼吸管1,安全阀孔12的横截面面积在60-150mm2之间,这样,可以减轻或消除啪嗒的异响声,并且,在呼吸机单一故障时,确保患者排出的废气正常排出,以使治疗效果取得更佳。
可选的,当安全阀孔12的横截面面积为116mm2,不会产生啪嗒的异响声,并且,在呼吸机单一故障时,确保患者排出的废气正常排出,治疗效果取得最佳。当然,对于安全阀孔12的横截面面积的具体数值,本实施例可以不做限定,具体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定。
综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呼吸管至少包括以下优点: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由于呼吸管的通气通道内固定设置有分流板,分流板将通气通道分成进气通道和排气通道,进气通道与呼吸机的呼吸管道连通,排气孔位于排气通道的管壁上,且与排气通道连通。这样,在呼吸机正常工作时,来自呼吸机的气压将安全阀片推起并覆盖安全阀孔,来自呼吸机的气流,经过进气通道输送给患者,患者呼出的废气依次经过排气通道和排气孔可以完全排出;在呼吸机单一故障或呼吸机的呼吸管道堵塞时,安全阀片处于伸展状态,堵塞通气通道一端的端口并打开安全阀孔,患者可以通过排气孔和安全阀孔进行呼吸,以防止窒息。可见,患者呼出的废气经排气通道可以从排气孔全部排出,并且能够有效防止窒息,从而避免了患者呼出的废气不能全部排出而再次被患者吸入体内,对患者的健康带来的不良影响和对患者带来的不适感。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呼吸组件,可以用于连接呼吸机和呼吸面罩2,参照图5至图8所示,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呼吸组件的密封塞连接于呼吸管上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密封塞的连接部为展开状态;图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呼吸组件的密封塞连接于呼吸管上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密封塞的连接部为弯折状态,图7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呼吸组件的呼吸管上的密封塞与插管块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密封塞的连接部为展开状态,图8为图7中J-J的剖视结构示意图,该呼吸组件包括密封塞16和前述的呼吸管1,呼吸管1的一端与呼吸机连接,另一端与呼吸面罩2连接;呼吸管1的管壁上设置有通孔(图中被插管块21挡住),通孔与呼吸管1的通气通道连通,在通孔相对的位置上设置有插管块21,密封塞16可活动地连接于插管块21上;插管块21在与通孔相对的位置上设置有用于插入医用管道的插管孔211,在插管孔211未插入医用管道的情况下,密封塞16与插管孔211配合,以防止通气通道内来自呼吸管道的气流从插管孔211排出,在插管孔211插入医用管道的情况下,密封塞16与插管孔211分离。
具体而言,患者在佩戴上连接有呼吸管1的呼吸面罩2进行治疗时,为了可以插入医用管道(内窥镜管或喂饲管等)对患者进行检查或者喂食等,本实施例在呼吸管1的管壁上设置有通孔,通孔与呼吸管1的通气通道连通,如图5和图6所示,在通孔相对的位置上设置有插管块21,插管块21与通孔卡接或者螺接等,本实施例对于插管块21与通孔的具体连接关系可以不做限定,只要插管块21可以固定于通孔上即可。插管块21在与通孔相对的位置上设置有用于插入医用管道的插管孔211,通常,插管块采用弹性材质,例如:橡胶、塑胶等,这样,当插管孔211插入医用管道后,因此医用管道与插管孔211过盈配合,这样,医用管道不容易被拔出,从而避免医用事故的发生。
具体而言,如图5和图6所示,密封塞16可活动的连接于插管块21上,在插管孔211未插入医用管道的情况下,可以将密封塞16插入插管孔211内,以防止进气通道11内来自呼吸管道的气流可以从插管孔211排出;在插管孔211插入医用管道的情况下,密封塞16与插管孔211处于分离的状态。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对于密封塞16的具体设置位置可以不做限定,密封塞16可以活动地连接于插管块的周向侧壁的上的任一位置,具体设置位置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定。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5至图8所示,密封塞16包括连接部161和密封部162;连接部161可变形,连接部161的一端与插管块21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密封部162的一端固定连接;连接部161包括展开状态和弯折状态,在插管孔211未插入医用管道的情况下,连接部161为弯折状态,密封部162与插管孔211配合,在插管孔211插入医用管道的情况下,连接部161为展开状态,密封部162与插管孔211分离。
具体而言,如图5、图7和图8示出了的连接部41为展开状态,此时,插管孔211插入医用管道内,密封部162与插管孔211分离;由于连接部161可变形,在插管孔211未插入医用管道的情况下,可以将图5和图6所示的连接部161向上翻折,以使密封部162与插管孔211配合,从而防止进气通道11内来自呼吸管道的气流从插管孔211排出。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密封塞16还包括手柄部163;手柄部163与密封部16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手柄部163用于将密封部162与插管孔211配合或分离。
