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734725U - 一种麦克风抗噪结构及拾音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麦克风抗噪结构及拾音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734725U
CN215734725U CN202121055810.9U CN202121055810U CN215734725U CN 215734725 U CN215734725 U CN 215734725U CN 202121055810 U CN202121055810 U CN 202121055810U CN 215734725 U CN215734725 U CN 21573472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ound
sound pressure
microphone
noise
damping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055810.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达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121055810.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73472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73472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73472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Audible-Bandwidth Transduc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麦克风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麦克风抗噪结构及拾音装置,该麦克风抗噪结构,包括一安装载体、一麦克风、一第一声压阻尼层以及一声压缓冲件。麦克风固设于安装载体上,其具有一拾音孔,拾音孔具有一拾音方向;第一声压阻尼层沿拾音方向覆盖在拾音孔上;声压缓冲件设于第一声压阻尼层上且在拾音方向上对应拾音孔。该拾音装置具有该麦克风抗噪结构。该麦克风抗噪结构的声压缓冲件用以降低突破式音压,当突破式音压输入时,声压缓冲件可阻碍瞬间高音压直接传入麦克风,并受瞬间高声压空气压缩带动声压缓冲件压缩第一声压阻尼层,第一声压阻尼层压缩后密度增大,其内部间隙变小,进而进一步衰减突破式音压。

Description

一种麦克风抗噪结构及拾音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麦克风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麦克风抗噪结构及拾音装置。
背景技术
拾音装置一般具有麦克风,通过麦克风实现将声音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申请号CN202021589767.X为中国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麦克风孔造型优化结构,包括下盖,下盖的内腔固定安装有线路板,线路板上设置有麦克风,下盖的内腔设置有麦克风密封套,麦克风密封套套设在麦克风上方,下盖的上方盖有上盖,上盖的外壁开设有麦克风孔,麦克风孔位于麦克风的正上方,麦克风密封套的顶部开设有通孔,麦克风密封套的上端面粘接有麦克风防尘网。该麦克风孔造型优化结构,由于麦克风孔设置在麦克风的正上方,气流会通过麦克风孔直吹麦克风,导致噪音大、杂音多,降噪效果不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麦克风抗噪结构及拾音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拾音装置的麦克风孔设置在麦克风的正上方,气流会通过麦克风孔直吹麦克风,导致噪音大、杂音多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麦克风抗噪结构,包括:
一安装载体;
一麦克风,所述麦克风固设于所述安装载体上,其具有一拾音孔,所述拾音孔具有一拾音方向;
该麦克风抗噪结构还包括:
一第一声压阻尼层,所述第一声压阻尼层沿所述拾音方向覆盖在所述拾音孔上;以及
一声压缓冲件,所述声压缓冲件设于所述第一声压阻尼层上且在所述拾音方向上对应所述拾音孔。
较优地,该麦克风抗噪结构还包括:
一柔性透气层,所述柔性透气层连接所述声压缓冲件并设于所述第一声压阻尼层上。
较优地,该麦克风抗噪结构还包括:
一外壳,所述外壳具有一顶壁,所述顶壁设于所述声压缓冲件上方,所述顶壁中部位于所述拾音方向上且对应所述拾音孔;所述顶壁上设有第一声波传入口,所述声压缓冲件对应所述第一声波传入口。
较优地,所述外壳还包括一侧壁,所述侧壁连接所述顶壁;所述侧壁上设有第二声波传入口,所述顶壁和所述声压缓冲件之间还设有一空腔,所述第二声波传入口对应至所述空腔。
较优地,所述空腔内设有一第二声压阻尼层,所述第二声波传入口对应至所述第二声压阻尼层。
较优地,所述第一声波传入口的数量为至少一个,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声波传入口位于所述拾音方向上且对应所述拾音孔。
较优地,所述第一声波传入口的数量为多个;
多个所述第一声波传入口均匀分布于所述顶壁上;
