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733970U - 马达单元和电动泵装置 - Google Patents

马达单元和电动泵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733970U
CN215733970U CN202121367048.8U CN202121367048U CN215733970U CN 215733970 U CN215733970 U CN 215733970U CN 202121367048 U CN202121367048 U CN 202121367048U CN 215733970 U CN215733970 U CN 21573397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tor unit
insertion wall
cylindrical portion
cover
top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367048.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坂本仁
金物弘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dec Powertrain System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dec Tosok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dec Tosok Corp filed Critical Nidec Tosok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73397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73397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tor Or Generator Frames (AREA)
  • Details And Applications Of Rotary Liquid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马达单元和电动泵装置,该马达单元具有:马达主体;电路板,其配置于马达主体的轴向一侧;壳体,其具有包围电路板的筒状部;以及罩,其粘接固定在壳体上。罩具有:顶板部,其覆盖筒状部的开口;以及插入壁,其从顶板部沿板厚方向突出并插入至筒状部的内侧。插入壁具有与筒状部的内侧面接触的多个接触部。该插入壁在多个接触部处嵌入内侧面。

Description

马达单元和电动泵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马达单元和电动泵装置。
背景技术
已知有在马达的轴向一侧配置有电路板的泵。在这样的泵中,为了保护电路板免受水分的影响而在收纳电路板的壳体上设置罩。在利用螺栓将罩相对于壳体固定的情况下,不仅泵的部件数量增加,泵整体上也大型化。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通过将罩粘接固定在壳体上来抑制部件数量并且实现小型化的泵装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71348号公报
在将罩粘接固定的情况下,需要在将罩定位在壳体上的状态下使粘接剂固化。因此,在制造工序中直到粘接剂固化为止的期间,需要在用于将壳体和罩相互固定的夹具上安装它们,因而存在制造工序繁杂化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情况,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通过临时固定罩而能够简化制造工序的马达单元。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式提供一种马达单元,其特征在于,该马达单元具有:马达主体;电路板,其配置于所述马达主体的轴向一侧;壳体,其具有包围所述电路板的筒状部;以及罩,其粘接固定在所述壳体上。所述罩具有:顶板部,其覆盖所述筒状部的开口;以及插入壁,其从所述顶板部沿板厚方向突出并插入至所述筒状部的内侧。所述插入壁具有与所述筒状部的内侧面接触的多个接触部。该插入壁在多个所述接触部处嵌入所述内侧面。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式的马达单元的特征在于,在第一方式的马达单元中,所述插入壁具有3个以上的所述接触部。
本实用新型的第三方式的马达单元的特征在于,在第一方式或第二方式的马达单元中,从所述板厚方向观察时,所述插入壁呈圆环状,所述接触部位于所述插入壁的外周面。
