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733495U - 一种水冷式动态无功补偿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水冷式动态无功补偿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733495U
CN215733495U CN202121505765.2U CN202121505765U CN215733495U CN 215733495 U CN215733495 U CN 215733495U CN 202121505765 U CN202121505765 U CN 202121505765U CN 215733495 U CN215733495 U CN 21573349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pipe
cooling
cooling pipe
conservancy diver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505765.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伟明
李明
倪航鹏
聂世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isdri Engineering and Research Incorporation Ltd
Original Assignee
Wisdri Engineering and Research Incorporation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isdri Engineering and Research Incorporation Ltd filed Critical Wisdri Engineering and Research Incorporation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505765.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73349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73349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73349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40/00Technologies for an efficient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40/30Reactive power compensation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无功补偿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冷式动态无功补偿装置,包括本体、进水管、出水管、冷却水管和冷却机组,冷却水管竖直设置,冷却水管外壁设有导流凸起,导流凸起绕冷却水管螺旋设置,导流凸起的首尾两端分别设在冷却水管的上下两端,导流凸起的尾端设有第一排水槽,冷却水管外壁和导流凸起上的冷凝水在重力作用下和导流凸起的导流下从第一排水槽排出。使用时,冷却水通过水冷机组送入进水管中,再从进水管通过冷却水管,送入出水管,回到水冷机组和冷却水塔,完成水冷循环,散热效率高,设备的使用寿命长。同时,通过在冷却水管外壁设置导流凸起,将冷凝水导向第一排水槽排出,防止冷凝水造成安全隐患。

Description

一种水冷式动态无功补偿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无功补偿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冷式动态无功补偿装置。
背景技术
无功补偿,全称无功功率补偿,是一种在电力供电系统中起提高电网的功率因数的作用,降低供电变压器及输送线路的损耗,提高供电效率,改善供电环境的技术。
无功功率补偿装置在电力供电系统中至关重要,合理地选择补偿装置,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电网的损耗,提高电网质量,反之,如果选择或使用不当,则可能造成供电系统电压波动,谐波增大等诸多问题。
现有的动态无功补偿装置多采用风冷的方式,散热效果较差且受环境温度的影响较大,往往不能对设备起到良好的散热作用,造成设备温度上升,影响设备工作效率和使用寿命。
而现有的水冷式动态无功补偿装置有以下缺陷:由于温差,冷却水管表面往往会形成冷凝水,但现有的动态无功补偿装置没有排除冷凝水的功能,存在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可以排除冷凝水的水冷式动态无功补偿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水冷式动态无功补偿装置,包括本体、进水管、出水管、冷却水管和冷却机组,进水管和出水管分别与冷却机组连接,冷却水管的两端分别与进水管和出水管连接,冷却水管竖直设置,冷却水管外壁设有导流凸起,导流凸起绕冷却水管螺旋设置,导流凸起的首尾两端分别设在冷却水管的上下两端,导流凸起的尾端设有第一排水槽,冷却水管外壁和导流凸起上的冷凝水在重力作用下和导流凸起的导流下从第一排水槽排出。
优选地,本体底部设有集水盒,第一排水槽与集水盒连接,从第一排水槽排出的冷凝水在重力作用下排入集水盒内。
优选地,集水盒内设有吸水层,用于吸收排入集水盒内的冷凝水。
优选地,本体底部设有竖直设置的导流槽和第一集水槽,导流槽与集水盒连接,第一集水槽连接第一排水槽和导流槽。
优选地,出水管设在本体顶部,进水管设在本体底部;冷却水管包括设在本体上部的第一冷却管和设在本体下部的第二冷却管,本体中部设有连接板,第一冷却管的出水口接出水管,进水口通过连接板接第二冷却管的出水口,第二冷却管的进水口接进水管,第一排水槽设在第二冷却管下端;导流凸起包括分别设在第一冷却管外壁和第二冷却管外壁的第一和第二导流凸起,第二导流凸起的首端和第一导流凸起的尾端分别设有第二和第三排水槽,连接板内设有连接第二排水槽和第三排水槽的第二集水槽。
优选地,第一冷却管上端和第二冷却管下端可拆卸地固定在本体上,第一冷却管下端和第二冷却管上端可拆卸地固定在连接板上。
优选地,第一冷却管的出水口与出水管之间、第二冷却管的进水口与进水管之间、第一冷却管的进水口与第二冷却管的出水口之间都设有开关阀。