或,多个所述第一声波传入口均匀分布于所述顶壁中部的外周;
或,多个所述第一声波传入口绕所述顶壁中部环形阵列分布。
或,其中一个所述第一声波传入口设于所述顶壁中部,其余多个所述第一声波传入口绕所述顶壁中部环形阵列分布。
较优地,所述声压缓冲件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声压缓冲件分别对应多个所述第一声波传入口。
较优地,所述顶壁的内壁面上设有一第一防水膜,所述第一防水膜对应所述第一声波传入口。
较优地,所述侧壁上还设有至少一个第三声波传入口,所述第三声波传入口对应至所述第一声压阻尼层。
较优地,所述侧壁的内壁面上设有一第二防水膜和一第三防水膜,所述第二防水膜对应所述第二声波传入口,所述第三防水膜对应所述第三声波传入口。
较优地,该麦克风抗噪结构还包括:
一支撑件,所述支撑件设于所述第一声压阻尼层的下方以支撑所述第一声压阻尼层。
较优地,所述第一声压阻尼层为一层可压缩材料或至少两层可压缩材料,所述可压缩材料的形态选自规则孔状、不规则孔状、网状或蜂窝状中的任意一种。
较优地,所述声压缓冲件为筛网状;所述声压缓冲件的面积大于两倍所述拾音孔的面积。
较优地,所述第一声压阻尼层内设有一缓冲压缩仓,所述缓冲压缩仓对应所述拾音孔且所述拾音孔外露于所述缓冲压缩仓。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麦克风抗噪结构中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之一:
1、该麦克风抗噪结构的所述第一声压阻尼层沿所述拾音方向覆盖在所述拾音孔上,声波进入所述第一声压阻尼层多次反射衰减,从而消除爆破音和风噪;
2、该麦克风抗噪结构的所述声压缓冲件用以降低突破式音压,当突破式音压(例如:讲话时的爆破音、风噪等)输入时,所述声压缓冲件可阻碍瞬间高音压直接传入麦克风,并受瞬间高声压空气压缩带动所述声压缓冲件压缩所述第一声压阻尼层,所述第一声压阻尼层压缩后密度增大,其内部间隙变小,突破式音压传导受阻,进而进一步衰减突破式音压;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拾音装置,具有所述的麦克风抗噪结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拾音装置中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之一:该拾音装置的麦克风抗噪结构具有良好的抗噪效果,能够极大的衰减突破式音压,提高拾音质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麦克风抗噪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麦克风抗噪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提供的麦克风抗噪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提供的麦克风抗噪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提供的麦克风抗噪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6提供的麦克风抗噪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7提供的麦克风抗噪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8提供的麦克风抗噪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9提供的麦克风抗噪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0提供的麦克风抗噪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1提供的麦克风抗噪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1提供的顶壁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2提供的麦克风抗噪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2提供的顶壁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例如上、下、左、右、前、后、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麦克风抗噪结构,包括一安装载体2、一麦克风1、一第一声压阻尼层3以及一声压缓冲件4。所述麦克风1固设于所述安装载体2上,具体地,所述安装载体2为PCB板。所述麦克风1具有一拾音孔11,所述拾音孔11具有一拾音方向,具体地,所述拾音孔11的拾音方向为上方向。所述第一声压阻尼层3沿所述拾音方向覆盖在所述拾音孔11上。所述声压缓冲件4设于所述第一声压阻尼层3上且在所述拾音方向上对应所述拾音孔11。具体地,所述声压缓冲件可以是声压缓冲板或声压缓冲膜。
该麦克风抗噪结构的所述第一声压阻尼层3沿所述拾音方向覆盖在所述拾音孔11上,声波进入所述第一声压阻尼层3多次反射衰减,从而消除爆破音和风噪。
该麦克风抗噪结构的所述声压缓冲件4用以降低突破式音压,当突破式音压(例如:讲话时的爆破音、风噪等)输入时,所述声压缓冲件4可阻碍瞬间高音压直接传入麦克风1,并受瞬间高声压空气压缩带动所述声压缓冲件4压缩所述第一声压阻尼层3,所述第一声压阻尼层3压缩后密度增大,其内部间隙变小,突破式音压传播受阻,进而进一步衰减突破式音压。