本实用新型的第四方式的马达单元的特征在于,在第三方式的马达单元中,所述插入壁具有从朝向径向外侧的外周面朝向外侧突出的多个突出部,所述接触部位于所述突出部的前端。
本实用新型的第五方式的马达单元的特征在于,在第四方式的马达单元中,多个所述突出部沿着所述插入壁的周向等间隔地配置。
本实用新型的第六方式的马达单元的特征在于,在第四方式的马达单元中,从所述板厚方向观察时,所述突出部呈朝向径向外侧弯曲的圆弧状。
本实用新型的第七方式的马达单元的特征在于,在第六方式的马达单元中,所述突出部的曲率半径为所述插入壁的所述外周面的曲率半径的1/2以上且小于1。
本实用新型的第八方式的马达单元的特征在于,在第四方式的马达单元中,所述罩具有与所述插入壁和所述顶板部相连并从所述插入壁的内周面向径向内侧延伸的多个肋,所述接触部配置于在周向上相邻的肋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第九方式的马达单元的特征在于,在第一方式的马达单元中,在所述筒状部的开口侧的端面设置有:粘接面,其隔着粘接剂覆盖在所述顶板部上;以及包围壁部,其相对于所述粘接面沿所述板厚方向突出,隔着间隙包围所述顶板部的外缘。
本实用新型的第十方式提供一种电动泵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电动泵装置具有:上述第一方式的马达单元;以及泵部,其由所述马达单元的动力驱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能够提供通过临时固定罩而能够简化制造工序的马达单元。
附图说明
图1是一个实施方式的电动泵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一个实施方式的电动泵装置的纵剖视图。
图3是一个实施方式的罩的仰视图。
图4是图3的区域IV的放大图。
标号说明
1:电动泵装置;10:马达单元;20:马达主体;30:壳体;31:外侧筒状部(筒状部);31j:粘接面;31k:内侧面;31p:包围壁;31t:端面;36:肋;40:电路板;50:罩;51:顶板部;51f:径向肋(肋);52:插入壁;52a:外周面;53:突出部;54:接触部;90:泵部;B:粘接剂;G:间隙;R1、R2:曲率半径。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马达单元10和具有该马达单元10的电动泵装置1进行说明。在附图中,适当地示出XYZ坐标系作为三维正交坐标系。
马达单元10沿着与Z轴平行的中心轴线J延伸。在以下的说明中,只要没有特别说明,将与中心轴线J平行的方向简称为“轴向”。另外,将轴向中的+Z侧称为上侧或轴向一侧,将-Z侧称为下侧或轴向另一侧。并且,将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的径向简称为“径向”。将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的周向、即绕中心轴线J的方向简称为“周向”。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的上下方向是为了便于说明而使用的方向,并不限定使用电动泵装置1和马达单元时的姿势。
本实施方式的电动泵装置1例如吸入油等流体并将其排出。电动泵装置1例如具有使流体在流路中循环的功能。在流体是油的情况下,电动泵装置1也可以改称为电动油泵装置。虽未特别图示,但电动泵装置1例如设置于车辆的驱动装置等。即,电动泵装置1搭载于车辆。
如图1和图2所示,电动泵装置1具有马达单元10和泵部90。如图2所示,马达单元10具有外壳11、马达主体20以及电路板40。马达单元10使沿着中心轴线J延伸的轴22旋转。
泵部90由马达主体20的动力驱动。泵部90吸入油等流体并将其排出。泵部90配置于马达主体20的下侧。泵部90位于电动泵装置1的下侧的部分。虽未特别图示,但泵部90例如与设置于车辆的驱动装置等的油等流体的流路相连。在该情况下,在电动泵装置1中,泵部90所处的下侧的部分固定于车辆的部件。
在本实施方式中,泵部90具有次摆线泵构造。泵部90具有内转子91、外转子92、泵收纳部93以及泵罩95。
内转子91和外转子92分别具有次摆线齿形。内转子91固定于轴22的下端部。另外,也可以在规定的范围内允许内转子91与轴22绕中心轴线J的相对转动。外转子92配置在内转子91的径向外侧。外转子92从径向外侧遍及周向的整周地包围内转子91。
泵收纳部93配置在外壳11的下侧。泵收纳部93呈板面朝向轴向的板状。泵收纳部93的板厚与内转子91和外转子92的厚度大致一致。泵收纳部93具有沿上下方向贯通的泵收纳孔93f。泵收纳孔93f的上侧的开口被外壳11覆盖,下侧的开口被泵罩95覆盖。在本实施方式中,泵收纳孔93f从轴向观察时为圆形。从轴向观察时,泵收纳孔93f配置在泵收纳部93的中央部。
