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733773U - 外转子电机 - Google Patents

外转子电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733773U
CN215733773U CN202121950614.8U CN202121950614U CN215733773U CN 215733773 U CN215733773 U CN 215733773U CN 202121950614 U CN202121950614 U CN 202121950614U CN 215733773 U CN215733773 U CN 21573377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d cover
rear end
shell
rotating shaft
external ro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950614.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潘岩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ka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ka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ka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ka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950614.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73377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73377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73377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64Electric machine technologies in electromobility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外转子电机,该方案包括机壳、前端盖、后端盖及转轴;所述机壳前端设有与所述前端盖配合的第一安装止口,后端设有与所述后端盖配合的第二安装止口,且该机壳内壁设有多个均匀间隔设置的磁石;所述前端盖与所述机壳配合并与所述第一安装止口抵接,该前端盖至少部分位于所述机壳内,且该前端盖位于所述机壳外的部分设有风叶和通风槽;所述后端盖与所述机壳配合并与所述第二安装止口抵接,该后端盖上设有通风孔;所述转轴上设有与所述磁石配合的定子,且该转轴穿过前端盖和后端盖;机壳、前端盖、后端盖及磁石组成转子,本申请具有散热效果良好,结构更为简单的优点。

Description

外转子电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外转子电机。
背景技术
电机是指依据电磁感应定律实现电能转换或传递的一种电磁装置。电机可以把电能转换成机械能,利用通电线圈产生旋转磁场并作用于转子形成磁电动力旋转扭矩。多应用于各种大型起重设备、电动车、风机、跑步机等设备中。跑步机的电机已经开始采用外转子无刷直流电机,这种电机可靠性好,转动惯量大,工作平稳,但散热性相对较差。
因此,亟待一种能够提高散热性能并稳定工作的外转子电机。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了外转子电机。
为了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外转子电机包括机壳、前端盖、后端盖及转轴;所述机壳前端设有与所述前端盖配合的第一安装止口,后端设有与所述后端盖配合的第二安装止口,且该机壳内壁设有多个均匀间隔设置的磁石;所述前端盖与所述机壳配合并与所述第一安装止口抵接,该前端盖至少部分位于所述机壳内,且该前端盖位于所述机壳外的部分设有风叶和通风槽;所述后端盖与所述机壳配合并与所述第二安装止口抵接,该后端盖上设有通风孔;所述转轴上设有与所述磁石配合的定子,且该转轴穿过前端盖和后端盖。
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将风叶与端盖一体化设置,显著减少了零件数量,也增强了前端盖的整体强度,且装配方便,只需要在转轴安装完毕后,插入前端盖和后端盖即可,通过第一安装止口和第二安装止口即可对前端盖和后端盖进行限位,显著降低了装配难度;
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在运行时,机壳等组成的转子转动,机壳内部产生负压,在后端盖的通风孔进风,经过通风槽与所述风叶形成具有锥度的导风面并从通风槽排出,可以将气流平稳地排出,散热效果好,噪音更低;
3、与现有技术相比,不需要在机壳上开孔,使得机壳整体性较好,强度更高,而且加工更加方便。
进一步地,所述前端盖包括风叶、设于所述风叶外圈的圆环部及设于所述圆环部端面的连接轴套,该连接轴套与所述转轴能够相对旋转运动,所述圆环部与所述风叶形成具有锥度导风面的通风槽,且所述通风槽与朝向所述机壳内部的一端面连通。