具体而言,如图5和图6所示,密封部,162的另一端与手柄部163固定连接,手柄部163可以用于给使用者提供一个握持的位置,以便于使用者将密封部162插入插管孔211内,或者,将密封部162从插管孔211拔出。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沿密封部162的侧面周向设置有凸起结构1620,沿插管孔211的孔表面周向设置有卡槽2110;在密封部162与插管孔211配合的情况下,凸起结构1620嵌设于卡槽2110内。
具体而言,为了提高密封部162与插管孔211的在配合时的结构稳定性,本实施例沿密封部162的侧面周向设置有凸起结构1620,沿插管孔211的孔表面周向设置有用于与凸起结构1620配合的卡槽2110,在密封部162与插管孔211配合的情况下,凸起结构1620嵌设于卡槽2110内。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凸起结构1620为螺旋凸起,卡槽为与螺旋凸起匹配的螺旋槽;在密封部162与插管孔211配合的情况下,螺旋凸起嵌设于螺旋槽内。
具体而言,螺旋凸起可以环绕密封部162的整个侧面,也即,螺旋凸起的两端分别与密封部162的上下端面平齐;螺旋凸起也可以环绕密封部162的局部侧面,也即螺旋凸起的两端与密封部162的上下端面不平齐,螺旋槽与螺旋凸起相应设置即可。当然,本实施例对于螺旋凸起和螺旋槽的具体设置位置可以不做限定。在密封部162与插管孔211配合的情况下,螺旋凸起嵌设于螺旋槽内,可以提高密封部162与插入孔配合时的结构稳定性,这样,密封部也不容易松动,可以避免医用事故的发生。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凸起结构1620包括至少一个环形凸起,卡槽包括至少一个环形槽,一个环形槽对应一个环形凸起;至少一个环形凸起间隔地设置与密封部162的周向表面上,至少一个环形槽间隔地设置于插管孔211的孔表面上;在密封部162与插管孔211配合的情况下,环形凸起嵌设于环形槽内。
具体而言,本实施例对环形凸起和环形槽的设置数目可以不做限定,具体可以根据密封塞162的结构和实际需求进行设定。环形凸起可以等间隔地设置或者不等间隔设置在密封部162的整个侧面或者局部的侧面,环形槽与环形凸起对应设置即可,本实施例对环形凸起和环形槽的具体设置形式和设置位置可以不做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凸起结构1620至少为球形凸起结构、条形凸起结构和半球形凸起结构中的任一种;卡槽与凸起结构1620相匹配。
具体而言,本实施例对于凸起结构1620和卡槽的形状可以不做限定,凸起结构1620可以为球形凸起结构、条形凸起结构或者半球形凸起结构等,卡槽的形状与凸起结构1620对应设置即可,凸起结构1620和卡槽的具体形状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连接部161为片状结构,连接部161的厚度在0.5-2mm之间。
具体而言,连接部41可以设置为片状结构,并且,连接部41的厚度设置在0.5-2mm之间,这样,可以使密封塞16轻盈化,从而使呼吸管1轻盈化,进而,连接有呼吸管1的呼吸面罩2也比较轻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的佩戴舒适性。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连接部161的材质为柔性材质。
具体而言,连接部161可以由橡胶或者尼龙绳等柔性材质制成,本实施例对连接部161的材质可以不做限定,只要为变形的材质即可。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5和图6所示,插管孔211内设置有弹性片2111;弹性片2111与插管孔211的孔表面匹配,弹性片2111的周向侧壁与插管孔211的孔壁固定连接;弹性片2111的中部区域开设有插管细缝21110,插管细缝21110用于插入医用管道。
具体而言,如图5和图6所示,,本实施例在插管孔211内设置有弹性片2111,弹性片2111与插管孔211的孔表面匹配,弹性片2111的周向侧壁与插管孔211的孔壁固定连接,并且,弹性片2111的中部区域开设有插管细缝21110,插管细缝21110不仅可以使医用通道自由的插入,在医用管道未插入插管细缝21110时,弹性片还可以起到密封作用,减少进气通道11内来自呼吸管道的气流从插管孔211排出,从而避免医疗事故的发生。
需要说明的是,插管细缝21110的形状可以为“S型”、“一字型”、“米字型”或者“口字型”等,本实施例对插管细缝21110的形状可以不做限定,具体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设定。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孔设置于呼吸管1的前壁,其中,呼吸管1的前壁为呼吸管1远离呼吸面罩2一侧的壁。
具体而言,本实施例将通孔可以设置于呼吸管1的前壁,也即,插管块21设置于呼吸管1的前壁,这样,方便对患者进行喂食或者检查。
另外,由于本实施例所述的呼吸管1为弯管,为了使医用管道依次通过插管孔211、呼吸管1的通孔和通气通道进入患者的口腔内,优选地,通孔设置于呼吸管1的前壁,并且,通孔、插管孔211与呼吸管1的另一端连通。
