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933278U - 气管导管 - Google Patents

气管导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933278U
CN210933278U CN201921243272.9U CN201921243272U CN210933278U CN 210933278 U CN210933278 U CN 210933278U CN 201921243272 U CN201921243272 U CN 201921243272U CN 210933278 U CN210933278 U CN 21093327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uff
tube
outer tube
inner tube
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243272.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杰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921243272.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93327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93327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93327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dia Introduction/Drainage Providing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气管导管,包括:外管,其具有连接呼吸机的进气端以及用于排气的出气端;出气端包括位于所述外管上的分气排口;第一套囊及第二套囊,充气后第一套囊及第二套囊凸出于外管的外壁,第一套囊和第二套囊均能与气管壁抵接以实现封堵;在外管上,分气排口位于第一套囊和第二套囊之间;内管,内管具有连接外部设备的近端以及能插入到外管的内侧或穿出至外管的外侧的远端;第三套囊,设于所述内管上,充气后第三套囊凸出于内管的外壁,第三套囊能与外管的内壁或分气排口配合以实现封堵;第三套囊包括第一充气部及第二充气部,充气后第一充气部及第二充气部之间形成收窄的腰部。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优点。

Description

气管导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气管导管。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的气管导管结构设计不够合理,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不方便的情形。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气管导管使用不够方便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本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气管导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管,其被配置为导气构件,用于连接呼吸机以实现对单肺或双肺通气,所述外管具有连接呼吸机的进气端以及用于排气的出气端;所述出气端包括位于所述外管上的分气排口;第一套囊及第二套囊,其被配置为第一封堵部件,充气后所述第一套囊及第二套囊凸出于所述外管的外壁,所述第一套囊和第二套囊均能与气管壁抵接以实现封堵;在所述外管上,所述分气排口位于所述第一套囊和第二套囊之间;内管,其被配置为抽吸部件,所述内管具有连接外部设备的近端以及能插入到所述外管的内侧或穿出至所述外管的外侧的远端;第三套囊,其被配置为第二封堵部件,设于所述内管上,充气后所述第三套囊凸出于所述内管的外壁,所述第三套囊能与所述外管的内壁或所述分气排口配合以实现封堵;所述第三套囊包括第一充气部及第二充气部,充气后所述第一充气部及第二充气部之间形成收窄的腰部。
较优的,所述外管与所述内管为柔性管。
较优的,第一充气部及第二充气部之间设有连接部,所述第一充气部所具有的充气腔体与所述第二充气部所具有的充气腔体不导通。
较优的,在非受力状态下所述外管及所述内管的周向截面呈圆环形。
较优的,所述分气排口设置在靠近所述出气端一侧的所述外管上,所述分气排口的口径略大于所述内管的外径。
较优的,在充气状态下,所述第一套囊及第二套囊呈环状。
较优的,所述第一套囊、第二套囊及第三套囊分别设有充气口,所述充气口用于连接充气阀。
较优的,所述内管的外径小于所述外管的内径,所述外管上设有供所述内管插入的连接口,当所述内管插入至所述外管中时,所述内管的外壁与所述外管的内壁之间形成通气的间隙。
较优的,所述第一套囊与第二套囊固定设置在所述外管的外壁上,所述第三套囊固定设置在所述内管的外壁上。
较优的,所述出气端及分气排口分别形成连接左/右主支气管的排气端口。
较优的,所述外管上位于所述第一套囊与所述第二套囊之间的部位设置有影像镜头及传感器组件及照明光源,所述影像镜头及传感器组件具有连接外部可视设备的连接端。
较优的,所述外管上设置有连接清洗管的连接口。
本实用新型通过提供一种气管导管,包括:外管,其被配置为导气构件,用于连接呼吸机以实现对单肺或双肺通气,所述外管具有连接呼吸机的进气端以及用于排气的出气端;所述出气端包括位于所述外管上的分气排口;第一套囊及第二套囊,其被配置为第一封堵部件,充气后所述第一套囊及第二套囊凸出于所述外管的外壁,所述第一套囊和第二套囊均能与气管壁抵接以实现封堵;在所述外管上,所述分气排口位于所述第一套囊和第二套囊之间;内管,其被配置为抽吸部件,所述内管具有连接外部设备的近端以及能插入到所述外管的内侧或穿出至所述外管的外侧的远端;第三套囊,其被配置为第二封堵部件,设于所述内管上,充气后所述第三套囊凸出于所述内管的外壁,所述第三套囊能与所述外管的内壁或所述分气排口配合以实现封堵;所述第三套囊包括第一充气部及第二充气部,充气后所述第一充气部及第二充气部之间形成收窄的腰部。通过第三套囊与外管配合或者与所述分气排口配合,可以实现单肺通气或者双肺通气;特别地,当第三套囊与分气排口配合时,由于第一充气部及第二充气部之间形成收窄的腰部卡在外管上,因此能够较稳固地固定内管,同时,当第三套囊与分气排口配合时,通过对第三套囊充气或放气,即可实现单肺或双肺通气,而无须将内管从分气排口上移走,对于一些实际的手术情况,能够节省时间,操作更加方便。