泵罩95配置在泵收纳部93的下侧。泵罩95与泵收纳部93一起通过第一固定螺栓4固定于外壳11。泵罩95具有流入口96a和流出口96b。流入口96a和流出口96b分别与泵收纳孔93f的内部空间相连。流入口96a由沿轴向贯穿罩部96的贯通孔构成。流入口96a供流体流入泵部90。即,泵部90通过流入口96a从装置外部吸入流体。流出口96b由沿轴向贯穿罩部96的贯通孔构成。流出口96b供流体从泵部90流出。即,泵部90通过流出口96b向装置外部排出流体。
马达主体20具有转子21、定子26、第一轴承5以及第二轴承6。转子21具有轴22、转子铁芯23以及转子磁铁24。
轴22沿着中心轴线J延伸。轴22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沿轴向延伸。轴22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进行旋转。轴22被第一轴承5和第二轴承6支承为绕中心轴线J旋转自如。第一轴承5和第二轴承6例如是球轴承等。第一轴承5支承轴22的比转子铁芯23靠下侧的部分。第二轴承6支承轴22的比转子铁芯23靠上侧的部分。
在轴22的上端部(轴向一侧的端部)经由固定部件22b固定有传感器磁铁22a。传感器磁铁22a呈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的圆柱状。传感器磁铁22a嵌合于固定在轴22的上端部的固定部件22b的内周面。另外,传感器磁铁22a的形状和安装构造并不限定于本实施方式。例如,传感器磁铁22a也可以通过粘接剂等直接安装于轴22的前端。
在传感器磁铁22a的径向的相互相反侧磁化出N极和S极。传感器磁铁22a与轴22一起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进行旋转。在传感器磁铁22a的上侧(轴向一侧)配置有电路板40。传感器磁铁22a在轴向上与电路板40的旋转传感器41对置。
转子铁芯23固定于轴22的外周面。转子铁芯23呈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沿周向延伸的环状。转子铁芯23呈沿轴向延伸的筒状。转子铁芯23例如是多个电磁钢板沿轴向层叠而构成的钢板层叠体。在转子铁芯23上设置有沿轴向贯通的多个保持孔23a。多个保持孔23a沿周向排列。
转子磁铁24通过插入至转子铁芯23的保持孔23a中而固定于转子铁芯23。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转子21上设置有多个转子磁铁24。多个转子磁铁24以交替地替换朝向径向外侧的磁极的方式沿着周向排列。另外,转子磁铁24例如也可以是1个圆筒状的环形磁铁。
定子26配置在转子21的径向外侧,与转子21在径向上隔着间隙而对置。即,定子26在径向上与转子21对置。定子26遍及周向的整周地从径向外侧包围转子21。定子26具有定子铁芯27、绝缘件28以及多个线圈29。
定子铁芯27呈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的环状。定子铁芯27在转子21的径向外侧包围转子21。定子铁芯27配置于转子21的径向外侧,与转子21在径向上隔着间隙而对置。定子铁芯27例如是多个电磁钢板沿轴向层叠而构成的钢板层叠体。
定子铁芯27具有铁芯背部27a和多个齿27b。铁芯背部27a呈以中心轴线为中心的环状。铁芯背部27a呈沿轴向延伸的筒状。铁芯背部27a的径向外侧面与收纳筒部12a的内周面固定。齿27b从铁芯背部27a的径向内侧面向径向内侧延伸。多个齿27b在铁芯背部27a的径向内侧面沿周向相互隔开间隔地配置。
绝缘件28安装于定子铁芯27。绝缘件28具有覆盖多个齿27b的部分。绝缘件28的材料例如是树脂等绝缘材料。线圈29安装于定子铁芯27。线圈29隔着绝缘件28安装于定子铁芯27。多个线圈29是通过在各齿27b上隔着绝缘件28卷绕线圈线而分别构成的。
构成线圈29的线圈线29a的端部从定子26向上侧延伸。线圈线29a的端部与后述的汇流条60连接。经由汇流条60向线圈线29a提供交流电流。
电路板40配置于马达主体20的上侧(轴向一侧)。电路板40具有基板主体42和旋转传感器41。基板主体42是刚性基板,沿着与中心轴线J垂直的平面延伸。在基板主体42上设置有省略图示的布线图案。如图1所示,基板主体42在设置于上表面的焊盘42a上与布线部件65连接。布线部件65与对旋转传感器41进行控制的外部装置(省略图示)相连。
旋转传感器41安装于基板主体42的下表面。旋转传感器41位于固定在轴22上的传感器磁铁22a的正上方,测量传感器磁铁22a的磁场。由此,旋转传感器41检测轴22的旋转角。在本实施方式中,旋转传感器41是磁阻元件。旋转传感器41例如也可以是霍尔元件。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电路板40是安装有旋转传感器41的传感器基板。但是,电路板40也可以是将从外部装置提供的直流电流转换为交流电流并提供给定子26的逆变器基板。即,配置在马达主体20的上侧的电路板40也可以与定子26电连接。