优选地,第一冷却管和第二冷却管都包括顶盖、底盖和管体,顶盖和底盖分别固定在管体的上端和下端,第一、第二、第三排水槽分别设在第二冷却管的底盖、第二冷却管的顶盖、第一冷却管的底盖上,第一、第二导流凸起分别设在第一冷却管管体的外壁和第二冷却管管体的外壁。
优选地,进水管与水冷机组的连接处设有过滤网。
上述水冷式动态无功补偿装置包括本体、进水管、出水管、冷却水管和冷却机组,冷却水管竖直设置,冷却水管外壁设有导流凸起,导流凸起绕冷却水管螺旋设置,导流凸起的首尾两端分别设在冷却水管的上下两端,导流凸起的尾端设有第一排水槽。使用时,冷却水通过水冷机组送入进水管中,再从进水管通过冷却水管,送入出水管,回到水冷机组和冷却水塔,完成水冷循环,散热效率高,设备的使用寿命长。同时,通过在冷却水管外壁设置导流凸起,将冷凝水导向第一排水槽排出,防止冷凝水造成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第一冷却管的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第一冷却管、第二冷却管和连接板的结构图;
图4为图1中A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B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中C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至6所示,一种水冷式动态无功补偿装置,包括本体1、进水管20、出水管21、冷却水管和冷却机组11,进水管20和出水管21分别与冷却机组11连接,冷却水管的两端分别与进水管20和出水管21连接。本体1内,冷却水管(在本实施例中,一个冷却水管包括一个第一冷却管4和一个第二冷却管5)竖直设置,冷却水管外壁设有导流凸起,导流凸起绕冷却水管螺旋设置,导流凸起的首尾两端分别设在冷却水管的上下两端,导流凸起的尾端设有第一排水槽501,冷却水管外壁和导流凸起上的冷凝水在重力作用下和导流凸起的导流下从第一排水槽501排出。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排水槽501竖直设置,从导流凸起延伸至冷却水管底面,便于排水。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排水槽501也可为其它结构,例如,可以斜向下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本体1底部设有集水盒17,第一排水槽501与集水盒17连接,从第一排水槽501排出的冷凝水在重力作用下排入集水盒17内。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不设集水盒17,从第一排水槽501排出的冷凝水直接排出本体1。
在本实施例中,本体1的底部设有基座2,集水盒17设在基座2内,在其它实施例中,基座2也可与本体1合而为一,而不作为一个独立的部件装设在本体1底部。
在本实施例中,集水盒17内设有吸水层18,用于吸收排入集水盒17内的冷凝水,避免集水盒17内大量积水。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不设吸水层18。
在本实施例中,本体1底部设有竖直设置的导流槽19和第一集水槽161,第一排水槽501依次通过第一集水槽161和导流槽19与集水盒17连接。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不设导流槽19,第一排水槽501通过第一集水槽161直接接集水盒17。
在本实施例中,出水管21设在本体1顶部,进水管20设在本体1底部,这是常规的设置,当然,出水管21设在本体1底部,而进水管20设在本体1顶部,也是可行的。冷却水管包括设在本体1上部的第一冷却管4和设在本体1下部的第二冷却管5,本体1的中部设有连接板3,第一冷却管4的出水口41接出水管21,进水口42通过连接板3接第二冷却管5的出水口51,第二冷却管5的进水口52接进水管20,第一排水槽501设在第二冷却管5下端。
导流凸起包括分别设在第一冷却管4外壁和第二冷却管5外壁的第一导流凸起40和第二导流凸起50,第二导流凸起50的首端和第一导流凸起40的尾端分别设有第二排水槽502和第三排水槽401,连接板3内设有连接第二排水槽502和第三排水槽401的第二集水槽162。
在其它实施例中,冷却水管也可以是一体贯通的,从而无须设置用于连接冷却管的连接板;或者,冷却水管由更多的冷却管相连组成,从而需设置更多的连接板。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冷却水管的数量为三个,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冷却水管的数量也可以为一个、二个或四个以上,这视需求而定。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冷却管4的上端和第二冷却管5的下端可拆卸地固定在本体1上,第一冷却管4的下端和第二冷却管5的上端可拆卸地固定在连接板3上,便于更换冷却管。在本实施例中,冷却管两端分别设有卡块12,冷却管通过卡块12与本体1和连接板3卡合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冷却管4的出水口41与出水管21之间、第二冷却管5的进水口52与进水管20之间、第一冷却管4的进水口42与第二冷却管5的出水口51之间都设有开关阀15。需更换冷却管时,通过开关阀15密封相应的进出水口即可,无须关停整个设备。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冷却管4包括顶盖46、底盖47和管体48,管体48的顶端和底端分别与顶盖46和底盖47固定连接,第三排水槽401设在底盖47上,顶盖46上设有第四排水槽,第一导流凸起40设在管体48外壁,便于制造。第二冷却管5与第一冷却管结构相同,2个排水槽分别设在顶盖和底盖上,导流凸起设在管体外壁,便于安装。在其它实施例中,顶盖和底盖也可与管体合而为一。
在本实施例中,水冷机组11设在本体1的侧方,水冷机组11外接冷却水塔。进水管20和出水管21设在本体1内,分别贯穿本体1的侧壁底部和顶部与水冷机组11固定连接,进水管20与水冷机组11的连接处设有过滤网22。
使用时,将外部冷却水塔中的冷却水通过水冷机组11送入进水管20中,冷却水通过进水管20依次进入第二冷却管5和第一冷却管4,最后通过出水管21送回水冷机组11和冷却水塔完成水冷循环,散热效率高,设备的使用寿命长。