此设置,连接轴套可以与其他驱动部件通过皮带或链条等传动件连接,从而可以带动转子旋转,转子旋转时,风叶转动,因此使得机壳内部产生负压,随着风叶的转动方向设置,后端盖的通风孔进风,经过风叶将风从通风槽平稳排出,气流可以完美地经过机壳内部,从而对机壳内部进行良好地散热,尤其是排风时经过了具有锥度导风面的通风槽,可以使得出风较为平滑,降低噪音,也是的气流更加流畅,散热效果更好。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轴套上设有皮带槽,且该连接轴套与所述圆环部之间设有加强筋。
此设置,连接轴套通过皮带槽连接皮带,从而能够被驱动部件带动旋转,实现了机壳等所组成的转子的转动,而转轴等组成的定子就相对静止,而且通过加强筋能够进一步加强前端盖的结构强度,尤其是对于连接轴套部分的加强,使其不易损坏。
进一步地,所述风叶数量为10~14,且风叶为右旋弧形风叶。
此设置,在此范围内的风叶数量可以提供更佳的进风量,而且噪音更低,更为重要的是还能够对前端盖起到更好地加强作用,优选为13片的风叶,进风量和噪音控制最好。
进一步地,所述后端盖与所述前端盖上均设有多个梯形槽,相邻两个梯形槽之间形成加强筋。
此设置,通过梯形槽不仅可以减轻后端盖和前端盖的重量,还能够在需要动平衡的时候,镶嵌安装配重块来实现配重,而加强筋的形成也就保证了后端盖和前端盖的整体强度,及时设置了梯形槽也能够保证拥有足够的强度,这在现有技术中是前所未有的。
进一步地,所述机壳与所述磁石之间设有塑胶支架,该塑胶支架上设有多个齿形间隔,通过该齿形间隔安装所述磁石。
采用上述结构的设置,通过塑胶支架可以很好地固定磁石,使得磁石的固定效果更好。
进一步地,所述转轴与所述前端盖以及所述后端盖之间均设有轴承,且该转轴前后两端均设有至少两个限位扁位。
此设置,使得机壳等组成的转子可以转动地更加顺畅,至少两个限位扁位也使得转轴可以方便地固定在其他设备上,优选的限位扁位为3个,效果更好。
进一步地,所述转轴与每个所述轴承之间设有橡胶圈和止动环,通过所述止动环将所述橡胶圈与所述轴承固定抵接。
此设置,可以更好地对轴承进行限位,也极大地方便了轴承的安装。
进一步地,所述转轴上设有穿线孔,且该转轴位于所述后端盖的一端设有中心孔,所述穿线孔与该中心孔连通。
此设置,通过穿线孔可以方便地进行走线。
进一步地,所述前端盖和所述后端盖上均设有用于安装轴承的轴承室,且每个所述轴承室均朝向所述机壳内设置,每个所述轴承室内壁设有金属衬套。
此设置,通过轴承室可以方便地安装轴承,同时能够减轻两个端盖的重量,而且金属衬套的设置,可以增强轴承室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爆炸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后端盖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磁石的安装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前端板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后端板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定子的安装示意图。
图中,1、机壳;2、前端盖;3、后端盖;4、转轴;5、磁石;6、塑胶支架;7、轴承;8、橡胶圈;9、止动环;10、定子;11、第一安装止口;12、第二安装止口;21、风叶;22、通风槽;23、轴承室;24、圆环部;25、连接轴套;26、加强筋;27、梯形槽;31、通风孔;41、穿线孔;42、限位扁位;61、齿形间隔;101、前端板;102、后端板;1021、霍尔板固定柱;103、霍尔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披露中,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其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上述术语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3所示,本外转子电机包括机壳1、前端盖2、后端盖3及转轴4,从前到后依次的顺序为前端盖2、机壳1及后端盖3,转轴4串联起这三个,其中机壳1、前端盖2及后端盖3可以采用成本更低的塑料,或者散热性能更好的铝合金,可根据实际生产需求以及本外转子电机的功率设计要求而定,当功率较大时选用铝合金,功率较小对于散热要求也较低,可选用塑料,当然也不排除其他的材料。在图1的爆炸图中完整展示了定子10和磁石5,图3中删除了定子10和磁石5部分,为了更方便看清其余的结构。
具体地,机壳1前端设有与前端盖2配合的第一安装止口11,后端设有与后端盖3配合的第二安装止口12,且该机壳1内壁设有多个均匀间隔设置的磁石5,前端盖2和后端盖3均通过压铆的方式插入到机壳1内,前端盖2与机壳1配合并与第一安装止口11抵接,该前端盖2至少部分位于机壳1内,且该前端盖2位于机壳1外的部分设有风叶21和通风槽22,后端盖3与机壳1配合并与第二安装止口12抵接,该后端盖3上设有通风孔31,与现有技术相比,不需要在机壳1上开孔,使得即可整体性较好,强度更高,而且加工更加方便。
请参阅图5,具体地,机壳1与磁石5之间设有塑胶支架6,该塑胶支架6上设有多个齿形间隔61,通过该齿形间隔61安装磁石5。通过塑胶支架6可以很好地固定磁石5,使得磁石5的固定效果更好。因此前端盖2、机壳1、后端盖3以及磁石5组成了转子,转轴4和定子10组成了固定不动的定子。
优选地,前端盖2和后端盖3上均设有用于安装轴承7的轴承室23,且每个轴承室23均朝向机壳1内设置,每个轴承室23内壁设有金属衬套,转轴4与前端盖2以及后端盖3之间均设有轴承7。使得转子可以转动地更加顺畅,通过轴承室23可以方便地安装轴承7,同时能够减轻两个端盖的重量,而且金属衬套的设置,可以增强轴承室23的使用寿命。金属衬套在附图中省略未画出。