外壳11收纳马达主体20和电路板40。外壳11具有:马达壳12,其收纳马达主体20;壳体30,其收纳电路板40;以及罩50。在本实施方式中,马达壳12、壳体30以及罩50是彼此分开的部件。
马达壳12由单一部件构成。马达壳12具有收纳筒部12a、第一凸缘部12b以及轴承保持部12d。
收纳筒部12a呈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沿轴向延伸的筒状。在本实施方式中,收纳筒部12a呈圆筒状。在收纳筒部12a中收纳有马达主体20。第一凸缘部12b从收纳筒部12a的上端部向径向外侧扩展。第一凸缘部12b呈板面沿着与轴向垂直的平面延伸的板状。
轴承保持部12d位于收纳筒部12a的下侧的开口。轴承保持部12d保持第一轴承5。第一轴承5位于转子铁芯23的下侧。第一轴承5嵌合至轴承保持部12d内。
壳体30由树脂材料构成。壳体30位于马达壳12的上侧。壳体30作为收纳电路板40的基板收纳部而发挥功能。另外,壳体30也作为保持第二轴承6的轴承保持架而发挥功能。并且,壳体30埋入并保持有与线圈线29a的端部连接的汇流条60和与电路板40连接的布线部件65。壳体30埋入有汇流条60和布线部件65的一部分而嵌件成型。
壳体30具有外侧筒状部(筒状部)31、从外侧筒状部31的外侧面向径向外侧突出的连接器部38、位于外侧筒状部31的内侧的内侧筒状部35、以及在径向上连接外侧筒状部31和内侧筒状部35的板状部32。
在连接器部38上连接有未图示的外部装置。连接器部38呈沿径向突出的筒状。在本实施方式中,连接器部38呈四边形筒状。在连接器部38的内部配置有布线部件65的一端部和汇流条60的一端部。
布线部件65和汇流条60在被连接器部38包围的一端部与外部装置连接。布线部件65在另一端部从外侧筒状部31的内侧面向径向内侧突出并与电路板40连接。布线部件65将从外部装置提供的电力传递至电路板40。另外,汇流条60在作为另一端部的连接端子60a中从壳体30露出并与线圈线29a连接。连接器部38包围布线部件65和汇流条60的一端部从而保护布线部件65和汇流条60与外部装置的连接。
如图1所示,从轴向观察时,外侧筒状部31具有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的圆筒部31a和从圆筒部31a的一部分向径向外侧呈矩形状突出的布线部件配置部31b。圆筒部31a在轴向上与马达壳12的收纳筒部12a相连。外侧筒状部31从中心轴线J的径向外侧包围电路板40。
另外,如图2所示,外侧筒状部31具有从下端部向径向外侧突出的第二凸缘部31c。第二凸缘部31c与马达壳12的第一凸缘部12b在上下方向上对置。第一凸缘部12b和第二凸缘部31c通过沿轴向贯穿插入的多个第二固定螺栓9而相互固定。多个第二固定螺栓9沿周向相互隔开间隔地配置。由此,壳体30固定于外壳11。
外侧筒状部31在上侧和下侧开口。外侧筒状部31在上侧的开口侧的端面31t处与罩50粘接固定。在外侧筒状部31的端面31t设置有隔着粘接剂被罩50覆盖的粘接面31j和相对于粘接面31j向上侧突出并从径向外侧包围粘接面31j的包围壁31p。
内侧筒状部35配置于外侧筒状部31的径向内侧。内侧筒状部35为呈与外侧筒状部31的圆筒部31a同心的圆状配置的有底的圆筒状。内侧筒状部35具有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沿轴向延伸的内侧圆筒部35a和位于内侧圆筒部35a的上侧开口并沿着与中心轴线J垂直的平面的圆板部的底板部35b。在底板部35b的中央设置有与轴向垂直的中央孔35h。
在内侧筒状部35的内部,经由金属制的轴承保持架8收纳有第二轴承6。轴承保持架8具有包围第二轴承6的外周面的圆筒部和从该圆筒部的上端向径向内侧延伸的底板。内侧圆筒部35a从径向外侧包围轴承保持架8。另外,底板部35b从上侧覆盖轴承保持架8和第二轴承6。由此,内侧筒状部35将轴承保持架8和第二轴承6在径向上进行定位并且限制向上侧的移动。并且,在设置于底板部35b的中央孔35h配置有轴22的上端部和固定于该上端部的传感器磁铁22a。
板状部32位于外侧筒状部31的径向内侧。另外,板状部32沿着与中心轴线J垂直的平面延伸。板状部32与外侧筒状部31的内侧面31k相连。另外,板状部32与内侧筒状部35的外侧面相连。板状部32在轴向上位于外侧筒状部31的中部。
在板状部32上设置有多个肋36。各个肋36沿径向延伸。肋36的径向内侧的端部与内侧筒状部35的外周面相连。另外,肋36的径向外侧的端部与外侧筒状部31的内周面相连。肋36是为了加强板状部32从而提高壳体30的刚性而设置的。在本实施方式中,肋36设置于板状部32的上下两面。然而,肋36也可以配置在板状部32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中的任一侧。
在板状部32的上表面设置有向上侧突出的多个凸台39。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板状部32上设置有4个凸台39。4个凸台39绕中心轴线J配置。4个凸台39插入至电路板40的缺口部。由此,板状部32保持电路板40。另外,凸台39的顶部也可以通过热压接而变形。在该情况下,被热压接后的顶部抑制电路板40从凸台39脱离。
