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738220U - 一种台面放置式多层备菜盘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台面放置式多层备菜盘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738220U
CN215738220U CN202120058554.2U CN202120058554U CN215738220U CN 215738220 U CN215738220 U CN 215738220U CN 202120058554 U CN202120058554 U CN 202120058554U CN 215738220 U CN215738220 U CN 21573822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untertop
tray
frame
dish
table to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058554.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范若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Nuoshi Desig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Nuoshi Desig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Nuoshi Design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Nuoshi Desig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058554.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73822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73822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73822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able Devices Or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一种台面放置式多层备菜盘结构,包括至少一个由一对侧支撑板、设置在侧支撑板之间的后支撑板连接而成的台面架,多个托盘,所述台面架的内侧壁设置有呈上下分布的多个托盘支撑筋,两个所述侧支撑板及后支撑板形成用于与台面接触的三面接触结构。本实用新型中的多层备菜盘,受力更加分散,稳定性更好,承重更多。

Description

一种台面放置式多层备菜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备菜盘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台面放置式多层备菜盘。
背景技术
多层备菜盘,作为厨房的辅助用具,对菜进行分类、分层摆放,使得摆放后的菜一目了然,拿取方便,且不串味。然而,传统的多层备菜盘,一般都是壁挂式结构,通过在厨房灶台处墙壁打孔并安装连接件来安装备菜盘或者通过吸盘等吸附件来安装备菜盘,也就是说,利用连接件或者吸附件等这些安装件来承重,存在着如下问题:连接件或者吸附件等这些安装件受力较为集中,稳定性较差,备菜盘存在着掉落的隐患,所以,备菜盘不能承重太多。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台面放置式多层备菜盘,受力更加分散,稳定性更好,承重更多。
一种台面放置式多层备菜盘结构,包括至少一个由一对侧支撑板、设置在侧支撑板之间的后支撑板连接而成的台面架,多个托盘,所述台面架的内侧壁设置有呈上下分布的多个托盘支撑筋,两个所述侧支撑板及后支撑板形成用于与台面接触的三面接触结构。
本技术方案中的备菜盘结构,用于放置在台面使用,当放置于台面时,由两个侧支撑板及后支撑板形成的三面接触结构来保证整个备菜盘结构的稳定性,由两个侧支撑板及后支撑板来分担承受菜料及备菜盘结构本身的重量,受力更加分散,承重更多。
优选的,所述托盘支撑筋与台面架连为一体,所述托盘支撑筋包括设置在侧支撑板上的第一筋部、以及设置在后支撑板上的第二筋部,所述第二筋部与所述第一筋部连为一体。该设置,托盘支撑筋在起到支承托盘的基本作用下,对台面架的整体结构强度还起到进一步加强的作用,确保备菜盘结构在承受更过重量的情况下而不变形。
对于台面架的数量,在其中之一的优选方式中,所述台面架的数量为一个。
对于台面架的数量,在另一优选方式中,所述台面架的数量至少为多个;该备菜盘结构还包括多个层叠连接件,层叠连接件用于在台面架层叠时将上下相邻的台面架连接起来,所述层叠连接件包括开口朝上的上卡槽及开口朝下的下卡槽。用户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层叠的数量,菜品较多时,将更多台面架层叠在一起,可以实现放置更多的菜料,台面架在层叠时,用户只需将上下两个台面架卡在上卡槽及下卡槽中即可,操作简单方便。
优选的,所述台面架的上部设置有提手部,提手部和所述台面架连为一体。提手部在起到辅助用户搬运、转椅台面架的基本作用的前提下,对台面架的整体结构强度还起到进一步加强的作用,确保备菜盘结构在承受更过重量的情况下而不变形,并且,更加有意义的是,在托盘支撑筋与台面架连为一体的情况,台面架1成为一体结构,整个备菜盘零部件少,成本低。
优选的,所述托盘的盘底设置有突起,突起与托盘的盘底之间形成沥水区。
优选的,所述上卡槽以及下卡槽的槽壁上设置有定位条,所述台面架上设置有和所述定位条配合的定位插槽。该设置,确保台面架在层叠后,层叠连接件不会发生位置变化,保证了层叠连接件的连接效果以及台面架在层叠后的稳定性。
优选的,所述后支撑板上设置有用于和墙壁连接的吸盘。 通过吸盘的吸附作用,进一步确保台面架的稳定性,防止台面架 侧方。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多层备菜盘结构,由两个侧支撑板及后支撑板形成的三面接触结构来保证整个备菜盘结构的稳定性,由两个侧支撑板及后支撑板来分担承受菜料及备菜盘结构本身的重量,受力更加分散,承重更多;