可选的,呼吸组件中的呼吸管为上述呼吸管1,如图2和图3所示,通孔设置于呼吸管1的前壁,安全阀孔12设置于呼吸管的后壁;呼吸管的前壁(图中用q表示)为呼吸管远离呼吸面罩的一侧的壁,呼吸管的后壁(图中用h表示)为呼吸管靠近呼吸面罩一侧的壁,也即,插管块21设置于呼吸管1的前壁,将安全阀孔12设置于呼吸管1的后壁,这样,与将通孔和安全阀孔12同时设置于呼吸管1的前壁上的结构相比,该呼吸管1的长度相对较短,可以减轻呼吸管1的重量,降低生产成本,并且使呼吸管1轻盈化。
综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呼吸组件至少包括以下优点: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呼吸组件包括密封塞和呼吸管,由于呼吸管的前壁上设置有用于插入医用管道的插管孔,能够方便对患者进行检查和喂食等。在插管孔未插入医用管道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密封塞与插管孔配合,来防止通气通道内来自呼吸管道的气流从插管孔排出。
并且,由于呼吸组件中的呼吸管为前述(图2和3)呼吸管,该呼吸管的通气通道内固定设置有分流板,分流板将通气通道分成进气通道和排气通道,进气通道与呼吸机的呼吸管道连通,排气孔位于排气通道的管壁上,且与排气通道连通。这样,在呼吸机正常工作时,来自呼吸机的气压将安全阀片推起并覆盖安全阀孔,来自呼吸机的气流,经过进气通道输送给患者,患者呼出的废气依次经过排气通道和排气孔可以完全排出;在呼吸机单一故障或呼吸机的呼吸管道堵塞时,安全阀片处于伸展状态,堵塞通气通道一端的端口并打开安全阀孔,患者可以通过排气孔和安全阀孔进行呼吸,以防止窒息。可见,患者呼出的废气经排气通道可以从排气孔全部排出,并且能够有效防止窒息,从而避免了患者呼出的废气不能全部排出而再次被患者吸入体内,对患者的健康带来的不良影响和对患者带来的不适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呼吸面罩,如图1所示,呼吸面罩2包括上述呼吸管1,或上述呼吸组件。
具体而言,呼吸管1的另一端与呼吸面罩2上的接口20连通。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呼吸管至少包括以下优点: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呼吸面罩包括上述呼吸管或呼吸组件,呼吸组件包括密封塞和呼吸管,呼吸管的另一端与呼吸面罩的气腔罩连通,由于呼吸管的通气通道内固定设置有分流板,分流板将通气通道分成进气通道和排气通道,进气通道与呼吸机的呼吸管道连通,排气孔位于排气通道的管壁上,且与排气通道连通。这样,在呼吸机正常工作时,来自呼吸机的气压将安全阀片推起并覆盖安全阀孔,来自呼吸机的气流,经过进气通道输送给患者,患者呼出的废气依次经过排气通道和排气孔可以完全排出;在呼吸机单一故障或呼吸机的呼吸管道堵塞时,安全阀片处于伸展状态,堵塞通气通道一端的端口并打开安全阀孔,患者可以通过排气孔和安全阀孔21进行呼吸,以防止窒息。可见,在患者佩戴上呼吸面罩后,患者呼出的废气经排气通道可以从排气孔全部排出,并且能够有效防止窒息,从而避免了患者呼出的废气不能全部排出而再次被患者吸入体内,对患者的健康带来的不良影响和对患者带来的不适感。
另外,由于呼吸管的前壁上设置有用于插入医用管道的插管孔,能够方便对患者进行检查和喂食等。在插管孔未插入医用管道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密封塞与插管孔配合,来防止进气通道内来自呼吸管道的气流从插管孔排出。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包括各个具体技术特征以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但这些简单变型和组合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7)

1.一种呼吸管,用于连接呼吸机和呼吸面罩(2),其特征在于,所述呼吸管(1)内具有通气通道,所述通气通道的一端与所述呼吸机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呼吸面罩(2)连接;
所述通气通道内固定设置有分流板(10),所述分流板(10)将所述通气通道分成进气通道(11)和排气通道(14);
所述进气通道(11)的管壁上设置有安全阀孔(12)和安全阀片(13),所述安全阀片(13)位于所述安全阀孔(12)与所述进气管道(11)的一端之间,且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进气通道(11)的管壁内,其中,所述安全阀片(13)用于覆盖所述安全阀孔(12)和打开所述安全阀孔(12);
所述进气通道(11)的一端与所述呼吸机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呼吸面罩(2)连通;
所述排气通道(14)的管壁上设置有排气孔(15),所述排气通道(14)的一端与所述呼吸面罩(2)连通,另一端与所述排气孔(15)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呼吸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板(10)的一端固定设置于所述通气通道的管壁内,所述分流板(10)的另一端与所述通气通道一端的端面平齐,和/或,所述分流板(10)为平面板或者弧形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呼吸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呼吸管(1)的顶壁与所述呼吸管(1)的底壁在所述呼吸管(1)的高度方向上的长度为第一距离,所述分流板(10)沿所述第一方向平行设置,且位于所述呼吸管(1)的顶壁与所述呼吸管(10)的底壁之间,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呼吸管的高度方向垂直,所述分流板(10)与所述呼吸管(10)的底壁之间的距离为第二距离,所述第二距离与所述第一距离的比值在(0.5-0.7):1之间;