在板状部32上设置有沿板厚方向贯通的多个贯通孔32h。多个贯通孔32h沿周向排列。贯通孔32h位于在周向上相邻的肋36彼此之间。即,肋36位于贯通孔32h的缘部。由此,肋36对贯通孔32h的周缘进行加强。在贯通孔32h的内部配置有汇流条60的连接端子60a。连接端子60a与从线圈29向上侧延伸出的线圈线29a连接。
罩50是金属制的。罩50安装于壳体30的外侧筒状部31的上侧的开口。罩50粘接固定在壳体30上。罩50配置在电路板40的上侧,并从上侧覆盖电路板40。罩50具有覆盖外侧筒状部31的上侧的开口的顶板部51和插入至外侧筒状部31的内侧的插入壁52。
顶板部51沿着与中心轴线J垂直的平面延伸。即,顶板部51的板厚方向与轴向一致。顶板部51具有从轴向观察时呈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的圆形的主体部51m和从主体部51m的外周的一部分向径向外侧呈矩形状突出的突出部分51b。突出部分51b位于外侧筒状部31的布线部件配置部31b的上侧。顶板部51的下表面51a隔着间隙与电路板40的基板主体42的上表面对置。
顶板部51的下表面51a覆盖设置于外侧筒状部31的上侧的端面31t的粘接面31j。罩50在顶板部51的下表面51a粘接固定于外侧筒状部31的粘接面31j。另外,在顶板部51的下表面51a与粘接面31j之间配置有粘接剂B。由此,能够抑制水分向外侧筒状部31的内部浸入,从而能够保护电路板40免受水分的影响。
顶板部51的外缘隔着间隙G被设置于外侧筒状部31的端面31t的包围壁31p包围。包围壁31p相对于粘接面31j沿顶板部51的板厚方向突出。
在罩50相对于壳体30的粘接工序中,涂敷于粘接面31j的未固化的粘接剂B被夹在粘接面31j与顶板部51的下表面51a之间而向径向外侧流动。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在顶板部51的外缘与包围壁31p之间的间隙G中收纳在粘接工序中向径向外侧流动的未固化的粘接剂B。由此,能够抑制粘接剂B溢出到罩50的上侧,能够抑制未固化的粘接剂B附着于外部部件而弄脏。此外,能够确保粘接剂B相对于罩50和壳体30的粘接面积较大。由此,能够提高罩50与壳体30之间的密封性,并且能够提高粘接剂B对罩50与壳体30的粘接强度,能够抑制罩50因来自外部的冲击等而从壳体30脱离。
图3是罩50的仰视图。在顶板部51的下表面51a设置有插入壁52、环状肋51e以及多个径向肋(肋)51f。插入壁52、环状肋51e以及多个径向肋51f从顶板部51的下表面51a向下侧突出。环状肋51e和多个径向肋51f与插入壁52相比突出高度较低。因此,环状肋51e和径向肋51f不会阻碍由罩50覆盖的外侧筒状部31的内部空间的有效利用。环状肋51e和多个径向肋51f对顶板部51和插入壁52进行加强。
从轴向观察时,环状肋51e呈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的圆环状。环状肋51e被插入壁52包围。即,环状肋51e配置在插入壁52的径向内侧。径向肋51f从环状肋51e的外周面沿着径向向外侧延伸并与插入壁52的内周面相连。多个环状肋51e沿周向排列。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顶板部51上设置有6个径向肋51f。
插入壁52沿着板状部的板厚方向(即轴向)突出。从轴向(即顶板部51的板厚方向)观察时,插入壁52呈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的圆环状。插入壁52具有朝向径向外侧的外周面52a。外周面52a配置于比顶板部51的外缘靠径向内侧的位置。
插入壁52具有从外周面52a朝向外侧突出的多个突出部53。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外周面52a设置有3个突出部53。3个突出部53沿着插入壁52的周向等间隔地配置。
图4是图3所示的区域IV的放大图。在图4中用单点划线表示外侧筒状部31的内侧面31k。
从顶板部51的板厚方向观察时,突出部53呈朝向径向外侧以曲率半径R2弯曲的圆弧状。突出部53沿轴向以同样的形状延伸。突出部53在位于前端的接触部54处与外侧筒状部31的内侧面31k接触。在1个突出部53上设置有1个接触部54。在本实施方式的插入壁52上设置有3个突出部53。因此,插入壁52具有与外侧筒状部31的内侧面31k接触的3个接触部54。在本实施方式中,接触部54沿着轴向呈线状延伸。
从轴向观察时,连结3个突出部53的前端的假想圆的直径比外侧筒状部31的内侧面31k的直径稍大。因此,通过插入壁52插入至外侧筒状部31的内部并在接触部54处进行接触,从而插入壁52向径向内侧弹性变形而突出部53被按压于外侧筒状部31的内侧面31k。由此,插入壁52在3个接触部54处嵌入内侧面31k,并相对于外侧筒状部31固定。