2:本实用新型,将托盘支撑筋与台面架连为一体,托盘支撑筋包括设置在侧支撑板上的第一筋部、以及设置在后支撑板上的第二筋部,所述第二筋部与所述第一筋部连为一体,使得托盘支撑筋在起到支承托盘的基本作用下,对台面架的整体结构强度还起到进一步加强的作用,确保备菜盘结构在承受更过重量的情况下而不变形;
3:本实用新型,多个台面架层叠在一起,可以放置更多的菜料,且利用层叠连接件进行层叠,在层叠时操作简单;
4:在托盘的盘底设置有突起,突起与托盘的盘底之间形成沥水区,在备菜时,将菜料上的水分沥出,防止用户做菜时因菜料水分过多而影响到成品菜的口味;
5:设置和台面架连为一体的提手部,对台面架的整体结构强度还起到进一步加强的作用,确保备菜盘结构在承受更过重量的情况下而不变形;
6:将托盘支撑筋与台面架连为一体,将提手部与台面架连为一体,使台面架成为一体结构,整个备菜盘零部件少,成本低;
7:在后支撑板上设置吸盘,进一步确保台面架的稳定性,防止台面架侧方。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中多层备菜盘结构的结构示意简图;
图2 为台面架的结构示意简图;
图3为托盘的部分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2中多层备菜盘结构的结构示意简图;
图5为层叠连接件的结构示意简图;
图6为 层叠连接件、台面架的装配示意图;
图7为后支撑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如图1-2一种台面放置式多层备菜盘结构,包括台面架1、多个托盘2,台面架1的数量为一个,台面架1由一对侧支撑板11、设置在侧支撑板11之间的后支撑板12连接而成,两个所述侧支撑板11及后支撑板12形成用于与台面接触的三面接触结构,所述台面架1的内侧壁设置有呈上下分布的多个托盘支撑筋13,托盘支撑筋13放置并支承托盘2,本技术方案中的备菜盘结构,用于放置在台面使用,当放置于台面时,由两个侧支撑板11及后支撑板12形成的三面接触结构来保证整个备菜盘结构的稳定性,由两个侧支撑板11及后支撑板12来分担承受菜料及备菜盘结构本身的重量,受力更加分散,承重更多。
较佳地,所述托盘支撑筋13与台面架1连为一体,所述托盘支撑筋13包括设置在侧支撑板11上的第一筋部131、以及设置在后支撑板12上的第二筋部132,所述第二筋部132与所述第一筋部131连为一体,此时,托盘支撑筋13在起到支承托盘2的基本作用下,对台面架1的整体结构强度还起到进一步加强的作用,确保备菜盘结构在承受更过重量的情况下而不变形。
本实施例,所述台面架1的上部设置有提手部14,提手部14和所述台面架1连为一体,提手部14在起到辅助用户搬运、转椅台面架1的基本作用的前提下,对台面架1的整体结构强度还起到进一步加强的作用,确保备菜盘结构在承受更过重量的情况下而不变形,并且,更加有意义的是,在托盘支撑筋与台面架连为一体的情况,台面架1成为一体结构,整个备菜盘零部件少,成本低,更进一步的,台面架1为塑料结构,优选用pet塑料结构。
如图3所示,所述托盘2的盘底设置有突起21,突起21与托盘2的盘底之间形成沥水区,在备菜时,将菜料上的水分沥出,防止用户做菜时因菜料水分过多而影响到成品菜的口味。
实施例2:如图4-5所示,一种台面放置式多层备菜盘结构,包括台面架1、多个托盘2,所述台面架1的数量为多个,该备菜盘结构还包括多个层叠连接件3,层叠连接件3用于在台面架1层叠时将上下相邻的台面架1连接起来,具体地,所述层叠连接件3包括开口朝上的上卡槽31及开口朝下的下卡槽32,用户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层叠的数量,菜品较多时,将更多台面架1层叠在一起,台面架1在层叠时,用户只需将上下两个台面架1卡在上卡槽31及下卡槽32中即可,操作简单方便,如图2所示,所述台面架1由一对侧支撑板11、设置在侧支撑板11之间的后支撑板12连接而成,两个所述侧支撑板11及后支撑板12形成用于与台面接触的三面接触结构,所述台面架1的内侧壁设置有呈上下分布的多个托盘支撑筋13,托盘支撑筋13放置并支承托盘2,本技术方案中的备菜盘结构,用于放置在台面使用,当放置于台面时,由两个侧支撑板11及后支撑板12形成的三面接触结构来保证整个备菜盘结构的稳定性,由两个侧支撑板11及后支撑板12来分担承受菜料及备菜盘结构本身的重量,受力更加分散,承重更多。
较佳地,所述托盘支撑筋13与台面架1连为一体,所述托盘支撑筋13包括设置在侧支撑板11上的第一筋部131、以及设置在后支撑板12上的第二筋部132,所述第二筋部132与所述第一筋部131连为一体,此时,托盘支撑筋13在起到支承托盘2的基本作用下,对台面架1的整体结构强度还起到进一步加强的作用,确保备菜盘结构在承受更过重量的情况下而不变形。
本实施例,所述台面架1的上部设置有提手部14,提手部14和所述台面架1连为一体,提手部14在起到辅助用户搬运、转椅台面架1的基本作用的前提下,对台面架1的整体结构强度还起到进一步加强的作用,确保备菜盘结构在承受更过重量的情况下而不变形。如图3所示,所述托盘2的盘底设置有突起21,突起21与托盘2的盘底之间形成沥水区,在备菜时,将菜料上的水分沥出,防止用户做菜时因菜料水分过多而影响到成品菜的口味。
实施例3:区别于实施例2,参见层叠连接件3、台面架1装配后的附图6所示,所述上卡槽31以及下卡槽32的槽壁上设置有定位条33,所述台面架1上设置有和所述定位条33配合的定位插槽15。该设置,确保台面架1在层叠后,层叠连接件3不会发生位置变化,保证了层叠连接件3的连接效果以及台面架1在层叠后的稳定性。
实施例4:区别于实施例1,如图7所示,所述后支撑板12上设置有用于和墙壁连接的吸盘16。 通过吸盘16的吸附作用,进一步确保台面架1的稳定性,防止台面架1 侧方。
实施例5:区别于实施例2,如图7所示,所述后支撑板12上设置有用于和墙壁连接的吸盘16。 通过吸盘16的吸附作用,进一步确保台面架1的稳定性,防止台面架1 侧方。
实施例6:区别于实施例3,如图7所示,所述后支撑板12上设置有用于和墙壁连接的吸盘16。 通过吸盘16的吸附作用,进一步确保台面架1的稳定性,防止台面架1 侧方。
上面所述的实施例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构思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型和改进,均应落入到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技术内容,已经全部记载在权利要求书中。