通过在管体外壁设置导流凸起,配合排水槽、集水槽、集水盒17导向和收集冷凝水,将冷凝水通过第二集水槽162和第一集水槽161引流至集水盒17内被吸水层18吸收,防止冷凝水造成安全隐患。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应当指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水冷式动态无功补偿装置,包括本体、进水管、出水管、冷却水管和冷却机组,进水管和出水管分别与冷却机组连接,冷却水管的两端分别与进水管和出水管连接,其特征在于,冷却水管竖直设置,冷却水管外壁设有导流凸起,导流凸起绕冷却水管螺旋设置,导流凸起的首尾两端分别设在冷却水管的上下两端,导流凸起的尾端设有第一排水槽,冷却水管外壁和导流凸起上的冷凝水在重力作用下和导流凸起的导流下从第一排水槽排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冷式动态无功补偿装置,其特征在于,本体底部设有集水盒,第一排水槽与集水盒连接,从第一排水槽排出的冷凝水在重力作用下排入集水盒内。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冷式动态无功补偿装置,其特征在于,集水盒内设有吸水层,用于吸收排入集水盒内的冷凝水。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冷式动态无功补偿装置,其特征在于,本体底部设有竖直设置的导流槽和第一集水槽,导流槽与集水盒连接,第一集水槽连接第一排水槽和导流槽。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水冷式动态无功补偿装置,其特征在于,出水管设在本体顶部,进水管设在本体底部;冷却水管包括设在本体上部的第一冷却管和设在本体下部的第二冷却管,本体中部设有连接板,第一冷却管的出水口接出水管,进水口通过连接板接第二冷却管的出水口,第二冷却管的进水口接进水管,第一排水槽设在第二冷却管下端;导流凸起包括分别设在第一冷却管外壁和第二冷却管外壁的第一和第二导流凸起,第二导流凸起的首端和第一导流凸起的尾端分别设有第二和第三排水槽,连接板内设有连接第二排水槽和第三排水槽的第二集水槽。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水冷式动态无功补偿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冷却管上端和第二冷却管下端可拆卸地固定在本体上,第一冷却管下端和第二冷却管上端可拆卸地固定在连接板上。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水冷式动态无功补偿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冷却管的出水口与出水管之间、第二冷却管的进水口与进水管之间、第一冷却管的进水口与第二冷却管的出水口之间都设有开关阀。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水冷式动态无功补偿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冷却管和第二冷却管都包括顶盖、底盖和管体,顶盖和底盖分别固定在管体的上端和下端,第一、第二、第三排水槽分别设在第二冷却管的底盖、第二冷却管的顶盖、第一冷却管的底盖上,第一、第二导流凸起分别设在第一冷却管管体的外壁和第二冷却管管体的外壁。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冷式动态无功补偿装置,其特征在于,进水管与水冷机组的连接处设有过滤网。
CN202121505765.2U 2021-07-02 2021-07-02 一种水冷式动态无功补偿装置 Active CN21573349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505765.2U CN215733495U (zh) 2021-07-02 2021-07-02 一种水冷式动态无功补偿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505765.2U CN215733495U (zh) 2021-07-02 2021-07-02 一种水冷式动态无功补偿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733495U true CN215733495U (zh) 2022-02-01

Family

ID=800469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505765.2U Active CN215733495U (zh) 2021-07-02 2021-07-02 一种水冷式动态无功补偿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73349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403150B (zh) 一种变压器散热装置
CN211508356U (zh) 一种高效散热箱变低压柜
CN215733495U (zh) 一种水冷式动态无功补偿装置
CN205984564U (zh) 一种调温式干式变压器装置
CN209913278U (zh) 一种室内低压开关柜
CN210404402U (zh) 一种防积水室外电气柜
CN214199785U (zh) 一种双水同步循环的管壳式换热器
CN213511422U (zh) 带过滤功能的工程机械液压油箱
CN209087590U (zh) 一种抗干扰电容器
CN220067856U (zh) 具备主动式雨水收集功能的控制柜
CN217277320U (zh) 螺栓结构集箱水压装置
CN111063520A (zh) 一种螺旋管式循环散热变压器
CN213991471U (zh) 一种智慧城市智能终端防护装置
CN219372187U (zh) 一种空水冷却器用接水装置
CN218120685U (zh) 一种高效冷凝器
CN213519493U (zh) 一种新型干式变压器的冷却降温结构
CN214255379U (zh) 一种变电运行防破坏装置
CN213027148U (zh) 一种箱式变电站用降温装置
CN213340512U (zh) 一种防护散热效果好的电工与动力工程的电能存储装置
CN213124084U (zh) 一种油浸式电力变压器
CN211147416U (zh) 一种低风阻高效冷却塔
CN219601566U (zh) 集油装置和水面光伏系统
CN216215291U (zh) 一种高效降温的防水变电柜
CN219883419U (zh) 一种高温水冷却结构
CN214582049U (zh) 一种环保型地表降噪冷却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