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将插入壁52插入至外侧筒状部31,能够将壳体30与罩50临时固定。因此,在壳体30与罩50的粘接工序中,在直到粘接剂固化为止的期间,不需要使用用于将壳体30与罩50相互固定的夹具等,能够简化粘接工序。
在本实施方式中,插入壁52具有3个接触部54,但只要接触部54的数量为多个,则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多个接触部54只要隔着中心轴线J而彼此配置于相反侧,则也可以为2个。另外,通过如本实施方式所示那样使接触部54为3个以上,能够使罩50相对于壳体30的临时固定更加稳定,并且能够提高罩50相对于壳体30的径向的位置精度。
根据本实施方式,多个突出部53沿周向等间隔地配置。因此,多个接触部54也沿周向等间隔地配置。由此,能够使罩50相对于壳体30的临时固定进一步稳定。并且,能够进一步提高罩50相对于壳体30的径向的位置精度。
根据本实施方式,对插入壁52呈圆环状且接触部54位于外周面52a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只要在多个接触部54处进行接触,则插入壁52的形状没有限定。然而,通过使插入壁52为圆环状,使向外侧筒状部31的插入工序变得容易。另外,能够使向径向内侧的弹性变形稳定,从而抑制罩50相对于壳体30的晃动。
根据本实施方式,接触部54位于突出部53的前端。因此,能够减小插入壁52与外侧筒状部31的内侧面31k的接触面积,使尺寸管理变得容易。此外,由于本实施方式的突出部53呈圆弧状,因此能够将从接触部54对插入壁52施加的应力沿周向分散,从而能够抑制应力局部升高。由此,能够使插入壁52沿周向均衡地弹性变形,能够抑制插入壁52的损伤和蠕变。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突出部53的曲率半径R2优选为插入壁52的外周面52a的曲率半径R1的1/2以上且小于1。通过使突出部53的曲率半径R2为外周面52a的曲率半径R1的1/2以上,能够使插入壁52的弹性变形进一步分散。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突出部53的曲率半径R1相对于外周面52a的曲率半径R1足够大,因此能够抑制突出部53塑性变形而被压扁。因此,容易控制突出部53的变形量,容易提高罩50相对于壳体30的径向的对位的精度。
如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径向肋51f与插入壁52和顶板部51相连并从插入壁52的内周面向径向内侧延伸。另外,接触部54配置于在周向上相邻的径向肋51f之间。即,接触部54相对于径向肋51f在周向上错开配置。因此,能够抑制插入壁52的弹性变形被径向肋51f过度地限制。由此,插入壁52容易向径向内侧挠曲,从而能够以较小的力将插入壁52压入外侧筒状部31,能够简化组装工序。
此外,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主旨的范围内,可以组合在上述实施方式、变形例以及改写例等中说明的各结构(构成要素),另外,可以进行结构的附加、省略、置换以及其他变更。另外,本实用新型并不受上述实施方式限定,仅受权利要求书限定。

Claims (10)

1.一种马达单元,其特征在于,
该马达单元具有:
马达主体;
电路板,其配置于所述马达主体的轴向一侧;
壳体,其具有包围所述电路板的筒状部;以及
罩,其粘接固定在所述壳体上,
所述罩具有:
顶板部,其覆盖所述筒状部的开口;以及
插入壁,其从所述顶板部沿板厚方向突出并插入至所述筒状部的内侧,
所述插入壁具有与所述筒状部的内侧面接触的多个接触部,该插入壁在多个所述接触部处嵌入所述内侧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插入壁具有3个以上的所述接触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马达单元,其特征在于,
从所述板厚方向观察时,所述插入壁呈圆环状,
所述接触部位于所述插入壁的外周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马达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插入壁具有从朝向径向外侧的外周面朝向外侧突出的多个突出部,
所述接触部位于所述突出部的前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马达单元,其特征在于,
多个所述突出部沿着所述插入壁的周向等间隔地配置。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马达单元,其特征在于,