和/或,所述安全阀孔(12)的轴线与所述排气孔(15)的轴线之间存在夹角,所述夹角在10-30°之间,所述安全阀孔的横截面面积在60-150mm2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呼吸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呼吸管(1)的顶壁与所述呼吸管(1)的底壁在所述呼吸管(1)的高度方向上的长度为第一距离,所述分流板(10)沿第一方向平行设置,且位于所述呼吸管(1)的顶壁与所述呼吸管(10)的底壁之间,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呼吸管的高度方向垂直,所述分流板(10)与所述呼吸管(10)的底壁之间的距离为第二距离,所述第二距离与所述第一距离的比值为0.618。
5.一种呼吸组件,用于连接呼吸机和呼吸面罩(2),其特征在于,所述呼吸组件包括密封塞(16)和呼吸管(1),所述呼吸管(1)的一端与所述呼吸机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呼吸面罩(2)连接;
所述呼吸管(1)的管壁上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呼吸管1的通气通道连通,在所述通孔相对的位置上设置有插管块(21),所述密封塞(16)可活动地连接于所述插管块(21)上;
所述插管块(21)在与所述通孔相对的位置上设置有用于插入医用管道的插管孔(211),在所述插管孔(211)未插入所述医用管道的情况下,所述密封塞(16)与所述插管孔(211)配合,以防止所述通气通道内来自所述呼吸管道的气流从所述插管孔(211)排出,在所述插管孔(211)插入所述医用管道的情况下,所述密封塞(16)与所述插管孔(211)分离。
6.根据权利要求5述的呼吸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塞(16)包括连接部(161)和密封部(162);
所述连接部(161)可变形,所述连接部(161)的一端与所述插管块(21)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密封部(162)连接;
所述连接部(161)包括展开状态和弯折状态,在所述插管孔(211)未插入所述医用管道的情况下,所述连接部(161)为所述弯折状态,所述密封部(162)与所述插管孔(211)配合,在所述插管孔(211)插入所述医用管道的情况下,所述连接部(161)为所述展开状态,所述密封部(162)与所述插管孔(211)分离。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呼吸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塞(16)还包括手柄部(163);
所述手柄部(163)与所述密封部(16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手柄部(163)用于将所述密封部(162)与所述插管孔(211)配合或分离。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呼吸组件,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密封部(162)的侧面周向设置有凸起结构(1620),沿所述插管孔(211)的孔表面周向设置有卡槽(2110);
在所述密封部(162)与所述插管孔(211)配合的情况下,所述凸起结构(1620)嵌设于所述卡槽(2110)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呼吸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结构(1620)为螺旋凸起,所述卡槽(2110)为与所述螺旋凸起匹配的螺旋槽;
在所述密封部(162)与所述插管孔(211)配合的情况下,所述螺旋凸起嵌设于所述螺旋槽内。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呼吸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结构(1620)包括至少一个环形凸起,所述卡槽包括至少一个环形槽,一个所述环形槽对应一个所述环形凸起;
所述至少一个环形凸起间隔地设置于所述密封部(162)的侧面上,所述至少一个环形槽间隔地设置于所述插管孔的孔表面上;
在所述密封部(162)与所述插管孔配合的情况下,一个所述环形凸起嵌设于一个所述环形槽内。
11.根据权利要8所述的呼吸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结构(1620)至少为球形凸起结构、条形凸起结构和半球形凸起结构中的任一种;
所述卡槽与所述凸起结构(1620)相匹配。
12.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呼吸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161)为片状结构,所述连接部(161)的厚度在0.5-2mm之间。