Claims (8)

1.一种台面放置式多层备菜盘,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由一对侧支撑板(11)、设置在侧支撑板(11)之间的后支撑板(12)连接而成的台面架(1),多个托盘(2);两个所述侧支撑板(11)及后支撑板(12)形成用于与台面接触的三面接触结构,所述台面架(1)的内侧壁设置有呈上下分布的多个托盘支撑筋(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台面放置式多层备菜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托盘支撑筋(13)与台面架(1)连为一体,所述托盘支撑筋(13)包括设置在侧支撑板(11)上的第一筋部(131)、以及设置在后支撑板(12)上的第二筋部(132),所述第二筋部(132)与所述第一筋部(131)连为一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台面放置式多层备菜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台面架(1)的数量为一个。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台面放置式多层备菜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台面架(1)的数量至少为多个;该备菜盘结构还包括多个层叠连接件(3),层叠连接件(3)用于在台面架(1)层叠时将上下相邻的台面架(1)连接起来,所述层叠连接件(3)包括开口朝上的上卡槽(31)及开口朝下的下卡槽(32)。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一种台面放置式多层备菜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台面架(1)的上部设置有提手部(14),提手部(14)和所述台面架(1)连为一体。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一种台面放置式多层备菜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托盘(2)的盘底设置有突起(21),突起(21)与托盘(2)的盘底之间形成沥水区。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台面放置式多层备菜盘,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卡槽(31)以及下卡槽(32)的槽壁上设置有定位条(33),所述台面架(1)上设置有和所述定位条(33)配合的定位插槽(15)。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台面放置式多层备菜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支撑板(12)上设置有用于和墙壁连接的吸盘(16)。
CN202120058554.2U 2021-01-11 2021-01-11 一种台面放置式多层备菜盘 Active CN21573822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058554.2U CN215738220U (zh) 2021-01-11 2021-01-11 一种台面放置式多层备菜盘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058554.2U CN215738220U (zh) 2021-01-11 2021-01-11 一种台面放置式多层备菜盘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738220U true CN215738220U (zh) 2022-02-08

Family

ID=800715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058554.2U Active CN215738220U (zh) 2021-01-11 2021-01-11 一种台面放置式多层备菜盘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73822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5738220U (zh) 一种台面放置式多层备菜盘
CN101999802A (zh) 一种可叠加柜子
CN201948356U (zh) 一种可叠加柜子
CN208274400U (zh) 一种可折叠成椅子的桌子
CN208659076U (zh) 组合式菜板
CN214595626U (zh) 一种新型碗架
CN208480809U (zh) 一种茶几
CN216454895U (zh) 可折叠的餐具沥水架
CN217408192U (zh) 嵌入台面式沥水盒及嵌入式沥水盒组件
CN215820249U (zh) 一种组合式智能茶柜
CN215016518U (zh) 一种可自主调配层高的配菜架
CN210809844U (zh) 一种组合式防磕碰茶几
CN205649192U (zh) 一种带有抽拉桌的橱柜
CN216089614U (zh) 一种储物家具
CN219895102U (zh) 一种可折叠碗碟架
CN203555663U (zh) 多功能台面碗盘沥水架
CN211632371U (zh) 一种保洁收纳系统的收纳结构
CN217013500U (zh) 配菜盘
CN217390244U (zh) 一种厨房用台面架
CN217743538U (zh) 一种具有部分重叠堆放功能的组合式茶几桌
CN209073785U (zh) 一种新型阁楼货架
CN218662843U (zh) 一种可拆卸果蔬置物架
CN214017300U (zh) 一种可拆卸式接水盘
CN217013262U (zh) 一种大理石台面结构
CN219645610U (zh) 一种厨房沥水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