在本实施例中,转轴4与每个轴承7之间设有橡胶圈8和止动环9,通过止动环9将橡胶圈8与轴承7固定抵接,可以更好地对轴承7进行限位,也极大地方便了轴承7的安装。
请参阅图6-8,具体地,转轴4上设有与磁石5配合的定子10,且该转轴4穿过前端盖2和后端盖3,转轴4上设有穿线孔41,且该转轴4位于后端盖3的一端设有中心孔,穿线孔41与该中心孔连通。通过穿线孔41可以方便地进行走线。定子10的前后两端还设有前端板101和后端板102,两个端板上都设有绝缘面,后端板102上设有档线柱和霍尔板固定柱1021,其中定子10为T字形切角12齿槽结构,在定子10上设有铆扣点,将冲片铆压成设计高度的定子10铁芯,定子10内置霍尔板103,霍尔板103为80度扇形结构并通过螺丝等紧固件安装在后端板102上。
具体地,前端盖2包括风叶21、设于风叶21外圈的圆环部24及设于圆环部24端面的连接轴套25,该连接轴套25与转轴4能够相对旋转运动,相当于连接轴套25套设于转轴4之外,圆环部24与风叶21形成具有锥度导风面的通风槽22,且通风槽22与朝向机壳内部的一端面连通,连接轴套25上设有皮带槽,且该连接轴套25与圆环部24之间设有加强筋26,连接轴套25可以与其他驱动部件通过皮带连接,从而可以带动转子旋转,转子旋转时,风叶21转动,因此使得机壳1内部产生负压,随着风叶21的转动方向设置,后端盖3的通风孔31进风,经过风叶21将风从通风槽22平稳排出,气流可以完美地经过机壳1内部,从而对机壳1内部进行良好地散热,尤其是排风时经过了具有锥度导风面的通风槽22,可以使得出风较为平滑,降低噪音,也是的气流更加流畅,散热效果更好,通过加强筋26能够进一步加强前端盖2的结构强度,尤其是对于连接轴套25部分的加强,使其不易损坏。
在本实施例中,风叶21数量为10~14,且风叶21为右旋弧形风叶21。经过多次试验验证,在此范围内的风叶21数量可以提供更佳的进风量,而且噪音更低,更为重要的是还能够对前端盖2起到更好地加强作用,优选为13片的风叶21,进风量和噪音控制最好。
请参阅图3和图5,在本实施例中,后端盖3与前端盖2上均设有多个梯形槽27,相邻两个梯形槽27之间形成加强筋26。通过梯形槽27不仅可以减轻后端盖3和前端盖2的重量,还能够在需要动平衡的时候,镶嵌安装配重块来实现配重,而加强筋26的形成也就保证了后端盖3和前端盖2的整体强度,及时设置了梯形槽27也能够保证拥有足够的强度,这在现有技术中是前所未有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将风叶21与端盖一体化设置,显著减少了零件数量,也增强了前端盖2的整体强度,且装配方便,只需要在转轴4安装完毕后,插入前端盖2和后端盖3即可,通过第一安装止口11和第二安装止口12即可对前端盖2和后端盖3进行限位,显著降低了装配难度。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方便转轴4安装在其他部件上,使其能够被牢牢固定住,在转轴4的前后两端均设有至少两个限位扁位42,优选为每端采用3个限位扁位42。
本实用新型未详述部分为现有技术,故本实用新型未对其进行详述。
可以理解的是,术语“一”应理解为“至少一”或“一个或多个”,即在一个实施例中,一个元件的数量可以为一个,而在另外的实施例中,该元件的数量可以为多个,术语“一”不能理解为对数量的限制。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机壳1、前端盖2、后端盖3、转轴4、磁石5、塑胶支架6、轴承7、橡胶圈8、止动环9、定子10、第一安装止口11、第二安装止口12、风叶21、通风槽22、轴承室23、圆环部24、连接轴套25、加强筋26、梯形槽27、通风孔31、穿线孔41、限位扁位42、齿形间隔61、前端板101、后端板102、霍尔板固定柱1021、霍尔板103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凡是具有与本申请相同或相近似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外转子电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壳、前端盖、后端盖及转轴;所述机壳前端设有与所述前端盖配合的第一安装止口,后端设有与所述后端盖配合的第二安装止口,且该机壳内壁设有多个均匀间隔设置的磁石;所述前端盖与所述机壳配合并与所述第一安装止口抵接,该前端盖至少部分位于所述机壳内,且该前端盖位于所述机壳外的部分设有风叶和通风槽;所述后端盖与所述机壳配合并与所述第二安装止口抵接,该后端盖上设有通风孔;所述转轴上设有与所述磁石配合的定子,且该转轴穿过前端盖和后端盖;所述机壳、前端盖、后端盖及磁石组成转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转子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端盖包括风叶、设于所述风叶外圈的圆环部及设于所述圆环部端面的连接轴套,该连接轴套与所述转轴能够相对旋转,所述圆环部与所述风叶形成具有锥度导风面的通风槽,且所述通风槽与朝向所述机壳内部的一端面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外转子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轴套上设有皮带槽,且该连接轴套与所述圆环部之间设有加强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外转子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叶数量为10~14,且风叶为右旋弧形风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外转子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端盖与所述前端盖上均设有多个梯形槽,相邻两个梯形槽之间形成加强筋。