从所述板厚方向观察时,所述突出部呈朝向径向外侧弯曲的圆弧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马达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突出部的曲率半径为所述插入壁的所述外周面的曲率半径的1/2以上且小于1。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马达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罩具有与所述插入壁和所述顶板部相连并从所述插入壁的内周面向径向内侧延伸的多个肋,
所述接触部配置于在周向上相邻的肋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单元,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筒状部的开口侧的端面设置有:
粘接面,其隔着粘接剂被所述顶板部覆盖;以及
包围壁部,其相对于所述粘接面沿所述板厚方向突出,隔着间隙包围所述顶板部的外缘。
10.一种电动泵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电动泵装置具有:
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单元;以及
泵部,其由所述马达单元的动力驱动。
CN202121367048.8U 2020-06-23 2021-06-18 马达单元和电动泵装置 Active CN215733970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107749A JP2022003854A (ja) 2020-06-23 2020-06-23 モータユニットおよび電動ポンプ装置
JP2020-107749 2020-06-23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733970U true CN215733970U (zh) 2022-02-01

Family

ID=792469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367048.8U Active CN215733970U (zh) 2020-06-23 2021-06-18 马达单元和电动泵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22003854A (zh)
CN (1) CN215733970U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2003854A (ja) 2022-01-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774888B2 (ja) モータ
KR101752258B1 (ko) 모터
JP4468033B2 (ja) 車両用エンジンのバルブタイミング可変装置用電動機
US7893578B2 (en) Electric motor with discrete circuit board and sensor case
KR102090830B1 (ko) 전동기 및 공기 조화 장치
CN211557066U (zh) 电动致动器
JP5333657B2 (ja) 温度検出素子を隣接させる器具
US9926929B2 (en) Pump device
KR20040007471A (ko) 전기 모터, 특히 전자식으로 정류되는 dc 모터용 릴레이지지 디바이스
CN110323867B (zh) 马达以及送风装置
JP2003052160A (ja) モータ
WO2010058278A2 (en) Rotating electrical machine
CN211557024U (zh) 电动致动器
CN212627368U (zh) 马达
JP2011114979A (ja) モータ、このモータを用いたポンプ及びこのポンプを用いた液体循環装置
CN212563632U (zh) 电动泵装置及电动泵装置的安装结构
CN212155140U (zh) 电动泵装置及电动泵装置的安装结构
CN211557069U (zh) 电动致动器
US11881747B2 (en) Motor
CN111162641A (zh) 控制装置以及马达装置
CN212318287U (zh) 电动泵装置及电动泵装置的安装结构
CN215733970U (zh) 马达单元和电动泵装置
JP2018007418A (ja) モータ装置
CN110323900B (zh) 马达以及送风装置
CN214799132U (zh) 马达单元和电动泵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