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外管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内管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第三套囊与内管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示意图之一。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示意图之二。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示意图之三。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示意图之四。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还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参考图1和图5所示,示出了一种气管导管,包括:外管1,其被配置为导气构件,用于连接呼吸机以实现对单肺或双肺通气,同时也可以利用气管导管实现吸液的功能。呼吸机,是一种能代替、控制或改变人的正常生理呼吸,增加肺通气量,改善呼吸功能,减轻呼吸功消耗,节约心脏储备能力的装置,对于麻醉用呼吸机,可以连接气管导管以实现单肺或双肺的通气功能,当需要行单肺通气时,将另一侧肺的进气通道封堵即可。本实施例中,外管1具有连接呼吸机的进气端以及用于排气的出气端,进气端及出气端可以设置在外管1的端部,也可以设置在外管1的周侧面;出气端包括位于外管上的分气排口101;还包括有第一套囊30及第二套囊31,第一套囊30及第二套囊31被配置为第一封堵部件,当第一套囊30及第二套囊31充气后,第一套囊30及第二套囊31凸出于外管1的外壁,形成朝外的隆起,当插入到人体气管内时,第一套囊30和第二套囊31均能与人体的气管壁抵接配合以实现封堵,防止在外管1的外侧形成开放的流体通道;本实施例中,在外管1上,分气排口101位于第一套囊30和第二套囊31之间;还包括有内管2,其被配置为抽吸部件,内管2具有连接外部设备的近端以及能插入到外管的内侧或穿出至外管的外侧的远端;还包括第三套囊4,其被配置为第二封堵部件,第三套囊4设于内管2上,当第三套囊4充气后凸出于内管2的外壁,形成朝外的隆起,此时第三套囊4能与外管1的内壁或分气排口101配合以实现封堵;具体地,第三套囊4包括第一充气部401及第二充气部402,充气后第一充气部401及第二充气部402之间形成收窄的腰部403。
为了保证手术应用,外管1与内管2为柔性管,例如采用橡胶、硅胶等材料制成;当然,这里所指的柔性是相对概念,例如,可以在内管2中添加具有一定硬度的材质,使内管2的硬度稍大于外管1的硬度以方便内管2插入到外管1中。另外,作为较佳的实施方式,内管及外管最好具有透明特性。
本实施例中,为了形成第三套囊的前述腰部403,在第一充气部401及第二充气部402之间设有连接部,作为较佳的实施方式,第一充气部401所具有的充气腔体与第二充气部402所具有的充气腔体不导通,即在第一充气部401及第二充气部402之间的连接部为实心结构,这样,可以使腰部403更细,这样当第三套囊4卡接在分气排口101上时不易脱落。当然,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方式,第一充气部401及第二充气部402之间的连接部也可以为内空结构,这样,第一充气部401及第二充气部402之间便实现了导通,这样做的好处在于无须单独充气或单独泄气,但这种情况下,腰部403会变得更粗一些。
本实施例中,在非受力状态下外管1及内管2的周向截面呈圆环形。
本实施例中,分气排口101设置在靠近出气端一侧的外管1上,分气排口101的口径略大于内管2的外径。外管1及内管2优选采用挤压成型,分气排口101则可以采用冲切成型。在充气状态下,第一套囊30及第二套囊31呈环状,凸起于外管1的外侧。
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套囊30、第二套囊31及第三套囊4分别设有充气口(未图示),充气口通过连接管用于连接充气阀。
本实用新型中,内管2的外径小于外管1的内径,外管1上设有供内管2插入的连接口(未图示),作为较佳的实施方式,该连接口设置在外管1的侧壁上较佳,当内管2插入至外管1中时,内管2的外壁与外管1的内壁之间形成通气的间隙,呼吸机送出的氧气可以通过该间隙输送到患者肺部。
本实用新型中,为了防止相对滑动,第一套囊30与第二套囊31固定设置在外管1的外壁上,第三套囊4固定设置在内管2的外壁上。
本实用新型中,出气端及分气排口101分别形成连接左/右主支气管的排气端口。
为了方便手术,外管1上位于第一套囊30与第二套囊31之间的部位设置有影像镜头及传感器组件及照明光源(未图示),影像镜头及传感器组件具有连接外部可视设备的连接端。影像镜头及传感器组件及照明光源可以采用固设的方式连接在外管1上。设置影像镜头及传感器组件及照明光源为本领域的现有技术,在此不作详述。
另外,还可以在外管1上设置连接清洗管的连接口。这样可以通过清洗管喷出的清洗液实现对影像镜头的清洗。
本实用新型中,当第三套囊4与分气排口101配合时,由于第一充气部401及第二充气部402之间形成收窄的腰部403卡在外管1上,因此能够较稳固地固定内管2,同时,当第三套囊4与分气排口101配合时,通过对第三套囊4充气或放气,即可实现单肺或双肺通气,而无须将内管2从分气排口101上移走,对于一些实际的手术情况,能够节省时间,操作更加方便。
参考图6-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如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气管导管插入到患者的气管中,图中的内管及外管长度仅用于示意说明,并不代表内管及外管的总长度。第一套囊30与第二套囊31处于充气状态下并与气管壁7抵接,从而封堵外管1的外侧,而内管2上的第三套囊4则封堵内管2外侧,此时由呼吸机输送的氧气则只能通过右主支气管5进入右侧肺,而内管2通过左主支气管6与左侧肺连通,可以通过内管2进行吸液工作。
如图7所示,由于第三套囊4未充气,此时,可行双肺通气。
如图8所示,内管经由分气排口101穿出并进入右主支气管5中,此时由于第一套囊30及第二套囊31处于充气状态,而第三套囊4则将排气口101外侧间隙封堵,因此,经呼吸机输送的氧气经由外管内侧并通过左主支气管6进入到左侧肺,右侧肺不通气,同样地,通过内管2可以对右侧肺进行抽液动作。
如图9所示,与图8所示状态不同的是,第三套囊4不充气,因此可行双肺通气。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方式”、“一些实施方式”、
“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