所述第一声压阻尼层3为一层可压缩材料或至少两层可压缩材料,所述可压缩材料的形态选自规则孔状、不规则孔状、网状或蜂窝状中的任意一种,例如海绵。所述可压缩材料对爆破音和风噪具有反射衰减效果。
所述声压缓冲件4为筛网状,从而实现在降噪的同时更好地传播其他声音。所述声压缓冲件4的面积大于两倍所述拾音孔11的面积,从而在发挥降噪效果时能够更好地覆盖整个所述拾音孔11,实现更好的降噪。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如图2所示,该麦克风抗噪结构还包括一柔性透气层5。所述柔性透气层5连接所述声压缓冲件4并设于所述第一声压阻尼层上3,具体地,所述所述柔性透气层5连接所述声压缓冲件4的周缘,两者的连接关系可以是平行连接或上下连接。该麦克风抗噪结构的所述柔性透气层5用以平衡所述声压缓冲件4并与其联动,进一步衰减突破式音压。
本实施例的其余部分与实施例1相同,在本实施例中未解释的特征,均采用实施例1的解释,这里不再进行赘述。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2的不同之处在于: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声压阻尼层3内设有一缓冲压缩仓31,所述缓冲压缩仓31对应所述拾音孔11且所述拾音孔11外露于所述缓冲压缩仓31。所述缓冲压缩仓31为所述第一声压阻尼层3预留了足够的可压缩空间,能够进一步提升降噪效果。
本实施例的其余部分与实施例2相同,在本实施例中未解释的特征,均采用实施例2的解释,这里不再进行赘述。
实施例4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2的不同之处在于:如图4所示,该麦克风抗噪结构还包括一支撑件6,所述支撑件6设于所述第一声压阻尼层3的下方以支撑所述第一声压阻尼层3。所述支撑件6可以与所述第一声压阻尼层3一体成型,或与所述第一声压阻尼层3的材质相同。
本实施例的其余部分与实施例2相同,在本实施例中未解释的特征,均采用实施例2的解释,这里不再进行赘述。
实施例5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2的不同之处在于:如图5所示,该麦克风抗噪结构还包括一外壳7,所述外壳7具有一顶壁71,所述顶壁71设于所述声压缓冲件4上方,所述顶壁71中部712位于所述拾音方向上且对应所述拾音孔11。所述顶壁71上设有第一声波传入口711。所述声压缓冲件4对应所述第一声波传入口711。所述第一声波传入口711的数量为至少一个,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声波传入口711位于所述拾音方向上且对应所述拾音孔11,声音能够从所述第一声波传入口711直线传播至所述拾音孔11,具有较好的拾音效果。
本实施例的其余部分与实施例2相同,在本实施例中未解释的特征,均采用实施例2的解释,这里不再进行赘述。
实施例6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5的不同之处在于:如图6所示,所述外壳7还包括一侧壁72,所述侧壁72连接所述顶壁71。所述侧壁72上设有第二声波传入口721。声音从所述第二声波传入口721传入,实现了侧向拾音,从而提升拾音效果。所述顶壁71和所述声压缓冲件4之间还设有一空腔9,所述第二声波传入口721对应至所述空腔9。
本实施例的其余部分与实施例5相同,在本实施例中未解释的特征,均采用实施例5的解释,这里不再进行赘述。
实施例7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6的不同之处在于:如图7所示,所述空腔9内设有一第二声压阻尼层8,所述第二声波传入口721对应至所述第二声压阻尼层8。所述第二声压阻尼层8能够对所述第二声波传入口721传入的声音进行多次反射衰减,从而消除爆破音和风噪。
本实施例的其余部分与实施例6相同,在本实施例中未解释的特征,均采用实施例6的解释,这里不再进行赘述。
实施例8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6的不同之处在于:如图8所示,所述第一声波传入口711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声波传入口711均匀分布于所述顶壁71中部712的外周,所述顶壁71中部712位于所述拾音方向上且对应所述拾音孔11,上述设计能够避免突破式音压(例如:讲话时的爆破音、风噪等)直接冲击所述拾音孔11,起到了一定的降噪效果。
本实施例的其余部分与实施例6相同,在本实施例中未解释的特征,均采用实施例6的解释,这里不再进行赘述。
实施例9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8的不同之处在于:如图9所示,多个所述第一声波传入口711均匀分布于所述顶壁71上,从而更够实现更好、更均匀的拾音效果。
本实施例的其余部分与实施例8相同,在本实施例中未解释的特征,均采用实施例8的解释,这里不再进行赘述。
实施例10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6的不同之处在于:如图10所示,所述顶壁71的内壁面713上设有一第一防水膜714,所述第一防水膜对应所述第一声波传入口714,
所述侧壁72上还设有至少一个第三声波传入口722,所述第三声波传入口722对应至所述第一声压阻尼层3。
所述侧壁72的内壁面上设有一第二防水膜723和一第三防水膜724,所述第二防水膜723对应所述第二声波传入口721,所述第三防水膜724对应所述第三声波传入口722。所述第一防水膜714、第二防水膜723和第三防水膜724均起到防水防汗的作用。
本实施例的其余部分与实施例6相同,在本实施例中未解释的特征,均采用实施例6的解释,这里不再进行赘述。