13.根据权利要求6或12所述的呼吸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161)的材质为柔性材质。
14.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呼吸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插管孔(211)内设置有弹性片(2111);
所述弹性片(2111)与所述插管孔(211)的孔表面匹配,所述弹性片(2111)的周向侧壁与所述插管孔(211)的孔壁固定连接;
所述弹性片(2111)的中部区域开设有插管细缝(21110),所述插管细缝(21110)用于插入所述医用管道。
15.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呼吸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设置于所述呼吸管(1)的前壁;
其中,所述呼吸管(1)的前壁为所述呼吸管(1)远离所述呼吸面罩(2)一侧的壁。
16.根据权利要求5-15任一项所述的呼吸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呼吸管为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呼吸管(1)。
17.一种呼吸面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呼吸面罩(2)包括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呼吸管(1),或所述呼吸面罩(2)包括权利要求5-16中任一项所述的呼吸组件。
CN202023324705.9U 2020-12-31 2020-12-31 一种呼吸管、呼吸组件和呼吸面罩 Active CN21574110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324705.9U CN215741100U (zh) 2020-12-31 2020-12-31 一种呼吸管、呼吸组件和呼吸面罩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324705.9U CN215741100U (zh) 2020-12-31 2020-12-31 一种呼吸管、呼吸组件和呼吸面罩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741100U true CN215741100U (zh) 2022-02-08

Family

ID=800707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3324705.9U Active CN215741100U (zh) 2020-12-31 2020-12-31 一种呼吸管、呼吸组件和呼吸面罩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74110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696985B1 (en) Sealing nasal cannula
JP4653188B2 (ja) マスクおよびそのための通気アセンブリ
EP1928528B9 (en) Venturi geometry design for flow-generator patient circuit
CA1259872A (en) Gas collection device
CN109803707B (zh) 可塌缩导管、患者接口和头戴具连接器
US20130019870A1 (en) Ventilation interface for sleep apnea therapy
EP2844322B1 (en) Nasal interface for use with a nasal airway pressure system
JPH0352290B2 (zh)
CN114699619A (zh) 氧气面罩本体和氧气面罩
CN215741100U (zh) 一种呼吸管、呼吸组件和呼吸面罩
EP2281597A1 (en) Respiratory nasal mask with a rotatable gas connector having one or several venting ports
CN214912227U (zh) 一种鼻塞式和口吸式两用的呼吸面罩
US11918744B2 (en) Therapy delivery device
CN215135397U (zh) 呼吸面罩及呼吸机
CN212118731U (zh) 呼吸面罩及通气治疗设备
EP3096826A1 (en) Respiratoy mask with corrugated gas inlet
CN213158680U (zh) 喉罩
US20220047834A1 (en) Lower face oxygen mask
US10610656B2 (en) Intermandibular/maxillary ventilation device
CN210933278U (zh) 气管导管
CN213077080U (zh) 一种可阻隔病毒的呼吸机面罩
CN212631382U (zh) 呼吸连接头可转动的气道管理工具
CN117642213A (zh) 具有咬合块和监测功能的氧气面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