Claims (12)

1.气管导管,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管,其被配置为导气构件,用于连接呼吸机以实现对单肺或双肺通气,所述外管具有连接呼吸机的进气端以及用于排气的出气端;所述出气端包括位于所述外管上的分气排口;
第一套囊及第二套囊,其被配置为第一封堵部件,充气后所述第一套囊及第二套囊凸出于所述外管的外壁,所述第一套囊和第二套囊均能与气管壁抵接以实现封堵;
在所述外管上,所述分气排口位于所述第一套囊和第二套囊之间;
内管,其被配置为抽吸部件,所述内管具有连接外部设备的近端以及能插入到所述外管的内侧或穿出至所述外管的外侧的远端;
第三套囊,其被配置为第二封堵部件,设于所述内管上,充气后所述第三套囊凸出于所述内管的外壁,所述第三套囊能与所述外管的内壁或所述分气排口配合以实现封堵;
所述第三套囊包括第一充气部及第二充气部,充气后所述第一充气部及第二充气部之间形成收窄的腰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管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与所述内管为柔性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管导管,其特征在于,第一充气部及第二充气部之间设有连接部,所述第一充气部所具有的充气腔体与所述第二充气部所具有的充气腔体不导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管导管,其特征在于,在非受力状态下所述外管及所述内管的周向截面呈圆环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管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气排口设置在靠近所述出气端一侧的所述外管上,所述分气排口的口径略大于所述内管的外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管导管,其特征在于,在充气状态下,所述第一套囊及第二套囊呈环状。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气管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套囊、第二套囊及第三套囊分别设有充气口,所述充气口用于连接充气阀。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管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的外径小于所述外管的内径,所述外管上设有供所述内管插入的连接口,当所述内管插入至所述外管中时,所述内管的外壁与所述外管的内壁之间形成通气的间隙。
9.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气管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套囊与第二套囊固定设置在所述外管的外壁上,所述第三套囊固定设置在所述内管的外壁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气管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端及分气排口分别形成连接左/右主支气管的排气端口。
11.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气管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上位于所述第一套囊与所述第二套囊之间的部位设置有影像镜头及传感器组件及照明光源,所述影像镜头及传感器组件具有连接外部可视设备的连接端。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气管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上设置有连接清洗管的连接口。
CN201921243272.9U 2019-07-31 2019-07-31 气管导管 Active CN21093327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243272.9U CN210933278U (zh) 2019-07-31 2019-07-31 气管导管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243272.9U CN210933278U (zh) 2019-07-31 2019-07-31 气管导管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933278U true CN210933278U (zh) 2020-07-07

Family

ID=713931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243272.9U Active CN210933278U (zh) 2019-07-31 2019-07-31 气管导管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93327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10386949A1 (en) Secretion clearing patient airway management system
EP1814620B1 (en) Secretion clearing ventilation catheter and airway management system
US8978657B2 (en) Dual-lumen tracheal tube with shaped lumen divider
US20200215285A1 (en) Tracheal tube and suction device
US7121280B2 (en) Medical devices and methods of selectively and alternately isolating bronchi or lungs
US9242058B2 (en) Tracheal tube positioning devices and methods
ES2728082T3 (es) Tubo traqueal y dispositivo de aspiración
US9446213B2 (en) Tracheal tube
US20130047993A1 (en) Tracheal tube having a flange with a variable volume
EP2708257A1 (en) Tracheal tube for secretion removal
CN210933278U (zh) 气管导管
CN210078522U (zh) 一种可泄气式支气管封堵型气管插管
CN208436195U (zh) 一种急救双腔双套囊喉通气管
CN203763605U (zh) 喉罩通气道结构
CN204709579U (zh) 一种医用喉罩
CN214970649U (zh) 单腔支气管导管
CN216963241U (zh) 一种心肺复苏气管插管和呼吸机
CN216653075U (zh) 一种适用于多种供氧系统的麻醉面罩
CN215822021U (zh) 一种带舌板支撑结构的免充气式喉罩
CN220778809U (zh) 一种一次性喉罩
CN112717247A (zh) 单腔支气管导管
CN111298259A (zh) 一种防滑落的气管插管
CN112439114A (zh) 用于建立畅通气道的咽管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