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转子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与所述磁石之间设有塑胶支架,该塑胶支架上设有多个齿形间隔,通过该齿形间隔安装所述磁石。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转子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与所述前端盖以及所述后端盖之间均设有轴承,且该转轴前后两端均设有至少两个限位扁位。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外转子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与每个所述轴承之间设有橡胶圈和止动环,通过所述止动环将所述橡胶圈与所述轴承固定抵接。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的外转子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上设有穿线孔,且该转轴位于所述后端盖的一端设有中心孔,所述穿线孔与该中心孔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外转子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端盖和所述后端盖上均设有用于安装轴承的轴承室,且每个所述轴承室均朝向所述机壳内设置,每个所述轴承室内壁设有金属衬套。
CN202121950614.8U 2021-08-18 2021-08-18 外转子电机 Active CN21573377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950614.8U CN215733773U (zh) 2021-08-18 2021-08-18 外转子电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950614.8U CN215733773U (zh) 2021-08-18 2021-08-18 外转子电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733773U true CN215733773U (zh) 2022-02-01

Family

ID=799987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950614.8U Active CN215733773U (zh) 2021-08-18 2021-08-18 外转子电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73377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0488961B1 (en) A fan, particularly for motor vehicles
GB2465857A (en) PMDC motor rotor and a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CN105814777B (zh) 轴向磁通电动机和风扇组件及其装配方法
CN212258576U (zh) 主动散热的外转子电机和无人机
CN215733773U (zh) 外转子电机
CN205618393U (zh) 采用轴向磁通无刷电机的吸尘器风机
CN201639437U (zh) 一种电机风扇
CN205622447U (zh) 采用轴向磁通无刷电机的吸尘器风机
CN215344183U (zh) 一种绕组散热稳定高效的ye4型三相异步电机
CN116317310A (zh) 电机座、电机及高速风机
CN210468933U (zh) 一种橡塑机械用转子
CN102324796B (zh) 液冷散热式外转子电机
CN102957254B (zh) 一种发电机前端盖
CN112688495A (zh) 一种负压风机用永磁同步电机及控制器一体总成
CN111030410A (zh) 一种新型永磁同步电机
CN110635624A (zh) 一种外转子电机
CN205618394U (zh) 采用轴向磁通无刷电机的吸尘器风机
CN107104550B (zh) 电机及具有该电机的滚刷
CN216252375U (zh) 一种永磁直流冰箱压缩机电机
CN218449709U (zh) 正反转无刷电机
CN210724471U (zh) 一种外转子电机
CN216767855U (zh) 叶轮、包括其的离心风机及包括该离心风机的家用电器
CN209856062U (zh) 一种电容式外转子离心风机
KR100317360B1 (ko) 모터의 냉각구조
CN219672881U (zh) 风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