实施例11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9的不同之处在于:如图11和图12所示,所述顶壁71中部712位于所述拾音方向上且对应所述拾音孔11。多个所述第一声波传入口711绕所述顶壁71中部712环形阵列分布。上述设计能够避免突破式音压(例如:讲话时的爆破音、风噪等)直接冲击所述拾音孔11,起到了一定的降噪效果。所述声压缓冲件4的为多个,多个所述声压缓冲件4分别对应多个所述第一声波传入口711,多个所述声压缓冲件4能够分别降低多个所述第一声波传入口711突破式音压。
所述第一声压阻尼层3内设有一缓冲压缩仓31,所述缓冲压缩仓31对应所述拾音孔11且所述拾音孔11外露于所述缓冲压缩仓31。所述缓冲压缩仓31为所述第一声压阻尼层3预留了足够的可压缩空间,能够进一步提升降噪效果。
本实施例的其余部分与实施例9相同,在本实施例中未解释的特征,均采用实施例9的解释,这里不再进行赘述。
实施例1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1的不同之处在于:如图13和图14所示,所述顶壁71中部712位于所述拾音方向上且对应所述拾音孔11。一个所述第一声波传入口711设于所述顶壁71的中部712,这个第一声波传入口711可使声波直接传播至所述拾音孔11,提高拾音时的声音强度。其余多个所述第一声波传入口711绕所述顶壁71中部712环形阵列分布,其余多个所述第一声波传入口711可以使声波从各个角度传播至所述拾音孔11,提高拾音效果。
所述第一声压阻尼层3内设有一缓冲压缩仓31,所述缓冲压缩仓31对应所述拾音孔11且所述拾音孔11外露于所述缓冲压缩仓31。所述缓冲压缩仓31为所述第一声压阻尼层3预留了足够的可压缩空间,能够进一步提升降噪效果。
本实施例的其余部分与实施例11相同,在本实施例中未解释的特征,均采用实施例11的解释,这里不再进行赘述。
实施例13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拾音装置,具有所述的麦克风抗噪结构。该拾音装置的麦克风抗噪结构具有良好的抗噪效果,能够极大的衰减突破式音压,提高拾音质量。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6)

1.一种麦克风抗噪结构,包括:
一安装载体;
一麦克风,所述麦克风固设于所述安装载体上,其具有一拾音孔,所述拾音孔具有一拾音方向;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一第一声压阻尼层,所述第一声压阻尼层沿所述拾音方向覆盖在所述拾音孔上;以及
一声压缓冲件,所述声压缓冲件设于所述第一声压阻尼层上且在所述拾音方向上对应所述拾音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麦克风抗噪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一柔性透气层,所述柔性透气层连接所述声压缓冲件并设于所述第一声压阻尼层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麦克风抗噪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一外壳,所述外壳具有一顶壁,所述顶壁设于所述声压缓冲件上方,所述顶壁中部位于所述拾音方向上且对应所述拾音孔;所述顶壁上设有第一声波传入口,所述声压缓冲件对应所述第一声波传入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麦克风抗噪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还包括一侧壁,所述侧壁连接所述顶壁;所述侧壁上设有第二声波传入口,所述顶壁和所述声压缓冲件之间还设有一空腔,所述第二声波传入口对应至所述空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麦克风抗噪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腔内设有一第二声压阻尼层,所述第二声波传入口对应至所述第二声压阻尼层。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麦克风抗噪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声波传入口的数量为至少一个,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声波传入口位于所述拾音方向上且对应所述拾音孔。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麦克风抗噪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声波传入口的数量为多个;
多个所述第一声波传入口均匀分布于所述顶壁上;
或,多个所述第一声波传入口均匀分布于所述顶壁中部的外周;
或,多个所述第一声波传入口绕所述顶壁中部环形阵列分布;
或,其中一个所述第一声波传入口设于所述顶壁中部,其余多个所述第一声波传入口绕所述顶壁中部环形阵列分布。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麦克风抗噪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声压缓冲件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声压缓冲件分别对应多个所述第一声波传入口。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麦克风抗噪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壁的内壁面上设有一第一防水膜,所述第一防水膜对应所述第一声波传入口。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麦克风抗噪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上还设有至少一个第三声波传入口,所述第三声波传入口对应至所述第一声压阻尼层。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麦克风抗噪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的内壁面上设有一第二防水膜和一第三防水膜,所述第二防水膜对应所述第二声波传入口,所述第三防水膜对应所述第三声波传入口。
12.根据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麦克风抗噪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一支撑件,所述支撑件设于所述第一声压阻尼层的下方以支撑所述第一声压阻尼层。
13.根据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麦克风抗噪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声压阻尼层为一层可压缩材料或至少两层可压缩材料,所述可压缩材料的形态选自规则孔状、不规则孔状、网状或蜂窝状中的任意一种。
14.根据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麦克风抗噪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声压缓冲件为筛网状;所述声压缓冲件的面积大于两倍所述拾音孔的面积。
15.根据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麦克风抗噪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声压阻尼层内设有一缓冲压缩仓,所述缓冲压缩仓对应所述拾音孔且所述拾音孔外露于所述缓冲压缩仓。
16.拾音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如权利要求1-15任一项所述的麦克风抗噪结构。
CN202121055810.9U 2021-05-17 2021-05-17 一种麦克风抗噪结构及拾音装置 Active CN21573472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055810.9U CN215734725U (zh) 2021-05-17 2021-05-17 一种麦克风抗噪结构及拾音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055810.9U CN215734725U (zh) 2021-05-17 2021-05-17 一种麦克风抗噪结构及拾音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734725U true CN215734725U (zh) 2022-02-01

Family

ID=800317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055810.9U Active CN215734725U (zh) 2021-05-17 2021-05-17 一种麦克风抗噪结构及拾音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73472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853085A2 (en) Acoustic noise reducing
CA1200308A (en) Directional microphone assembly
CN107360516B (zh) 扬声器箱
CN208798215U (zh) 发声器件及便携终端
US20020076041A1 (en) Method for fixing the substrate of an acoustic transducer
CN215734725U (zh) 一种麦克风抗噪结构及拾音装置
WO2024114581A1 (zh) 电子设备
CN214177530U (zh) 耳机、通信设备及终端
WO2007062937A1 (en) Speakerbox
CN105187968A (zh) 通话耳机
CN1140158C (zh) 包含相位不相关扩散声源的扬声器
CN110166908B (zh) 一种发声器件
CN214177521U (zh) 耳机、通信设备及终端
CN217155579U (zh) 一种骨声纹传感器和电子设备
CN212544015U (zh) 一种降低前馈降噪耳机风噪的结构
CN216930315U (zh) 扬声器及电子设备
CN109870181A (zh) 一种超声波传感器
CN214205811U (zh) 减弱耳机风燥结构
CN211531305U (zh) 扬声器箱
CN208143473U (zh) 一种发声装置
CN210168161U (zh) 一种纳米布二次均衡声波的音箱结构
CN209964291U (zh) 扬声器箱
CN217133995U (zh) 降风噪模组及电子产品
CN213426417U (zh) 一种具有防漏音功能的音箱
CN213152370U (zh) 一种扬声器测试辅助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